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方案完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提速
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第242期‘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叶堂林[收稿日期]㊀2023-04-09[作者简介]㊀叶堂林(1972 ),男,江西上饶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㊁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省部协同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㊂[基金项目]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KY2023A0029) 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及优化路径研究㊂[摘㊀要]㊀当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已取得诸多积极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三地发展阶段及发展定位差异导致产业协作难度较大;尚未形成基于区域产业链各环节分工的协同发展格局;产业集群发展不足且缺少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支撑;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不足,制约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体系不完善不衔接,制约产业链的跨地区布局等㊂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效:制定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规划;完善政府间产业协作联动机制;鼓励重点产业链与主要创新链深度融合;改善区域全产业链布局的基础环境与服务配套等㊂[关键词]㊀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区域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创新链[中图分类号]㊀F512.7㊀㊀[文章编号]㊀1002-3054(2023)06-0049-09[文献标识码]㊀A[DOI ]㊀10.13262/j.bjsshkxy.bjshkx.230604㊀㊀一㊁引言㊀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㊁亲自部署㊁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㊂产业协同发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需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是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㊂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 指南针 ㊂高质量发展是提质增效㊁创新驱动㊁绿色低碳和协调共享的发展[1],而产业高质量协同则是区域内产业达到的一种更高水平㊁更有效率㊁更加公平㊁更可持续的协同发展状态,其不仅关注协同的成效,更加注重协同的方式㊁结构和动力问题㊂产业高质量协同是 十四五 时期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突破 滚石上山㊁爬坡过坎㊁攻坚克难关键时期 的核心举措,也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㊂㊀㊀二㊁文献述评㊀㊀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领域,现有文献更多聚焦于对现实问题的探讨,主要涉及产业协94‘北京社会科学“㊀2023年第6期同发展水平的测度㊁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等㊂产业协同可看作是一个由多元要素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故学者们往往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测度产业协同水平,如魏丽华从协同空间㊁协同成本㊁协同能力㊁协同制度和协同创新5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京津冀产业协同指标体系[2];翁钢民㊁李慧盈构建了包含投入水平㊁产出效益㊁发展潜力㊁创新能力㊁旅游需求5个方面的京津冀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3]㊂关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产业同构化特别是主导产业趋同分布㊁产业协同程度不高等方面㊂[4-5]究其原因,可概括为所处的产业周期不同㊁资源配置失衡㊁承接地能力不足等历史因素,区域合作动力不足㊁产业协同利益分配不均等动力因素,以及市场活力不足㊁政府职能错位缺位等外部驱动因素㊂[6-7]因此,制约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相互交织㊁共同发挥作用㊂还有部分学者从某一视角来探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如从利益增值与成本分摊的视角[8]㊁非首都功能疏解等视角[9]㊂针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主要从加强顶层设计特别是完善体制机制,如制定产业协同发展规划㊁优化协调发展机制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10-12],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加强协同创新的支撑作用,改善外部环境如加强金融支持㊁交通㊁生态和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㊂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提出, 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京津冀三地产业协作,深化京津冀产业政策衔接和园区共建,积极推动区域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构建空间布局合理㊁产业链上下游配套㊁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㊂考虑到区域全产业链布局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分化融合和转型升级㊁推动京津冀产业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将从区域全产业链布局㊁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等方面,探讨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㊂㊀㊀三、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㊀㊀自习近平总书记 2.26 讲话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走过9个年头,京津冀三地在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协作基础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产业对接政策持续探索㊂京津冀三地已建立常务副省(市)长对接机制及主管部门定期会商机制,对口部门保持着常态化沟通㊂2015年财政部㊁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 2016年工信部编制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提出构建 一个中心㊁五区五带五链㊁若干特色基地 的产业发展格局;2017年京津冀三地协同办发布了‘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 2+4+46 个产业承接平台;2019年京津冀三地先后签署了‘产业链引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备忘录“;2022年工信部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2020-2022年)“等㊂此外,北京市陆续发布更新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的税收支持政策(试行)“㊂同时,京津冀三地在科技创新㊁产业转移协作等多领域签署了合作协议,围绕布局国家重大项目㊁重大创新平台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开展部省(市)合作,在资源共享㊁平台共建㊁政策互通㊁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㊂二是三地产业优势各异,产业协作积极推进㊂京津冀三地产业优势各异,从区位熵①指标来看,2020年,北京市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4150)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0867)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7962)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3124)等高端服务业方面优势05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明显;天津市在居民服务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381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7515)及批发和零售业(1.5752)㊁金融业(1.3249)等方面最具发展优势;河北则在公共管理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5249)与电力㊁热力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4456),以及采矿业(1.3901)㊁教育业(1.3040)等行业具有发展优势(表1)㊂三地陆续举办了京承大数据㊁京津冀国际智能制造㊁京津冀深电子信息㊁京津冀康复辅助器具㊁京津冀应急产业等多场专题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并举办了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对接活动;先后组织召开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招商推介会㊁京津冀工业园区推介会等,推动三地企业和园区加强合作与精准对接㊂例如,北京㊃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吸引了100余个生物医药项目落户,成为 产业承接集聚化㊁园区建设专业化㊁异地监管协同化 的范例㊂三是产业间联系日趋密切,产业链分工态势开始显现㊂三地间产业联系越发紧密,以北京对津冀的投资额为例,由2014年的1058.80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3515.7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70%;保定㊁唐山和廊坊是京津投资的热点地区,2021年分别获京津企业投资715.20亿元㊁208.20亿元和147.00亿元㊂②同时,京津冀三地在产业链中的分工态势开始显现,北京在营企业集中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21年在营企业累计注册资本额占比分别为32.75%㊁15.39%,处于产业链的研发设计和应用服务环节;天津在营企业主要分布在金融业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21年在营企业累计注册资本额占比分别为22.02%㊁21.79%,处于产业链的市场流通和资本运作环节;河北在营企业集中分布在制造业㊁批发和零售业,2021年在营企业累计注册资本额占比分别为18.84%㊁13.53%,处于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和市场流通环节㊂四是协同创新分工格局日趋明朗,联合创新态势良好㊂从研发投入环节看,北京偏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的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表1㊀2020年京津冀三地各行业区位熵序号行业北京天津河北1农㊁林㊁牧㊁渔业0.35440.19730.9583 