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_王高平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特征河南省郑州市 450006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近年来不断有气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获工业气流,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钻井岩心、野外露头、地震资料和薄片等观察分析,开展了岩溶古地貌的刻画及岩溶发育特征的研究。

岩石岩性、岩溶作用和断裂发育共同影响岩溶储层形成,溶蚀作用有利于膏模孔-溶孔型有效储层发育,断裂改善了储层并向下扩展了溶蚀孔的发育。

通过对古地貌刻画、岩溶储层特征分析,认为盆地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有效储层发育是天然气富集的条件。

关键词岩溶储层,奥陶系马家沟组,富县地区,鄂尔多斯盆地1 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盆地中部靖边气田的发现,使天然气勘探从陆相碎屑岩进入到海相碳酸盐岩。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展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成为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领域。

加里东运动使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大部分地区缺失了晚奥陶世-早石炭世沉积,奥陶系马家沟组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和淡水淋滤,形成了特殊的岩溶古地貌及岩溶储层,为大型岩溶古地貌气藏发育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马家沟组为一套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沉积,自下而上划分为马一至马六段,其中马五段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发生大规模海退,受到中央古隆起的影响,海水流动受到较大限制,加上气候炎热导致海水蒸发后含盐度升高,沉积物主要为白云岩、硬石膏盐及盐岩。

从鄂尔多斯盆地前石炭纪古地貌看出,富县地区位于中央古隆起的东缘,米脂凹陷西南部,与靖边地区相比更接近于中央古隆起,古隆起对富县地区古地貌的控制、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分布和天然气聚集也会存在差异。

区内马五段、马六段有不同程度的剥蚀,自北东向南西方向剥蚀程度逐渐增加,马六段仅在东北部有残留。

作为马家沟组重点勘探层段之一的马五段自上而下细分为马五1至马五亚段。

岩溶储层主要发育于马五1、马五2、马五5、马五8、马五9亚段,岩性10主要为泥微晶云岩、粉晶云岩,沉积微相主要有含膏云坪、膏云坪、云坪、泥云坪等。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_热演化史恢复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_热演化史恢复

第8 8卷 第1 1期2 0 1 4年1 1月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ol.88 No.11Nov. 2 0 1 4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2128)、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编号BJ08133-1)、国家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5-004-007HZ)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编号12120113040300-01)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4-07-29;改回日期:2014-09-25;责任编辑:周健。

作者简介:任战利,男,1961年生。

博士后,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盆地热史与油气成藏及油气评价研究工作。

通讯地址:710069,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Email:renzhanl@nwu.edu.cn。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任战利1,2),崔军平1,2),李进步3),王继平3),郭科2),王维2),田涛2),李浩2),曹展鹏2),杨鹏2)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 3)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西安,710018内容提要: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区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

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是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地区。

奥陶系碳酸盐岩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热演化程度的确定及热演化历史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难题。

本文利用渭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大量的沥青反射率测试资料,结合上覆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的镜质组反射率资料及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等古温标,恢复了渭北隆起的构造热-演化史。

研究结果表明古生界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

奥陶系等效镜质组反射率普遍大于2.00%,处于过成熟干气阶段。

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表明渭北隆起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的特点。

南部奥陶系—下二叠统抬升早,约为102~107Ma,北部自65Ma以来抬升,主要抬升时期为40Ma以来。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奥陶纪末古地貌恢复与储层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奥陶纪末古地貌恢复与储层预测

A s atMao bekho g s aeb e civdi a xlr ini eO d v i a o om t ni b t c : jr ra tru h v enahee ngsepoa o t roi a M ̄i uF r ai r h t nh cn g o n
p e ito n nc a x o a i n a e t r o sn r d ci n i Ya h ng e plr to r a,he O d sBa i
H nMiqag ,uR n a ,i H i a G oXa g og ad LuB oig a n i P eh i Lu a u n , u in dn 。 n i apn n j
( .R m t S  ̄i p l ai s tt, e p o g a e y a d R m t S ni ue u C A G, i a , h a x 7 0 5 , hn ; 1 e oe e n A pi t nI t u A r h t rmm t n e o e n B r , N C X ’ n S a n i 1 0 4 C ia g c o ni e o o r e s g a

