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修系列 《苏幕遮》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修系列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修系列   《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教学设计本首词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诗词教学更应体现这一新课改精神。

本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段落极为分明。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词中营造的清新淡远的意境,品味诗意,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

2、感受词中营造的清新淡远的意境,品味诗意,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感悟周词中自然清新的风韵美及含蓄深沉的乡愁。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荷花,因为它淡淡的清香,美妙的形态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

他们留下了很多吟咏荷花的诗篇,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由于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咏荷杰作,一起走近周邦彦的《苏幕遮》,一同品味无穷的荷韵。

二、走近作者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他的词格律谨严,语言富艳精工,善铺叙而含蓄,是继柳永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有“词家之冠”之称。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一、诵读指导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把握词作情感。

(提示:本词上片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下片抒情,格调轻柔,要放慢语速,充满深情地来诵读。

)2、学生诵读。

二、赏析探究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段落极为分明。

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苏幕遮》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背诵全词。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思乡的故事或者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思乡的共鸣。

2. 新课呈现:
- 教师介绍词的背景和作者周邦彦。

- 学生自读《苏幕遮》,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 教师领学生跟读整篇文章,注意字音和断句节奏。

- 学生自行默读文章,思考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思乡之情。

- 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 课堂练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苏幕遮》,并尝试背诵。

4. 课堂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词的内容、意境、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情感等。

5. 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苏幕遮》。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通过诵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优秀教案

板书设计苏幕遮周邦彦燎香消暑沉闷羁旅之思愁苦风荷上片鸟雀呼晴欢快下片写景(触景生情)抒情思乡之情伤感风荷出水欣喜一、导入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

展示课件学习目标(齐读)知人论世二、诵读词作,初步感知我们一起来初读这首词,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朗读时一定要注意易错的字音,另外要注意节奏、语气、重音,及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思考:1、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板书)2、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四、内容赏析(一)赏析上阕展示课件思考: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哪几幅图画?展示课件一开始描述了室内的活动。

梅雨季节,一场连阴雨过后的清晨,房间里又潮又闷,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的暑气。

人的心情也是烦闷的。

——燎香消暑(板书)接着我们又看到一幅图画,跟刚才的静物相比,充满了动感!鸟雀呼晴(板书)主要是通过哪个字或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让学生说)......古人比较重视对动词的锤炼。

“呼”这个字,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和“呼”有关的四字词语——呼朋引伴,欢呼雀跃。

我们仿佛听见了什么?“窥”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词人把鸟儿们写的这么可爱,说明作者心情怎样?——高兴鸟雀的叫声仿佛为这个潮湿闷热的早晨带来了一股清新凉爽的气息,于是作者由室内走到户外。

心情也随之转晴了,接着映入眼帘的又是什么画面呢?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接着,词人的视线推向整片荷塘。

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有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背诵本词。

教学重难点:1.品味本词重点词句,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2.对面落笔的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

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板书】苏幕遮周邦彦二、知人论世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

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幻灯片】三、因气求声1.自由诵读这首词。

2.学生自由起来诵读此词,读后要求学生结合对这首词的理解,谈谈对本词的朗诵,是如何处理的?3.教师指导诵读:整体上,上阕欢快,下阕轻柔。

4.欣赏视频:《苏幕遮》朗诵。

5.学生再自由读,并齐读一遍。

四、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

思考: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提问】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3.【提问】作者为什么思乡?用文中话回答。

【明确】“故乡遥,何日去?家在吴门,久作长安旅”4.【提问】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明确】上阕写眼前荷花美景;下阕抒思乡之情。

5.【提问】上、下阕之间在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联系两阕之间情感纽带是哪个意象?【明确】见景抒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教学案

《苏幕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体会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六、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的《静夜思》因为秋夜一轮高悬的明月而触发思乡之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因为重阳节的来临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名句。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苏幕遮》,周邦彦又是因为什么触发情思呢?[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二、作者及作品风格简介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

