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鱼通山歌的文化探析

合集下载

02孔论文化瑰宝光耀千秋(一论彭水民间歌谣)

02孔论文化瑰宝光耀千秋(一论彭水民间歌谣)

文化瑰宝光耀千秋一论彭水民歌孔庆余一重庆市东南部,有一大片武陵山系与大娄山系交汇的褶皱地带。

这块邻四省接9县,方圆三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繁衍生息着六十余万苗、土家、汉等各族儿女的广袤沃野,便是古称黔中今名彭水的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这里山陡崖险:“撑岩挂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宋黄庭坚《竹枝词》);这里江窄峡深:“命轻人鱼乍瓮头船,日瘦鬼门关外天”(宋黄庭坚《无题诗》);这里泉洌水滟:“又闻天下泉,半在黔中鸣”(唐孟郊《赠黔府王中承楚》);这里地美景幽:“摩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唐白居易《酬严中承晚眺见寄》)。

在这重峦迭嶂、山回水曲的地方,自古就居住着德尚俗淳的苗族土家族先民。

如孟郊诗所称:“山水千万绕,中有君子行”(《赠黔府王中承楚》)。

如刘长卿句中赞:“地远官无法,山深俗易淳”(唐刘长卿《送任侍郎黔中充判官》)。

而官谪于京师,运蹇于宦海的黄庭坚更直言这里的人可亲可友,从内心发出“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的慨叹。

这里的苗族土家族人民,不仅德行高尚,俗风淳朴,而且能歌善舞,爱音喜乐,自古至今无不如此。

凡到过彭水的人,都誉称彭水为“民歌的海洋”,实不为过。

彭水人怪,爱唱,什么都唱。

凡人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要用歌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包括社会、人生、宗教、民俗、人伦、哲理、劳动、爱情、婚丧、生育、知识,尽唱无余。

老人们深知苦,苦需要诉,诉也用唱;年轻人不知愁,只知道乐,乐也用唱;汉子们性情刚,刚而易狂,狂也用唱;姑娘们心有怨,怨重必哭,哭也用唱。

这唱,于彭水,便是一部口碑百科全书。

你读这书便会发现,它竟是一颗颗光耀文学宝库的明珠,是一轴轴描绘乡土风情的画卷,是一块块迹印古老民俗的化石,是一幅幅映现民族心理的电图,是一卷卷浓缩山区历史的宝鉴,是一曲曲宣示审美情趣的心音,是一道道告白价值理念的宣言。

这就是彭水人的“唱”,这就是彭水人唱的“民歌”。

二“歌”,或者就叫“民歌”,是人类最早出现的文艺形式。

壮族的传统文化与艺术

壮族的传统文化与艺术

壮族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与艺术。

他们的独特文化特点和艺术风格使其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艺术领域独树一帜。

本文将从壮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读者展现壮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壮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壮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传统文化以山歌、服饰、饮食、节日等方面为主要特点。

1. 山歌:山歌是壮族特有的音乐形式,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内容而闻名。

壮族山歌歌词多描绘自然景色、爱情故事和生活感悟等内容,歌声婉转动听,深受壮族人民的喜爱。

2. 服饰:壮族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多彩,不同地区的壮族人民在服饰上也有所不同。

男性常穿戴以黑色和蓝色为主色调的衣裳,女性则喜欢穿着绣花颇多、色彩斑斓的服装。

3. 饮食:壮族传统饮食以米饭和玉米为主食,其它辅以各种野菜和独特的调味技巧。

酸辣、酸甜是他们独特的口味特点,如酸汤鱼、酸菜鱼等都是传统的壮族菜品。

4. 节日:壮族有很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壮族的三月三、三月二十三和十月二十四三个大节日。

这些节日以举行歌舞盛会、龙船比赛等方式庆祝,展示了壮族人民的民族气节和传统文化。

二、壮族的艺术表现形式壮族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音乐、舞蹈、绘画和手工艺等。

1. 音乐:壮族音乐以山歌和竹笛为代表。

山歌作为壮族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而竹笛作为壮族人民的传统乐器,发音清亮悦耳。

2. 舞蹈:壮族舞蹈以庆典舞和婚俗舞为主要类别。

其中,庆典舞多见于重要节日和典礼,舞蹈动作多变、热情奔放;婚俗舞则表达了婚姻和家庭的美好祝愿。

3. 绘画:壮族人民擅长绘制绣花和壮绣,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细致的刺绣工艺而著称。

绣花和壮绣常常用于装饰衣物和家居用品,展示了壮族艺术的细腻和精湛。

4. 手工艺:壮族的手工艺以银饰和染织品为代表。

银饰精美而华丽,常被用于服饰和装饰品。

染织品则以手工编织技艺和自然植物染料为特色,色彩鲜艳、图案独特。

红色文化——巴中

红色文化——巴中

巴中——革命摇篮,红色之都一,基本概况巴中市,是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地区,四川北部门户。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度21分至107度45分,北纬31度15分至32度45分。

市政府所在地西距成都400公里,北距西安650公里,距重庆498公里,与相邻的达州、南充、汉中及宝成铁路、襄渝铁路距离都在200公里左右。

辖巴州、通江、南江、平昌拟建区的有江北新区南坝开发区四区县,188个乡(镇)、2354个村。

巴中的公路交通较为方便,与周边各市均有道路顺畅连通。

乐巴铁路于2009年12月31日全线贯通,现正在进行电气化改造,广巴高速公路于2009年底已形成通车能力,2010年5月10号正式通车,成都到巴中最快仅需4小时,南部到巴中的高速公路、巴中到达州的铁路已开工建设,巴中到达州、巴中到陕西界的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巴中机场、南部到巴中到汉中的铁路、巴中到广安到重庆的高速,巴中到万源的高速公路都列入了省规划。

巴中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

东汉永元年间置汉昌县,建安六年改属巴西郡,北魏置巴州。

巴人部族素以英勇善战,能歌善舞而著称。

汉高祖刘邦在南江大坝建牟阳城筑巴峪关,萧何月下追韩信至截贤岭(误传,实际上在汉中留坝),张飞夜袭巴州智擒严颜。

魏武帝曹操与张飞交战汉水,直逼张鲁退兵巴州,境内始建于梁魏、盛镌于唐代的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等地的摩崖造像多达5210余龛、7200余尊,以布局精巧、艺风平实而著称,再现了唐代辉煌的宗教艺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巴中盛唐彩雕全国第一”,是全国十大石窟之一。

巴中既是国家粮食储备基地,又是商品粮输出基地。

骨干经济作物中的蚕桑、烟叶、茶叶、油菜、水果、甘蔗、生姜等已形成规模优势,通江“天岗银芽”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南江大叶茶被国家列为优质品种推广,“云顶绿芽”、“云顶茗兰”、“光雾茗峰”等跻身国家名茶行列,获国家AA级绿色标志。

通江银耳驰名海内外,被国家命名为“银耳之乡”,南江被命名为“核桃之乡”,江口醇酒厂、小角楼酒厂产值均超过亿元。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四川凉山彝族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和独特的魅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凉山彝族民歌,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出发,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保护和传承彝族民歌文化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一、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1. 音乐形式多样凉山彝族民歌形式多样,包括咪呼、情歌、祭祀歌、劳动歌等多种类型。

咪呼是彝族传统的一种独特音乐形式,其旋律优美、抒情,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情歌则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常常表现出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

2. 独特的表演方式彝族民歌的表演方式独特多样,例如咪呼常常是由男女对唱或者女性独唱,配以特有的舞蹈动作,表现出彝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的性格特点。

