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关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经》两首关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经》两首关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4、《诗经》两首——关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体会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成诵,体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诗歌的鉴赏和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在的流行音乐当中,有很多是以爱情为主题的。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表达爱情所吟咏的歌谣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两首中的《关雎》。

二、走进作者:《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二、预习检测:读准字音:睢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逑(qiú) 寤寐(wù mèi)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练习朗读,要求能根据意思和音节,有节奏的朗读。

2、跟着音乐男生齐读、女声齐读、全班合读,教师不断进行朗诵指导,学生便读边思,便读边悟。

3、读后,让学生们讨论,用白话文复述一下文章大意,在复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创设一个和原文一样美妙的境地。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五、合作探究: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没有。

九年级语文下册 24《《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4《《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搜集记忆
分组畅谈
集体交流
齐读感知
整理笔记
学生在音乐中吟诵两首诗歌,再次感受美。
实现学生生活和语文学习的结合,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再让学生在音乐中吟诵,和课堂的开头实现呼应,再次实现音乐和文学的整合,感受韵律美。




1.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诗经》中的诗歌
2.鲁迅先生说“别为了单纯的爱而把人生的一切都忘却了”请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
(3)个性阅读,研知文本
导入语:上面我们大家一直在寻找两首诗的共同点,我想由于我们的个性差别,同学们对这两首诗一定都自己的情感倾向,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一首,仔细的朗诵一下,并谈一谈你喜爱它的理由。
①学生合作讨论,课堂交流。(老师给予一定引导和评价)
②老师明确、总结。
多媒体显示:
<<关雎>>重在叙事,故事线索明确;画面形象可见内容明朗清晰。
听读、指导朗读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和诗歌内容。
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比较两首诗歌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通过学生的读、思、品、说,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分解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达到了课堂预期的效果。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第二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这个青年男子所恋的乃是河边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一种水生植物,叶径一二寸,马蹄形,可食(见李时珍《本草纲目》)。“左右流之”,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的去采摘。“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朱熹《诗集传》)。正是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不能须臾忘怀。“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极写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写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悠,长,形容其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这里把两“悠”字,双双以感叹语气出之,着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教学 目标 《诗经》两首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材 分析 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课型 新授课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文学常识简介(略)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略)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

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四、比读全诗,问题探究 教师提问:《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明确:《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

只选一个场景。

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

《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

“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五、课堂小结《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4 《诗经》两首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了解有关《诗经》的知识,背诵课文。

2.理解《关雎》《。

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诗经》的知识。

2.背诵理解《关雎》、《蒹葭》。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指国风,共160篇,多为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多为周代贵族所作,也有小量的民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周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

从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所谓赋是指“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所谓比,就是“以彼物喻此物”,也就是打比方;所谓兴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其它事物以引起正题,先言的“他物”有的与正题有关,有的与正题无关。

《诗经》的风、雅、颂和赋、比、兴合起来称为“六义”。

《国风·周南·关雎》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

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段内层次。

批注阅读感受,标明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

寤寐(wù mèi):醒和睡。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经两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经两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24《<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吗?谁能够来谈一谈?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品情况。

(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文章所选的两篇分别属于“风”中《周南》、《秦风》。

《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大序》中称“诗六义”)(2)“诗六义”风: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 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 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赋: 即陈述铺叙.比: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3)简介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彼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现在的解释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譬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三、学习《关雎》1. 《关雎》简介《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24.《诗经》两首(教案)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可以说是一首爱情诗。

着重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

就整首诗而言,几个章节结构相同,只是换了几个词语而已,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二)学法引导诗歌重在体会,可以通过朗读的方法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如《关雎》的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相对平静;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淑女,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

《蒹葭》则可采用读准一个诗节推及其他的方法进行朗读,然后采用提问、质疑、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

(三)审美鉴赏含蓄生动的起兴美起兴,是《关雎》一诗反复运用的艺术手法。

比如,诗的一开头就用“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来起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流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切。

又如以荇菜既得而“采之”“毛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

使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四)重点难点突破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经两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经两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4《〈诗经〉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大体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拍特点。

3.深切明白得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4.正确熟悉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具有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制造性地运用朗诵手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到效。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我国是有着五千连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那个地址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

今天,咱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敞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前人以为通过《诗经》教化,能够令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乃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咱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朝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份。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绩,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进展有着深广的阻碍。

诗歌的形式,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教学《关雎》一、朗诵全诗,整体感知。

一、听配乐朗诵,正音释义。

睢鸠(jū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芼(mào):挑选。

寤寐(wùmèi):那个地址指日日夜夜。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诗经>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5、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

反复诵读吟咏,争取当堂成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具有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

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

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

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重点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难点1、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经两首》关雎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经两首》关雎教案

