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内官监太监
12郑和
郑和(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郑和(1371年?- 1433年),回族,本姓马,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晋宁昆阳街道)人。
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5年随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随即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
后因在靖难之役中有功,被赐姓郑,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郑和去世,一说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
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早年生活郑和生年、被明军俘虏以及被阉割的具体时间均不详。
吴晗推测郑和大致生于1371年(洪武四年),后渐被学界奉为通说,但也有1370年、1375年等不同说法。
1382年(洪武十五年),郑和之父马哈只在战乱中死去,有学者推测郑和为傅友德、蓝玉等统率的明军所掳当在此事之后。
1384年(洪武十七年),傅友德、蓝玉班师南京,郑和随军至南京,入宫服役。
1385年(洪武十八年),傅友德、蓝玉又奉调镇守北平府(今北京),而郑和随军前往,并被调入燕王府邸中服役。
崭露头角在郑和出生地昆明市晋宁县修建的郑和公园(2张)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在靖难之役中立有功勋,但未言明具体的立功地点。
有学者推测,郑和立功应该是在1399年的郑村坝之战中,而郑和被赐姓“郑”也与这一立功地点有关。
1402年(建文四年),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告终。
是年11月24日,郑和以太监身份,受命祭祀朱棣的乳母冯氏。
1403年(永乐元年),郑和刊印《佛说摩利支天经》,并请姚广孝撰写题记。
该题记反映出郑和已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且已被赐郑。
远航西洋选为正使有学者认为,郑和于1403年(永乐元年)曾出使暹罗],还有学者依据《明史纪事本末》等的记载,认为郑和曾于1404年(永乐二年)出使日本。
历史趣谈郑和下西洋简介 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郑和下西洋简介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导语:郑和简介: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
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郑和简介: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
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人。
郑和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SayyidAjjalShamsal-DinOmar)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
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
族人自称咸阳世家。
米里金生马三宝,袭封滇阳候。
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Mahmud”。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
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以长兄之长子马文铭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千户候,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
郑和后裔至今已传21代。
生活常识分享。
泰国的郑和后裔
泰国的郑和后裔
开展和平友好外交, 成为旷古冠今举世闻名的世界航海第一伟人 。 《郑和家谱 》 据玉溪郑和后裔保存的 及南京后裔查找到的《郑氏家谱首序 》 等资料记载, 马哈 “郑” “马 ” 只的后裔共分为 姓和 姓两大支脉。 其中的马姓乃长子马文铭之后裔, 分布在云南省内 武定、 寻甸等地, 而今天广泛分布在国内南京、 苏州、 杭州、 北京、 上海、 玉溪、 昆明、 晋宁、 通 的玉溪、 “郑” 海、 个旧等地和泰国的 氏后裔, 则是马文铭长子过继给郑和立嗣的嫡传后裔。 马氏后裔本文 暂不涉及, 这里主要讨论郑氏后裔。 《家谱》 《家谱》 据前述 记载, 马文铭长子的马氏原名在 中无载, 但提到他于宣德六年 ( 1431 ) 时 过继给叔叔郑和后, 即随郑和迁居南京三山街 ( 后改称马府街, 今南京当地人仍称马府街, 行政区 并依郑和赐姓改名郑赐, 字恩来, 并做了大官。对此, 在刚出版的李士 划上隶属于南京市白下区) , 《影印原本郑和家谱校注 》 : “公和奉命三使西洋, 厚编著 第九段中有明确记载 历事三主。 至宣德 ② ” 关于郑赐 ( 郑恩来 ) 过继给郑和 六年, 钦封公三保太监, 公以兄文铭之子立嫡, 名赐, 皆显宦焉。 : “二世祖考讳赐, 移居南京后的婚配及子嗣情况, 在该《家谱》 第十段的世系表中作了这样的记述 字恩来, 妣马氏、 纳氏, 生子二: 长万选, 次廷选。 三世祖考讳万选, 妣李氏, 生子一: 考宗阳, 字不
泰国的郑和后裔
姚继德
一、 郑和后裔的由来及分布
