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4上 导学案: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合集下载

第12课时 《平移》导学案

第12课时 《平移》导学案

第12课时《平移》导学案一、请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平移后,图形与原图形会有什么改变吗?图形经过平移后,图形的位置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________。

(填“改变”或“不改变”)简记为:“一变二不变”二、试说明下面四幅图中的三角形是如何平移的,若把把对应点连接成线段,会发现什么?(假设一个方格边长为1cm)学习指导比如教室里课桌的移动等。

第一个图中,A点到A'点是水平向右移动cm。

B点移到B'是C点移到C'点是这说明⊿ABC中任何一点都是第二个图中,D点移到D'点是垂直向下移动cm。

E点移到E'点是F点移到F'点是这说明⊿DEF中任何一点都是第三个图中的点的移动方向能单独说成按水平方向或垂直向下方向吗?可以怎么说。

图形平移的性质: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连接成的线段.........,互相或在,并且大小。

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中对应线段....:互相或在,并且大小,对应角大小,图形的面积。

3、图形的移动方向指的是任意点的移动方向,可由对应点的位置指向位置决定的射线方向。

根据以上平移图形的性质,你可以画出以下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吗?例:平移⊿ABC,使点A移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A'B'C' 第四个图中,⊿ABC移动到⊿DEF,你能说出是怎么移动的吗?理解什么叫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分清楚“对应线段”与“对应点连接成的线段”的区别。

根据性质1,对应点连接成的线段,说明AA'∥BB'。

AA'容易画出,BB'如何画呢?3题图FE CBA D练习:1、在下列说法中:①△ABC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相等;②△ABC•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平行;③△ABC在平移过程中,周长不变;④△ABC在平移过程中,•面积不变.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2、下列四组图形中,有一组中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另一个,这组图形是( )3、如图,△DEF经过平移可以得到△ABC,那么∠C的对应角和ED的对应边分别是( )。

四上数学备课第12课时

四上数学备课第12课时

第十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2),教材第13—14页第6—10题及思考题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综合不同内容的知识,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教具学具: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们这一章学得怎么样?你都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1、复习第6题通过每组题的计算、对比,体验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自己的发现。

2、复习第7题学生需要应用笔算、口算和试商、调商中获得的经验来判断和估计。

要注意通过估计和交流来了解学生对除法计算的掌握情况,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3、复习第8题第1题先要让学生理解问题的要求,明确其中隐藏的条件,即1年四个季度是12个月,使学生体会审题的重要。

再在解答第1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并解答。

4、复习第9题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借助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来解题。

5、复习第10题学生理解什锦糖的单价,就是混合的三种糖单价的平均数。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三)思考题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行分析、思考。

(四)活动总结,拓展延伸你学习的知识都掌握了吗?(五)作业设计复习第10题。

1175.新人教版第12课时 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1175.新人教版第12课时  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整理和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各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明确加法、减法的不同含义,能选择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正确地计算1~5的加减法。

初步直观感知加减法的联系。

3、培养自主意识,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难点:会正确、迅速地计算1~5的加减法导学流程一、基本练习1、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数一数,比一比。

先认真数每种动物有多少只,然后进行大小比较。

让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评价,全对的予以表扬。

2、第2题:5以内各数的组成,要求人人会背,会用。

3、第3题,计算。

出示加减法算式题卡。

进行开火车比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练习七的第1题:按顺序填数。

二、观察研讨、再次体验加减法的含义1、教师活动引入:同学们掌握得真好,火车把我们带到了一片大花园,好美啊!蝴蝶、蜻蜓在唱歌跳舞,羊羔、青蛙在游戏玩耍。

集体交流。

(青蛙主题图)练习七的第3题呱呱呱,小青蛙在招呼我们呢?你看到了小青蛙在干什么?要想知道现在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可以怎样想?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班级交流。

小青蛙在干什么?现在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可以怎样想?列算式表示。

2、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评价。

三、联系生活、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师:大家玩得可开心了,哦,到家了,老师开始点人数了。

