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与古诗情感共鸣的思考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的教后反思简短

古诗三首的教后反思简短

古诗三首的教后反思简短一、成功之处。

1. 情境导入有效。

通过讲述与古诗背景相关的小故事来导入,像讲诗人的奇闻轶事,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上学生们眼睛亮晶晶的,充满好奇,为后面理解古诗营造了良好氛围。

2. 朗读指导较到位。

古诗讲究韵律美,我在课堂上着重让学生多读。

从初读时的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到后来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我还会范读,故意在该停顿和拖长音的地方夸张表现,学生觉得有趣,也跟着模仿,朗读效果还不错。

二、不足之处。

1. 诗意理解不够深入。

虽然学生能大概说出古诗的意思,但对于一些字词的精妙之处理解得还比较浅。

例如在一首古诗里有个很有画面感的动词,我只是简单解释了它的字面意思,没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个动词对营造全诗意境的重要性。

如果当时能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对比替换这个动词后的效果,他们会理解得更好。

2. 情感共鸣不够强烈。

在体会诗人情感这一环节,感觉有点生硬。

只是告诉学生诗人在什么境遇下有这种情感,没有真正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应该多给学生分享一些与诗人经历类似的现代故事或者自身的感悟,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同身受。

三、改进措施。

1. 字词教学要细致入微。

以后在讲解古诗字词时,多采用对比、联想等方法。

就像把一个词和它的近义词放在诗里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差别,这样能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2. 增强情感体验。

提前收集更多与古诗情感相关的素材,无论是故事、图片还是音乐。

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呈现出来,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与古诗产生情感共鸣。

中学教学古诗的教学方法

中学教学古诗的教学方法

中学教学古诗的教学方法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古诗的教学方法既需要传承传统,又要注重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中学古诗的教学方法进行新探。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古诗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古诗教学的关键之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使用诗词欣赏音频、视频等技术,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受,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增加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同时,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背后的故事、情感,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感共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喜欢古诗。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可以与学生分享李白在长安流浪、孤独寂寞的生活,通过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对这首诗的思考和感受。

二、注重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字句的分割和翻译中,忽略了整体的感知。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

可以从整体中发现诗歌的基本特点,例如韵律、押韵、意境等。

可以通过学生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古诗的整体意义,以达到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诗词背后的文化积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古诗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积淀,是古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诞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讲解《登鹳雀楼》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这是一首描绘古代帝国盛世的诗,让学生体会到古代文化的辉煌和种种变迁。

四、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在古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开展诗歌创作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进行创作,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讲解《七步诗》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完成一首自己的“七步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

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

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古诗词的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甚至将其视为枯燥乏味的功课。

怎样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成为了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

要想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就需要让他们感受到古诗词的美。

古诗词既有婉转柔美的女子之声,也有奋发向上的男子之气,有婉约的柔情,也有豪放的阳刚。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传神的朗诵,向学生展示古诗词的魅力。

可以通过歌曲、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将古诗词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受到古诗词的深邃意境、悠远历史和精致之美。

只有让学生在感性上喜爱古诗词,他们才会愿意主动去诵读并深入了解其中的内涵。

要培养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就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与感悟空间。

古诗词不仅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更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表达。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不仅要理解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更要深入思考诗人的情感、思想以及时代背景。

通过解析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让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不再只是机械地念诵文字,而是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将自己的情感与古诗词进行共鸣。

古诗词的韵律之美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

在诵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节奏感强的古诗词,感受到音韵之美带来的愉悦感。

教师可以通过歌曲、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让他们在快乐中感受到古诗词韵律的神奇魅力。

要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可以通过选用富有情感的古诗词作为教材。

古诗词中有很多表达爱情、家国情怀、人生感悟等丰富的主题,这些都是学生最易与之产生共鸣的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需求,精心挑选一些对学生来说易懂、易感、易诵读的古诗词,让他们在诵读中深刻体会诗词的美和情感的深度。

学校可以设立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诵读角落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现自己的诵读才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古诗词教学反思1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词,对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偏重知识化、教学教条化、重背诵轻朗读等问题,这些都会制约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本文就如何进行古诗词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简单探讨,旨在寻求一条古诗文教学的新路。

一、兴趣引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故事导入,开拓视野在学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我首先讲了一个故事:李清照写好这首词后,她的丈夫赵明诚觉得自己写的不如妻子,就冥思苦想写了十五首词,然后连同李清照写的《醉花阴》一起寄给了一位朋友鉴赏,朋友看后说:“只有莫道不销魂等三句绝佳”。

