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湖心亭看雪 张岱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

《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他的散文以清淡率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成就较高。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文体本文是一篇小品文。

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

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明代。

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三、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是张岱于明亡后避居深山所做,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四、课文内容概说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文章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五、字音字形崇祯.(zhēn) 拏.( ná) 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 (hàng) 砀.(dàng) 一芥.(jiè) 铺毡.(zhān) 喃.(nán)喃六.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3.挐.一小船:挐.:撑船4.用毳.衣炉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5.雾松沆砀....: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29.湖心亭看雪(答案)

29.湖心亭看雪(答案)

厦门市音乐学校2014—2015学年(上)初二语文导学练班级:姓名:座号:第29课湖心亭看雪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是日更定( gēng ) 拥毳衣炉火( cuì) 雾凇沆砀( hàng )( dàng )长堤一痕( dī) 与余舟一芥( jiâ) 舟子喃喃曰( nán )2.文学常识填空(1(3)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

①___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②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阅读并背诵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2)(3(4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 消失,停止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 与人世隔绝 ____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连下了三天,西湖中的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7.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的妙处: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4)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不多余。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篇一」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阅读练习(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附答案】:(一)1.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湖心亭看雪_张岱

湖心亭看雪_张岱

渲染
迁移 训练
下列语句哪些运用了白描?
①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
( 都)( 消失 ) ( 结束 )
3、独往湖心亭看雪 ( 独自 ) 4、雾凇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 5、惟长堤一痕 ( 只有 )(痕迹 )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能 )( 还 )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尽力 客居 8、客此 ( ) 9、及下船 ( 等到 )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哪能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 情雅致)的人呢!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先生痴,还有比你更痴的人。
用课文原句填空:
大雪三日 ,侧面表 1、正面写雪大的句子是:________ 现冬雪寒冷静寂的句子是: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 。 2 、总写雪景的句子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写雪中景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湖心亭看雪》教学三单设计

29《湖心亭看雪》教学三单设计

29.《湖心亭看雪》教学三单班级姓名设计郑利霞问题导读-----评价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知识链接: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

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本文把这种方法运用的淋漓尽致,请同学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写一段有关描写景色的短文。

所谓“白描”,原指小说塑造人物采用的一种手法,讲究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人物形象,不用衬托或少用衬托,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塑造”自己,而作者却要隐蔽起来。

它的好处是以少胜多、真切凝炼。

白描手法运用于杂文,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于人物那些富于思想性格特征的言论和行为的记述,在行文上一般表现为复述和引用,或简明的勾勒。

一、注音:更()定毳( )衣雾凇( )沆( )砀()一芥( )喃( )喃二、、词类活用:客.此:三、古今异义:(1)是日更定.(2)上下一.白(3)余.强饮三大白.四、..其它词语。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更(gèng):还。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湖心亭看雪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湖心亭看雪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 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
古诗文系列: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 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古诗文系列:湖心亭看雪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 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 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 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 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 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 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 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古诗文系列:湖心亭看雪
注释: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 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 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 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 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主旨
文章是张岱(dài)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 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 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 和感伤的情怀。
古诗文系列:湖心亭看雪
赏析:
在这里,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 自赏的情调,不是溢于言外了吗?其所以 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 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不也蕴 含着避世的幽愤吗?
请看作者以何等空灵之笔来写湖中雪 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古诗文系列:湖心亭看雪
作者简介:  。
古诗文系列: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 作:余挐)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张岱《湖心亭看雪》佳文的知识点有哪些呢?张岱《湖心亭看雪》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篇课文,也是考试的常考一篇文言文。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希望大家喜欢!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大全整理归纳一简答题(72道)(1).对于《湖心亭看雪》一文,既然是看雪,但为什么要写与金陵来客一起喝酒呢?(1).答案解析:为了增加赏雪的情趣。

(2).《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景物采用了以小衬大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

(2).答案解析: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3).《湖心亭看雪》文章结尾“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湖中人比“相公”更痴?(3).答案解析: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值年关。

(4).品析“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的妙处。

(4).答案解析:写出了西湖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意同也可)(5).《湖心亭看雪》的标题为“湖心亭看雪”,按照道理作者应该运用大量笔墨写看雪时的景象,而作者却只寥寥几笔写了西湖的景色,为什么?(5).答案解析:作者用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了湖心亭雪后的美好景象,而且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通过游人的雅趣与感受,动中写静,静中有动,衬托出湖心亭的美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意对即可)(6).作者写到眼前之景时,为什么用“一点”、“一芥”、“两三粒”来形容“湖心亭”、“小舟”、“舟中人”?(6).答案解析:“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三个词极言事物之小,而这正是为了反衬雪之大,在天地之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7).答案解析:不矛盾。

