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风险因素分析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性疼痛症状。
这种痛苦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科学家们不断地努力探索,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带状疱疹及其病毒带状疱疹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这种病毒感染后,会在神经节内潜伏,并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其他诱因作用下,病毒会重新激活并进入神经末梢,引起带状疱疹的症状表现,如严重的神经性疼痛、疱疹的皮疹等。
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经病变带状疱疹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神经炎会导致感觉神经的病变,使得神经元过度兴奋,产生持续不断的疼痛信号。
病毒还可能导致感觉神经纤维的萎缩和变性,造成慢性的神经痛。
2. 免疫反应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这些炎症介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活或增强神经元间的传递,从而导致持续的神经痛感。
3. 神经内质网应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会导致神经元内质网应激的增加,进而诱发PHN。
内质网应激可以导致神经元的功能障碍和细胞凋亡,从而加剧神经痛的发生。
4. 神经胶质细胞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在PHN的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它们能够释放多种介质,如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等,致使神经元过度兴奋。
神经胶质细胞还能够改变突触连接的稳定性,加强神经元间的传递,进一步加剧神经痛的程度。
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现状及展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一直是个难题,目前主要是通过镇痛药物、抗病毒药物、物理疗法等手段进行缓解症状。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M o d e r n P r e v e n i t v e M e d i c i n e , 2 0 1 5 ,V o 1 . 4 2 ,N O . 7
・1 1 8 3 ・
・
流行病 与统计方法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危 险 因素 的 L o g i s t i c 分析
Me t ho d s 1 9 6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o f HZ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b y s e l f - ma d e q u e s i t o n n a i r e . r I ' } l e p a t i e n s t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a n d
Z HA0 J i u — mi n 。 W ANG L i n — i f n , WE I Hu a , YANG S h e n g — w e n
O i a n n a n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f o r , m£ i o n a l i t i e s . D u y u n G u & h o u 5 5 8 0 0 0 , C h i n a
赵久敏 - ,王琳琳 ,韦华 ,杨胜 文
1 . 黔南 民族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科教研室 ,贵州 都匀 5 5 8 0 0 0 ;2 . 黔南州人民医院皮肤科 ,贵州 都匀 5 5 8 0 0 0 ; 3 . 黔南 州中医院皮肤科 ,贵州 都匀 5 5 8 0 9 9 摘要 :目的 分析带状疱 疹 ( H e r p e s Z o s t e r ,H z )发生后遗神经痛 ( P o s t h e pe r t i c N e u r a l g i a ,P H N )的危险因素 ,为预 无失访病例 ,P HN发生率 2 0 . 9 %
带状疱疹治疗不当易导致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治疗不当易导致后遗神经痛几天前,张女士患了热感冒,本来就身体不适,偏偏还引发了疱疹这个老毛病。
张女士患带状疱疹有半年多了,确切地说,张女士在患病后1个多月就治好了疱疹,但是痊愈后隔些时候患处还会疼,好几次半夜疼醒,张女士说:“疼起来真不是滋味,问医生,医生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就让我吃止痛药缓解症状,这半年都是这么挺过来的。
”张女士来到某医院皮肤科,找到专家问这是咋回事,专家说:“带状疱疹痊愈后疼痛可能是治疗不当引起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这种病毒喜欢入侵神经细胞,对神经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神经性疼痛。
初患带状疱疹的患者及时治疗,将病毒排除干净,是不会有后遗症的,但是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偏高,这多是由于治疗不当造成的。
”抗炎、抗病毒要抓住时机,激素治疗不可少带状疱疹治疗过程中要抓住时机。
患病初期,病毒入侵神经细胞并造成损伤,这个时候,病毒尚未引起皮肤炎症,治疗应以抗病毒为主。
一旦出现皮肤水疱,就要进行相应的消炎治疗,这个阶段不能一味地抗病毒而忽视了消炎治疗的作用,因为炎症已经出现,抗病毒对炎症无济于事,放着炎症不管,只会加重患者的痛苦,病毒还可能进一步损伤神经。
然而,带状疱疹的消炎治疗需要用到激素。
于建斌说:“多数患者就是在这一环节治疗不当,才留下后遗神经痛的。
”激素这种药物由于有副作用,很多患者对激素敬而远之,不到万不得已不用,即使用也是很小剂量。
在治疗中,医生一般要告诉患者激素具体该怎么用,而不少患者当面认可,事后依然不用,或者用的量不够,导致带状疱疹治疗不彻底,留下的神经痛。
另外,还有一些中老年患者常伴有血压异常、血糖异常等病症,必须限制激素的使用量,这也会造成治疗不彻底。
神经痛要依靠止痛药、营养神经药缓解症状由于在治疗过程中,疱疹病毒未能清除干净,残留的病毒潜伏在神经细胞内,一旦人体抵抗力下降,就伺机而动,这正是张女士患热感冒后继发疱疹的原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 ・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5 年 6月 第 1 8卷 第 1 1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0 f P r a c t i c a 1 Ne r v 。 u s Di s e a s e s J u n
表 2 2组 头 痛 缓解 有 效 率 比较
[ ” ( ) ]
2 . 3 2 组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率 比 较 2组 肝 、 肾 功 能 检 查 均 未 见 异 常, 主 要 表 现 为 胃肠 道 不 适 等 症 状 , 观 察 组 不 良反 应 较 对 照组有所增 加, 但 组 间 比较 无 显 著 差 异 ( P >O . 0 5 ) , 见表 3 。 表 3 2组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比较 [ " ( %) ]
l e a Sc a n d i n a v i c a , 2 01 1 , 1 2 3( 4) : 2 5 7 - 2 6 5 .
