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十方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福建省龙岩一中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doc
龙岩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但事与愿违,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的影响是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2.《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这说明:①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②明朝内阁的设置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③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④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有在春天祭日.秋月祭月的礼制。
据此判断,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4.下列民主运作的方式,起源于雅典的是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比例代表制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肯定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6.雅典由贵族制走向共和制,而罗马却由共和制走向帝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A.两国统治阶级的意愿 B.两国地域的大小C.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D.两国民主传统的差异7.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
福建省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福建省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4题;共68分)1.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开学考) 《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待圣者。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统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 .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 . 是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C . 是“国”与“家”的结合D . 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 (2分)(2019·浙江) 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因此率诸侯为杞筑城。
郑国大夫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
”这个事实表明,当时的社会舆论依然十分重视()A . 宗法关系B . 以法治国C . 爱惜民力D . 等级关系3. (2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期中) 明代初年废除中书省后,皇帝直辖六部,尚书权重,侍郎权轻;到清代,六部尚书和侍郎均称堂官,都有权直接上奏,意见不一时则由皇帝裁决。
这一变化反映了()A . 君主专制逐步强化B . 地方权力日渐削弱C . 内阁行政功能弱化D . 六部成为权力中枢4. (2分)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 等级制度越加严格B . 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 . 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D . 皇权不断加强5. (2分) (2018高二上·武威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 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 . 诸侯争霸,各种治国观点涌现C . 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 . 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6. (2分) (2019高二下·武汉期中) 王阳明有《咏良知》诗四首,其中一首写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新人教版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并填涂到答题卡上。
)1. “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铁制农具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皇帝宝座2.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
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王因齐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3.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
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A.秦末农民战争 B.唐中期安史之乱C.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 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4.“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即使从政治实践看,这种平民化的特色也远甚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能体现材料中“政治实践”的是A.郡县制的推动 B.三省六部制的确立C.内阁制度的建立 D.科举制的实行5.某学者指出,雅典某某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X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
”这位学者批评的是A.陪审制度 B.某某的滥用C.公民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6. 《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为太阳神之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之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之意。
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相反,法中还有调整某某关系的规X。
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A.人定法而不是神意法 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C.具有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D.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最完备的法律形式7.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
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
福建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福建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20高二下·什邡月考) 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受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
这一举措的目的是()A . 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B . 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C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D . 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2. (2分) (2016高二上·河北月考)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组在研究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时,搜集了以下有关材料,其中能对其研究有帮助的是()①创办太学及令各郡国建立学校②设五经博士③创立察举制④罢黜百家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③④3. (2分) (2020高三上·睢县月考) 1933年春,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粮食调剂局。
新谷米上市后.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
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