5 天长 乞北
21 0 1年 1 O月
第3 2卷
Hale Waihona Puke 第5 4期 O L& G SG 0 0 Y I A E L G
文 章 编 号 :2 3— 9 5 2 1 )5— 7 0— 8 0 5 9 8 (0 1 0 06 0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延 长 探 区 奥 陶 纪 末 古 地 貌 恢 复 与储 层 预 测
2 eatetfGo g ,o h et nvrt,ia ,h ax 7 0 6 , h a 3 eatet G s xlrt na d .Dp r n o el y N r w s U i sy X ’ nS a ni 10 9 C i ; .D p r n a poa o n m o t ei n m E i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演化与岩溶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演化与岩溶储层
摘要 : 鄂尔多斯盆地奥 陶系碳酸盐岩 的风化淋滤带与油气运 聚关 系密切 , 古岩溶孔洞是其主要储层 。为此 , 通过
恢 复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奥 陶 纪 古 构 造 、 化 裸 露 期 古 地 貌 及 奥 陶 系顶 面在 二 叠 纪本 溪期 、 原 期 、 西 期 、 盒 子 期 、 风 太 山 石
云岩 。
酸 盐 岩都有可 能 成为储 集 岩 , 原始储 集性 能好 的 而 岩石 也可能 变为 非储集 岩 。因此 , 岩溶储 层 后期 演 化 的控 制作 用 就 成 为 储 层 预 测 至 关 重 要 的 因 素 。 奥 陶系顶 面的 风化壳 岩溶 储 层 自奥 陶 系沉 积 后 主 要 经历 了裸露 期 和埋藏 期 2个 主要 的阶段 , 裸露 期 岩溶储 层 的控 制 因 素 主要 与 该 时 期 的 岩溶 古 地 貌 紧密 相关 , 而埋 藏期岩 溶储 层 的控制 因素 主要 与构 造界 面顶部 的起 伏形 态 密 切 相 关 。我 们结 合 钻 井
华 北地块 整体 抬 升 , 地 大部 分 地 区 地 层 , 盆 在层 序 上 缺 失 了 中 上 奥 陶 统 至 中 下 石 炭 统 约
( . ~1 4 ×1 的沉积 地 层[ 6。在 这 段 漫 长 I I . ) 0年 33  ̄
貌和埋 藏期 风化 壳顶 面 的起伏 形态 , 区域上 预测 从
1 1 古岩 溶发 育的 沉积 背景 .
经过 十余 年 的勘 探 已经 形 成 了 相 当 规模 的储 量 。
但 随着勘 探 的进一 步 深 入 , 源 需 求 的不 断 加 大 , 能 能否 在这一 加里 东 期 构 造 界 面上 寻 找 到第 二个 甚 至更 多 的大气 田是 目前 面临 的主要 任务 。

浅谈我国油气勘探中的古地貌恢复技术

浅谈我国油气勘探中的古地貌恢复技术

[收稿日期]20050305 [作者简介]吴丽艳(1976),女,1997年大学毕业,博士生,现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及隐蔽油气藏研究。

浅谈我国油气勘探中的古地貌恢复技术 吴丽艳,陈春强,江春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晏佳,李华,杨晓东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华北事业部,河北任丘062552)[摘要]古地貌对层序的形成与发育以及储层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地貌的恢复可以有助于识别储层发育与分布特点、判断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分布以及构造演化特征等。

对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和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以实例说明了油气勘探中古地貌恢复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古地貌;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油气勘探[中图分类号]TE121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5)04055902古地貌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在较广的学科范围内得到应用[1~5]。

我国通过研究地貌寻找油气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真正重视构造地貌的研究,注意储油构造在地貌上的反映,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华北油田古潜山油气田的发现、与古生代碳酸盐岩有关的鄂尔多斯盆地大气田的发现[6]、陆相裂谷盆地的渤中凹陷西斜坡区的研究[7]、断陷盆地内的沾化凹陷孤北洼陷古潜山研究[8]等等。

其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进行油气田古地貌恢复、划分古地貌单元、分析古地貌对储层分布的影响,从而进行有效的有利油气藏带预测。