பைடு நூலகம்
3
讨 论
偏 头痛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原 发性 头 痛 类 型 , 临 床 将 头 痛 发 作 持续 时间>7 2 h称 为偏 头 痛持 续 状 态 。发病 诱 因较 为 复 杂 , 主要 与 遗 传 、 情绪 紧张、 精 神刺 激 、 睡 眠障碍、 代谢紊 乱、 内分 泌 紊 乱 以及 不 良饮 食 等 有 关 , 部 分 患 者 可 无 明 确 诱 因 而 发 病_ 3 一 。 目前 , 关于本病 的发 作机制 尚未 完全 阐明 , 主 要 认 为 与血管学以及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有关 。血管学说认 为 , 发 生偏 头痛时 , 患 者 的 颅 内血 管 出 现 舒 缩 功 能 障 碍 , 引 起 局 部 脑 组 织 血 流 不 平 衡状 态 , 导 致 颅 内化 学 变 化 而 生 成 大 量 致 痛 物质, 进 而 诱 发 偏 头 痛 一 而三 叉神经 血管 反射 学说认 为 , 患 者的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结构或功能缺 陷 , 在 多 种 因 素 作 用 下, 患 者 的脑 血 管 周 围 三 叉 神 经 末 梢 被 激 活 , 释 放 出 大 量 的 P物 质 ( S P ) 、 血 管 活性 肠 肽 ( VI P ) 以 及 降 钙 素 基 因 相 关 肽 ( C G R P ) 等 血 管 活性 物 质 , 促 使 脑 血 管 扩 张 以及 血 管 壁 的通 透性 升高 , 导 致 大 量 血 浆 蛋 白渗 漏 , 引起无 菌性炎症 , 进 而诱 发偏头痛 , 并 可 诱 发 相 关 自主神 经症 状 以 及 因 头 痛 所 致 情 感 变 化 等 F 。 目前 , 临床治疗偏 头痛 的药 物种类 繁多 , 以糖 皮 质 激 素 类药物应用较多 , 可能 与其抑 制单胺 类物 质 、 前 列 腺 素 以 及 5 一 羟 色 胺 等 物 质 的 释放 , 并 可 阻 断 炎 性 反 应 有 关 。丙 戊 酸 钠 是一 种 广 谱 抗 癫 痫 药 物 , 近年 来 , 诸 多研究表 明, 丙 戊 酸 钠 对 于 偏 头 痛 具 有 显 著 防治 作 用 , 单 用 丙 戊 酸 钠 治 疗 偏 头 痛 的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wo r l d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a t e d T r a d i t i 。 n a 1 a n d we s t e m Me d i c i n e 2 0 1 3, V o 1 . 8 , N 。 . 1 1
Lo g i s t i c Re g r e s s i o n An a l y s i s o f Ri s k Fa c t o r s i n Po s t— — h e r p e t i c Ne ur a l g i a
U xae— we i . YANG Yn n—k u a n . ZHANG Ho n g —x i n g 。 LI N Gu o —hu a
=
1 . 0 5 0>1 , P= 0 . 0 0 0, 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治疗前 V A S ( V i s u a l a n a l o g u e s c a l e s , V A S ) 评分对 应 年龄和治疗前 V A S评分是 P H N的危险 因素 ,
对4 6 9名带状疱疹患者进行 问卷 调查 , 其 中遗 留后遗 神经痛 患者 6 6例 , 对 可能 与
后 遗神 经痛有关的危险 因素进行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 析 , 筛 选影 响后 遗神经痛 的危 险 因素。结果 带状 疱 疹后遗神经痛发生 比例 为 1 4 . 0 7 2 %( 6 6 / 4 6 9 ) 。经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 析表 明 : 年龄对应 的 E x p ( B )=O R
I n t e g r a t e d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Ho s p i t a l o f Wu h a n. W L l h a n Hu b ec t 】 0 b j e c t i v e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 t h e b e t t e r e f f e c t i v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p p r o a c h i n
探讨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研究
探讨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 月米东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335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是否伴发后遗神经痛将其分为后遗神经痛组(49例)与无后遗神经痛组(286例)。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
结果后遗神经痛组年龄≥50 岁、皮损面积 >5% 、严重型皮损、合并糖尿病、急性期重度疼痛、空腹血糖水平异常、血清白蛋白 / 球蛋白比值异常、抑郁、焦虑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无后遗神经痛组,且上述因素均为影响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50岁、皮损面积 >5%、严重型皮损、合并糖尿病、急性期重度疼痛、空腹血糖水平异常、血清白蛋白 / 球蛋白比值异常、抑郁、焦虑均为影响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或预防,从而降低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风险。
关键词: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危险因素, 空腹血糖, 抑郁, 焦虑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累及神经和皮肤而形成的感染性疾病,发病原因与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临床可分为普通带状疱疹、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等,临床症状多以疼痛、丘疱疹及水疱为主,可累及头、面部。
由于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会再次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并伴有疼痛,且疼痛时重时轻,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睡眠、情绪及日常生活质量 [1] 。
目前,药物及镇痛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病情,但经治疗后仍有复发风险。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概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瘙痒和麻木感,通常发生在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的数周至数月内。
