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概念与规则的学习(新)
第八章 规范学习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论,是按照个体道德判断
结果的性质分类的。如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1.前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
系
(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 段)
2.习俗水平(10-15)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 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该水平的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 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8.3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
态。(加涅) 是对外部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态度的特点: 对象性、内在性、持久性、概括性
态度的功能(态度决定一切。)
过滤、调节、价值表现、适应。
对某些地方的人有偏见。
态度具有直接满足情感需要的作用。做慈善。授人玫瑰,
8.4.1.2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皮亚杰的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
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重视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开创道德两难故事法。测
试了十多个国家六、七岁—二十一岁的被试,发现尽 管种族、文化和社会规范等各方面都不相同,但道德 判断能力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
还说,所有班上同学都可以玩三天,他们的课外班全
都停了。 还说,一年才只有一个属于我自己 的节日,我要尽情 玩。
而父母希望:六一这一天可以尽情玩。很快就六年级
了,周六半天的学习不能随便荒废。另外课外阅读, 运动活动,家务劳动还是要照常。
第八章 知识、规范和态度的学习
第八章知识、规范和态度的学习第八章知识、规范和态度的学习教学目的:1、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分类和学习过程;2、掌握规范学习的概念和阶段,理解纪律的含义、类型和功能;3、了解态度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掌握态度的形成和改变的条件,明确态度形成和改变的方法。
教学重点: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2、态度形成和改变的条件。
教学难点: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为主第一节知识的学习一、知识学习的概述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储备在长时记忆中的关于各种事物的特性与关系以及个体自身如何完成各项任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信息及其组织。
知识的学习亦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学习和程序性知识学习。
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说明“做什么”和“怎样做”的知识。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及其形式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与命题网络、表象与表象系统和图式的形式表征的。
(二)陈述性知识的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把陈述性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命题网络来表征的语义知识,是以对事物的分析为基础的;另一类是以表象和表象系统来表征的形象性的知识,是对事物的知觉形象进行直观概括的结果。
(三)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保持完整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知识的获得),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形成新的意义的建构;第二阶段(知识的保持),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第三阶段(知识的应用),意义的提取和运用阶段。
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获得又可以叫做知识理解或知识的领会。
是指弄懂词语所标示的事物的情形、性质,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是同化。
第八章 现代教学基本理论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9、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下面属于动作 技能的是( D ) A 识字 B。推理 C。计算 D。写字 10、直观教学方式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和模拟直 (C) A.录象带 B.图表 C.标本 D.幻灯片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11、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 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各自的专长,这一个教学原 则是( B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 12、学生的知识学习包括选择、领会、保持和 ( D) A.观察 B.反思 C.提问 D.应用
博文大理 4、直观性原则
厚德笃行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典型性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注意运用语言直观 (4)提倡自制教具
博文大理 5、循序渐进原则
厚德笃行
(1)按课程的系统进行教学 (2)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把握关键 (3)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6、巩固性原则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组织好学生的各种复习 (3)通过作业和检查促进巩固 (4)在知识的扩大改组中巩固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第八章
现代教学基本理论
一、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定义教学的三个角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二 者的相互关系。)
教学是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特定的环境中, 借助预成课程这一框架,通过教师与学生主体间有 目的、有计划地交流与互动,实现课程创生,促进 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专门活动。
博文大理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反 馈
教学内容 教师 教学手段 学生
人格的影响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2007-08-12 23:05:21|分类:ET- 教育技术|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⒈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⒉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⒊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教师是应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景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1、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2、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
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1、教学内容—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剧增,培养获得、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2、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1920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1914 ,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二、发展时期(1920~60 )弗洛伊德杜威维果斯基三、成熟时期(60~80 )布鲁纳罗杰斯四、完善时期(1980~ )布鲁纳 1994 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P4)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6)(1)理论意义:探索人类心理和意识奥秘的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学科之一。
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教育心理学中也同样存在大量的未知领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学实践意义: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四、教育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P14)(1)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2)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的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3)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什么时候成为独立学科 1903年第二章学生心理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P3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二、影响发展的因素(P34)(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平衡化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P38)在他看来,心理发展是人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填空题
2.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
动方式)。
技能的种类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3.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是身体运动时的各 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防松等。
4.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练习)。
12.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呈()关系。
13.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
