诗人与歌姬之间的爱情浅析

合集下载

浅谈柳永的歌妓词

浅谈柳永的歌妓词

浅谈柳永的歌妓词【摘要】北宋词人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歌妓的词,着重论述了柳永与歌妓交往密切的原因以及柳永歌妓词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不是柳郎才高,而是柳郎心低,他肯低下身来俯就这些女子,他肯看她们心上的伤痕,对她们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纯洁而不染烟尘的。

【关键字】柳永,歌妓词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其词作流传甚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力作词的文人,《全宋词》收录其词212首,而其中描写歌妓的则有一百余首。

所谓的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形象和心态以及词人同歌妓的关系为抒写内容的歌词。

柳永的“约212首词作品中歌妓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这些歌妓词大部分是他与歌妓们来往、恋爱的记录,词中既可见歌妓之名,如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之类;也可见歌妓之才貌,如“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歌扇舞群”等等,为柳永词歌舞乐结合的传播形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歌妓是柳词创作的主要对象,与这群人的交往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词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歌妓结下了不解之缘,色艺俱佳的歌妓成为词人吟咏的对象,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唐五代词人晏殊、张先等人都曾创作过歌妓词,但柳永的妓情词与他们的有着本质的区别。

晏殊等人的妓情词多从旁观者欣赏的角度,描绘歌妓的容貌、体态、技艺之美;或以代言体形式,以婉转而又富有女性情调的口吻来言情。

这种“男子而作闺音”的代言体形式的出现,显然是为了适应词作的“助妖娆之态”、“资羽盖之欢”、“娱宾遣兴”的实用功能的需要,因此“作品中的妓女形象,则大都充当了风雅的附庸,缺少鲜明的个性,却多了些那一时代特有的贞淑节烈”,对于身份低贱的歌妓的真实感情世界,词人是不屑于去深入了解的,更不用说在词作中加以反映了。

柳永则是在她们普遍的美色与技艺中发现一些富于特色的方面加以描绘,以由衷的赞美之情描写她们的美貌和伎艺,并以同情的笔触真实地反映她们的痛苦、不幸、向往和追求。

柳永与“俗词”中歌妓情感分析

柳永与“俗词”中歌妓情感分析

以 及 《 间 集 》中 , 妓 往 往 被 称 为 “ 娘 ” “ 女 ” 花 歌 谢 、谢 等 。 温 庭 筠 《 国 遥 》香 玉 】 有 “ 娘 无 限 心 曲 ” 如 归 [ 中 谢 之 句 ;赠 知 音 诗 》 “ 前 谢 女 青 蛾 脸 ” 句 ; 庄 《 《 有 窗 之 韦 浣

无 厌 , 辈 舞 童 功 不 到 。星 眸 顾 拍 精 神 峭 。罗 秀 迎 风 一 身段 小 。而今 长大懒 婆娑 , 要 千金 酬一 笑 。 只
佳 娘 捧 板 花 钿 簇 。 出 新 声 群 艳 服 。 鹅 扇 掩 调 唱 金

形象解 读 : 唯 美 。 是 男性 视角? 是 还
第 6期
20 0 9年 1 2月
吉 林 师 范 大学 学 报 (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u a o l om l nvr t( u n i or l f inN r a U i sy H maie n Ji ei t s& Sca SineE io ) oil cec dt n i
累 累 , 杏 梁 高 尘 簌 簌 。鸾 吟 凤 啸 清 相 续 。管 烈 弦 焦 文 争 可 逐 。何 当 夜 召 人 连 昌 , 上 九 天 歌 一 曲 。 ( 木 兰 飞 《
花 》 ) 与柳永 形成 鲜 明对 比的是 : 他 之前 , 温庭筠 在 在
“ 人 才 子 ” 种 表 现 男 女 情 爱 素 材 的 叙 事 模 式 佳 这
但 却 回避 了 传 统 叙 事 模 式 的 结 局 。 再 如 将 原 来 讲 述
二 人 情 爱 故 事 的 性 质 , 转 变 成 刻 画 或 表 现 单 个 人 内 心 体 验 的轨迹 , 佛 在 讲 述 中加 进 了大 量 “ ” 描 仿 赋 的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跟歌妓到底有没有真感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跟歌妓到底有没有真感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跟歌妓到底有没有真感情?导语:唐时社会风气开放,官员宴饮之时以歌妓陪伴的风气兴盛,据说白居易曾养有多名歌妓,最出名的是樊素。