明初七下西洋威名远播的回族穆斯林大航海家 、 外交家和军事家郑和 ( 1371 ~ 1435 ) , 身为内 官监太监, 受过宫刑, 不能生儿育女有子嗣, 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然而, 郑和身为太监何来后裔 对此方可有 在清代翰林院大学士张廷玉主持编修的官方《明史 · 郑和传 》 中仅有寥寥 : “郑和, ” 五字 云南人。 除此之外, 关于郑和的乡贯、 家世、 族别、 原来姓氏等传主要素, 由于大汉族 正统史官的有意作祟, 在中国明清两朝的官稗史料中就再也没有透露半点消息, 从而使其成为中 外史学界长期以来探究这位功盖寰宇的世界航海伟人身世的一桩玄案 。如此重大的史学谜底, 直 到民国初年( 1912 ) 云南著名学者、 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先生发现了两件轰动世人的郑和家世 — —郑和委托其同僚明代礼部尚书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写 , 史料— 长眠于晋宁县城昆阳镇月山西 , 1936 年在云南玉溪县大营村郑和第十七世 麓数百年的郑和父亲马公哈只墓碑《故马公墓志铭 》 《郑和家谱》 , 孙郑绍明家发现的 方显端倪。 已故著名郑和研究专家李士厚先生当年受其师袁嘉 《家谱》 对 详加考释后于 1937 年出版, 书中曾收录了这两种珍贵史料 ① 。 此后的 20 谷先生委托, 《咸阳世家宗谱》 世纪 80 年代初, 李士厚先生与南京郑和后裔根据南京后裔所藏 木刻雕版封面, 从 《郑氏家谱首序 》 北京民族文化宫寻到 一份, 与此同时, 史学界又在昆明和滇西分别发现了《赛氏 》 、 《赛典赤家谱》 《马氏家乘 》 总族牒 和 等几份重要的回族谱牒文献。 这些文献都收编在 1985 年 《郑和家世资料》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 一书中。近年来国内从事郑和研究的专家学者根据上述 — —郑和是元代云南行省平章政 碑铭谱牒资料, 对郑和的家世渊源作了系统的考证, 基本结论为— · , ( ) , 事咸阳王赛典赤 赡思丁第六世孙 曾祖父叫拜颜 又作伯颜 系赛典赤 · 赡思丁长子纳速拉丁 的长子, 祖父叫察儿米的纳, 父亲叫米里金, 已改用汉姓马氏。因先祖咸阳王赛典赤忠君爱民功勋 卓著, 其嗣裔深沐皇恩, 郑和祖父被朝廷敕封为滇阳侯, 封地在今天昆明市滇池南岸的晋宁县昆阳 镇( 因在昆明滇池南岸, 故名滇阳, 后改称昆阳) , 子孙遂落籍滇阳治所宝山乡和代村 ( 遗址在今晋 宁县昆阳镇月山东南坡郑和纪念馆 ) , 子承父禄, 世袭爵位。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到过天方阿拉伯 “哈吉” 麦加朝觐, 获得了穆斯林尊贵的 荣衔, 后嗣及乡人特以此“哈吉 ” 荣衔称之而不呼其名。 郑 和原名马和, 有兄弟二人, 哥哥叫马文铭。 马和被明军掳入宫后, 随伺燕王朱棣。 在“靖难之役 ” 中, 他率军在北京东郊的郑村坝( 今北京东坝 ) 大破围剿朱棣的李景隆大军, 彻底扭转了战局, 为 朱棣的登基立下首功, 故被明成祖于永乐二年 ( 1404 ) 赐姓郑, 马和从此改名郑和。 自永乐三年至 宣德八年( 1405 ~ 1433 ) 的 28 年间, 郑和奉成祖、 仁宗和宣宗三朝皇帝圣旨, 以大明帝国钦差总兵 官衔统帅中国远洋船队出使西洋 30 余国, 行程 10 余万里, 开辟世界海洋新航路, 传播中华文明, 406
郑和简介 郑和真的是太监吗
郑和简介郑和真的是太监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他曾七次带船队下西洋,郑和船队穿过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历经三十多个国家,加强了明朝与周边各国和平外交,将中国古代文明带向世界。
郑和图片郑和出生于1371年,他原本叫马和,他的祖先曾居住在云南,是元朝旧部的贵族人士,在当地十分受人敬重。
郑和原本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家庭十分美满。
1381年,傅友德等人奉朱元璋之命率军攻打云南。
一片混战中,当时才11岁的郑和被军队俘虏,郑和惨遭阉割之后还被拉倒军中做娈童。
后来因缘际会来到了燕王府,因为郑和人比较机灵,朱棣就把郑和留在身边,将他培养成亲信。
郑和在朱棣的府中跟着老师学习,阅读了大量书籍,能力日渐提高。
公元1405年,朱棣派郑和率领船队远航,郑和船队经过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路走了30多个国家。
到公元1433年,郑和的远航已经走过了七次,在最后一次的返回的途中,郑和在船上病逝,享年62岁。
郑和死后,他的衣冠冢被葬在南京牛头山,郑和墓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名的景点。
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和平相处,提供了外交途径,将中国文明传播到海外各国,同时,为明朝开辟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郑和是太监吗郑和下西洋画像我们经常受电视剧和同人小说的影响,会对郑和的性别提出疑问。
毋庸置疑,历史上的郑和确实是一个太监。
郑和在11岁时就被朱元璋军队阉割,到14岁的时候才跟着朱棣。
郑和在朱棣称帝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朱棣因此给郑和赐姓,郑和也因此将名字由马和改为郑和。
郑和在朱棣身边一路平步青云坐到了内官监太监的位置,这已经是正四品官员的高位了,称得上是当时太监中地位最高的一位了。
郑和简介因为郑和被阉,他一生都不可能有孩子。
郑和将自己哥哥的长子收养过来,取名为郑文铭,继承锦衣卫千户的官职。
但是在太平天国时期,郑和府邸被火灾烧毁,已经无从考究。
郑和养子一脉传承下来,至今已经到了21代,郑和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郑和远航
