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ppt
国民党高调认同中华民族
2008年5月26日下午,中国国民 党代表团搭乘的包机在南京禄口机场降 落。吴伯雄下飞机之后,主动提请在场 人员一起为四川地震中罹难的民众默哀 。在随后的讲话中,吴伯雄表示,两岸 人民同属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是任何人 都抹杀不了的。他认为,现在是两岸新 时代的开端。
解放后藏族流行这样的谚语: 相亲相爱,犹如茶和盐巴;汉藏团结,犹如茶和盐巴
-
(四)各民族在社会 这些歌曲演唱的方式 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 非常独特,没有麦克风
、没有扩音器、没有人
造的灯光,我终于在这
个音乐的发源地体验到
由这个环境孕育出来的
音乐。这和我以前在台
湾听过这类音乐的CD是
多么的不同,没有扩音
27日,吴伯雄在南京中山陵和北京 机场的讲话中都提到,汶川地震后,台 湾人民感到非常揪心,台湾的民间自动 自发地支援灾区。这更表明了两岸同属 中华民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两岸人 民血缘相通的感情自然流露。
-
(二)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増强
参加2009年“两会”的少数民族代表——甘肃代表团三朵金花 “各族人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民主、自由权利
少数民族参观团
1950年国庆节 前夕,受政务院 总理周恩来的邀 请,159名各少 数民族代表和 222名各民族文 工团员到北京参 加国庆节观礼、 参观和联欢活动 。这是最早一次 组织的民族参观
团。
三、 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二)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 (三)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我国民族关系的良好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发展趋势和必然结果;各民族只有团结互助,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相处、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团结奋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命运把各民族紧密联结在一起;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国家的发展稳定繁荣。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之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主要渠道是: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逐步缩短先进民族同落后民族之间的差距。
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逐步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通过发扬民主、调整民族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正确处理民族间的矛盾。
经常地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残余的影响,以及一切不利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消极因素。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民族关系。
在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各民族之间的这种新型关系已经逐步形成。
它的基本特征是:各民族都已摆脱阶级剥削制度,产生民族对抗的阶级根源已不存在;占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已成为民族命运的主宰,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各民族都统一在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领导之下;各民族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各民族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即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之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主要渠道是: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逐步缩短先进民族同落后民族之间的差距。
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逐步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通过发扬民主、调整民族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正确处理民族间的矛盾。
经常地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民族主义,以及一切不利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消极因素。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
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就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展开相应的论述.。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知识精讲】-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A.① B.② C.③ D.④
一、选择题
B
[解析]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②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①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我国的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④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 为了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1)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2.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与新型民族关系(1)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2)我国新型民族关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不同的两个问题:新型民族关系主要是从不同民族之间应该怎样相处的角度来说的,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从国家对待不同民族的立场的角度来说的。
9.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2)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3)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10. 中国特色社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西部贫困地区的民房
杭州夜景
(3) 民族共同繁荣
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 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共同繁荣。 原因: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 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 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
然要求。
典型实例:西部大开发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十个省、市和自治区。 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 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 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 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实例二:
《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 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 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 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目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53个
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语种达80多种;
21个少数民族有现行的本民族文字27种,
(4) 三原则的关系
民族平等
政治 基础
前提条件
各民族共同繁荣
物质保证
民族团结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Back
为了巩固民族关系,作为中 学生的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 么?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 什么,能做什么
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2、关心周围的少数民族同学,互相帮助,团结 友爱。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大民族主义、地方 民族主义。 3、为少数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努力学习,好好建设祖国,为发展社会主义民 族关系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990年到1991年间苏联解体时,车臣仿效加盟共和国 的独立方式,在1991年11月由总统杜达耶夫宣布脱离 俄罗斯独立,从而引发车臣问题。
第一次车臣战争(1994年———1996年) 这场战争持续了13个月,在车臣的反抗下俄罗斯无功而返。 这场战争造成超过 3 万人丧生这场战争持续了 13 个月,在 车臣的反抗下俄罗斯无功而返,战争在1996年结束,双方 展开和谈。这场战争造成超过 3 万人丧生,杜达耶夫也死 也在俄军枪下。 第二次车臣战争(1999年———2000年) 两次车臣战争成超过10万人丧生
