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_会议纪要

合集下载

恶性血液病诊疗研讨班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恶性血液病诊疗研讨班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恶性血液病诊疗研讨班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1)二、脊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分型 (3)三、多发性骨髓瘤诊治及MDT实践 (5)四、复发难治AML的移植治疗 (7)五、成人Ph+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治 (9)六、浆母细胞淋巴瘤 (10)七、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12)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4)九、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 (16)十、恶性血液病主要诊断选择和DRG分组 (18)十一、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进展 (20)十二、骨髓活检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 (21)十三、毛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23)一、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1.当临床考虑多发骨髓瘤相关肾病时,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肾活检()A.肾小球损害为主,伴白蛋白尿>1 g/24 hB.血液学平稳或缓解的MM患者发生AKIC.同时存在多种因肾衰竭,为评估肾损伤及预测肾衰竭是否可逆D.临床表现为典型管型肾病者E.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参考答案:D2.多发骨髓瘤相关肾病的治疗不包括()A.纠正脱水B.避免使用造影剂、利尿剂、非甾体类消炎药和肾毒性药物;C.避免碱化尿液D.充分水化E.积极控制感染参考答案:C3.MM肾损伤的病理分类不包括()A.轻链型淀粉样变B.轻链沉积病C.非管型肾病D.肾小管坏死E.间质性肾炎参考答案:C4.下列不属于多发性骨髓瘤相关高钙血症的治疗的是()A.应用二膦酸盐类药物B.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C.透析D.控制液体进入量E.利尿、水化参考答案:D5.多发骨髓瘤相关肾病,肾脏的替代治疗包括()A.血液透析B.血浆置换C.高截留量血液透析D.化疗E.肾移植参考答案:D二、脊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分型1.下列不属于我国MDS患者常见的基因突变的是()A.TET2B.U2AF1C.ASXL1D.SF3B1E.CALR参考答案:E2.关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MDS中的作用,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其特点的是()A.不需要高质量分裂相B.能分析所有染色体异常C.分辨率高D.检测花费时间短E.经济花费高参考答案:B3.下列不属于MDS中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的是()A.8B.-7C.del(20q)D.-YE.+9参考答案:E4.下列不易与MDS混淆的疾病是()A.AAB.PNHC.CDAD.AMLE.IDA参考答案:E5.下列属于MDS维也纳最低诊断标准中的必要条件的是()A.持续(≥6个月)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B.发育异常C.原始细胞:5%-19%D.典型染色体异常E.造血祖细胞的CFU集落(±集簇)异常参考答案:C三、多发性骨髓瘤诊治及MDT实践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的是()A.镰形红细胞B.缗钱状红细胞C.泪滴形红细胞D.靶形红细胞E.棘形红细胞参考答案:B2.下列不属于当今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式的是()A.VRD方案化疗B.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化疗C.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D.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E.卡非佐米联合化疗参考答案:C3.浆细胞白血病与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要点是()A.临床表现B.外周血浆细胞的百分比或绝对值C.尿本周蛋白定性试验D.血清β-微球蛋白浓度E.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参考答案:B4.多发性骨髓瘤的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A.肝脾淋巴结肿大B.颈部淋巴结肿大C.IgA型浆细胞白血病D.骨痛E.对称性远端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参考答案:D5.不属于多发性骨髓瘤的CRAB症状包括()A.溶骨性破坏B.贫血C.高钙血症D.肾功能损害E.高粘滞血症参考答案:E四、复发难治AML的移植治疗1.下列不能作为早期复发AML患者治疗选择的是()A.临床试验(强烈推荐)B.靶向药物治疗C.挽救化疗,获得CR 后继而行同胞相合或无关供者HSCTD.直接进行allo-HSCTE.继续原方案化疗参考答案:E2.下列不适合用于晚期复发AML患者(缓解12个月以上复发者)的治疗措施是()A.重复初始有效的诱导化疗方案,如达到再次缓解,考虑进行allo-HSCTB.临床试验C.靶向药物治疗D.挽救化疗,CR后行同胞相合或无关供者HSCTE.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参考答案:E3.下列不属于移植后预防复发策略的是()A.早期减停免疫抑制剂B.供者淋巴细胞输注C.药物维持治疗D.强化疗E.定期监测骨髓参考答案:D4.下列不属于可治疗AML的靶向药物的是()A.吉瑞替尼B.索拉菲尼C.维奈克拉D.艾伏尼布E.博舒替尼参考答案:E5.下列属于维奈克拉+阿扎胞苷的协同作用机制的是()A.选择性与BCL-2结合,释放促凋亡蛋白B.?干扰白血病干细胞能量代谢,导致白血病干细胞死亡C.?提高AML细胞对T细胞的敏感性,促进T细胞对AML细胞的杀伤作用D.减弱T细胞的敏感性E.?启动AML肿瘤细胞凋亡参考答案:D五、成人Ph+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治1.下列属于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的是()A.出血性膀胱炎B.急性GVHDC.一般细菌感染D.肝窦阻塞综合征E.血栓性微血管病参考答案:C2.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高复发风险是()A.移植时>=CR2B.诊断后>=2 疗程后CRC.移植时 MRD(+)D.诊断时伴高危核型E.非复杂核型参考答案:C3.下列不属于Ph+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的高危因素的是()A.Allo-SCT 前MRD+B.KZF1阳性C.CDKN2A/B阳性D.BCR-ABL基因阴性E.附加核型参考答案:D4.下列不属于allo-HSCT治疗的缺点的是()A.易发生GVHD,移植并发症多B.患者年龄小于60岁C.移植相关死亡率高D.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E.生活质量高参考答案:B5.目前应用于ALL的单抗药物是()A.CD3-CD19双特异性单抗B.奥加伊妥珠C.达雷妥尤单抗D.利妥昔单抗E.维泊妥昔西单抗参考答案:A六、浆母细胞淋巴瘤1.下列不属于浆母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案的是()A.EPOCHB.CODOX-M/IVACC.Hyper CVADD.硼替佐米联合CHPE.沙利度胺联合激素参考答案:E2.下列为浆母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的是()A.大细胞,具有丰富的细胞质,中央椭圆核,具有突出的核仁B.火焰状细胞C.蝴蝶样核细胞D.戈谢细胞E.纺锤状细胞参考答案:A3.下列不属于浆母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的是()A.CD79aB.MUM-1C.CD38D.CD138E.CD20参考答案:E4.目前关于浆母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分期,哪项最能反应实际危险度预后分层()A.IPIB.R-IPIC.NCCN-IPID.FLIPIE.ISS参考答案:C5.属于治疗浆母细胞淋巴瘤的药物的是()A.达雷妥尤单抗B.维布妥昔单抗C.硼替佐米D.来那度胺E.苯达莫司汀参考答案:E七、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出现癫痫,需考虑A.颅内肿瘤B.脑出血C.ALL中枢神经系统复发D.脑梗死参考答案:C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治疗方案有A.甲氨蝶呤B.阿糖胞苷C.DA方案D.VP方案参考答案:D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A.大量原始淋巴细胞B.大量原始粒细胞C.大量中、晚幼粒细胞D.大量成熟淋巴细胞参考答案:A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学染色,正确的是A.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B.糖原染色阳性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参考答案:B5.不属于特殊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是A.BCR-ABL1样 ALLB.APLC.伴 21 号染色体内部扩增的B-ALLD.ETP-ALL参考答案:B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RAEB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A.难治性贫血B.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C.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D.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E.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参考答案:D2.关于MDS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MDS是一组获得性疾病B.MDS主要发生于老年人C.MDS是一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D.造血干细胞异常分化,导致血细胞数量增多,功能及形态异常E.1/3以上的病人将发展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参考答案:D3.骨髓病态造血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B.再生障碍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多发性骨髓瘤参考答案:A4.以下属于MDS的病态造血的是A.骨髓红系增生活跃B.粒细胞核固缩,有空泡C.可见Auer小体D.呈裂孔现象E.可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参考答案:E男性,70岁,头昏苍白半年,发热伴皮肤瘀斑瘀点1周。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对肝脏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所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如何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法呢?首先,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最重要的是停止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

