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谁寄》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练习四及答案解析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练习四及答案解析

漂泊
郑谷
槿坠蓬疏池馆清,日光风端送无情。

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送李衡(注)。

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

黄花催促重阳近,何处登高望二京。

[注]张翰,西晋时在洛阳为官,见堂室内乱,便借口思念家乡特产鲈鱼,回到吴江。

李衡,三国丹阳太守,遣人在武陵种柑橘千株,称“千头木奴”,子孙家道殷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周围环境,“坠”——“疏”“清”扣标题,有飘零之感,“淡无情”有双关意。

B.颔联连用典故,与张翰和李衡的比较,既抒发诗人羡慕之情,也暗指了他的处境。

C.“催促”以拟人手法写菊花盛开、重阳将至,用乐景反衬佳节来临无处登高的无奈。

D.本诗叙事、抒情相结合,沉重的现实主题和凄凉的场景选择,使诗歌具有沉郁之感。

2.本诗颈联与杜甫《登高》颈联都写到漂泊之苦,请比较其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3分)C (“乐景”有误)
2.(6分)两诗颈联情感表达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郑诗颈联写举家漂泊、寄食于人而战争仍无休止的现状,将个人与国运相结合,在写实的笔法中透露饱受战乱、有家难回的悲凉;(3分)杜诗颈联看似只写了离乡万里、暮年多病的个人遭际,但“万里”“百年”“常”“悲”“独”等词语从时空角度写漂泊之久、苦痛之深,蕴含的社会批判性更加强烈。

(3分)。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必考点集训——文言文专练(含参考译文及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必考点集训——文言文专练(含参考译文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必考点集训——文言文专练(一)学好文言文一定要走好“三步曲”:①培养兴趣。

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

②读好文言文。

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

③读懂文言文。

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文中的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日:夜不得私行。

吏系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日:“鞭乎?”王日:“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注释]①系:抓。

②致:达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王安期作东郡太守:(2)释之: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而久之B.置之不理C.君子何之D.井底之蛙3.根据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猫斗黑白二猫,斗于四屋上,呼呼而呜,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黑猫奋起逐之。

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注释]①斗:打斗。

②于:在。

③呜:叫。

④久之:许久。

⑤逐:追。

⑥走:逃跑。

1.根据小古文内容填空。

两只猫打斗,一只是猫,另一只是猫。

它们在上打斗。

听,它们打斗时的声音: ;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 ,,不相上下。

结果败,胜。

2.两只猫相斗的场面,你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3.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黑猫比白猫厉害些。

B.有时只要你能再多坚持一会儿,成功便属于你。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学羿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云中谁寄锦书来 歌]《云中谁寄锦书来》阅读答案(1)

[云中谁寄锦书来 歌]《云中谁寄锦书来》阅读答案(1)

[云中谁寄锦书来歌]《云中谁寄锦书来》阅读答案(1)“云中谁寄锦书来”是一首千古名曲,是《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首。

这首诗以寄托思念之情为主题,通过表述诗人心中的疑问和渴望,饱含深情感染了世人。

下面从上下句的语言特点、诗歌体式、情感表达等方面解析该诗歌。

一、上下句的语言特点“云中谁寄锦书来”的上下句语言非常精炼,符合唐代诗歌的特点。

上句用了一个变换的修辞手法,使“云中”既是地点又是手法,意味着寄信人很可能经过千山万水,将锦书寄出,又或者寄信人是在遥远的云中。

下句用了疑问的语言,暗示出诗人对在云中寄信的人的渴望。

这种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是唐代诗歌的特点,而其更本质的表现则是唐代的思想文化。

二、诗歌体式“云中谁寄锦书来”是句式完整的五绝诗,是唐诗流派之一,五言绝句流传广泛,句式完整性也是其特点。

这类句式结构清晰,形式简洁,限制了语言的表述能力,相对于七言诗而言更能表现出五言诗诗歌意境的深度,也能更好地表达出深刻的情感。

三、情感表达“云中谁寄锦书来”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情。

锦书寄给了谁?是情人?是家人?是朋友?又或者并没有人寄呢?这种疑惑与期望营造了一种深情的氛围,其中情感是表达诗人思念之心、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神奇之事的向往。