这种疼痛常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神经元的损害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可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炎症反应,这些变化进一步影响神经再生和导致痛觉过敏。
深入探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探讨其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对临床的意义与应用前景。
1.2 研究背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引起的疼痛性神经损害疾病。
病症发作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疼痛感,并且疼痛常常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迄今为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这一点给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带来了挑战。
传统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主要源自于病毒感染导致的神经元损害,以及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持续性激活所引发的炎症反应。
随着对神经元再生、神经痛觉过敏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简单的模式不能完全解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和发展。
深入探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病理生理过程,也为未来的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正文2.1 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与病理机制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会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毒,属于Herpesviridae科的Varicellovirus属。
传播途径一般为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部位。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首先在皮肤和神经节复制,随后可沿着感觉神经纤维向神经节迁移,最终进入脊髓或脑,引起神经炎症和细胞破坏。
在感染初期,带状疱疹病毒的DNA或RNA会在神经节内大量复制,导致神经元受损和炎症反应。
老人要警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现代 医学 已经发现 。人在免疫力降低或者 过于劳累的 时候 。带状疱疹容 易发病。 因此 , 预防带状疱疹需要增强身体免疫力。老年人要 有健康 的生活 方式 ,譬如 良好精 神 、开朗心
果疼痛仍剧烈 ,我们需要一个全 方位的治疗方 情、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和节律作息等 ,这样
案。首先 ,我们要关注病患的精神心理 。其中 家人 支持和正常社 交都很重要。其次 ,患者选 择穿着天然纤维衣物也是重要 的生活细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的治疗 ,主要有 以下
可 以延缓免疫 力随 着年龄增加 而下降 的速度 。起 到预 防
斗 Ⅱ 家庭哪咖科技 2018
· 11
_G _ N9_ S E I健康养生
痛 ,或只有为期不长 、较弱的疼痛 ,且治疗效 痛的一线药物。但是 ,对于顽固性带状疱疹后
果较好。但是 。具备高龄 、急 性期剧烈疼痛 、 遗神经痛 的患者 ,药物治疗只能减轻症状 ,而 出疹 严重和病毒血症等 多重高危风 险的患者 , 不能控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爆发痛发作。
疱 疹可 自愈 神 经痛 难 熬
一 般来说 ,带状疱疹是个急性病 ,很快就 会好 。带状疱疹 的皮损具有 自愈性 ,即使不做 治疗 ,也可 以自行修复和好转 。当然 ,极少数 免疫缺 陷患者会转 为慢性病程 ,皮肤会反复 出 现小疱疹 。能持续数月之久。
遗憾 的是 ,带状疱疹会有后遗症 ,其 中以 神经痛最 为常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指 皮疹愈合后 3个月局部仍然疼痛。这种疼痛往往 比较严重 ,在原来疱疹愈合后 的皮肤处 ,有持 续 性、间歇 性、放 电样 、诱发 性或爆发 性等 多 种疼痛 表现 。当然 ,多数 带状疱疹患者 ,尤其 是 年轻 患者 的慢 性 期疼痛 强度 较 弱 ,病 程 较 短 ,会 在 数 周 或 数 月 之后 自行 消 除 , 自然不 足 为虑 。譬如 ,40岁 以下患者极少并发后遗神经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因素 Spearman分析
Ⅳ y
李 凯
SP E ARM AN CORRE L . AT I ON ANAL YSI S F AC TOR S OF P OS T HE RP E T I C NE UR AL Gl A
,ZENG L i l i n g,L I Ka i
生 组 和 未发 生 组 , 将可能影响 P HN发 生 的 相 关 因素 进 行 S p e a r m a n分 析 。结 果 P HN组 和 未 发 生 P HN组 比 较 , 在 年龄 、 合 并 基础 疾病、 前驱痛、 皮损面积、 类型、 急性期疼痛程度和初治 时间等方 面差异有统计学意叉 ; 将以上影响因素 采用 S p e a r m a n等
专业技术篇modernhospitalaug2015vol15no发生phn与年龄性别发病诱因和基础疾病的关系组别例数年龄y性别发病诱因基础疾病50phn23phn127013表2发生phn与伴随症状前驱痛急性期疼痛程度和早期使用小剂量激素的关系组别例数伴随发热前驱痛急性期疼痛程度早期使用小剂量激素轻度中度重度phn23phn1271811040523106表3发生phn与皮损面积皮损类型和初治时间的关系组别例数皮损面积皮损类型初治时间小面积中等面积大面积普通顿挫严重phn23phn12757317024表4phn与各相关因素间spearman分析因素年龄基础疾病前驱痛疼痛程度皮损面积皮损类型初治时间相关系数064000243讨论带状疱疹是由亲皮肤和嗜神经的水痘疱疹病毒引起很多患者在原发感染后不能完全清除病毒病毒长期寄居在脊神经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病毒增殖引起发病除外皮肤症状外还常造成相应感觉神经炎症浸润这种神经炎症可持续数月使部分病变神经组织变性表现为周围神经干炎症传导异常和或丘脑对疼痛调制环路的功能改从而发生phn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危险因素分析
素 、免 疫抑 制 剂 或 其他 药 物 .这也 导 致 前 驱 性 疼 痛 的增 多 (3 %) 8 . 和带状疱 疹 急性期皮 疹及疼 痛 的严重 性增加 。 未进 5 ②
22初 期 皮 损 及 疼 痛 的 严 重 程 度 和 特 殊 性 表 现 .
