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物理复习方法
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200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设计:电学实验专题(1)绵竹市城南中学张卫红*设计思路:1、电学实验专题复习安排:专题一:电学基础实验的归纳、重要器材的使用、典型实验的回顾(一点代面:巩固电路图的画法、实物图的连接、基本实验技能)。
专题二:电学实验中电路故障的分析、电路的设计、基础实验的变式训练。
2、注重复习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际问题:(1)、板房教学本身条件、环境较差,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2)、复习课中,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没有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导致学习过程的实效性降低。
理念及策略:(1)、理念: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策略:为学生准备了复习过程中要用的实验器材、精心设计了课堂学习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2)、理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策略:创设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验室上课,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板房用电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有用,与学生一起经历: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TST)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归纳总结电学基础实验,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巩固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画电路图、连实物图、电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总结出电学基础实验;通过提问、对比让学生巩固重要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经历测电功率实验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重要实验器材的使用、典型实验的完成教学难点:基础实验的归纳、实物图的连接三、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学生课堂学习资料、板房用电公告、多媒体课件、电路元件实物模型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我们曾做过哪些电学实验?根据所给器材,你能做哪些电学实验?学生:讨论、交流;填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填写内容;师生共同评价(二)、重要实验器材的使用:学生1:说出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学生2:在学生1的基础上改写为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学生3:用实物讲解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教师:提示、引导、评价(三)、学生分组实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导语:教师出示《板房用电公告》,学生说明原因,(感恩教育、节约教育)实验过程:1、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教师:评价,贴出实物图模型2、学生:上黑板连接实物图,教师:评价,与学生交流不同连接方法3、学生:填写“实验注意”,交流、质疑4、学生:连接实验电路,教师:委派能手检查各小组的连接情况,针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提出要求。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策略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策略物理复习策略纵观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中考物理命题切实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题目结合具体问题,创设生活式的物理情境,重在考查同学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考查同学们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特别注重与实验探究有关内容的考查,开放型试题逐年增加。
预计2009年中考,考查同学们科学探究能力的题目仍将是物理试题的一大特色,而且将重点考查科学探究中的探究方法、设计过程。
我们将中考物理复习分成了三个阶段,即“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专题复习,优化网络——仿真模拟,体验中考”的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宁夏的考题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建立以现实生活为实例、发现物理知识点、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物理规律特点的模式。
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认识和掌握,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及常用的物理常数的记忆和理解。
因此要重视如下几点:(1)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2)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
(3)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4)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
这些年来我们很清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
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
所以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
第二轮复习: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磁四大板块。
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
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助记忆和理解,这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它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中考物理复习方向