通过这种情感表达,共鸣全人类。

四、寓意和时代背景“云中谁寄锦书来”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背后隐藏着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时期的文化特点,是一种文化积淀的外在表现。

在唐代的这种花香鸟语的大环境中,诗人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文化的追求。

这首诗代表了一种不求获得回应的真情分享,表达出每个人自身对于思念之情的“寄望”,即便是寄到云中,即便不确定是否有人收到,即便是一次寂寞的尝试……结语:总的来讲,“云中谁寄锦书来”这首诗,表达出了浓浓的思念之情,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是不变的,诗人对于情感的表达和塑造也一定会被后人所传承。

预习05:《世说新语二则》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统编版2024)

预习05:《世说新语二则》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统编版2024)

专题三预习新课预习04 《世说新语二则》内容概览:重点积累知识。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内容概览《世说新语二则》基础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介绍1.文体知识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

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2.作家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

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

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二、字音字形【课文积累】差可拟(chā)谢道韫(yùn)尊君在不(fǒu)【课文积累】差可拟()谢道韫()尊君在不()三、文本研读(一)《咏雪》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译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与儿女讲论文义——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俄而雪骤——不久,雪下得紧了公欣然曰——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兄子胡儿曰——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兄女曰:——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公大笑乐——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即公大兄无奕女——(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探究内容。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必修下)试卷(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

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了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

现实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

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

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令大家折服的一个例子,就是历来被边缘化、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前去观赏,竟成为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界的奋斗目标。

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并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

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与戏曲疏离的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之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厌新”。

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

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

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青春版”《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

有了古典美,还要有现代美,这样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这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

锦书谁寄-阅读答案

锦书谁寄-阅读答案

锦书谁寄|阅读答案锦书谁寄东西①人是怀旧的动物,什么消失了就怀念什么,什么消失得越快便怀念得越迅速,比如我就怀念过麦芽糖、弹弓、军衣、汽枪、鞭炮、压岁钱、爱情以及白日梦……不要伤感,因为这种怀念是明摆着的,只要生活在时间的链条里,谁都逃不过去。

但有些怀念却在悄悄地孕育,即使对象还没有完全消失,却已经让我怀念了。

②书信,正是这么一种值得怀念的对象。

我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一天,老师把一封信递给我。

那是来自部队的信,上面赫然写着我的乳名。

我哆嗦了半天,才把信封撕开,原来信是我从未见面的表哥寄来的。

他当兵了,挎驳壳枪了,所以要把这个喜讯告诉我父母,而我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他只好让信在我这里拐一个弯。

这封信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揣在心窝子的旁边,不时地按一按,生怕它丢掉。

它除了能给我走夜路壮胆之外,还使我对山外边有了大胆的设象,当时我是多么希望能像表哥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

③后来,我外出求学,书信成了我跟家里讨钱的惟一工具。

我的信一去就是一两个月,犹如石沉大海,基本上得不到回音。

于是我的思绪就跟着那封信一遍遍地走,想象它怎么到达县里、乡里、村里,再怎么到达我姐夫的手上,我姐夫又如何如何地读给我父母听……我知道不等信读完,父母的眉头早就紧锁了,他们不知道向哪里去找钱,猪还没有出栏,木耳还没长起来,鸡又发瘟了,粮食本来就不多……在我这头,信是希望,是期待,甚至是温暖;然而在我父母那一头,信也许就是钢刀,就是恐吓,就是一张张罚款单。