1)1号车厢原来有4个小朋友,下车2人,帮老师想想车上还有几个人?(学生直接说出得数)2)小红看到2号车厢一开始下车4人,后来又下来1个人后车厢里就没有人了。

原来2号车厢有几个人?现在2号车厢还有几个人?3)3号车厢原来有2个女同学,2个女老师,3号车厢原来有几个女性?四、总结巩固1、今天你乘着火车干了些什么?2、指导学生完成书本练习七中的第4题,巡视辅导。

3、独立完成书本第33页的第2、3、5。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因数、倍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

教学重难点:1、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2、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难点);3、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整理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同学们,请大家来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

下满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

二、复习。

1、复习因数和倍数。

(1)让学生简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举例:因为2×3=6,所以2和3是因数,6是倍数。

这种说法对不对?(3)练习:28的因数有哪些?6的倍数有哪些?(写出5个)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可以怎样表示?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2、复习2、5、3的倍数的特征。

(1)让学生简述2、5、3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2、5、3的倍数。

27 104 75 2085 59823、复习质数和合数。

(1)让学生简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关于质数和合数,你想要提醒大家什么?(3)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一人给出大于2偶数,另一人找出和为此数的两个质数。

例如,偶数8,答:3+5=8.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概念较多,综合运用知识时要求对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要非常清楚,因此在知识的综合运用、深度、灵活性上多训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计算错误、对概念理解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解演示、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四上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四上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四上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之《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自研自探·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检测评价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
我会用不同方式整理、归类已经学过的知识。

【学习流程】
一、独学
1.自己分类整理已经学过的知识。

3.独立完成练习五P31-P32第1、2、5、6题。

整理方式提示:
①可以用知识树
②可以用表格
③可以用网络图等整理
④用表格式制作数位顺序

整理内容提示:
①整理数位顺序表(数级、
数位、计数单位)
②亿以内数及亿以上数的
读法(至少举两个例子)
③亿以内数及亿以上数的
写法
④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一
个用“万”或“亿”作单
位的数
⑤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二、对、群学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有许多的收获。

我用这种方法整理知识。

我知道……
三、展学
一组展示整理。

另外几组展示练习五P31-P32第1、2、5、6题。

四、整理与回顾
说说你的收获。

五、自我评价
1.书写情况☆☆☆☆☆
2.自学情况☆☆☆☆☆
3.参与交流展示☆☆☆☆☆。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2014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2014秋))

课题:整理和复习第 12 课时总计第节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大数的数位顺序表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大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和改写、求近似数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1.大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万和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2.熟练进行大数的改写、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老师:同学们,大数的认识我们已经学完了,这单元的知识比较多,我们一起整理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二、知识梳理问: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浏览,教师巡视。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师巡视交流指导。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我们主要学习了哪几大块内容?(教师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大数的改写、读数写数、求近似数。

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为什么容易错?【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看课本,对本单元知识有个总的回顾和掌握,再通过小组互相说,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分类练习1.填写数位顺序表,并回答问题。

(1)每级的数位、计数单位的组成有什么相同点?师:都是四个数位和四个计数单位为一级。

(2)想一想,怎样能准确地读出一个多位数?读出下面各数。

60308700000 269008000师:先分级,再从高级读起,每一级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或“亿”字。

(3)想一想,怎样能准确地写出一个多位数?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三千零九万五百一十亿零二百零七万师: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高级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为什么有时要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一个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你知道如何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吗?师:改写的目的是为了读写方便。

掌握时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课教案

掌握时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课教案

掌握时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课教案教案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题:第十二课掌握时间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学会使用时钟读写时间。

教学重点:时钟读写时间教学难点:刻度辨认与分秒读写教学准备:- 教学桌板- 大钟表模型- 黑板、粉笔- 时间卡片- 相关练习与参考书籍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大钟表模型向学生介绍时钟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钟表上的刻度表示小时和分钟。

2. 教师提问:你们学过的时间有哪些单位?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小时、分钟。

二、引入新知(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钟表模型上的时间,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尝试读出时间。

2. 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时钟和表盘时钟的区别,强调表盘时钟上的刻度表示小时和分钟。

3. 教师用时间卡片示范表盘时钟上不同刻度所表示的时间,引导学生观察刻度的变化。

三、操练与巩固(20分钟)1. 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包括读出时间、画出指定时间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组学生轮流担任时间提问者和回答者,练习读写时间。