3. 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彝族民歌的歌词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对自然的描绘和感受是其独特之处,表现出彝族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4.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凉山彝族民歌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彝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二、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 加强保护与传承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凉山彝族民歌,首先需要加强对其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这包括记录、收集和整理彝族民歌,进行口传心授的传承,建立数字化资料库等手段,以确保彝族民歌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2. 引入现代元素,提升艺术水平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可以适当引入现代元素,推出具有时代感的彝族民歌作品,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和舞台表演方式,提升彝族民歌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使之更受年轻人的喜爱和欢迎。

3. 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要加强凉山彝族民歌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音乐的交流与融合,吸收其他音乐文化的精华,为彝族民歌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4. 科学有效的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包括音乐会、文化节、演出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凉山彝族民歌,扩大宣传推广的渠道和范围,增强凉山彝族民歌的社会影响力。

比较文学视阈中的水族双歌与土家族民歌

比较文学视阈中的水族双歌与土家族民歌

比较文学视阈中的水族双歌与土家族民歌民歌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创作之一,也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生产劳动、节日喜庆、婚丧祭祀等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聚居在黔东南桂西北的水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而其中最有特色的无疑是水族双歌。

生活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民间歌谣特别发达。

土家族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触景生情、遇事而歌、随编随唱,创作了数量众多的民歌:“一头芝麻撒上天,土家山歌万万千。

大江大河流不尽,土家山歌唱不完。

”这些民歌在民间以口传的方式代代相传,成为土家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族双歌和土家族民歌同属南方民歌,都符合民歌的基本条件:“第一,民众必得喜欢这些歌,必得唱这些歌;——它们必得‘在民众里活着’——第二,这些歌必得经过多年的口传而能够留存。

”在比较文学的视阈中考察水族双歌和土家族民歌,我们发现它们在结构形式、艺术手法、文化功能等方面,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其原因在于它们虽然都是民间相传的歌谣,但产生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却不同。

一、结构形式水族双歌,水语称“旭早”,意思是成双成对演唱的歌,即不是一个人吟唱而是有应答者;有的也称“旭凡”,意为有唱有说的歌,即歌手在吟唱时穿插有说白。

水族双歌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说白与吟唱相结合的双歌和无说白只有吟唱的双歌两大类。

其中既有说白又有歌唱表演的双歌,具有戏剧的一些特征。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一首水族双歌中有多个角色、有一定的故事内容和矛盾冲突,需要说白(相当于舞台的画外音)来介绍演唱的角色、缘由及与故事相关的其他内容。

如《打渔人和龙女》前面的说白介绍打鱼人遇见龙女,龙女表示愿意作打鱼人的妻子,然后开始吟唱:“(渔人)随河走,才到海边。

/海湾边,遇见龙女。

/因打渔,有幸见龙。

/两相爱,命该相同。

/咱休息,畅谈一会。

/互相爱,在大海上。

/丢拦网,和你成亲。

/我的龙女呵!/(龙女)常在海,不在岸边,/常在洋,从不上岸。

横县鱼生“脍不厌细”的圣人遗风

横县鱼生“脍不厌细”的圣人遗风

乡情乡喘 FOOD AND EMOTION IN HOMETOWN“最忆故乡情,最美家乡味”。

〈〈乡情乡啸》专栏面向有异地求学、工作、生活经历的读者朋友及相关群体开展征文,既为抒发游子思乡情愫,也可推介家乡特产美嘛。

诚邀各级各类团委' 工会、学生会及社团组织协作 开展,欢迎行业企业台作支持。

横县鱼生:“脍不厌细乃的圣人遗风■文丨江畔茶客人孔子是美食家,大概是没人有异议的。

二t 二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春秋时期,正是诸侯征战、逐鹿中原的多事之秋,诸子百家各显神 通,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在诸侯门下混个不赖的官职,谋个锦衣玉食,可见后世官僚信奉的 “千里作官,为了吃穿”信条,也是颇有历史渊源的。

孔圣人在当时也应该算是命运不错的。

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每人给他交一大把干鹿肉当学费,一年下来也够他喝上百餐小酒。

更何况他还有子贡这个大商人弟子,想必每年给他的 “束修”也不少。

孔圣人不同于平原君、春申君、孟尝君、 信陵君等战国四君子,他只是个学人,一生致 力于推广他的学说,并没有世袭的领地或封地,也就不具备四公子供养如冯谖那样的才俊之士或鸡鸣狗盗之徒等众多门客的能力。

但终其一生,有那么多学生追随他,倒也足以自我安慰。

虽然也曾坎坷潦倒,郁郁不得志,有 “道不行,乘椁浮于海”的苍凉,可到最后却得善终,比之诸子百家的众多名人落了个不知 身归何处,算是好上百倍。

孔子一生都在诸侯之间游说奔走,又是大学问家,可以断定他见过不少国王,也一定参加 过不少由侍从美女担纲服务员的宫廷宴会,所以 才会有他那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千古名言,和据此留传下来的美食传统。

中国的文化人,或曰读书人,对饮食是很有鉴赏力的.也善于苦中作乐或画饼充饥。

封建时代成名的途径不多,成名又多为文化人难免的故 做清高状所碍,唯一有机会混上好饭食的,大约 也就是类似今天高考的科举这条路。

060栏目编辑:王蒙娜,邮箱26828281 *********o横县鱼生:“脍不厌细”的圣人遗冈中国的典籍浩瀚如大海,读廿人又几乎个个穷经皓首,所以他们肚里学问不少.缺的主要是油水一旦他们拥有了可以吃好饭食的机会,就会很自然地用饮食来比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比如“调和鼎鼐”、“治大国若烹小鲜”,都属此类,但奇怪的是.中国读书人对书画技艺的咏叹虽不在少数.而能与美食真正挂得上号的大学问家,大概也只有喜吃竹笋炒肉片和东坡肉的苏轼、著有《随园食谱》的袁枚等寥寥几人。