他是继柳永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

被称为是“词中老杜”,“词家之冠”。

著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

[设计目的]“知人论世”,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三、诵读词作,初步感知1、全班齐读(检查预习)初读要求:读准字音燎(liáo) 溽(rù) 侵(qīn) 窥(kuī) 楫(jí) 浦(pǔ)2、教师点评,指导诵读:注意节奏、语气、重音,初步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3、请同学示范朗读。

[设计说明]在反复诵读过程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思考: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里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结构和内容,积极酝酿感情进入词的赏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三单元《苏幕遮》 Word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三单元《苏幕遮》 Word版

《苏幕遮》原创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

②把握词中自然清幽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

③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2、过程与方法鉴赏本词擅长铺叙、用语自然的艺术特色。

3、情感与价值观感悟周词中那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美及含蓄深沉的乡愁。

〖学习重点〗1、美读全词,吟咏情韵。

2、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学习难点〗如何通过形象写乡愁。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盛夏,雨后的清晨,闷热潮湿的房间,依稀可以嗅到昨夜消溽暑用的沉香残味。

鸟儿的叫声带来些许清新的气息。

诗人信步出门,屋外荷花雨后正盛,荷叶上残留着昨夜的雨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逐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茶在风中摇摆……诗人就在这样一个早上陷入回忆,梦回故乡……多媒体显示荷花图、课题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学生参看P50注释①,多媒体显示: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

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

卒,赠宣奉大夫。

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

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

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

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

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教师补充: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 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 教案

苏幕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朗读,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情感,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重点难点】词中独到的景物描写及词中流露的思乡之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二、作者简介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

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和节拍)3、读出情感。

(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词语的抑扬轻重,文句的舒缓起伏)思考:1、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思乡之情四、合作探究(一)、上片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风荷。

2、这些意象的前面后者后面有一个动词,请同学们找出。

燎呼窥举3、这些动词很好的体现了景物的意境,请同学们赏析动词的作用。

燎、烧,点燃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呼、窥:拟人的修辞手法呼:充满人性化,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窥:把鸟儿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举:十分逼真的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的动态美。

4、王国维认为“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这个评价?(1)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苏幕遮》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代表之一,作为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高中选修课程中,《苏幕遮》也是一个必修的文学作品,因此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苏幕遮》,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

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了解《苏幕遮》的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理解《苏幕遮》的结构和主题。

(2)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式。

(3)分析《苏幕遮》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其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技巧。

(4)探究《苏幕遮》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苏幕遮》的阅读与分析。

教师需要对《苏幕遮》的结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文化内涵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首先,教师应该对《苏幕遮》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从作者、时代、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诞生的背景。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教师需要对《苏幕遮》的情节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苏幕遮》的情节发展是层层递进的,令人阅读时难以放下。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分析《苏幕遮》中情节发展的技巧,探讨作者如何安排情节,为学生提供深度分析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接着,教师应该对《苏幕遮》中的主题进行详细讲解,并从文化、哲学、思想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反映出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从中找到与自身类似的部分,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最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由于文言文较为复杂,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会遇到些许困难,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细节、理解词法、句法等基本知识,并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文学素养。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苏幕遮》(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苏幕遮》学案(23)主备: 康建英时间: 3月31日学习目标1、了解周邦彦的生平事迹2、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学习重点1、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2、通过探究,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景和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学习过程导读1、解题“苏幕遮”,词牌名,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另度新曲,为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2、作者简介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宋婉约词派之集大成者,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著有词集《片玉词》。

周邦彦的词作,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羁旅愁思是周邦彦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邦彦词作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苏幕遮》就是一首将思想情绪与荷花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导学、导思诗歌鉴赏(一)词的上片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意象: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整幅画面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

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

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

(二)词的下片问题一:这首词上片,下片,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景与情的关系:词人从眼前的想到,转入虚构的梦境的描写。

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样就由描写很自然地过渡到之情,而不着痕迹。

问题二: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直接写,而是用的手法,反写,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设计周至一中李春利【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

2、把握词中自然清幽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1、美读全词,吟咏情韵。

2、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课:回忆关于荷花的诗句。

二、文学常识积累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与杜甫的《月夜》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国维因此称赞周邦彦:“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把握词作感情。