好在我的父母都能咬紧牙齿,一次次完成我的罚款任务,才让我有了今天。

所以,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

④写信最多的日子,是在初恋的岁月,我跟恋人分居两地,几乎每天一封。

当看到好的小说我会在信里谈感想;当工作上稍有成绩,我会在信里大吹特吹……而她的工作和生活也是通过信件向我呈现。

这样的通信常常使我没有时间概念,几天前发生的事情往往要在我收到信件的时候才知道,也就是说她经历的我也会经历一遍,已经消失的事件因为书信便存活下来。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赏析及阅读练习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赏析及阅读练习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赏析及阅读练习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床的雅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⑤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初中语文知识点《阅读与鉴赏》《文言文》《人物传记类》精品专题课后练习[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阅读与鉴赏》《文言文》《人物传记类》精品专题课后练习[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阅读与鉴赏》《文言文》《人物传记类》精品专题课后练习[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初中语文知识点《阅读与鉴赏》《文言文》《人物传记类》优秀项目课后练习[5](包括答案、测试分数和分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阅读以下短文并完成以下问题。

陶谦小传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注]① 和谐:和谐与欢乐的表象。

② 牲畜:通过“存储”。

③ 标志:用来系绳子的绳子。

[子问题1]在以下几组句子中,添加一些具有相同含义的单词:(a)知识渊博,擅长课文/选择好的单词跟随课文。

B.尝尝无流先生的传记/试着和仆人一起种田c.每朋酒之会/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d.但识琴中趣/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小题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它没有喜怒哀乐的颜色,但说到酒,它会在没有酒的情况下优雅地喝酒或唱歌【小题3】请在原文中找到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并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答][子问题1]B【小题2】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小题3】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解析】[子问题1]本主题探讨了对古典汉语实词的理解。

古汉语实词的释义是古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掌握和积累文言实词,注意一般词的解释技巧,这是完成这些问题的基础。

语文S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语文S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语文S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用现代文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短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强国梦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请写出最少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身为中国少年,你现在能为祖国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钟氏之子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③。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④,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⑤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⑥,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

②语:对……说。

③敕见:奉皇帝的诏令觐见。

④昼寝:午睡。

⑤托寐:假装睡着。

⑥酒以成礼:饮酒是用来完成礼节的。

咏雪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③讲论文义④。

俄而⑤雪骤⑥,公欣然⑦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⑧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⑨。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必考点集训——文言文专练(6)(含参考译文及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必考点集训——文言文专练(6)(含参考译文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必考点集训——文言文专练(六)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

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

甚:很,十分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义犬救主华隆好弋[1](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

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4]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注释:[1]弋:射。

[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3]后:后来,以后。

[4]咋:咬。

[5]闷绝:窒息。

1.解释加点的字。

(1)华隆好.弋猎(2)犬遂.咋蛇死焉(3)二日乃.苏(4)隆闷绝委.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谁寄锦书来

谁寄锦书来
2
半年后他在信中写:“这么久了还没介绍自己,我叫范勇毅,一个为别人出版图书的小编辑……”在他写的信里我看到了北京的面貌,听到了汽车疾驰的声音,闻得到花香,触得到未知,这是全新的世界。回忆他描述自己的生活,用自律,有趣,坚持,热爱来形容最合适,把普通的人生活出光彩。
“六点起床,有时煮粥,现在几乎要放弃了,基本懒得去煮粥了。走路十分钟到达公司,下楼买早餐解决温饱问题,如果九点半上班,九点能进入工作状态,会在笔记本上记录要完成的工作。十点左右关注时事新闻,喜欢看NBA,关心赛事,我是詹姆斯的球迷,会去看他的球队,其他球星也会去看。中午十二点和同事一起去吃饭,和他们相处得很好,互相分担工作,带吃的都会分享给我。下午一点处理工作,主要是看稿,跟同事和作者交流,和设计师商量封面。我们公司很少开会,但很多事情要在系统上填写,相当于备案,比如一本书的流程进度,都要在系统上填好。下午五点半下班,我一般要加班,有段时间经常加班到一两点,做系统、看稿、写文案。现在六七点回家比较多。去游泳健身,一年内去了一百多次,下班后经常和不回家的同事刘希望打羽毛球。晚上十点写东西,没有非常想要完成的欲望,现在好了点,能在睡前写东西,想赚钱的欲望更强烈,也许是因为买房,周末在家的时间都很少。晚上十一点半睡觉,有时是两三点,周五晚看霹雳布袋戏,想戒掉这个爱好,要花钱不说,还很耗费时间。周末会晚起两小时,学会了打台球。周末吃一顿饭,不感觉饿,有时还躺尸,因为宅不想出去。被人骗过钱,感到怀疑人生,春节被催婚了,我要努力搬砖赚钱了。”
这些是他所有信件里我印象深刻的,是我零碎记忆的拼图。他能把忙碌的生活过得有趣,把困难都当笑谈。那时起我知道自己想过和他类似却不相同的人生,永远洒满阳光。
3
每月一封信成了我探索未知的方式,我父母刚开始以为我和谁偷偷谈恋爱了,当我大方拆开信封,散落一桌的明信片,都是范勇毅编辑旅游时拍的风景图,我向父母解释,他们明白了原因。从此,往来的不止信件,还有他编辑的其他书。他很谦虚,总在信里问:“像你这样十多岁的学生,会喜欢看我编辑的书吗?有哪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我回信:“会的,你编辑的书越来越好了……”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他分享的书,我只在聊天框里发“这本书看上去还可以读”。他很快回:“明天寄给你。”学习的魅力可以传染,这是编辑和作者天然的默契。他没有辜负,编辑的书级别越来越高,那些书的痕迹延续到了北海道、纽约,甚至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高大上的图书馆,接地气的地摊都藏着书香。