山歌对唱!175

山歌对唱!175

山歌对唱男:姜公吊鱼石上坐男:亲郎赌博因为财周日挂念个条河想恩因为妹矛来阿哥有心挂念妹董卓因为貂婵死妹子矛心挂念哥山伯因为祝英台女:新打桶吊尺二长女:讲起连郎系边波阿妹担水扳桶梁暗中角落蹲几多水缸还有半缸水家中知里爱打骂假作担水望情郎柑子告少桔告多男:冬去春来又一年男:心想妹子吾敢声吾前过有一天单竹架桥吾敢行六月莲藕花正艳城皇庙里摊席睡把握时机结姻缘虽然矛鬼得人惊女:鲜花结蕊喜鹊喧女:甘愁甘怕爱想开阿妹开口向郎言阿妹设法包你来若是平地风波起屋前舍后不方便小心谨慎进房间打开房门大胆来男:唱里春歌唱秋歌男:八角楼里锁重重唱出阿妹个条河风吹草动冲一冲这条河床涯正合郎就勇敢去解救别人吾过涯过多好比鸟子放出笼女:亲郎想妹吾应声女:唱里老歌唱新歌因为妹子家法严唱里欢歌唱情歌若系风流人捉到唱出今天好心情眼拐落地面转青唱出人生快乐多男:你说涯老涯吾老脸唇生须面吾潮可比盘中腊鸭样骨头虽硬味道好女:难怪亲郎甘风凉你会作对写文章园头埔尾你也会阿妹请你来帮忙男:叫我做工无问题只怕旁人嘴多理日里同你来种菜夜里同你做那西女:请你做工不用怕假装作客去探家白天同我去犁田夜里同我做娃娃男:妹要孩子吾使狂紧爱洋参来补偿妹子生育有能力包你有子又有娘女:阿哥心肝样甘良有钱同涯出主张油盐茶叶你会买过年做衫涯先行山歌对唱2男:今日见妹喜空前女:俩相情愿不异心唱条山歌特色篇择便日子订婚姻文化传统凭改革结成夫妻合力干时尚对歌喜心田高高兴兴做赢人女:郎约对歌系难题男:欢欢喜喜感情深勾心斗角出招奇孝顺父母人赞称上答下答有兴趣左邻右舍又和睦乐在其中着了迷抱着孩子笑盈盈男:山上无木变荒山女:儿女长大乐心情河里矛水变沙滩读书毕业帮家庭若事今日没歌对社会拼搏绩显著两人那有甘喜欢温暖新房榜样人女:春江水暖鸭先知男:年又到来节又兼亲郎性情了解俚亲郎无身好衣衫腊月过后花季节阿妹门前舞狮子妹子同郎结伴侣隔山来听锣鼓声男:三番四次说分明女:新郎咁穷唔使惊爱学蜡烛一条心矛穿妹会买新衫从上至下燃到底还有钱银分你转两人一生都光明安家费用我承担女:亲郎讲到甘真心男:你叫涯唱涯就唱上楼下屋都难寻唱出日头对月光彼此情投意又合唱出麒麟对狮象结婚唔使托媒人唱出阿妹对情郎男:阿妹唔使甘急躁女:亲郎同妹吾应当最近自然婚事到逆水驾船难得上宝剑锋利磨砺出新郎家中有娘子请你耐等心莫焦样般酒醉发花狂男:你喊涯唱涯就唱唱出云层撑太阳撑得太阳露微笑阿妹撑郎身舒爽女:新郎说话咁风流你的名声盖九洲可惜无钱进入市上街回家打空手男:阿妹讲到涯咁虽鲤麻说出小鱼来甲码钱银你看到你会晕钱来发呆女:大炮唔用紧去车落锅无米兴自夸你有黄金人有秤竹节内空笑脱牙男:十八妹子有才华左答右答如俊马涯系才郎妹才女两相情愿定婚纱女:亲郎幽默艺术人说里假话吐真情恩怨已消讲和谐横岗俩建新家庭山歌对唱3出门看见满山红花多叶少开得浓郎想和你结子妹不知妹子同不同好花开来好花开好花开到门前来妹想摘朵给你戴只怕亲郎选人才新郎生得好年轻文化虽高貌不靓交情新郎会珍惜吾知妹子嫌不嫌想思草来叶又稀新郎交情莫延迟条件咁好有情义生生世世不分离昨夜梦见妹要来买便衣衫买便鞋各项食物都备便阿妹来到好招待亲郎生得嫩汪汪人又慷懈貌端庄情投意合甲心肝恋得亲郎好沾光新打利刀吾使磨好个妹子不用多标标致致恋一个开心愉快唱高歌今日同郎唱歌海妹子心中好开怀食了早饭对到暗难分难舍难拆开同妹割鲁上山岗满山满岭好风光人说山高距市远我说高山近太阳今日出门天门开时时望得亲郎来脚踩马鞍生起笋手扳花树花就开亲郎约妹就来俚一片丹心无假意彼此年龄又相等恰似仙女会瑶池阿妹吾怕家法严残花漂水吾使惊两人好比万年青折断再扦也会生新郎打伞圆溜溜又会打来又会吹又会架桥施公德涯今连妹好追求画眉鸟子叫声乖一声叫完一声来一声叫郎梁山伯二声叫妹祝英台小河水入大河流江俚水涨好行舟妹真交情不怕难落差过了会顺流日头一出照山岗蜜蜂采得桂花香蜂子采得花成蜜妹子为郎算非常太阳咁烈又无风阿妹咁好又无双今日同妹来见面绳索也会变成龙今日同郎喜相逢两似蝴蝶花园中合力拼搏有积累丰衣足食乐融融山歌对唱4红红似火似火红郎妹艰辛一般同山高水远疑无路借妹陋屋来过冬花开花谢秋草黄转眼又是一年长暂住妹家不巩固恰似孤舟喑角藏亲郎失业不恢心彼此有志堪买金总要永恒齐奋进做出成绩誉乡邻天上星亮月也明亲郎勤劳妹俭身同心同德去进取黄土也会变成金江西九十九条河唯有一条透博罗才人美女不中意选得这个百晓婆人群筛选中意我妹能实干积累多人际社交会沟通伉俪无忧快乐多天上星多用不明世间风流好艰辛三条丝线打死结样般来解这条情蝴蝶飞落花园中采里牡丹采芙蓉阿妹要来路又窄亲郎帮妹路开通日头咁烈又无风新郎属妹早成双成家立业生贵子长大读书进皇宫三月里来桃花红燕子衔坭在空中燕子衔坭巢旧院亲郎连妹望成功我唱山歌韵理通四面八方在其中笼里养鸟变成凤塘喂黄鳝变成龙讲唱山歌就开声谈得好郎心就生连得好郎心头醉本步云来二步行杨梅打子不见花蚊子咬人不见疤亲郎对妹心牵挂途中碰到手牵拉三条杉树一般高选出一枝做般梢船梢咁好爱木匠唱歌还要郎来教山顶雄眉叫一声山下雌眉细心听两个画眉一起叫口对口来两心甜想思草来叶又青玫瑰咁好园中生玫瑰咁好爱人栽亲郎连妹望子添上条岗子样咁长果子成熟梅子黄妹子姻缘有郎分夜行千里心也凉妹子打伞圆圆开紧想同郎解忧怀心要同郎过生活问郎结婚何时来山歌对唱5石榴花来石榴花出世落水八字差只怪八字生错了矛得同妹做一家茶子开花开得浓亲郎有心不怕穷大河水涨一时过细水长流得过冬日头落山岗过岗今日无机妹共床今天无时同你甥慢慢回家心莫慌看见亲郎在河心吾知河水有多深扔个石头试深浅我唱山歌表郎心十八阿妹郎的人看你愁闷矛开心老是忧虑不开口那里丢了这份情亲郎生得一身春恰似东方来朵云又似西边来的雨云雨相伴路顺风日头落了对面岗西边望月妹望郎日到黄昏鸟归宿盼望妹子早回乡太阳下了对面岗对面岗下裁高粱高粱脚下裁豆子豆子开花甜又香秋草打花爱粘人这个妹子真聪明你唱山歌团团转亲郎听到晕倒人鲜花开放蜜蜂来蜜蜂鲜花分不开郎妹恰似花蜂样难分难舍永做堆四月日长肚又饥十月夜长又无被阿妹家中生活好借分亲郎宿夜里亲郎说话咁自谦你家比妹还告赢雕龙画栋房漂亮合做一家心更咁档梨打子乌当当油柑打子排两行妹子可比油柑样配水食了透心凉你莫笑涯烂衫巾洗得水多也会新伯公还系坭作个烧得多香也会灵伯公伯婆爱有灵你爱保佑涯两人保佑两人同到老倒转做个伯公停妹子举动行善人敬天敬地敬神明敬得父母回恩报来世会做伯公亭亲郎命俚样咁穷带等先生去捉龙妹子有个生龙口财了两旺出相公亲郎听到劲冲冲择便日子就行动妹宿一夜十月后一箭四鸟子两双山歌对唱6千思量来万思量思量情妹路头长量思情妹路头远行穿脚指饿断肠汶水过河吾知深吾知亲郎那样心灯草拿来两头点久后正知共条心今日对歌喜心情别人又说变邪人挑拨离间家知道架起歌台不敢吟草木逢春万象新青山绿水笑盈盈回头来看岸已到木已成舟怕那人长江滔滔水无情郎驾豪轮不怕沉无事生端是非多敢骑龙虎不怕神山歌唱来万般情句句唱来勉励人知悉亲郎玉体好胜过黄金千百斤郎唱山歌虽不多意义写成一大箩歌劝世人立功德胜过王母念弥陀冬寒北风刺骨知望郎保重加寒衣若系冻坏妹挂念夜晚睡眼礚好被唱歌吾使尽歌喉自然温顺解忧愁一日三餐歌送饭晚上睡目歌垫头阿妹唱歌出招奇唱个糟麻和豆是两拌食物最可口郎爱拿去尝下里阿妹煮菜样甘香顺着情义尝一尝口味相投为一道芬芳园里结鸳鸯春花秋月年增年历尽沧桑岁又迁两相情愿趁年轻不要待到日落边今日见妹吐真情曾经失败不甘心今朝良缘天作主择好日子来动程备好日子办事情问郎家中有何人婚姻大事谁做主四方中意较合情珍惜光阴郎欲知闺女长大抓时机父母勉强能接受万万不能再拖迟山歌对唱7客家山歌名声扬首首山歌情义长句句唱来郎心事条条唱出妹心肠客家山歌有名声条条山歌有妹名条条山歌妹有份一条无妹唱吾成客家地区才子多开口就会唱山歌山歌无脚溜溜走飞过高山飞过河两对耳环一样新吾知哪对是真金两个亚哥一样好吾知哪个正真心两条绿竹一样长吾知哪条系竹娘两个妹子一样好吾知哪个情义长三条松树透天庭吾知哪条多松油三个亚哥甘高大吾知哪个好交情两个亚哥甘熟人吾选相貌爱选情打开庵门看佛面究竟哪个正真心上塘鱼子跳下塘吾知哪口水告凉前面甘多好妹子吾知哪个情正长万重山下一条河鱼落深水鸟落坡鸟儿不知鱼在水鱼儿吾知鸟在坡南风摇摇吹过坡风吹木叶唱山歌歌声摇摇随风转山中百鸟都来和今日路过沙滩河沙滩河上桥又多吾前过桥先问路花园还有几条河根靠土来土靠根无土无根不成林男靠女来女靠男有男有女有子孙百样鸟子百样声画眉叫得最好听画眉叫个小调子恰似和妹唱歌声好久吾前搭船上吾知船上好风光甘多亚妹涯唔识唔知哪个好商量好久唔识到河下唔知河下东多沙甘多亚哥妹唔识开口唔知问哪侪山歌对唱8好花开在好花园好妹难怪亚哥缠只因妹子劳动好勤耕作细精种田别人有钱涯唔贪亚哥穷苦涯唔嫌有耳锅头当天煮无鱼无肉亦说甜讲着钱财涯唔贪只贪人情长久行百万家财借手过滕头无肉贴唔生亲郎有心妹有心花有清香月有荫两人莫论钱财事总要仁义值千金月儿弯弯在半天两人相好莫讲钱云遮日头无长久真情实意万万年山歌又好声又尖借问亚妹那个名亚妹住在哪个屋等涯上下好来行远不远来近不近共个圩场各一村一把弓长系涯姓名字安做张色云画眉眼子黄蜂腰才貌又好声又骄妹个缘姻有涯份玉石来造洛阳桥山歌爱唱情爱交真心恋妹唔使桥竹叶撑船分你过妹做金簪做浆摇妹在河边洗衣瓽手拿擂追眼割郎擂追打在妹手上只怨擂追不怨郎妹子锄草上山岗翻来翻转来看郎翻来翻转踢足指只骂石头不骂郎妹子连郎不怕难鲤鱼不怕网来拦水深涯会石下钻水浅连跳两三滩新做大屋安花窗不怕雨来不怕风只要两人心甘愿唔怕名声上广东琴口行上系埔城名声紧出紧爱行有情唔怕名声出只怕无情担臭名盐田港口是州城九闻妹子有名声十五造桥月半过唔曾想到就有行山歌对唱9大路同行小路归不怕旁人说是非危杆顶上洒灯草真心唔怕大风吹不怕别人说短长越讲两人情越长妹子种条桂花树大风越吹花越香高山顶上种条蕉根深唔怕大风摇亚哥有情妹有义不怕旁人两面刀上屋下村出俚声真心相好唔使惊交情不怕旁人讲旁人越讲事越成山歌爱唱琴爱弹人无两世在阳间人予两世阳间在花无百日在高山高山顶上种布惊吾使淋水也会生总要两人心甘愿不用媒人也会成对面介只系哪人日头映眼看吾真亲郎有心过来有事慢慢讲分明你莫笑涯耕田妈种田亚妹真唔差性情又好又勤俭会华会算会当家你莫笑涯耕田郎耕田亚哥情过长吾吃酒来予赌情家里有商又有量八月十五月哇哇郎当月饼妹当茶山歌声声令人醉开心快乐笑哈哈新买花鞋束束花送给妹着好上下送分妹着好走路看哥不到看足下鲜花绽放蜜蜂来蜜蜂鲜花分不开彼此姻缘天注定择好吉日拜堂来日月乾坤助我怀新郎约妹你爱来天上几多星星亮扦羽飞到郎门开好久没同郎唱歌不知声音合予合三年无食江边水打鱼唔知那条河今日同郎唱歌孩恰似神仙下凡来今日有缘得会面三代无沙心也开。