如果患者是因为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导致肝损伤,那么首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停止使用这种药物。

在停药后,肝功能会逐渐恢复,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康复。

其次,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需要避免饮酒和吸烟,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肝脏更快地康复,减少肝损伤的程度。

另外,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治疗来帮助肝脏恢复。

例如,可以使用一些具有保护肝脏功能的药物,如谷胱甘肽、甘草酸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

此外,一些中药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恢复肝功能。

中药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调理全身气血,改善肝脏的微循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从而达到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目的。

总的来说,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首先要停止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再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中药治疗来帮助肝脏恢复。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以便尽快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尽快康复。

同时也提醒大家在使用药物时要慎重,避免因药物引起肝损伤。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研究

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研究

·综述·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研究赖新鑫1,张 启2,程春涛3,郭飞飞3*(1.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药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2.驻马店市中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3.解放军69008部队独立驻防场站卫生队,新疆 喀什 844200)[摘要]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是导致患者停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药物性肝损伤若治疗不当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部分患者还可发生急性肝衰竭。

本文针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等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上有效地防治药物性肝损伤、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特点;发病机制;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02-0015-03Study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LAI Xinxin 1, ZHANG Qi 2, CHENG Chuntao 3, GUO Feifei 3*(1.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y, Xinzheng 451100, China; 2. Zhumad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umadian 463000, Henan, China; 3. Independent Garrison Station HealthTeam of PLA Unit 69008, Kashgar, Xinjiang 844200, China)[Abstract]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s a common adverse drug reaction and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drug withdrawal in patients. Improper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can seriously affe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some patients may develop acute liver failure.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were describ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rug safety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e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是指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组织造成直接损害或因机体对特定药物出现异质性反应、发生过敏等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它负责分解代谢体内的各种物质和药物。

但是,一些药物如乙酰唑胺、氨基苷、异烟肼等,如果长期使用,会对肝脏产生损害,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据统计,药物因素占据了药物性肝损伤的70%。

那么,如何去诊断和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呢?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其诊治方法。

一、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早期症状通常是食欲不振、头昏乏力等,晚期症状则会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

除了症状外,临床医生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年龄、药品使用情况、家族史等因素,对比判断,才能确诊药物性肝损伤。

2.实验室检测血清酶学指标检验是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一种常用方法。

如果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浓度升高,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也随之上升,说明患者肝功能出现异常。

同时,医生还要检测尿液毒酶浓度是否升高,这是诊断药物性肝损伤另一种有效手段。

3.肝组织病理学分析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导致肝损伤病情加重,确诊需要进行肝活检,以确定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和透过肝细胞暴露出的药物元素。

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症治疗。

二、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方法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方法一般分为肝保护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1.肝保护肝保护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损伤。

采取的措施包括停药、限制体力活动、调节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检查结果等。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指采用具有直接肝细胞保护作用的药物。

例如,注射谷胱甘肽(GSH)可以有效增加肝细胞对氧化应激的耐受性;采用草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黄连、丹参等,这些综合治疗对消除症状和恢复肝脏功能有特殊作用。

除此之外,中药保肝也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对于肝损伤有很好的效果。

比如,丹参、茯苓等中药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养肝的作用。

例如葳婆草和金钱草等草本植物释放抗氧化剂和抗击自由基物质。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因此成为药物损伤的主要器官之一。

据WHO统计,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已经上升为全球肝病死亡原因的第5位[1]。