锦书谁寄阅读答案阅读答案《锦书谁寄》含答案

锦书谁寄阅读答案阅读答案《锦书谁寄》含答案

锦书谁寄阅读答案阅读答案《锦书谁寄》含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锦书谁寄东西①人是怀旧的动物,什么消失了就怀念什么,什么消失得越快便怀念得越迅速,比如我就怀念过麦芽糖、弹弓、军衣、汽枪、鞭炮、压岁钱、爱情以及白日梦……不要伤感,因为这种怀念是明摆着的,只要生活在时间的链条里,谁都逃不过去。

但有些怀念却在悄悄地孕育,即使对象还没有完全消失,却已经让我怀念了。

②书信,正是这么一种值得怀念的对象。

我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一天,老师把一封信递给我。

那是来自部队的信,上面赫然写着我的乳名。

我哆嗦了半天,才把信封撕开,原来信是我从未见面的表哥寄来的。

他当兵了,挎驳壳枪了,所以要把这个喜讯告诉我父母,而我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他只好让信在我这里拐一个弯。

这封信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揣在心窝子的旁边,不时地按一按,生怕它丢掉。

它除了能给我走夜路壮胆之外,还使我对山外边有了大胆的设象,当时我是多么希望能像表哥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

③后来,我外出求学,书信成了我跟家里讨钱的惟一工具。

我的信一去就是一两个月,犹如石沉大海,基本上得不到回音。

于是我的思绪就跟着那封信一遍遍地走,想象它怎么到达县里、乡里、村里,再怎么到达我姐夫的手上,我姐夫又如何如何地读给我父母听……我知道不等信读完,父母的眉头早就紧锁了,他们不知道向哪里去找钱,猪还没有出栏,木耳还没长起来,鸡又发瘟了,粮食本来就不多……在我这头,信是希望,是期待,甚至是温暖;然而在我父母那一头,信也许就是钢刀,就是恐吓,就是一张张罚款单。

好在我的父母都能咬紧牙齿,一次次完成我的罚款任务,才让我有了今天。

所以,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

④写信最多的日子,是在初恋的岁月,我跟恋人分居两地,几乎每天一封。

当看到好的小说我会在信里谈感想;当工作上稍有成绩,我会在信里大吹特吹……而她的工作和生活也是通过信件向我呈现。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14分)1.(4分)阅读以下文字,完成问题。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

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晚风带着清□(chè)的凉意,随着暮色侵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

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yōu)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

(1)小金在摘抄秋日美文时有两个字模糊不清,用拼音代替。

请你帮他补写。

清 (chè)(yōu) 寂(2)小金对加点词的读音没把握。

请帮他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衬 (A.chèn B.chēn)②重 (A.chóng B.zhòng)2.(8分)小金以“寻秋”为主题,对以下古诗文进行了整理。