【最新精选】四川民歌2

【最新精选】四川民歌2

四川民歌1首先介绍一下民歌:A: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B:民歌的特点:1、民歌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并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2、民歌是经过人民大众的即兴创作、口传心授而逐渐发展的,是无数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3、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4、民歌的音乐语言洗练,形式生动灵活,篇幅短小精干,内容简明朴实,易于传唱。

C常见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

2四川民歌四川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它因巴山而增色,因蜀水而灵秀,更因那里的人民而充满生命力。

尽管四川人旧时生活艰难困苦,但性格中却似乎天生一种幽默、诙谐和乐观,纯朴之中又有一种狡猾气息,外省以此故称四川人为“川耗子”。

这一民风在四川文艺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川剧、清音、快板书、相书、金钱板、说笑话、谐剧等,颇为幽默,常引起观众阵阵发笑。

四川方言也是如此,如今电影电视喜剧中还常插入一段四川话,妙趣横生。

山地民歌说起四川的山地民歌,人们会有很直观的印象。

四川盆地边缘由巫山、大娄山、大凉山、邛崃山、岷山、米仓山和大巴山兜圈子环绕而成。

因为四面环山,不仅气候独特,山地民歌也因此而丰富多彩,像山歌、薅秧歌、薅草号子、薅秧锣鼓、盘歌,还有神歌以及翻杈号子等等,都是山地民歌的主要演唱形式。

山歌:是人们在山野里劳动时歌唱的曲子,歌词一般为即兴创作,题材极为广泛,看山唱山,见水唱水,歌词质朴、率直,内容多以反映劳动的欢悦、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为主。

山歌的音乐曲调一般具有高亢、嘹亮、简洁、爽朗、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等特点。

如:《太阳出来喜洋洋》。

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山里人豪爽、粗犷的特点,走起路来一阵风,说起话来连珠炮,以川东为例:川东地区语言语调直白,高亢有力,唱歌时也是真挚炽烈,欢快热情,像《槐花几时开》、《妹儿多勤快》等,演唱这种风格的作品时,四川人称声音要“到堂”,意为一开始不管从声音到情绪都要全部到位,每句都要有迸发力,节奏可以自由,但音调高亢明亮,歌词密集,衬词松散,高音区真假混合时真声成分多。

川西康区山歌刍议

川西康区山歌刍议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O F S O C I A L I S M272川西康区山歌刍议王 博(四川民族学院 音乐舞蹈系,四川 康定 626001)摘 要:川西康区山歌作为族民间音乐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康巴学、中国藏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是藏民族文明的象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川西康区;山歌;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272-2引言藏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藏文化博大精深。