行 早期 、 足量 、 有效 的抗病 毒 治疗 。如 阿昔 洛 韦 80 m , 日 0 g 每 5次 , 口服 ; 或伐 昔 洛 韦 1g 每 日 3次 E服 ; 严 重 病 例 、 , l 对 特
28 1 第5第 期 0年2 1 6 0 月 卷
医护论坛
带状疱疹 后神经痛危险因素分析
杨 东 生 。 新 翔 吕
( 内蒙 古 医学 院第 一 附属 医 院皮 肤性 病 科 , 内蒙古 呼 和浩 特
0 05 ) 10 0
f 要】 摘 目的 : 析 发生带 状 疱疹 后 神经 痛 的危 险 因素 。方 法 : 9 分 对 7例带 状 疱疹 后 神经 痛患 者 的年 龄 、 别 、 性 治疗 经过
别 是 眼带 状疱 疹等 应考虑 一开 始静注 药物 治疗 . 最好 在 3 4d ~ 之 内静 注 阿昔 洛韦 1 /g 每 日 3次 ; 0mgk , 否则 。 不 到 有效 的 达
表现 皮肤 坏疽 8例 , 中 1例 坏死 深 达 肌 肉 、 其 筋膜 组 织 ;
大疱 、 血疱 6例 ; 散 型带 状 疱疹 1例 ; 播 眼带 状疱 疹 1 2例 , 其 中 1例 左 眼失 明 , 摘 除 眼球 ; 眼 带 状 疱 疹 2例 . 现 面 后 耳 出 瘫 、 痛 、 耳 道 疱疹 ( a a ~ u t 合 征 )2例 患 者 为 第 耳 外 R msy H n 综 ; 二 次 发病 ; 患 者伴 有 运 动神 经 损 害 ; 余 6 4例 其 2例 为 带 状疱 疹 普通 表现 。 损部 位最终 形成不 同程 度萎缩 性瘢 痕者 7 受 6例 ( 83 。疼 痛发 生 于皮 疹 前 7 7 .%) 1例 , 与皮 疹 同 时 出现 2 2例 。 4 出现 于 皮疹 之后 ;疼 痛 的性 质 表现 为 阵 发性 灼 痛 4 例 6例 . 痛 觉 过敏 ( 由非 疼痛 的移动 的皮 肤 刺激 诱 导 而引 起 的剧 烈疼 痛 ) 1例 , 4 持续 性 灼痛 或 深在 疼痛 l 0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综合评PHN (37.05%)。
最);皮损分布体侧(OR :0.453;);疼痛等级(OR :4.148;95% )者约占15%,原发皮损继发细菌感染、急性中图分类号:R751.02;R752.1+2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21.01.001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SHENG Yu -jun,HU Zhu -lin,ZHANG An -ping(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Anhui,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in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Methods A total of 256 in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diagnosed in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collec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telephone follow -up and other methods were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of onset, gender and PHN. Results 197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mong which 73 patients developed PHN (37.05%). The final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e was over 50 years old (OR:8.780;95% CI:3.057~25.218;P <0.001), Body side of skin lesion distribution (OR :0.453;95% CI:0.223~0.922,P=0.029); Bacterial infection secondary to skin lesions (OR:2.942;95% CI:1.266~6.835;P=0.012), and Pain rating (OR: 4.148;95% CI:2.219~7.756;P <0.001)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HN. About 15% of patients still had post -herpetic itch (PHI) 3 months after onset.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test suggested that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it and PHN (r=0.097,P=0.177>0.05). Conclusion Age of onset,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 of primary lesions and pain level in acute stage may b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HN. No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PHI and PHN.【Key words 】 Postherpetic neuralgia;Pruritus after shingles;Risk factors【收稿日期】2020-02-20 ※ 通信作者Email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 )再激活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多表现为单侧分布的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性小水疱[1],其终生发病率约为每年(3~ 5)/1 000人,其中约有5%~30%的患者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2]。
浅析导致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
受白内障手术后难以维持其玻璃体功能的稳定,进而可增加其发生PVD的风险[8]。
2)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患者玻璃体液化的体积明显增加,致使其玻璃体胶质的稳定性降低,造成其视网膜内界膜与玻璃体后皮质间的黏附作用下降,进而可增加其发生PVD的风险。
3)白内障患者的眼轴若较长可增加玻璃体皮质的牵拉作用,进而增加其发生PVD的风险。
4)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其玻璃体的液化严重,致使其视网膜内界膜与玻璃体后皮质的粘附力弱于正常人群,进而增加其发生PVD的风险[9]。
综上所述,导致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发生PVD的危险因素有性别为女性、高龄、高度近视及眼轴过长等。
参考文献[1] 王淑英,王金霞,牟丽丽.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6):975-977.[2] 王洪亮,付珂,杨琳,等.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的影响因素[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7):1245-1248.[3] 胡开东.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相关因素及不同术式治疗后视力恢复效果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17(1):116-119.[4] 李凤鸣,谢立信.中华眼科学(第3 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68-373.[5] 白月,郑鸣,徐国兴.雌二醇玻璃体腔注射缓解大鼠玻璃体后脱离的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8,36(5):541-544.[6] 刘晨瑶,刘夕瑶,杨灵芝,等.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及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散光及视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6):4070-4073.[7] 李萱,郝晓凤,谢立科.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玻璃体后脱离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8(3):110-115.[8] 梁景黎,邢秀丽,杨晓彤,等.2.2 mm和3.0 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全角膜及角膜前后表面术源性散光的比较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9,55(7):495-501.[9] 吴敬明,李云峰,赵周婷,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国产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安全性早期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3):76-79.浅析导致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周梅华(丹阳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江苏 丹阳 212300)[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危险因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诱因及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诱因及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分析目的:研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诱因以及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皮肤科诊治的8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后遗神经痛进行分组。
探究组41例患者存在神经痛后遗症,普通组41例患者无神经痛后遗症,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带状疱疹后遗症诱因以及与疾病发生相关性。
结果:(1)合并疾病分析:合并基础病会增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风险;(2)初始治疗时间:初始治疗时间据发病后时间长会增加后遗神经痛风险。
(3)早期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早期治疗未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会增加后遗神经痛风险。
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合并基础病、早期治疗中应用小剂量激素以及初始治疗时间有关,积极治疗可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
标签:带状疱疹;合并基础病;后遗神经痛;诱因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该病常见于儿童与老年人,主要与这两类人群免疫力低下有关。
带状疱疹发病后经过抗病毒治疗大多数的病毒可被清除,但是剩余的残留病毒可潜伏在人体内,一旦免疫功能下降,潜伏病毒重新激活,在人体内大量复制。
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至神经节后引起发炎或者坏死,引发神经痛。
每十个带状疱疹患者中就有1例患者遗留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作时患者会有刀割和灼烧感,彻底治愈的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本文旨在研究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诱因以及疾病相关性分析,现将研究内容作以下详细报道: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82例带状疱疹患者开展临床研究,根据有无后遗神经痛划分为探究组与普通组。
后遗神经痛选入原则:患者神经痛发病时间超过三个月;患者神经痛呈现带状分布。
探究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8∶13,年龄为(15~79)岁,平均年龄为(64.1±2.9)岁,多发部位16例,颜面部5例,躯干部10例,四肢10例;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7∶14,年龄为(15~78)岁,平均年龄为(64.3±2.6)岁,多发部位17例,颜面部4例,躯干部11例,四肢9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因素流行病学分析
㊀910
2014 年 12 月 7卷 12 期 ㊀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cember 2014 , Vol 7 ,No 12 环 球 中 医 药 第 第
stage of PTN do good to prevent the happening of PHN.