2采矿业0.20391.09471.3901 3制造业0.36191.15380.78484电力㊁热力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0.58550.73731.4456 5建筑业0.54630.74970.5768 6批发和零售业 1.54631.57520.8008 7交通运输㊁仓储和邮政业1.60081.23581.0096 8住宿和餐饮业 1.99021.07430.56229信息传输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41500.97280.6606 10金融业 1.81231.32491.2497 11房地产业 1.96721.13840.6771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31241.30550.7450 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08671.75151.052614水利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18460.90341.147015居民服务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66475.38120.855516教育业0.67140.66971.3040 17卫生和社会工作业0.68970.73461.2810 18文化㊁体育和娱乐业 2.79620.77561.0784 19公共管理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0.46920.60191.5249㊀㊀数据来源:作者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1年)“计算得出㊂分别为3.40万人年㊁3.10万人年,R&D经费内部支出分别为206.10亿元㊁228.10亿元,占比分别为40.78%㊁44.80%㊂而津冀偏重试验发展环节,2020年,两地试验发展环节的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分别为5.83万人年㊁0.62万人年,占比分别为95.10%㊁54.87%;R&D经费内部支出分别为352.35亿元㊁562.63亿元,占比分别为15‘北京社会科学“㊀2023年第6期97.40%㊁88.69%㊂③从研发产出环节看,2020年,京津冀三地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63266件㊁5262件和6365件,分别占专利授权总量的38.86%㊁6.98%和6.90%④,表明北京创新成果侧重知识创新和原始创新,津冀更侧重应用环节的创新㊂同时,2013-2020年,京津冀三地合作专利数量从5252件上升到11611件,增幅高达121%㊂2018年,三地共同签署‘京津冀创新券合作协议“,标志着三地创新券互通互认的正式开始㊂㊀㊀四㊁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面临的主要问题㊀㊀在肯定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推进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点㊁问题㊂(一)发展阶段与发展定位差异导致三地产业协作难度较大从发展阶段看,已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京津与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河北存在着产业 断层 ,过大的产业落差导致区域内部分产业关联度较低㊂从发展定位看,北京在产业链中位于高端研发㊁总部经济㊁品牌营销,主要服务于全国,而对区域关注度不足;天津是大国重器聚集区,企业主要为央企和外资企业的制造和组装环节,在产业链上对北京依赖总体不高,且外溢明显不足;河北重点发展重化工业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㊂发展阶段与发展定位的差异导致三地产业存在着 断层 现象,即京津专注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或传统产业的高端环节,与河北重化工业结构不匹配,进而导致三地产业协作难度较大㊂(二)尚未形成基于区域产业链各环节分工的协同发展格局一是缺乏基于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的顶层规划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未就京津冀产业协同中的重点产业及其空间布局进行顶层设计,不能有效解决三地在主导产业选择上存在的趋同性问题,阻碍产业协同发展进程㊂京津冀三地只做产业发展规划,而不做基于产业链各环节的布局规划,且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未能形成基于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分工,津冀两地之间㊁河北各地之间主导产业构成㊁数量比例与空间分布等方面趋同化程度较高㊁结构差异较小,由此导致产业竞争大于产业协作,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很难形成基于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格局㊂二是整合和引领区域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发展不足,导致京津冀产业链很难形成有竞争力的整体,尤其是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缺乏龙头企业作为 领头羊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疏解成效及其对承接地的带动作用㊂三是市场力量发育不足,导致区域产业缺乏活力与弹性㊂京津冀地区国企㊁央企等比重较大,以2020年为例,京津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有4469家②,三地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数分别为156万人㊁61万人和256万人,分别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21.07%㊁23.89%和45.62%⑤,民营企业和中介组织发展相对不足,导致整个产业链缺乏活力和弹性,很难形成产业配套㊂(三)产业集群发展不足且缺少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一是产业集群发育不足,产业集中度不高㊂京津冀地区内产业主要集中在各类园区㊁开发区和高新区,园区之外产业发展严重不足㊂以国家高新区为例,截至2020年,京津冀地区共拥有国家高新区7个,年末从业人员数为352.97万人,约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的22.68%,其中,北京国家高新区年末从业人员数为290.01万人,约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4成左右㊂⑥而且,产业园区的发展只是实现了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园区间和企业间缺乏实质性的联系与合作,难以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㊂二是分散疏解导致对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不强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接平台( 2+4+46 )总体太多,有限的产业被分散承接㊂以北京大红门地区市场疏解为例,其疏解对接地区包括保定白沟和容城㊁廊坊永清和固安㊁沧州高新区㊁石家庄长25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区㊁唐山㊁邯郸㊁张家口㊁天津西青区等地⑦,产业疏解转移的多而形成协同的少,产业疏解转移更多体现在物理空间上的挪移,尚未形成产业集聚㊁产业联动和产业协作效应㊂而且,河北承接转移的产业多为钢铁㊁家具㊁服装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其产业升级转型的引领作用有限㊂三是没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加以支撑㊂相较于长三角㊁珠三角等地区,京津冀地区缺少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对产业生态系统的支撑,由此导致北京很多创新成果难以高效率㊁低成本地在区域内落地转化㊂四是产业发展空间有限,产业链配套能力弱㊂由于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有限㊁上下游产业及配套基础薄弱,特别是区域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不足,导致在京企业不愿意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抑制了产业链在区域内的布局㊂在对企业主导产品与关键零部件在京津冀区域配套情况的调查显示,仅有23.7%的主导产品能实现80%以上关键零部件在区域内配套,26.1%的主导产品在京津冀地区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率不足30%㊂(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不足,制约了科技成果落地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创新研发能力与产业梯度的巨大落差制约了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㊂京津冀三地间创新能力存在着巨大差距,以发明专利授权量为例, 2021年,北京发明专利授权量为79210件,分别为天津(7376件)㊁河北(8621件)的10.74倍和9.12倍⑧,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产业梯度和产业发展间的落差,导致三地在新产品研发㊁产品更新换代等方面参差不齐,也导致产业链条的各环节发展不均衡㊁接续难度大,制约了北京科技成果在津冀的落地转化㊂二是创新成果供给与需求错位制约了河北产业转型升级㊂北京各创新主体针对河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研发相对不足,加之缺乏有效的创新成果转化与对接机制,导致河北需要的产业科技而北京储备不足㊂以2020年为例,北京创新成果供给(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前三位的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7万件),制造业(1.15万件),信息传输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0.87万件),而河北省创新需求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㊁批发和零售业㊁建筑业,这种研发成果的供给与需求错位制约了区域整体的产业转型升级㊂三是创新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队伍缺乏㊂区域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育不足,以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例,2021年京津冀地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在营企业注册资本额为82059.01亿元,仅占全行业在营企业注册资本额的6.56%㊂⑧加之当前主要通过技术转移专员培训培育技术转移服务人员,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的需要㊂而且,区域内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主要集聚在创新资源供给方(北京),较少布局在创新资源需求方(天津和河北),因而制约了