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核心素养内容
新课标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新课标核心素养一、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1、要有执着的教育情怀。
2、要具有扎实强硬的专业素养。
3、要具有娴熟的教育艺术。
4、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
核心素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标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领域。
文化的基础,包括学习利用人类的智慧成果。
二、新课标的特点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据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
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
第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各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
各学科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
核心素养是在个人发展及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新的视角下,提炼出的课程目标,它与上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提到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是对三维目标的传承与超越。
三、新课标八大能力理想力,创新力,学习力,思想力,精进力,表达力、发展力以及艺术力。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为六大素养,具体体现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素。
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载体,课程处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非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作出的主观反应。
所以,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一定社会中教育是否要进行变革,而且从根本上决定着改革的方向、目标甚至规模。
这一点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得到充分的说明。
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从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都会引起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
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涉及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经济、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逐个介绍这些内容:1. 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指学生在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它包括对国家、政府、民主、法治等政治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参与政治活动、维护国家利益、遵守法律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识。
2. 思想素养:思想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等能力。
它包括对不同思想体系的了解和思辨能力,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思想素养还强调学生的人文关怀、道德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3. 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它包括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的理解和遵守。
道德素养还强调学生的公民道德、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4. 法律素养:法律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
它包括对法律法规、法律程序等方面的了解和遵守。
法律素养还强调学生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法律风险的预防等方面的能力。
5. 经济素养:经济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知识和经济思维能力。
它包括对市场经济、经济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经济素养还强调学生对个人财务管理、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培养。
6. 历史素养: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它包括对历史事实、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历史素养还强调学生对历史发展趋势、历史经验的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7. 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
它包括对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等方面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文化素养还强调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文化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以上是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的简要介绍,它们的学习和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定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这些素养既包括了学科知识和技能,又包括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情感品质、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等复合型素养。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1. 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需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中。
2.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3.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等。
这些品质是学生能够进行有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
4. 情感品质情感品质是指学生在情感发展中所需具备的基本品质,包括人格健全、情绪调节、同理心、责任感、团队合作等。
良好的情感品质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
5. 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学生欣赏、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包括对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提升其对美的敏感和创造力。
6.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探究等。
这些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1.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家庭应注重对学生情感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家庭支持。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答:三大方面、六大要素(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十八要点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简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简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基本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总和,是当前教育界发展的一个突出方向。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尊重和责任感
学生有理解和尊重他人文化差异的能力,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接受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努力解决和妥善处理问题,积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沟通和自我表达
学生有能力准确沟通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具有良好的自我表达能力,清楚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懂得在不同的情况下遵守规则,接受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做出贡献。
三、实践能力和创新
学生有能力能够识别问题并及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源,利用自身的能力不断推动学习和发展,明确自己的目标,不断发挥自我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勇于接受挑战,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
四、团队合作
学生有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合理安排班级活动,扩大与社区、社会和环境的联系,把班级建设成一个有效的团队。
总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成长成熟健康,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变化,拥有创新思维,合作共赢,拥抱未来的能力。
只有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教育,才能使孩子具有更强的自控力,更强的耐心和持久力,更强的全面发展能力。
未来,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构建新时代学生更加健康、充满活力的发展平台,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自信人才。
学生核心素养内容
学生核心素养内容
一、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冲刺未来的基础,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具有自我评估和自我修正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和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发现新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二、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学生沟通交流的基础,是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基础。
学生应该具备流利、准确且有逻辑的表达能力,能够理解、分析和归纳文字和语言信息。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阅读、写作、演讲等,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三、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该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训练、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
四、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学生与他人建立关系和合作的能力,是学生与人相处的基础。
学生应该具备合作、沟通、倾听、接受不同观点和文化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协作式学习和小组讨论
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文化差异,以及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五、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是学生理解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是学生自我实现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应该具备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教育和疏导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发现和解决情感问题。