粮食调剂局的成立()A . 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B . 保证了反“围剿"取得胜利C . 借鉴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 . 稳定了全国粮食市场秩序4. (2分) (2017高一下·库尔勒期末)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 . 把革命火种播散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 . 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 . “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 .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5. (2分) (2017高二下·蚌埠期中) 1936年10月10日《中央为庆祝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好了举行对于中国新的大规模的进攻,我有五千余年光荣历史的中华民族处在空前未有的危急存亡地位的时候,我民族革命战争的急先锋,第一、第二和第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境内会合了,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对材料中“新阶段”的理解正确的是()①长征胜利,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②重新掀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高潮③革命的中心地区从南方转移到北方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A . ①②B . ①③C . ③④D . ②④6. (2分) (2020高二下·芮城月考)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
福建省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福建省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4题;共68分)1. (2分) (2018高二下·南昌期末) 先秦时期,周成王“桐叶封弟”;汉末农民义军立一个刘姓放牛娃为君,说他是刘邦后裔;五代时,沙陀人李克用本与唐朝李姓宗室无任何血缘关系,但当他建国时也自号为唐,以表明其是承唐朝的正统。
古代政治活动中的这类现象表明()A . 君主获天意认可才能凝聚民心B . 君权宗法内涵有重要意义C . 古代民众对明君治国的期盼D . 儒家学说影响古代政治2. (2分) (2017高一上·北京期中)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 .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 . 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 .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 . 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3. (2分)《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A . 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B . 明朝宰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C . 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D . 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4. (2分)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A . 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B . 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C . 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D . 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5. (2分) (2017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一思想家是()A . 孔子B . 庄子D . 墨子6. (2分) (2017高三上·武威月考) 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
福建省龙岩市2016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龙岩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能力测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4页。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士曾经是底层贵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由武士而蜕化成了文士,他们中不少人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互相辩驳,并且成为当时推进社会变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士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A.急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嬗变B.官学与私学界限被打破,士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C.诸侯争雄,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历史契机D.技术进步,改变了士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5.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其相似作用是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限制、监督了皇权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26.元代的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钱粮、兵甲无不领之”,其主要管理权如军权则由蒙古人等少数民族上层担任,“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
【原创】新课标Ⅱ第四辑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每题1.5分,40题,共60分)注意: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王”字。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
而参通者,王也”。
下列对甲骨文“王” 字的书写所反映的政治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殷王的统治至高无上B.早期国家已经出现政治集权C.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西周以来继承制度规定: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而清朝皇位继承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
这一变化表明() A.分封制的瓦解B.宗法制的影响削弱C.中央集权的强化D.清朝彻底改变了王位世袭制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4.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
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
多至数十人。
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
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B.位高权重,掌控决策C.参与机要,取代相权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5.德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这样说:“科举制度全面推行。
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做法垄断所有的官俸。
”他的意思是A.君主用科举制度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维护统治B.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好的选官制度C.科举制度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D.科举制度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崇儒重学的风气6.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6届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人民怀念沙皇统治时的荣耀25.2006年俄罗斯学者撰写的《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
”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 ()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 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C.对俄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 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6.苏联(俄)在一段时期里,粮食收购的价格远远低于粮食成本,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的工业化资金。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余粮征集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B.固定的粮食税为工业化提供大量资金C.斯大林模式下农民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D.小农经济为苏联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27.下表体现了 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其变化原因不包括()A.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欧美遭受经济危机打击C.苏联与德国作战的军事需要 D.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推动28.前苏联流传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