因为“舟子”虽与“相公”同行,但由于学识、修养、志趣、个性的不同,他对“相公”的行为不能理解,所以他存在犹如不存在,因此无视“舟子”的存在。

《湖心亭看雪》张岱

《湖心亭看雪》张岱
心 痴景 一痕、一点、 (奇景)
痴人
亭 (白描) 一芥、两三粒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
看 雪
痴情
(雅趣)
喜—知己之乐 痴—醉情自然
水之乐,醉情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 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主旨归纳
本课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 绝的雪景,叙写了作者在湖心亭 的奇遇,表现了作者山水之乐的 志趣和痴迷于世俗外的闲情逸致。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 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白描的手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一痕、 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概括,表现了作者悠 远脱俗的情味。
4、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衬托作者喜爱这山水美景,有自己的 高雅情趣和偶遇知音的喜悦。
湖 痴行 大雪独行 上下一白
默读思考:
1.这是一篇游记,请你说说本文的四要 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 张岱。
时间: 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 地点: 西湖(湖心亭) 人物: 余及金陵二人 事件: 同游西湖,共饮。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 来评价张岱。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比较阅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 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使 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 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江雪》表达 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特写
渺小)
5 .来到亭上,除了美景,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 人)
热情好客、惊喜
6. 那人对我的态度是什么? 大喜、拉余同饮 硬喝下

29、《湖心亭看雪》

29、《湖心亭看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 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使 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 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江雪》表达 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拓展延伸
描写雪的古诗: 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吹落轩辕台。(李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听读课文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chó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 ng 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 (rá o)一小舟, 拥毳(cuì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 ng) 砀(dà 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 )、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 ng)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ná 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者。”
.
.
翻译课文
及下船,舟 . 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
下船后,船 夫自言自语地说: “不要说相公痴, 还有像我们相公 一样痴的人啊。”
1 文中交代的时间是 ?地点是 ? (崇祯五年十二月 ) (余往西湖)
(大雪三日)?写冬雪寒冷 2 写雪大的句子是 寂静的句子是 (湖中人鸟声俱绝)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图谱+真题训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图谱+真题训练)

《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思维导图:重点字词: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更(gēng)定:晚上八时左右。

拏(n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客此:客居此地。

重点句子: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课内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是.日更定矣不知木兰是.女郎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D.是金陵人,客.此客.问元方(2)把“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学案(含答案)

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游记张岱教、学案教学时间:三课时总课时()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重点与难点:【重点1、朗朗背诵,积累文言词语。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难点】1、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2、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教与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练习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1、读懂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2、理解文中常考字词。

教与学过程:一、作者、作品背景: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 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âng)有此人强(qiǎng)饮2、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三、入课学习结合常考字词注释表,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四、展示、评议五、课后作业第二课时教与学要点:1、读懂课文,感知文意。

2、研读课文,探究内容。

教与学过程:一、前测入课1、《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

2、“是日更定矣”“是日”是那一日?3、大雪三日后环境如何?4、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你知道什么是白描手法吗?请写出来,告诉大家。

中考语文总复习九年级上册第3篇 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 张岱)文言文阅读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九年级上册第3篇 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 张岱)文言文阅读梳理
续表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⑤更⑥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⑦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⑧。
⑤焉得:哪能。⑥更:还。⑦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⑧客此:客居此地。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角度 三 名句赏读
◎湖中人鸟声俱绝。【通过听觉来写大雪。以“人鸟声俱绝”来描写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刻画出了大雪的威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三个“与”字,将天、云、山、水连接在一起,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句,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④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雾凇(sōnɡ)沆砀(hànɡ dànɡ)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④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红炉一点雪——赏析张岱《湖心亭看雪》

红炉一点雪——赏析张岱《湖心亭看雪》

治学之法2014-04红炉一点雪———赏析张岱《湖心亭看雪》文/肖芳“红炉一点雪”这是一个深蕴禅机的句子,它强调一种美,一种短暂与永恒的美。

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俄然间跳出这个句子,总觉得它们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契合。

晚明小品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像先秦散文那样璀璨夺目,它就像一朵深谷幽兰,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以一种清高拔俗的风韵摇曳绽放。

张岱出身于仕宦之家,明亡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狂马轻裘的悠游生活。

明清鼎革使张岱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曾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但这无异于螳臂当车,他的此举,正如红炉一点雪,当片片雪花你争我攘地投向艳色,到头来也不过是场无谓的追逐。

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顿悟红炉一点雪,忽惊暗室百千灯”,落魄与困顿使张岱充满负罪感与忏悔意,他只有虔心向佛,以梦的形式神游故国才能解怀醉心,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所以,我们读《陶庵梦忆》和《西湖寻梦》有禅境的空灵之感,这正是作者心境的折射。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品,他以清新淡雅的笔墨,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冰封无化的世界和作者心灰意冷的心境息息相通,片言居要,言近意远,别有情趣。

下面我们就对其试做一点粗浅的赏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起首两句,点名时间、地点。

作者写此文时,清王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朱由检年号,说明在作者心中明朝始终没有灭亡,故国之情永在。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国古代文人固有的恋旧情结为全文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十二月”这一具体时间点明时值隆冬多雪之时,大的年号与小的时间叠加,可谓是雪上加霜,把作者心中的悲凉、凄苦已和盘托出。