14.动机最佳水平应是()程度的激活或唤起,对学习具
有最佳效果。
15.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16.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 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17.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 要动机。
和格式塔关系理论。
6.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也被称为
积极迁移。
7.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也称为
消极迁移。
8.()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9.()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10.同化性迁移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原有的
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于与其
研究得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
6.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
7.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与主体,存在着群体差异,存
在着个体差异。
8.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
与教过程。
9.学校教育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0.()实际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
第八章学习活动【头脑风暴】
主题:列举化学学习中加涅的五类学习结果的例子。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是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来对学习的目标进行分类的。
加涅提出了五类学习结果: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一)理智技能理智技能是指能使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们是学校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内容,包括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到高级的专业技能。
(二)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
认知策略的性质与理智技能不同,理智技能指向学生的环境,使学生能处理“外部的”数字、文字和符号等;而认知策略则是在学生应付环境事件过程中控制自己“内部的”行为。
(三)言语信息加涅所讲的言语信息包括(1)称号和名称(2)单一命题(3)若干事实的集合体加涅认为,言语信息对学生来讲具有三种功能:(1)它们常常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必备条件,不知道基本的知识,就不可能习得复杂的规则;(2)它们将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这样;(3)有组织的知识是思维运行的工具。
当学生试图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时,他往往先要思考头脑中已有的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再做出选择。
(四)动作技能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另一种能力是动作技能。
(五)态度态度是一种影响和调节一个人行动的内部状态,也是一种学习的结果,一般把它归为人情感领域。
三、加涅的累积学习模式加涅按八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之为学习的层次理论。
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一)信号学习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信号学习的条件是:第一,信号刺激(脚步声)与无条件刺激(肉)必须几乎同时出现。
第二,信号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多次配对重复出现。
(二)刺激-反应学习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或工具性学习是这类学习的代表。
(三)动作链索链索是指一连串刺激-反应联结。
链索可长可短,凡按顺序地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联结组合成一系列行动,都可称之为动作链索。
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复习大纲
《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学习与教学1、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冯忠良的学习分类。
p20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讲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一是知识学习,包括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环节。
二是技能学习,又分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
三是社会规范的学习,又称行为规范的学习或接受。
2、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 认知、情感和心理运动。
P233、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活动。
学习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而且广泛出现于动物世界。
P154、学与教基本关系。
P301)学与教可以明确区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学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目的是为了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并以习得人类文化知识、社会行为规范为主要活动内容。
教是指教师的教授活动,其活动主体是教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社会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
2)学和教又是紧密联系的,同处于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相互相成缺一不可。
3)学与教的紧密联系还体现在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上。
5、教学的主要任务。
P29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6、教学不等于智育,教学也是通过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进行的途径。
P29第二章:学习理论1、19世纪晚期, 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p342、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p 423、感觉经验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引起的,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
p33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43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论就是指人有尽其所能的内在倾向。
2)人本主义的学理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感情,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较直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8.(上)第八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广义的学习:指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 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理解: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相对一致的变化 ●3.学习是基于反复经验引起的
下列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B.一头牛经过训练后,会拉犁 C.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高、体重都发生变化 D.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后成绩提高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指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记 忆的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 的事实类知识。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北京;太平天国是由洪秀全领导的等 均属言语信息的学习内容。是关于世界“是什么样的知识” 2.智慧技能:是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 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记忆和思考的主要方法。是关于 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知识。例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知道什么是肯定 句和否定句为言语信息的学习结果,怎样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则为智力技 能的学习结果。 3.认知策略: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方式 等内部过程的技能。智力技能是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处理外部世界的 能力;认知策略则是自我调控的能力,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它支配学 习者学习和思维中的行为,并且决定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4.动作技能: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例如体育动作,乐器 演奏,实验操作 5.态度: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如与同学、亲人以及其 他人在交往中能与人为善,和谐相处,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等。
2.练习律: 通过学习者的练 习和应用,刺激 与反应的联结就 会增强,否则会 减弱。
3.准备律:在学 习过程中,学习者处 于准备状态,给予活 动则感到满意;有准 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 恼;无准备而强制活 动,也会感到厌烦。
第八章认知心理学_概念
2)选择型策略
①同时性扫描:对所有的假设进行扫描验证。
②继时性扫描:一次只扫描验证一个假设,假 设考验失败后再更换假设。
③保守性聚焦:以包含概念的事例的全部属性 为焦点进行假设、考验。即每次只变换最初 肯定实例的一个属性。
④博弈性聚焦:以博弈的方式来改变关于属性 的假设,以形成概念。
问题
Bruner(1956)等人认为:人是使用相当复 杂的假设-检验策略来获得他们的概念知 识。但事实确实如此吗?