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落地㊂2021年,北京科技推广与应用服务业在营企业注册资本额为65163.51亿元,分别是天津(14366.67亿元)㊁河北(2528.83亿元)的4.54倍和25.77倍㊂⑧四是公共服务水平落差大,导致项目及人才难以在河北落地㊂区域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多集聚在京津两地,河北与京津公共服务水平落差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在京津冀间的自由流动和合理布局,也制约了产业链在区域内的布局㊂(五)政策体系不完善不衔接,制约了产业链跨地区布局一是产业配套政策体系不完善㊂主要表现为税收分享政策不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对税收分享范围及分享比例的划分较为简单,无法满足产业转移升级的需要;津冀在企业用房㊁员工住房政策㊁员工子女教育政策及高端和特殊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缺乏吸引力,制约了产业链跨地区布局及产业协同发展㊂二是政策体系不衔接㊂主要表现为资质标准异地互认困难㊁跨地区转移的企业在统计口径上衔接困难等㊂在资质标准异地互认上,企业如果在跨区域产业链布局中采用子公司㊁新设公司形式,原有缴税记录㊁业绩证明㊁专利发35‘北京社会科学“㊀2023年第6期明㊁认证体系等很难获得迁入地的认可,影响其获得融资和政府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若采用分公司形式,则享受不了迁入地的优惠政策等㊂在跨地区转移的企业统计口径上,企业以分公司形式落地,其经济指标无法属地入统,但能耗㊁环保等指标纳入属地统计㊂㊀㊀五㊁未来推进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的政策建议㊀㊀(一)制定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规划,完善产业链配套政策体系一是应将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作为规划目标㊂可将产业链区域布局㊁产业园区共建㊁重点项目推进㊁龙头企业培育和合作交流平台搭建等作为规划的重要方面㊂二是应将全产业链区域布局作为规划的重要抓手㊂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发展定位要尽量规划到细分产业或细化到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强调在产业链各环节上精准施策㊂特别需要强调区域未来拟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优化布局,北京应侧重高端研发㊁总部经济㊁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但应强调其对区域发展的服务和引领作用;天津应侧重成果转化和先进制造等中间环节,但要提升其与京冀产业的链接程度,加大外溢效应;河北应侧重加工制造㊁商贸物流等环节,做好产业链的配套,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能力㊂应选择若干个资源禀赋突出㊁战略性强的主导产业实施全产业链布局,细化产业发展路线图㊁排出任务时间表,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以形成优势互补㊁错位发展㊁相融相促㊁配套齐全的产业链发展格局㊂三是应将完善产业链的配套政策体系作为规划的重点内容㊂首先,完善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迁出地与承接地的政策对接㊂例如,确保对转移企业原有的企业资质㊁产品认证㊁业绩证明㊁缴税记录及其他认证体系等能获得承接地的认可,能耗㊁环保等指标能够跟随转移企业纳入承接地环境容量,企业人才转移中的教育㊁医疗㊁社保㊁住房等政策能够实现相互衔接㊂其次,完善税收分享㊁GDP分计等政绩考核机制㊂借鉴 深汕特别合作区 模式,考虑在河北适当区域,由北京输出科技创新成果㊁高端制造企业和高水平管理模式,由河北提供土地资源,建设特别合作区,推动北京部分产业向合作区转移,推动区域内税收分享和GDP分计;可探索研究按要素投入比例分享税收和GDP㊂最后,加强全产业链规划㊁布局㊁建设及评估等工作,京津冀三地政府力争在产业政策上保持一致㊁优化营商环境并实现相关政策公开透明,让企业树立在区域内布局上下游产业链㊁供应链的信心㊂(二)研究布局区域重点产业链,推动实现强链㊁补链和延链一是应研究区域内需要布局的重点产业链㊂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分阶段提出需重点协同发展的产业,在区域内布局产业链条,完善产业衔接㊂鼓励区域龙头企业和北京优势创新资源通过 走出去 的方式引领和整合区域内的产业链,或依托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鼓励产业园区围绕其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打造重点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质园区运营公司落地,提升整个京津冀地区产业园区的活力,高水平推进产业互联网建设,积极发展产业战略咨询业,进而提高区域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㊂应以北京高精尖产业和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㊁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制造㊁新能源新材料㊁节能环保及现代交通等重点产业在区域内布局产业链㊂二是应强调重点产业链的强链㊁补链和延链㊂可依托天津滨海 中关村科技园㊁河北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㊁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㊁河北张承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园区,推动产业链在区域内布局㊂建议沿着京保石㊁京津塘发展轴,近期可在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中的河北部分扩大地域范围,京冀联手打造区域制造业聚集区,通过完善制造业体系加强对重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45。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5讲义)
——重化工业与生态环境矛盾加剧; ——城镇化水平不高,缺少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吸 纳力不足;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需要北京和天津的辐射带动,要抓住北京功能疏解历史契机,加快发展。
2014京津冀三地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北京 人口(万人) GDP(亿元) 人均GDP(美元) 三次产业比重 财政收入(亿元) 2151.6 21330.8 16278 0.7:21.4:77.9 4027.2 天津 1516.81 15722.47 17019.43 河北 7383.75 29421.2 6542.43 合计 11052.16 66474.47
特殊性
国家重视“程度”——空前的
推进工作“力度”——总纲、实施细则、具体
名录,既有顶层设计,也有实施方案和路线图。
实际工作“难度”——京津冀地区的特殊性
一、宏观背景与战略意义
区域内在要求 环境“倒逼”
国家战略需要
(一)京津冀三地发展的内在要求
1.北京: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环境聚人”,增强对优质高端资源的吸引力。增强外来产业的根植性和经济的
内生性,启动民间资本,发展中小企业和配套产业。
二是加强与北京、河北的金融合作、物流合作、交通合作,提高区域辐射服务
功能。如共同建设自贸区,利用北京的人才优势、金融优势、全国市场、交通
优势以及河北的港口优势、特色市场、现代物流等优势,共建北方金融中心、 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
21.13
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亿 元
48.99
粮食总产 量/万吨
51.39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亿 元
构建京津冀高精尖产业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行动方案 (一)
构建京津冀高精尖产业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行动方案 (一)
随着北京的不断发展,京津冀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城市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然而,要想进一步提升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就必须构建一个高精尖产业协同发展的
新格局。
下面,就介绍一下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合作机制。
首先应该协调好政府与各产业之
间的关系,从而在不影响市场自由竞争的前提下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同时,各个地区的企业之间也应该达成一定的协作共识,促进大家共
同发展。
为此,政府需要先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对于产业生态环
境进行优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速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提高区域内资源的整合度。
要想让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整合区域内各个方面的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等。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企业之间和产业组织之间达成一定共识,以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完善区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其三,建立起一个以产业智能化为主的产业体系、整合及构建一批适
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
要让京津冀地区成为真正的高精尖产业
的经济中心,就需要不断提升区域产业的智能水平,以适应信息化、
智能化和智慧化等新时代的需求。
同时,要加强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总之,在实现京津冀高精尖产业协同发展的行动方案中,需要政府、
企业和产业组织之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融合各个资源,共同推
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而让京津冀地区逐步成为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精尖产业中心。
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思路研究
35EXPERIENCE区域治理作者简介:李宝玲,生于1980年,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思路研究中共朝阳市委党校 李宝玲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构建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发挥城市群的龙头带动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从分析辽宁省朝阳市作为全省地理区位较京津冀地区最近的城市,在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上抓住国家和省级层面重要机遇,特别是京哈高铁开通后的区位优势不断凸显,如何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与京津冀和省内地区经济发展形成联动,推动实现全面振兴。