2014 年 12 月 7卷 12 期 ㊀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cember 2014 , Vol 7 ,No 12 环 球 中 医 药 第 第
㊀909
带 状 疱 疹 后 遗 神 经 痛 发 病 相 关 因 素 流 行 病 学 分 析
孔 宇 虹 元 文 碧 莲 玲 玲 占 学 ㊀ 李 ㊀ 杨 ㊀ 蔡 ㊀ 孙
2 2
· 论 著 ·
et al.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 , , Corresponding author:Li Yuanwen,Email: yuanwen@ sohu. com 【 Abstract】 ㊀ Objective㊀ 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the heritage neuralgia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methods,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PHN. Methods㊀ Through the epidemio the patients general information, risk, lesion charac 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95 cases hospitalized patients, teristics,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treatment of data were done with hierarchical analysis. applied statis tics methods to analyze , We established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d designed the various factors as in dependent variables,and then gradually selected variables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ata. was. Results ㊀ , PHN of risk factors include: herpes zoster degree of acute pain ( P = 0 002 , OR = 14 507 ) diabetes melli , tus ( P = 0 007 , OR = 7 066 ) OR malignant tumors ( P = 0 007 , OR = 25 978 ) skin lesions type ( χ = ,the precursor of pain occurred (P = 0 015, ,age (Z = - 2 442, 13 377 , P = 0 010 ) OR = 5 366 ) P= ,the lesion area ( 0 015 ) Z = - 2 203 , P = 0 028 ) . And sex, site and inducing factors and the occurrence of PHN has nothing to do. PHN reduced favorable factors include: the onset of treatment time to start ( P= , ) 0 008 ,OR = 9 785 )and early treatment method ( = 9 535 P = 0 009 . Conclusion ㊀ Postherpetic χ neuralgia after herpes zoster occurred mostly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acute pain,followed by the merger of diabetes,malignant tumor,early treatment,skin lesions type,precursor pain occurs,lesion area and so on,while sex,place,inducing factors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this disease Herpes zoster KONG Yuhong Li Yuanwen YANG Bilian Chinese Medicine East Hospital Beijing 100078 China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胡于良【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5(000)011【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Methods 213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2 to July 2014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re is neuralgia ,they were divided into post‐herpetic neuralgia group and non‐neuralgia group. The gender ,age ,anxiety or depression ,rash site ,the degree of acute pai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main factors conducted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the factors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carried on further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atients with ≥50 years of age , female ,anxiety or depression ,severe pain in the acute phase were the four factors(P<0.05);and the rash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ge ≥50 years old ,female ,a‐cute phase of severe pain in the regression model (P<0.05).Conclusion Age ≥50 years o ld ,female ,severe pain in the acute phase of three factors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ffecting nerve pain after shingles. Pay attention to high age and female ,and acute phase of severe pai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disease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an anti‐virus neuralgia can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post‐herpeticneuralgia.%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危险因素。
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并发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
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并发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郝树媛;张娟【摘要】Objective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older patient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N, 356 herpes zoster (HZ)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HN group and non-PHN group. The following data were analyzed:age, sex, prodrome, pain intensity, the extent of rash, antiviral and analgesic therapy, complication and smoking histo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factors tha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o screen PHN-related risk factor. Results Totally 140 patients had PHN, the incidence was 39.3%.