中考物理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的策略理清了命题的基本思路及复习的对策,有利于把握复习方向,而要提高复习效率则应注意以下问题:1.不要盲目使用资料总复习阶段同学们有相当多的各类复习资料,但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复习资料,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复习资料所存在的主要缺陷是:题型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理念,把学习物理引入了死胡同;或者过于追求新奇,把复习物理引上歪路。
所以,任何资料在使用时都要分析、选择,以避免浪费精力和时间!2.切忌大量重复劳动目前学生已做了大量的模拟考试题,许多学生仍然在题海中奋力拼搏,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题目一定要多做,才能熟能生巧、触类旁通。
笔者认为当前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大量的题目,并不是明智之举。
各种类型题做过了多次,学生见到题已经没有新鲜感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并且题做得太多,会让人钝化,产生错觉。
因此,应当允许学生对已经熟悉思路的题一带而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有疑问的问题上。
另外学生应把所做的练习中的各类题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其中的异同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多角度地理解题意,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3.防止身心过度疲劳也许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古训,使人们对初中生已经严重超负荷的复习状态总不能给予格外关注,这既是无心、更是无奈。
诚然,在最后冲刺阶段,适度紧张完全必要,但过度疲劳则绝对不会有好的效果,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师生共同协调,因人而异地合理安排进度和时间,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途径。
4.不要忽视心理调适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许多人会出现烦躁不安、无心复习等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这也许不是简单的认识或理想问题,更不是做思想工作所能奏效的。
这些可能是心理出现故障的表现,需要进行心理调节。
因此在总复习阶段,最重要的是心理调节,把握节奏,松弛有度,适度紧张,愉悦心态,切忌浮躁!初中物理知识点分散,总复习时难度较大,教师要对知识结构进行整理,精选习题和例题,以提高复习效率,我们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阶段:梳理知识,打好基础。
09年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09 年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09 年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迎接中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和提高的过程。
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讲究复习的策略。
一、研究《中考说明》,做到有”的”放矢。
《中考说明》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对于中考复习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应该对它认真研究,了解命题原则、考试要求、试卷结构、难度比值、考点要求、常考点、以及难易程度、出题形式等等,才能使复习有方向、有目的、有重点。
以《光学》部分为例,复习时应该了解:1)考点要求:6 个2)常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3)难易程度:主要以”易、中”为主4)出题形式:填空、选择、实验5)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探究实验如(08 福州)08 年春节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
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
活灵活现
的手影(如图1),让观众大开眼界。
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复习的盲目性。
二、分析“中考试卷”,把握考试动向。
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研究近三年全省中考试卷和全国各地中考试卷,探究试题特点, 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知识点间的连接点,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中发现其规律与命题方向。
并要关注命题中的地方特色。
例:
(07 年陕西第32 题)2007 年4 月18 日”和谐号”动车组开始在西安与宝鸡之。
09年中考物理复习计划
09年中考物理复习计划20XX年中考迫在眉睫,莘莘学子都在全力以赴复习迎考。
如何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初中物理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把握命题脉搏,做到心中有数中考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不以选用的教材为依据,摒弃”以本为本”的命题指导思想,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
近两年的中考命题特点是:1.突出基础性中考题都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近两年中考题基本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更多的是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而且往往是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起,要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此类题难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强,涉及面广。
2.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近两年中考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提供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日常生活情景,而且大多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情景,要生对这些情景做出合理的判断。
从而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近两年中考题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关于科学质疑提问、科学猜想、科学实验设计与验证、科学分析、交流与评估等科学探究题在各中考题中所占的分量极重。
这些试题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
(1)以课本中的基本物理规律为素材的探究题:此类题的实验方案大多与课本不同,要生根据题给信息,通过分析、推理,探究出相关物理规律,这些规律大多是初中物理知识中的主要规律。
由于此类题突出体现了过程与方法,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而是今后各地中考的热点。