1 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探讨最近年来,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有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9]、回剥和填平补齐法[6]、沉积学分析法以及层序地层学恢复法(包括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法)。

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回剥和填平补齐法这两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在早期曾经得到广泛应用,是比较传统的古地貌恢复法。

但在近几年的应用中,已发现它们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古地貌恢复必然存在相当大的误差。

目前常用的是沉积学分析法以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恢复法,下面是对这2种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地貌_古沟槽模式的修正及其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地貌_古沟槽模式的修正及其地质意义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 第 11 卷 第 2 期
参考文献 1 何自新,郑聪斌,陈安宁等.长庆气田奥陶系古沟槽展布及其对
气藏的控制.石油学报,2001, 22( 4) : 34 ̄38 2 李道燧,张宗林,徐小蓉.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古地貌与构造对气
藏的控制作用.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 3) : 9 ̄14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 第 11 卷 第 2 期
此, 综合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 对古沟槽的展布方向
进行了修正及预测, 在早期模式的基础上, 修改建立
了新的古沟槽发育模式。实践证明新的模式, 更符合
岩溶古地貌的发育规律。
新的模式表明以往确定的 8 条支沟槽均为靖边
岩溶台地主体部位由西向东延伸展布的主力沟槽,
MARINE ORIGIN PETROLEUM GEOLOGY
26
1.1 早期模式
天然气勘探初期, 依据“台中有沟, 沟前有河” 的认识, 在靖边台地前缘确定了南北向展布的主力 沟槽( 图 1) [2]。 从地史发展的角度看, 燕山晚期区 域地层整体西倾, 处于上倾方向的古沟槽构成了一 条南北展布的遮挡带, 对油气的保存具有重要的意 义。主沟槽的西侧自南向北发育 8 条支沟槽, 呈树枝 状分布, 以南东向延伸为主, 个别为北东向, 长达 30 ̄60 km, 宽 1 ̄5 km。由于沟槽的切割, 使得区内地 貌呈现出以台为主, 沟台并存的局面。由于沟槽的控 制作用, 沟槽之间的微岩溶地貌发育也以南北向为 主, 这种模式指导了早期对奥陶系的油气勘探, 特别 是对中部气田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 11 卷 第 2 期
2006年 4 月
海相油气地质
25
机理·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地貌、古沟槽模式的 修正及其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高桥构造平缓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特征与储层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高桥构造平缓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特征与储层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高桥构造平缓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特征与储层分布张银德;周文;邓昆;王彩丽;王勇;蒙晓灵【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构造平缓,奥陶系顶部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以岩溶潜台发育,而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发育局限为特征,岩溶斜坡区和岩溶潜台的东部沟槽区为储层发育区.本文综合利用大量岩心、薄片资料观察、物性实验数据和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高桥地区马家沟组项的古岩溶识别标志进行了分析,恢复了岩溶古地貌,对岩溶古地貌类型(单元)进行了划分并分析其与储层的关系.高桥地区地层学标志,岩石学标志,矿物学标志,古岩溶发育的形迹说明奥陶系马家沟顶存在沉积间断、古岩溶作用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按古风化壳出露层位,结合地震相追踪成果,落实沟槽分布,编制该区前石炭纪古地质图,运用古地质图法、印模法和残厚法恢复高桥岩溶古地貌,编制出岩溶古地貌图.根据岩溶古地貌,按岩溶单元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潜台三个二级地貌(类型)单元,岩溶高地可进一步分为岩溶台地、溶洼(洼地)2种三级微地貌类型.岩溶潜台进一步可划分为岩溶台地、溶洼、溶丘(残丘)、沟槽4种三级微地貌类型.高桥处于构造平缓地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区发育局限,大范围为岩溶潜台区且潜台区东侧沟槽(主沟槽、次沟槽)比较发育.岩溶高地整体储集性较东部岩溶斜坡区及岩溶潜台区差.岩溶斜坡区发育两套岩溶系统,储层条件相对较好,成藏要素配套较好,是下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之一.岩溶潜台区总体岩溶作用减弱,储层发育程度变弱,东部沟槽区,因沟槽的存在,加强了垂向岩溶作用深度,间接增加侧向溶蚀作用,岩溶作用变好,储层发育程度增加,加上裂缝的影响,可以形成相对较好的储层.【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4(030)003【总页数】11页(P757-767)【关键词】岩溶古地貌;岩石学标志;岩溶潜台;地貌单元;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张银德;周文;邓昆;王彩丽;王勇;蒙晓灵【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哈尔滨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哈尔滨150027;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45靖边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伊陕斜坡的主体部位,面积约4.8×104km2,紧邻靖边气田南部的高桥地区,行政区划分属于靖边、安塞、志丹、吴起四县,东与靖边相邻,西与苏南相接。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甘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甘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

