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doc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第六章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与标准;2.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测量的基本内容;3.了解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编制;4.理解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5.掌握社会适应能力测量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1.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与标准与心理健康测量的基本内容;2.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编制。
3.社会适应能力测量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六章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心理疾病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困扰人们的重要因素。
监测与防治心理疾病,保持适度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关乎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也就成为测量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测量多属于间接测量,因此,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制作、选择与使用成为心理健康测量的关键。
第一节心理健康测量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与标准1.健康与健康标准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健康只是一种生理学的模式,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健康应包括以生理机能为特征的身体健康主、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和以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行为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品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善,健康的概念会不断增加新的涵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的健康标准是:(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课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课教案一、课程背景分析。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学生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测量与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发展情况,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和个性化指导。
因此,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分辨各种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使用场景和特点。
2. 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价。
3. 能够分析和解释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训练计划。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分类和使用。
3.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4. 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5.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评价。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4.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针对实践案例进行研究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
五、教学过程。
1. 第一节课,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第二节课,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分类和使用。
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评价,掌握各种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使用技能。
3. 第三节课,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分组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方法。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2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了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体育测验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概念。
重点难点:1.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2. 体育测验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概念。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体育测量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科学的重要基础。
只有实施科学的测量,才能获得准确而可靠的数据,并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出科学结论。
为了收集准确的资料,获得可靠的信息,达到测量的目的,必须在体育测量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实施测量。
一、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1、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
也就是说,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
体育测量则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2、测验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
与测量相比,测验具有完整性,强调的是系统性。
3、测量的要素待测属性或特征:待测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是测量的第一要素。
法则:能有效衡量事物属性的规则和尺度,或是能显示事物属性的程序。
数字符号:测量是对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数量化的过程,测量结果需要用数字符号来表示。
4、测量量表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反映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
名称量表:定类量表或分类量表,名称量表是所有量表中最简单的一种,它只能依照某种法则给事物或属性指派名称或类别。
它不含实数列中的任何特征,量表中的数字只起着标示符的作用,用来区分和归类所研究的对象。
有序量表:定序量表或顺序量表。
它含有实数列的第一个特性――有序性。
有序数字可以表示或区分事物属性或特征的差异,如优劣、强弱等。
等距量表:定距量表,它含有实数列的第一和第二两个特征,即有序和距离。
这种量表的数字按等级排列,而且其间距是相等的,所以它能反映事物属性或特征的差异大小程度。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教案背景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测量和评价,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体育学习状况,从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教案旨在通过体育测量与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认识。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体育测量与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5.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体育学习状况,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
三、教学内容2.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3.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步骤4.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步骤,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作用?2.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2)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3)体育测量与评价的作用(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3)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4.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步骤(1)确定评价目标(2)选择评价方法(3)实施评价(4)整理评价数据(5)分析评价结果(6)反馈与应用评价结果5.实践操作分组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总结与反馈(1)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收获(2)教师点评学生的实践操作,指出优点与不足(3)教师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六、课后作业1.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运用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提高自己的体育学习效果。