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了朝阳市当前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产业对接;区域协调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2-0035-0002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打造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对于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朝阳市是地理区位上辽宁省城市中距离京津冀地区较近的区域,近年来朝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市委市政府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市委就提出要“融入京津冀建设新朝阳”。
2020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辽宁朝阳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提出朝阳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给毗邻京津冀的辽宁省特别是朝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
因此朝阳如何明确自己在区域经济互动发展中的定位,如何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如何与京津冀和省内地区经济发展形成联动、互动进而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实现振兴这是本课题探寻的关键所在。
一、朝阳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分析(一)发展现状朝阳市2020年经济总量实现875.6亿元,位列辽宁省第七位,近年来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有效应对了经济下行的风险压力。
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关练习题
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练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1.按照《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有关部署,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同北京市发改委、天津市发改委举办了优质农产品企业与大型超市、知名电商洽谈会,为京津冀农产品大型用户、流通企业与生产基地搭建产销平台。
此次洽谈会有120家采购商、140家供应商参加,达成成交意向3.73亿元。
搭建该平台的主要目的是()①统筹优化京津冀三地的资源配置,补齐软硬件设施短板②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产品流通产业的提质增效③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方式④提高京津冀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减低三地居民的恩格尔系数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并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
近年来,从顶层设计到全面实施,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性工程积极推进,开局良好。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可以()①促进京津冀建立经济战略性同盟,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②优化区域分工及其产业布局,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有序流动③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构建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④打破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障碍,促进京津冀地区同步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京津冀地区将新建24条城际铁路,总规模3400多公里,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至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至1小时交通圈,服务1.1亿多人口。
初步估算近期投资约2470亿元,项目建设鼓励市场化运作,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
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①2470亿元的投资会促使经济“升温”,增加就业②投入大、周期长、社会效益高,应由国家财政全部承担投资费用③会促使经济资源的流动更加便捷,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均衡发展④铁路基建、机车设备为主要受益行业,旅游、商贸行业不会有明显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十九大报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京津冀城市规划改革涉及的工程伦理问题
京津冀城市规划改革涉及的工程伦理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实践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首都区域空间规划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旨在加强区域深度合作,为新时期发展建言献策,为长期跟踪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搭建平台。
本届论坛更多地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问题、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更多地引入了政策与实操领域的聚焦和讨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立秋在致辞中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中规院紧紧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核心任务和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积极开展相关规划实践和研究工作,与兄弟院和相关机构共同完成了京津冀城乡规划、新一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雄安新区系列规划、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新一轮天津空间发展战略、河北空间布局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有力保障和推动了各类规划建设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顺利实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在致辞中通过回顾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京津冀协调发展工作的历程,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现在来讲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一个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不仅是一项重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遵循着公共政策发展一般规律,学界的前瞻性研究、智库的专业建设支撑了政府的科学决策。
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实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需要大量创新实践探索。
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与思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在论坛上以“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与思考”为题作报告。
从三个方面谈了对新时期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再认识。
首先是对协同发展的再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高质量发展为今后的主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区域发展正由“东西差距”转向“南北差距”,对京津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9.18•【字号】津政发〔2019〕25号•【施行日期】2019.09.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现将《天津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2019年9月18日天津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指示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瞄准短板不足,加强顶层设计,精简和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科学设置审批流程,强化“一张蓝图、多规合一”项目策划生成机制,明确以函代证、告知承诺操作性规程,完善建设项目代办(帮办)服务,优化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系统,通过“政务一网通”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继续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一般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取得开工许可证不超过80天,到2019年底形成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到2020年上半年形成与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创建全国最优的建设管理营商环境。
二、统一审批流程(一)精简审批环节1.精减审批事项和条件(1)对列入国家和市级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的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对建设内容单一、投资规模较小、技术方案简单的政府投资项目,直接审批项目初步设计并核定项目总概算。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旨在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该战略的实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市场化改革最为先进的地区之一。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京津冀地区一些突出的问题日益凸显,例如能源和环境问题、交通瓶颈、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中央政府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旨在通过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整合人口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地区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为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中央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政府将通过积极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和财税优惠政策等,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引导和鼓励企业转型发展,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疏解非首都功能。