影响对属性注意的一个因素是属性的突出 程度。所谓“突出程度”是指某些特征在 掌握概念的过程中能很快地被注意到,而 另一些则不是这样。
如果突出的属性是相关属性,那么概念便 容易获得;
如果不相关属性是突出的,那么掌握概念 便困难得多。
人工概念和自然概念的区别
前者具有明确界限的;后者具有不明确边 界。
概念形成亦称概念学习,是指个体掌握概 念的过程。
概念形成模型
1、假设考验说
鲁纳、古德诺(Goodnow)和 奥斯丁(Austin)提出了假设考验说,描 述了概念形成的过程。
(1)基本观点
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 的和已贮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 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 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这些假设将被不断 地考察,并按失败-更换,成功-继续的方式 发展,最后形成某个概念。因此,概念形 成的过程就是对多个假设进行考验的过程。
2、空白实验法 (Blank Trial Procedure)
空白实验法是Levine(1966,1975)对人概念 形成实验的改进,通过这些实验, 使假设 考验说得到了发展。 通过空白实验,可以直接度量被试的假 设和假设考验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第八章概念
结论:记忆无影响、替代取样(与B.Sir/G.sir/A.sir观点不同)
第一节 概念形成
二、假设考验说的发展 1、Levine的空白试验法 主试不给反馈,被试做出一系列反 应可以揭示被试的假设
第一节 概念形成
二、假设考验说的发展 2、假设库大小 假设库会缩小吗? 总体聚焦 or 替代取样?
谨慎看待 全或无!
第一节 概念形成
一、假设考验说 4、概念形成过程的特点
注:正确反应时=这组中正确 的被试/这组中所有被试的 从图中说明这是渐进的 这是真的吗?
第一节 概念形成
一、假设考验说 4、概念形成过程的特点 每个人掌握概念的时间不一样!!!
重新编排实验顺序 说明是全或无
第一节 概念形成
一、假设考验说 4、概念形成过程的特点 记忆是否存在影响? Bower & Trabasso的实验: 不适宜反馈、适宜反馈、10次后仍犯错、次数相近
概念
13应用心理 张献 2013326670039
2015-5-31 1
什么是概念?
事物本质的反映,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表征
第一节 概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
概念形成的历史: 1、Hull的共同因素说 2、Osgood的共同中介说
3、假设考验说(Bruner/Goodnow/Austin)
第一节 概念形成
一、假设考验说 1、基本观点: 假设、假设库、刺激反应、成功继续、失败更换 使用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 (1)信息最大化 (2)压力可处理 (3)调节风险
第一节 概念形成
二、假设考验说的发展 3、策略类型 (1)假设检验 (2)维量检验 (3)总体聚焦 幼儿的策略: (1)位置固执 (2)位置交替 (3)刺激偏好
中学物理教学法:第八章 物理规律教学
惯性;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是无条件 的)
第一定律是有条件的,条件是不受一切外力。(不是合 外力为零)。
5、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
对于重点物理规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 而且要求学生会灵活运用。
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近似性是指 研究对象和过程的理想化, 实验的测量误差的存在。
局限性是指 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 在一定条件下推理得到的,
并在有限领域内检验的。
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条件是质点、平动、惯性参照系。
三、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1、使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懂得研究物理规 律的方法。
12的折射定律前人的实验结果分析结论如光电效应公式及近代物理中的一些规律定量结论控制变量法固定某些量研究其中两个量的关系综合结论如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2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新的物理规律实验或实例定性研究理论推导结论如电磁感应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观察实验理想实验推理想象结论如牛顿第一定律已有知识数学推理结论实验验证如动能定理万有引力定律定义式或图象推理或变换结论如由a的定义式导出v的表达式由vt图像导出s的表达式
这是实现二 次飞跃的必经之路。
重要途 这也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 径
二、物理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1、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想象和数学推理 相结合的产物
例:牛顿第一定律
是以大量实验为基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但不受外力的作用(这个 条件)是一个推理的想象,(应注意的是, 不受外力作用,不是合力为零)。
3、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干扰 4、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5、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6、不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 概念和原理的学习
第一节 概念的学习和教学
2.难下定义的概念(ill-defined)与 易下定义的概念(well-defined)