《关雎》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明确诗的大意,品味诗歌细腻的思想情感。

3、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全诗。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两年多的初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但毕竟是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对《诗经》的表达方式还不习惯,四言诗的朗诵还生疏,再加上作为爱情诗来讲,增加了一些难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细腻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课前导入:同学们,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对哪个人或那句话印象比较深刻?中国诗词大会如一缕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冠军武亦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满足了所有人对古代才女的想象。

说到诗词,不得不提诗词的源头《诗经》。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

二、检查预习,你对《诗经》了解多少?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作者都是谁?(《诗经》最早并不是一本书,它是人们在生活劳动中唱的歌,然后被记录下来称为诗。

《诗经》产生于民间,不知道它的创作者是谁。

据说是孔子编辑整理的。

2.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距今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305篇,距今约3000年的历史。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为诗里面的情感对人有很大的教化作用,被奉为经典。

成为学校的教科书《五经》之一。

3.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

)学生介绍:风,又叫“国风”,160篇。

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

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古代专门有采诗官,这个官不能坐在办公室里,他的工作是每天到民间去,听百姓们在唱什么,然后记录下来给皇帝听,皇帝听了以后就知道民风如何。

“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关雎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经两首》关雎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反复咏唱,来说明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读出淑女之美)
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备 注
三、理解主题1.X读全诗 注意字音和停顿。(多媒体显示)2.自由读(注意注释中的字音) 朗读指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并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要拖长读,显出声音的回环和谐。3.齐读(正音、停顿:关关/雎鸠) 整体感知提问:诗也就是歌。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风中的诗都是地方民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爱情)4.是男子追求女子呢,还是女子追求男子?何以看出?(多媒体显示)问:“好逑”、“窈窕”是什么意思?(君子好逑,注意“好”的读音为第三声,因为意思为“理想的配偶”不是喜欢配偶。“窈窕”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串讲:男子追求女子,经历哪些过程?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爱情的三部曲。(多媒体显示主题内容分析)5.请同学们仔细研读,哪三部(哪三个阶段),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学生讨论:(相爱或相恋,相即互相,是双方的。这是两相情愿吗?)明确:钟情(多媒体显示)哪几句诗写的是这一阶段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步显示)串讲:钟情于女子以后,第二阶段呢?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哪些诗句?(多媒体显示)“寤寐”“思服”什么意思?讨论后明确:追求 (多媒体显示)串讲:你认为追求的结果是怎样的?理由呢?这一阶段用什么词语来概括?讨论明确:结合(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多媒体显示)“友之”“乐之”是什么意思?对这个结果历来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结合了。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否概括本诗的主题?(歌颂对爱情的忠贞)(多媒体显示)7.有感情地朗读。四、赏析艺术特色(赋、比、兴手法的运用)1.兴串讲: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兴,或者说托物起兴。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托什么物兴的又是什么?(托“关雎”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比、兴经常和比结合使用,在兴的同时,又有比。所谓“比”,简单地说,就是比喻。3.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赋,所谓“赋”,是铺陈其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叙述和描写。五、欣赏音律(音韵美)1.重章叠唱师:对,有哪些句子是“反复”?2.偶句入韵3.双声叠韵六、小结《诗经》“六艺”。六、自由读,并且背诵。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关雎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关雎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关雎教案《关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3 掌握诗歌的朗读方法,读出节奏和情感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探究诗词、积累古诗名句,来提高学生诵读诗词鉴赏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陶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赋、比、兴”表达效果。

2、带情感的阅读诗词,品味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化3、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教学难点】探究本诗的美词、美句,体会篇章的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诗经》中的《关雎》,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寻美、赏美、创造美。

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我朗读自创诗歌,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从我读的诗歌中找出其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屏显。

师朗读。

)同学们把刚才的发现连缀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明确:《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集,它收录了从春秋到西周之间的诗歌,它的内容有“风”、“雅”、“颂”三部分,它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二、诵读:感受诗歌之美初读正音,把握节奏,要读得字正腔圆。

再读解意,把握形象,要读得韵味深长。

吟咏诗歌,品赏诗情,要咏得情深意切。

1. 初读正音,把握节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发现诗中易误读的字音,标出来,一会儿提醒同学。

(生自由朗读,标记,自主完成。

)(2). 老师总结的易误读的词语(屏显)窈窕(yǎo tiǎo)钟鼓乐(yuè)之荇菜(xìng)好逑(hǎoqiú)(3)指导整体朗读:(屏显)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4)全班齐读。

(注意字音和节奏)2.再读解意,把握形象。

老师给大家提供的三个任务,请选一个完成。

(屏显。

)请从以下活动中任选一个完成。

一用现代汉语通顺地翻译全诗。

九年级语文下册 24《诗经》两首关雎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4《诗经》两首关雎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诗经》两首-关雎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这是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最后一课。

《关雎》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是一首怀念恋人的诗歌。

3.中招考点近8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曲为考查范围,注重对写景抒情类,爱国言志类作品的考查,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道,总分值为4分。

常考考点有: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4.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背诵默写诗歌容易做到,要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体味诗歌的情感美有一定的难度,对诗歌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不易掌握,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感悟和运用。