3. 教师与学生共同整理时间的读写规律,以供学生参考。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时间的图片,要求学生用适当的时间表达方式进行描述。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应用场景,如比赛用时、旅行时间等,为下节课的应用做铺垫。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间的读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时钟和表盘,练习读写时间。

3. 完成与时间相关的小练习,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采用了引导、操练和拓展延伸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了时间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通过练习与活动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分析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课教案

分析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课教案

分析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课教案分析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复习和巩固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课的内容;2. 掌握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3. 学会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四位数的拆分;4.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2. 通过多种拆分方法,理解四位数的组成;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彩色笔、数字卡片;2. 学生准备:笔、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彩色笔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四位数,要求学生读出来。

然后让学生互相出题,进行读数练习。

2. 复习(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前一课的知识点,进行简要复习,并带领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知识。

3. 学习新知(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然后教师通过展示数学卡片,将四位数进行拆分示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同时,教师设计一些拆分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

4. 拓展运用(15分钟)教师利用教学案例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5. 练习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册相关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评,梳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提醒学生完成相关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2. 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应用所学的四位数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新知识、示范实践和练习巩固相结合的方式,既保持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四位数的读法和拆分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巩固练习的设计,以确保学生的知识掌握度。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222222222÷9= 24691358 (计算器) 999-899+900+333+222= 1555 (笔算) 1+2+3+4+5+95+96+97+98+99= 500 (笔算) 27×24+321-165+456= 1260 (计算器)
(教材P32 T8)
6.用计算器计算每组前三题,再根据规律写
拓展提升
用0,0,2,4,5,6,9七个数字按要求写数。 (1)两个0都读出来的最小七位数:( 2040569 )。 (2)最接近400万的数:( 4002569 )。 (3)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 7649631)。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2)5个千万、7个十万和8个千是( 50708000 )。
(3)38204000000里有( 382 )个亿和( 400 )个万。
(4)930701000=900000000+30000000+( 700000)+
( 1000 )。
(教材P31 T2)
2.写出下面各数,再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 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教材P32 T6)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8765000≈9亿 0,1,2,3,4
69□000≈70万 5,6,7,8,9
3562100000<□103270000 4,5,6,7,8,9
2□00800000>2810800000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材P32 T7)
5.先想想下面的题哪些适合用笔算,哪些适合用计 算器算,再计算。
四百万五千九百
4005900 ≈401万
三亿八千四百零八万 384080000 ≈4亿

吉林市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1大数的认识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导学案新人教版

吉林市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1大数的认识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先让学生在尝试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总结规范操作方法,在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后,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课堂上通过对有趣的计算结果的探究,使学生学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广泛用途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师点评和总结: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温习旧知下表是某地区11月份的天气情况,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该地区11月份晴天有()天,阴天有()天,下雨有()天,下雪有()天。

记录数据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文字和符号记录,也可以画“正”字记录。

预习新课四(1)班同学生日所在季节情况统计图统计表用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呈现数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的反映出。

练习反馈1.李明同学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最喜欢的学科”的调查,结果如下:某班同学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年月2.如图是学校门口15分钟车流量统计图,已知电瓶车比摩托车多15辆。

请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温习旧知14 8 5 3预习新课20 15 10 5练习反馈1.合计:57 英语:11 其他:192.从上到下:30 25 20 15 10 5学生情况:本班共有26人,其中女11人;表现突出的学生有 5人;成绩较差的的有4人.本班成绩较上学期进步不大,学习习惯较差。

教材简析: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大数的认识第12课时 练习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大数的认识第12课时 练习四

第12课时练习四教科书练习四的内容。

1.进一步学习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学习和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以后的数。

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一、学习数位顺序表1.出示数位顺序表,让同学们回忆如何分级?2.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每级的数位、计数单位的组成有什么相同点?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1.在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不同。

3.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

(1)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

(2)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时,都只读一个零。

4.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5.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6.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三、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1.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