政府将大力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协作发展,努力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资源共享和效益共享,同时大力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降低北京市的人口承载能力和经济压力。
3、完善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
政府将大力调整和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同时,政府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将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和整合,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提升该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2、缓解北京市人口压力和环境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将有助于推进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转移,使北京市减轻人口压力和经济压力,进而缓解北京市的环境问题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短缺。
顶层设计稳步推进 三大战略给力中国经济
国经济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创新,这三大战略已有 引人注目的发展势头。顶层设计稳步推进三大国家战略 的顶层设计,一直在稳步进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 2015年6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
作布局。仅2015年,中蒙商定对接“丝绸之路”与“草 原之路”,中英探讨“一带一路”与英国基础设施改造 对接,中国与印尼间敲定雅万高铁项目,中国同中东欧 六国签署“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
忘录,中老、中泰铁路开工,多项好消息不断传来。许 光建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目前北京许多的非首 都功能在不断疏解。他认为,“这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 展有示范意义。”长江经济带的推进效果
同样明显。仅2015年就有诸多大动作,例如,1月1日, 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城市实现公积金异地互认; 10月16日,长江经济带通关业务一体化在长江经济带12 个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全
面启动;12月22日,武汉等四市医保卡可互刷;12月30 日,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启动,启动2000亿元基 金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塑造未来空间格局中国社会 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认为
尔滨的哈大齐工业走廊,由南往北梯度开发。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认为,资源空间的配置结构, 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和区域公平发展。为此,应采 取措施,形成有利于提高资源要素配置和
利用效率的生产力新布局。(刘少华)
冷却塔
ty9125htvv
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京 津冀协同发展方面,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 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 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
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主要措施
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主要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发展也备受关注。
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主要措施,以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项重要的措施,以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区域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加大了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了京津冀地区的交通互联互通,提升了区域内部和与外部的联系。
例如,京津冀地区正在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城际铁路网,加快推进京津冀城市群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提高了区域内部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二、推动产业转移和升级。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其产业结构相对成熟,但也存在着产业集聚度高、资源环境约束大等问题。
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引导产业转移和升级。
例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京津冀地区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向京津冀地区集聚,提升了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但也是中国的环境压力大区。
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政府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了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
例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区域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其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对于区域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推动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例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政策,支持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了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竞争力。
五、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城市群,其城市规划和建设对于区域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全文深度解读
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印发实施规划提出,到年,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将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构建世界级现代港口群,加快建设环首都公园,打赢河北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区域安全联防联控体系,全面提高首都服务国际交往的软硬件水平,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坚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深入研究分析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的环境、机遇和挑战,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提出重大项目、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既注重了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又加强了与有关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更紧密结合京津冀三省市的实际,体现了规划的指导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京津冀一体化成十三五规划重点石家庄打造第三极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级战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审议,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细节的公布,在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这一战略部署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到国家战略来谋划、第一次把解决河北与京津的发展落差上升达国家层面来部署、第一次明确界定河北“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第一次系统制定了支持河北发展的政策措施。
回顾,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4)
环节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系统优化的方法
2.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含义
(2)系统的基本特征
(3)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
探究3:如何理解用顶层设计的深层次重构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结合顶层设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解并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视素材: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哪些联系?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系统优化吗?