(2)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素材的探究题:此类题大多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为素材,要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提出研究问题、科学猜想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有时还要求总结出科学合理的规律.此类题有一定难度,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探究能理和创新思维能力。
2009年中考物理冲刺指导
分析:
p gh 且压强相同
由1 2 3
可知l1 l2 l3
S1 S2 S3
V1 V2 V3
F 再由 p 且压强相等 S
得F1 F2 F3
答案:B
4.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 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 等,压力之比为4∶9。则甲、 乙的密度之比为: A.2∶3 B.3∶2 C.1∶2 D.4∶9
分析:
物体漂浮(悬浮)在液体中时,F浮=G物
由F浮 G物 m物 m1 m2 50g
物体沉在水中时,F浮<G物
由F浮 G物 m水 m物 50g
答案:B
力学类型题解题技巧:
浮力: 受力平衡方程或平衡力方程组解题 技巧3:
解题步骤:(1)确定每个情景的研究对象; (2)隔离法受力分析,列受力平衡方程; (3)化简方程(消元减少未知数) 方法:求比;求差;入…
分析:
①
A O B F甲 F支
②
A
F甲′
O
B
F支′
F甲
G乙 G甲
F甲′
G乙-F浮乙 G甲
F OA G乙 OB ① 甲
(G甲 F支) OA G乙 OB ③
(G甲 F支 ' ) OA (G乙 F浮乙) OB
F 'OA (G乙 F浮乙) OB ② 甲
分析:
FM
水 M M 油 N N 甲 乙
FN
F拉M F拉N
GM F拉M
图5
GN F拉N
FM GM FN GN ( 水 M ) gVM ( 油 N ) gVN 水 油 N M 水 M 油 N VM VN GM M VM g GN NVN g FM FN
名师面对面2009年中考各科冲刺攻略
名师面对面2009年中考各科冲刺攻略语文[复习策略]一、多思考进入一模后的第二轮复习,同学们应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现状,在复习的基础上及时查漏补缺。
比如,哪些常用字词、古诗文名句中的字词是平时经常写错、默错的,复习时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眼睛看,而要动笔写写,做到一字不错。
哪一些是平时的薄弱环节,就花重力巩固。
二、多梳理根据市教科院公布的背诵篇目、考试篇目、名著、专题等,回归书本,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如常见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其它们的作用等。
不能把自己淹没在题海中,让题目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而是要在练习的过程中总结出所做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及此类题目的解题方向与思路,这样才能做到“举一隅”以“三隅反”。
三、多提升最后的复习阶段生活的轨迹相对单一,不要抱怨作文没有内容,因为我们知道作文往往是大题小作的,很好地回顾一下生活中自我与他人、自然、社会等的关系,就能建立自己的作文题材库,“择其优者而用之”这样中考作文这“半壁江山”就“占据”了。
[问答实录]问:孩子的字写得比较差,真担心对考试会有严重不利,怎么办?答:每年批阅试卷时,阅卷老师都会发现有部分学生答卷字迹松松垮垮;更有甚者,在试卷上信笔涂鸦,错别字随处可见。
卷面是考生的另一副面孔,答卷要写好字,尤其是答语文试卷。
对于一些写字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短时间内写一手漂亮的字似乎不可能,但尽可能做到书写正确清晰。
问:我孩子语文成绩起伏大,老师说他审题有问题,是怎么回事?答:审题确实很关键,一定要耐心仔细。
有些同学担心时间不够,大概地读了一遍题目后便慌忙答题。
例如有的题目要求同学用原文语句回答,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注意,用了自己的语言答题,结果是一分未得。
其实考生在误读的基础上答题,当时觉得节约了时间,但这个题实际上等于没答。
问:孩子的阅读理解方面总是失分较多,怎么办?答:可以试试边读边划。
阅读文章时,有的同学一味读,读完过后似乎还是似懂非懂。
对于文章中的一些关键句,例如每一段的中心句、点明文章主题的句子、承上启下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可划出来。
2009届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学稿—第二单元 光
第二单元光第1课时光的色彩光的传播【考点聚焦】本课时相关的考点有:光源、光的色彩、光和颜料的三原色;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常见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
【知识要点】——课前热身(一)光的色彩与传播:1.光源:自身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___________光源(填“是”或“不是”)2.光的颜色:(1)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色的,将白光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4)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即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5)颜料的三原色: _____________,即这三种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颜料。
3.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__________。
在可见光中,____光的发热本领最大。
4.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______ 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是由_______ 造成的。
(2)光传播需要时间。
(3)光在_________中传播得最快,其数值为v=____ _____m/s=____ _____km/s。
【解题引导】——课堂讲练互动【例1】(08山东枣庄)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B. 上衣、裙子都呈红色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例2】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孔隙,在地面上出现无数个小圆点,这是太阳的____ __,是由于___ ___而形成的。
【例3】右图是成因的示意图(选填“日食”或“月食”)。
第2课时平面镜光的反射【考点聚焦】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
其中,反射现象的解释和反射光路作图等知识的考查仍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中考物理专题《声学》复习指南《声》