理解词语
派遣: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出使:接受外交使命到外国去。 魁梧:身体高大强壮。 炫耀:夸耀。 严阵以待: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惊叹不已:已:停止。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 络绎不断: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续。形容沿途过往的人马车船连接不断。 惊涛骇浪:骇:惊吓,震惊。凶猛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奇珍异宝:奇:罕见的。异:奇异、特别。 心悦诚服:悦:使愉快。诚:(心意)真实。心里喜悦而真诚佩服。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张,不改变常态。 振臂一呼:振:挥动。挥动手臂,一声号召。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或广阔、壮大,声势大。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fàn
泛( 广泛 )
填一填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率领( 带领 )
炫耀( 夸耀 )
派遣( 差遣 )
威胁( 威吓 )
乐意( 愿意 )
凶险( 险恶 )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先进( 落后 ) 顶峰( 低谷 ) 魁梧( 瘦小 ) 凶险( 安全 )
理解词语
派遣: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出使:接受外交使命到外国去。 魁梧:身体高大强壮。 炫耀:夸耀。 严阵以待: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惊叹不已:已:停止。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 络绎不断: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续。形容沿途过往的人马车船连接不断。 惊涛骇浪:骇:惊吓,震惊。凶猛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奇珍异宝:奇:罕见的。异:奇异、特别。 心悦诚服:悦:使愉快。诚:(心意)真实。心里喜悦而真诚佩服。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张,不改变常态。 振臂一呼:振:挥动。挥动手臂,一声号召。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或广阔、壮大,声势大。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郑和的历史故事
郑和的历史故事郑和(1371年-1433年),即三宝太监,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位杰出航海家、军事统帅和外交家。
他在明成祖朱棣的命令下,带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海活动,探索了世界各地,对于中国的海外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带您回顾郑和的历史故事,了解他的贡献和传奇经历。
一、郑和的早年生活郑和于明成祖洪武二十四年(1371年)诞生于云南昆明。
据传说,他是一个出身贫寒的海盗家族的后代,拥有丰富的海洋经验。
13岁时,郑和被明成祖朱棣俘虏并宫廷阉割,成为一名太监。
随后,他展示出了卓越的航海技巧,因此备受朱棣赏识。
二、第一次下西洋郑和的航海征程始于明成祖洪武二十八年(1405年),当时他率领270多艘船只,其中包括宝船和补给船,搭载着超过2万人的船队。
他的目的地是印度洋和阿拉伯半岛,旨在展示明朝的强大实力并寻求外交关系。
这次航行持续了2年,郑和于洪武三十年返回中国,带回了大量稀有的动植物、珍贵的商品和称赞中国的使节。
三、后续航海征程在之后的20年里,郑和还进行了六次规模庞大的下西洋航行。
他的航线遍及东南亚、南亚和阿拉伯半岛,甚至抵达了非洲东海岸。
在这段时期,他不仅发展了中国的贸易网络,也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并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使中国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海上国家之一。
四、郑和的政治外交意义郑和的航海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探险,更是具有重大政治外交意义的行动。
他为明朝带回了丰富的财富,增添了朝廷的实力。
此外,郑和还使中国的名声扩展到全球各地,树立了中国的海外形象。
他与当地政府和商人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郑和的航海活动也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基础。
五、郑和的遗产郑和于1433年逝世,葬于福建泉州。
尽管他的航海活动被延续了几十年,但在明成祖朱棣后来的统治下,中国逐渐收缩了对外贸易和航海的兴趣。
郑和的贡献逐渐被遗忘,直到20世纪才被重新发现并重视。
六、后续影响郑和的航海活动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趣谈明朝郑和是个太监,为什么子孙满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郑和是个太监,为什么子孙满堂?导语:郑和,原名马和。