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3、学习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体育测量与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3、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入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5分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测量与评价对提高体育水平和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讲解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20分钟)分析测量的目的和对象,介绍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和技术,如体质测试、运动能力测试、柔韧性测试等。
4、讲解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20分钟)讲解体育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如成绩评价、自评评价、教师评价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对自己和他人的体育水平进行评价。
5、实践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选择一个具体的体育项目进行测量和评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测量与评价的技巧和方法。
6、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的必要性,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训练中注重测量与评价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运用。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提供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2、体育器材:准备相关的体育器材和测量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实践操作: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体育测量与评价与衡量教案设计10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身体素质的基本概念;2.了解速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容;3.掌握力量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容。
重点难点:1. 速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容;2. 力量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及平衡等机能能力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一个人体质好坏的主要依据之一,两者与人的体型、体格、机能、神经反应和心理等均有密切关系。
同时,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也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般运动能力强的人身体素质也好,而且身体素质好的人,运动能力也比较容易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在体育教学、训练以及科研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诊断和评价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水平,了解未成年人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第二,预测少年儿童的运动能力,为运动员选材提供较准确的依据;第三,评价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为改进和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第四,测量与评价国民体质状况,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第一节速度的测量与评价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等。
速度素质是人们生活和体育运动中的一项很重要的身体素质,是体质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容,是衡量身体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
速度素质不仅是某些运动项目运动员选材的客观依据之一,而且对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速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快,但女性到16岁,男性到17岁以后提高的速度减慢。
速度素质影响因素较多,如运动员的肌肉类型、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年龄、性别、体型、柔韧性以及协调性等。
体育测量及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及评价教案教案名称:体育测量及评价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测量的概念及意义。
2.了解不同体育测量项目的方法及操作。
3.掌握体育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4.能够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体育测量。
5.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PPT和教具。
2.体育测量项目的相关设备和工具。
3.学生课前研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与学生讨论什么是体育测量,为什么需要进行体育测量。
二、体育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20分钟)1.介绍体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的测量方法等。
2.展示不同体育测量项目的相关设备和工具,并讲解使用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体育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三、数据分析和评价(20分钟)1.教学PPT展示不同体育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2.讲解如何对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向学生展示实际例子。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
四、体育测量的意义和应用(20分钟)1.讲解体育测量的意义和应用,如体育训练评估、体育选材和体育比赛等方面。
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体育测量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与学生讨论体育测量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3.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运用,选择一个体育测量项目进行研究。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检查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评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评估学生对体育测量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4.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
拓展建议:1.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更多的体育测量实践,提升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2.学生可以参加相关学术和实践活动,了解最新的体育测量技术和方法。
3.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体育测量项目的调研和应用,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掌握评价自己和他人在体育方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体育测量与评价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测量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3. 体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4.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5.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训练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体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体育测量与评价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体育测量的概念、作用和分类,以及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进行体育测量,并展示一些实例。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感受,总结体育测量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精神。