这是由赫尔斯(S.H.Hulse)提出的。 易下定义的概念是关键特征明显,易 用某种规则揭示出来的概念,如三角 形。难下定义的概念是关键特征不明 显,不易用某种规则揭示出来的概念, 如书、家具、游戏、智力等。
第一节 概念的学习和教学
2.在思维水平上运用 在接受学习中,将新的概念归属于原
有的层次较高的概念,或者识别某一 类已知事物的一个不大明显的成员 (即在思维水平上分类),都属于在 思维水平上的运用。
在发现学习中,也常常需要运用原有 的概念。例如,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 题中,原有的概念必须重新组织,以 满足解决当前问题的需要。这也是概 念在思维水平上运用的特征。
第一节 概念的学习和教学
一、概念的意义和结构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就是代表一类享有共同特性的人、 物体、事件或观念的符号。例如“学 生”就是一个概念,因为“学生”这 个词表示许许多多都具有某些共同属 性的一类人-所有学习某一课程的人。 他们可能是老的少的、校内或校外的; 他们可能学习计算机或跳交谊舞,但 他们统属于学生
第一节 概念的学习和教学
(二)概念的运用 1.在知觉水后,他再遇到这类事物的特例时,就能立 即把它看作这类事物中的具体例子,把它归 入一定的知觉类型,如把特殊的房子看作是 一般的房子中的一例。这样就从知觉上理解 了房子。在教学中,以一个范例说明一个原 有的概念,实际上就是知觉的分类。另外, 已经获得的概念,以后在新的地方出现后, 学习者不必经过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可以直 接从知觉上直接觉察它们的意义。
第一节 概念的学习和教学
他们只能从大量的例子出发,从 他们实际经验的概念的肯定例证 中,以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 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某些初 级概念。
8概念形成和概念掌握
博弈性聚焦(focus gambling )
被试进行猜测直到击中正确假设为概念的卡片,但与保守性 聚焦不同,随后选择的卡片,对最初勘定十一的变化特征多 于一个。
对人工概念学习策略的批评
人们很难对抽象的人工概念进行推理
返回
概念学习的策略(Bruner)
整体策略
被试试图记住主试指出为“正确”反应的实例中所 有共同的属性,而忽略掉其他的属性。这是一种排 除法,因为它去掉了不属于肯定实例的属性。被试 使用较多。
部分策略
被试一次只集中注意一个假设,如果它能正确预言 这张卡片类别就加以保持,否则就形成一个新的假 设。被试使用较少。
学习者从概念的许多具体例证(正例、反例)中,以归 纳的方式概括出它们共同的关键特征,从而获得概念。
• 概念同化
概念的属性通过定义或上下文直接呈现给学习者,他只 需将新学习的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关联, 并使它们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概念的一种形式。
概念形成的几个假说
共同因素说(Hull,1920): 将一类事物的共同因素抽象出来并对它作出相同的 反应。 共同中介说(Osgood,1953): 获得对一组刺激的共同中介反应。 假设考验说(Bruner等,1956): 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经贮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 一些可能的假设。 实验验证:人工概念的形成
(二)概念掌握的学习模式
1、类属学习 把新概念纳入到自己认知结构的相关部 分,并使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建立联系的 过程。 派生类属学习 相关类属学习
2、总括学习 在若干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在学习一个上 位概念。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知识的学习
第八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一、知识及其涵义在不同的时期,哲学家们对知识的性质、知识的价值、知识的分类进行了不同维度的描述,《教育大词典》的定义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
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定义是:“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这两个定义都是根据哲学认识论中的反映论给出的,强调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布卢姆(Bloom,1986)将知识定义为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
还有一些研究者将知识定义为由信息构成的、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表征(Howard,1995)。
这类定义比较强调知识的结果,未能反映知识产生的来源,因而只是对知识的现象描述。
另外,西方许多心理学家倾向于把知识视作言语信息(Gagné,1985),即用言语符号来标志某种事物或表述某些事实。
这种解释又使得知识的含义过于狭窄,也不能全面说明知识的本质。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假设为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的结果就是获得按一定方式储存的信息,也就是获得了知识。
当代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
”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及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国学者把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储存于个体内的是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之外的,即为人类的知识。
该定义强调知识是后天经验的产物;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知识的范围广泛,从获得具体信息到机体的认知结构的根本变化,都属于知识范畴。