请帮助他填写完整。

自古以来,秋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① , ”秋,吹在曹操观沧海时的秋风中;“② , ”秋,散在马致远漂泊他乡的秋思中:“③ , ”秋,落在李商隐夜读家书的秋雨中:“④ , ”秋,藏在陆游铁马冰河的秋梦中。

3.(2分)小语负责搜集关于秋季节气的内容,请你帮他完成节气的对联搭配。

立秋:溽暑已阑蝉尚噪, 。

白露:白云片片朝霞彩, 。

A:时雨催红万树花。

B:静谧江山素画图。

C:露水涟涟夜雾辉。

D:清商才到雁同来。

二、阅读(48分)4.(8分)读下面两段话,回答问题。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阿长与<山海经>》)B.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五猖会》)(1)A、B两段文字分别是哪两件事产生的影响,请简要概括。

(2)分别说说这两件事对“我”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2020-2021【语文】培优诗歌鉴赏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2020-2021【语文】培优诗歌鉴赏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以罗贯中《三国演义》为背景,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宋代诗人王质有一首《八声甘州》词: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

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

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

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

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

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

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1)上片中划线句子“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一句提到了哪几个人物?这中间有什么故事?(2)这首词道出了“英雄”的一生。

请从词中所涉及的事件中任选一件(划线句子除外),简要概括时间的情节。

【答案】(1)三个人物:徐庶、庞统、诸葛亮。

人物之间的主要故事(示例参考)有:徐庶走马荐诸葛;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江湖传言“卧龙凤雏,得其一足以安天下”。

(2)示例参考:“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句,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隆中对答,谋划天下大计。

向东攻取荆州,向西掠地益州以为根基,然后连吴抗曹,最后谋求夺取中原,回复汉室。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上片中画线句子涉及到徐庶、诸葛亮、庞统师兄弟三人。

他们三个人都是相知相识的好朋友和同学,他们三个人的才能都差不多,才能做到慧眼识英雄:徐庶举荐诸葛亮,诸葛亮推荐庞统,都说对方的才能在自己之上。

徐庶投了曹营,但是一生不出一个计谋,帮助刘皇叔打败了过几次曹军。

庞统可以说是用他的死,为刘皇叔换来攻占益州的借口和决心。

诸葛亮出山后不负众望拿下荆州,攻占益州。

刘备死后,又凭自己一己之力,保证了蜀汉延续十几年。

据此归纳作答。

(2)根据诗文内容,叙写词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作答。

如:“杂耕渭上”指的是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据武功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对垒。

魏军坚壁不出,诸葛亮即分兵屯田于渭水两岸,和当地居民杂处而耕,作为久驻之计。

再如“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折,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琦君《虞美人 锦书万里凭谁寄》阅读答案

琦君《虞美人 锦书万里凭谁寄》阅读答案

琦君《虞美人锦书万里凭谁寄》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虞美人
(台湾)琦君
锦书万里凭谁寄?过尽飞鸿矣。

柔肠已断泪难收,总为相思不上最高楼。

梦中应识归来路,梦也了无据。

十年往事已模糊,转悔今朝兮薄不如无。

[琦君](1918—2006),台湾女作家。

浙江永嘉人。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有《泪珠与珍珠》一文入选高中教材。

(1)这首词的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景?(4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4分)
【参考答案】:
(1)借助“锦书”“飞鸿”等意象描写了一幅游子思乡图:两岸渺渺相隔,音信难递,词人柔肠寸断,泪水难受,不敢登上高楼远眺家乡。

(2分)表达了词人思乡之情。

(2分)
(2)虚实相生。

(2分)上片实写词人愁肠百结,归泪难收之痛;下片借用梦境渲染思乡之苦。

(2分)(回答“借景抒情”亦可。

)。

2020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精准提分练:专题二 群文通练七 打印带解析版

2020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精准提分练:专题二 群文通练七 打印带解析版

群文通练七留心一种古诗题材——名人遗迹诗(古诗鉴赏)微导语相对于今人,古文人喜欢发思古之幽情,因此,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了一种突出的题材——咏史怀古。