2020年5月第42卷第3期地下水Ground waterMay. ,2020Vol.42 NO.3DOI:10. 19807/ki.D X S.2020 - 03 - 048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甘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刘鹏(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摘要]受加里东运动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形成了以靖边气田为 代表的大型古地貌气藏。

古岩溶对储层的形成、演化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其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古地貌形态是 控制古岩溶发育程度的关键。

为了寻找有利勘探开发目标,必须进行古地貌恢复。

在区域构造背景和地层展布的基础 上,通过对马家沟组钻井小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及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综合利用古地质图法、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并 结合铝土岩厚度分布及古沟槽识别结果,恢复出研究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研究区西北部表现为 古岩溶高地,中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古岩溶斜坡,东部主要古岩溶洼地;近北东东向展布的古沟槽影响储层的形成、发育 和天然气的富集。

岩溶斜坡中残丘地带及古沟槽两侧是天然气富集有利区,工业气流井多分布于此;岩溶洼地、古沟槽 地带由于缺少优质储层不利于天然气聚集,这些区域大多数钻井试气无产能或产气量极低。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地貌恢复;古沟槽[中图分类号]P534.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1184(2020)03 -0131 -04Palaeogeomorphology Recover of Ordovician weatheringcrust in Zhidan &Ganquan area, Ordos BasinL I U Peng(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anxi Yanchang Peteoleum (Group)C o. ,Ltd. ,Xi*a n,Shaanxi710075 ,China) Abstract:Wide scale weathering crust karstification was developing of Majiagou Formation,Ordovician system in Ordos Basin,where large gas fields related to palaeogeomorphogy example because the Caledonian Movement.Jingbian Gas Field were finded, .Palaeokarst growth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both formation,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Ordovician reser­voir.Moreover,i t i s affected by a l o t factors with palaeogeomorgraphy as the soul.S o,it*s necessary to carry on a palaeomor-phologic restoring so as to find out goo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rgets.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 and for­mation distribution,utilizing comprehensively‘‘methods of paleo - geology ma p s”,"methods of residual thickness"and M methods of moulage" ,combining with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f bauxite and identifing results of ancient erosion grooves,the spatial pattern of palaeogeomorphic features from Ordovician weathering crust in study area i s restored by fine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Majiagou Formation and 2 - D seismic explanation.I t i s showed from the results that i t displays for karst highland i n northwest,mostly of karst slope in middle parts,and mainly karst depression in east of study area.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 rocks and accumulation of gas are influenced b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alaeogeomorphic features and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erosion grooves,which extend in N E E direction on a plane.The monadnock within karst slope,and both sides of groove are the favorable zones to accumulate gas,which has gain quantitative industry gas flow wells;both karst depression and palaeogroove which has no deliverability or very l i t t l e daily production for most gas wells, .are unfavorable t o accumulate gas because of reservoir.K e y w o r d s:Ordos Basin;Ordovician;palaeogeomorphology Restoring;ancient erosion groov鄂尔多斯盆地在早奥陶世沉积后受加里东构造运动作 用整体抬升,经历长达1.5亿年的风化剥蚀淋滤后形成大规 模古岩溶风化壳型储层[1_2],在西高东低的古地貌背景上形 成了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盆地3种主要的地貌单元[3]。

苏里格东南区古地貌恢复及其与气水分布关系

苏里格东南区古地貌恢复及其与气水分布关系

苏里格东南区古地貌恢复及其与气水分布关系苏里格东南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在地质时期中新世晚期形成的东北西南向古地貌带的东南部。