(回族人)据资料介绍,我国明朝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在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
他从...郑和,原名马和。
(回族人)据资料介绍,我国明朝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在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
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家庭里,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跋涉千里,朝觐麦加,信仰伊斯兰教。
母亲非常贤良,而且马家在当地是一个望族。
但是这一切随着朱元璋排出大将蓝玉攻打云南而破灭。
在战乱中,年仅11岁的马和被明军俘虏,被阉割,在军中做秀童。
后来,进入南京宫中,在14岁那年来到北平的燕王府(就是朱棣)。
燕王朱棣见马和聪明、伶俐,便把马和留在身边,成为燕王的亲信,(这也开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头)。
在靖难之役中,郑和在河北一带立下赫赫战功。
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
同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正四品官员。
朱棣为了宣扬国威,亦或是寻找建文帝。
派出使团出使他国。
开始了世界历史着名的七下西洋。
历时28年,比西方着名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航海早半个多世纪,开创了我国通往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
在现在的云南晋宁县昆阳镇,现存有郑和纪念馆、马哈只墓、郑和故里遗迹、碑林等文物史迹等,特别是现在还有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
也许,你立马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郑和在10来岁的时候,已经被阉割了。
怎么会有后代呢。
原来是郑和在明朝皇宫里被阉割后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明朝著名大太监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明朝著名大太监简介
导语:明朝宦官以用事之久、握权之广着称,明朝的宦官们插手朝政、把持国家政治经济各领域,将阉宦之患发展到叁千年历史之极致。
那么明朝有哪些出
明朝宦官以用事之久、握权之广着称,明朝的宦官们插手朝政、把持国家政治经济各领域,将阉宦之患发展到叁千年历史之极致。
那么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呢?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刘瑾、魏忠贤、郑和、汪直、王振、冯保等。
郑和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其实郑和也是一名太监。
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的弟子,也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塬名马叁保,生于1371年,死于1433年。
10岁时,马叁保被掳进皇宫成了太监,后来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难之变中,为朱棣立下战功。
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叁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叁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1431年钦封郑和为叁宝太监。
刘瑾
刘瑾是明朝第一大宦官,生于1451年,死于1510年,陕西兴平人,本姓谈,明武宗时的太监,从正德元年到五年,操纵朝政,当时有“立的皇帝”之称。
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
孝宗时,犯死罪,得免。
后侍奉太子朱厚燳,即后来的明武宗,正德五年被凌迟处死。
魏忠贤
魏忠贤也是明朝著名的宦官之一。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生于1568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大航海家郑和是一名太监 但是他却子孙满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航海家郑和是一名太监但是他却子孙满堂
导语: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我们几乎都是从小听到大的,他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早已经根深蒂固了,但是她还有一面是不为我们所知的,今天小编就为大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我们几乎都是从小听到大的,他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早已经根深蒂固了,但是她还有一面是不为我们所知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伟大航海家不为人知的一面吧!