2. 学生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练习结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体育测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进行体育测量。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测量练习。
4. 讨论法: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感受,进行课堂讨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材。
2. 测量器材:如身高尺、体重秤、计时器等。
3. 评价表:自评表、同伴评价表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进行体育测量。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测量练习。
5.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感受,总结体育测量的注意事项。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个好的教案有利于同学们更好的吸收知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下文是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欢迎阅读。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任务和研究对象,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对体育测量与评价有概括的了解,明确学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一、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任务、研究对象;二、体育测量与评价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体育测量与评价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班级:98(1)、98(2)教学过程第一节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一、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与评价: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各种事物属性或特征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测量:是前提,是基础。
体育测量与评价统计:是方法,是手段。
评价:是目的,是结果。
二、体育统计学体育统计学:是运用统计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中的问题,探讨体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三、体育测量体育测量(广义的):是指在体育运动中,以仪器或者其它测量手段,对人体各种属性特征进行定量化的过程。
体育测量(狭义的):是指以仪器或其它测量手段,直接对受试者测定其固有的各种指标。
如身高、体重、胸围等。
体育测量体育测验:是指受试者进行某种特定身心活动的条件下,以仪器或其它测量手段,测定其从事各种活动的能力(包括强度、时间、次数、得分等)。
四、评价评价:即价值的确定。
是通过对照某些标准来判断测量的结果,并赋予这种结果以一定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第二节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是,体育范畴中各种信息的测量、处理、评价及反馈等理论和方法问题。
第三节体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内容1、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2、体育测量的科学性3、体育测验的编制与组织4、体育评价的基础理论5、人体形态测评6、身体机能测评7、身体素质测评8、学生体质测评9、体育成绩测评10、疲劳的测评第四节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概述一、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阶段: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阶段内容时间(年)1、体形测量 1860-18902、力量测量 1880-19103、心血管系统测量 1900-19254、运动能力测量 1900-19355、社交感知测量 1920-6、评价 1920-7、技术测验 1930-8、知识测验 1940-9、适应性测验 1940-二、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特点复习思考题: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3知识讲解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了解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等。
重点难点:1.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2. 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五、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欲提高测量的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都必须提高,三者缺一不可。
可靠性是有效性的一部分,可靠性高,有效性未必高,可靠性低,则有效性一定也低,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1、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编制的测验或选择的测验方法必须符合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可比性原则:是要求编制者按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测量的有关规定来编制规范化的测验。
适用性原则:测验的编制必须符合受试对象的实际情况,全面地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普通人和运动员等方面的特点。
相关、独立性原则:测验的相关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与总体属性的相关关系。
测验的独立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指标)应具备的单一属性和独立性。
2、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a、确定测验目的:编制的测验首先要考虑的是测验的目的,即测验编制要解决什么问题。
是整个编制的核心,必须首先确立。
b、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拟测属性是测验编制者编制和使用测验而期望的一种测量结果,它是根据测验目的来确定的。
c、预备测验:测验指标定下来之后,应从需要测量的对象中抽取较小的样本进行试验,这种试验称为预备试验。
d、科学性检验:科学性检验是指对测量进行“三性”――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检验。
e、编写测验实施细则:是测验的说明书,它是测试者和受试者要共同遵守的一种测验准则。
测验目的,测验对象的年龄与性别,测验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测验的方法和要求,记录、评分的方法和要求,测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案例措施。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3)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基本要求;2.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评价的基本内容;3.掌握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1. 体型测量测评;2. 身体整体姿势与身体局部姿势测评。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第四节体型测量一、体型测量概述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在特征。
对人体体型的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
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定体型的主要依据。
体型测量在人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体育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体型分类体型分类的依据是人体脂肪、肌肉、骨骼发育发达的程度。
根据其发育的程度可分为7个等级,用1―7数字表示。
第一位数字表示内胚叶成分,第二位数字表示中胚叶成分,第三位数字表示外胚叶成分。
目前较为流行的体型分类法是:将体型分为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层型(细长型)和中胚层型(运动员型)。
1.内胚层型――肥胖型中午身高,身体呈圆柱形,营养良好,头大面红,颈短肩宽,胸宽腹大,四肢短粗,臀厚腿短,肌肉无力,脂肪成分占优势。
2.外胚层型――细长型身材细长,头小面白,胸部扁平,四肢细长,肌肉纤细,皮下脂肪沉积不多,皮肤和神经组织占相对优势。
3.中胚层型――匀称型(运动员型)身高超过平均身高以上,全身发育匀称,颈长而粗,肩部丰满,胸廓发育良好,四肢粗壮,骨骼粗大,肌肉发达,运动成绩良好,骨骼与肌肉占相对优势。