DILI的发生率为1.4%~ 8.1%。

对于血液病患者,特别是血液肿瘤患者,治疗中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和其他的基础药物是导致血液病患者DILI的主要原因。

由于新药的不断出现和对DILI 认识的进展,由《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再次组织国内血液学领域专家,反复讨论后形成了2016年版的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一、DILI的定义、发生机制和危害(一)DILI的定义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等所诱发的肝损伤[2]。

急性DILI发生率约占DILI的90%以上,多发生在药物应用后的第5~90天;慢性DILI发生率相对较低,肝功能异常多发生于停药后3个月。

急性胆汁淤积型或混合型DILI在停用可疑药物后,生化指标异常可能持续超过3个月甚至1年。

DILI可因药物的固有毒性引起,也可由患者的特异体质导致。

前者呈剂量依赖性肝毒性,在用药和发生肝损伤之间有相对固定的潜伏期;后者则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为特异异质性肝脏药物反应。

DILI发生率及病死率与药物本身特点、剂量、患者年龄、性别、对药物的易感性、免疫状态、药物是否联用等诸多因素相关,并非每例患者都有基础性肝病。

由于DILI发病多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大多在常规肝功能检测时被发现,因此临床上仍无公认的有效预测和预防DILI的有效方法。

(二)DILI的发生机制DILI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主要通过以下三大途径[3]:①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作用;②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损伤;③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失能和静脉窦内皮损伤导致静脉闭塞等。

遗传因素在个体对药物的特异敏感性和DILI中起着重要作用,如CYP450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IL-10[4]的基因多态性等。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与防治策略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与防治策略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与防治策略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对肝脏造成损害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疾病。

目前,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发现对肝脏具有潜在的毒性,造成肝损伤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加。

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上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肝细胞坏死等症状,甚至可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甚至死亡。

因此,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和防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1. 肝脏药物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药物在体内经过肝脏的代谢转化后才能够被排出体外。

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中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但部分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活性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对肝脏细胞产生损害,引发肝损伤。

2. 免疫介导的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可以通过免疫介导机制引起肝脏损伤,包括对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等。

这些药物在体内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细胞在肝脏中产生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肝脏损伤。

3. 药物本身的毒性有些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当超过一定剂量的情况下,会直接对肝细胞产生损害,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4. 肝脏再灌注损伤在高血压、肝脏手术、肝硬化等情况下使用某些药物时,可能会导致肝脏再灌注损伤。

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肝脏缺氧、氧自由基产生增加,从而损害肝脏细胞。

5. 药物互相作用有些药物在体内会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浓度升高,增加对肝脏的毒性。

因此,在合理用药时,需注意避免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以减少肝脏损伤的风险。

二、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策略1. 合理用药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肝功能、疾病情况等合理选择药物,避免对肝脏产生严重的毒性。

对于肝脏有损伤风险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选择不会加重肝脏负担的药物。

2. 定期监测肝功能对于使用具有潜在肝毒性药物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在患者出现肝损伤迹象时,应停止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

3. 加强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及药品生产商应加强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肝损伤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药物_肝损害应急预案

药物_肝损害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积极防范、及时控制和有效地处理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可能出现的药物性肝损害,最大限度地保护受试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能正常进行和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有药物临床试验,包括新药临床试验、仿制药临床试验、中药临床试验等。

三、组织管理1. 领导机构成立药物肝损害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药物肝损害应急处理工作。

2. 工作小组设立药物肝损害应急处理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药物肝损害应急处理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建立药物肝损害监测体系对受试者进行药物肝损害的筛查,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及时发现并报告药物肝损害。

2. 加强药物肝损害教育对受试者进行药物肝损害的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受试者的防范意识。

3. 严格执行药物临床试验规范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的合法、合规、规范进行,减少药物肝损害的发生。

五、应急处理流程1. 发现药物肝损害(1)受试者或医护人员发现药物肝损害时,应立即向应急处理工作小组报告。

(2)应急处理工作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受试者进行评估,确认药物肝损害。

2. 评估药物肝损害(1)对受试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明确药物肝损害的程度和类型。

(2)根据药物肝损害的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治疗药物肝损害(1)根据药物肝损害的程度和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密切关注受试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 跟踪随访对受试者进行长期随访,监测肝功能指标,确保药物肝损害得到有效控制。

六、应急物资储备1. 药物肝损害相关药品2. 肝功能检测设备3. 肝脏保护剂4. 肝脏疾病治疗药品七、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药物肝损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八、总结与评估1. 对药物肝损害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定期评估药物肝损害应急处理预案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
目录
• 药物性肝损伤概述 •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评估 • 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与管理 •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 药物性肝损伤的科研进展与展望
01
药物性肝损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使用某种或 多种药物后,肝脏受到的损害或 异常反应。
分类
药物性肝损伤可按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严重程度等进行分类。
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 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肝损伤。
合理用药
遵循医嘱,避免超剂量、超疗程用药,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管理策略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 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降低肝损伤风险。
及时停药
一旦发现肝损伤,应立即停药, 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
药物治疗
对于轻中度肝损伤,可采用保肝 药物治疗,促进肝功能恢复;对 于重度肝损伤,应及时住院治疗。
除了传统的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还应关注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对肝脏
健康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发病机制
01
02
03
直接毒性作用
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 中产生有害物质,直接对 肝脏造成损害。
过敏反应
机体对药物的某些成分产 生过敏反应,导致肝脏炎 症和损伤。
抑制肝脏代谢
某些药物会抑制肝脏的正 常代谢功能,导致肝脏负 担加重,引发损伤。
临床表现
肝功能异常
肝区疼痛
消化系统症状
其他症状
表现为转氨酶、胆红素 等肝功能指标升高。
新型药物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和研究
建立更接近人类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长期或过量使用某些药物而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疾病。