而这三句正是出自《醉花阴》,赵明诚于是心服口服。

与诗词相关的故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习动机。

2、活用古曲,创设情境我们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巧妙地运用古曲,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丰富学生对诗词的感受,进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比如在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配上古曲《阳关三叠》,体会依依惜别之情;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又可以配上古曲《十面埋伏》,征战沙场的豪迈油然而生。

3、配画学文,体验情感不少古诗词追求情景交融,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借助绘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学习动机。

比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提前备好一幅画有“枯藤、老树、瘦马、昏鸦”等意象的图画,词曲所反映的萧条、衰败、冷落的悲凉情调,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体验到了作者反应的情感,定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去。

二、解读作者及诗词背景,为学习、欣赏古诗词铺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诗词反应的内容无不与作者生平、阅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将所学所得化为文字的过程,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

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这些优秀的范文,或许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幼儿园教学古诗词心得体会幼儿是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承者,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通过幼儿园教学古诗词,可以使孩子在感性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对祖国的认知和热爱。

第二段: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幼儿是情感的主宰,其学习古诗词的过程更多的是在感性体验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让孩子通过声调、音色等方式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感受,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第三段:古诗词的教学重在启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古诗词本身就是以句为单位的完整的思想形态,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思维参与,让孩子从中获取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例如引导孩子思考诗句中的隐喻和比喻,让孩子自己去揣摩诗句中的意思,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考。

第四段:古诗词教学的开展应融入生活和情境。

古诗词教学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和情境,在生活中融入课程,可以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花草、鸟兽的生活习性,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引导幼儿体验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增强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第五段:结合实际案例,体现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通过现实案例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例如,某个幼儿园学习《静夜思》一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和生活融入,激发孩子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在学习之后,孩子们的诗歌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还可以独自跟随音乐节奏唱出并表达出《静夜思》的诗句,展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这充分说明古诗词教学对幼儿素养的提升作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艺术,还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有效进行情感教育。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1. 创设情境,感受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可以在教室里营造安静、温馨的氛围,甚至播放柔和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

2. 多感官体验,丰富感受: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感官体验,增强学生对诗词情感的理解。

例如,学习《春晓》时,可以播放春天的鸟鸣声和春景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二、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1. 朗读抒情,感受韵律:朗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激发情感共鸣。

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注重语调、重音和节奏的把握。

2. 创作与仿写,抒发情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或创作,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词中。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绝句》后,可以让学生仿写一首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或亲人朋友的情感的诗歌。

三、连接生活,深化情感体验1. 结合生活实际,体验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亲人分别的情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中的思念之情。

2. 实践活动,体验情感: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古诗词朗诵会、诗歌创作比赛、诗词书法展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表达情感。

例如,在秋季组织一次登高活动,体验杜牧《秋夕》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

四、总结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艺术之美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背诵古诗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背诵古诗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背诵古诗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背诵古诗不仅可以加深对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背诵古诗可能是一件乏味且无聊的事情。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背诵古诗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喜欢上背诵古诗,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优美的古诗,将古诗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味和美妙。

同时,在学生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要让学生喜欢上背诵古诗,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还需要让学生从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古诗背后的故事,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与学生自身的情感经验进行对照,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这样一来,学生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会更加投入,并乐于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

三、组织有趣的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背诵古诗的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

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竞争、展示,并得到鼓励和认可;或者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导的古诗剧,通过表演来展示古诗的内涵,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四、灵活运用科技手段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科技手段,增加学生对背诵古诗的兴趣。

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的展示,通过图像、音频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诗的美丽。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找到一些有趣的古诗解读视频或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五、与现实生活结合要让学生喜欢上背诵古诗,需要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古诗,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产生共鸣。

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背诵古诗不再是一种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对个人价值观的思考和追求。

总之,要让学生喜欢上背诵古诗,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组织有趣的活动、灵活运用科技手段以及与现实生活结合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古诗词的情感共鸣与心灵触动

古诗词的情感共鸣与心灵触动

古诗词的情感共鸣与心灵触动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深远的思想意义,与人们的心灵产生了深厚的共鸣和触动。

无论是古代的诗人们还是现代的读者,都从古诗词中汲取到了情感的滋养和启示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如何实现情感共鸣,并对人们内心产生的心灵触动进行分析。