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知识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呢?一、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获取、利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
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迅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思维素养思维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系统思维等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思维素养的人,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为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
三、创新素养创新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和个人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个具有良好创新素养的人,能够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新的思想、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四、人际交往素养人际交往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
在社会交往中,人际交往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人际交往素养的人,能够与人相处融洽,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协商,从而达成共识。
五、情感素养情感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的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情感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情感素养的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够管理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六、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能力。
在社会中,道德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能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
七、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认知的能力。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文化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人,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从而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的社会。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包括信息素养、思维素养、创新素养、人际交往素养、情感素养、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等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一、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道德素养
1、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能够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学校的文化精神,将自身做实、做良、做善的主体。
2、养成崇尚正义、尊重别人的习惯:学生要树立正义、良知、尊重他人的观念,勇于弘扬道德文化,学会尊重他人,有礼貌、文明的行为。
3、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学生要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了解道德戒律,掌握传统文化的仪式和礼仪,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荣誉感。
4、能够懂得道德分寸:学生要学习懂得文字温和、沟通友善,在交往中习惯于以和睦、友好的态度,注重道德分寸,掌握友谊的真谛。
二、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法治素养
1、能够遵守和尊重法律: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增强法律意识,让每一个人成为法治的桥梁和纽带。
2、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做到认知法治、理解法治、操作法治,深入了解立法程序及其重要性,维护本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尊严。
3、加强社会责任感:学生要增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掌握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立足职业守则,尊重合法权利和义务,坚持以
法治的方式处理社会问题,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
4、抵制违法犯罪:学生要加强防范意识,认知违法犯罪的危害,自觉拒绝从事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履行法律义务,履行法治社会的使命。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崇尚正义、尊重他人,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懂得道德分寸,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责任感,抵制违法犯罪等。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一、自我管理能力1、主人翁意识:开发自主思维和学习创新能力,培养完善的生活规律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学会认知自我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学会自信自尊,坚持正确的道德原则和避免自我放纵。
2、社会交往能力:学会和家庭、社会以及自己相处,通过语言表达和交往技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意识。
3、自律意志力:学会独立思考,把学习中的困难有效化解,既能将自我期望和目标融入行动,又能掌握西方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不懈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二、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能力1、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掌握礼仪习俗,学会关怀他人,提升公民道德,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中国思维”:学习熟悉中国思维模式,帮助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待问题,增强文化意识。
3、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精髓: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学习儒家等典籍,包括诗词文学、唐宋散文、古代著作的思想精髓,了解中华文明精髓,接受正确文明的引导,培养理想信念和高尚品德。
三、学习能力1、基础学习能力:学会基本学习技能,包括激发兴趣、调查研究、思考综合、总结分析、持续学习等,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获得丰富的学习经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成就感。
2、专业学习能力:深入学习本专业相关学科知识,具备攻克学科难题和实践应用能力,开拓思维,成为有能力的专业人士。
3、外语学习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口语、写作、音高学习等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外语资源,拓展国际视野,融合国际先进文化。
四、实践能力1、创新能力:培养积极主动、创新思维的状态,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创新思维的实践,开拓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2、实践技能:结合实践,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在实际的动手实践过程中,培养技术技能,加强多元化能力,以实践技能求实现。
3、合作能力:学会团队合作,联手拓展自己的能力,学会攻克团队管理遇到的问题,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一、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1、审慎价值取向:认识、熟悉、深入理解、尊重和实践基本价值观,掌握公民道德准则,对道德与法治问题进行审慎辨别,增强对道德价值判断的能力和技能。
2、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正确的方式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的能力。
3、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围绕道德与法治问题之间的深度思考进行论证与沟通,发展有效的沟通技能的能力。
4、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拥护和落实公民道德准则,致力于改善他人及周围社会环境的社会实践能力。
5、责任感:培养学生自觉担负道德与法治责任,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坚持理想信念,热爱生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识。
6、科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善于新论,主动改善道德与法治现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善制度,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的能力。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目的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掌握和认知公民道德准则,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觉悟,特别是要教会学生尊重和实践人权和公民权力等基本价值观。
2、培养学生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宏观思维、归纳概括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的策略、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语言、理论和实践经验,因势利导把道德与法治问题解决出来。
3、提高学生的沟通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达和表述自己的思想,改善问题解决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围绕道德与法治问题之间的深度思考进行论证与沟通的能力。
4、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护和落实公民道德准则,致力于改善他人及周围社会环境,以及热爱生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识。
5、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思想,敢于批判、善于新论,探索道德与法治的新知识,创新性地改进社会秩序和规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1、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2、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1、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2、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三个方面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就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的能力。
所以核心素养一般是要求学生去发展的,也是一个学生所必备的一种品格。
当然,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是老师们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措施。
2、三个方面:核心素养一共是有三个方面。
分别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每一个方面都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认识并且学习。
3、六大素养:核心素养一共有六个大的要素。
分别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一定要正确地认识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任务为培养学生具有刚毅的道德品质,遵守法律以及礼仪礼节的核心素养。