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停止使用致损药物:首要的治疗方法是停止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

如果是由于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导致肝损伤,可以考虑更换或减量药物剂量。

如果是因为使用过量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2. 提供支持性治疗: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提供支持性治疗是很重要的。

这包括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避免酒精和其他可能对肝脏产生负担的物质。

此外,还可以考虑给予肝脏保护剂如谷胱甘肽、维生素E等。

3. 确定病因和病情评估:确定药物性肝损伤的具体病因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收集和身体检查,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测试、肝脏超声等,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确定治疗方案。

4. 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取一些针对症状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伴有肝炎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对于伴有胆汁淤积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胆道扩张剂或胆汁酸合剂;对于伴有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肝脏支持治疗,如肝移植等。

药物性肝损伤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由于药物性肝损伤
的病因和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综合评估和治疗建议。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概述药物性肝损伤是指药物与肝脏之间的代谢反应导致肝脏损伤,其中包括肝脏细胞的坏死、肝酶的释放和其他严重的病理反应。

随着使用药物数量的增加,药物性肝损伤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和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病因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直接肝毒性药物这种药物直接会对肝细胞产生直接损害,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4-氨基邻苯二甲酸(PAM);•苯丙氨酸、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等止痛药等。

免疫性肝损伤药物免疫性肝损伤药物可以诱发由机体免疫系统介导的肝脏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反应,例如:•抗生素如氯霉素、氯哌灵、甲氧苄啶、青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等;•解热镇痛药;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肝病相似,通常是:•肝区疼痛;•乏力和全身不适感;•皮肤黄疸;•黄疸期间神经系统和胆道系统功能的障碍;•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如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总胆红素等水平的升高;•血清及尿中食欲增强素的增高。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应该注意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反复检查,进一步确认患者是否存在药物性肝损伤。

对于患者来说,若出现不同寻常的症状,应尽早就医,以便及时得到到技术支持和治疗。

治疗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停止疑似药物的使用停用药物是药物性肝损伤治疗的第一步。

对于患者,如果他们正在使用任何疑似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立即停止使用。

如果疑似药物无法确定,应立即放弃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如酒精摄入或其他化学性物质的接触。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药物性肝损伤诊治的重要环节,能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常包括:•给予肝保护药物,如乙酰半胱氨酸 (NAC)、左旋多巴、腺嘌呤、N-乙酰半胱氨酸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输液补充体液,补充营养。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医学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医学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目录
• 药物性肝损伤的概述 •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 •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 • 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 药物性肝损伤的预后与转归
01
药物性肝损伤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导致肝脏功能异 常。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直接肝损伤和间接肝损伤。直接肝损伤是 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间接肝损伤则是通过免疫机制、 过敏反应等间接方式导致肝脏损害。
Hale Waihona Puke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 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降低肝损伤风险。
预防措施
控制药物剂量
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药物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避免联合用药
尽量减少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 药。
注意药物成分
关注药物成分,特别是可能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应谨慎使用。
公众教育
提高公众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 使用人工肝支持治疗,暂时替代 肝脏功能。
肝移植
对于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肝功能衰 竭的患者,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 治疗手段。
04
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预防原则
合理用药
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自行滥用药 物,特别是肝毒性药物。
定期监测
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 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肝损伤。
其他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如抗肿 瘤药物、抗生素等。
03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
一般治疗
停用可疑药物
一旦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 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这 是治疗的首要步骤。
休息与饮食
患者应充分休息,避免过 度劳累。饮食上以高蛋白、 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 主,适当补充维生素。

硫普罗宁对血液病患者化疗所致肝损伤的防治探讨

硫普罗宁对血液病患者化疗所致肝损伤的防治探讨
罗宁; 硫 血液 病 ; 损 伤 肝 中图 分类 号 : 7 1 + R 8.2 6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6 0 7 ( 0 12 — 0 3 0 10 — 9 9 2 1 ) 0 0 8 — 2
我 科使 用 硫普 罗 宁对 血 液病 患 者 化 疗所 致 肝 损伤 进 行预 防 1 治 疗方 法 : 防组 白化 疗第 1 . 2 预 天起 予硫 普 罗 宁针 ( 品名 : 商 凯 和 治疗 , 得 了较好 效果 , 取 现将 情 况报 道 如下 。 西莱 , 南 省新谊 药 业股 份 有 限公 司 )0 m 加入 5 河 20 g %葡萄糖 溶液 2 0 l 滴 , 0 d 连 续给 药 1 d 5m , 静 lr , Y 4 。对 照组单 纯化疗 , 出现 肝损 对 1 资料 与方 法 方法 同预 防组 。 1 一般资 料 : 自我科 2 1 年 5 ~ 0 1 4 住 院患 者共 9 伤的 患者加 用硫 普罗 宁 保肝 治疗 , . 1 选 00 月 2 1年 月 O _ 3观察 指标 : 每组 患者 于化 疗前 后检 查 肝功能 指标 : 氨酸 氨基 丙 例, 4例, 4 男 8 女 2例 , 均年 龄 5(2 7 平 2 1~4岁 ) 。 合文献 岁 符 1 的诊 1
善 , 征 消失 或 减轻 , 体 肝功 能 恢 复正 常 ; 效 : 有 治疗 结束 时临 床症 状 好 转 ,体 征不 变 ,肝功 能异 常指 标较 治疗 前下 降 5 %以上 ; 0 无 效: 治疗结 束时 达不 到上 述 标准 或病 情恶 化者 。 1 . 5统计 学 处 理 :统 计分 析 采 用 SS 1 P S1. 0软件 ,计量 资料 以均
进路手 术 : 择耳 内切 口, 切 口向耳后 上延 长 约 3 4 米 , 选 将 ~ 厘 按乳 突进 路 面神 经 减 压手 术 式 , 开 面 神 经 的 水 平 段 、 曲段 、 直 找 锥 垂 段 , 颧 弓根 向后沿 颞 线上 方找 开骨 窗 约 4 4厘米 , 出骨 片 , 于 x 取 暴 露颅 中窝底 , 找到脑膜 中动脉 , 弓状 隆起 和岩浅 大神 经夹角 内磨 在 开 内听 道 , 暴露 面 神经迷 路 段 、 浅 大 神 经 , 开 鼓 室 天盖 , 状 岩 找 膝 神 经节 与 面神 经水 平段 已清 楚暴 露 , 面神 经 减 压后 , 小 肌瓣 填 用 塞 封闭 内听道 , 防止脑 脊 液漏 , 细止 血 , 窗 用微 钛板 固定复 原 仔 骨 面 神经 隐窝径 路 : 除听 骨链 分离 和鼓 膜大 穿孔 者操 作时不 便 利外 , 乳 突腔 外伤 后 反应 性 黏膜 增厚 和 积液 较重尤 佳 。本组 4 对 例均 先乳 突 轮廓化 , 确保 乳 突 引流和 干耳 。 同时也适 应 于轻度脑 脊液 耳漏 修补 。该 术式 术后 外耳 道形 态完 好美 观 , 突 引流该术 乳 式术 后为最 佳 。 路段 减压 操作 时 , 空 间与视 角相 对较好 。 迷 其 我们 只对锤 砧关 节分 离 , 将锤 、 骨推 向 中鼓 室 , 砧 解除 听骨 对视野 的影 响 , 后锤 砧 关 节 的复 原 较砧 蹬 关 节 容易 、 术 可靠 。锤砧 关节 连接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2015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2015