一、情感共鸣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表达和丰富的意境,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阅读古诗词时,人们会因为其中所描绘的情景、人物形象以及抒发的情感而引起共鸣。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些凄凉的诗句在读者内心勾起的是离乡背井、思乡之情。

读者通过诗人所塑造的情感,仿佛置身于故乡之夜,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情感共鸣的实现还在于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人性与情感方面的智慧。

古诗词通过抒发人们对生活、对人情的理解和感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借鉴其中的智慧和情感体悟。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些句子表达了人生的变化无常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读者在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时,能够从古诗词中获取到对待困境的勇气和智慧,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心灵触动古诗词的情感共鸣不仅仅局限于共鸣,更是可以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灵触动。

心灵触动是指受到古诗词启发或触动后,产生深刻感悟或心灵上的震撼。

在阅读古诗词时,人们能够被其中所蕴含的智慧、美感和哲理深深打动,从而激发出内心深处的共鸣,甚至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古诗词给人们带来心灵触动的一个原因在于其表达的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无论是对爱情、友情还是对人生的思考,古诗词都能够深入人心,触动灵魂。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简洁的描述给人以壮丽和无边的想象。

当人们在面对壮丽的大自然时,无不心生敬畏之情。

此外,古诗词所展现的思想触动也是给人们带来心灵触动的重要因素。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思想,例如儒家的仁爱之道、佛家的般若智慧、道家的自然观念等等,都能够引发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促使自我修养和精神成长。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古诗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可谓浩瀚如烟,熠熠生辉。

它博大精深,艳如百花,汇集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

诗是“最妥当的字句放在最妥当的地方”,我觉得诗是最经济的语言,这一点我们中国的古典诗词尤为突出。

我们学古诗不一定要成为诗人,而是要心中充满希望的绿色的“诗意”,感悟诗的穿透力。

古诗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

而未来的语文教材,相信古代诗词的占有率会越来越大。

这样来看古诗词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我的“盲区”,我觉得用我有限的语言根本无法让我的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通过10月29日语文教科之家由导师刘主任组织的这次关于古诗教学的网络教研活动,认真听了两位教师的两节课,这是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突然发现枯燥乏味的古诗也可以上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

特别是东官刘老师的《古诗三首》的教学中,用讲古诗古诗的方法了解诗意,解决了传统古诗教学逐字逐句讲的枯燥乏味,采用“一带”的方法指导学习,抓重点,指导朗读,引导诵读,让孩子们在自然的情境中学以致用。

真是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而我感觉整节课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孩子还感觉不到老师故意为之的痕迹,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特别是最后刘老师把学生从始终选出来的字两句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相信学生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诗词的神奇。

通过学习,我也对古诗教学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一、“导学”不如“导趣”。

教师古诗读后感悟

教师古诗读后感悟

教师古诗读后感悟一、古诗的魅力古诗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空中闪闪发光。

对于教师来说,读古诗可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呢。

我记得我最初接触古诗的时候,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宝盒。

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就把那种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候我就想,诗人可真厉害呀,能够用这么简洁的话语传达出这么复杂的情感。

作为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首诗的时候,就仿佛带着学生一起走进了那个月光洒满床前的夜晚,和诗人一起感受着思乡的惆怅。

二、古诗中的教育智慧古诗里其实蕴含着很多教育智慧呢。

比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不仅仅是在描写春雨,更是在说一种教育的方式。

教师的教育就应该像春雨一样,悄悄地滋润学生的心田,而不是那种狂风暴雨式的强迫。

当我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有时候,我们急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可能就会采用比较生硬的方式,而古诗却告诉我们,要潜移默化,让知识像春雨一样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而且呀,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对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启示。

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在书本上学习知识,还要鼓励他们去实践。

我经常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就像这句古诗说的一样,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古诗与情感共鸣读古诗还能让教师和古人产生情感共鸣。

就拿爱情诗来说吧,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原本是表达爱情的坚贞不渝,但是当我们教师读到的时候,也会联想到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奉献。

我们就像那春蚕,不停地吐丝,直到生命的尽头;又像那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

还有送别诗,像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读到这样的诗时,我会想到自己和学生之间的离别。

每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就像是一场盛大的送别。

我对他们充满了不舍,希望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

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对美的领悟,是一个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程难题。

本文将探讨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以及教学策略和方法,希望能为教师们在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精神。