结合素材和课文,初步理解本课教学内容。
感受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环节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展示视频: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未来!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点
探究1:京津冀协同发展前是否相互孤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哪些联系,能随心所欲地协同吗?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
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课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政治
年级
高二
课标要求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学习
目标
必备知识:了解联系的含义、特点,掌握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要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理解国家发展战略,认同国家发展战略,坚信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能够实现。
环节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
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与举措作者:王双董微微来源:《求知》 2019年第2期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京津冀三省市视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对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战略部署。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国家战略。
实施5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京津冀协同发展仍存在着城市群内部中小城市之间发展差异较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压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等问题,亟待通过进一步优化城市群结构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基础设施领域深度合作、实现生态环境的共治共享、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加速京津冀协同进程、夯实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基石。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障碍1.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体系结构不合理。
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51号)以城区常住人口为城市规模划分依据,京津冀城市群内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4个,人口在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4个,为邯郸、唐山、沧州、邢台,人口在300万到500万之间的大城市5个。
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布局不够合理,保定、石家庄两个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与京、津之间的差距较大,两市生产总值之和为北京的40%、天津的56%,两市人口规模总和与北京相近。
同时,特大城市与大城市的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处于较低水平,城市网络发展需进一步完善,其辐射带动力仍需进一步强化。
中小城市的支撑功能相对较弱,制约了对区域内产业、人才和资源的承接能力。
京津冀都市圈尚未形成合理的劳动力分工与市场分工的多中心城市结构体系。
2.城乡之间、农村之间差距显著。
京津冀地区二元经济特征明显,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一般认为,城乡收入比达1.4∶1,则城乡关系为最优状态。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相当于京津的48.95%和75.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约相当于京津的53.14%和58.33%。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城市规划与治理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城市规划与治理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在国家层面提出了协同发展的概念,旨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该地区的三大城市之一,北京在协同发展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城市规划与治理的协同配合,本文将以此为主题展开思考。
一、城市规划的协同发展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确立一个协调的发展目标,而这个目标需要以繁荣都市经济为导向,以生态优先、人口控制、土地集约、公平共享等要求为前提,同时考虑城市、郊区、乡村等不同层次和范围的统筹规划。
针对目前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情况,建议制定城市规划协同发展的三点策略:首先,加强京津冀之间的空间联系和贸易流通,并注重开发延长城区域以及郊区的城市化建设。
通过社区化发展,不仅让原本以工业为主体的郊区得以发展壮大,同时也能通过城市化建设缓解城市拥堵状况,降低城市发展不均的现状。
其次,重视京津高速铁路和地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促进信息通联,提高物流效率和城市交通网络的整体质量。
强化东北亚区域和中亚欧洲区域的联结,不仅增加跨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机会,还能更好地促进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形成,减少发展“失衡”的状况。
最后,注重生态平衡与共同规划的制定。
京津冀地区生态营养影响广泛,加强生态建设、环境维护、方案制定以及智能化的开发,都能够有效地提高该地区的综合素质和美学价值。
二、城市治理的协同发展城市治理是保证城市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因素。
在协同发展中,治理范围更广,不仅需要行政机构和各政府部门的合作,还需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和管理城市环境。
针对目前京津冀地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城市治理:首先,增加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尤其是在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和环保等领域中的服务。
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公共资源的配置,提供有质量的公共服务,使市民和企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
其次,建立完善社区治理制度,提升居民社区防范和治理能力。
城市群的生态城市协同建设
城市群的生态城市协同建设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城市群阶段,城市群内部的生态城市协同建设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目前,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城市群内部的生态城市协同建设初见成效(一)顶层设计初步形成党和政府对生态城市协同建设高度重视,并就此做出了相关的顶层设计。
国务院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强城市群建设,并拟定了19个城市群作为重点发展目标。
[1]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城市建设要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路子,“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2]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专门设置了“中国城镇化的城市群模式”分论坛。
为了配合生态城市协同建设,国务院及国家各部委、各省区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及相关政策。
例如,从2015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准通过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个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规划。
此外,还相继批复了成渝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次级城市群,以及淮河生态经济带等中小城市群。
目前,已经基本确立了梯次结构合理、覆盖全国重点区域的城市群架构。
为了促进城市群的发展,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依照该《意见》标准,《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共识别出上海、杭州、青岛、南京、银川、合肥等34个都市圈。
根据发展程度的不同,《报告》把34个都市圈划分为成熟型都市圈(如南京、杭州、深圳都市圈)、发展型都市圈(如合肥、成都、沈阳都市圈)和培育型都市圈(如重庆、哈尔滨、乌鲁木齐都市圈)三类。
每个都市圈都编制了如《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等发展规划。
这些都市圈发展规划,都以“共建、共享、同城化”为目标,重点在城市间一体化、同城化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30分钟快速通勤圈、1小时生活圈。
(二)政府间合作越来越紧密区域内城市的市长联席会议、合作办公室以及定期召开的会议、高端论坛、研讨会等是当前生态城市协同建设的主要工作方式。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领导笔谈26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共同组成新时期国家三大主体战略。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河北跨越发展、绿色崛起,2015年中共北京市委、河北省委做出重大决定,两省、市互派百名干部交流任职。
我有幸作为第一批挂职干部到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在一年的挂职工作时间里,两省市党委、政府、组织部门和接收单位对挂职干部高度重视,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放手、生活上关心照顾,我也严格按照两省市互派挂职干部的工作要求,迅速进入状态,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求真务实,与河北的干部一起并肩作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当好桥梁、做好纽带,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2·26讲话到现在有两年多时间了,我深感在河北省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河北省加快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初步形成。
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与京津共建园区扎实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河北。