2.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

四、用计算器算数1.让同学们回忆如何使用计算器计算。

2.引导学生按步骤完成任务。

五、师生共同小结六、变式练习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65000000000=__________亿307000000000=__________亿602100000000=__________亿8900000000=__________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2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整理与复习 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2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整理与复习 教案
2、P31——2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3、P32——5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此类比较大小的习题可以先分级改写,再比较。
(二)指导练习
1、P31——3 教师指导:一位数与9的乘积分别放在千位和个位,百位和十位均是9.
2、P32——6 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想法。再独立完成并订正。
教师指导:现将数字分级,看改写的结果,若没有进一,则是“四舍”,若进一,则是“五入”。
(3)检测评价
(4)1、游戏:P31——4 按书上要求进行游戏,想一想怎样设计能使自己赢的几率更大?
教师指导:讲摸到的大数尽量放在最高位,小数放到最末位。
巩固练习
板书:
教后反思
3、P32——7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算法。
教师指导:第(1)(4)题需要用计算器。第(2)(3)题用到凑整数的方法解答。
4、P32——8 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教师指导:第一竖列每一行的乘积比前一行的乘积多一个8,且乘积个位上的数字比上一个乘积的个位多1。第二数列每一行的结果比前一行的结果多一位数,且每一行的结果是从大往小依次递减的。
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第 周 授课时间:2016.9. 第 课时(总12课时)
教材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相关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重点:
难点:
能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教具准备
Hale Waihona Puke 课件教程设

(一)基本训练
1、P31——1 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2课时_商的变化规律(2)【精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2课时_商的变化规律(2)【精品】

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12课时商的变化规律(2)【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例9、例10【教学目标】1.加深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并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问题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中余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140÷20= 700÷70= 150÷30=270÷90= 160÷80= 1200÷300=由此可见,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使我们口算得又对又快,笔算时能不能运用1.出示例9第(1780÷30=(1)你会算吗?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独立练习,指两名计算方法不同的学生板(2第2种做法为什么是对的?学生可以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哪种方法简便一(3笔算时,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我们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计算简便得2.出示例9第(2120÷15=(1)这道算式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我们计算更简便吗?可以怎样做呢?学生(2120÷15 120÷15=(120×2)÷(15×2)=(120×4)÷(15×4=240÷30 =480÷60=8 =8(3)小结:这两种方法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或都乘4,使除数15变成了整3.出示例10840÷50=(1)同学们现在都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道题了吧。

先算算,看结果是多少。

学(2商都是16没错,余数到底是4还是40(3)教师小结:用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时要注意商是不变的,但是余数变了。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划去了几个0,余数末尾就要添上几个0所以840÷50=16 (40)4.巩固练习:教材第881.教材“练习十七”第32.教材“练习十七”第83.教材“练习十七”第9(1)学生先算出第(1)题的结果,小组内讨论发现了什么。

1.12 整理和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1.12 整理和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1.12 整理和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年级上册数学的基础知识,巩固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概括、归纳和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2.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3. 小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4. 解决实际问题: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5. 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6. 角的分类和度量7.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周长计算8. 亿以内数的认识9.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0. 数学广角:有趣的推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小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周长计算,亿以内数的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整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小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周长计算,亿以内数的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四年级上册数学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整理和复习的心得,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新人教四年级上册一单元第1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导学案

新人教四年级上册一单元第1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导学案
1.在尝试中运用。教学例 1 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发现用计算器
的好处,为以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出铺垫。
2.善于应用、探究规律。教学例 2 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动口表达,把计算和探究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
1.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六 学生学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广泛用途以及学习数学Leabharlann 教学 的乐趣。反思
教师点评和总结:
4
(2)引导学生尝试根
(2)直接写 (3) 888888 (4)8888888
据规律,不使用计算器,直 出右边各题的答
接写出例 2 中各题的答案。 案,用计算器验证
是否正确。

1.独立完成,
1. 上 网 了 解 计 算 器 的
巩固
然后交流。
其他功能。
练习。
2.独立完成,
2.完成教材第 26 页“做
(7 分
新人教四年级上册一单元第 12 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课题 用计算器计算
课型
新授课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在利用
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激发学生使用
计算器的兴趣;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探究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自主探究过程
设计 说明
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安排,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以下两点:
1.学生互动 OFF 是( )键;
旧知, 了初步了解,请学生介绍手 交流,介绍计算 清除键是( )
导入 中的计算器
器。
答案:开关及清除屏键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导学案牛老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导学案牛老师