知识是在人们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总结升华的经验总汇,也就是说知识是人们对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它是由人们经过大脑思维和加工以后形成的,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是系统化了的信息。
2016年福建自考《认知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6年福建自考《认知心理学》考试大纲。
(二)模式识别识记:模板说、原型说、特征说应用:(1)模板说的核心思想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样本。
基本思想是刺激与模板匹配,而且这两种匹配要求两者有限度的重叠。
模板说的基本观点得到一些实验结果的支持。
(2)原型说认为在记忆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Prototype)。
对于原型说来讲,关键点在于是否存在这种原型,目前已有一些实验结果提示原型确实存在。
(3)特征说认为,模式可以分解为诸特征。
照特征说来看,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结构优势效应识记:结构优势效应包括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构型优势效应、字母优势效应。
这些效应都表明上下文,或者严格地说,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的作用,可统称为结构优势效应。
第三章注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
明确中枢能量理论,认识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识记:过滤器模型是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型。
Cherry应用追随程序所做的双听实验也支持过滤器模型。
识记:Treisman提出了衰减模型,并将阙限概念引入高级分析水平。
理解:(1)衰减模型(2)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二)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识记:(1)反应选择模型以Deutsh为代表(2)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
理解:(1)反应选择模型(2)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三)中枢能量理论理解:双作业操作识记:(1)一些心理学家并不设想一个瓶颈结构,即存在于某个位置的过滤器,而是将注意看做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和资源,用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
中小学教学设计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齐鲁师范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教学设计,就是让我们的教学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A:错B:对答案:A第一章测试1.教学设计有助于增强教学的科学性。
A:对B:错答案:A2.既然教同一年级的学生,教案可以不用变。
A:错B:对答案:A3.课标与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A:对B:错答案:A4.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A:错B:对答案:B5.教学设计中,要发挥学生的()作用。
A:主要B:主导C:主体D:主观答案:C6.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含()、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等。
A:教育理论B:信息理论C:学习理论D:程序理论答案:C7.()教案即用分条呈现的方式描述教学流程的主要内容及顺序。
A:表格式B:图表式C:条目式D:工资条式答案:C8.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条件、()、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A:教学手段B:教学目标C:教学技术D:教学方法答案:BD9.教学准备包含( )、( )、( )的准备等。
A:教学工具B:环境C:场地D:资金答案:ABC第二章测试1.只有分析学情,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A:对B:错答案:A2.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
()A:错B:对答案:B3.学情分析不只是体现在教学之前,应该是全程参与于教学之中、教学之后。
()A:对B:错答案:A4.学情分析可以模糊,观其大略就可以了。
()A:错B:对答案:A5.学生做错数学题的主要原因是马虎。
()A:对B:错答案:B6.在国外,一些教育家、学者把学情思想融入在()研究里。
A:教育B:教学C:课程D:作业答案:C7.学情分析贵在具有(),要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匹配,才有价值与意义。
A:科学性B:创新性C:民主性D:针对性答案:D8.学情分析,就是()特征分析。
A:学习者B:教学者C:考试者D:指导者答案:A9.美国的古德莱德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四个变量是:()、()、()和传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习得的概 念规则对外办 事。
应用习得的 概念规则对内 调整 。
二 知识的表征
知识的表征或知识的心理表征 (mental representation) 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录的 方式,通常用具体的形象、概念或 命题的形式表现。有: ①概念 ②命题和命题网络 ③表象 ④图式 ⑤产生式
