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学概论课的感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牍学概论课的感想
摘要: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是20世纪我国最重大的一项考古发现,自20世纪初至今,我国古代简牍资料不断出土,简牍学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内的重要学科增长点,被誉为新世纪的“显学”之一。

关键词:简牍,简牍学研究,简牍学的发展
用竹木简牍作文字载体, 是我国先民的一大发明。

然而, 中国简牍之源起于何时, 尚待探究。

首先, 文字的出现, 当为人类文明之标志。

人类文字源于刻契, 大体无疑。

史学与档案同源, 有了档案, 就有了历史。

世界范围内考古资料, 各国各地区文字载体各不相同。

古埃及有纸草之便利, 两河流域泥版文书闻名于世, 印度则有以贝叶写经之传统, 而我国先民利用竹木为载体, 可谓明智:竹木随处可见, 虽不如纸草得天独厚, 然较泥版、贝叶则有轻、易之便。

目前所见年代最晚的简牍是明嘉靖三十一年( 公元1552 年)出自黑城遗址的一块木牌, 与居延、敦煌所见通行符类似。

直至今日, 百姓祭祀祖先之牌位仍用木,仍属“主敬”。

初涉简牍, 学生往往不知所云, 以为这是一门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枯燥学问。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作了较长时期的思考。

人们通常以为简牍学可能深奥莫测。

其实简牍犹如今日之纸张, 是古人通用的书写材料。

魏晋以前的历史, 基本上是写在简牍上的。

广义上说, 研究简牍就是研究魏晋以前的中国古代史。

抓住这一点, 简牍学课程就容易讲得生动有趣, 因为学生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极为关注, 将出土简牍与古代史有机结合, 既易增加阐述古代史的筹码进而普及简牍知识, 又往往能使古代史实落到实处, 一举两得, 相得益彰。

通常认为,简牍学晦涩难懂、深奥莫测,一般人对此望而却步,广大学生更是如此,其实,正如作者所言,简牍犹如今日之纸张,是古人通用的书写材料,因此,作者在编写本书时,有意设置一些较为新颖合理的章节题目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比如“简牍所见政治风云”、“简牍所见诉讼世界”等等。

今日中国出土简牍数量日增, 社会和政府必将对简牍学给予重视和支持, 简牍对再现古代史实乃至为今日建设之借鉴均有裨益, 在不远的将来, 高校设置简牍学课程乃至科研机构的加开均有可能, 就业机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术的拓展同步进行的。

或许有一天,不了解简牍的学生无法从历史系毕业, 就业也将面临难题。

一个世纪以来, 简牍出土数量日增, 简牍学也逐渐引起重视。

高校开设简牍学课程势在必行, 但因专业设置须与社会需求接轨, 而目前社会对简牍学专业人员需求量小, 影响了学生钻研简牍学的兴趣。

相信随着社会与政府观念的调整, 我国简牍学教学与研究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林剑鸣先生的《简牍概述》,介绍了简牍的出土历史和简牍中出现的各种文体,并对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简文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逐字逐句的分析解释,有助于初学者对简牍的了解,然而,此书内容过于简略,没有对秦汉简牍的史料价值作出必要的阐述,也未介绍秦汉简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致减弱了它对初学者的启发作用;高敏先生的《简牍研究入门》,重点讲述了秦简和汉简的史料价值以及秦简、汉简研究的状况与展望;郑有国先生的《中国简牍学综论》介绍了中国境内出土的简牍以及研究状况,创新之处在于介绍了一些简牍研究的方法,比如残简断代法、集成文书研究法、复原法等等;张显成先生的《简帛文献学通论》,收集了2002年之前刊布的有关简帛研究的材料和文章,全面分析了简帛制度及其类别,详细阐述了简帛材料对各学科研究的重大价值,并对一个世纪以来的简牍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展望,是一本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具有较强可读性和实用性的主要面向研究生的大作。