2009年冲刺中考物理复习指南:声※知识互联网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声音的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物体决定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噪声控制噪声声源噪声的控制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可听声的频率范围:20—20000Hz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超声波:超声技术次声波:次声的危害和利用※复习导航1.重要概念和公式〔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征〔3〕噪声的控制2.基本物理方法〔1〕转换法,声源的振动难以观察可通过实验转换为纸屑的跳动,水花的飞溅等易观察的现象.〔2〕理想实验法,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实验,运用理想化处理推理出结论.〔3〕归纳法,通过对多个发声实验归纳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3.易错易混淆的问题〔1〕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2〕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区别.〔3〕噪声控制的途径.〔4〕超声波与次声波.〔5〕声音响度的单位分贝与振动频率单位Hz.※考点聚焦声学在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少,但中考试卷中必出现,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考查内容为“了解”“知道”等级,知识点分布比较广,难度以中、低挡为主,在今后中考中涉及生产、生活实际应用问题及探究实验将会逐渐增多.※例题评析【例1】(南京)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到人耳的.【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解答】振动,空气【点评】学会抓住题目中关键字句,由现象归纳出其物理原理;学会在生活中关注物理知识的运用.【例2】(上海)图9-1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图9-1【分析】用同样的力吹,一般来说空气的振幅差不多,声音的响度也差不多,同一种乐器的音色相同,因此,老师研究的是声音三要素中的音调.【解答】C【点评】这要求对区分声音的三要素,理解影响声音三要素的因素是什么,同时也对控制变量法进行了考查.【例3】(南京)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分析】这是一道对数据分析、确定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的问题,比照铝、铁、铅的密度可知,密度大的物质中声速小,比照空气和铝的密度又可知密度大的物质中声速大,而比照气体和金属,发现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的速度大.【解答】C【点评】研究物理的规律的特点时不能仅凭一次的结果得出结论,而应总结大量的事实后得出的结论. 【例4】(南京) 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分析】噪声的控制主要有三个环节,控制噪声声源、阻断噪声传播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其中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解答】C※创新考题【例1】〔南通〕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水2l 40 60 70 80 85 90 95温t/℃声强级/dB 37.538.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现象无气泡无气泡有小气泡产生少量气泡上升上升气泡增多大量气泡上升水面有气泡形成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沸腾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9-2所示,请填写表格中的空格.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_____时响度最大.现在你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分析】直接通过温度计读数,可以得到水沸腾是的温度为99.0℃,分贝是声音响度的单位,分贝数最大的时刻即为声音最响时,由实验声强数据分析可知开水并非不响,只是相对于最响的时候,声音略小一些而已.【解答】99.0 95℃开水并非不响,只是相对于最响的时候,声音略小一些而已.【点评】热学和声学的综合,从常见实验的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要求能从数据分析中寻找规律.【例2】请你设想一下,假设声速变为0.1m/s,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4个合理的场景.〔青岛〕【分析】这是一道发散性试题,着重考查同学们离开常规现象的想象力,可供选择的答案很多,只要答案是合理的就是正确的.【解答】(1)百米赛跑时,发令员开枪后,数十秒后运发动才听到枪声.(2)行驶汽车的喇叭毫无作用,交通事故频频发生.(3)你在行走的同学身后叫他,他听不到.(4)演唱会上,前排的听众和后排的听众听到声音时间差将达数十秒.【点评】培养充分的、正确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单元达标验收训练一、填空题1.敲鼓时撤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确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
2009年中考物理复习四大策略
2009年中考物理复习四大策略一、树立信心、调整心态、乐于学习要树立自己能够复习好任何课程的信心,坚信有几分付出,就有几分收获,同时更要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此外,还要调整好心态,愉快地、积极地复习,切忌出现烦燥不安、无心复习等现象。
二、制定计划、安排进度、稳步复习1、考生应该制定完整详细的复习计划,以便对两年来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有系统全面的概括,做到有的放矢。
2、考生在第一轮复习时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以课本为主。
在第二轮应侧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加强重点题型的训练,使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轮以综合摸拟为主,进行适应性强化训练。
在最后的中考冲刺阶段,考生要重视每一次摸拟考试,通过考试强化训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使考试成为考前最重要的练兵活动,避免中考走弯路。
3、中考改革降低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计算的难度和深度,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注重把物理概念公式模型用实际实例来充实。
在紧张的复习之余,考生应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中考信息,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三、重视概念规律、科学探究、注重应用、学会复习1、基本概念、规律是中考的重点,复习中考生应重新回顾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
2、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形成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应用概念规律的鉴别能力。
3、要从课本中认真梳理基本探究实验有多少个,注重从探究实验的七个环节中有重点地从细节入手。