1. 拥有自由意志,拒绝被动。
道德是自由的,它不能被强加,而是要在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下,经由个人的自主选择而形成。
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不被他人或者社会影响而做出恰当的决定,要拥有自主的道德判断能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在行为上能够拒绝被动。
2. 明辨是非,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道德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唯有以道德的视角,分析和审视行为,采取正确的行动,才能保证婚姻,友谊,兄弟情谊等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和稳固安定。
道德教育要使学生明辨是非,在行为上能够做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选择,拒绝腐朽,同时也要勇敢地拒绝任何对自身不利,不符合道德的行为。
3. 尊重他人,拥护人权,尊重公平正义。
尊重他人也是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权利,保护其尊严和其他基本的人权,尊重他人的宗教、性取向及其他人格特征。
同时,也要尊重正义公平,打击贪污腐败、官僚主义、偏袒贵族等现象,遵守国家的法律。
4. 积极参与公民社会的活动,承担义务守法。
社会秩序的稳定需要每个人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当遇到社会矛盾时,要以和平、民主
的方式参与解决,参与到补充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和能力的运动中,积极参与到行善积德的公益事业中,承担义务,守法,为社会益处而共同努力。
以上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内容,学生要懂得,认识,服从道德和法律,践行国家核心价值观,为健康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简述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简述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能力: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善于获取和评估信息,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
2. 沟通能力:具备清晰有效的表达能力,能够理解他人的意图和需求,并能够有效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善于倾听和沟通解决问题。
3. 创新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并能够勇于创新和面对新的挑战。
4. 合作能力:具备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共同完成任务。
5. 批判性思维能力:具备分析和评估问题的能力,能够理性思考和提出合理的判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6. 社会责任感:具备关心社会问题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积极承担个人和社会的责任。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涵盖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
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全面发展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思维能力、知识储备、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它是一个人发展和成功的基石,也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下面我们将以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为标题,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判断的能力。
它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客观、全面地思考,并根据事实和证据做出正确的判断。
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推理和论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培养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对信息的获取、评估、组织和利用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已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方面。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搜索和筛选的能力、信息评估和分析的能力、信息组织和管理的能力等。
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及时获取和应用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能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通过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开拓思路,创造新的价值和机会。
四、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在团队中共同工作、协调合作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团队合作已成为完成复杂任务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方式。
团队合作能力包括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等。
通过培养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目标。
五、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
跨文化沟通能力包括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等。
通过培养和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避免误解和冲突,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核心素养的六大内容
核心素养的六大内容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素养,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素养。
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核心素养的六大内容。
首先,核心素养的第一大内容是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也是一个人不断适应新环境、新要求的能力。
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意味着一个人能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核心素养的第二大内容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时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能够不断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第三,核心素养的第三大内容是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交流、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非语言交流能力等。
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意味着一个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四,核心素养的第四大内容是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团队合作、集体行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协调配合的能力。
拥有良好的合作能力意味着一个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困难任务。
第五,核心素养的第五大内容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分析问题、评价信息时所展现出来的理性思考、独立思考、辨别能力。
拥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意味着一个人能够更好地理性分析问题,更好地判断信息的真伪,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最后,核心素养的第六大内容是情感管理能力。
情感管理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处理情绪、应对压力时所展现出来的情绪调节、情感表达、情感理解能力。
拥有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意味着一个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1. 语言构建,这就好比是盖房子的砖头呀!你看,学了那么多字词、成语,不就是为了能盖出漂亮的“语言房子”嘛!就像写作文,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就是在搭建稳固又好看的房子嘛。
比如描写春天,你可以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红柳绿”,多生动呀!2. 思维发展,哎呀呀,这可是让你变得更聪明的秘诀呢!就像解数学题一样,要动脑子去分析、去思考。
比如读一篇文章,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背后的深意是什么。
像《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后的命运那么惨呢,这就需要用思维去探索呀!3. 审美鉴赏,哇塞,这可以让你发现美呀!诗词里的意境美,文章里的情感美,都是要靠这个素养来感受的哟!比如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画面感,真美得让人陶醉不是吗?4. 文化传承,这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呢!古诗词、文言文、传统节日,都是文化的载体呀!像春节,那热闹的氛围,团聚的喜悦,不就是文化传承的体现嘛。
了解这些,多有意思呀!5. 阅读理解,这不就是进入知识大门的钥匙嘛!能看懂文章,理解其中的含义,那才能学到更多呀!像读一个故事,你得明白里面的人物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这能力多重要哇!6. 写作表达,嘿嘿,这就是你展现自己的舞台呀!把你的想法、感受用文字写出来,让别人了解你。
写一篇日记,或者给朋友写封信,都是在锻炼这个素养呢!7. 口语交际,平时跟人说话交流也很重要呀!清楚地表达自己,倾听别人的意见,这不就是生活中常有的嘛。
和朋友聊天,讨论一个问题,这不就是在运用这个嘛!8. 情感体验,哇哦,读文章能让你哭,让你笑,这就是情感体验呀!像读那些感人的故事,你会忍不住伤心,这就是你在感受其中的情感呢!9. 知识积累,这就好像给自己的知识库不断添砖加瓦呢!积累得越多,你就越厉害呀!背一首诗,记一个名言警句,都是积累的过程呢!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真的太重要啦,每一个都不可或缺,它们相互配合,才能让我们在语文的世界里畅游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结构与内容连线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结构与内容连线题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和能力,包括认知能力、社会能力、情绪管理、创新能力等。
本文将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连线题。
一、核心素养的结构核心素养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加工和理解能力。
它包括逻辑思维、分析判断、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提升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2.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社会交往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它包括合作与协调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可以增强他们的人际关系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和发展。
3.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指学生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控制能力。
它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调节、应对压力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增强他们的情商和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处理情绪问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应对变化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它包括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的内容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它包括语言文字、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学科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它包括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它是一个人在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中的基本要求。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素养。