药物性肝损伤指南2015在医疗领域中,药物性肝损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及用药人群的扩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几率也有所上升。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规范诊断和治疗流程,2015 年发布了相关的指南。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份指南的重要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简单来说,药物性肝损伤就是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这种损伤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但不限于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

在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患者的用药史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近期使用过的药物,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时间以及是否同时使用了多种药物。

此外,实验室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肝功能检查可以发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的异常升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的升高并不一定就能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肝脏损伤的原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估,指南中也给出了明确的标准。

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损伤通常表现为肝功能指标的轻度升高,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中度损伤时,肝功能指标升高较为明显,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而重度损伤则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在治疗方面,首要的措施是立即停用可疑的致病药物。

这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步骤。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停药后肝脏功能可能会逐渐恢复正常。

但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保肝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保肝药物可以帮助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糖皮质激素则适用于一些免疫机制介导的药物性肝损伤,但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除了治疗,预防药物性肝损伤也同样重要。

医务人员在给患者开药时,应该充分了解药物的肝毒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护肝药物区别

护肝药物区别

5 大类保肝药助你保肝护肝2016-10-11 18:07 来源:丁香园作者:七角字体大小- | +保肝药是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或) 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保肝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肝细胞膜和细胞器,改善肝脏生化指标的作用,但各种药物之间有什么异同,如何正确的使用保肝药物呢?本文将带您回顾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1. 甘草酸类抗炎护肝药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而无免疫抑制功能的不良反应,具有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病。

(1)甘草酸二铵口服给药,一次150 mg,每日3 次;静脉滴注,一次150 mg,每日1 次,10% 葡萄糖溶液250 mL 稀释。

(2)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一次0.1~0.2 g,一日1 次。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水钠潴留,继而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低血钾、过敏、胃肠道反应。

2. 抗氧化类药物抗脂质过氧化,抗纤维化,清除自由基,维持细胞膜稳定,促进肝细胞再生。

(1)水飞蓟宾口服给药,一次70~140 mg,一日3 次。

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病首选。

(2)联苯双酯口服给药,一次7.5~15 mg,一日3 次,连服3 个月,合用肌苷,可减少联苯双酯的降酶反跳现象。

3. 缓解胆汁淤积的药物(1)熊去氧胆酸可保护受损的胆管细胞,刺激胆汁分泌,激活疏水性胆汁酸的解毒作用,抑制肝细胞凋亡。

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胆汁性胆管炎有效,一般剂量为10~15 mg/kg/d。

严重肝功能不全、胆道完全梗阻禁用,用于胆汁淤积的治疗。

(2)腺苷蛋氨酸可通过转甲基作用,增加膜磷脂的生物合成,增加膜流动性,促进胆汁排泄,对于胆汁代谢障碍及淤胆型肝损伤有效。

临床推荐0.5~1 g/d,肌肉或静脉注射,病情稳定后可改为片剂一日1~2 g 维持治疗。

注意不可与碱性液体、含钙离子的溶液及高渗溶液配伍。

用于妊娠期肝病,胆汁淤积首选。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与预防策略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与预防策略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与预防策略一、引言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他外源性物质引起的肝脏损害。

随着药物使用量的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1. 药物代谢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中经过代谢后才能发挥药效,而一些药物代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导致肝细胞损伤。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就会生成对肝脏有害的亚硝化物。

2. 肝细胞膜通透性一些药物可以影响肝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失调,导致细胞功能障碍,最终引起肝细胞损伤。

3. 免疫反应部分药物可以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肝脏组织受损。

药物性肝损伤与免疫相关性肝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

4. 氧化应激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氧化损伤加重,最终导致肝细胞损伤。

5. 肝脏生化代谢途径的受损某些药物会直接影响肝脏的生化代谢途径,导致肝细胞代谢功能受损,失去正常的代谢活性,最终导致肝损伤。

三、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策略1.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度用药或是潜在有肝损害风险的药物。

2. 监测药物浓度监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保证药物在治疗范围内,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导致肝损伤。