”这段笑话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29.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关于古代帝王的称号有()①谥号②庙号③年号④尊号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2.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发展成为祭祀的“神器”,并被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这句话反映出()A.鼎在古代多作为礼器使用B.鼎是宗法制盛行的主要见证C.鼎是神权与王权结合的信物D.鼎是国家政权的象征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
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4.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下列能说明该材料的是()①秦朝时相权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②秦朝时期监察机构趋向完善③皇权的独断性、随意性、残酷性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暴政A.①④B.①③④C.②③D.③④5.文物往往包含有许多历史信息。
根据下图判断这个告示的内容可能是()A.中华民国成立的的告示B.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告示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告示D.南京国民政府拉壮丁的告示6.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7.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福建省龙岩市2016届高三5月综合能力测试(CAT)(二)文综试题
龙岩市2016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CAT)(二)文综历史试题2016.524.图6是1965年山西侯马出土的侯马盟书。
盟书又称“载书”,是古代盟誓活动的记录。
盟誓活动仪式庄重,其盟书一式两份,一份藏于盟府,一份埋入地下或沉入河里以取信于神鬼。
春秋战国时期,盟誓活动种类繁多,有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还有天子与诸侯间的盟誓。
盟书的大量出现说明A.周天子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加强B.礼乐制度与等级秩序得到维护C.各级贵族借鬼神天命强化统治D..传统政治和等级秩序遭到破坏25.唐代史书记载“天子数幸东都(洛阳),就食敖仓粟:……大率漕运多是托淮之粟。
”这说明①大运河成为维持唐朝廷的生命线②藩镇割据阻断了长安的物资供应③关中地区的粮食生产已不敷需求④南方地区已经得到相当程度开发A.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6欧阳修认为“商贾坐而权国利.其故非他.由兴利广也。
夫兴利广则上难专.必与下而共之然后流通而不滞”。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商业促进财富的均衡和流通B.商业活动导致国家财税流失C.反对商人坐而垄断天下财利 D.借助商人力量解决财政危机27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由一个皇帝的独裁专制,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这是因为A.内廷机构掌握决策权B.根除了地方割据势力C.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D.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28下文出自晚清时期的一篇檄文:“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奋怒以卫吾道者……(将)待以宾师……汉唐元明之末,群盗如毛,皆由主昏政乱……今天子优勤惕厉……以列圣深厚之仁.才暴虐无赖之贼,无论迟速。
〔逆贼]终归灭亡”此檄文的发布者应该是A.清朝官绅B.太平天国C.义和团D.革命党人29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充分的阐释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B.明确指出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途径C.无视中国国情导致革命运动受挫D.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有失偏颇30.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将领同忆解放战争时写道:“邓政委告诉我们,我们多背些敌人,多忍受一个时期的艰苦,拖住敌人几十个旅,就能使陕北、山东的兄弟部队腾出手来,大量消灭敌人,釜底抽薪不要怕烫手,这是个关系到全局的战略行动”由此判断,该将领所属部队的战略任务是A.支援陕北山东,粉碎重点进攻B.实施战略反攻,牵制敌人兵力C.挺进敌军后方,支持淮海战役 D.发动渡江战役,覆灭南京政府31关于中国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1950年刘少奇的设想是:如果我们进行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了保障,那么,在经济恢复以后,我们要先发展农业、轻工业,再以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四位皇帝描写正确的是()A.秦皇初创中央集权,地方行州郡县B.汉武设中外朝制度,以儒术行大一统C.宋太祖以三权分立原则分割军政财权D.清圣祖以军机处提高行政效率2.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前,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此期间人类精神觉醒的是()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④“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国外学者指出:“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该学者认为的相似之处表现在()A.借助古典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B.借助传统文化来批判社会的黑暗面C.借助古代思想来复兴人文主义精神D.借助古典文化来改造社会主流思想4.“以中国南方广东的行商和北方山西的晋商为例,就会发现这两地的商人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不但晋商在蒙古、俄罗斯、欧洲和日本有很大的国际投资,而且广东行商还曾经投资于美国的铁路建设。
”(引自韩毓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之谜》材料不能说明此时的中国()A.商品经济获得了新发展B.商界已具备了资本输出的能力C.经济发展水平世界领先D.商界积极参与国际商贸活动5.《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柳治微《中国文化史》载:“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
……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造纸术的突破B.科举制的完善C.印刷术的发展D.图书买卖兴盛2.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制定润格(即收费标准)“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人重商意识增强B.商品经济发展C.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文人地位提高3.下图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发表的文章中涉及“革命”一词所占的比例。
其比例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影响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土地革命的进行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4.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的时代背景是A.国共矛盾的激化B.红军长征的胜利C.民族危机的加剧D.国共关系的缓和5.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6.1958年之后,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明确规定票决方式。
这表明我国A.民主制度曲折发展B.人大制度重新恢复C.法律制度已经健全D.依法治国理念确立7.《十二铜表法》第8表中记载:“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于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该法律条文说明罗马法A.维护公民的生存权B.按年龄段量刑C.重罪轻罚D.具有豁免权8.“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怀疑缘由于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月考试卷(三)命题人:熊祥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下列历史人物最早有可能以这种制度被重用的是()A.商鞅B.司马迁C.李白D.王安石2、《唐大诏令集》在《分岭南为东西道欶》中记载:“敇:岭南……投两江之犷俗,居数道之游民,比以委人太轻,军威不振……”唐朝增置“道”这一行政机构的主要目的是()A.提升军队战力B.强化地方统治C.推行愚民政策D.防止地方割据3、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载:“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其中“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的具体在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甲午战争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维新变法D.甲午战争辛亥革命4、下图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的攻防形势图。