现代学习心理学中几种心理表征理论:
逻辑意义 人类知识。具有逻辑上的意 义。 潜在的意义 指在个体具有适当原有 知识条件下能被同化的人类知识。 个体的心理意义 个体习得的知识,言 语获得个体的心理意义。
三类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符号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 一组符号的意义,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主要是词汇的学习。 (二)概念的学习:是知识掌握同类事物 共同关键特征。 (三)命题的学习:实质是学习若干概念 之间的关系,或有几个概念联合构成 的复合意义。
(一)神经网络理论以计算机程序网络 模拟人脑中的表征 包括: (1)结点(node)或单元。 (2)结点与结点间联结,是长时记忆的 材料。 (3)学习是联结的创造及其强度改变。
(二)命题或命题网络理论 1.命题 指用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小命题通常由一种关系和一以上的论 题构成。 命题不等于句子,一个句子可以包含一个 和多个命题。 如“蚂蚁吃了甜果酱”句中,有两个命题. 命题1(简做 P1)
(二)广义的知识的分类
1:信息加工心理学的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指能够明确地用词汇或其他符号系统表述出 来的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或语义知识。 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指完成某项活动操作程序的知识,回答“ 怎么办?”的问题。
二 规则的学习方式
(一) 规则的发现学习方式(例-规教学法) 实验 A组 B组
1=1⒉ ⒉ 1+3=2 ⒉ 1+3+5=4 ⒉ 1+3+5+7+9=5 ⒉ 1+3+5=3 ⒉ 1+3=2 ⒉ 1+3+5+7+9=5 ⒉ 1+3+5+7+9+11=6 ⒉
要求发现1+3+7+……..+99的和,A组学生 多数能发现,B组无人能发现.
三种同化模式
1.类属性同化——通过类属的过程获得概念的 学习,把新概念归属于原有类,分派生类属 学习和关系类属学习,是下位概念学习。 2.总括性同化——通过归纳的方式而获得新概 念的意义。是上位概念学习。 3.并列结合性同化——当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 构中原有的概念即非从属,又非总结关系时, 它们在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 学习称之为并列结合学习。
脚本 ●心理学家又把图式分为表征客体图式和表
征事件图式两大类。有人把表征反复出现 的有序事件称为脚本(script)。
●脚本是各事件发生的过程及各过程间的关系的图式。
脚本不同于客观图式,它表征的事件有一 定的时间顺序。 如“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图式(脚本),上 影院(坐车)购票进场,观看影片,购 物,回家。
新旧知识的三种同化形式
1类属学习(下位学习) 新内容a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原有观念
原有观念
A
X
新内容
0
a1 a2 a3 a4 a5
Y U
V W
2 总括学习
新学习的概念A 原有概念
A a2
A
B
a1
a3
C D
3 并列结合学习
新学习的概念
原有的概念
(三)概念掌握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主要的概念形成方式:掌握初级概念
2.哲学的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指能用语言文字(包括数学公式、 图表)等诸符号表达的知识。又称 言明的知识或明确知识。 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指尚 未被言语和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 难以言传的知识。 3.奥苏贝尔的机械知识 和有意义的知识。
第八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性质和表征 第二节:概念学习 第三节:规则的学习 第四节:错误概念的转变
第一节 知识的性质和表征
一 知识的定义和类型 (一)知识的定义 ●知识是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 得信息及其组织,其本质是信息在人 脑中的表征,储存在个体内即为个体 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通过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公共知识。 ●知识不同于数据和信息。数据指客观 世界相对零散的事实。信息是合乎语法 语义的消息。数据和信息是客观的,可 共享。知识则带有主观性。
(三)概念的一般属性 可学性、可利用性、明晰性、一般性 和动力性 (四)概念的分类 1.日常的概念和科学概念。 2.合言概念和选言概念、关系概念。 3.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4.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 (五)概念的认知功能
三 概念的掌握
(一)概念掌握的定义:指获得和掌握被认知事 物的关键属性的过程。 (二)概念掌握的基本形式 1.概念的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实例通过归纳 而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而获得初级概念 的过程。 2.概念的同化: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 揭示概念的关键属性。学习者利用原有的概念 来同化新知识,从而获得科学概念(或二级概 念)的过程。
第三节 规则的学习
一规则学习的性质 (一)规则学习的含义 规则(rule)是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和规 律的反映. 心理学把规则定义为”是两个或两个以 上概念之间某种关系的表述” 规则学习指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能运 用这些规则来支配个人的行动.