具体来说,古诗文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和理解古诗文中包含的审美情感和意蕴;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朗读、默写和诵读等方式准确地表达古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三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和评价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四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在古诗文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古诗文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古诗、古文和古籍等。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短小精悍、意境丰富、表现手法多样,适合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鉴赏。

古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主要形式,其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中国古代先贤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感悟,适合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思想品味。

古籍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总称,如《诗经》、《论语》、《道德经》等,其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智慧和人文精神,适合学生进行思想把握和价值追求。

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引导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你在古诗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古诗文中的用典和意象为何深入人心?”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品读古诗意境美——《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品读古诗意境美——《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品读古诗意境美——《乡村四月》教学反思古诗意境的美妙往往能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使我们沉浸于其中。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体验并理解这种美妙,培养他们对古诗的品味。

在《乡村四月》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分享我的教学反思。

一、诗歌背景介绍与导入为了使学生对《乡村四月》这首古诗有一定的了解,我在教学开始之前对诗歌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我向学生分发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帮助他们了解该诗描绘了一个乡村的春天景象。

接着,我运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春天有什么感受?”“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变化?”通过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我帮助他们建立了对春天的共同认知,并为后面的诗歌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诗歌分析与理解在学生对春天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我开始了对《乡村四月》的详细分析与理解。

首先,我让学生读诗,然后我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例如:“作者在诗中主要描述了哪些事物和景象?”“他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你们能从诗中感受到一种何种情绪?”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们逐渐理解了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接下来,我使用了一些辅助材料,如诗人的简介、相关的音乐和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我们一起欣赏了与诗歌内容配合的音乐,并观看了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

这些辅助材料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并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三、情感体验与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乡村四月》所描绘的美景与情感,我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

我带领学生们进入乡村,让他们亲身感受春天的美好。

在乡村中,我们观察春天的景象,倾听鸟儿的鸣叫声,感受微风的拂面,感受大地回春的气息。

此外,我还准备了一些画笔和画纸,让学生选取印象最深的景象进行绘画。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乡村四月》所表达的美丽春天。

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如何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如何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如何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瑰宝般的存在,它们以简练优美的文字,表达着丰富多样的情感。

这些情感直击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如何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一、恰到好处的细腻描写古诗词中常常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情感借用景物、物象等具体事物进行表达,从而让读者更易于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内涵。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平明寻白羽,没在熊头探。

”这两句描绘了作者悲愤之情,通过对失去爱物的细腻描写,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愤怒与无奈,进而引发读者对生命无常与命运无常的深思。

二、独特的意象构建诗词中独特的意象构建常常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并进一步引发思考。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两句通过以“溪亭”为意象,将作者内心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无奈表达出来。

读者在阅读时,很容易被这样的意象打动,并进一步思考时间的不可逆转与人生的无常。

三、深邃的情感哲理古诗词中常常融合了深邃的情感哲理,这些哲理既富有启发性,也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句表达了作者追求进取、不断超越的情感和哲理。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能会被其中的人生智慧所折服,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及成长进步。

四、声情并茂的表达方式古诗词中广泛运用了声音、押韵等手法,使诗词的语言更加优美动听。

这种声情并茂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在欣赏古诗词时更易于被情感所打动,并进一步引发共鸣和思考。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偷儿闲坐读书声,待到天明似去非。

”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独自一人的情景,通过声音的描绘,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孤独与充实,进而思考人在寂静中的成长和思考方式。

五、情感的渗透与传递古诗词中,情感常常通过细腻的文字渗透到读者的内心,并在传递过程中引发共鸣与思考。

语文(心得)之在吟诵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语文(心得)之在吟诵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语文论文之在吟诵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中国古诗词以其独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等特质,从古到今始终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

和学生一起大声吟诵古诗词,让孩子们在诵读中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美丽的种子,是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最感到满足和骄傲的事情。

也由此摸索出了古诗词诵读教学的一些心得: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古诗词创设与所诵读古诗词相应的特定情境,是让学生直达作品核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多具有较强的画面性、音乐性,思想感情明朗。

因此,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物化诗境诗情,对激发学生吟诵热情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教学《过故人庄》等田园诗时让学生在极富田园气息的音乐背景中放声吟诵,学生很快就能入情入境,沉浸在诗歌所描写的恬静明媚的田园风光中,在听和吟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

二、激情示范,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对诗美的直觉,再现作品的意境美,与作者的情感韵律产生共鸣。

