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攻练:(七) Word版含解析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专题7专题高效整合含答案
专题高效整合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经济成分及其特征、作用经济成分特征作用
自然经济(1)封建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
(2)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封闭性
(3)实行简单生产,劳动以自然分工
为基础
(1)是晚清政府、北
洋军阀政府的经济
基础
(2)它的解体成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确立的前提条件
外国资本(1)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1)促进了中国近。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_第7单元_单元高效整合
济 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化艰难起步
政 法德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扩展
治 表
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推行洋 务运动;农民掀起太平天国等 革命斗争
现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理性主义推动了欧洲的
文
资本主义浪潮,自由主义兴起,社会主义学
化
说产生,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西学东渐的新思潮萌发
对 出现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
外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单元高效整合
知识网络 ·脉络清晰 |框图纵览 ,用 联系 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 ·无障通达 |专题归纳 ,用 辩证 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西方殖民扩张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早期殖民扩张
19 世纪中期的殖民扩张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的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 背景
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寻求商 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抢夺金银、贩卖黑奴、 活动
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
在殖民地进行商品倾销, 掠夺原料
进行资本输出,商品倾 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 推动了各国工业资本主义 将世界瓜分完毕,使资本
累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果
给亚非拉国家带来沉重
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亚 非拉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
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 形成;推动亚非拉国家的
灾难
的道路
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涨
二、工业革命时期中西社会对比 (18 世纪的后半期至 19 世纪中期 )[ 中外关联 ]
比较项
西方
中国
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
的发展成为世界的主导 ),进入工业文明时 逐步加深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专题7专题过关训练含答案
专题过关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是1652-1888年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该图最能说明()A.国际贸易的发展B.近代工业的兴起C.传统农业的解体D.经济结构的优化A[根据材料图可以看出,当时的田赋税收额下降,而关税收入增加,特别是厘金在1842年后出现。
鸦片战争后,我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外贸易有所发展,故A项正确;近代工业指的是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我国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但是在近代社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经济机构的优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从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
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
这一现象( )A.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D.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C[根据题干中“原棉出口”“进口机制纱”可知,打破了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题目中只说明了1899年原棉出口大于进口,并不代表说明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政府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C项正确;题目中只说明了从印度和日本进口低廉纱,并不能说明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的加强,故D项错误。
]3.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
这一现象反映了()A.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短缺B.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C.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D.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C[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发起的自救运动,是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给予资金保障,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B 项错误;洋务运动没有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近代化的手段来募集社会资金,说明晚清的经济管理体制落后,故C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在立足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不触动封建根基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器物,但是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世纪金榜》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攻练(三)Word版含解析
高频考点专攻练(三)封建文明的成熟——宋元(35分钟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
) 【最新模拟精练】1.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相关部门照旨奉行。
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
这一变化使得( )A.决策机制更加完善B.政务处理更为快捷C.皇帝权威有所加强D.官僚机构急剧膨胀【解析】选C。
据材料“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相关部门照旨奉行。
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可知皇帝权威有所加强,故C正确。
2.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与宋代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这主要是由于元朝( )A.行省逐渐成为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核心B.巩固地方统治比加强中央集权更加迫切C.最高统治者不了解藩镇割据的危害性D.中书省总领国家权力制约着行省【解析】选B。
元朝行省为统治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并不是地方统治核心,故A错误;元朝疆域空前扩大,于加强中央集权而言,地方的稳定更具有迫切性,故B正确;最高统治者不了解藩镇割据的危害性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中书省总领国家权力制约行省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
3.美国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多于三分之一的人来自平民家庭,如此大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