《旧唐书》还提到另一名歌妓“小蛮”...唐时社会风气开放,官员宴饮之时以歌妓陪伴的风气兴盛,据说白居易曾养有多名歌妓,最出名的是樊素。

《旧唐书》还提到另一名歌妓“小蛮”,原文:“家妓樊素、小蛮者,能歌善舞。

”此外孟棨《本事诗‧事感》:“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然而后人对于这则记事的可信度有疑问,蔡立甫《红蕉诗话》认为樊素、小蛮指的是同一人。

白居易本身对歌妓并不忌讳,关于歌妓的描述常见于他的诗歌之中,如《与元九书》、《对酒吟》、《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等诗作。

《对酒歌》是这样写的:“一抛学士笔,三佩使君符。

未换银青绶,唯添雪白须。

公门衙退掩,妓席客来铺。

履舄从相近,讴吟任所须。

金衔嘶五马,钿带舞双姝。

不得当年有,犹胜到老无。

合声歌汉月,齐手拍吴歈。

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

白居易好友元稹、刘禹锡相互赠答诗文中,还有对于歌妓的真情流露。

如元稹曾邀白居易的歌妓商玲珑至越州,商玲珑返回时,元稹并有诗赠白居易。

白居易杭州刺史卸任后,曾带杭州的歌妓回洛阳,这些歌妓后来返回杭州,刘禹锡曾有“其奈钱塘苏小小,忆君泪点石榴裙”的诗句描绘这些歌妓对白居易的思念。

从樊素和白居易临别时伤心落泪,从刘禹锡诗作表述的遣返杭州以后歌妓对白居易的思念,也可以看出白居易待她们是有真情的。

樊素一直陪伴在白居易身边达十四年之久,白居易曾向当时的宰相裴度要生活常识分享。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歌姬的赞美与眷恋之情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歌姬的赞美与眷恋之情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歌姬的赞美与眷恋之情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是一首深情而细腻的七言绝句,以赠别一位扬州歌姬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子的赞美与眷恋之情。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2、注释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龄。

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三、创作背景这两首诗是诗人杜牧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所作。

当时作者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人以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有这一句话。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显然是将花比女子。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苔花”,常用来比喻处女。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苔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欲待曲终寻问取——从苏轼的歌妓词看其与歌妓的交往

欲待曲终寻问取——从苏轼的歌妓词看其与歌妓的交往

欲待曲终寻问取——从苏轼的歌妓词看其与歌妓的交往王智嘉 渤海大学摘 要:宋朝出现的艳科词是宋朝歌妓文化兴荣的文学产物,在这样浓烈的文化环境和创作气氛中,苏轼也在艳科词上做了极大贡献,而歌妓词则是这些词中最具代表性的。

有学者对苏轼的近四百首词进行过研究,其中约有近半数首词写到歌妓。

本文通过研究苏轼的歌妓词来深入了解苏轼与歌妓的交往情形以及情感意蕴。

关键词:苏轼;歌妓词;歌妓交往[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67-02研究苏轼的一生,他在“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衡,按管调弦于茶房酒肆”的满是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中,无论是声名显赫还是穷困失意,都未曾放弃过美人和美酒带给他的愉悦。

苏轼本人也并不隐瞒他与歌妓们的往来,他就曾在《蝶恋花•送潘大临》中说:“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余名字。

”而透过苏轼的歌妓词,我们也不难看到苏轼与歌妓交往的情形及情感意蕴。

1、交往情形对于词人一家而言,词人会因为他的社会名声和生活习惯而选择与什么样的歌妓交往。

而在宦海沉浮又极爱山水的苏轼,他与歌妓的来往大多或是在官府聚会或是携歌妓纵情山水。

1.1却来官府听笙歌宋代歌妓分官妓、家妓、私妓三种。

官妓从属乐籍,他们既然依附于各级官府,也就为各级官府的官员献艺、服役。

但政府规定地方官妓向州府提供的服务,仅限于歌舞表演及侑觞劝酒,不得侍寝。

家妓往往归属于某一主人,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局限于在其主人家内,而与之相交往的自然是他们的主人及主人的宾客。