2、指定学生诵读,学生自评,教师点评。

诵读指导: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稍慢),侵晓/窥/檐语。

(欢快)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语势连贯中音中速)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慢速)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缓慢而深情)四、赏析文本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画面: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

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教案执教:汨罗市第二中学冯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把握词作内容,了解词人的创作风格。

2 运用“四步四读”音韵朗读法朗读词作,感受词的音韵美。

3 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吟咏朗诵,读出诗词的韵律、平仄,充分感受词作的音韵美。

2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赏析诗词中的意境美、揣摩意蕴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作品蕴含的情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来鉴赏《苏幕遮》。

教学难点:充分感受意境美,细腻揣摩意蕴美。

教学方法:“四步四读”音韵朗读法、名句赏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 (投影出示三句诗句)学生齐读。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许。

南朝《西洲曲》2 教师导语:古人笔下的荷,摇曳着万种风情。

或繁华别致(灯片),或妩媚娇柔(灯片),或风流热闹(灯片),而北宋词人周邦彦笔下的荷却牵出了一缕温暖的忧伤,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幕遮》这首小令,去破译其中的情感密码。

3 出示课题。

二因声入韵,感知音韵美。

(灯片)1 读字音,读韵脚①指名一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标出韵脚。

②点评字音情况。

(燎、溽、窥、楫、浦)(灯片)③出示标有重点字音的灯片,全班齐读2遍字音。

④指出韵脚。

⑤灯片出示标有韵脚的全词。

A本词押什么韵?(“否”归于“V”韵)B韵的开口大小与情感有关。

开口大的表达昂扬之情,如柳永《望海潮》“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沉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开口度小的表达凄清之意。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苏幕遮》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苏幕遮》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苏幕遮》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苏幕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苏幕遮》;(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苏幕遮》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分析;3. 背诵和默写《苏幕遮》。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苏幕遮》的深层含义;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 欣赏古典诗词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苏幕遮》的背景和作者;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苏幕遮》,理解字词含义;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4. 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总结;5. 欣赏与感悟:让学生谈谈对《苏幕遮》的欣赏和感悟;6. 背诵与默写:引导学生背诵和默写《苏幕遮》。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苏幕遮》;2. 写一篇关于《苏幕遮》的赏析文章;3. 推荐一首类似《苏幕遮》的诗词,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苏幕遮》的字词解释和翻译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苏幕遮》的背诵和默写情况;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5. 学生对古典诗词欣赏的方法和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 采用欣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4. 运用互动教学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

八、教学准备1. 准备《苏幕遮》的文本材料,包括原文和注释;2. 准备与《苏幕遮》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的生平介绍、诗词创作的背景等;3. 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文本、图片、音乐等;4. 准备合作探讨的问题和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5. 准备课后作业的设计,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

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精选10篇)《苏幕遮》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本单元的重点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因此诵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可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人的情感。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高二《苏幕遮》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相关情况,理解本词内容,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赏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词人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难点】赏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荷花的图片配乐将学生带入情境之后,与学生对话交流,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检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词人。

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新月、春雨、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

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著有《片玉集》,也称《清真集》。

三、初读感知(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美,生读,教师范读。

)诵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四、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学生完成)上片写夏日早晨清新明丽充满生机的美景。

下片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五、合作探究鉴赏手法(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拨提升)1、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