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快速,全省共建设了270多个承接平台,各地在园区建设和项目对接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教育、医疗、旅游、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与京津合作不断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八届六中全会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强有力保障。
一、牢固树立和践行“四个意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和新的增长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牢牢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牢固树立和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就是要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业共同奋斗。
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的困境和出路作者:尹越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8期摘要: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半小时经济圈逐步形成,人口流动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的资源流动和共享,社会保障的良好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并促进社会高效运行。
但在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顶层设计欠缺,政策落实困难;二是统筹层次低,多层次的缺失;三是资源共享意识薄弱,阶级利益固化。
作者通过对近两年来关于京津冀发展的文献研究,提出了几点出路:一是加快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区域协同的管理机构;二是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提高管理水平;三是树立资源共享意识,破除群体利益固化的藩篱。
关键词: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一、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是必经之路1、半小时经济圈逐步形成京津冀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自古以来有着紧密的联系。
京津冀地区于20世纪80年代初便开始了区域合作。
这时期的协作集中于经济协作、物资协作、信息交流以及成立日常工作机构方面。
自习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以来,北京尽快将其非首都功能转移到河北等地。
作为中国一大重要经济圈,京津保唐率先实现了联动发展,曹妃甸、新机场、燕郊、雄安新区等区域为深化合作、重点突破地区。
近年来高铁线路互通正在逐步实现半小时经济圈的宏伟蓝图。
京津冀政府为半小时经济圈做出的努力小有成效,力争将其作为全国其他经济圈可复制的范本。
然而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保障的壁垒却还没有破除,作为社会上人的基本保障政策,无法跟上经济协同发展的步伐势必会造成阻碍经济发展的局面。
所以社会保障的协同发展也是迫在眉睫的,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要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
2、人口流动推进城镇化进程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大趋势就是人会自发的去资源更加丰富的地方生活,京津冀区域尤其明显。
河北区域环绕着京津两大直辖市,在政治和经济上却有着显著的差距,势必会有大量人口流向京津两地,而京津的进入条件却有其特有的门槛,阻碍了城镇化的进程,尤其表现在了流动人口享有的社会保障方面。
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叶堂林李璐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20年第03期摘要: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治理既是补齐三地公共服务落差过大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0—2017年,京津冀公共服务水平总体提升,但城市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有所扩大,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三地差距的扩大速度趋于下降,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京津冀公共服务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三地公共服务协同治理要完善公共服务协同治理顶层设计,构建公共服务联合体;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治理;补齐公共服务落差过大的短板。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治理;公共服务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三地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效,但仍然面临着地区间利益冲突、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布或规模结构不合理、供给侧与需求侧配置失衡等方面的矛盾。
公共服务协同治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
因此,摸清京津冀公共服务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治理是新时期的首要任务,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测度结果分析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本文构建了包括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设施环境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京津冀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以京津冀城市群“2+11”市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熵值法对京津冀各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进行测度,进而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进行分析,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对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京津冀公共服务水平测度公共服务水平总体提升,综合排名基本保持稳定。
2010—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普遍提升,北京的综合得分由0.73上升至0.92,天津由0.46上升至0.52,石家庄由0.34上升至0.36,衡水保持在0.17,唐山、邢台、承德略有下降(見表1)。
2010—2017年,公共服务水平综合排名基本保持稳定,北京、天津稳居第1、第2,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保持在第3—6位,邢台、沧州、张家口、秦皇岛在第7—10位中不断变动,廊坊、承德、衡水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位居后三位。
和衷共济 携手共赢
和衷共济携手共赢作者:钟时来源:《中国经贸》2015年第18期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京津冀地区又称为“京三角”地区,是中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其地缘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虽然京津冀人、财、物资源丰富,但是没有展现出来。
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突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大区域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地缘生态特点和经济大区发展要求来规划布局,明确各自产业分工,扩大相互开放,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并增强其实力,走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路子。
京津冀城市群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沧州、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衡水、邢台、邯郸、石家庄11个地级市。
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为1.1亿人,其中外来人口为1750万。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6.65万亿元。
以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冶金钢铁工业为主,是全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
引子有一个战略,为京津冀地区带来了发展的春天。
自此,三地的心更加紧密地联在一起,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共赢未来!有一个战略,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并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因为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将在东北亚崛起!有一个战略,给京津冀带来的机遇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也是京津冀面临的最大、最宝贵、最现实的机遇!这个战略,就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京津冀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世界的瞩目。
国家战略意义重大今年全国“两会”前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曾经是媒体议论的热点话题。
顶层设计规范词
顶层设计规范词读懂“顶层设计”的三个关键词一个朋友的感受是,近两年多来,中国的各种“顶层设计”密集出炉。
他用了“应接不暇”一词。
这些顶层设计,类别不少,有的叫“决定”,有的则叫“方案”、“意见”、“办法”、“规定”、“条例”、“纲要”等等,可统称“方案”。
仅以中央深改组会、中央政治局会为例。
几乎每开一次中央深改组会,都要通过5个左右的方案,中央政治局开会也常研究一些规定。
十八大迄今,中央深改组已召开1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已召开29次会议,加上中央全会以及其他重要会议,合计通过的相关方案早已近百。
这些方案,看似“应接不暇”,实则有规可循,可通过三个词读懂。
首先,“全面”。
理解为何如此众多方案密集出炉,先要理解一个词——“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例,既然要“全面”,涉及领域、地域、范围必然宽泛:文化体制、财税体制等体制要改,户籍制度等制度要改,足球等项目要改,新型智库等要建设,上海自贸区等要试点,京津冀则要推动协同发展,等等,它们无不属于“全面”中“一面”。
梳理十八大以来大量的顶层设计方案,不难发现,它们正是围绕“四个全面”铺开。
其次,“层次”。
顶层设计之间,层次分明。
有的位于“最高层”,属于“上位法”,如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有的则属于“下位法”,就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某个方面展开。
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党的纪律检查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属于从严治党的几个方面。
第三,“有序”。
相关度高的顶层设计,衔接有序。
自贸区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之一。