四、独立做题、勤于收集、虚心学习总复习期间考生要独立、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并将好的解题方法及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记下来,以便总结经验、积累知识、请教老师、同学来充实自己。
中考物理复习做题不在多而在精郑州外国语学校分校王美霞夯实基础,回归课本:初中阶段,物理学科还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为主。
人教新课标版2009年中考一轮复习第十七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配套ppt课件
本地中考链接
4(河南2008)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 (河南 )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的是 A.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 B.可通过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化成电能 . C.煤和石油的大量燃烧不会导致温室效应 . D.秦山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 [答案 答案]C 答案
08中考链接 中考链接
本地中考链接
1(河南2006)关于原子核和核能的利用,下列说 (河南 )关于原子核和核能的利用, 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 B.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 . C.现阶段的核电站主要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释 . 放出的能量 D.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 答案]C 答案
本地中考链接
3(河南2007)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 (河南 )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利用, 中正确的是 【 】 A.人类大量使用太阳能会导致温室效应 人类大量使用太阳能会导致温室效应 B.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存在能源危机 因为能量是守恒的, 因为能量是守恒的 C核能的利用会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应该关闭 核能的利用会造成放射性污染, 核能的利用会造成放射性污染 核电站 D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 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 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 然气 [答案 D 答案] 答案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下
第一轮PPT复习课件 复习课件 第一轮
本章结构 第十七讲 能量和能源 17.1能源家族; 能源家族; 能源家族 17.2核能; 核能; 核能 17.3太阳能; 太阳能; 太阳能 17.4能源革命; 能源革命; 能源革命 17.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中考要求: 中考要求:
(二)核能
1、原子的组成 、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 中子、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 子、中子、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 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所释放出的能量。 、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所释放出的能量。 3、获得核能的途径 、 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多个新的原子核, 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多个新的原子核, 并释放出核能。应用:核反应堆、 并释放出核能。应用:核反应堆、原子弹 聚变: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 聚变: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 并释放出核能。应用:氢弹。 并释放出核能。应用:氢弹。
2009年中考复习
班级:姓名:同组人:在实验桌上摆有如下实验器材:A、电源(四节电池串联)B、开关3只、C、小灯泡2只(2.5V和3.8V)D、导线若干、E、滑动变阻器(0.5A、50Ω)F、电流表1只、G、电压表1只、根据这些器材,你能做哪些电学实验?请将实验名称及所用器材代号填入表中:伏安法测灯(2.5V)的电功率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电路图及实物图:四、实验中要注意: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电流表应与灯联、电压表应与灯联;两表正、负接线柱的连接应做到;电压表的量程为;电流表的量程可用法判断。
2、读数时,视线应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
五、实验与记录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检查无误开始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六、实验结论及反思:1、灯的额定功率为 ,灯的亮度决定于灯的 功率。
2、实验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1、连接实物图:两灯串联,V 1 表测 L 1的电压,V 2 测两灯的总电压1L 2 L 122、有一待测电阻Rx ,阻值约为5Ω,给你的器材有:开关;导线;电压表;滑动变阻器(0—10Ω);电流表;三节新干电池串联。
请你完成以下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的问题:①、实验原理是;实验电路中电流可变化的范围是②、若要求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不超过量程且测量数据时,指针至少都要偏过中线,那么,电流表的量程为;电压表的量程为;同时为了防止损坏器材,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③、某实验小组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观察图像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U3、学习过程交流与自我评价⑴、你认为自己做电学实验还存在哪些问题?解决了吗?⑵、你对自己完成电学实验的能力评价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教学设计:绵竹市城南中学张卫红。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2009年江苏
6 2
{J孝 —广 习 { { r1~; 1一 1一} }— 1~ r1~ r1 I : “ r r { { 一 r 广1 — { { } : 麓; 囊} } 穗 蔫 —
一
:. .f
j .. 一
f
j~ 一
i I : . 一 L . 一 L … 一 J L 一 … r f ^ - ^