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ge, gender, pain intensity, early antiviral therapy, smoking history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for PHN including advanced age, female patients, more severe acute pain and smoking history. The early antiviral therapy was favorable factors. Conclus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lderly and wome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in and a history of smoking, using antiviral medicine as soon as possible, could avoid PHN effectively.%目的分析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5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发生PHN分为PHN组和无PHN组,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前驱症状、急性期疼痛强度、皮疹程度、抗病毒和止痛治疗情况、合并症及吸烟史.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PH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40例患者发生PHN, 发病率为39.3%.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急性期疼痛强度、皮疹程度、早期抗病毒治疗、吸烟史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严重的的急性疼痛和有吸烟史和PHN的发生呈正相关, 早期抗病毒治疗是PHN的有利因素.结论对高龄、女性、急性期疼痛剧烈及有吸烟史的带状疱疹患者要积极治疗, 早期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预防PHN的发生.【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9(018)002【总页数】3页(P132-134)【关键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危险因素【作者】郝树媛;张娟【作者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太原 030012;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太原 0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2.1+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10%~25%,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其中70岁以上患者50%后遗神经痛持续1年以上[1],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关因素临床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2T16:00:22.5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作者:周建波[导读] 探讨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
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抽取在本院就诊治疗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展开研究,基于患者是否遗留神经痛将患者分为神经痛组(患者20例)、非神经痛组(患者100例),对比两组的各项资料。
周建波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 40005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
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抽取在本院就诊治疗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展开研究,基于患者是否遗留神经痛将患者分为神经痛组(患者20例)、非神经痛组(患者100例),对比两组的各项资料。
结果:两组患者的发病部位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皮疹面积、前驱症状、初始治疗时间、急性期疼痛程度、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基础性疾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初始治疗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急性期疼痛程度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属于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临床应中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在患者就诊后积极采用有效方案规避这些危险因素,降低患者的神经痛病发率。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年龄;皮疹面积;前驱症状;糖皮质激素带状疱疹属于常见皮肤病,患者多有低热、疼痛等症状发生,并且还有簇拥性水泡出现[1]。
但疾病治疗期间有教高几率发生神经痛这一后遗症,尤其是老年患者。
再者,神经痛发生后,病程比较漫长,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所以,临床需积极明确神经痛的并发原因,积极提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重视,积极采用有效措施规避危险因素,提升疾病整体治疗效果[2]。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抽取在本院就诊治疗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展开研究,基于患者是否遗留神经痛将患者分为神经痛组(患者20例)、非神经痛组(患者10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风险因素分析徐㊀劲1㊀王玉坤2[摘要]㊀目的:㊀通过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相关的风险因素ꎬ为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提供帮助ꎮ方法:㊀对收集的165例带状疱疹患者的年龄㊁情绪状态㊁某些实验室检查㊁伴发疾病进行前瞻性分析ꎮ结果: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与高脂血症无关ꎬ而与年龄增高㊁情绪状态㊁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㊁外周血CD4+㊁CD8+T细胞亚群异常及糖尿病有关ꎮ结论:㊀年龄㊁焦虑和抑郁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风险增加ꎮ机体免疫状态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可能有关ꎬ实验室检测的某些指标可能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ꎮ[关键词]㊀带状疱疹ꎻ㊀后遗神经痛ꎻ㊀相关因素ꎻ㊀前瞻性临床分析㊀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ꎬ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ꎬ有些患者有可能情绪异常ꎬ最常见有焦虑和抑郁ꎬ严重时可有自杀倾向ꎮ带状疱疹以中老年人多见ꎬ是多种系统性疾病的伴发病ꎬ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ꎬ预计带状疱疹(HZ)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会日趋增多ꎬ现对PHN相关的风险进行分析ꎬ以便提早干预ꎬ从而为减少PHN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ꎮPHN的诊断标准根据美国神经病协会(theA ̄mericanAcademyofneurology)定义:HZ皮损痊愈后ꎬ局部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ꎬ1包括瘙痒㊁麻木㊁感觉过敏及感觉异常ꎮ2ꎬ3焦虑诊断标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ꎬSAS)ꎬSAS评分(总粗分>40)作为诊断焦虑情绪标准ꎻ4抑郁诊断标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ꎬSDS)ꎬSDS评分(总粗分>41)作为诊断抑郁情绪的标准ꎮ51㊀资料和方法1.1㊀临床资料㊀选择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及我院收治的165例HZ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资料ꎬ并征得患者知情同意ꎮ1.2㊀方法㊀利用前瞻性调查方法ꎬ记录患者年龄㊁情绪状态㊁某些实验室检查(血糖㊁血脂㊁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㊁流式T细胞亚群)ꎬ合并高血压㊁心脏病㊁糖尿病㊁呼吸系统㊁泌尿系统㊁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等情况ꎬ通过门诊复查㊁电话随访㊁问卷答卷等形式进行随访ꎬ随访时间4~6个月ꎬ对可能导致PHN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ꎮ1.3㊀统计学方法㊀计数资料两组率比较采用χ2检验ꎬ所有结果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ꎮ其中分类变量为χ2检验ꎮ2㊀结果作者单位:1空军总医院ꎬ北京ꎬ100036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ꎬ济南ꎬ2500122.1㊀年龄与PHN㊀把165例患者按年龄分成5组ꎬ将前3组不同年龄组的PHN发生率进行χ2检验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1ꎮ表1㊀年龄和PHN的关系年龄(岁)病例数PHN发病例数PHN发病率(%)ɤ4033412.1241~4913323.0850~59361850.0060~69472144.68ȡ70361850.002.2㊀心理状态与PHN㊀在165例HZ患者中ꎬ20例患者有焦虑或抑郁状态ꎬPHN的发生率80.00%(16/20)ꎻ无焦虑或抑郁者145例ꎬPHN的发生率33.10%(48/145)ꎬ比较两组之间PHN的发生率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ꎬP<0.01)ꎮ说明心理状态和PHN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或互相影响ꎮ2.3㊀实验室检查和PHN的关系㊀24例患者进行了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测定ꎮ其中A/G比值正常者53例ꎬ患PHN15例(28.30%ꎬ15/53)ꎻ异常者71例ꎬ患PHN38例(53.52%ꎬ38/71)ꎮ两组PHN发生率比较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ꎬP<0.05)ꎮA/G比值倒置组较正常组更容易发生PHNꎮ125例患者进行了空腹血糖测定ꎮ其中空腹血糖升高者29例ꎬ患PHN17例(58.62%ꎬ17/29)ꎻ正常者96例ꎬ患PHN36例(37.50%ꎬ36/96)ꎮ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ꎬP<0.05)ꎬ血糖异常组PHN发生率高于血糖正常组ꎮ125例患者进行了血脂测定ꎬ血脂对PHN发生无明显影响(χ2=0.401ꎬP>0.05)ꎮ95例患者检测了流式T细胞亚群CD4+/CD8+ꎬ比值正常者10例ꎬ发生PHN1例ꎻ异常者85例ꎬ发生PHN36例ꎮ对正常和异常两组进行四格表检验ꎬ两组PHN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94ꎬP<0.05)ꎮT细胞亚群异常组PHN发生率高于正常组ꎮ见表2ꎮ407ChinJLeprSkinDis.Nov2013ꎬVol.29ꎬNo.112.4㊀系统性疾病与PHN的关系㊀在多种内科疾病中ꎬ仅糖尿病与PHN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经χ2检验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患该类疾病者ꎬ发生PHN的风险增加ꎮ见表3ꎮ表2㊀实验室检查和PHN之间的关系项目㊀㊀A/G的比值㊀㊀㊀㊀㊀㊀空腹血糖㊀㊀㊀㊀㊀㊀㊀血脂㊀㊀㊀㊀㊀㊀CD4+/CD8+㊀㊀正常异常正常异常正常异常正常异常例数(n)53719629100251085PHN发病例数153836174112136PHN发病率(%)28.3053.5237.5058.6241.0048.0010.0042.35χ27.8874.0680.4013.938P<0.05<0.05>0.05<0.05表3㊀合并疾病和PHN的关系比较疾病病例数(n)PHN发病例数PHN发病率(%)χ2P高血压㊁心脏病572543.860.940.33>0.05糖尿病191263.165.370.02<0.05呼吸系统疾病7228.570.320.71>0.05消化系统疾病14857.142.170.14>0.05血液系统疾病3133.330.041.00>0.05神经系统疾病1000.641.00>0.05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281967.862.170.54>0.053㊀讨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也是最难治疗的并发症ꎮ尽管HZ可发生于任何年龄ꎬ但PHN主要见于中老年人ꎮ在众多的关于PHN相关危险因素的报道中ꎬ年龄是发生PHN比较确定的因素ꎬ也许随着年龄的增加ꎬ机体免疫力下降ꎬPHN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ꎮ老年人本身往往合并有多种疾病ꎬ这些疾病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状态ꎬPHN可能和情绪之间存在有互为因果的关系ꎮPHN可引起或加重焦虑和抑郁情绪ꎬ而焦虑和抑郁情绪又可降低患者应付PHN的能力ꎬ从而在PHN和焦虑及抑郁之间形成恶性循环ꎮ可见关注伴有慢性病的HZ患者的情绪是很重要的ꎬ适当地给予医疗关怀㊁心理护理㊁加强社会支持等措施ꎬ缓解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状态ꎬ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ꎬ减少PHN发生率及疼痛程度ꎮA/G比值㊁流式T细胞亚群是检验机体免疫功能的实验室指标ꎮA/G比值异常表示机体免疫状态的下降ꎮ郭淑兰等6报道在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4+细胞㊁CD4+/CD8+显著降低ꎬCD8+细胞明显增高ꎬ本组资料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ꎮ通过对HZ患者急性期A/G比值和T细胞亚群测定ꎬ发现A/G异常组㊁CD4+/CD8+异常组患者PHN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ꎬ说明机体免疫状态和PHN的发生密切相关ꎬ机体免疫状态低下者PHN发生率明显升高ꎬ是PHN发生的危险因素ꎮA/G比值和T细胞亚群测定对PHN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ꎬ在治疗HZ的同时应注意增强细胞免疫功能ꎮ有学者认为机体免疫状态和PHN的发生相关ꎬ免疫力受到损伤的病人ꎬ如器官移植㊁接受免疫抑制剂㊁恶性肿瘤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ꎬ会增加患带状疱疹及PHN的风险ꎻ7ꎬ8Choo等7认为感染VZ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ꎬ合并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发生PHN可能性增加ꎮ本组资料对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和PHN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ꎬ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ꎮ这可能与我们的样本量少有关ꎬ故应进一步扩展样本量ꎮ本组资料研究发现糖尿病与PHN的发生可能有直接关系ꎻ空腹血糖升高㊁糖尿病患者发生PHN的风险增大ꎮ有报道9糖尿病增加了PHN的风险ꎬ但很少说明其中的原因ꎮ本资料仅做以下简单猜测: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神经元损伤ꎮ当糖尿病患者感染VZV时ꎬ这种病毒复制所引发的神经损伤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在原有神经损伤的基础上ꎬ使损伤再次加重ꎬ而且糖尿病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ꎬ新陈代谢缓慢ꎬ损伤的神经所需要的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缺乏等原因使神经再生较正常人缓慢ꎬ故疼痛时间要比一般HZ患者更长ꎬ程度更重ꎬ即更有可能发生PHNꎮ因此在HZ急性期测定空腹血糖ꎬ可能对PHN的发生起一个预示作用ꎻ同时也提示老年患者保持正常血糖水平可能对预防PHN有重要意义ꎮ参考文献1DubinskyRMꎬKabbaniHꎬEL-ChamiZꎬetal.Practiceparam ̄eter:treatmentofpostherpeticneuralgia:anevidence-basedre ̄507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㊀2013年11月第29卷第11期portofthequalitystandardssubcommitteeoftheamericanacad ̄emyofneurology.Neurologyꎬ2004ꎬ63(6):959-965.2StankusJ.Managementofherpeszoster(shingles)andposther ̄peticneuralgia.AmFamPhysicianꎬ2000ꎬ61(8):2437-2444ꎬ2447-2448.3DarsowULFꎬLorenzJꎬBrommBꎬetal.Pruriscircumscriptussinematerial:asequelofpostherpeticneuralgia.JActaDermVenereol(stockh)ꎬ1996ꎬ76:45-47.