(二)测量体型的意义通过对体型的研究,了解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发育的特征,可以估计身体的结构和组成,估计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对运动员的选材则有更直接的帮助。
体型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脑溢血,故过去称其为卒中型;细长型则易患肺结核,故称其为结核型。
研究表明,许多专项成绩与体型相关,如体操运动员的体型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型相反,足球运动员体型又明显不同于篮球运动员。
初中体育检测教案
初中体育检测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育健康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测试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预防疾病。
教学重点:1. 体育健康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测试的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健康测试的方法。
2. 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测试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体育健康测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体育健康测试是什么吗?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二、基本知识与方法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体育健康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测试的项目、标准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3. 教师演示体育健康测试的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本组的体育健康测试。
2. 各组按照教师讲解的测试方法和标准,自行进行测试。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各组负责人汇报本组的体育健康测试结果。
2. 教师总结体育健康测试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反思自己在测试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体育健康测试的结果,制定个人锻炼计划。
2. 家长监督学生按时完成锻炼任务,填写锻炼记录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健康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测试的习惯。
3. 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情况。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使用心率监测仪,被测量者在安静状态 下,测量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一般测量 30秒,然后乘以2得出每分钟心率。成 绩以次/分钟为单位。
身体素质测量
立定跳远测量
被测量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 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 好一次。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推动体育创新
通过对体育创新的测量和评价,鼓 励和推动体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为体育事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02
体育测量的基本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
使用身高测量仪,被测量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 并拢,足尖分开约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成绩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进行测量和评价, 如反应时、平衡能力等。
现场实验
在体育课堂或运动场上,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等进行实验性教 学和评价,如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
准实验研究
采用类似实验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例如,比较不同锻炼计划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重测量
使用电子体重计,被测量者穿短衣裤、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量盘的中央,保持身体 平稳。测量时,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地面上。成绩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身体机能测量
肺活量测量
使用电子肺活量计,被测量者进行最 大深吸气后,再尽最大努力呼出的气 体总量。每人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成绩以毫升为单位。
评价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关节、韧带 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身体各部位的 活动范围。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3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
了解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等。
重点难点:1.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2. 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五、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欲提高测量的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都必须提高,三者缺一不可。
可靠性是有效性的一部分,可靠性高,有效性未必高,可靠性低,则有效性一定也低,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1、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编制的测验或选择的测验方法必须符合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可比性原则:是要求编制者按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测量的有关规定来编制规范化的测验。
适用性原则:测验的编制必须符合受试对象的实际情况,全面地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普通人和运动员等方面的特点。
相关、独立性原则:测验的相关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与总体属性的相关关系。
测验的独立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指标)应具备的单一属性和独立性。
2、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a、确定测验目的:编制的测验首先要考虑的是测验的目的,即测验编制要解决什么问题。
是整个编制的核心,必须首先确立。
b、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拟测属性是测验编制者编制和使用测验而期望的一种测量结果,它是根据测验目的来确定的.c、预备测验:测验指标定下来之后,应从需要测量的对象中抽取较小的样本进行试验,这种试验称为预备试验。
d、科学性检验:科学性检验是指对测量进行“三性”――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检验。
e、编写测验实施细则:是测验的说明书,它是测试者和受试者要共同遵守的一种测验准则。
测验目的,测验对象的年龄与性别,测验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测验的方法和要求,记录、评分的方法和要求,测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案例措施.f、实施正式测验3、测验编制的程序测验程序是指实施测验的先后次序,它是根据测验时间、测验项目、测验内容、测验人数、测验难易度和强度、测验条件(场地、设备)和测试人员等方面的情况而进行编排的。
体育测量及评价教案
第四章心肺功能的丈量与评论教课目标与要求:1.认识并掌握呼吸机能丈量的基本要求;2.认识呼吸机能评论的基本内容;3.掌握最大摄氧量丈量与评论的应用。
要点难点:1.呼吸机能丈量的基本要求与呼吸机能评论的基本内容;2.最大摄氧量丈量与评论的应用。
教课方法:多媒体讲解法教课时数: 2教课过程:第二节呼吸机能的丈量与评论呼吸是机体与环境的气体互换过程。
呼吸运动是以自主神经反射为主,有躯体神经参加支配的骨骼肌缩短活动。
呼吸过程包含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
所以,呼吸机能主要从肺通气功能的量和对呼吸运动控制能力的质两个方面来丈量与评论。
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是肺活量,丈量结果有绝对值和相对值之分,实质上,相对值更能反应呼吸机能水平。
屏息反应机体对呼吸肌缩短的控制能力。
一、肺活量的丈量与评论肺活量是一次呼吸时的最大通肚量,在必定程度上反应肺的通气功能水平。
肺活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呼吸肌的力量、肺和胸廓的弹性等要素。
1.寂静时肺活量的丈量与评论丈量仪器:丈量方法:评论标准:中国汉族学生肺肺活量百分位娄评论表,见表4-18 。
2.五次肺活量试验3.定量负荷后五次肺活量试验二、闭气试验闭气试验指测定闭气时间。