私妓多是聚集在歌楼、酒馆、平康诸坊和瓦市等处,他们除了卖艺之外,也兼卖身。

在官宦生涯中漂泊不定的苏轼,所交往的歌妓自然以官妓为主要对象。

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苏轼任杭州通判。

在这三年里,杭州三易知州。

当这三位知州先后离任时,苏轼都为他们送别,送别时分,还有歌妓到场。

这些歌妓本来就是官府的官妓,平时与官府里的官员相处就熟。

中国文学中歌姬与书生的爱情故事

中国文学中歌姬与书生的爱情故事

我国文学中歌姬与书生的爱情故事一、歌姬与书生的相遇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歌姬与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是颇具代表性和韵味的题材之一。

这种爱情故事的一般情节是书生在宦游途中,意外邂逅了具有艺术才华和美丽容颜的歌姬,二人彼此相爱,却又因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而饱尝离别和相思之苦。

这样的爱情故事既流露出对封建社会秩序的不满,也凸显了对真爱的坚守和追求。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便是这一类型爱情故事的典型代表。

贾宝玉虽身居豪门显赫,却深陷命运的禁锢和家族的矛盾之中,而林黛玉则是才貌双全、性情纯真的歌姬。

二人的爱情命运坎坷,最终成为了文学经典中的爱情传奇。

二、关于这一主题的反思歌姬与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更是对封建社会现实的一种投射和反映。

在我国古代社会,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和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歌姬与书生之间的爱情往往受到了重重阻碍。

然而,正是这些阻碍和挑战,塑造了这些爱情故事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

古代诗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常恐秋风早,朔云愁夜,孤村落日,长门梦断魂迷。

”这样的诗句正是对歌姬与书生爱情故事中离别和相思的真实写照。

这种爱情故事的魅力,在于它传达出了对真爱的坚守和追求,以及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挑战和颠覆。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歌姬与书生的爱情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尽管受到社会阻碍和命运摆布,书生和歌姬依然坚守真爱,抵御着世俗的诱惑和压力,最终达成爱情的升华和圆满。

这样的爱情故事,给予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信念,也启迪了我们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审视和反思。

歌姬与书生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文学中一种常见而且富有魅力的题材。

这种题材的传达,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悲喜,更深刻地影响了后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希望我们在接触和阅读这些爱情故事的也能够从中发现更多的人性温暖和生活智慧。

歌姬与书生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题材之一,它们通过描述跨越社会地位和身份差异的爱情,展现了人性中的真情和坚持。

古代著名文人与妓女的非常情谊

古代著名文人与妓女的非常情谊

古代著名文人与妓女的非常情谊古代著名文人与妓女的非常情谊一、柳永与“吊柳会”柳永,字眷卿,初名三变,祖籍福建崇安,大约生活于987年至1053年。

他是北宋前期著名的词作家。

妓女在阶级社会,是有权有势者剥削、玩弄、损害的对象,封建统治者根本不把她们当做人来看待。

然而,柳永的词,却写出了对她们的深切同情、真挚的感情、美好的祝福。

他置身于妓女、乐工中间,同她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时人记载:柳永还是个年轻举人时,即常与妓女交游,为她们写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为词,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他甚至为此作出了牺牲。

在进士应试之前,他曾写过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变,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将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了宋仁宗(1010—1063年)的耳朵里,以致在柳永考进士临发榜时,特地把他的名字勾掉,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133]后又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希望朝廷任用他,仁宗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儇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俭约。

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虽然仕途断送,他与妓女、乐工间的友谊却更深厚了。

他写妓女的离愁别绪,留下了堪称千古绝唱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而在《蝶恋花》(即《凤栖梧》)中,更写出了他对妓女的一往情深,无怨无悔:“……似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正因为柳永把妓女视为知己,倾心相交,因而赢得了妓女的尊敬、爱戴。