3.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对长期使用有潜在肝损伤风险的药物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及时发现肝损伤,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合理饮食饮食健康对于维持肝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应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等不良饮食习惯,选择新鲜、清淡的食物,保护肝脏健康。

5. 避免饮酒酗酒对肝脏的损害极大,对于存在肝损害风险的人群,应杜绝酗酒行为,降低肝脏额外的负担。

6. 多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对保护肝脏具有积极的作用。

7. 合理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用药指导使用,避免滥用药物或是自行减少药物剂量。

最新:恶性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最新:恶性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最新:恶性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等所诱发的肝损伤口],为全球肝病死亡原因的第5 位[2]。

DILI 一旦发生,通常会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肝衰竭(ALF ),危及生命。

在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中,DILl是最为常见的药源性疾病而且随着抗血液肿瘤药物的研发进展,DILI 的临床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规范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DILI的临床管理,我们根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3]进行了修订,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DILl概述(-)DILI的流行病学DILI在普通人群中的真实发生率很难确认。

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估算,我国普通人群DILI年发生率至少为23.80/10万,除传统中药/草药和膳食补充剂,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剂和抗生素等是我国引起肝损伤更常见的药物[4]。

目前尚无专门的流行病学研究阐明血液病患者治疗中的DILI整体发生率。

在血液系统不同疾病的治疗中,涉及各类不同的治疗药物,根据现有报道,不同治疗药物导致肝损伤的发生率不尽相同。

(二)临床分型1.基于发病机制的临床分型:传统上,DILI可分为固有型和特异质型,具体定义见中华医学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制定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口]。

近年来,随着新药研发的进展,临床上出现了一些无法用传统DILI分型解释的新型肝损伤类型, 因此,国际上提出了“间接型”的新分型。

这种类型肝损伤的发生是因为药物会加剧先前存在的肝脏疾病(如慢性乙型肝炎),或改变免疫系统状态激发免疫介导的肝损伤。

例如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某些单克隆抗体导致的病毒性肝炎再激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Q)导致的肝损伤等[5]。

2,基于肝损伤生化异常模式的临床分型和R值:R值可大致反映肝损伤时的生化异常模式。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ZHUAN』A FANG TAN»专家访谈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本刊记者:陈词傅青春:现任南京军区上海肝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全军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师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副组长,《肝脏》杂志副主编。

擅长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治和肝脏病的介入超声治疗,主要科研方向为终末期肝病的评估和处理、药物性肝病、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临床转化等。

曾获全军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三等奖各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副主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记者:傅教授,您好!药物性肝损伤一直都受到临床上的广泛关注,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傅青春教授:现在药物性肝损伤虽然总体来说并不是高发疾病,但是近年来,在我国住院患者,尤其是肝病的住院患者里,占比呈现 上升的趋势。

因为现在一方面药物品种的增加,各种保健品、膳負补充剂等等上市增多,另一方面老百姓的保健意识增强,服用保健品的情况逐渐上升,但是保健品的监管并不像药品那么严格,就会有不那么过关的产品上市,其中就会出现—些不良反应。

过去常见的还有一种情况,民间流传的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的方法,往往会用各种中草药来泡药酒,但是这些草药大部分未经检测和加工,往往也会引起肝脏的损害,严重的还会出现肝衰竭甚至死亡。

所以务必要引起大家的警惕,要吃这些东西还是要到正规的药店购买、加工,但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随便哪里都能买到,都是制成粉剂,根本搞不清里面是什么东西,也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

当然还有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酒精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导致原来比较安全的药物变成对肝26专家访谈kZHUAN』A FANG TAN脏有损害的药物。

特别是酒精,可能会降低药物的毒性阈值,使得平时安全的剂量就变成不安全了,比如扑热息痛,饮酒者的阈值会降低。

除了肝脏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皮肤、血液系统等等的损害。

所以从科普的角度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一、不要乱吃所谓的保健品、补品、土方、中成药。

抗生素药物治疗性肝损伤的预防及治疗策略研究

抗生素药物治疗性肝损伤的预防及治疗策略研究

抗生素药物治疗性肝损伤的预防及治疗策略研究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大量的消费和饮食方式的变化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

性肝损伤作为其中的常见病,常常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而抗生素药物是治疗性肝损伤等疾病的主要药物,但是同时也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性肝损伤,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范策略。

一、预防性肝损伤1、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药品说明书来服用。

不可擅自更改药物用量或服用时间。

在服药期间,应该避免和饮酒、进食禁用食品等不宜同时使用的东西。

2、饮食注意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也需要注意,如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少食过度油腻、太甜等不健康的食物。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保证食材的新鲜程度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卫生情况。

3、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有效地缓解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压力,缓解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疲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保健作用。

二、治疗性肝损伤1、膳食疗法膳食疗法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治疗,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人们日常的健康饮食习惯,达到减轻肝损伤的效果。

比如说:多食用能够有效保护肝脏的食物、少食用刺激性的和过度调味的食物等。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更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抗感染药物、肝保护药等可以有效地治疗性肝损伤。

但也要注意选用对身体不会造成太大负担的药品。

3、手术治疗在部分重度肝损伤患者中,考虑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病情过度恶化,手术治疗可以考虑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预防和治疗性肝损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的合理规划以及科学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保护人们肝脏的健康,控制性肝损伤的发生和恶化。

在实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身体的状况以及药物的适应症,科学地、安全地使用药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具有更好的保障。

肝损害共识ppt课件

肝损害共识ppt课件

17
静脉用药1 (4.26~4.29)
通用名
商品名
规格
用法用量
还原型谷胱甘 古拉定粉针 600mg/安瓶 1200mg,QD 肽
多烯磷脂酰胆 易善复注射液 232.5mg,5ml/ 465mg,QD
碱注射液