(4)如何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 ?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坚持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经 济的差距,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的核心 ⑥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恐怖主义和民族 分裂主义分子作坚决斗争。 ⑦公民应牢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答:(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政 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2)材料一说明我国各民族在政 治地位上的平等关系。材料二说明我国 各民族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团结合作关系。 材料三说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 积极扶持政策,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材料一:2010年3月30日,西藏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 200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与1965年相比较
人均GDP 1965年 2009年 241元 15295元 GDP 3.27亿元 4274.59亿元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基本内容如下:
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整个社会团结,博爱,互助,共同奋斗,共同进步的新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基本特点如下:
1.社会主义国家摆脱了阶级剥削制度,民族反对派的阶级根基已经消失。
占该国人口多数的工人已成为决定该国命运的主要因素。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各族劳动人民中基本平等,团结,互助,和睦。
关系。
2。
在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领导下,所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在一起。
社会主义民族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所有社会主义民族的目标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扩展数据: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的新的民族关系。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这种社会主义民族之间的新关系逐渐形成。
要建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应当经常和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国家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我们应该克服各种民族主义的影响和不利于所有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和谐的一切不利因素。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就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
(1)民族群体(或其部分)出现的民族与民 族之间的关系;
(2)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中表现的 民族关系;
(3)其他曲折的方式表现出的某种民族关系。
3.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
(1)由发生联系的民族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 阶级构成等方面的条件所决定的; (2)受当时社会总的民族问题情况的影响。 我国的具体情况: 一、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完成之前) 二、三大改造完成之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民族间的交 往联系;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竞争机制影 响民族关系的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与协作、互助的 协调,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1、世界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1)各民族的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普遍; (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 (3) 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
(1)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 上的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2)民族团结的大趋势与民族主义(包括 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有所滋长并存;
(3)民族间互助合作的发展与民族间经济 领域竞争增强并存;
(4)民族共同发展趋势与民族间发展差距拉 大的趋势并存;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
1、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2、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3、民族间互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 的共生性。
第三节 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一、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 1、 一般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 时代过程、国际大环境与国内政权、国内小环境 的因素;物质因素与文化因素等。 2、民族关系的宏观影响因素:民族自身因素、社 会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3、民族关系的微观影响因素:民族的语言、文化 交流,民族通婚等。
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
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为维护不同民族之间的
和谐、平等、团结和发展,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制度安排。
1. 平等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确保所有公民无论
民族身份都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
这包括平等
就业、平等待遇、平等教育、平等参政等方面的保障。
2. 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国家注重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通过
学校、媒体、社会组织等渠道,向广大人民普及民族平等、团结、
友好的理念,培养全民族的团结意识和共同认同感。
3. 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将多民族地区设立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并赋予其一定的自治权力,以便民族地区能自
主管理自己的事务,保障民族发展。
4. 民族语言文字保护:社会主义国家鼓励和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推动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确保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5. 民族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支持民
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和民众收入增加,消除民族
经济差距。
6. 民族文化保护:社会主义国家重视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推动
民族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通过以上的保障措施,社会主义国家致力于构建一个平等、和谐、
团结的社会,使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同时,社会主义国家
也鼓励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实现民族关系的长久稳定。
社会主义和民族关系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和民族关系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和民族关系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强调平等和公平,强调社会的共同利益,而民族关系则涉及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权益和平等。
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民族平等和团结:社会主义强调各个民族之间的平等和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
社会主义社会中,不论民族背景如何,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要建立在平等和团结的基础上。
2. 民族自治和民族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强调尊重和保护各个民族的自治权和民族权益。
社会主义国家通常设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允许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地区内行使自治权利,保护他们的民族特色和习俗,并且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3. 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社会主义倡导阶级团结和人民团结,也包括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同富裕、和谐稳定的社会,要求各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才能够顺利实现。
4. 民族文化和民族多样性的保护:社会主义重视保护和传承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认为民族文化是丰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社会应该鼓励各个民族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保障民族多样性的存在。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和民族关系的相互关系体现在社会主义对民族平等、团结、自治和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视上。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各个民族平等发展、和谐共处的社会,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繁荣。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民族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民族问题的科学解决方案,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指导。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对民族问题的认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中国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现实探索。