藏族民间音乐种类多样,由于地域、习俗、宗教等决定了藏族民间音乐的特殊性。

尤其是川西康巴山歌,它是藏族民间音乐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

川西康区山歌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最能表达当地藏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在藏族民间音乐的一块瑰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积极投身康巴学的科学研究工作。

杜永彬在《康巴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以国外康巴研究为例》中提出了“康巴学”的概念。

康巴学,是藏学的重要分支,其学科体系应包括:康巴地理、康巴历史、康巴文化、康巴宗教、康巴经济、康巴政治,也包括国外的康巴研究,如国外的康巴人、康巴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等。

[1]川西康巴山歌有着地域独特性,文化多元性、复杂性,是康巴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康巴学、中国藏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没有对康巴文化的全面、深人研究,就不可能深刻理解藏文化自身的多元性质及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也看不清藏文化的全貌。

这样的藏学研究无疑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2]对川西康区山歌的研究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康巴民间音乐的研究,对深化康巴学研究,健全康巴学体系,发展与繁荣中国藏学事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现实的政治意。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山歌初探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山歌初探

=.康定县山戢存在现状 :
康定 县 21 乡镇 .在 总面 积 为 1 14 平 方公 里 的 辖 个 万 域 内 山 歌 是 人 民群 众 最 为喜 闻 乐见 的 种 音 乐 艺 术 形 式 。 康定 县 山歌 是 劳 动人 民在 山 野劳 动 日常 生 活 中抒 发 内心 思 想 感 情 的一 种 抒情 小 曲 。勤 劳 的 康定 人 在 采 摘 放
子 康定 县 城 镇 居 民 则 多 数 称 之 为 山歌 子 或 山歌
f ) 三 山歌 内 容 多 反笔 者 均 发现 康 定 县 山歌 多 以歌 唱 男 女 爱 情 为 主主 题 享 誉 世 界 的《康 定
大 音 调 高亢 流 畅 多富 高 原特 色 康 定县 炉 城 区 至鱼 通 区 瓦斯 乡范 围 内藏 汉 聚居 区 的 康定 山 歌 康 定 溜 溜调 则 具 有 明显 的 藏 汉结 台 的特 点 歌 唱内 容 多 表达 世 俗 生活 。康 定 山歌 、 康定 溜 溜 调旋 律 平 稳流 畅 节 奏简 洁 规 整 形 象 生

打 猎 等 劳 作 中 常 常触 景 生情 引 吭 高歌 用 山歌 来
康定 县
消 愁解 闷 自娱 自乐 。在 笔 者 的 田野 调 查 中发 现
山歌 的内 涵 和外 延 相 对于 其 它 地域 或 民 族 的 山歌 来 讲更 为 广 泛 目前 在康 定 县 留存 的 大 量 民间 歌 曲 中 山歌 数 量 占绝 大多数 尽 管 康 定 县 民 间 歌 曲 中有 酒 歌 婚 嫁 歌 迎 宾
甘 孜 藏族 自治 州 康定 县 位 于青 藏 高 原 东南 缘 .自古 就
是 内 地 进 藏 的 咽 喉 重 镇 。 史 书 记 载 康 定 古 为 牦 牛 国 疆

四川神歌探析

四川神歌探析
第 二种 ,唱神 歌是 为 了 “ 提神 ” 。 在川 I 东 大 足 县 一 带 的 土 煤 窑
整 的长短句 式。常借物 抒情 ,或叙事 中抒情 ,以每首 四句 ,每句七
言为多,如 《 槐 花几时开 》、《 无情无义蔡伯喈》、《 山伯访 友》等 衬词是 歌词 中,除正词 以外 ,为完整表现歌 曲而穿插 的一些 由
多的是 语气 衬 词 ,如 “ 啊 、哎 、哟 、嗬 、呃 、吆 、哦 、舍 、 喂、 罗 … … ”, 这 些 语 气 衬 词 与 自由 延 长 音 或 拖 腔 相 结 合 , 活跃 了歌 曲的
和 土纸作坊 ,川 I 南 内江 的盛产麻 布的作坊也传 唱神歌 。有 的将神 歌 用 于劳动过程 中,如 内江隆 昌县 的麻布作坊 工人在劳 动时唱 的 “ 麻 布神 歌” 。 在条件艰苦 的作坊 ,唱神歌 目的是 为了消除疲乏 ,提神解
巴 蜀 巫 傩 文 化 有 关 。 其 中傩 戏 是 巴 蜀 文 化 中 的 民 间祭 祀 戏 剧 ,据 严
福昌 《 四』 I l 傩 戏志 》中在 四J I l 傩 戏的演剧特 点中谈到 “ 傩愿戏 以冲 傩还愿为 目的……傩愿 戏的 唱腔 以傩腔 ( 也叫神歌腔 )为主 ,杂 以
灯 调和民歌小调 ” 。
音 乐特 点和发展等方面来探析神歌 的本体特 征和 艺术价值 。 关键词 : 神歌 ;来源 ;音乐特点 ;发展
四川 I 山歌种类 繁多 ,神歌 是四J I I 山歌 中的一种 。主要流行于 川 I 南的宜宾、 内江、J I I 东的重庆郊县及川 I 西地区 。

巾》等 ;矮腔 神歌 ,曲调优 美 、柔和 ,音域不 宽,旋律起伏 不大 ,
神歌的来源
关于神歌 的来源 ,民间有几种说法 :

阳江山歌传承与发展的实践探索

阳江山歌传承与发展的实践探索

阳江山歌传承与发展的实践探索阳江山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广东省阳江市的地方民间艺术形式,阳江山歌以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阳江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阳江山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为了推动阳江山歌的传承与发展,不少相关部门和文化组织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挖掘、传承和弘扬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阳江山歌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和发展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阳江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阳江山歌的历史渊源阳江山歌,起源于唐宋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在演唱形式上,阳江山歌有二人对唱和多人合唱两种形式,歌词多为七言或五言绝句,以及《梁园序》、《梁乡谣》、《南歌子》等。

音乐形式以一段式流行曲调为主,曲调简单明快,旋律婉转悠扬,富有地方色彩。

在内容上,阳江山歌歌词广泛涉及历史典故、社会风情、爱情离别、家乡思念等方方面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

二、阳江山歌的传承现状目前,阳江山歌的传承者以老年人为主,传承群体逐渐老龄化,年轻人对于阳江山歌的兴趣和了解度不高,传承环境和条件较为艰苦。

阳江山歌的创新和发展也受到了一些制约,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使得阳江山歌的传承面临一些挑战。

如何将阳江山歌传承至下一代,如何让阳江山歌与当代文化相融合,成为了摆在阳江山歌发展者面前的难题。

三、阳江山歌的发展实践为了推动阳江山歌的传承与发展,一些文化组织和社会团体积极探索实践,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举措。

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

文化部门组织开展阳江山歌的演出、培训和交流活动,将阳江山歌带入社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增进了群众对于阳江山歌的了解和认同。

加强阳江山歌的传承教育。

各级学校加强阳江山歌的教育普及,培养学生对于阳江山歌的兴趣和热爱,从小培养阳江山歌的传承者。

探索阳江山歌在现代文化中的创新融合。

音乐地理学视阈下川渝民歌“溜溜调”腔系的演化研究

音乐地理学视阈下川渝民歌“溜溜调”腔系的演化研究

音乐地理学视阈下川渝民歌“溜溜调”腔系的演化研究作者:蔡礼莎陈晨来源:《艺术评鉴》2024年第01期【摘要】川渝许多民歌都将“溜溜”作为衬词,人们多把这类歌曲称作“溜溜调”。