注射用复合辅 鑫贝科粉针 200U,0.2mg/ 200U,QD

安瓶
肌苷注射液 肌苷
100mg,2ml/安 200mg,QD 瓶
精制而得,其组分含有辅酶A 100单位、辅酶I 0.1mg、还原型谷胱甘肽1mg、三磷酸腺苷和核苷酸 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保肝解毒作用。然而, 根据2012年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 化治疗专家共识,该药物在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 时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尚缺乏。
咨询主管医生,认为复合辅酶所含成分较多,作 用广泛,可同时具有保护心脏等其他脏器的作用。
23
2.易善复改口服并加用葡醛酸钠 本共识认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
谷胱甘肽效果较好,改成口服后,在原有 的注射药方案中加用葡醛酸钠。换药后, 治疗方案中葡醛酸钠和古拉定均为解毒保 肝药,考虑治疗作用有所重叠。
然而从患儿生化检查来看,5月3日以来 肝酶一直高于正常值上限,但升高并不明 显,尚未达DILI诊断标准,也不影响化疗, 不能确定换药影响。
►血液病患者常用的抗肿瘤药和抗感染药物是 导致DILI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病患者治 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DILI。
3
DILI的分类
►DILI按其临床特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急性型:第1次发病、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
内;(约90%,监测和防治的重点) ►慢性型:2次以上发病或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
以上。(约10%) ►急性肝损伤分为肝细胞损伤性、胆汁淤积型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吴于青
【期刊名称】《中老年保健》
【年(卷),期】2024()3
【摘要】虽然很多药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但大家也无须谈“药”色变,遵从医嘱、合理使用才是科学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

第一,不要盲目相信偏方、验方、广告等,切忌盲目跟风使用中草药及相关制剂,成分不明的药物最好不要服用。

【总页数】1页(P44-44)
【作者】吴于青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2016中美药物性肝损伤国际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药物性肝损伤学术会议纪要
2.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发展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样表现1例报告
3.茅益民:关注药物性肝损伤前沿,建设中国药物性肝损伤数据库
4.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中药分类及药物性肝损伤162例临床分析
5.2016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发布之药物性肝损伤定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4卷第5期·会议纪要·“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会议纪要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腺苷蛋氨酸;药物不良反应;血液病中图分类号:R575;R552文献识别码:C文章编号:1673-6087(2009)05-0441-022009年6月18日“血液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会议”在上海举行。

全国各地20余位血液病学知名专家与会,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志祥教授主持。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邵宗鸿教授、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施光峰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李冠军主任分别就“血液科常见肝脏损伤”、“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及“肿瘤伴发抑郁障碍的治疗”等作重点发言,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

血液病合并肝损伤血液病并发肝损伤是指血液病患者发病后出现病毒性、药物性、免疫性、淤胆性或浸润性肝损伤。

肝损伤使临床处理更棘手,而且影响患者预后,如肝源性凝血因子缺乏可加重出血,低清蛋白血症影响抗感染效果和造血功能的恢复。

血液病并发肝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方面。

①疾病本身侵犯肝脏。

②药物性肝损伤:血液病患者常用的化学治疗(化疗)药物、雄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均对肝脏具有毒性作用,其机制一方面是药物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另一方面因药物代谢造成肝细胞超负荷。

③感染:化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引发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等各种感染。

在细菌毒素的作用下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严重感染可导致败血症。

血液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以及头孢菌素的应用是化疗导致肝损伤的重要相关因素,输血及血液制品的应用、免疫相关因素以及溶血等也是其高危因素。

某些自身免疫性血液疾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是造成免疫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

肝损伤的临床类型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免疫性肝病、占位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硬化和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不同原因导致的肝损伤处理原则有所差别。

与会专家强调,各级医师要关注化疗药物引发的肝损伤。

目前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已占药物性肝损伤的1/5~1/4,成为其第二大病因。

化疗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成为血液科医师临床工作中不能回避的严峻问题。

化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受损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患者的化疗可能因此而推迟甚至被迫终止,此时临床医师往往面临两难境地,究竟是先保肝再化疗还是保肝的同时继续化疗。

处理不当可能给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危害,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可以发展为肝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患者也可能因停止化疗而导致肿瘤进展和复发。

因此,关注并改善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需要长期反复多次化疗者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多发生在用药4周内,4周后发病者以重型居多,平均潜伏期为81d,最长达350d。

除肝功能指标异常外,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皮疹、嗜酸细胞增多等过敏反应及淋巴结增生和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等假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大部分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有关,即使停药后还有6%患者可能发生肝病。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系排除性诊断。

患者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须明确有无合并其他肝病,事实上肝病患者更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其他可能引起肝损害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胆道疾病、血流动力学异常及代谢和遗传性肝病等。

询问病史时要特别关注患者用药的种类、剂量、疗程及药物过敏史等。

重视用药与出现肝损害的时间关系、停药后及再次用药时的反应,这对于明确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黄疸等肝病征象通常出现较晚。

肝脏活组织检查(活检)没有特征性改变,如果肝损伤难以用其他已知肝病解释,则需考虑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

药物性肝损伤的规范化治疗一旦诊断药物性肝损伤,应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物,采取补液、利尿等措施加速药物排泄,必要时可行血液透析和血浆置换治疗。

对于出现皮疹、瘙痒、嗜酸细胞增多的严重过敏反应者可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

除此而外,使用抗氧化剂保护肝脏功能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目前临床使用的保肝药种类繁多,主要有如下几种: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二铵、腺苷蛋氨酸(商品名思美泰誖)、硫普罗宁、促肝细胞生长素、熊去氧胆酸、茵栀黄和苦黄等中成药。

保肝药物如此之多,临床医师在选择时常感到困惑,选择哪种保肝药对患者更为有益,是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