长沙橘子洲:词人秦观与歌妓王妙妙的生死绝恋

长沙橘子洲:词人秦观与歌妓王妙妙的生死绝恋

长沙橘子洲:词人秦观与歌妓王妙妙的生死绝恋长沙橘子洲长沙有“山水洲城”之称。

岳麓山、湘江、橘子洲,是大自然赐给长沙的最好礼物。

橘子洲位于湘江江心,原名水陆洲,又称长岛。

这座南北长约5000米、东西宽约100米的小岛,像一艘巨舰,漂浮在一江碧水之上。

如果将美丽长沙比作一幅山水画,那么橘子洲就是这幅绝美山水画中的点睛之笔。

橘子洲不仅秀色可餐,同时也是人文厚重之地。

上世纪20年代,有位胸怀天下的革命者,站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首诗借橘子洲的自然之美抒发作者的豪情壮志,着实为橘子洲增添了不少人文情怀。

所以,橘子洲被誉为“天下第一洲”,可谓实至名归,理所当然。

不过,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橘子洲除了承载着胸怀天下的豪情之外,还曾留下过一段才子佳人的生死绝恋。

北宋时期,被尊为一代词宗的婉约派词人秦观,在橘子洲邂逅长沙艺妓王妙妙,从而上演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又称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考取进士,先后担任宣教郎、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编修等官职。

秦观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弟子,列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

然而,作为北宋出类拔萃的词人,秦观一生仕途坎坷。

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亲政后,“新党”掌权,“旧党”之人连遭罢黜。

秦观是“旧党”中被贬得最惨的一个,先是出任杭州通判,随后被贬为处州盐烟酒监,继而贬为郴州编管,后又移横州编管、雷州编管。

秦观被贬郴州途中,在长沙结识了王妙妙。

王妙妙是长沙歌妓,素来对秦观极为仰慕,每得秦观新词,必反复吟唱。

秦观途径长沙时,听闻当地有一歌妓是自己的铁杆粉丝,便隐瞒身份前去拜访。

诗人与歌姬之间的爱情浅析

诗人与歌姬之间的爱情浅析

《雨霖铃》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词人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过垂虹》前两句是抒写诗人自己的畅达与快感。

后两句一方面勾勒环境,补足前半,又在回首眺望中,寄托了无尽的情思,给人以景外的回味。

船是在乐曲中前行,等一曲终了,居然已“过尽了”“松陵路”,形象地概括了自己在惬意的欢乐中,在艺术的陶醉中,全身心地投入,两岸的一切都视而不见,物我两忘,当乐曲奏完,方才回到现实的状况。

而“回首烟波十四桥”,浑写一句,又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刻无数的心理感慨。

概括尽了诗人无边的快乐与舒畅。

但是文人对于歌姬,是否有感情呢?我觉得的是没有的,或者说,感情是不深刻的。

正如霍小玉和李益的悲剧一样。

霍小玉原来出身于贵族世家,后流落民间沦为歌姬。

饱受战乱之苦的霍小玉,对李益的战争诗篇格外感动。

在与李益相见后,两人情投意合,不禁以红烛为媒,以美酒为约,起下了“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盟誓。

大约一年后,李益回乡,但李父李母已为他订下了一门亲事,女方是官宦人家的女儿。

李益说出了霍小玉之事,但其父母坚决反对,李益思虑再三也觉得娶官宦人家的女儿对自己的仕途会有帮助,于是热热闹闹地办了婚事。

一年过去了,李益杳无音信。

霍小玉知道担心终成事实,悲恨交加,卧床不起。

没多久,李益进京办事。

一个豪侠把李益硬是架到了霍小玉家门口。

看到因绝望而面黄肌瘦、神情恍惚的霍小玉,李益羞愧难当。

霍小玉挣扎着站起来,面对负心之人纵有万般苦楚却一句话也不想再说了。

她拿起一杯酒泼在地上,表示与李益已是“覆水难收”,倒地而亡。

李益抚尸大哭,悔之晚矣。

由此观之,文人与歌姬之间是没有真正的爱情的,或许只以某个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有失偏颇,但是,如果我们真的爱一样东西或一个人,我们怎么舍得将其交予他人,尽管或许我们没有能力去照料,但是也决不会断然放弃,若非生死,又有何不能白首相依呢?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

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

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

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引导语:杜牧诗文并佳,文最出名的便是《阿房宫赋》,这位著名的才子,曾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

话说小杜同学的名句我们今天依然知之甚多,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出身名门望族,为中唐宰相、史学家杜佑之孙,地地道道的官三代、文三代。