郑和的父亲马哈只有两个儿子,郑和排名第二,长兄叫马文铭,也就是说,郑和并不姓郑,而是姓马,如果从郑和的祖先说起的话,郑和也不姓马,他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可以说他是圣裔,后来经过历史和地狱的变迁,郑和父亲和祖父,甚至追溯更久远一些的祖先就来到中原,逐渐成为当时朝代的官宦人家,中原人常将穆罕默德念成“马哈嘛”,马姓便由此开来。
郑和由马改为郑还有一段故事呢。
在他童年时期,元末明起,明军经常会掳走一些孩童,将他们阉割,到皇宫中做内监,郑和也是这些不幸孩童们之一。
当时的郑和只有12岁,后来进入明朝燕王朱棣的府中,聪明伶俐、眉清目秀又好学上进的郑和深得朱棣的欢心。
朱元璋死后,将皇位传给太子朱允文,是为建文帝,但是,这位年轻的小皇帝并不能降服朝堂上虎视眈眈盯着皇位的王公大臣们,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攻入南京,登上皇位。
在朱棣登上皇位这一过程中,郑和,当时称为马和可是功不可没的,因此,在朱棣登上皇位第二年,就大肆封赏有功之臣,马和作为内监,自也在封赏之列,在封为“内宫监太监”之后,又赐“郑”姓,从此以后,马和改姓为郑和。
马改为郑姓,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皇位争夺中立下了战功,还有一点是在当时的朝廷上有规定,马不能登殿,对他的马姓有所忌讳,因此赐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著名航海家
中国古代著名航海家大家知道我国古代著名航海家有谁吗?今天就来盘点下我国古代著名航海家,欢迎大家阅读。
我国古代著名航海家:郑和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
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
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我国古代著名航海家:鉴真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12年中,先后五次率众东渡,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
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
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
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的航海英雄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的航海英雄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字三宝,出身伊斯兰教名门望族,自幼受过良好教育,并对西洋事物有所耳闻。
郑和幼年参加明军,受到明成祖朱棣的信任,被提升为内官监太监,永乐二年(1404年)赐姓郑,从此名郑和。
郑和出使西洋,揭开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序幕。
郑和率领水手、官兵、采办、工匠、医生、翻译等27800多人,宝船六十二艘,满载丝绸、瓷器、金银、铜铁、布匹等物从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古称刘家港)出发,经福建――广东到达占城(今越南中部)――爪哇――旧港(今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巨港)――南巫里(今苏门答腊班达牙齐)――锡兰(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等地。
郑和前三次下西洋到达的主要为今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及南亚的印度等国沿海地区。
郑和的第四至第七次下西洋远航中,最远航行至非洲东海岸。
郑和历经艰险,在28年(1450-1433)年航海生涯中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南亚、伊朗、阿拉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共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中国人民与亚非人民的友好关系,显示了中国人在造船、航海等方面的高超技术,证明在当时,中国在世界航海事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当时,中国以南海为界,把通往各国的海路划分为东洋和西洋。
郑和七次出使航海都是走的西洋航线,到达的国家大都是西洋国家,所以人们称他的航行为“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明成祖永乐皇帝信任的太监,人称“三保太监”,佛家语音转为“三宝太监”。
因此“郑和下西洋”在史书上又称“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代表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最高峰。
徐竞----驾舟出使高丽使者徐竞,字明叔,号自信居士,瓯宁人。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九月,高丽国王王俣病逝,宰相李资深立其子王楷为国王,来中国告丧。
徽宗当即诏令给事中路允迪、中书舍人傅卿前往高丽祭奠慰问。
除了知道郑和是太监之外 你还知道他还有什么秘密吗
除了知道郑和是太监之外你还知道他还有什么秘密吗本文导读:“郑和”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郑和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下西洋”是我们从小就念叨着的故事。
然而这些都太片面了,真正的郑和有太多不为世人知道的事情,不妨来了解一下吧!第一,郑大人是个太监郑和,洪武四年出生,原名马三宝,云南人士。
洪武十四年,付友德、蓝玉奉朱元璋之命,平定云南。
战后,很多儿童成了战俘,要说做个苦力也就算了,但是当时对儿童战俘有一个极为残忍的惯例——阉割。
很不幸,我们年仅11岁的郑大人也在其中。
只有弱者才会怨天忧人,强者只会利用环境不断往上爬。
郑和刚好就是这样的强者。
那时的郑大人,还叫马三保。
颠沛流离五年后,被燕王朱棣,也就是未来的皇帝选中为贴身侍卫,自此跟随朱棣出生入死。
永乐元年,朱棣登基后,封马三保为内官监太监,第二年,赐姓“郑”,后改名郑和。
第二,虔诚的伊斯兰教徒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伟大的航海家......这些都没错。
那么问题来了,航海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向来不是一个热门学科,一个宫廷内监为何如此热衷航海呢?答案就是,郑和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
不仅他是,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
在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朝圣麦加。
郑和的家境还是不错的,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去过麦加。
所以小时候的郑和并没有一心读圣贤书,而是锻炼身体,学习航海知识,听父辈们讲述朝圣途中的惊险经历和异国风情。
如果没有那次云南战争,想必郑和会像父辈们一样,做一个平凡的伊斯兰教徒,在成年后的某一天,出海航行,完成朝圣麦加的夙愿,然后平凡地度过一生。
然而,世上没有如果。
后来的后来,直到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才真正实现了到麦加朝圣的愿望。
而那一次,郑和永远地留在了海上。
第三,下西洋的目的竟是这个!如果上文提到的,是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客观原因,那么此处要讲的就是郑和下西洋的直接导火索。
我们曾在各种书本上看到,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扬我天朝国威。
这确实是一个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
郑和是内官监太监,但这“太监”并不是宦官之职!