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中描绘了“不尽长江滚滚流”波澜壮阔的景象,更抒发了作者对“千古兴亡”的感慨,以及对历史英雄人物的仰慕与追思之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感。

教师的范读,可以以高昂激越音调来引发学生心中的磅礴大气,以低沉抑郁、婉转、缓慢的语调来打动学生深刻感受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

三、走进作者,尊重学生个性吟诵诗歌往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古诗词声律节奏往往与意义紧密结合,诗词的节奏与诗人心理的变化、情感的起伏相适应。

如在诵读《观沧海》一诗时,引导学生对诗歌背景进行分析,去体会曹操的博大胸襟,自然能读出曹诗的慷慨悲壮。

在指导诵读时,尊重学生个性吟诵。

尊重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独特的理解与感受。

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诵读,只要能进入角色,与诗意、诗情、诗境合拍就行。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进入一种艺术境界,触发情思,自然感受诗词的情趣,引起感情的共鸣。

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共鸣与理解研究

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共鸣与理解研究

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共鸣与理解研究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与古诗词产生情感共鸣并深入理解其意义,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情感共鸣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在内心产生相似的情感体验。

对于古诗词而言,由于其创作年代久远,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学生往往难以直接体会其中的情感。

然而,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打破时空的隔阂,让学生与古人的心灵相通。

首先,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是引发情感共鸣的关键。

每一首古诗词都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作者的经历、遭遇和时代背景都会影响其情感的表达。

例如,杜甫的《春望》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在教学时,向学生详细介绍这段历史,让他们明白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痛不仅仅是个人的离愁别绪,更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当学生了解到这些背景知识,就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

其次,诗词的意象是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

许多古诗词都借助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月、雁、柳等。

以“月”为例,在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明月寄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在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明月则成为了亲人之间传递思念的象征。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让他们通过意象去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比如,在讲解王维的《山居秋暝》时,让学生体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明月和清泉所营造的宁静、清幽的氛围,进而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再者,诵读是感受诗词情感的有效途径。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反复诵读,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感,进而领悟其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诵读、配乐诵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感受诗词的情感起伏。

例如,在诵读岳飞的《满江红》时,激昂豪迈的语调能够充分展现出诗人的壮志豪情;而在诵读柳永的《雨霖铃》时,舒缓、哀怨的节奏则能体现出离别的愁苦。

古诗词的艺术鉴赏与情感共鸣

古诗词的艺术鉴赏与情感共鸣

古诗词的艺术鉴赏与情感共鸣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情感共鸣,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通过对古诗词的艺术鉴赏,人们能够领略其中的美学特点,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并与其形成共鸣。

本文将对古诗词的艺术鉴赏与情感共鸣进行探讨。

一、古诗词的艺术鉴赏古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艺术鉴赏需要对其语言、形式、意境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

首先,古诗词的语言表达凝练且富有韵律感,通过对音韵、押韵、对仗等技巧的运用,使诗词更具美感和音乐性。

其次,古诗词的形式多样,既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固定的格律形式,也有长篇叙事诗等自由的体裁形式。

不同的形式给古诗词赋予了不同的审美特点和表达方式。

最后,古诗词的意境丰富多变,通过意象、比喻等手法,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对于古诗词的艺术鉴赏,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综合把握,以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美与雅。

二、古诗词的情感共鸣古诗词以其深沉、细腻、哲理性的情感表达,引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

在古诗词中,诗人们通过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方面面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和情感的感悟,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表达爱情、描绘自然景色,还是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古诗词都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审视自己的情感世界,与古代诗人沟通心灵,产生共鸣。

三、古诗词的艺术鉴赏与情感共鸣的重要性古诗词的艺术鉴赏与情感共鸣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艺术鉴赏方面,古诗词的独特艺术形式和饱含哲理的表达方式,使人们能够欣赏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其次,在情感共鸣方面,古诗词作为一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回忆和情感共鸣,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增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同时,古诗词中的情感共鸣也有助于凝聚人们的精神文化认同,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在教学中如何让初中生与古诗文情感对话_4

在教学中如何让初中生与古诗文情感对话_4

在教学中如何让初中生与古诗文情感对话王艳丽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悠久的中华文化为我们积淀下来许多优秀的古诗文,她是我们的文化母体,我们的精神家园。

优秀的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进入初中阶段要达到让学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教学要求,就应该让学生走近古诗文,从语言着手,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美的内容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让学生触摸古诗文中的情感基调。