该区地处沙漠草原交界地带,具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

古地貌的恢复与气水分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古地貌的恢复与区域的气候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

苏里格东南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大,地表水资源匮乏。

这种气候条件下,古地貌的恢复主要通过风力作用来完成。

长期以来,风沙活动在该区域内频繁进行,形成了一系列沙丘、沙脊、沙地等风蚀地貌。

古地貌的恢复与区域的地貌特征密切相关。

苏里格东南区地势较为平坦,丘陵地貌发育较弱,受风力侵蚀较为明显。

在地质时期中新世晚期,该区域地层发生了迎水面抬升形成方剪生、狩场生、郭贡生等干移动沙丘。

其他一些地方则是由于风沙的堆积形成了冲穿嵌入和沙坡。

古地貌的恢复与区域的水文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苏里格东南区地下水位通常较深,地下水资源不丰富。

地下水和地表水是古地貌恢复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们的分布对古地貌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该区域,大部分的地表水主要来自于雨水的沉积,水流正确与气候来写期雨水较为稀少,地表水的分布较为有限,这也限制了古地貌的恢复和发育。

古地貌的恢复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苏里格东南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古地貌的恢复和保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过度扰动土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开采等不当行为都会破坏古地貌的自然恢复和保护。

苏里格东南区古地貌的恢复与气水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气候特征、地貌特征、水文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古地貌的形成、发展和恢复过程。

为了保护和恢复古地貌的生态环境,人们需要在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改善人类活动方式等方面采取措施。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形成演化与储集层发育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形成演化与储集层发育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形成演化与储集层发育冉新权;付金华;魏新善;任军峰;孙六一;包洪平【摘要】从奥陶系顶面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反转入手,探讨构造演化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不同类型储集体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碳酸盐岩储集层形成演化机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为一重要的层序界面,其既代表了下部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与上部碎屑岩沉积建造之间的构造沉积转换,又代表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漫长风化剥蚀造成的区域性地层沉积间断.该界面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3次重大的构造格局演变,直接影响了奥陶系储集层的发育及后期保存.盆地东、西部奥陶系顶部岩性差异控制了发育的储集空间类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溶蚀孔洞储集体;而后期层序界面构造倒转则造成盆地东部地区岩溶孔洞型储集空间被充填,影响了有效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范围.图5表1参23%The control of structural evolu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dovician reservoirs in the Ordos Basin is discussed by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Ordovician top boundary in geological times, and the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are examined. The top boundary of the Ordovician is an important sequence boundary in the Ordos Basin. It represents not only the depositional change between lower marine carbonate rocks and upper clastic rocks, but also a depositional break caused by weathering and corrosion from the Late Calidonian to the Early Hercynian. It experienced three great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geological history, which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Ordovician reservoirs. Lithology difference of the Ordovician top sequence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of the basin controlled the type of reservoir space andcaused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reservoirs of corrosive pores. However, the later reversal of the sequence boundary causes the filling of early formed pore space in the eastern basin, and affects the space distribution of effective reservoirs.【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2(039)002【总页数】8页(P154-161)【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集层;层序地层;层序界面;孔隙充填【作者】冉新权;付金华;魏新善;任军峰;孙六一;包洪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海相碳酸盐岩是中国当前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勘探及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奥陶系岩溶风化壳储集层类型与形成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奥陶系岩溶风化壳储集层类型与形成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奥陶系岩溶风化壳储集层类型与形成条件马春生;许化政;郑浚茂;宫长红【摘要】早奥陶世,庆阳-黄陵古隆起北侧形成蒸发台地斜坡白云岩坪膏质白云岩、含膏白云岩沉积.加里东期,该古隆起随同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其北坡不同层位的石膏质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差异溶蚀形成了膏溶角砾白云岩、蜂窝状膏溶细晶白云岩、针孔状膏溶白云岩、粒间溶孔细晶白云岩和溶蚀孔洞泥粉晶碳酸盐岩等不同类型的岩溶储集层.斜坡宽缓、地下水流梯度小、晶粒或结核状易溶膏盐颗粒分散是斜坡上岩溶储集层发育且类型多样的主因.斜坡北侧陕北坳陷以膏盐岩地层为主的致密岩性为斜坡上风化淋滤储集层的天然气聚集提供了区域圈闭条件.从而使富县斜坡成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场所.【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1(016)002【总页数】5页(P42-46)【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庆阳-黄陵古隆起;富县斜坡;风化壳储集层;储集层类型;储集层成因【作者】马春生;许化政;郑浚茂;宫长红【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原油田技术监测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富县斜坡(陕西富县—甘泉一带),是奥陶纪庆阳—黄陵“L”型古隆起向陕北坳陷过渡的一个宽缓斜坡(图1)。