一、马克思主义对民族问题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历史条件下阶级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斗争的产物。
国家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民族关系成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问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马克思主义将民族问题归纳为阶级和民族的联合斗争问题,指出阶级斗争是民族斗争的主导力量。
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是平等。
社会主义社会要消除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发展和共同繁荣。
所有民族都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
2. 团结原则: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求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
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各民族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联合起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3. 发展原则: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求各民族共同参与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繁荣。
社会主义制度为各民族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各民族都能够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实现共同进步。
三、中国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现实探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设对于中国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倡导民族平等、团结和发展。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推动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良好发展。
首先,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建立自治机关,给予少数民族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力,保障少数民族的民族权益。
其次,中国重视民族教育,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受教育水平,促进民族团结,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再次,中国着力推动各民族的经济发展,通过实施扶贫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等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推动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21 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平等
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平等
一,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历来认 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 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 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 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 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 的保障(zhànɡ)。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 本政策,在中国的宪(xiàn)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 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 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 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 (qí)视和压迫”。各民族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各民 族公民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各民族公民 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等等。
环境。
中国政府采取了特殊的政策 和措施,努力使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权利在社会 生活和政府行为中得到有效落实 和保障,形成了各民族平等相待、 团结和睦(mù)自80年代以来,通 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激 励先进,弘(hónɡ) 扬正气,使民 族团结成为强大的社会舆(yú )论 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不仅推动了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而且 对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和整个国家 的稳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谈一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与各民族同学平等、友好相处?
23 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互助 和谐
一,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靠各民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 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唱出了各民族共同的心声,作为祖国大家 庭中的一员,各民族平等相处,其乐融融,共同为伟大祖国的 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二,红光清真寺的来历;
红军精神闪耀红光清真寺
青海文物考古研究所蔡林海告诉记 者,一位德国学者来甘肃、青海作 田野考察,为这里的宗教生态惊奇 不已。这个村庄居住的是信仰伊斯 兰教的穆斯林,那个村庄则是信仰 藏传佛教的藏族或土族,彼此和谐 共处,如果从欧洲历史背景出发, 这很难想象
红光清真寺位于循化县查汗都斯乡赞布呼村。1936年,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军河西走廊。 1937年,红军战士们在黄河南岸开 垦(kěn) 荒地1700多亩,修建巨型 水车5架、学校一所,并修建了赞布 呼清真寺,即现在的红光清真寺。 红军战士利用烧制砖瓦的机会,在 花砖上刻出五星、“工”字、镰 (lián) 刀、斧头等象征革命的图像, 表达了自己对革命解放事业必胜的 信念。今天来到红光清真寺,仍能 清晰地看到大殿(diàn )殿顶的这些 革命图像。 1998年,红光清真寺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及海东地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体现,是全社会团结一致、友爱互助、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之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
主要渠道是: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逐步缩短先进民族同落后民族之间的差距。
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相关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联系和作用、影响的关系,是双向的、动态的。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诞生于16世纪初,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社会主义民族:现代民族的一种类型。
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后,在对旧式民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民族。
“社会主义民族”一词,由В.И.列宁1916年在《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一文中提出。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民族关系。
在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各民族之间的这种新型关系已经逐步形成。
它的基本特征是:各民族都已摆脱阶级剥削制度,产生民族对抗的阶级根源已不存在;占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已成为民族命运的主宰,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各民族都统一在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领导之下;各民族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各民族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即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体现,是全社会团结一致、友爱互助、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之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主要渠道是: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逐步缩短先进民族同落后民族之间的差距。
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逐步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通过发扬民主、调整民族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正确处理民族间的矛盾。