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A.宋朝尽夺藩镇之权 B.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C.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程朱理学的地位提高【解析】选B。
尽夺藩镇之权涉及中央对地方集权的主题,与题干主旨无关,故A错误;科举制通过读书——考试——做官的路径,不论出身,给出身贫寒的人们提供相对公平的机会,故B正确;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属于中央对地方集权,不符合题干主旨,故C错误;程朱理学地位提高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与题干材料无关,故D错误。
4.(2017·济宁模拟)宋太宗曾“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五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单元宏观识记方法两大热考命题主线■特级教师马奋蹄课标全国卷考情统计单元宏观识记方法续表两大热考命题主线主线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影响►知识主线对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认识(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联合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主线二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知识主线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各民族之间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到了升华。
(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发动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
(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攻练:(一)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频考点专攻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发展——先秦、秦汉(35分钟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
) 【最新模拟精练】1.(2017·广州模拟)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
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A.尊崇和颂扬先人B.缓和君臣关系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D.巩固儒学地位【解析】选C。
尊崇和颂扬先人并不可能成为朝廷一项政策的目的,故A错误;谥号的出现与君臣关系的紧张无关,故B错误;根据题干“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可知谥号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惩恶劝善、维护统治,故C正确;谥号与巩固儒学地位无关,故D错误。
2.《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说明西周时期( )A.皇权宗法化B.王权专制化C.封国宗亲化D.王国同姓化【解析】选C。
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在分封制下,诸侯采取宗法制继承爵位,故C正确。
3.(2017·中山模拟)春秋时期齐桓公等纷纷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以诸侯会盟为形式成为“霸主”,有学者评论说“自有霸政,而封建残喘再得以苟延。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争霸巩固了分封制B.“霸主”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C.新的国家组织方式产生D.“霸政”维系了贵族间的秩序【解析】选D。
诸侯争霸是分封制瓦解的表现,故A错误;根据“尊王攘夷”“封建……苟延”主张维护周天子名义上的地位,故B错误;材料“封建……苟延”得出勉强维持周王室奴隶政权,故C错误;“霸政”在“尊王”的前提下通过战争、会盟等方式确立起诸侯间的秩序,故D正确。
4.(2017·湖北重点中学模拟)《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及答案系列七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及答案系列七考点31 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
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
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
材料主旨是()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2、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
这一措施()A.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C.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3、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一商人在县城入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
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
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
"材料反映出()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B.明代商业发展迅速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4、《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
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
这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B.土地公有制形成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5、“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是()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6、《唐律疏义》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_第3单元_单元高效整合
单元高效整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方式和危害1.方式(1)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2)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4)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1)政治上: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地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表现在:①领土主权遭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从英国割占香港岛到俄国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再到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②司法主权遭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在华驻兵权。
(2)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表现在:①在列强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②通过勒索赔款和提供政治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③中国的经济因依赖列强而丧失了独立地位。
(3)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4)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5)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1.关系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2.影响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018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教师配套文稿:专题七专题整合提升 含解析 精品
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两条主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个角度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大重点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近代交通、通信及大众传媒的发展。
一、比较中国近代五种经济形态二、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1.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是在西方列强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逐渐解体的。