在这一类题材诗中,有一种独特的题材,就是以名人遗迹为歌咏对象的名人故居诗。

虽然它与一般的咏史怀古诗读法差不多,但因歌咏对象十分明确,故其对名人的仰慕之情、怀念之情及伤己之情十分强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贾谊①旧居戴叔伦②楚乡卑湿叹殊方,赋人非宅已荒。

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

雨余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注①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人,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鸟赋》等。

少有才名,曾遭排挤、贬谪。

②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

1.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点明贾谊旧居的地点和现状,照应诗歌标题;②渲染悲凉、伤感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③为下文写贾谊的遭遇、贾宅的凄凉之景以及尾联的抒情做铺垫。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哀叹;②对人世沧桑和自身际遇的感叹;③对历史兴衰、个人荣辱的超然。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新郎·太白墓和稚存韵黄景仁[注]何事催人老?是几处、残山剩水,闲凭闲吊。

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朓。

总一样、文人宿草。

只为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打一幅,思君稿。

梦中昨夜逢君笑。

把千年、蓬莱清浅,旧游相告。

更问后来谁似我,我道才如君少。

有亦是、寒郊瘦岛。

语罢看君长揖去,顿身轻、一叶如飞鸟。

云中谁寄锦书来阅读理解答案

云中谁寄锦书来阅读理解答案

云中谁寄锦书来阅读理解答案《云中谁寄锦书来》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希望对你有帮助。

《云中谁寄锦书来》阅读答案云中谁寄锦书来朱铁志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

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

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

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

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

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

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

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

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

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

经过“反右”“__”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席子已生秋凉。

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对比突出,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压抑相思,“却上”重在写无法压制的苦痛。

2.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试结合内容来说明。

1,【答案】1.B2.与《醉花阴》接近,都是词人早期作品,表现的是秋天思念夫君之情。

譬如在前者是盼“锦书”来,“锦书”特指夫妻、情侣间的书信。

后者是在“佳节又重阳”之时,更盼夫君归来团聚,不至则感觉“半夜凉初透”,不仅凉意袭人,更有孤独凄凉之意。

(意对即可)【解析】1.B项,“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说法错误,“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明写别后的思念。

词人收不到思念之人的信息,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钩连上下。

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故选B。

2.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

主要表现对丈夫思念之情。

《李清照词两首》一首是《醉花阴》一首是《声声慢》,其中《醉花阴》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书谁寄》阅读答案
《锦书谁寄》阅读答案
锦书谁寄东西
①人是怀旧的动物,什么消失了就怀念什么,什么
消失得越快便怀念得越迅速,比如我就怀念过麦芽糖、
弹弓、军衣、汽枪、鞭炮、压岁钱、爱情以及白日梦……不要伤感,因为这种怀念是明摆着的,只要生活
在时间的链条里,谁都逃不过去。

但有些怀念却在悄悄
地孕育,即使对象还没有完全消失,却已经让我怀念了。

②书信,正是这么一种值得怀念的对象。

我平生收
到的第一封信,是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一天,老
师把一封信递给我。

那是来自部队的信,上面赫然写着
我的乳名。

我哆嗦了半天,才把信封撕开,原来信是我
从未见面的表哥寄来的。

他当兵了,挎驳壳枪了,所以
要把这个喜讯告诉我父母,而我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
他只好让信在我这里拐一个弯。

这封信被我读了一遍又
一遍,然后揣在心窝子的旁边,不时地按一按,生怕它
丢掉。

它除了能给我走夜路壮胆之外,还使我对山外边
有了大胆的设象,当时我是多么希望能像表哥那样,成
为一名光荣的士兵。

③后来,我外出求学,书信成了我跟家里讨钱的惟
一工具。

我的信一去就是一两个月,犹如石沉大海,基
本上得不到回音。

于是我的思绪就跟着那封信一遍遍地走,想象它怎么到达县里、乡里、村里,再怎么到达我姐夫的手上,我姐夫又如何如何地读给我父母听……我知道不等信读完,父母的眉头早就紧锁了,他们不知道向哪里去找钱,猪还没有出栏,木耳还没长起来,鸡又发瘟了,粮食本来就不多……在我这头,信是希望,是期待,甚至是温暖;然而在我父母那一头,信也许就是钢刀,就是恐吓,就是一张张罚款单。