同时在产生了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与古诗文进行情感对话。

让学生从中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以为可以从读、思、悟三个方面入手。

一、读——在悦耳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美读,在古诗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学生们神采飞扬、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老师无休止的讲解,那么学生也只能听而不闻,问而不答,启而不发,也就无法品味古诗文的美。

文要读,细细品读,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再现人物和意蕴,体悟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及深邃哲理,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读句读古诗文教学,除了强调读准字、词以外,更要让学生进入到古诗的语境中,把握朗读的要领,体会其中味道,教师恰当的把“句读”引入朗读教学中,让学生拿到与古诗文情感对话的钥匙。

“句读”《辞源》注解为:句和逗,指文章中休止和停顿之处。

元黄公绍《韶公举要》:“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

”“句读”是口语中的“吟”,不同于“标点”,它形成于语意的中止、停顿等语意的口语痕迹,是“气”的艺术再现。

“句读”对指导古诗文朗读教学,更好的表达文章内容、思想有重要意义。

朗读时要注意语言表达“气”的使用量,即轻重。

如果在朗读中均等用“气”,则势必流于平淡,失去起伏与抑扬。

一如歌曲的起伏与曲谱音的轻重标识一样。

通常,轻重音分别投放到诗文表意中的关节性字、词中,并注意与语速结合起来,通过重、轻音的突出,来拉动相关字、词的表述,进而构成语境的完整、明了。

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故事如何引起我们的共鸣

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故事如何引起我们的共鸣

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故事如何引起我们的共鸣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其中的悲欢离合故事,通过真实而深刻的描写,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故事如何引起我们的共鸣。

首先,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故事让我们感同身受。

古人以饱含情感的笔墨,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身遭遇和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虽然简单却让我们立刻感受到了他在深夜中对思念和孤寂的痛苦。

在阅读这样的诗词时,我们不禁会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与作品中的人物情绪产生共鸣。

其次,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故事引起我们对情感的思考。

古人所描绘的离合故事常常涉及人际关系、爱情、友情等主题。

这些故事既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喜悦与幸福,也能激发我们对于生命与爱的思考。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凄凉的爱情故事令人痛心,而其中对于宿命、人生的思考更是让人深思。

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故事还常用于抒发社会不公与人生无奈之情。

古代社会封建制度的存在使得人们的命运常常受外界力量的左右,许多人陷入了无法选择的困境。

而在古诗词中,这种困境常常能够找到共鸣。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萧萧几叶风,万里夜凉秋”一句,透露出作者面对命运无情的无奈之情,让人感到无尽的悲凉。

阅读这样的作品,我们不禁会对社会不公与命运的残酷感到深思。

最后,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故事能够唤起我们内心的共情。

人类无论身处何地、生活背景如何,都会经历悲欢离合的人生轨迹。

古诗词以其真实而深刻的描写,勾勒出各种人生境遇,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歌颂了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以及人心的喜怒哀乐。

这样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脆弱和坚韧,与作品中的人物建立了情感联系。

综上所述,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故事通过真实、深刻的描写,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它们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同身受、思考情感和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对社会不公与无奈的现实产生共情,唤起我们内心的共鸣。

古诗《雪梅》教学反思

古诗《雪梅》教学反思

古诗《雪梅》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雪梅》的过程中,我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反思。

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反思:
背景介绍与文学融合:在开始教学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有关诗人、诗歌背景和文学时代的相关信息。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文学历史背景,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比喻手法的解读:《雪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道出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

我在教学中注重对这一手法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培养他们对比喻的感知能力。

情感体验与个人表达:我鼓励学生通过诗歌的描写产生情感共鸣,并通过个人表达来理解诗歌。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雪和梅的印象,以及诗人的感悟。

韵律感受与声调模仿:《雪梅》往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声调。

我在教学中通过声调模仿和诗歌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多角度解读与讨论: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歌,包括对自
然景物的理解、人生感悟等。

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理解深度。

实例分享与联想:我在教学中引入了一些与雪梅相关的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联想和理解诗歌的主题。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实际感知。

评价与反馈:在教学结束后,我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对他们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了评价。

这有助于我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次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更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资源,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深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与古诗情感共鸣的思考
作者:吴迪
来源:《知识文库》2015年第19期
古诗词教学需要学生能够与古诗词产生情感共鸣,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需要,也是阅读教学的需要。