二、学习目标1、轻松诵读,能够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品读诗歌,能够说出诗歌中比兴的表现手法。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学生能够说出诗歌大意,会轻松诵读诗歌。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说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学生能有感情的品读诗歌,能够说出诗歌中比兴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

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作者)(二)预习检测1、《诗经》知识:(1)《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2)、《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九年级语文下册《24 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24 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品读,探究艺术手法
1、这首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关雎》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属于哪一种表现手法?
3、《关雎》写男子追求姑娘时先写“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属于哪一种表现手法?
展示资料助读,学生合作讨论以上几个问题。
《诗经》的形式基本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24 诗经两首》关雎
教学
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 陈述铺叙。
比: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兴”字的本义是“起”。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其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五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3 掌握诗歌的朗读方法,读出节奏和情感
能力目标:
. 通过诵读、探究诗词、积累古诗名句,来提高学生诵读诗词鉴赏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陶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赋、比、兴”表达效果。

2、带情感的阅读诗词,品味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化
3、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教学难点】
探究本诗的美词、美句,体会篇章的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诗经》中的《关雎》,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寻美、赏美、创造美。

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我朗读自创诗歌,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从我读的诗歌中找出其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屏显。

师朗读。

) 同学们把刚才的发现连缀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明确:《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集,它收录了从春秋到西周之间的诗歌,它的内容有“风”、“雅”、“颂”三部分,它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二、诵读:感受诗歌之美
初读正音,把握节奏,要读得字正腔圆。

再读解意,把握形象,要读得韵味深长。

吟咏诗歌,品赏诗情,要咏得情深意切。

1. 初读正音,把握节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发现诗中易误读的字音,标出来,一会儿提醒同学。

(生自由朗读,标记,自主完成。

)
(2). 老师总结的易误读的词语(屏显)
窈窕(yǎo tiǎo)钟鼓乐(yuè)之荇菜(xìng)好逑(hǎoqiú)
(3)指导整体朗读:(屏显)
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4)全班齐读。

(注意字音和节奏)
2.再读解意,把握形象。

老师给大家提供的三个任务,请选一个完成。

(屏显。

)
请从以下活动中任选一个完成。

一用现代汉语通顺地翻译全诗。

二把这首诗译为现代诗,语言流畅,能押韵更好。

三、交流活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与表达的情感
(生合作学习,交流,师巡回与学生交流。

)
分组分任务学生回答问题
3.吟咏诗歌,品赏诗情。

(1)男主人公的情感丰富,有痛苦,有喜悦,读的时候就不能一种语气读到底,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感情读进去。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见“淑女”,一见钟情,心中充满了喜悦和爱慕之情,心旷到难以自抑。

(读出心旷、激动、难以自抑的情状)“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反复咏唱,来说明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读出淑女之美)
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

(读出长夜漫漫的那种坐立不安的焦虑、苦闷的心情,声音要拉长)
一个人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想象着拥有。

“君子”追求不到“淑女”,情极生幻,梦中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情景,君子陶醉在愉悦中,沉浸在幸福里。

(读出君子的喜悦之情)
(2)生自由朗读
(3)找学生单独和着音乐,朗读这首优美的诗。

(屏显)
三、探究:追寻美的脚步
(1)同学们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发现诗歌中的美词、
..........(屏显)
...美句,体会篇章的美。

学生回答
....
....探究结果
教师明确(屏显):美词:双声、叠韵、叠音词的运用,丰富了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

美句:语句言简而意丰。

“窈窕淑女”、“辗转反侧”、“求之不得”至今活跃在我们的语言中。

美篇章:①赋比兴手法,含蓄委婉,生动形象。

全诗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②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各章结构大致相同,只是更换其中个别的字句,内容层层递进,加浓了情感,增强了节奏感。

(2)老师和全班学生美读,这样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把诗歌的重章叠韵读出来。

(屏显)
要求: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

师再轻声朗读前四句。

四、唤醒积累: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爱情是个大话题,爱情是个小天地,走出这个小天地,我们可以发现:亲情、友
情、师生情、故土情、爱国情醉人心田,抒写这些情感的诗句比比皆是,说出你积累的诗句
学生回答(略)
五、布置作业
请发挥你大胆的想象,把这首诗歌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六、结束语
在文学的百花园中,诗歌是一朵奇葩,它流光溢彩,香远益清,引来蜂围蝶阵,美丽着流水一样的时光。

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

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来结束今天的寻美
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板书设计:
关雎
爱慕梦幻
相思
教后反思:
《关雎》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我在这节课上巧妙的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人耳目一新:其一,教学过程简洁流畅,一唱三叹吟咏《关雎》、美不胜收品味《关雎》、识趣盎然美读《关雎》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其二,以读带讲,以读促品,让读书方式灵活多样,泛读、自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同读相映成趣。

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的示范作用,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其三,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有机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其乐融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