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

(1分)词人在室外见到了摇曳生姿的“风荷”,引发了词人的思乡感情。

(2分)感情抒发得自然真切,不漏痕迹。

(1分)【教师拓展】触景生情《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六篇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六篇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六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身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们精心整理的苏幕遮范仲淹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幕遮范仲淹教案1一.三维目标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二.教学重点1.朗读指导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四.教学设想1.本篇属于选修的诗歌部分,这一部分自主赏析作品四篇,两首诗、两首词对于诗的赏析,课本作了赏析示例,而词的赏析示例没有,因此选择这首讲读,为学生鉴赏词作一个示例诗词鉴赏历来强调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要深入吟咏与诵读,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诵读,让学生在这一方法体会诗中的节奏,体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的文旨与意味2.在比较中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学中选择了同样写乡思的范仲淹的《苏幕遮》进行比较,加深对本词情感的把握3.对于周邦彦,学生在这以前未接触过,文学文体常识在讲解过程中作简要补充五.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意境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词的语言,探究词是如何做到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3.吟诵,“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与音韵,通过诵读“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词中的情感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余光中的《乡愁》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身的思乡之情的(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一)诵读初步感知请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由朗读5分钟,尽量能背诵下来(老师提示朗读要求)点拨:诗是“直觉”的艺术,因此“朗读”是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朗读不是机械的读,而是要美读,也就是体会诗人情感,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a、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b、词大多是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要处理好;c、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与作者情绪的转变,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身的情感,以情带声,因声求气,声情并茂(二)细读理解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成了几幅图画?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好?你喜欢哪些词句?然后请学生自由作答,老师稍加点拨意象:沉香、鸟雀、荷、初阳图画: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曳(鸟儿们一大早就已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叽叽喳喳,清脆的鸟叫声相互转告着天气转晴的消息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炼字:“呼”字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呼声与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遥”“久”“梦”等(三)美读体会情感1.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明确:羁旅之苦、思乡之愁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身的诗情这首词中,触发词人思乡之愁的是哪幅图画?明确:第三幅风荷(提示周邦彦的家乡在钱塘)这三幅图画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图片让学生自身体会)明确:沉闷欢快欣喜由此得出上片的朗读技巧:上片写景的整体格调是活泼的,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感的转变“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词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下片抒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2.根据朗读指导,学生自身美读3.听朗读录音,指出不足三.延伸拓展《苏幕遮》是一首将思乡情绪与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不愧为词中精品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语言朴素生动,创造形象优美整首词无一句用典,主要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神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范仲淹所写的《苏幕遮》,看看与周邦彦的有何异同,我们又该怎样去品读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四.作业:背诵《苏幕遮》五.板书设计:苏上片:写景(风荷)幕见景生情遮下片:抒情 (思乡)苏幕遮范仲淹教案2教学目标:1.体会范仲淹词的阔远之境。

苏幕遮 教案

苏幕遮 教案

苏幕遮教案教案标题:《苏幕遮》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苏幕遮》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苏幕遮》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撰写关于《苏幕遮》的文章。

教案步骤:导入:1. 利用图片和简短的介绍引起学生对《苏幕遮》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苏幕遮》的作者和背景,以及这部作品的重要性。

阅读与理解:1. 分发《苏幕遮》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标记重要的情节和人物。

2. 分组讨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对文本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苏幕遮》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学鉴赏:1. 引导学生分析《苏幕遮》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让学生试着解读这些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作用,并讨论作者的意图。

写作练习: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关于《苏幕遮》的文章。

2.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鼓励学生展示个人观点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互相交换文章并进行互评,以提高写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苏幕遮》中的成果。

2.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探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兴趣和鉴赏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苏幕遮》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具有相似主题或风格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对文学鉴赏的理解。

3.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互评结果,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教案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台剧表演,演绎《苏幕遮》中的情节和人物。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文学研究,探讨《苏幕遮》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苏幕遮》和作者的历史背景。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版选修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版选修第三单元第5课《苏幕遮》教案

《苏幕遮》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

②因声求气,吟咏成诵,体会词的音韵美。

③体味赏析诗歌,掌握词中写景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鉴赏本词写景的艺术特色。

3.情感与价值观感悟周词中那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美及含蓄深沉的乡愁。

【学习重点】1.美读全词,吟咏情韵。

2.鉴赏本词写景的艺术特色,把握诗人的感情。

【学习难点】词中写景的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法、鉴赏法【学习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激趣导入(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教师摄影荷花作品,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手中的笔描绘这些美景,并且提问学生平时在写作中会运用到哪些写景的方式。

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学习目标:1.体味赏析 2.写景方式 3.吟咏成诵三、知人论世学生齐读有关作者内容(幻灯片):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婉约派词人。

其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

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

一生仕途很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于是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