2.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同时又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第二板块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1.(2015·高考全国卷Ⅰ,T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解析:选D。
本题关键信息是“1852年”“‘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
1852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材料中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说明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的中国销路不畅,故选D 项;A、B、C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2.(2014·高考全国卷Ⅰ,T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7单元+单元高效整合
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国家带来沉重灾难
推动了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将世界瓜分完毕,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推动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涨
二、工业革命时期中西社会对比(18世纪的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中外关联]
比较项
西方
中国
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的主导),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
表
现
经济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
政治
法德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扩展
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推行洋务运动;农民掀起太平天国等革命斗争
文化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理性主义推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浪潮,自由主义兴起,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西学东渐的新思潮萌发
对外
出现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扩张
地区
大多只能占有沿海地区,未深入内地
进行全球殖民扩张,深入内地
全世界范围
方式
公开的殖民掠夺
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约
武力扩张,资本输出,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活动
抢夺金银、贩卖黑奴、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
在殖民地进行商品倾销,掠夺原料
进行资本输出,商品倾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全*品*高*考*网,用后离不了!单元高效整合
知识网络
知识整合
一、西方殖民扩张的三个阶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4单元+单元高效整合
单元高效整合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一边倒”转变为“睦邻友好”、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积极缓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建立外交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具体体现为与日、美建交。
3.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四项原则,发展与其他国家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是经济合作和周边良好环境的创设。
突出的事件有:加入经济区域集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大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关注邻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动向等。
4.第四次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发展为积极谋求国际秩序的重大发展,具体体现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
“和谐世界”是国际秩序观,是中国真正从一个国际体系成员的角度来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这是中国外交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中国外交领域一个新的理论平台。
表明中国要完全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世界融合,已成为国际体系的维护者、建设者和改革者。
三、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的异同[中外关联]。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教师用书第七单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考点31蒸汽的力量Word版含答案
考点31 “蒸汽”的力量一、工业革命1.条件(1)市场: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也扩大了海外市场。
(2)劳动力:1___________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扩大了国内市场。
(3)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前提:资产阶级2___________的确立。
2.成就(1)工业革命首先从3___________开始。
(2)瓦特改良的4_____________推动了各行业的革命。
(3)以蒸汽机做动力的汽船、火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4)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资本主义5________制度得到推广。
3.影响(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变为6________社会。
(2)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7________进程。
(3)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推动了世界8________的进程。
(4)推动人类社会进入9“_____________”。
(5)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及10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
二、打造“世界工厂”1.措施(1)政治:进行民主化改革,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
(2)经济:运用11___________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3)法制:进行法制化建设,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4)对外:“炮舰政策”,强制推行12___________。
(5)文教:企业界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2.结果(1)19世纪中期,英国取得“13___________”的地位。
(2)14________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形成条件(1)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2)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标志:19世纪中期,随着日本“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亚、非、拉多数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专题10专题过关训练含答案
专题过关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D[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为了赢得订单,美英等国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正确。