在长时间的发展和人们不间断的改造下,川渝“溜溜调”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腔调系统。

家喻户晓的《康定情歌》也与“溜溜调”有着深厚的渊源,梳理《康定情歌》的发展历程,对把握川渝“溜溜调”的演化方法与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歌“溜溜调” 腔系康定情歌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1-0051-0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

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人们则会依据不同的生产方式创造出相应的音乐类型。

同时,自然环境对音乐事象的兴衰存亡、传播传承也具有重要影响。

许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地理对音乐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后,乔建中正式提出“音乐地理学”这个学科概念。

音乐的输入和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

交通发达的地区可能会沿着道路通畅的方位传播本地区音乐,同时也会吸收外来音乐。

反之,崇山峻岭可能会成为音乐事象传播或吸收外来音乐的屏障。

四川盆地及周围的山地都是天然具有封闭性的自然环境,為音乐的保存、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盆地内各民族、各地域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相同的地理环境加上四川和重庆解不开的历史渊源,导致川渝在语言、饮食、信仰、习俗、音乐等各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甚至是水乳交融的一个整体。

本文从自然地理区划角度出发,将川渝视为一个整体,以此为前提,分析“溜溜调”在川渝各民族、各地域的分布,以《康定情歌》为例,探究川渝“溜溜调”的演化过程。

一、概念解读(一)溜溜调我国许多地区的民歌都将“溜溜”作为衬词,这类民歌约有“溜溜调”“溜溜歌”“溜溜山歌”三种称谓。

各地区对含“溜溜”衬词的歌曲虽然称谓不同,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以衬词命名。

鱼通民间音乐的旋律与唱词分析

鱼通民间音乐的旋律与唱词分析

2019·2摘要:鱼通片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折多山以东,地处藏族、羌族、汉族文化结合地段。

鱼通民间音乐可以分为鱼通山歌、鱼通酒曲、鱼通锅庄三类,结构独特,兼具藏羌特色,经过历史的演变,形成了康藏地区特有的音乐语言与生动的艺术形象。

围绕这三类音乐进行详细的介绍、举例和分析,总结鱼通民间音乐的形态特征,进而填补鱼通民间音乐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鱼通山歌;鱼通酒曲;鱼通锅庄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9)02-0077-09DOI:10.15929/ki.1004-2172.2019.02.009川甘孜州康定市鱼通地区可分为上鱼通和下鱼通,上鱼通地区主要是指捧塔乡、金汤乡与三合乡,下鱼通地区主要是麦崩乡、前溪乡和姑咱镇。

石泰安考证后认为:“鱼通是东部藏区边缘、西藏传说的六个‘原始部落’中的两个高部和董部的结合区域,位于鱼通河(大渡河在鱼通段的称谓)畔,是罗米昌沟和瓦斯沟之间的土著部落的藏文名称。

”①对于这一区域的历史和文化,石泰安认为,“位于这些地区的部落,在卫藏地区建立王权政治之前,起到过巨大的历史作用”。

②在1951年前的鱼通,土地制度、藏传佛教寺院和土司权力的结合对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因此,鱼通地区的社会文化中既包含有土著文化,也有吐蕃时期文化、藏传佛教和汉地文化的因素。

鱼通地区社会形态复杂,体现出典型的藏边社会特点:相互叠合在一起的复合整体社会既有区域社会的构建特征,也完善保留了历史变迁的多样性。

鱼通地区流传的音乐围绕着人们的生活、劳动、庆典等各个方面。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生活在此的男女老少都可以随口唱出很多音乐,他们从老一辈那里通过口头形式学习和传承,没有固定的乐谱或歌词,也不需要乐器伴奏,使用当地的地脚话(学术上统称为“贵琼语”)演唱。

演唱者根据正在发生的事件即兴创作和表演,常在同一曲调中编配不同的歌词,生动形象、借物传意。

山歌寥哉专家解读

山歌寥哉专家解读

山歌寥哉专家解读(原创版)目录1.山歌的定义与特点2.山歌的历史与分布3.山歌的种类与代表作品4.山歌的演唱技巧与风格5.专家解读山歌的价值与意义6.山歌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正文山歌,一种源于民间、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歌曲,广泛流传于我国的各个地区。

山歌寥哉,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山歌的广泛传播与深远影响。

专家对山歌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

首先,山歌是一种民间歌曲,其特点是语言通俗、旋律优美、感情真挚。

山歌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自娱自乐,因此,它的内容紧密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历史角度看,山歌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山歌的记载。

山歌的分布地域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份。

不同地区的山歌有着各自的特点,如四川的川江号子、湖南的花鼓戏、山东的吕剧等。

山歌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内容、形式、唱法等进行分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山歌作品有《茉莉花》、《临江仙》、《青藏高原》等。

这些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成为了山歌的代表。

在演唱山歌时,有着独特的技巧和风格。

山歌的演唱要求嗓音洪亮、气息稳定、感情真挚。

此外,山歌的演唱风格多样,有的激昂豪放,有的婉约柔情,都充分展现了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

专家解读山歌的价值与意义,认为山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间智慧和民族精神。

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山歌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传承山歌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我们应该加大对山歌的研究与保护力度,将山歌纳入音乐教育体系,培养新一代的山歌传承人,让山歌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山歌作为我国民间音乐的瑰宝,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最新 民间音乐的瑰宝——九江”三声腔”山歌-精品

最新 民间音乐的瑰宝——九江”三声腔”山歌-精品

民间音乐的瑰宝——九江”三声腔”山歌一、九江“三声腔”山歌历史九江“三声腔”山歌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在唐代诗人白居易《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的诗句中,就已经反映出了九江地区山歌的流传盛况。

“山歌本是古人留,不唱山歌忘了祖”的乡间流唱也在明代九江府志中有明确记载。

根据九江市九江县城门乡赵氏族谱中的记载:在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民间艺人叫赵华堂,此人从小喜欢唱歌,其歌声美妙、婉转,后名声传遍整个城门乡。

他的儿子赵通利于光绪 27 年出生,从小受父亲赵华堂的影响,耳濡目染,渐渐地也喜欢上了唱歌并得到父亲的真传,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山歌王。

1939 年赵华堂的孙子赵万江出生,受家族的熏陶,成为当地山歌演唱的佼佼者,现为九江三声腔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物。

二、“三声腔”山歌演唱形式九江“三声腔”山歌演唱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常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表现生动有趣的社会现象。

演唱形式多样,如:在开山挖地和水田劳作时,人们常常通过演唱配合劳动节奏来消除劳动时的疲劳,让精神上得到一些放松;当集体劳动时,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常常会请上一些既能劳动又会唱“三声腔”的人来助兴,既能缓解大家的疲劳,又使劳动变得丰富有趣;节庆时,为了增加节日氛围,也会安排一些民间山歌艺人来演唱助兴。

在所有的体裁中,演唱男女之间的爱情有时也成为了九江“三声腔”山歌的主题。

农闲季节,随处可见人们在演唱“三声腔”来休闲打趣,传情达意,演唱中还常用即兴表演的手法对歌曲进行创新,不同的演唱者之间还会有着不同腔调的变化。

九江“三声腔”山歌也有一领众和的形式,大多是在劳作时每个人打着绑腿,穿着麻草鞋,站成一排,边劳动边唱歌,有时还会配上一段舞蹈。

三、“三声腔”山歌地方特色九江县背靠庐山,面对长江,依得天独厚之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就培育出了多彩丰富的民间音乐。