“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之地临近西湖,一方面点明了题目中的“湖”乃西湖,同时也为后文“更定”时分看雪埋下伏笔。

正因为临近西湖,才无畏路远雪大,才能领略到西湖洗尽铅华别具神韵的淡妆之美。

湖心亭看雪_张岱

湖心亭看雪_张岱
号陶庵(an1),明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早年过着贵公 子的生活,喜游山水。明亡后不仕,避居浙 江剡(shan4)溪,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作品以 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晰生动,饶有情趣,风 格独特。
chóng zhēn 崇 祯 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 ráo cuì gēng 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 ng ng sōng hà dà 往湖心亭看雪。雾 凇 沆 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zhān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 gè ng qiăng 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 ná n 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比较阅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 的活动,体会它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 感上的异同。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 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使 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 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江雪》表达 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1、完成相关练习。
2、收集描写西湖的诗。
白 描
渲染
相对而坐
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高兴 哪里 还 更
痛饮 酒杯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
别。
客居
等到 还 像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

【古诗文阅读】张岱《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张岱《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张岱《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I.阅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完成第11-14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下列加点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余?一小舟(ná )B. 雾凇沆砀(sōng)C.是日更定矣(gèng)D. 莫说相公痴(chī )12.解释下列加点加粗的词。

(4分)(1)上下一白()(2)见余大喜()(3)及下船()(4)客此()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2分)答案:I.11.C (2分)12 (1)全都(2)非常,十分(3)等到(4)客居,寓居(4分)【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

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13. (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分)(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2分)14.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

(意思对,略有文采满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 (2分)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湖心亭看雪重点虚词

湖心亭看雪重点虚词

湖心亭看雪重点虚词湖心亭看雪重点虚词《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所写的家喻户晓的小品文,描写的是张岱一次赏景遇见知己的经历。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湖心亭看雪》的重点虚词,欢迎阅读!《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重点虚词:虚词:一、白、绝、俱、余、大、是、更、客、而已、焉得、及。

重点词语解释:①是日更定是:这②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③拏一小船拏:撑船④上下一白一白:全白⑤独往湖心亭看雪独:独自⑥雾凇沆砀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⑦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勉强⑨客此客:客居⑩及下船及:等到一词多义:一:①上下一白:全②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

更:①是日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②更有痴似相公者还是:①是日更定: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重点语句翻译:(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这一天初更以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一人到湖心亭去看雪。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冰花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雪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呢!湖心亭看雪赏析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感

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感

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感
《湖心亭看雪》是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作者张岱赏雪遇到知己的事情。

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1、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2、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3、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
的情怀。

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纯洁的雪,孤独的心——《湖心亭看雪》中张岱之“痴”赏析(语文九年级上册)

纯洁的雪,孤独的心——《湖心亭看雪》中张岱之“痴”赏析(语文九年级上册)

纯洁的雪,孤独的心
——《湖心亭看雪》中张岱之“痴”赏析
《湖心亭看雪》结尾时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字耐人寻味,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痴行:遗世独立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这时候大多数人应该在家避寒取暖,而张岱不顾天寒地冻,独自到西湖湖心亭去赏雪,足见他的遗世独立,卓然不群,闲情逸致异于常人,其“痴”显而易见。

痴景:大雪无痕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西湖雪景,如一位高明的画师,别出心裁,在白雪迷蒙的底色上勾勒出一幅湖山夜景图,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里描绘的大雪无痕的痴景,映射出作者对高洁人生的追求。

痴情:故国之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作者生活的年代是明末清初,他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写作本文时还坚持用明朝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可见他对故国的怀恋。

另外,“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这句话也不能忽视,金陵是明朝的故都,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其对明朝的遗民来说,精神层面的影响更大一些。

尤其是张岱,他忠于明朝,清朝建立后,他甘愿隐居,此时湖中两人再提金陵,对他的震撼自然是很大的,这触动了他内心的痴情,同时产生了对故国往事的深切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②是.日,更定矣()
③余孥.一小舟()
④见余大.喜()
⑤及下船()
①客居,寓居②这③撑船④非常,十分⑤等到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2)(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5)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
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
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3试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
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①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

②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5分)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

6、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7、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8、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有什么作用
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9、这篇写景散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

文章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的什么特点?
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10、文章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委婉地传达出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


(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慨叹。

11、《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运用了什么写景方法。

(2分)
《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

12、比较柳宗元的《江雪》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完成下面的题目。

(1)从《江雪》诗“独钓寒江雪”和《湖心亭看雪》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试问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2)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江雪》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湖心亭看雪》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江雪》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湖心亭看雪》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2)、D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1、①客居,寓居②这③通“桡”携,带.拿,名词活用为动词④见余大喜(非常,十分)⑤等到
2、(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2)(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必须直译)(5)(3分,“惟”0.5分,句子翻译2分,语意通顺0.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3答案: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4、答案:①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

②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
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

(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5、答案: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

(意思对,略有文采满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
6、答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7、“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8、答案: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9、答案: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10、答案要点:(1)委婉地传达出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慨叹。

11、答案:《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
12(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