作为阅读教学,需要思考学生与古诗词情感共鸣的相关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教好古诗,是笔者经常思考的问题。

因为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怎样遵循孔子所言,让小学生从学习的一开始就去学好古诗?笔者的思考是让学生能够与古诗情感共鸣。

一、让学生与古诗情感共鸣需学生读为先
可能有人会这样以为,哪有小学生学诗不读诗之说,是的,小学生学诗都已经能够把诗背得滚瓜烂熟的了,还要去谈什么小学生学习古诗之读为先的话题?学生能够将诗歌背得滚瓜烂熟,是否就是真正解决了读的问题?应当说还是完全没有。

因为小学生能够记熟,主要是小学生机械记忆的速度比较快,且都不是理解性的记忆。

因此,即使是小学生已经记得那样熟了,但课堂教学中的能够让学生与古诗情感共鸣还必须加强学生的读。

怎样加强学生的读?那就是让学生能够熟悉多种读的方式,并能够比较理想地以多种形式去读。

譬如,学生在机械记忆中都是以一种极为简单形式去读的,那么在让学生与古诗情感共鸣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到一定场合时,再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当学生进行诵读进入到一定境界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吟读的。

譬如教学《竹石》,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朗读、诵读和吟读,学生则将诗人以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去衬托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与诗人通过歌咏竹石,去歌咏百折不挠,顶天立地之光辉形象产生情感意义上的共鸣。

二、让学生与古诗情感共鸣需学生悟为主
小学生与古诗情感共鸣,读只是解决了悟的基础问题,但还不竟就是解决了比较实质性的问题。

让学生与古诗情感共鸣还应当以学生的悟为主,但在相关场合下,学生是未曾得到比较自主和比较理想的悟的。

这主要建筑在我们自己对学生的不信任上,也都建立在对学生的多数不放心上。

对此,让学生与古诗情感共鸣的以学生悟为主,首先需要自身建立对学生的高度信任感上,其次,要放得心我们的小学生。

事实也如此,我们注意放心于学生,学生便也比较大胆地去自己感悟,不仅仅就是自己感悟,而且比较大胆地自主表达。

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王冕的《墨梅》,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看到作者所画梅花的风格,也可看到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更能让人们鲜明地看到的是诗句表明了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但小学生就能够这样比较简单地看到,应当说没有这么顺当。

教学时,坚持让学生悟为主,学生自己的悟来得比较直接和真实、全面。

如就有学生悟出“流”所包涵着的意义,学生不仅仅就
看到“流”包含留下的意思,还有一种“流向”的意思,不仅仅就是向着一个方向去流,而且在向着宽敞的四面八方去流,是在香飘十里地流着;这流也不仅仅就是一种静态的色彩美,还有着一种动态的美。

也有学生颇有诗情画意地说:“微风中,梅花的清香之气流淌,萦绕在我们周围,我们似乎闻到了那独特的清香。


三、让学生与古诗情感共鸣需学生演为补
人们要求读诗,要有多种形式的读,我们所掌握的就应当是四种形式。

这里面的第四种——唱读,说白了就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一种表演。

也许有人会这样说,小学生哪有唱读的水准和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去怎么看了,难道小学生就不会去唱诗?不可能的,但小学生不可能就像古诗人吟诗那样地唱诗也是完全现实的。

我们因为小学生的如此如此,就不让小学生唱起来?那可是万万不可以的。

所以,在平时的让学生与古诗情感共鸣,也坚持以学生的演来作为其策略的补充。

小学生的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作为老师也应当去予以一定的示范。

对自己的示范,笔者也做过一番的思考,需要两方面进行比较完美的结合,这两方面的其中之一是以诗歌的情感基调为准,之二当是小学生的表演能力。

依据情感基调之表演,要求比较高,学生一时不可能去表演到位,但稍微降低一点表演的门槛,学生再稍加努力一点,那双方则完全可以去得以合拍,表演的效果将可以显现出来。

譬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已是52岁时的作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

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教学时师生共同去唱读,则起到了比较好的感悟效果。

应当说这是一首快诗,杜甫的欣喜若狂之情是极利于学生去唱读的,学生也唱读得相当的到位。

让学生与古诗情感共鸣是阅读教学的必然,值得人们去思考和实践的也还比较丰富。

应当说,真正达成学生与古诗情感的共鸣,需要人们去真实探究,需要人们去真情思考。

(作者单位: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盐渎校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