对此战役的评价正确的是()A.成为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B.是国民党军队抗战以来获得的最大胜利C.迫使日军最终改变了进攻性的侵华方针D.其辉煌战果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5、1964年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三天后,戴高乐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
”“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的承认世界”是指()A.不结盟运动蓬勃兴起的世界B.美苏两极格局下的世界C.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发展的世界D.多极化已经形成的世界6、《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中指出:在西藏的自治区、地(市)、县、乡(镇)四级换届选举中,全区有93.09%的选民参加了县级直接选举,有些地方选民参选率达到100%。
这表明()A.西藏人民依法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B.西藏人民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C.西藏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D.西藏的政治协商制度等到有效保障7、《剑桥插图古希腊史》指出,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在原则上(几乎)都是反民主的人”,共性理由大都是“平民不适于统治雅典—他们浮躁、无知、愚昧,甚至不能管好自己。
”这一描述侧面反映出古雅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轮番而治B.直接民主C.平民政治D.主权在民8、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中讲道:“建立一个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是这部宪法的核心。
”这里的“有限”是指()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总统制9、下表横向两行根据一定的主题和性质列出了一些历史事件。
分别符合两行划分标准的历史事件还包括()A.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B.战后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0、政府禁止了列宁的党,并派军队镇压游行的工人、农民和士兵,勉强地维持统治。
但供应情况越恶化,列宁的口号“和平、土地和面包”的吸引力就越大。
到了1917年11月,革命的时机成熟了。
由此可知“时机成熟”是指()A.政府丧失了人民的支持B.列宁制定了夺权方针C.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军队D.列宁兑现了他的承诺11、杜鲁门曾表示:“成吉思汗、凯撒、奥古斯都、拿破仑、路易十四……所曾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杜鲁门此话的本质是美国想()A.征服整个世界B.成为世界领导者C.实现世界统一D.维护世界和平12、美国2002年的《美国归家安全战略》指出,“我们坚持的另一个信念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建立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
联盟和多边机构能成倍地壮大热爱自由国家的力量。
”它反映出()A.美国谋求与苏联改善关系B.美国坚持以意识形态划分世界C.美国操纵联合国谋求霸权D.美国建立单级世界设想破产13、“欧洲历史行进到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分裂因素……西欧一批实行民主的国家和中欧、东欧一批共产党执政国家对峙,在这种情况下,古老的‘欧洲梦’又被提出了。
”直接推动这一“欧洲梦”成为现实的核心力量是()A.德国和法国B.英国和法国C.美国和苏联D.英国和德国14、如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
这幅漫画反映了()A.法国强调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B.欧共体各国联合与美苏相搞衡C.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D.欧洲的北约诸国依附于法国15、雅斯托莫在《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一书中指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材料表明日本()A.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充分发挥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C.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D.充分发挥在美日同盟中的主导作用16、“两个超级大国(‘冷战’中的美苏)面临了许多挑战,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它们自己的盟国,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寻求摆脱超级大国干涉的小国。
”下列对此理解正解的是()A.“挑战”意指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B.“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C.美国盟国的“挑战”来自欧盟与日本D.苏联盟国的“挑战”来自东盟与东欧17、1955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说:“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
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这个世界将消灭‘冷战’,建立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因为所有伟大的宗教在宽容的教义上是一致的。
有色种族将建立新的道德标准。
”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A.白人主导的国际旧秩序已不复存在B.亚非独立国家成为国际新兴力量C.有色人种将统治新世界D.“冷战”马上就要终结18、1990年5月5日开始,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以及苏美英法四国的代表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四个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解散与此规定相关的一切机构。
这一现象()A.标志着东欧剧变的开始B.是美苏争霸结束的表现C.说明德国再次正式实现统一D.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19、《美国国务院1999年人权报告·导言》称:“当前正在出现许多由公私双方行为者共同编织而成的跨国人权网,这是一种未受人们注意的第三种全球化。
”美国之所以这样解释全球化,其目的是()A.推动国际人权事业进步B.通过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C.阻止世界多极化趋势D.压制别国经济的发展20、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
五国领导人围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主题,就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成果。
下面对于“金砖国家”理解正确的是()A.巴西、印度、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B.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C.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D.“金砖国家”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
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材料二: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
……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材料三: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得多。
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材料四:中曾根内阁时期(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12分)(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8分)22、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860年的洋务运动开始。
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据《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沈渭滨教授访谈录》整理材料二:我国1962年出版的世界近代史教材《世界通史·近代部分》的第一章是“17世纪英国资产革命”;而1992年出版的《世界史·近代史编》的第一章是“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推断这两种观点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12分)(2)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
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分)(3)推断材料二两种教材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各自所用的史观,分别分析其史实依据。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