特珠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不少人文墨客曾在这里留下了著名的诗句。

[川西,音乐表演,民俗]羌藏音乐表演专业与川西民俗音乐传承研究

[川西,音乐表演,民俗]羌藏音乐表演专业与川西民俗音乐传承研究

羌藏音乐表演专业与川西民俗音乐传承研究一、川西民俗音乐种类川西民俗音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川西民俗音乐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川西民俗音乐文化主要有川剧、轻音、金钱板、皮影戏、木偶剧、谐剧、闹年锣鼓和变脸等多种艺术形式构成[1]。

以川剧艺术为例。

在川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川剧艺术成功地让以高腔为主体的昆区、高腔、胡琴、弹戏、灯戏等五种声腔实现了有机结合。

它通过对古南戏和古弋阳腔的演唱方式进行保留的方式,对传统戏曲中的曲牌联套和集曲手法进行了运用,这就使得川剧在五种声腔艺术中成为了发展最为完善的戏剧品种。

除此以外,羌族、藏族两个民族的民族传统音乐也是川西民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川西民俗音乐特征研究民俗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产生活习俗、又以经济习俗、礼仪制度习俗及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一种体现。

在川西民俗音乐发展过程中,形象性、客观性和审美性成为了川西民俗音乐的主要特性[2]。

我们以羌族音乐舞蹈为例,对川西民俗音乐的特征进行研究,作为川西民俗音乐重要组成部分,羌族的舞蹈艺术自然与羌族民间特有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的。

历史上川康地区的艰苦环境让羌族人民在长时期的生活与斗争过程中形成了豪放、热情、勇敢的特点。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羌族很多民间舞蹈的形成可以说是与原始的农牧业生产和狩猎活动有着一定关联的。

例如,在羌族锅庄舞中,很多舞蹈动作都是羌族人民劳动场景的体现,这就说明羌族舞蹈具有一定的形象性。

此外,由于羌族有在节日期间跳舞助兴的习惯。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者所表演的舞蹈往往具有旋律朴实优美、内容丰富、节奏适度的特点,这就让羌族两族的舞蹈表演有了一种典雅、朴素、豪放之感,同时也表明川西民俗音乐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

这样,对于藏羌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本民族的音乐是对川西民俗音乐进行传承的一种表现,对川剧等民俗音乐的学习也是对川西民俗音乐进行传承的表现,因此,对于羌藏表演专业而言,羌藏表演的专业学习与川西民俗音乐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西贵琼藏族族群内部口耳相传的山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种类多样。

这些“口碑文献”“活态文化”体现出民族的记忆、性格、精神和情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契,极具文化张力。

这对贵琼人的思想价值、道德情感以及精神情操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大渡河流域“藏彝走廊”上的川西贵琼藏族人善于歌唱,凡事以歌代言。

族群内部口耳相传的山歌,是文化孤岛上的一朵奇葩。

他们想唱就唱,随口而唱,随口用韵,随时转韵,“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乃天籁之音。

鱼通山歌尤以贵琼本族群的鱼通古语演唱更为珍贵,贵琼方言濒临灭绝,记录好、保护好它,对探讨大渡河流域多民族的生活方式极具重要的研究价值。

同时,这些“口碑文献”“活态文化”体现出的民族的记忆、性格、精神和情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契,极具文化张力。

在经济全球化、改革不断深入、外来思潮不断涌入的时代背景下,这对贵琼人的思想价值、道德情感以及精神情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鱼通山歌古鱼通分上下鱼通,上下鱼通差别很大,就语言来说,几不相通。

上鱼通与关外藏族没有差别,而下鱼通(即麦崩、前溪、舍联、时济)为藏汉杂居。

他们的语言、生活的方式与周围其他各族明显不同,学术界称他们为贵琼藏族。

而今,鱼通四乡共计8952人,其中贵琼藏族占70%,有六七千人,其余为汉族。

贵琼人喜欢唱歌,喜欢跳舞,不同的场合场歌不同:婚丧喜庆、节日庙会,有又唱又跳的“歌舞锅庄”;砍柴放牧、割草挑担、劳动行路,有野外独唱对唱的“山歌”;请客迎宾、重大集会有“酒曲子”。

根据歌舞用途的不同,贵琼人把他们的民歌分为“锅庄”“山歌”“酒曲子”三类。

鱼通山歌分藏族山歌和汉族山歌,二者相互依存,形成一道奇特的文化风景线。

藏族山歌多用鱼通古语演唱,汉族山歌多为汉语,些许借用鱼通古语。

广义上的鱼通山歌即为贵琼藏汉山歌,狭义上仅指贵琼藏族的山歌。

《西炉古韵》记载,20世纪50年代,县上区上开会,来自各区、各乡的代表们,拉歌、对歌、赛歌便是特有的一道风景线,往往你起我对,定要对个输赢,唱个通宵难尽兴。

据麦崩乡杨爱玲(藏族,女,68岁)老人讲,过去,贵琼人劳动、休息或集会,随时热烈地对唱。

走路时,前后对唱;过节时,村与村对唱,男女对唱。

就在现今,每天下午四五点钟,人口集中的姑咱康和广场,就有许多老年人聚集在那里,兴趣来的他们都能唱两首。

他们即兴编词,随手拈来,随口就唱。

歌唱题材从社会到自然,无所不包。

2007年,在康巴工作近30年的文化学者龚伯勋出版了《西炉古韵》一书,书中着力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之前流传于康定民间的“旧民歌”,名曰“康定古歌”。

其中收录了经过意译转写的鱼通藏族古歌12首和直录汉族民歌上百首。

仔细考量,这些民歌是他从茶余饭后的火塘边、撕玉米的人堆中记下来的山歌。

它为人们研究鱼通这个文化孤岛提供了一笔珍贵的资料。

用龚伯勋的话说:从这些“古歌”中,或许能寻到一点社会、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历史陈迹,提供给编史修志的朋友们。

其实,贵琼山歌远不止这些,据笔者调查,贵琼人唱歌,他们随口而唱,随时转唱,想唱就唱,或独唱、或对唱。

贵琼山歌源于贵琼人的生产生活,源于他们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感悟,他们“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要说贵琼山歌有多少,这只能说,贵琼山歌□吴明刚川西鱼通山歌的文化探析存在于贵琼人的心中,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这就是贵琼人的智慧。

贵琼人族群内部口耳相传的山歌,是“文化孤岛”上的一朵奇葩。

二、鱼通山歌的类型对于《西炉古韵》收录的鱼通山歌和笔者2014-2018年深入鱼通四乡采录的山歌,按内容把它们分为情歌、颂歌、怨歌、苦歌、教育歌和劳动歌几类。

现将龚氏和自己采集的辑录如下。

笔者采录的藏族山歌本用国际音标记录,限于篇幅,只展现转录。

其主要来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麦崩乡杜小兵和杨荣玲的吟唱。

(一)情歌情歌是贵琼山歌中最多的一类。

现在,只要你到鱼通四乡田野采风,便会感受到朴面而来的情歌之风。

藏族情歌,如麦崩古歌《梦中见到你》写对心爱人的思念,《泸定桥就在前面》写急切想见心爱人的心情,《心上人》《漂亮的女子》直接流露出对女子的羡慕,《夜空星满天》《两颗相爱的心》表现爱情的忠贞,《阿妹知我心》写爱情不为贫穷所移,《看见你的脚印》表露为了爱情再苦再累也不怕,《只能梦中在一起》写对爱情的隐忧……此外还有汉族情歌,如《西炉古韵》《起头歌》10首,第一辑《三月杨柳正抽条》62首,第二辑《好个哥妹不团圆》三恋郎歌15首和送郎哥看郎哥共16首。