围绕此事,先有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继而中央深改组第六次会议审议的上海自贸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2014年10月),再是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林区的植树造林、生态涵养等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帮 助河北相关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家庭用沼气改造等。京 津冀一体化在过去多年推进都不尽如人意,一个因素就 是缺乏利益协调分享机制。新的历史背景
下,三地纷纷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积极探索协 同发展的新机制。2014年8月,天津和河北共同组建了渤 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从而开启了冀津港口群无缝对接、 转型升级的大幕,新公司将充分
津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天然最佳选择。王安顺在报告中 介绍,2014年,北京下决心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关停 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92家,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 市场36个。更引人关注的是,
过去一年,北京还搭建了30个产业疏解合作平台,推进 产业转移疏解项目53个。在此过程中,曹妃甸协同发展 示范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正有
署,我们看到,协同发展的大潮正在这一区域澎湃涌动。 多条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提上建设日程京津冀协同发 展,作为基础的交通要先行。2015年,京津冀区域内互 联互通的焦点之一便是津保铁路。
津冀两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要确保津保铁路 建成通车。全程157公里的这条铁路将把津保之间的路程 缩短到一小时之内,连通起京广、京沪、京九等线路, 并与京广高铁、津秦高铁、京沪高铁
借重用好首都资源取得新成效。此外,天津还提出加快 建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致力于使其在服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更大突破,着力打造区域协同新 平台。河北把共建平台看作推动产业对接
协作的重要途径,提出要抓好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 京冀曹妃甸现代产业实验区、亦庄廊坊产业园和津冀涉 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在京津冀外围,一些省或 自治区也把搭建平台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
发挥双方优势,合力打造港口物流园区以及无水港,建 设物流通道,培育发展内支线运输等,冀津港口的辐射 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同年12月30日,京津冀三地联 手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设立了京津
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以贯彻国家区域交通一体化战略 意图,加快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建设,侧重战略谋划和投 融资运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大领域中, 产业协同发展最为核心,有舆论认为,这
从1月份陆续召开的省级两会到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 “京津冀”始终都是最热词汇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 仅寄托着三地人民的期盼,也承担着中国经济打造第三 极的希望。最新消息显示,京津冀协同发
展顶层设计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完成, 有望近期颁布。在这一顶层设计方案公布之前,京津冀 三地各自的两会,已经围绕自身定位,确定了年度的重 点工作。梳理京津冀三地的相关安排部
的探索作用。据介绍,按照北京市制定的办法,今年1月 起,北京市上游区县向下游区县排水时,如果水质不达 标或者变差,将按照每断面每月30万元的标准对下游区 县予以补偿。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
东在接受有关采访时表示,这一制度,不仅考虑到了北 京市各区县间的区域补偿,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有考虑。 按照目前的补偿办法,下游为其他省市的,补偿金由市 级统筹安排,待国家出台跨省市流域水
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合作项目,推进京津保中心区过渡 带生态建设。”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天津的政协委员苑 春鸣也建议,应当借鉴清洁发展机制来推动京津冀的生 态协同发展。三省市间可以在经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上相互参与,以协同多赢的利益为纽 带形成利益分享机制,共同分享企业技术管理水平提高 所带来的减排减耗收益。其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京津 两市还可以用投资和技术投入参与河北相
,促进金融、旅游等资源共享,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进 程。(记者 董立龙)
冷却塔
ty9125htvv
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作为重点工作。内蒙古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 住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机遇,在乌兰察布、赤峰等地打造 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发展“飞地经济”。进一步完善京 蒙合作机制,加强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合作
区建设。建立“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推动生态领域合 作北京市把建立“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写进了今年 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人士解读,建立这一制度对于京 津冀间在生态领域的协同发展将起到重要
动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 建设”。“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仅仅靠北京自身的努 力是有限的,必须在更大范围内来谋划、来统筹、来推 进。”北京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
祥日前接受有关采访时表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首先要回答往哪儿疏解、谁来承接的问题。”从北京区 位特征看,北京周边被河北固安、三河等14个县(市) 以及天津的武清、蓟县环绕。河北、天
迁往河北的物流园区配置相应的基础教育。三地间创新 机制体制的探索已经迈向更广阔的领域。黄兴国在其政 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及,天津将推进大通关体系建设,建 立京津冀海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
互助工作机制,实现“一份单卡管通关”。北京市的报 告则表示,要逐步建立三地统一的企业产权、知识产权、 林权矿权等市场化流转制度,推动制定跨区域的技术、 人才等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政策措施
、京津城际实现无缝连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这样的 互联互通,目前在此区域,各种由于“断头路”和“一 公里壁垒”而形成的交通断崖还有不少。北京市长王安 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通一
批“断头路”。并提到要抓好京沈客专、京张铁路、京 台高速等跨省市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 河北也把京沈、京张两线路列为重点,此外还提出力促 廊涿城际开工,做好京唐客专等线路前期
污染补偿政策后,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京津冀协同发展, 向深层次推进,需要三地间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李士祥 则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体制创新, 要建设创新共同体,首要任务是规划
空间布局。体现在生态领域,隶属于河北省的张家口、 承德两市,2015年被写进了北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王 安顺在报告中提到,“以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为重点, 深入实施水源保护林、风沙源治理等
也是各方利益博弈最激烈的领域。比如,企业转移,各 地政府经济账该怎么算?据了解,京冀间已经展开了相 关探索。以北京市的动物园批发市场迁往河北为例,就 不是简单地迁移,而是一种机制和商业模
式的创新。“动批”的官方网站总部设在北京,还要在 北京建设体验展示中心和研发中心,而物流园区则设置 在河北,这种模式极大提升了原有的商业效率。未来, 北京市将,天津市则提出,要深 化与北京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滨海中 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打造京津国家级创新 主轴。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天津与北京、河北签 署一系列合作协议,着力推进交通、环保等重点领域率 先突破,实施京津合作示范区等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确 定了滨海新区及有关区县产业承接平台,
主干路网,将与北京新机场同步建成。交通运输部部长 杨传堂3月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通 发展规划,第一批启动的有99个项目。而有专家指出, 交通应该为未来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
提供基础设施的保证。建设承担平台促三地间产业转移 加速透过京津冀三地的省市级两会来观察,打破一亩三 分地,共建平台、谋求合作共赢的提法越来越多。在北 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了要“推
工作,加快建设北京大外环、京秦等高速公路,基本完 成普通干线“瓶颈路”拓宽改造。早在2005年3月,国务 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 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
网规划》,其中提出建设北京—天津—塘沽、北京—石家 庄、北京—唐山—秦皇岛等3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而今, 京津城际已开通,京唐秦城际也开通了唐山至秦皇岛段。 在京津冀区域,全国路网密度最高
、交通运输最繁忙与交通发展最不均衡的情况并存。就 此,天津市希望改变以北京为单核的区域交通模式,构 筑京津双核的区域交通中枢,优化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 化水平。天津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
点提及了京津城际延伸线、京津城际机场引入线等线路, 并提出推动京津第二城际规划立项。据了解,京津之间 目前已有两条高铁(京津城际和京沪高铁)。2014年京 津两地签署的《交通一体化合作备
忘录》中包含京津第二高铁。全国两会期间,由天津市 相关部门草拟,55名来自天津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 了增加两条京津城际通道的提案。北京新机场亦将成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通“新引擎”。发
展改革委在2014年11月22日批复了关于北京新机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提出要统筹建设新机场连接北京 市中心的快速轨道,北京至霸州铁路(京九客专)、廊 涿城际等“五纵两横”综合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