出身显贵的小杜同学于大和二年考取了进士,初为弘文馆校书郎,类似今天国家图书馆的校对编辑,后因为秉性刚直,遭人排挤,后历任江西观察使幕,淮南节度推官,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晚年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诗文并佳,文最出名的便是《阿房宫赋》,今天考古证明阿房宫根本就没修起来,小杜同学仅凭YY就能写就千古名篇,可见文采确非常人能及。

诗以七言绝句为最,晚唐诗风流于萎靡,惟杜牧豪迈俊爽,遒劲峭拔,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除诗文外杜牧对于兵法研究颇深,曾注解《孙子》十三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可见小杜的兵法非文人玩票,而是真有研究,非纸上谈兵之辈可比。

而《张好好诗卷》的存世让我们看到一个作为书法大家更兼情种的小牧。

《张好好诗卷》小序记载:“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

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

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

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从上边不难看出,美女张好好是小杜同学离开京师就任江西观察使幕僚,在他已经去世的老上司江西观察使沈公官邸认识的。

沈公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晚唐书法家沈传师(熟悉书法的朋友应该知道,沈书影响了柳体的形成,同时宋四家之一的蔡京就师法过沈传师)。

那时好好才13岁,是乐籍中的官伎,这个身份用今天的官办文工团歌舞演员形容貌似不合适,今天的文工团歌舞演员都是人民艺术家,但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朋友们作为参考吧,呵呵。

《水调歌头》中诗人和歌者的离合悲欢

《水调歌头》中诗人和歌者的离合悲欢

《水调歌头》中诗人和歌者的离合悲欢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无与伦比的奇葩,诗词中有情、有画、有意境,曼妙、空灵,“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它的美与情感说不尽,道不尽,更是唱不尽。

现代歌手将很多古诗词填曲吟唱,也如二月春风剪出了古典诗词的新形式,旋律优美,节奏和谐。

那么,当古典诗词以音乐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你是否能读懂作者与歌者的情感呢?诗词中有情、有画、有意境今天就带大家先来看看我们最熟悉的一首《水调歌头》……《水调歌头》因邓丽君和王菲的吟唱而广为流传。

邓丽君唱得柔情婉转,而王菲也唱出了别样风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苏轼之情:官场失意不得团圆词作者苏轼其时任密州太守,在一个月圆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借酒消愁,写下了这首传唱千古的《水调歌头》。

苏轼在这中秋望月怀人,眼望天上之圆月,也勾连起了自己的不团圆,与弟弟苏辙的分离,已是多时,即便如今调职到与弟弟相对较近的密州,也还是隔千里之远,又因自身的束缚不能相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作为一个信奉儒家入世思想、有政治抱负的诗人,苏轼时时不忘政事,不免在诗词中流露出在官场的失意之感。

因心忧百姓和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视为保守派的苏轼,无奈之下自请调官到杭州,避开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

他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琼楼玉宇所指即是朝廷,官场失意,他只得回到这能舞尽心伤的人间(也就是杭州和密州),与自己的清影为伴。

官场失意不得团圆歌者王菲之情:千回万转为爱执着此词为苏轼所作,再将其以音乐之声演绎,虽不能绝对地说是王菲想要抒发如何的情感,但我们也不妨体味王菲唱此曲时的五味杂陈。

王菲自己曾说过,在每一段恋爱里,她都投入了最大的热情和疯狂,似乎都有那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心怀。

姜夔的爱情故事

姜夔的爱情故事

姜夔的爱情故事
姜夔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他的爱情故事也颇具传奇色彩。

据传说,姜夔年轻时曾经爱上了一位名叫小红的女子,小红是一位歌妓,擅长歌唱和弹奏乐器。

姜夔和小红相爱后,经常一起吟诗作赋,弹奏乐器,过着浪漫的生活。

然而,小红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使得他们的爱情无法得到认可和祝福。

姜夔的家人反对他和小红在一起,而小红也因为身份的原因无法和姜夔堂堂正正地在一起。

最终,小红被迫离开了姜夔,嫁给了一位富商。

姜夔非常伤心,他写下了很多悼念小红的诗词,表达了自己对小红的思念和爱意。

姜夔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建和不公。

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总之,姜夔的爱情故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传奇,他的诗词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浅析唐传奇中文人士子与妓女的爱情_李海浪