郑和是内官监太监,但这“太监”并不是宦官之职!原来看书,看到郑和为内官监太监,也就没加多想,理所当然就把他当作太监也就是宦官了。
刚才在看《明朝那些事儿》读到:“朱棣登基后,立刻封马三保为内官监太监,这已经是内官的最高官职……”,又想到了这一问题,于是上网一搜,才发现以前是多么的错误!很庆幸,现在搞清楚了,虽然郑和遭阉割过,但是这里的“内官监太监”,还真不是宦官的官职。
郑和是内官监太监,负责哪些事务?这里将解答两个问题:一、太监与宦官的区别;二、内官监职司何在?先谈第一个问题,明朝太监与宦官是有区别的。
太监是职衔,是各监的最高长官,正四品。
明太祖朱元璋设12监,其主官头目称太监,主官以下的宦官不称太监,有少监、监丞、典簿、长随、奉御等职。
宦官是内官、遭阉割的男性服役人员的通称,是指男性的生殖器官被阉割,为封建帝王服务的奴仆。
多是幼年送入宫内,社会关系简单,入宫后唯命是从,俯首帖耳,终生在宫内。
清代,宦官取消,以太监为宦官的专称。
太监分三六九等,下层受苦受难,上层作威作福。
清代以后,人们把太监与宦官等同起来,不论品职高低,统称太监。
关于第二个问题,明朝内宫与外廷各有一套办事机构,都直属皇帝指挥。
内宫机构,洪武十七年(1384)四月,定为九监;洪武二十八年(1395)九月,重定为十一监;洪武三十年(1397)增设都知监。
永乐时,定格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
十二监的名称分别是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役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内官监负责哪些事务呢?根据《明史·职官志》的记载:内官监"掌木、石、瓦、土、搭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
"郑和下西洋期间,正值明成祖筹划迁都,为北京新建皇帝内苑,从海外采办一些应用之物,诸如各式器皿,各种香料,乃至国内罕见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
郑和是太监吗
郑和是太监吗阅读精选(1):三宝太监郑和是宦官却为何子孙满堂?据资料介绍,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1371年,他生于此刻的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他12岁被净身入宫,34岁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出使西洋,历时28年,比西方著名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航海早半个多世纪,开创了我国通往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不愧为航海的先驱、海上的巨人、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据相关报道,2005年有记者专程赴郑和故乡云南晋宁县昆阳镇采访。
当时,记者不仅仅参观了郑和纪念馆、马哈只墓、郑和故里遗迹、碑林等文物史迹等,还对郑和的家世、伟绩等进行了了解,个性是找到了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做了采访工作。
从上述介绍,笔者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郑和是12岁就净身入宫的,何以会拥有后代并子孙满堂呢?笔者以前也曾就这个问题寻找了许多资料,都不得而知其真正原委。
之后,还是看到郑和第十八代孙郑思良先生的介绍,才彻底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原先,在明洪武十四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扫清云南的梁王(元朝残余势力),调集30万大军发起进攻。
战争结束后,明军在经过昆阳时,把在滇池边玩耍的12岁的小郑和(当时还是名叫马和,之后是皇帝赐姓郑的)与他的伙伴抓到南京。
郑和在明朝皇宫里被阉割后做内宫太监。
之后,郑和的长兄马文铭把他的长子马恩来过继给郑和,马恩来之后也跟随郑和改姓郑。
郑恩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郑万显,一个是郑庭显,所以子孙后代就不断沿袭下来,代代相传。
目前在世界上郑和的后裔三支:一支是云南玉溪的一支;另外是江苏南京一支;还有就是泰国清迈一支,人们称为“三支四地”。
多出来的这一地,就是昆阳郑和的出生地,三支四地总人数约400多人。
看到郑和子孙满堂的现象,不禁让我们很是替郑和这位明朝时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先人感到高兴。
尽管不是嫡生的子女,但毕竟也算是后裔,总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阅读精选(2):明朝臣子郑和是太监吗?郑和真有后代吗?郑和是太监吗能够很负职责的告诉大家,郑和是太监,但是郑和却是个伟大的太监。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姓郑?真相让人笑掉大牙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姓郑?真相让⼈笑掉⼤⽛
郑和的原名是马和,从⼩就被阉⼊宫跟随着燕王朱棣,后来⼜跟随朱棣参加“靖难之役”,他虽然
是太监但是作战特别英勇。
朱棣叛乱成功后,回忆起当年马和在郑村坝(今北京⼤兴县)的英勇顽强,表现⼗分突出,便亲笔
书写了⼀个⽃⼤的“郑”字赐给马和为姓,并封郑和为内官监太监(四品⼤员)。
皇帝亲⾃赐姓,在
当时被视为⾂⼦的最⼤荣耀,马和由此改姓郑和。
对于郑成功本来就是姓郑,明末其⽗郑芝龙辅佐朱⾀键在福州为帝,基本上隆武帝是郑芝龙的
傀儡,隆武帝为了拉拢郑芝龙,于是收郑森为义⼦赐姓朱,赐名成功。
于是郑森就是国姓爷,
不过此时朱姓此时不值钱了,郑成功也不稀罕,不过打着国姓爷的招牌确实有很⼤的作⽤。
到了郑成功⼉⼦郑经的时候就⾃⼰⾃称国主,也就完全放弃朱姓。