■ 袁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几年中考常出现用课后小实验 、 课后典型练习改编 的 问题 , 值得重视 。要重视教材内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 , 注 意教材 每 幅插 图 、 图表所 蕴涵 的 物理意 义 。 2 能力 因素 . 基础题 部分 大多 是来源 于 日常生 活 的实例 , 体 现 了物 理 就 在 生 活 中 及 引 导 学 生 学 以 致 用 , 类 题 这 目对学生 的分析 、 观察 等能力要求较高 , 比单纯记忆 性 的题 目灵活 。初 中生大多生 活实践 经验缺乏 , 对 些 司空见惯的事实也熟视无睹 , 显得不理解 , 很难 建立与物理知识的正确联系 , 更难正确解答 。 从近年 的中考试卷来 看 , 文字题 的分量有所 增 盖面 , 又具 有 一定 的深度 , 不要 做难 度很 高 的综合 加 。这类题 往往 是给 出一 大段文 字 、 一组 数据或 一 题, 一定 要使用最新 的资料 , 突出新课程 改革 中的热 个结论 , 让你叙述理 由和现象 , 这不仅要求同学们 熟 点题 型。 知各种物理 现象 和结论 , 也要求 同学们有 较好 的语 第二轮复习。主要按 照模块进 行复 习, 旨是 言表达能力 。因此 , 主 同学们在这方面也要有所注意。 在各块 内打通各章知识 、 法 , 立模块 的概念 , 方 建 并 考生在解答 简答 或开放性 试题 的时候 , 对物理 在模块之间建立 知识 和方法 间的联系 。从知识板块 现象的分析一定要注意使用物理术语 , 例如浮力 、 合 看, 力学和 电学是重点 , 占中考分值 的 8 %左右 ; 0 从 力 、 压强 、 动能等 , 切忌使用 一些 日常生 活用语 。虽 知识 点 看 , 动 和 力 关 系 、 性 、 度 、 强 、 、 运 惯 密 压 功 功 然你理解 了 , 是无 法得分 。 但 率、 机械效率 、 欧姆定 律 、 电功率 、 比热 容 、 的折射 光 3 学科 特点 因素 . 等是重点 ; 题型看 , 从 图像题 、 开放题 、 实验探究题 和 物 理 学 科 中 实验 具 有 极 其 重 要 的 地 位 , 几 年 近 综合解答计算题是热点和难点。这些知识几乎是年 的中考实验题 显示 出对 学生 实验 能力 的要 求 比较 年都考 !对这些重点知识 , 要结合 自己的学习情 况 , 高 , 中犹 以对记录表格 中 的数 据进行分 析得结 论 其 配合老师有 目的地进 行专题复 习( 括专题讲 解和 这类 问题学生容 易失分 , 包 其对策是从 一 系列数 据 中 专题训练) 。这时 的练 习要注意 以模块综 合 的视角 找 到 隐 藏 的规 律 , 用 简 练 的语 言 准 确 表 达 。对 学 再 选择具有典型性 的综合题 , 和具有代表洼的易错题 , 生的实验素质和综合 能力 的要 求较 高 , 生的能力 学 稍 有欠 缺就 难 以得 分 。 强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 进 第三轮复习。主旨为实战演练 、 查漏补缺 , 化 强 要知道物理公式与数 学表 达式有 区别 , 即物理 临考复习氛 围, 增强考试 能力 , 全面提高 自己的物 理 公式 中每个符号都代表 着相应 的物理量 , 其大 小要 综 合应 用能 力 。要 针 对 不 同题 型进 行有 针对 性 的 总 受相应 的物理量制约 , 不可 以像数学 符号那样 随意 结 。这期间要特别关注 近年 的社会热 点问题 , 加强 改 变 。 如 密 度 的计 算 公 式 为 . , 多 同学 认 为 D= 很 相 关 题 型 训 练 。 近 年 来 各 地 中 考 试 卷 中 , 1% 左 有 5 种 物 质 的 质 量越 大 , 密 度 越 大 ( 一 种 物 质 的 体 其 或 右试题是教材中没有 出现 的, 源于 实际生 活和社 来 其 。其 实 这 种 认 识 是 不 对 的 。我 会热点的素材 , 加强 了与社会实 际和生 产实 际以及 积 越 大 , 密 度 越 小 ) 它表示 同种物 质的 高科技的联系 , 体现 了与生活 、 生产 、 社会 、 人文的结 们知道 密度是物质 的一种 特性 , 合。 密度 一般是相 同的, 所以我们 说 , 某种物质的密度是 学 生在 中考 常失 分 的原 因 : 由这种物质本身决 定的 , 由这种 物质构 成 的物 体 跟 的质量 和体积均无关 。 1知识因素 . 4 积累经验 , . 提高应试技巧 学生对物理 中的基本 概念 和规律 掌握不 够 , 理 除 了注意知识的积 累 , 试经验 的总结 也相 当 考 解不透 , 用不灵 活 , 应 知识 掌握 的不全 面 , 记忆 不扎 不少 同学平常考试成绩还不错 , 越到重要考试 实。如物理学科的基本 常识或基 本常量 , 查学生 重要 , 考 越发挥不 出来 , 至很糟 。这 与不认 真对待平 时的 甚 对学科基本 内容的掌握 , 学生必须记忆有关 内容。 注意纠正从生活经验 获得 的一 些片 面的 、 不正 作业和测验有关 。因此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 和 养 自然 确 的认识和判断 , 譬如 , 下沉 的物体在水 中不受浮力 测 验 , 成 习惯 , 水 到渠 成 。 建议 大家做一个错 题档 案 , 每张试卷 的所有 把 作 用 ; 体 的运 动 需 要 力 等 等 。 物 然后把老 师对这 个题 的讲 解详细 些物理概念容易混淆 , 如实像和虚像 、 压力 和 错题都总结下来 , 重力 、 压力和压强 、 功和功率 、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 地记在旁边 , 并写下错误 的原 因。是知识 没有掌握 是粗心 , 还是考虑不周全。对错题一定要反复思 电动机和发 电机等 , 要通过 比较和 整理建立 正确 的 到 , 考、 练习 , 才能达到改正的 目的。 认识 。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丰县 首羡中学) 不重视课本 , 放弃课本抓课外 , 这会得不偿失。近 初 中物理总复 习 , 涉及 的 内容 多 , 知识点 分散 , 时间 短 , 总复 习 时难 度 较 大 , 取 得 好 的 复 习效 果 , 要 取得满意 的成绩 , 我们应该制 订切实 可行 的复习计 划, 从各 地情 况 和 经 验 看 , 多采 用 “ 轮 ” 习 法 。 较 三 复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按教材编排顺序逐章逐节 进 行 回顾 , 旨在 于 全 面 梳 理 八 、 两 个 年 级 的 物 理 主 九 知识 , 恢复知识的记 忆。基 础知识 与基本 技能是 中 考试 题中的大头 , 占总分 值 的 7%左 右 , 复 习时 0 在 应把大部 分的时间花在基础知识 的复习上。 这一 阶段 主要 抓基 础概 念 、 础 实验 、 础 方 基 基 法、 疑难点的辨析。配套 的复习测试 题应 既具有覆
惯性、二力平衡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 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 运动. 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三、 惯性
1.惯性:
我们把一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注意: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但与物 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2.解释现象:
物体原来的状态 物体由于惯性
条件的改变 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不变
例:氢气球下面吊着一个重物 升空,若氢气球突然爆炸,那么 重物将( A ) A.先竖直上升,后竖直下落 B.匀速竖直下落 C.加速竖直下落 D.匀速竖直上升
四、力与运动 •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因。 • 2.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保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3.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 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2)在什么条件下,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3)在什么条件下,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4)有人把牛顿第一定律说成“静止的物 体永远静止,运动的物体永远运动”是 否正确?为什么?