针对上述问题,施光峰教授提出,药物性肝损伤的规范化治疗势在必行,并为此提出了如下3项用药原则。

①简化用药:许多临床医师在怀疑存在药物性肝损伤时,为了尽快降低转氨酶和胆红素,阻止肝功能异常进一步发展,往往同时使用多种保肝药。

一方面选择的药物作用机制可能雷同,联合使用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过多的药物进入体内,需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反而加重肝脏负担,得不偿失。

因此,在药物选择上强调简化用药,最好选择1种具有多重作441··J Intern Med Concepts Pract2009,Vol.4,No.5用机制的药物(如腺苷蛋氨酸),既能从多条途径保护肝细胞,又具备抗胆汁淤积作用,既不增加肝脏代谢负荷,又不带给患者额外的经济负担,是较理想的选择。

②选择疗效确切的药物:前述各种保肝药物的临床疗效并非十分肯定。

研究发现,给囊性纤维化病模型小鼠补充外源性谷胱甘肽并不能提高其血清中谷胱甘肽的含量。

在1项观察肝切除小鼠肝细胞再生情况的研究中发现,谷胱甘肽对肝细胞再生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够增强丁基亚磺酰亚胺(BSO)对肝细胞再生的负面影响。

因此使用外源性谷胱甘肽治疗肝病的疗效值得商榷。

动物实验显示,腺苷蛋氨酸能有效逆转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谷胱甘肽降低,效果明显优于乙酰半胱氨酸;对肝切除小鼠的肝细胞再生具有促进作用。

国外临床研究已证实,在化疗间隙期预防性使用腺苷蛋氨酸可持续保护肝脏,不需降低化疗剂量,能够保证化疗正常进行。

腺苷蛋氨酸对原发性肝癌治疗后,转氨酶和胆红素的降低显著优于甘草酸二铵。

该药还能有效预防环孢素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对由雌激素、氯丙嗪、对乙酰氨基酚、乙醇和四氯化碳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和肝损伤具有逆转作用。

③注重药物的安全性:近年随着保肝药物广泛使用,屡见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

药物的安全性是影响其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

对于已经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在用药选择上更要强调安全性。

相比其他保肝药物,腺苷蛋氨酸遵循内源性S-腺苷蛋氨酸途径代谢,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微的失眠、厌食、恶心、便秘、口干、流汗、眩晕和紧张等,长期大剂量使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对孕妇和胎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唯一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保肝药物。

同时该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少,无心血管、抗胆碱能以及体位性方面的不良反应,不失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理想的用药选择。

在上述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可依据肝损伤的类型选取具有针对性的药物。

降转氨酶可选择联苯双酯、五味子、双环醇等。

消退黄疸宜用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消炎利胆片等。

减少肝细胞破坏可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腺苷蛋氨酸、硫普罗宁等。

刺激肝细胞修复可使用促肝细胞生长因子、肌苷和维生素类药物。

抗病毒治疗应选用核苷类药物或干扰素。

对于肝静脉阻塞可给予抗栓药物或者介入治疗。

肝功能衰竭患者应选用支链氨基酸,补充白蛋白和维生素,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血浆置换甚至肝移植。

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高危人群包括老人、幼儿、妊娠妇女,肝病患者、营养不良以及免疫功能紊乱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和感染患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等)。

对于药物性肝损伤应遵循“预防为先”的原则。

当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时肝细胞往往已受到严重损伤,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当注意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询问病史时要关注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既往有无药物不良事件发生。

尽量选择低毒性药物,对可能造成肝损伤的药物尽可能降低剂量。

尽量减少合并用药,警惕因药物相互作用加重肝脏负担。

必须重视患者的主诉,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

保肝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肝细胞膜和细胞器等作用,可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①高危人群;②大剂量使用化疗药物;③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④多药联合抗结核治疗;⑤长期使用降糖、降脂及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

预防性保肝药物可选择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硫普罗宁及维生素C等具有保护细胞膜作用的解毒药物。

关注药物性肝损伤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肿瘤患者除要忍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生理上的痛苦,在心理上也同样承受着痛苦的煎熬,这些给患者的治疗带来负面影响。

癌症患者普遍存在情感障碍,其中抑郁和焦虑是其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发病率分别高达45%和48%。

抑郁可以削弱患者的免疫机能,在急性应激状态下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胃肠道、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的运动调节作用,而长期的慢性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则更大且更持久。

近20年对疾病的治疗已从过去的单一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临床医师不仅要治疗疾病本身,更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化疗是复杂的综合治疗过程,期间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及由此造成患者心理上的不良情绪。

选择能兼顾保肝和抗抑郁作用且具备良好安全性的药物对保证肿瘤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众多的保肝药物中,S-腺苷蛋氨酸是唯一具有情绪调节作用的,其可影响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5-羟色胺的代谢,增加神经递质的合成。

自20世纪70年代末,S-腺苷蛋氨酸开始应用于抑郁症,目前在欧洲已是抗抑郁处方药,在美国作为抑郁症的营养补充剂使用,在俄罗斯广泛用于存在抑郁的肝病患者后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我国一项针对抑郁状态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使用腺苷蛋氨酸后患者抑郁状态明显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持续下降。

因此,对伴发药物性肝损伤的肿瘤患者选择具有独特作用机制且不良反应少的保肝药物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增强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对医师而言,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意味着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在诊治过程中应始终贯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

一旦明确为药物性肝损伤应及早给予规范化治疗,防止肝损害进一步加重。

在疾病诊疗过程中人们关注的不再只是疾病本身,还包括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腺苷蛋氨酸(商品名思美泰誖)具有多重作用机制,全面保护肝细胞,其疗效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均得到肯定,对肝功能的改善优于传统药物,可促进肝细胞再生。

药物安全性良好,能够保障化疗顺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