浅析唐传奇中文人士子与妓女的爱情_李海浪

浅析唐传奇中文人士子与妓女的爱情李海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1]可见小说到唐代开始趋向于成熟。

唐传奇是唐小说中的代表,为古代小说的一朵奇葩,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是唐传奇中最具典型的代表。

这些爱情故事大多发生在士人与妓女之间,表现为他们在面对爱情、婚姻、生活、命运,甚至家国大事时,以一种不屈的姿态奋起反抗礼教的束缚和社会的不公,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搏斗、挣扎、反抗,努力争取自由恋爱和幸福生活。

他们反抗的勇气和坚强成为一抹亮丽的风采,被历代传为佳话。

唐代文人、士子与妓女之间的浪漫爱情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唐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带来城市的繁荣,官僚豪绅、商贩、手工业者、无业游民、落魄文人等各类社会成员聚集在城市中,社会生活更加多样化。

城市繁荣,加之唐人追求物质享受,耽于逸乐,城市中逐渐兴起的教坊便成了他们追求声色之乐的重要场所。

其次,唐代的科举制度盛况空前,每年有成百上千的士人举子在京城待考,孤身一人漂泊,与空虚寂寞为伴,青楼中艳丽多姿的妓女便成为他们排遣和发泄的对象,他们不可避免地与妓女有了种种联系。

另外,青楼中的男女双方都不承担道德伦理的责任,没有门第高低的顾虑,不受贞节操守的束缚,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较平等和自由,更能发挥个人魅力和体242现自身价值。

“士人最懂怜香惜玉,能十分内行地欣赏妓女的色与艺,同时他们的风流倜傥也容易赢得妓女的倾心”、“春风得意时,小语偷声贺玉郎”。

[2]在青楼和妓女的交往中,士人尝到了浪漫爱情的滋味,感受到了理解和满足。

最重要的一点,唐代崇尚文辞,很多上层妓女都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与她们交往,在满足情欲的同时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孙棨在《北里志》中有详细记载:京中饮妓,籍属教坊,凡朝士宴聚,须假诸曹署行牒,然后能致于他处,惟新进士设筵顾吏,故便可行牒,追其所赠之资,则倍于常数。

《才子佳人,文人相思——唐宋词中的情感流露》

《才子佳人,文人相思——唐宋词中的情感流露》

才子佳人,文人相思——唐宋词中的情感流露引言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其中,对才子佳人之间的情感表达尤为突出。

本文将以唐宋词为主题,探讨其中蕴含的情感流露。

一、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表达在唐宋词中,才子佳人之间常常流露出浓郁而复杂的爱情。

他们表达了对彼此深深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例如,在李清照《如梦令》中,她以细腻动人的笔触描绘了与夫君分离后心灵上所受到的折磨;而晏殊《木兰花慢》则描述了才子在远行时对佳人思念之苦。

二、忧伤和失落的情感流露除了爱情表达外,唐宋词还经常表现出忧伤和失落等负面情绪。

通过对逆境、离别和岁月无情等主题的描绘,词人们生动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伤感。

例如,杜牧《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一描写寓意深远,传达出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和友情的思念之情。

三、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唐宋词作为文学艺术形式之一,不仅能够描绘情感,也能够反映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通过对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以及生活场景的描述,词人们表现出对命运和人世沧桑的思考和领悟。

例如,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用纵情豪放的笔触揭示了人生命运无常而必将经历各种困境。

四、唐宋词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唐宋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代读者,并被广泛传诵和研究。

唐宋词通过情感流露,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以及人们对爱情、生活和宇宙间万物的理解。

结论才子佳人之间的情感流露是唐宋词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词人们通过描绘爱情、表达忧伤、展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使得这些古老而优美的血液依然在中国文化中奔腾流淌。

唐宋词作为文学艺术形式之一,在传承中保留着独特而珍贵的价值,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柳永与_俗词_中歌妓情感分析

柳永与_俗词_中歌妓情感分析

[收稿日期]2009-08-09[作者简介]张尧(1984-),男,吉林四平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语文教学。