四、分析诗歌(一)整体感知全班齐读诗歌,指导诵读。

展示幻灯片;思考: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二)体味赏析1.展示上片幻灯片,女同学齐读上片。

幻灯片:上片(写景)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思考:上片写了哪些景?写景有哪些方式?(学生先自由分析,请几个学生作答))教师总结板书:写景方式:声色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

2.佳句赏析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是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学生自由赏析,请学生发表看法)展示幻灯片总结:“清圆”:雨后荷花清新饱满之态;“一一”:荷花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有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风荷”:荷的动态美,展现荷在风中妩媚娇羞的神态;“举”:荷花挺拔修长、亭亭玉立之态;“风”“举” 相结合:妩媚中透着风骨的荷之美。

选修语文《苏幕遮》教案

选修语文《苏幕遮》教案

选修语文《苏幕遮》教案选修语文《苏幕遮》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选修语文《苏幕遮》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习目标1、初读,整体感知。

2、再读,理解词意。

3、品读,学会赏析。

二、导学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汉族。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三、开卷有益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读本词,说说本词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现?四、品读上片,回答: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五、品读下片,试讨论回答1、本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理解这两句的含义。

2、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

六、再次品读全词,试从写作手法上来赏析作者是如何来传情达意的?七、作业1、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试说说文中的“芳草”“斜阳”的意象与想家有什么联系?有没有相关的典故?2、试将本词上片改写成写景片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幕遮》教学设计
本首词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诗词教学更应体现这一新课改精神。

本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段落极为分明。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词中营造的清新淡远的意境,品味诗意,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

2、感受词中营造的清新淡远的意境,品味诗意,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
感悟周词中自然清新的风韵美及含蓄深沉的乡愁。

教学重点
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荷花,因为它淡淡的清香,美妙的形态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

他们留下了很多吟咏荷花的诗篇,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由于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咏荷杰作,一起走近周邦彦的《苏幕遮》,一同品味无穷的荷韵。

二、走近作者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他的词格律谨严,语言富艳精工,善铺叙而含蓄,是继柳永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有“词家之冠”之称。

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一、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把握词作情感。

(提示:本词上片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下片抒情,格调轻柔,要放慢语速,
充满深情地来诵读。


2、学生诵读。

二、赏析探究
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段落极为分明。

1、上片写景,词人抓取了哪些意象?
明确:沉香、鸟雀、初阳、荷叶、宿雨、水面、荷花。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

2、开头两句写词人的室内活动,暗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燎沉香,消溽暑”,夏季雨后的清晨,房间里又潮湿又闷热,人的心情也是沉闷的,焚香既是为了消暑,也是为了驱散心中的烦闷。

整个境界给人凉爽安静的感觉。

3、“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赏析“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

4、王国维先生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如何理解他的评价?
明确:在这个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
感刻画得惟妙惟肖;“举”则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荷花的动态美、向上挺立的力度美刻画得十分传神。

5、词人由上片写景过渡到下片抒情,景与情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哪个意象?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
明确:风荷。

词人的家乡在钱塘,眼前的“风荷”想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吴门亦是“三秋桂子,千里荷花”而著称;想到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于是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6、“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明确:“久”字体现了作者对漂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

7、“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明确:如果说下片前几句都是写实景,那么最后一句就转入了虚构的梦境描写。

思乡情切,以至梦中飞渡,恍若回到了故乡,与友人一起划着小船畅游芙蓉浦了。

以如梦似幻的乡愁乡梦结束,余韵袅袅。

词最后的“芙蓉浦”,与上片“荷”遥相呼应,是对荷的描写的延伸,使全词结构更为完整、紧密。

五、拓展探究
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明确: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思念来写思乡之情,不直接写自己忆旧友,而是用设问的手法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这种
手法叫对面着笔或曲笔。

这种手法在古典诗词阅读中经常会碰到,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六、课堂小结
周邦彦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则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本词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七、作业布置
背诵《苏幕遮》,并完成同步作业。

八、板书设计
沉香室内动静结合
景鸟雀屋檐清新自然
荷叶、初阳、水面、荷花室外景中含情
情羁旅思乡直抒胸臆
对面着笔如梦似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