]2.1926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乔治·泰勒旨在强调( )A.经济状况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B.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指导思想C.经济增长提高人们消费能力D.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C[乔治·泰勒强调的是当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这反映了经济状况与消费能力的关系,故A项错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指导思想,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裙边理论”说明经济的增长会提高人们消费能力,经济不景气会降低人们消费能力,故C 项正确;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3.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这一数据变化与下列罗斯福新政内容相关的是( )A.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B[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1930-1940年机器的数量发生了急剧增加,与财政金融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推行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用国家干预的方法对产业规模、产业数量、产品价格等进行了规划,根据表格内容,拖拉机、收割机、摘收机均属于此类,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政策方面实行减耕减产、政府补贴的方法,与表格内容中数量的增加相悖,故C项错误;“以工代赈”即通过兴办大量的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岗位,与表格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必修一第二单元课时2
(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A组1.某公司在《中国证券报》上发布股东大会公告,主要信息摘录如下: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①该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但不是上市公司②股东作为公司的债权人享有分红权利③股东按照“一股一票原则”行使表决权④公司财务必须向社会公开,股权转让一般不需其他股东同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公司属于股份有限公司。
依据会议召开和出席情况的信息不难发现,股东有权按照“一股一票原则”行使表决权,依据提案审议情况可见,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必须向社会公开,股权转让不需其他股东同意,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够说明该公司是否上市,排除①;股票属于所有权证书,不属于债权,故②错误。
所以选选择B。
答案 B2.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是全国工商联发起组织成立的首家民营大型投资公司。
公司以“聚合资本能量,释放机制活力,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成为中国民营资本投资的领军者,做实现民营企业梦想的推动者。
以下对中民投认识正确的是()①中民投的成立是工商联通过宏观调控整合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现②中民投的成立有利于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③中民投的股东以其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④中民投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①错误;中民投是股份有限公司,③是有限责任公司,故排除。
答案 D3.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世界工厂经历了机械制造、电气化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化三个时代。
现在第四个时代“工业4.0”的脚步已经来到。
“工业4.0”简言之就是“互联网+制造”,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
这意味着()①企业不仅要考虑如何生产,更要重视为谁生产②追求和掌握独特的技术将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③制造业应从大批量单一化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④只有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解析从题干中“一个非常重要特征是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可得出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仍属传统竞争方式,与“三化”不符。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3.9辉煌灿烂的文学考点集训新人教版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3.9 辉煌灿烂的文学考点集训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有人评论说:“《诗经》使诗成为表达商人、周人宗族伦理情感和乡土情蕴的最好形式,举凡是他们的念亲、爱国、思旧、怀乡等各种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表达。
它让人看到,周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就是一个既没有幻想错综的神怪故事,也没有张皇幽渺的浪漫色彩的平凡人间世界。
”这表明《诗经》 (B)A.注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B.蕴含了人文主义的精神C.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D.引领着诗歌的发展方向【解析】材料“《诗经》使诗成为表达商人、周人宗族伦理情感和乡土情蕴的最好形式,举凡是他们的念亲、爱国、思旧、怀乡等各种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表达。
它让人看到,周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反映了《诗经》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即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B项符合题意;A项表达不全面,排除;C项说法错误,由材料“没有张皇幽渺的浪漫色彩的平凡人间世界”可以看出《诗经》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再加上《诗经》本身就是是现实主义作品,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2.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据此可知,司马迁(A)A.意在赞扬屈原中和含蓄的文风B.认为《离骚》与《诗经》创作手法一致C.旨在消除汉赋虚辞滥说之风气D.对自己竭诚尽忠的不幸遭遇心怀感伤【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兼有《国风》《小雅》的长处,故A项正确。
材料阐述的是作品的内容特色,非写作手法,排除B项。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汉赋刚产生,司马迁的评论不可能是为了消除汉赋的虚辞滥说,排除C项。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司马迁的感伤,排除D项。
3.著名学者李泽厚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
”以下作品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C)A.《论语》B.《离骚》C.《子虚赋》D.《赤壁赋》【解析】解题时把握材料信息“汉代文学艺术的南楚乡土本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频考点专攻练(七)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的世界(35分钟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
) 【最新模拟精练】1.(2017·天津联考)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C.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城市数目在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在提高,可见城市化进程加快,故A正确。
2.1896年,一位英国记者发表《德国制造》文章:“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的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
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
”其意在说明( )A.德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B.英德两国不应相互设置贸易壁垒C.德国政治经济制度比较先进D.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遇到困境【解析】选D。
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其最初目的是扩大产品的出口,结果却导致了此时德国物品的大量涌入,故D正确。
3.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
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解析】选C。
紧扣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8世纪末19世纪初”便可知道造成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所以答案选C,A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B、D出现的时间与题意不符。