(二)规则的结构属性 1.规则的层次和程序组织 2.工作的精确性. 3.规则的实例. 4.规则的功能.
二 概念的性质
(一)概念:
指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的一类人、 事、对象或属性的符号特征。
(二)概念的构成:
1.概念的名称:用词给概念一个命名,如 “等边三角形”“首都”。 2.概念的定义:指用语言来描述概念时, 是其正例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 3.概念的例子:指概念可包含可知觉的 实际事例,符合概念本质特征的为概 念的正例,凡不符合本质特征的例子 是概念的反例。 4.概念的属性:指概念的一切正例本质 属性,或称关键特征标准属性。
上学以后逐渐向概念同化过渡:掌握二级概念
发展趋势上: 1.概念的具体情况较少,抽象性增加。 2.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 3.概念的自发性减少,自觉性增强。
(四)概念的应用
在知觉水平上的应用 在思维水平上的应用
四 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
(一)经验的能力 (二)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 (三)变式 (四)比较 (五)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果酱
是客体 R表关系
甜的
表示命题
威斯伯格 (RW.weisberg,1969)向波试呈现
Children who are slow eat lorded that is cold
吃了
Slow children bread cold
研究者用自由回忆的方法检测被试保持命 题成分的联想速度。当呈现slow,被试最 先联想的是children,当呈现bread,最先想 到的是 cold.说明被试读是是句子,但保 持的不是原句,而是意义命题(网络)
脚本即一般情况下事情如何进展的基 本套路,用来对复杂的信息序列进行 表征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定型的图式。 新近提出课文结构图式和教学为题图 式重认为,这些图式是学生理解课文 和数学问题的关键。
(四)双编码理论
双编码理论认为,陈述性知识是以言 语和意象两种方式表征的。 言语系统的词是客体、事件和抽象观 念的代码与其表征的对象的联系是任 意的。 意象表征系统(imagery system) 的 非言语表征与引起它们的知觉具有某 些共同的特征,包括视觉表象,听觉 表象,动觉、与情绪有关的骨骼肌感 等等。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间记忆, 与长时记忆中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出 现新的意义建构。 第二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在 长 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会出现遗 忘。 第三阶段——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相 同。学的是陈述性知识。 第二阶段——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的练 习,使规则的陈述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 化。此时相应的规则已经开始支配学习 者的行为。 第三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 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
(二)规则的接受学习方式 (规-例教学法)
1.规则接受学习的特点 2.规则接受学习方式的同化模式,与概 念学习的同化模式相同 3.高级规则的学习
复习思考题
一: 名词解释 知识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命题 命题学习 命题网络 脚本 双编码理论 概念 概念学习 概念属性 概念形成 概念同化 具体概念 定义概念 初级概念 二级概念 规则 变式 规则学习 例-规教学法 规-例教学法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Ⅰ新知识的习得阶段
Ⅱ 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 Ⅲ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
注 意 与 预 期
激 活 原 有 知 识
选 择 性 知 觉
新 知 识 进 入 命 题 网 络
通过复述和 精细加工等 ,命题网络 重建与改组
陈叙述性 知识被提取 回答“是什
么”的问题。
通过变式练 习,命题转 化为产生式 系统
二:思考题
1.概念同化的三种模式? 2.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 3.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 4.概念的一般属性? 5.如何对概念进行分类?
(三)图式与脚本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较复杂的整块 知识是用图式来表征的。 图式 是关于某一主题的一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与某 一主题相关的一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景。从而成为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 架性结构。 其含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