第6期2009年12月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H 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6Dec.2009doi:10.3969/j.issn.1007-5674.2009.06.015词史上人们对柳永的作品一直存在广泛而持久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那些“俗词”上,它们占柳永全部词作将近一半。

柳永在“俗词”中对歌妓的描写数量之多,争议之大,仿佛成为一种不同时代、不同群体意识形态较量的场所。

这种现象,是研究柳词、甚至研究更广泛的文化现象无法回避的。

本文仅就柳永“俗词”中歌妓的形象描写,分析阐释柳永与歌妓真实情感及歌妓当时的社会地位。

一、形象解读:是唯美,还是男性视角?“佳人才子”这种表现男女情爱素材的叙事模式形成并成熟于唐代,大量体现在唐传奇中。

显然柳永的“俗词”属于这种模式。

然而我们发现,柳永处理或表现这种素材时对传统的叙事模式进行了某种偏离,譬如不像唐传奇那样设计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然后加以解决,而是只截取其中表现男女相悦,特别是“私欢”的情节,欣快而恣意地铺陈叙写,但却回避了传统叙事模式的结局。

再如将原来讲述二人情爱故事的性质,转变成刻画或表现单个人内心体验的轨迹,仿佛在讲述中加进了大量“赋”的描写技巧和“诗”的抒情因素,突破、改写了传统的叙事模式。

因此,柳词中的女性形象自是与前人诗词(如温庭筠)中的歌妓有着显著不同,其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关于歌妓的姓名薛瑞生曾对柳永《乐章集》中提到的歌妓姓名做过统计,有师师、秀香、瑶卿、安安、虫虫、香香、英英、冬冬、楚楚、宝宝、心娘、佳娘、酥娘等18个[1]。

下面让我们来看几组提到歌妓姓名的词句:秀香家住桃花径。

古代诗词中的才子佳人与爱情观

古代诗词中的才子佳人与爱情观

古代诗词中的才子佳人与爱情观1. 才子佳人:浪漫主义的象征古代诗词中的才子佳人常被视为浪漫主义的象征。

这些作品描绘了男子才子与女子佳人之间的美好爱情故事,充满了思念、相思和眷恋之情。

在古代文化中,才子被塑造成聪颖才智、文采飞扬的形象,佳人则被描绘为美丽、温婉而贤良的女性。

2. 爱情观:以青春年华为主题古代诗词中呈现的爱情观通常以青春年华作为核心主题。

这些作品表达了对青春、美好恋情和甜蜜回忆的追求。

在古代社会中,爱情是一种纯粹而短暂的体验,因此反映在诗歌中的爱情常常带有浓郁而充满激情的色彩。

3. 才子佳人与宿命之恋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才子佳人经常被描绘成一对宿命至交,即使他们深爱彼此,却常常因各种原因无法在一起。

这个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礼仪制度的束缚,以及权力、家族等因素对于爱情的限制。

4. 才子佳人与世俗之约束古代诗词经常表达才子佳人之间受到世俗和社会现实的束缚。

例如,贫寒或身份不配的才子往往难以与高贵出身的佳人结合,而被迫放弃自己的爱情。

这种情节凸显了社会阶级观念、地位差异等因素对于爱情产生的影响。

5. 才子佳人与悲剧命运在古代文学中,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经常以悲剧结局告终。

这些作品传达了命运无情和社会不公平对于美好爱情的摧残。

爱情被描绘为短暂而脆弱,在时光流转中逐渐消失,带给读者深深的伤感。

结论才子佳人与爱情观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这些作品通过才子佳人之间的故事,呈现了浓烈的爱情和深刻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观念、道德制约以及命运等因素对于爱情产生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些诗词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中关于爱情的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关于诗人柳永的情感故事

关于诗人柳永的情感故事

关于诗人柳永的情感故事柳永是我国北宋史上杰出的婉约派诗人代表,也是风流才子,那么诗人柳永的情感经历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诗人柳永的情感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柳永和赵香香的情感很多人都听说过柳永的大名,他曾经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大诗人,而且还在朝廷中担任过职位,为人放荡不羁、风流洒脱,有着非常卓越的才华,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佩和赞赏。