郑和作为朱棣⾝边的随⾏太监,除了⽇常服侍外还在朱棣夺权中⽴有⼤功,得以赐姓。
显然,郑和的功劳还没⼤到能够获得国姓的程度,对于少数民族能获汉姓已经是⾮常尊贵了,
特别是中原王朝千百年来显著的七⼤地望五⼤姓:如荥阳郑⽒,范阳卢⽒,博陵崔⽒,陇西李
⽒,赵郡李⽒,清河崔⽒,太原王⽒。
这⼤概也顺应了朱元璋起事反元的⼝号:如蒙古、⾊⽬,虽⾮华夏族类,然同⽣天地之间,有
能知礼义,愿为⾂民者,与中夏之⼈抚养⽆异。
以上便是中原王朝皇帝在对待汉族、少数民族功⾂的惯⽤⽅法,虽然有所区别,但⼤体上算是
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郑和在净身前是干什么的?郑和为何有儿子?
郑和在净身前是干什么的?郑和为何有儿子?郑和是中国古代名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太监。
太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群,一般来说大家对太监的观感都不是很好。
毕竟在出名的太监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奸宦、权宦。
郑和能脱颖而出,青史留名,留的还是好名声,可见他功绩有多大。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大家听的一定都不少。
本文不为大家介绍郑和的丰功伟绩,纯粹是前几天突发奇想,想郑和下西洋或者入宫前是干什么的,然后查了查资料,顺便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郑和原本姓马,出生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和忠实信仰的家庭中。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跋山涉水朝觐麦加,被当地人尊称为哈只,意为朝圣者。
郑和母亲温氏,是一个温和贤良的母亲,将他和哥哥姐姐都照顾的很好。
马家在当地有些名望,所以郑和小时候的日子过的挺舒心幸福的。
别看郑和后来当了太监,但他不是因为家里贫穷。
郑和祖辈上还是官宦家庭,元朝初年迁居云南,成为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出兵云南,消灭元朝的残余势力。
马家是元朝云南王麾下贵族,自然牵连其中。
在战乱中,年仅十一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随后受阉割之刑,在军中做秀童。
14岁的时候,郑和进入北平燕王府。
因为聪明邻里,朱棣觉得不错,于是就将他留在了身边。
日子久了,更觉郑和不错,逐渐成长为朱棣心腹。
既然朱棣重视郑和,自然会培养他。
在燕王府的时候,郑和得到系统的学习。
因为得到朱棣允许,可以随意的阅读府中藏书,郑和进步飞快。
但凡有期盼之人,尽管跌入淤泥,也想爬出来。
郑和虽然被阉割,但却抓住时机,勤奋学习,充实自己。
在努力学习之下,郑和成了学识渊博的人。
聪明伶俐而又学识丰富,郑和总能出色完美的完成燕王委派的人物,得到朱棣重用,内侍中无出其右。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谋图江山的时候,郑和也立下大功。
他在这场战争中有战功,所以战后得到朱棣封赏,赐姓郑,此后由马和改名郑和,以纪念战功。
除了赐姓之外,郑和还被升为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朝中四品大臣,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被迫入宫读后感
郑和被迫入宫读后感【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郑和被迫入宫的背景二、郑和在宫中的生活与学习三、郑和下西洋的准备和经历四、郑和的伟大成就与影响五、对郑和被迫入宫的思考正文(篇1)一、郑和被迫入宫的背景郑和,原名马三宝,出生于明朝初年的一个回族家庭。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明才智。
在他年仅 12 岁的时候,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开始选拔优秀的幼童入宫。
在这场选拔中,马三宝被选中,从此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庭,进入了深宫。
二、郑和在宫中的生活与学习进入宫中后,马三宝被安排在皇帝的身边,成为了朱元璋的侍卫。
虽然他的身份地位低下,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相反,他抓住了每一个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在朱元璋的指导下,他学习了许多文化和武艺,成为了一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三、郑和下西洋的准备和经历在朱元璋去世后,他的儿子朱棣继位,成为了永乐皇帝。
朱棣非常看重郑和的才华,决定派遣他率领船队下西洋,开展海上贸易,并传播我国的文化。
郑和为了这次航行做了充分的准备,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并携带了大量的珍贵物品,如瓷器、丝绸、漆器等。
在 1405 年农历六月十五日,郑和的船队起航,开始了他伟大的航海历程。
四、郑和的伟大成就与影响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先后拜访了 30 多个国家,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以及非洲国家的友谊和贸易往来。
他的航行历程之远、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郑和还带回了许多珍贵的物品和文化知识,为我国的文化交流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对郑和被迫入宫的思考虽然郑和被迫入宫,但他却借此机会,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航海家。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敢面对挑战,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往往充满了无奈和悲剧。