经常地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民族主义,以及一切不利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消极因素。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语言上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社会关系。
它是一种社会关系,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在人们的交往中也具有国籍。
它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涉及人民社区的地位和待遇,国家的权力和利益,社会利益集团以及国家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情感。
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取决于民族关系的性质,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的制约,也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方案有关。
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各有特点。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建立,并将继续得到加强”。
宪法序言段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睦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建立,并将继续得到加强。
”特征民族关系的内容或基本特征取决于民族关系的性质,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的制约,也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方案有关。
不同社会中民族关系的内容和特点各有特点。
民族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民族关系不仅是历史环境条件的产物和积累,而且是现实环境条件的反映。
因此,不同条件下民族关系的特征也不同。
私有制社会中的种族关系基本上具有压迫性统治,剥削和掠夺,歧视和侮辱,压制和同化的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具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特点。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是建立在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基础上的。
由于其阶段的局限性,它也显示出相对的不完善,这表明在这个发展阶段,它不可避免地具有民族平等的不完整,民族团结的相对性,民族之间的互助与合作的局限性,互助与竞争的共生关系,以及共同繁荣的初步性质。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不同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关系。
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社会关系。
它是一种社会关系,它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且在人们的交往中具有民族性。
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涉及到人民社会的地位和待遇、国家的权力和利益、社会利益集团、国家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
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取决于民族关系的性质,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的制约,也关系到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办法。
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各有特点。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建立并将继续加强。
”宪法序言修改为:“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已经建立并将继续加强。
”特征民族关系的内容或基本特征,取决于民族关系的性质,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的制约,也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办法有关。
不同社会民族关系的内容和特点各有特点。
民族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民族关系既是历史环境条件的产物和积累,也是现实环境条件的反映。
因此,在不同的条件下,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不同的。
私有制社会中的种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压迫统治、剥削和掠夺、歧视和羞辱、压制和同化。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具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特点。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是建立在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基础上的。
由于其所处阶段的局限性,它也表现出相对的不完善性,这说明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民族团结的相对性、民族间互助合作的局限性。
互助与竞争的共生关系,共同富裕的初步性质。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1、平等,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大小、先进和落与否,在社会主义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践中,不论是聚居还是散杂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
2、团结,就是中华各民族彼此之间以及本民族内部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行。
各民族为实现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而团结合作,努力奋斗。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各民族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是民族平等的表现和必然结果。
3、互助,是指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互助互济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主张各民族之间真诚互助、互相支援,以谋求共同的利益,实现共同的目标。
一、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展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大检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地区尤其是一些民族杂居地区,在执行民族政策过程中出现偏差,个别地区甚至存在严重侮辱、歧视少数民族的做法,以致激起当地少数民族的极大不满。
针对这种情况,1952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批示,要求各地认真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
同年12月,又发出《中央关于少数民族较少地区必须检查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指示》,强调进行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不仅在民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很多的地区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即使在少数民族较少甚至很少的地区也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1953年3月,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了《中央关于在民族问题上党内和人民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批判大汉族主义,具体地解决少数民族中仍然受歧视受痛苦的问题的指示》,深刻指出:“有些地方民族关系很不正常。
此种情况,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必须深刻批评我们党内在很多党员和干部中存在着的严重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即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民族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反动思想,即是国民党思想,必须立即着手改正这一方面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
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彻底铲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各民族在政治上和法律上是完全平等的,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
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更加丰富、更加广泛、更加便捷的民主参与渠道,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保障各族人民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共同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障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权益。
第二,坚持民族团结。
这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
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
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
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
民族团结大局。
第三,坚持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民族地区特殊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潜力。
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促进公平正义。
加强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不断释放民族地区发展潜力。
第四,坚持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
抓好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心中,使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
的心田生根发芽。
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