4.19世纪60年代后,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
在野党被称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
这反映出英国( )A.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B.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D.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中“彻底终结”得出在野党由存在到“充分肯定”,得出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故B正确。
5.1873年德意志帝国为对付日益发展的工人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没有通过。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议会( )A.成为民主力量的阵地B.实现了对行政权的制约C.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D.反对实行新闻出版自由【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俾斯麦别有用心的新闻出版法案未被通过,可以得出帝国议会成为民主力量的阵地,故A正确。
6.(2017·云南模拟)19世纪40年代,法国农民“还保持着……在主人面前下跪的家长式统治的礼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心理有了显著变化,“从前他们首先是村民……现在,他们首先是法国人和共和主义者”,“他们投票反对从前他们主人的后代”。
这反映法国( )A.大革命未对乡村社会产生影响B.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C.巴黎公社深刻改造了农民精神D.比英国农村的变革显得更加深刻【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法国农民的心理由保持传统向共和主义靠拢,这说明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B正确。
7.(2017·烟台模拟)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解析】选C。
要注意题干中的几个重要信息:内阁成员可以表达不同意见、对外内阁要说同样的话、墨尔本内阁辞职而非首相一个人辞职,故C正确。
8.(2017·武汉调研)19世纪末,罗丹为雨果、巴尔扎克所做的雕像,几经易稿。
在定稿中,雨果令人吃惊地全身赤裸,而巴尔扎克披着及地的睡袍,一颗头颅硕大无比,身体则粗短臃肿,上阔下窄,显得比例失调。
罗丹雕塑定稿的显著特点是( )A.注重人的情感B.捕捉瞬间印象C.重视自我感受D.强调理性思考【解析】选D。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末”“令人吃惊地全身赤裸”“披着及地的睡袍”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强调理性思考,罗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D表述符合题意。
9.(2017·昆明联考)(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版《世界史》一书中有关“工业革命”内容的目录摘编。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解析】修改建议可结合目录内容,利用工业革命的相关成就和史实,适当加以说明即可。
答案:建议一:在“1.什么是工业革命”目录下增加“英国社会工业发展环境的具备”一子目。
(4分)修改理由:工业革命是英国社会环境中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具备的产物,(4分)没有对这些社会环境知识的了解,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4分)建议二:在“7.荒芜的村庄”目录下增加“喧闹的城市”一子目。
(4分)修改理由: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的大发展,(4分)城市的空前繁荣和扩大是工业革命成就的主要体现之一。
(4分)【原创新题速递】10.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解析】选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自我觉醒,故C正确。
11.1833年起,法国政府先后颁布和修改贸易法令,在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初步建立谷物出口的可调节性关税制度(弹性税率)。
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抵制英国工业品倾销B.增加政府的关税收益C.促进重商主义的发展D.推动法国农业市场化【解析】选D。
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有利于推动法国农业市场化,故D正确。
12.1911年,英国自由党内阁首相阿斯奎斯的提案获得两院通过后成为正式法律。
该法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下院通过的财政法案在提交上院后,经过一个月就自动成为法律(不管上院通过与否)。
第二,其他法案,如果连续由下院通过三次,不管上院通过与否,也可以成为正式法律。
材料现象说明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B.公民普选权的最终实现C.三权分立理念得以践行D.行政权力的进一步扩张【解析】选A。
从材料可知,英国议会上院的权力缩小,下院权力扩大,而上院主要由贵族组成,下院由民选产生,故答案为A。
其他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13.下列两幅图片是《公牛》这幅画作的初稿和终稿。
这( )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B.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式微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D.体现了立体画派绘画的特点【解析】选D。
从这幅画作的初稿和终稿看,作者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这符合立体画派绘画的特点,故选D。
14.(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700年的英国,旅行者的交通工具只有马、木船和自己的双腿,夜晚他只有昏暗的油灯或蜡烛来照明,在这样的传统社会,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他很少能碰到识字的人。
他还可以发现伦敦的绝大部分污水经过阴沟排入泰晤士河的大小支流,再排入泰晤士河干流,使泰晤士河及其支流变得恶臭不堪。
……1842年起,伦敦历经20多年建造新的地下排水系统,改进了城市公共卫生。
1848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公共卫生法令。
1829年,英国首先建立专业的警察队伍,开创了现代警察制度,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英国……教育和妇女地位也逐步得到重视,为了社会安定和发展,政府普遍推行义务初等教育,让穷人接受教育。
19世纪末,欧洲妇女地位有所改善,享有财产权,就业和教育机会增多了。
——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明清时期,北京排水系统有了更大的改进,北京内城大街小巷和大部分胡同都埋设了暗沟。
各大排水渠已形成较完整的系统,以护城河和通惠河为全城排洪泄污的总尾闾。
乾隆年间曾对沟渠系统进行改建,据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统计,京城已有明渠和暗沟共429公里。
至今我们都在用古代沿用下来的排水系统。
据资料记载,故宫的排水系统为明清时期修建的排水明沟和暗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污水管线。
历经将近600年,许多地下管网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纵横交错的明沟暗渠,雨水很快可以流走。
——《浅谈北京排水系统现状和解决排水的主要对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排水系统的特点及其原因。
(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看待城市排水系统的改进。
(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可概括材料一,从交通工具、教育、环境及排水系统、城市公共卫生及社会管理体制等角度作答。
第二问结合材料一所示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概括即可;第二问可根据明清时期时代背景,从政治、社会等角度分析。
第(3)题综合两个材料和问题,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新旧结合等角度作答即可。
答案:(1)变化:交通工具的革新和多样化;教育的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地下排水系统的完善;城市公共卫生的进步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健全;妇女地位的提高。
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投入;女权运动的开展等。
(11分)(2)特点:形成系统的排水渠;明渠和暗沟密切结合,流入河流;适时改建和更新,新修了污水管线。
原因: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力量;历届政府的重视;水利专家的努力;政权的更迭和社会的进步。
(10分) (3)城市排水系统的改进有助于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原有排水系统与吸收先进经验相结合。
(任意答出2点即可,4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