好在我的父母都能咬紧牙齿,一次次完成我的罚款任务,才让我有了今天。

所以,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

④写信最多的日子,是在初恋的岁月,我跟恋人分居两地,几乎每天一封。

当看到好的小说我会在信里谈感想;当工作上稍有成绩,我会在信里大吹特吹……而她的工作和生活也是通过信件向我呈现。

这样的通信常常使我没有时间概念,几天前发生的事情往往要在我收到信件的时候才知道,也就是说她经历的我也会经历一遍,已经消失的事件因为书信便存活下来。

这是文字的力量,书信的力量,它让我分享喜悦,共渡难关。

在当时,我几乎把文字当作最有力的工具,就像一个名人说的: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

所以我选择写作,以为拥有了文字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

⑤但是错了,当我像暴发户那样拥有一部砖头似的
手机时,才知道一个声音的时代已经来临。

你只要在手
机上按下一串数字,就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呼吸,方便了,近了,世界变成村庄了。

我们在“喂、啊”声中,
把一切摆平,搞定,书信的仪式、期盼的心情、遥远的
想象、纸上的墨香统统地被声音覆盖,说话更直接,心
灵更草率,仿佛吃快餐,只为填饱肚子。

再也不会有人
像李白那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连回味的时间都不曾空出。

这几乎是集体性的叛变,哪
怕我这样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因为图方便,不再
愿意拿起笔来写信。

于是,我对书信除了抱歉就是怀念。

⑥几年前,我因为向作家叶兆言(叶圣陶之孙)约照片,收到过他的两封来信。

那信是用一种特制的书画纸
写成,竖式,每页八行。

明明他年长于我,却在抬头处
称为我兄;明明我是小辈,他却在落款处称自己为弟。

这是多么谦逊的表达!暂且不说称谓,单凭那纸、那字
你就感受到了一种尊重,书香之气扑面而来。

也许这就
是信的最后贵族,留住它便是对书信的最高尊敬。

14.怎样理解文中划线句子“不是全部的信都是美好的,但却值得我去回忆,值得我去感激”的含意?(2分)答:
15.根据文章②③④段内容,概括书信对作者的意义。

(6分)
答:
16.本文以“锦书谁寄”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7.文章第⑥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8.在文章第⑤段,作者写到“这几乎是集体性的叛变,哪怕我这样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因为图方便,不再愿意拿起笔来写信”。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的态
度和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这一现象的
看法。

(7分)
答:
参考答案:整理
14.有些信件给父母带去了经济和心理的压力,父
母给予的温暖和支持值得作者感怀。

15.(1)小学四年级时,表哥的书信激发了我对未来和外界的想象,给予我勇气;(2)求学期间,书信成为我向父母求救的工具,也融入到作者的记忆和生命里;(3)恋爱期间,书信维系了我和恋人的关系,同时让我明白书信和文字的力量。

16.(1)化用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显得典雅;
(2)“锦书谁寄”可为“谁寄锦书”,预示当下书信作为交流媒介的衰退,(3)表达作者对书信的怀念,点明文章主题。

17.(1)内容:写出叶兆言和作者往来的书信的称谓、纸张和形式,表明作者对叶兆言的尊敬;(2)结构:收束全文,和前文写手机对作者的影响形成对比;(3)表达效果:深化文章主旨,让作者对书信的怀念显得韵味
悠长。

18.(1)态度:作者对当下人们对书信的背叛持否定态度;情感:作者对书信消失的存有遗憾,自己背叛书
信的心存愧疚。

(2)正反皆可。

示例一:交流工具的更替是时代发展得必然,作者大可不必感慨,需用更达观
的态度来对待;示例二:书信实际上预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情趣。

现代生活易让人陷入急躁,我们
更需要呼唤一种古典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