(二)颂歌贵琼人热爱自己的家乡,有对热爱的颂歌。

《无论到哪里》写哪里都不如我家好;《半山上》写鲜花争艳,表现对大自然的颂歌;麦崩藏族山歌《太阳一出》唱出冰雪融化之景;《锅庄搁在草坪上》用比喻的辞格、象征的手法,写锅庄能给人带来美好;汉族山歌《青冈林中橡子多》写物产的丰富。

(三)怨歌怨歌主要体现对婚后生活不顺心的埋怨。

《丈夫挣到钱》写丈夫挣得到钱时,感觉太阳天天照耀着我,无钱时忧虑、难过。

《包办婚姻》唱出了包办造成了婚后的痛苦。

《哭嫁歌》表达自已离开娘家时茫然、孤独、难过、忧郁的心情和对父母依依不舍的恋情。

怨歌在《西炉古韵》第三辑《你说怄人不怄人》中有14首。

它们或怨天或怨人,展现了鱼通人生活中的苦闷之情。

(四)苦歌山歌中苦歌也多,藏族苦歌主要体现婚后生活的艰辛。

《在家有父母》吟诵婚后像灯芯一样遭受煎熬,头发乱得像鸡窝,手也开裂。

《没父母的娃娃真遭孽》同情弱小。

汉族苦歌在《西炉古韵》第四辑《苦马菜儿苦茵茵》中有22首。

《月白衫儿打闷肩》《阳雀叫唤哩桂洋》《太阳当顶像把火》《地头薅草草又长》写打工的劳累与艰辛;《太阳当顶晒死人》苦于老天的威严;《有钱之人把扇摇》《有钱之人住瓦房》《有钱之人穿花鞋》《棒棒一响》苦于有钱人的傲慢;《三吹三打》《青布帕子青包头》《吃的蕨基根》苦于生计;《山歌好唱难起头》《阿妹住的山又高》为情所苦;《苦马菜儿苦茵茵》为心爱之人担心。

(五)亲情歌《吃苦时想爹妈》《太阳落坡》表现对父母的依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上去一千下来一万》写替父母着急;《大花园小花园》表现姊妹情感。

亲朋好友歌在《西部古韵》汉族民歌第五辑《唱首山歌送远客》(散歌)中有《太阳落山就要黑》《新修房子瓦盖墙》《太阳落坡就要黑》《大哥今年要结亲》等4首。

(六)劳动歌劳动歌数量丰富。

耕地、背肥、播种、收割、背柴、打场、打地基、打墙、打酥油、铲土都有歌。

劳动歌在龚氏《散歌》中多见。

《大河涨水小河流》写河中放木头,盖高楼;《隔河望见嫂穿白》写鱼通妇女;《隔河望见嫂穿青》写鱼通妇女“割了大麦种元根”;《太阳落坡又落》写鱼通车水的劳动场景;《高山玉米七片叶》写人们的一天劳动。

另外,还有藏族民歌中鼓舞精神的《劳动号子》。

(七)教育歌《长大要嫁人》教育子女吃苦耐劳;《只要你坚持》教育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鸦片烟哟害死他》教育大家远离毒品。

龚氏汉族民歌中教育歌有:《偏耳子草鞋花鼻梁》教育大家不要做两面三刀的人;《小小烟袋像根葱》批评表里不一、绷面子的男人。

三、“山歌”的语言、音乐艺术鱼通山歌歌词丰富多彩,內含广泛。

他们写高兴时快乐,痛苦时悲哀,劳动时唱号子,求偶时唱情歌,玩笑时唱歌骂人……从生产到生活,都滋生出对应的山歌。

(一)贵琼山歌的语言艺术特色1.浑然天成的自然美鱼通山歌语言流畅灵动、抒情方式多样。

其表现在五点。

一是即兴性,它随口而唱,随口成韵,随时转韵;二是结构形式自由,有一字的,有杂言的,以五、七言为主;三是语言天然,口语入词,不避俗俚,不加雕饰;四是段落句式大多相同,少数词语随性替换;五是场景切换。

此外,“重章叠句”的特点显著。

它渲染了气氛,增强了音乐性和节奏感,体现出了山歌的音韵美,情感得到了尽情的抒发。

还有“比兴”手法的运用,“写物以附意”“触物以起情”,与《诗经》同,如《下作戎布》《玉得布措》这样的特征明显。

2.含蓄、奔放的抒情方式鱼通山歌不仅把情感寄托在他物上委婉表达,情感也直率坦荡。

我歌我心,情感热烈奔放。

一是含蓄。

鱼通山歌大多体裁短小,每首一般四句,每句七字,节句短小字少。

为了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常采用借喻、谐音等修辞手法,通过旁敲侧击来含蓄地抒情,如《夜空星满天》《泸定桥就在前面》。

二是奔放。

贵琼人生活在山区,生活生产不便利,劳作辛苦,男女都要共同承担繁重的劳务。

特殊环境与生活的特殊性滋养了贵琼人爽朗大方的性格,他们的大胆与直白在山歌中表现为情感的热烈与奔放,如《送郎送到篱栅边》。

(二)贵琼山歌的音乐艺术特色1.曲式结构的相对稳定和单一口头的即兴创作、身传的方式,赋予了鱼通山歌音韵结构大多是单段体、节奏自由这一特征。

但是,其也有三句歌、四句歌、嵌句歌等。

劳动歌节奏与旋律简洁简单,强弱分明。

消遣歌场面盛大,音调较高,节奏自由,旋律起伏小;若在室内,音域窄,节奏规整而复杂些。

调式以五声调为主,也有相当数量的六声、七声调式。

调性以羽调式和徵调式为主,角调式很少。

2.四度、五度行进的旋律常见跳进的旋律是2→6(6→2),6→3(3→6)。

为了准确地表达声调,旋律中可以加入一些装饰音,连接滑行方式,切和口头语言的声调和语调。

山歌演唱形式丰富,独唱、齐唱、一领合唱、多人对唱都有。

3.“衬字衬词”的地方特色山歌的主词是歌者表达的内容。

衬字、衬词没有意义,却成为歌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情感的流露。

它们是常穿插于句中的语气词、叹词和拟声词,如“哪”“啰”“哟”“喂”“嘛”“咳”“哦”等。

它增加了山歌的地方性,活跃了情感,美化了旋律,细腻的心情表现得淋滴尽致。

四、鱼通山歌的文化意蕴与张力丰富多彩的鱼通山歌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和精神家园。

它是人们情感联络的纽带,是贵琼人血脉里流淌着的灵魂。

它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歌唱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寄托着一代代鱼通人的梦想。

山歌里饱含着爱与恨、喜与悲。

在鱼通山歌里,人们可以看到鱼通人的勤劳善良、坚韧顽强、爱憎分明、诚信友善、追求自由、乐观开朗等优秀品质,其也体现出厚重的文化意蕴。

(一)自强不息的精神鱼通人所处的环境在山区,这里平均海拔2200米左右。

人们大部分生活在高山、半高山地区。

众多山系与河流的分割加上高山海拔构成了较为封闭艰苦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贵琼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鱼通山歌中的农事歌、节气歌、苦歌、怨歌,描述了他们辛勤耕作,对劳动的期盼,对自己际遇的倾诉……贵琼人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田野山岭的劳作需要付出很大的劳力,无论男女都要承担,表现出坚忍不拔、顽强、自信的精神。

山歌《运木号子》写面对把长达20来米、胸径1米多的大树,在没有任何先进运输工具的情况下,贵琼人仅凭藤条皮制作的10厘米粗的大绳索,100来人前拉后拽,在谷坡陡峻(甚至绝壁)、蜿蜒狭窄的山路上,左撬右拗,时上时下,运到建房的地方,传达出对勤劳质朴的赞美和贵琼人锐意进取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