目录(篇2)一、郑和被迫入宫的背景二、郑和在宫中的生活与学习三、郑和下西洋的准备与成就四、郑和的聪明勇敢与机智镇静五、郑和的航海功绩对我国与各国友谊的贡献正文(篇2)一、郑和被迫入宫的背景郑和,原名马三宝,生于明朝初期。
郑和远航
4、郑和的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哪些凶险? 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1) 困难: 郑和表现: 结果:
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 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 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 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 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4、郑和的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哪些凶险? 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宝船
战船
粮船
水船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 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 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 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 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 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 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 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 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他会这样说:(
)。
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交给国
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
希望同他们友好往来。各国君臣看见船
队规模宏大,使者态度友好亲切,没有
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
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
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
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
个个惊叹不已。他们说:(
将近中午,身 材魁梧的郑和健步 走上指挥船。他双 手抱拳向岸上的人 群告别,接着高举 令旗,大声喊道: “启航!”
将近中午,身 材魁梧的郑和健步 走上指挥船。他双 手抱拳向岸上的人 群告别,接着高举 令旗,大声喊道: “启航!”
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 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交给国 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 希望同他们友好往来。
航海事业 的顶峰: 郑和远航到达了当时航海事业的最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是内官监太监,负责哪些事务?
这里将解答两个问题:一、太监与宦官的区别;二、内官监职司何在?
先谈第一个问题,明朝太监与宦官是有区别的。
太监是职衔,是各监的最高长官,正四品,其下有少监、监丞、典簿、长随、奉御等职。
宦官是内官、遭阉割的男性服役人员的通称。
清朝以后,人们把太监与宦官等同起来,不论品职高低,统称太监。
关于第二个问题,明朝内宫与外廷各有一套办事机构,都直属皇帝指挥。
内宫机构,洪武十七年(1384)四月,定为九监;洪武二十八年(1395)九月,重定为十一监;洪武三十年(1397)增设都知监。
永乐时,定格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
十二监的名称分别是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役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内官监负责哪些事务呢?根据《明史·职官志》的记载:内官监"掌木、石、瓦、土、搭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
"郑和下西洋期间,正值明成祖筹划迁都,为北京新建皇帝内苑,从海外采办一些应用之物,诸如各式器皿,各种香料,乃至国内罕见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这都是郑和作为内官监太监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所以选派郑和统率下西洋,这也算原因之一。
(孔令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