然而,这些著作要么距今时间较长,对新发现的简牍以及新的研究成果未吸收进去,要么难度较高,不适合为本科生推广。

简牍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四大发现之一,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一个世纪以来,简牍出土数量日增,简牍学也日渐引起重视,高校开设简牍学课程也势在必行,甘肃是简牍的故乡,简牍学研究方兴未艾,《简牍学教程》的出版,对高校开设“简牍学”课程,深化通史教育,充分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来扩大学生知识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的简牍发掘与整理以及学术研究,自二十世纪初年以来即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甘肃简牍记载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俗、民族关系以及中西交通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史实,绝大部分出自当事人的笔录,材料详实可靠,具有第一手的史料价值。

古代对简牍之内容与形制等方面程度不同的研究可以看作我国简牍学的发凡, 也充分说明了简牍的发掘与研究历史之悠久和文化底蕴之深厚。

近代以来, 由于简牍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充, 研究为之一兴, 走向了规模化、系统化的研究之路, 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专门而独特的学科———简牍学。

对于这门学问, 有学者说: 在我国它早于甲骨、敦煌、考古学的诞生, 也是最先实践田野考古方法的。

其实, 它是我国最具历史传统的“国学”之一。

此点甚至超越金石学, 但容易被模糊、忽略。

简牍的发现, 在我国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而对它的研究也是与日逐进的。

古代的简牍发现,根据有关文献所记, 西汉时期就有四次简牍的发现与整理,分别在惠帝、文帝之际, 景帝、武帝和宣帝年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 简牍的发掘与发现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简牍面世与日俱增, 远超历史上之所见近代以来, 由于简牍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充, 研究为之一兴, 走向了规模化、系统化的研究之路, 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专门而独特的学科———简牍学。

对于这门学问, 有学者说:在我国它早于甲骨、敦煌、考古学的诞生, 也是最先实践田野考古方法的。

其实, 它是我国最具历史传统的“国学”之一。

此点甚至超越金石学, 但容易被模糊、忽略。

⑦这种说法是颇有见地的。

简牍学研究的人才与成果在近代以来也是与日俱增。

一大批重要著作和科研论文更显示了简牍学的研究成果及文化意义, 解决了不少的文化学术问题及其它社会领域的历史问题。

从19 世纪末开始,简牍出土的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

从这时起,开始了有目的、有计划的简牍发掘。

简牍出土的数量空前,简牍的内容也引起了国内乃至国际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100 多年来,简牍的发掘、收存、保护和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学的进步。

简牍资料已经成为上古史研究不可以忽视的信息来源。

学界通称为“简牍学”的学科方向也逐渐成熟。

“简牍学”是研究简牍历史、制度及其所载图文资料的学科(广义的“简牍学” ,也包括对书写材料为丝织品的帛书的研究),也是一门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献学、语言文字学以及文物保护科学的新学科。

总观出土的简牍资料, 性质、范围非常广博, 对中国历史文化各个方面的研究, 无疑有
着促进作用。

这一系列重大发现, 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历史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考古学、学术史等众多学科的快速发展。

大量简牍的问世, 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座巨大的新史料库,随之产生了名副其实的新学问,简牍学。

发掘与研究的国际化使简牍学成为一门国际显学, 并日益具有边缘、综合学科的特点, 正以其独特的资料来源和研究视角与方法受世人关注, 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一把独特的钥匙。

简牍的使用历时既久, 涉及了广泛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问题, 留存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史料, 令人拍案叫绝, 其文化积存怎么估计都是不过分的。

简牍的不断面世, 已经形成了一座重要的新资料库, 与传世文献的有机结合, 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较为全面的相关社会历史的新画面, 必将造成对传统文化各方面研究的深入, 简牍的发掘和研究方兴未艾, 其对于探究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功用会日益突显。

有学者甚至预言:简牍学的兴盛, 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写传统的中国古代史, 使华夏文明再现异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