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ꎬ2003.35-42.5张明园.精神科手册.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ꎬ2000.416-421ꎬ442-423.6郭淑兰ꎬ孙青ꎬ李诚菊ꎬ等.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临床皮肤科杂志ꎬ1999ꎬ28(1):30-31.7ChooPWꎬGalilKꎬDonabueJGꎬetal.Riskfactorsforposther ̄peticneuralgia.ArchIntern.Medꎬ1997ꎬ157(11):1217-1224.8MeisterWꎬNeissAꎬCrossGꎬetal.Aprognosticscoreforpostherpeticneuralgiainambulatorypatients.Infectionꎬ1998ꎬ26(6):359-363.9WoodMJ.Herpeszosterandpainꎬscand.JInfectDisꎬ1991ꎬ80(Suppl):53-61.(收稿:2013-06-27㊀修回:2013-08-04)385例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及其影响因素钟永军1㊀李德宪2㊀苏腾良1㊀黄慧嫦1㊀曾㊀华1㊀韦海鹏1㊀陈㊀镇1[摘要]㊀目的:㊀分析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发生及相关因素ꎮ方法:㊀分析385例早期梅毒患者资料ꎬ统计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和形成时间ꎬ以及相关影响因素ꎮ结果:㊀385例中有13例出现神经梅毒ꎬ占3.38%ꎻ110例发生血清固定ꎬ占28.57%ꎬ其中一期㊁二期㊁早期潜伏梅毒的血清固定发生率分别为11.54%(6/52)㊁16.42%(11/67)㊁34.96%(93/266)ꎬ有显著性差异ꎮ非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53.16%)与青霉素治疗(22.2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判定血清固定后ꎬ部分病例在延长随访期内转阴㊁复发或发展为神经梅毒ꎮ结论:㊀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与梅毒分期及不规则治疗有关ꎬ其中早期潜伏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最高ꎮ判定血清固定后ꎬ应延长随访期1~2年ꎮ[关键词]㊀梅毒ꎻ㊀血清固定㊀㊀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ꎬ可侵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ꎬ还可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㊁死产或先天梅毒ꎬ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ꎮ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ꎬ临床上发现大多数梅毒患者经过正规的青霉素驱梅治疗后ꎬ梅毒血清反应素抗体可在1~2年内转为阴性ꎬ但仍有少数患者的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plasmaregaincirclecardtestꎬRPR)滴度下降至一定水平后不再降低而固定于某一个滴度ꎬ或超过2年血清不转阴称为血清固定ꎮ各期梅毒治疗后血清固定率不一ꎮ为了研究梅毒血清固定情况及其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的对策ꎬ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85例有完整资料记载的获得性早期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ꎬ结果报道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初诊至随访结束至少3年ꎬ并且有完整资料的获得性早期梅毒病例共385例ꎮ男229例(59.48%)ꎬ女156例(40.52%)ꎻ年龄16~83岁ꎬ平作者单位:1北海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ꎬ广西北海ꎬ536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防治研究所ꎬ广西南宁ꎬ530003均32.23岁ꎻ其中一期梅毒52例(13.5%)㊁二期梅毒67例(17.4%)㊁早期潜伏梅毒266例(69.1%)ꎬ均符合部颁标准WS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ꎬ初始RPR滴度1ʒ1至1ʒ256㊁TPPA阳性ꎻ排除HIV感染ꎮ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精神损害的症状和体征ꎬ并且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ꎮ1.2㊀方法㊀其中306例按卫生部推荐的梅毒治疗方案进行驱梅治疗ꎬ即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ꎬ1次/周ꎬ连续3次ꎬ其余79例因青霉素过敏(或皮试可疑阳性)ꎬ使用红霉素㊁阿奇霉素或头孢曲松治疗ꎮ治疗后定期复查RPRꎬ第1年每3个月1次ꎬ第2年后每6个月1次ꎮ随访期间如血清RPR由阴转阳或升高2个滴度则进行脑脊液检查ꎬ2年随访结束后均进行脑脊液检查ꎮ136例患者联合试用草分枝杆菌㊁转移因子㊁复方甘草酸苷等免疫调节剂治疗3~6个月ꎮ1.3㊀判定标准及统计学方法㊀目前对于血清固定的定义尚存争议ꎬ本组早期梅毒患者的血清固定判定标准为:经规范驱梅治疗后按规定时间随访ꎬ2年内RPR不转阴且脑脊液检查阴性ꎮ分别统计不同梅毒分期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梅毒患者RPR阴转㊁血清固607ChinJLeprSkinDis.Nov2013ꎬVol.29ꎬNo.1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风险因素分析作者:徐劲, 王玉坤作者单位:徐劲(空军总医院,北京,100036), 王玉坤(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250012)刊名: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英文刊名:CHINA JOURNAL OF LEPROSY AND SKIN DISEASES年,卷(期):2013,29(11)1.Dubinsky RM;Kabbani H;EL-Chami Z Practice parameter: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an evidence-based 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外文期刊] 2004(06)2.StankusJ Management of herpes zoster (shingles)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外文期刊] 2000(08)3.Darsow ULF;Lorenz J;BrommB Pruris circumscriptus sine material:a sequel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1996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20035.张明园精神科手册 20006.郭淑兰;孙青;李诚菊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1999(01)7.Choo PW;Galil K;Donabue JG Risk factors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1997(11)8.Meister W;Neiss A;Cross G A prognostic score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ambulatory patients 1998(06)9.Wood MJ Herpes zoster and pain,scand 1991(Suppl)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mfpfbzz20131101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