整理和复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棋辰学校陈慧兰
【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摘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二课认识数的正数和负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二课认识数的正数和负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二课认识数的正数和负数课程名称:认识数的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 了解数的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够由具体实例中区分并运用正数和负数。

3. 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并比较正数和负数。

教学重点:1. 正数和负数的定义以及区分。

2. 数轴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正数和负数的相对概念。

2.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和比较。

教学准备:1. 数轴模型和标尺。

2. 卡片,上面标有正数和负数的符号。

3. 练习册,包含正数和负数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老师展示数轴模型,并向学生解释数轴的作用,并与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单位进行比较。

2. 老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数轴上的数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可能有正数、零和负数。

3. 老师出示正数和负数的符号卡片,并让学生分拣,将它们贴在数轴模型相应的位置上。

二、理论讲解(20分钟)1. 正数和负数的定义:- 正数:大于零的数,如1、2、3等。

- 负数:小于零的数,如-1、-2、-3等。

2. 数轴上的正数和负数:- 正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向右延伸,数值越大离原点越远。

- 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向左延伸,数值越小离原点越远。

3. 数轴上的零点:表示零的位置,处于正数和负数之间。

三、实例演练(15分钟)1. 老师出示具体实例,比如温度计上的温度、收入和支出等,让学生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并标示在数轴上。

2. 学生互动练习,两人一组,在实例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具体实例并在数轴上表示。

四、学生练习(20分钟)1. 学生个人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正数和负数的练习题。

2. 学生互相批改并讨论答案,老师进行指导和解答。

五、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老师强调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模拟数轴比较大小的情景,加深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

3. 学生展示他们创建的数轴模型,并解释上面标记的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学案《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最新)

学案《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最新)

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先让学生在尝试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总结规范操作方法,在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后,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课堂上通过对有趣的计算结果的探究,使学生学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广泛用途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师点评和总结:圆的周长(2)预习指南: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必须要知道圆的()或(),圆的周长公式为()或()。

圆周率是一个()小数。

2.教材第64页例1。

(1)阅读理解。

(2)分析思考。

问题一:求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走多远就是求这辆自行车车轮的()。

已知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cm,求它的周长,利用周长公式:C=(),将半径代入公式,然后计算出结果。

问题二:小明家距离学校1km,求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车轮大约转多少圈就是求1km里大约有多少个车轮的(),即用1km除以车轮的()即可。

(3)规范解答。

自行车轮子的周长:2×3.14×()=()(cm)≈()(m)1km=1000m1000÷()=()(圈)答: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m。

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圈。

3.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4.小东有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65cm,如果车轮平均每分钟转100周,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000m,大约需要多少分钟?每日口算15÷=÷=8×-=÷=÷= 24.6+0.4= ÷4÷= ×24=参考答案:5圆的周长(2)1.半径直径C=πd C=2πr无限不循环2.(1)33(2)周长332πr周长周长(3)33207.242250025003.2×3.14×3=18.84(cm) 3.14×6=18.84(cm)4.3.14×65×100=20410(cm)=204.1(m)≈200(m)2000÷200=10(分)答:大约需要1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回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学会了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
回顾整理
1、让学生先自主整理,然后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梳理。
(1)复习写法
在写数是要注意什么问题?
(2)复习读法
读数时有什么好方法?
(3)复习数位顺序表

亿级
万级
个级Leabharlann 数级…位位













计数单位
(4)复习比较大数的大小
位数相同: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 题
整理和复习
编写教师
授课时间
第12课时
审核人
学习内容
教材第30-32页例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整理所学知识,构建体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意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复习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位、万位后面的尾数以及比较大小。
环节
学 案
导 案
六千亿零六百万零六 写作:
3、求近似数。
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20167396045≈________________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20167396045≈________________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20167396045≈________________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20167396045≈________________
位数不同:
(5)复习改写和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看______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看______
求近似数的方法________
过关检测
1、读数。
454800 读作:
1100005 读作:
7200000000 读作:
6407000000 读作:
2、写数。
十二亿八千六百三十三万四千 写作:
九千五百万 写作:
自我总结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