闭气时,肺泡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逐高升,氧分压渐渐降落,机体缺氧加重,因此惹起呼吸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其余器官系统的一系列机能变化。
一般以为,闭气试验结果可反应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及碱贮备等重要生理机能水平。
因为闭气时间的敏感度较差, 15 秒内的差值一般无多大实质意义。
精神要素,主假如意志质量对闭气时间有较大的影响。
1.寂静状态下闭气试验2.定量负荷后的闭气试验3.重复闭气试验第三节最大摄氧量的丈量与评论最大吸氧量是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能力达到最高水平常,单位时间时间内所能摄入的最大氧量。
它是反应一个人心肺功能水平的靠谱而又有效的生理指标。
在体育运动中,作为有氧工作能力的主要生理指标,最大吸氧量被宽泛运用。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5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体格测量的基本要求;2.了解体格评价的基本内容;3.掌握体格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1. 体格测量的注意事项;2. 体格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第二节体格测量与评价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一、体格测量(一)量度测量1.体重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的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
人体形态学把体重作为反映人体长、围、宽发育状况的重要整体指标。
测量仪器:杠杆式体重计测量方法:注意事项:(二)长度测量1.身高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一个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测量方法:注意事项:2.坐高坐高是指人体呈坐位姿势时,头顶点至座板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坐高反映了躯干的长度。
严格来讲,躯干长是指胸骨上端至耻骨联合点的垂直距离,但为了测量方便,通常以坐高代替。
躯干长度可间接反映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
用坐高与身高的比、坐高与体重的比,还可评价人体体型及营养状况。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测量方法:注意事项:3.颈长颈长指颏下点至胸上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4.项长(后颈长)项长指枕外隆凸点到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5.上肢长上肢长指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6.上臂长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到桡骨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7.前臂长手臂自然下垂时,桡骨点到桡骨茎突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8.手长桡骨茎突点与尺骨茎突点在掌侧面连线中点到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9.中指间距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的直线距离。
测量方法:10.手足间距人直立时手臂尽量上举,中指尖至足底平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器材:测量方法:11.下肢长股骨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在体育测量中习惯称为下肢长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了解并掌握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 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 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它不仅与年龄、性别、疲劳、体型和神经类型有关,而且与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有关系,因而灵敏素质是内容复杂的一项综合身体素质。
在许多技巧性强、技术复杂、动作多变和无固定动作组合的对抗运动项目中,灵敏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
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疾跑方向的转换、身体位置的变化和身体局部的方向转换等三种。
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往返跑(4*10m)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7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4*10m往返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就越高。
中国成年人4*10m往返跑评价标准见表5-12。
2.“十字”变向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十字”变向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就越强。
3.反复侧跨步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
适用对象:适应于儿童到成年人。
评价:反复侧跨步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就越好。
4.10秒钟卧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也可以用1分钟立卧撑测量力量耐力素质。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10秒钟卧撑的次数越多,则说明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就越强。
5. 象限跳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速跳跃中,支配肌肉运动和克服身体惯性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象限跳的次数越多,则说明受试者在快速跳跃中,支配肌肉运动和克服身体惯性的能力就越强。
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1)应根据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群体特征选择适宜的灵敏性测量方法。
(2)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
(3)测试前应做好准备活动,并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
第六节协调性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协调能力是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技战术活动的能力。
它是形成运动技能和技术的基础。
协调能力好的人做一个动作或参加一项运动时,身体各部位就会配合得很好,且动作协调优美;协调性差的人,做出的动作可能会生硬、别扭。
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协调能力可分为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的测量形式一般有测量按固定的路线移动所需要的时间,测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所完成动作的次数,以及测量掷远的距离及准确性等。
二、协调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足球曲线运球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运动中既要观察目标,又要在快速移动中完成运球的协调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足球曲线运球所需的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协调性越好。
2.双脚连续跳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连续跳跃过程中的速度感、节奏感,以及眼与脚的协调动作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3岁到6岁幼儿。
评价:双脚连续跳测验的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速度感、节奏感,以及眼与脚的协调动作能力就越强。
中国幼儿双脚连续跳评分标准见表5-27。
3.对墙传球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连续传球过程中的反应速度球反弹的节奏感,以及眼与手的协调动作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对墙传球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反应速度球反弹的节奏感,以及眼与手的协调性就越好。
4.投远(垒球、网球、手球、实心球)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全身做动作的协调能力。
适用对象:12岁以下:垒球、网球、沙包;12以上:手球、实
心球。
评价:投掷距离越远,则受试者全身做动作的协调能力就越强。
4.投准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视觉与上肢做动作的协调能力。
适用对象:7岁至老年人。
评价:投掷命中率越高,则受试者视觉与手臂的协调性就越好。
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1)受试者在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
(2)测试前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
(3)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