2、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是( C )
A、大量实验得出的结论
B、理论推导出来的
C、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理论推导出来的 D、牛顿独自推理出的
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 态。 研究对象: 一切物体 定律成立条件: 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结论为: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而 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 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1)已知某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那么该 物体可能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为什么?
浅谈中考物理实验复习教学
浅谈中考物理实验复习教学近几年来,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逐年增多,分值也大幅度地提高(2009年江苏中考物理试卷满分100分,实验题就占了50多分,2010年盐城市中考物理试卷满分100分,实验题也将近占了50分左右,其他省市情况也相似),同时考查范围更加广泛,既有直接来源于我们教材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也有自行设计的开放性、创新性的实验。
中考试卷中的实验题的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实验探究题等不同的形式展示。
由此可见,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在中考复习教学中要注重对不同类型的实验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学,并对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的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在教材中基本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
一、回归实验室,重新体会、领悟实验的过程中考试卷中的实验题大部分都是学生做过的或老师演示过的,这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所学实验知识的再现能力,更是考察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推理等能力。
1.基本仪器、仪表使用的测量型(直接测量型)实验的复习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的测量型实验是一切物理实验与探究的基础,初中阶段涉及到有:钟表(或停表)、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或量杯)、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能表等10个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在重新实验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进行对比找出共性和不同点。
同时,通过复习,学生应具有减小误差的意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会推理使用没有学过的仪器仪表等。
2.间接测量型实验的复习间接测量型实验一直是中考出题的重点,其中测物质的密度、测机械效率、测电阻、测电功率等实验几乎是年年必考的实验。
间接测量型实验是在熟悉了基本仪器、仪表使用的基础上,根据物理原理来测量一定的物理量的实验。
因此,间接测量型实验复习应围绕实验原理来展开,复习时,应让学生到实验室去进行实际测量,通过实测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知道实验条件,会选择实验器材,熟悉实验步骤,使学生具有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能力,特别是在测量工具不够的情况下,有利用其他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解决未知物理量的测量的能力。
名师:如何复习英语和物理通关中考
名师:如何复习英语和物理通关中考
继上期学习园地推出语文和数学的中考备考策略之后,本期我们邀请名师就英语和物理的复习对策和考生做一分享。
英语
三轮复习侧重不同
南京第三初级中学初三英语备课组
考试变化: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听力和口语考试合在一起参加江苏省初中生听说人机对话测试,范围是《2009年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
试纲要(试行)》,满分为30分,以英语满分的20%(24分)计入中考英语总成绩;笔试部分96分。
复习对策:
一、依据《2009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英语》,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是以教材为主,夯实基础知识。
三年下来学生学了许多知识点,有些已经遗忘,所以扎扎实实地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尤为重要。
这一阶段要
按教材顺序梳理各单元的知识要点,注重复习基础词汇、词组、重点句型和
课文。
在本轮复习中,考生可以使用《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英语》第三部分的单元复习题作为复习的指导和练习;第二轮复习应根据学生第一阶段的复习反馈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复习。
考生在本轮可以使用《南京
市中考指导书英语》第二部分语法和句法所涵盖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训练;第三轮复习主要是查漏补缺。
考生可以认真研究和使用《南京市中考指导书
英语》第四部分的综合测试题,把握中考题型特点,掌握解题技巧,多实践,重归纳总结。
二、加大阅读训练,强化语篇意识。
中考物理复习方法
中考物理复习方法
主要记忆课本中的公式,定义(重在理解不是死记硬背),对课本上的试验要重看一遍,要理解,要完整,就是把书上的试验都填全就行了,这是考试的重点。
物理学分声学,光学,电学,热学,力学。
就这几部分。
声学的重点是原理:音色,音调和响度等;光学的重点是光的性质:反射,折射,平面镜原理,透镜成像(重点)和应用。
电学主要是电流,电压,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性质,电功率,电功,焦耳定律,电磁的性质,现象,试验,单位换算(这里会出大量的题,是重点),公式要熟,变形公式用的要快。
热学主要是物态变化,热力学公式的应用. 力学比较多: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功,功率,能量转化等)主要把公式,导出公式,公式间的互化等掌握住,实验方法和结论。
初三物理高效复习方法
初三物理高效复习方法初三物理高效复习方法物理作为初中新接触的科目之一,对于大部分同学是比较难的,那么中考复习物理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物理高效复习方法,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习之前,首先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熟知课程标准,了解命题原则,熟知考试范围,掌握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读懂课标。
之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严格按照计划统一进度,集体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不上无准备的随堂练习课,发挥教研组的集体优势,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及教育质量。
经教研组讨论,我们准备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达到巩固提高目的。
第二轮进行专项复习,例如实验探究、计算等专题训练,第三轮进行综合试卷训练,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考察学生综合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补缺补漏。
复习时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做法如下:1. 狠抓基础。