知识素养是指一个人所掌握的各种学科知识和文化知识,包括科学知识、人文知识、艺术知识等。
一个人的知识素养越丰富,就越能够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越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第二,思维素养。
思维素养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思维素养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一个人的思维素养越高,就越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越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第三,沟通素养。
沟通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中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一个人的沟通素养越强,就越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理解他人的意图,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第四,合作素养。
合作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团队合作中的能力。
一个人的合作素养越强,就越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够尊重和包容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
第五,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是指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创新素养越高,就越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同时也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第六,情感素养。
情感素养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个人的情感素养越强,就越能够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共同创造积极的社会氛围。
以上就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一个人要全面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取得进步。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核心素养,一个人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的内容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不同领域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核心素养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在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人才所具备素养、能力要求的变化和进化。
核心素养的建构具有多学科的特点,包括:“信息素养、思想素养、创新素养、人际交往及合作素养、文化素养、实践素养”六大专业化内容。
下面我将从六大方面分别为大家详细阐述。
一、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应具备的一种掌握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等,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知识。
同时,信息素养也包括了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和判断能力,以及对信息的伦理和法律意识。
二、思想素养思想素养是指培养人们掌握并运用科学的、严谨的思维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能力。
这种素养以人的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涉及到通识教育、科学思维、人文思维、逻辑思维等多个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思想素养也是人们进行创新思维的基础。
三、创新素养创新素养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所具备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方法,以及创新的精神和态度。
创新素养包括了开拓思路、激发创新、突破传统、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涉及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的发展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
四、人际交往及合作素养人际交往及合作素养是指人们掌握并运用自然沟通、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形成群体意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实现团队协作的基本素养。
人际交往及合作素养的发展既需要个人的发自内心的关心和支持,也需要群体的协作和合作。
五、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人们具有基本的文化知识、欣赏和理解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的总体素养。
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个人的自身素养的发展,同时也需要社会文化环境的配合,需要提高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人文艺术等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在构建个人文化素养的过程中,互联网在提供广泛的信息网络时代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需要保持传统文化的文化根本。
六、实践素养实践素养是指人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并运用实际操作技能的基本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
2015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立德树人靠什么来落小落细落实呢?这是个问题。
曾几何时,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填满了学校生活的缝隙,师生争分夺秒,为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然而当知识以几何级态势增长,这种方式还能奏效吗?
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要“够用”,但不能“过度”,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发展受阻。
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暇。
因为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
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
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国际上长达20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
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
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
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它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
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和眼神,一个快球、快攻就发动了。
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
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
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空间
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学业质量标准,还可能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
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
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当然,它不仅挑战我们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从概念到行动,从“知识至上”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您准备好了吗?
以上源自:《人民教育》2015年第7期拓展阅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征求意见稿)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
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
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
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
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
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
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
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
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
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8.全球视野。
重点是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9.尊重差异。
重点是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等。
四、人文底蕴。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
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10.人文积淀。
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11.人文情怀。
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五、科学精神。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12.崇尚真知。
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等。
13.理性思维。
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14.勇于探究。
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六、审美情趣。
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5.感悟鉴赏。
重点是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16.创意表达。
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七、学会学习。
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
17.乐学善学。
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18.勤于反思。
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
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
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八、身心健康。
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0.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1.健全人格。
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2.适性发展。
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九、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23.热爱劳动。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等。
24.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25.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