而赵香香则是宋朝时期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妓女,可以说柳永与赵香香本是毫不相干的两种人,可是二人之间却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柳永和赵香香之间的事情在当时那个时代也算是一桩风流韵事了,赵香香在那个时期十分的有名气,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而在她的心中也有着一位心仪的男子,这个人就是柳永。

当时在社会上流传着一段十分有名的语句,宁愿再也不穿绫罗绸缎,宁愿放弃和君王相见的机会,宁愿付出所有的财物也要和柳永在一起,而说出这句话的人正是赵香香。

可以说她对柳永一直情根深种而无法自拔。

据说赵香香与柳永的死也扯上了一些关系,因为最后柳永是死在赵香香身边的。

因为柳永一直都是个十分任性而且风流肆意的人,当时在妓女的家中睡一晚也并不是什么离谱的事情。

有一次他又在赵香香身边过夜,可是突然却梦见了一位从宫中出来的黄衣使者,介绍之后才知道这是皇帝派人来请他过去创造新的曲子,于是他醒过来之后马上让赵香香出去打水伺候,可是在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却突然倒下闭上了双眼,从此之后世界上便再也没有柳永这个人了。

而他离开了人世之后赵香香找来了许多从前的好友,一起将他埋葬起来。

柳永与虫娘的情感故事虫娘是诗词中是指歌姬舞女,在越剧《柳永与虫娘》中,讲述了柳永常年深入贫苦市民的生活中,因为常常为歌妓虫娘写词而被当时的贵人讽刺,后来柳永及第,生活苦闷之时,是洁身自好的虫娘挽救了柳永。

柳永的词中曾出现几次“虫娘”二字,如在《木兰花》中的“虫娘举措皆淹润”中的虫娘。

后来柳永的几首词《集贤宾》中“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中的“虫虫”,《征部乐》中“但愿我、虫虫心下”中的“虫虫”,指的都是和柳永交好的一个青楼女子,也是在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的时候,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和名叫“虫娘”的歌妓关系发生破裂,柳永写下《征部乐-雅欢幽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词人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过垂虹》前两句是抒写诗人自己的畅达与快感。

后两句一方面勾勒环境,补足前半,又在回首眺望中,寄托了无尽的情思,给人以景外的回味。

船是在乐曲中前行,等一曲终了,居然已“过尽了”“松陵路”,形象地概括了自己在惬意的欢乐中,在艺术的陶醉中,全身心地投入,两岸的一切都视而不见,物我两忘,当乐曲奏完,方才回到现实的状况。

而“回首烟波十四桥”,浑写一句,又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刻无数的心理感慨。

概括尽了诗人无边的快乐与舒畅。

但是文人对于歌姬,是否有感情呢?我觉得的是没有的,或者说,感情是不深刻的。

正如霍小玉和李益的悲剧一样。

霍小玉原来出身于贵族世家,后流落民间沦为歌姬。

饱受战乱之苦的霍小玉,对李益的战争诗篇格外感动。

在与李益相见后,两人情投意合,不禁以红烛为媒,以美酒为约,起下了“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盟誓。

大约一年后,李益回乡,但李父李母已为他订下了一门亲事,女方是官宦人家的女儿。

李益说出了霍小玉之事,但其父母坚决反对,李益思虑再三也觉得娶官宦人家的女儿对自己的仕途会有帮助,于是热热闹闹地办了婚事。

一年过去了,李益杳无音信。

霍小玉知道担心终成事实,悲恨交加,卧床不起。

没多久,李益进京办事。

一个豪侠把李益硬是架到了霍小玉家门口。

看到因绝望而面黄肌瘦、神情恍惚的霍小玉,李益羞愧难当。

霍小玉挣扎着站起来,面对负心之人纵有万般苦楚却一句话也不想再说了。

她拿起一杯酒泼在地上,表示与李益已是“覆水难收”,倒地而亡。

李益抚尸大哭,悔之晚矣。

由此观之,文人与歌姬之间是没有真正的爱情的,或许只以某个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有失偏颇,但是,如果我们真的爱一样东西或一个人,我们怎么舍得将其交予他人,尽管或许我们没有能力去照料,但是也决不会断然放弃,若非生死,又有何不能白首相依呢?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

而文人与歌姬,他们之间不过是一种仰慕或者好感罢了,并不能算是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