中考试题的内容和题型都是千变万化的,但基础知识是不变的,而且没有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能力和灵活运用,因此,我狠抓基础。
做到让学生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2. 在弄清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
系统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各种事物,过程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事物本身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事物之间也不是孤立的。
科学的发展要求人们揭示不同物质运动形成内在的共同属性与共同规律。
3. 加强练习,提高能力。
技能、技巧是练出来的,结合大纲要求,进行系统练习是搞好复习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进行系统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学会如何思维和解题,才能巩固、加深和扩展所学的物理知识,培养分析与综合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科学想象能力。
精心选择习题,所选习题有一定广度、深度,突出重点,灵活多样,不要重复交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中考物理复习方法(2009-03-06 17:31:03)
初中升学考试迫在眉睫,莘莘学子都在全力以赴复习迎考。
如何在最后的一个多月内对初中物理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想根据自己多年以来从事毕业班物理教学的情况,谈些自己的想法,供广大学生参考。
对于初中物理在最后阶段的复习,要达到质的提升,建议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研究《考纲》,通读教材
《考纲》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对于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考纲》的研究,明确考试的要求,了解题型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使自己的复习有方向、有目标,使自己的复习能有一个明确的评价依据,从而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复习更有的放矢。
在研究《考纲》的同时,还要仔细阅读教材,因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
学生一定要仔细阅读教材,特别要注意教材中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
在最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此类题目的分值要占到10%左右。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经常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如:速度、密度、压强、比热容等概念的形成过程,欧姆定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定理等物理规律的得到等,都是采用“探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除了考核“控制变量法”,也考核了“等效替代法”,如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由一个力的作用来替代;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等。
(2)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包括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3)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过程。
(4)相关的物理学史。
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埋头苦做习题,忽视了最根本的、最必要的工作―――阅读教材,在升学考中造成不该有的失分而后悔莫及。
二、整理知识内容,归类掌握
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最近几年都在80%―90%左右,但对十个重点知识点的覆盖率则为100%。
这十个重点知识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
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
学生要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题型归类,掌握方法
目前学生已做了大量的模拟考试题,许多学生仍然在题海中奋力拼搏,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题目一定要多做,才能熟能生巧、才能触类旁通。
笔者认为“精神可嘉,方式不当”。
当前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大量的题目,并不是明智之举。
学生应把所做的练习中的各类题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其中的异同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多角度地理解题意,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四、加强实验研究能力的训练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的教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材和历年的中考试题中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实验研究能力的考核。
近几年来,中考物理中实验考核的分值在上升,而从试题内容上看,已从单纯的记忆型趋向实验探求设计的模型。
如在2002年中考第28题中,首次在实验题中考核学生设计实验表格、根据实验器材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相关的实验数据等实验基本能力。
而这方面恰恰是学生较薄弱的方面,历年来失分较多。
因此,在复习中学生要加强训练。
一般在实验研究中,学生尤其要注意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研究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
五、关注热点问题,把握考试动态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中有五大类热点问题:(1)估计、估算题主要涉及学生实际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
例如:2001年中考第16题,考核了家用白炽灯的电功率等;
(2)动态、故障分析如:2002年中考第20题,考核了学生对电路故障原因的分析;(3)科学方法题主要考核物理概念、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4)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根据题目要求,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
如:2001年中考的第22题以及2002年中考的第22题,均在题目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要求学生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
(5)开放性试题(包括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即在研究中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研究的方法、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势,研究的结果并不唯一,表达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
例如,2000年第9题要求学生根据一幅漫画所提供的情景信息,观察分析,用物理知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等。
总之,在复习迎考中,同学们一定要做到:复习全面仔细,知识点面结合,把握重点热点,概念牢固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作者:上海市永明中学李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