奥陶纪时,因受南部加里东地槽(秦岭海槽)控制,盆地南部近边缘处发育的庆阳—黄陵古隆起成为分割华北海和秦岭海的正向构造单元,它不仅控制了华北海与秦岭海的海域范围,而且还决定了古隆起北侧奥陶纪的岩相古地理格局,从而形成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三种不同的沉积岩性分区,它们自南而北分别为:(1)隆起台地和侧缘以泥晶—亮晶生物碎屑颗粒为主的灰岩或鲕粒状白云岩沉积;(2)隆起北侧富县斜坡蒸发台地白云岩坪相膏质白云岩、含膏白云岩沉积;(3)陕北坳陷局限海蒸发澙湖相盐岩、膏岩、膏质白云岩和石灰岩沉积[1]。

奥陶纪中期至石炭纪中期的加里东运动,导致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庆阳—黄陵古隆起北侧富县斜坡的下奥陶统含膏白云岩、膏质白云岩经历了长达1.3亿年的风化剥蚀,从而在准平原化的背景上,形成多个近南北向长条状分布的溶蚀岩丘和同方向水系,为各类碳酸盐岩、白云岩孔洞缝型储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奥陶纪末古地貌恢复与储层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奥陶纪末古地貌恢复与储层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奥陶纪末古地貌恢复与储层预测韩敏强;蒲仁海;刘海娟;郭向东;刘宝平【摘要】延长探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勘探显示含气层的发育和分布与奥陶系顶沟槽古地貌关系密切.通过马家沟组钻井小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制作不整合面上具填平补齐作用的本溪组厚度图、侵蚀沟谷正演模拟结果进行地震剖面沟谷识别以及地震反演等技术手段,综合编制前上古生界古地质图,在探区内识别出了两个北西—南东向奥陶系顶面侵蚀沟槽.综合分析古地貌图与波阻抗平面图显示,奥陶系低波阻抗显示的有利储层分布与侵蚀沟谷及其两侧的侵蚀斜坡位置吻合,也与目前的奥陶系产气井和有利油气显示井的位置吻合;甘泉地区的Y112井附近、工区西北方向的Y113-Y1O1井及工区中部Y118-Y119-Y108井一带有利储层发育,应为奥陶系下一步勘探部井的重点区域.%Major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achieved in gas exploration in the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tion in Yanchang exploration area. These discoverie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gas-bearing layer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urrow erosion palaeogeomorphology on top of the Ordovician. By using such techniques such as fine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Majiagou Formation, thickness mapping of the Benxi Formation on the unconformity, forward modeling-based identification of eroded furrows on seismic section, and seismic inversion, we mapped the paleogeology of the pre-Upper Paleozoic and recognized two NW-SE trending eroded furrows on top of the Ordovicia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aleogeomorphogloic map and wave impedance map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favorable reservoirs with low waveimpedance in the Ordovicia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ocations of erosion furrows and the eroded slopes on both sides. Moreover, it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locations of wells that produce gas from the Ordovician and that have favorable oil/gas show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favorable reservoirs occur near Y112 well in Ganquan area,Y113-Y101 wells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study area and Y118-Y119-Y108 wells in central of the study area. These areas should be the major target area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Ordovieian.【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1(032)005【总页数】8页(P760-767)【关键词】古地貌;侵蚀沟谷;正演模拟;波阻抗反演;马家沟组;鄂尔多斯盆地【作者】韩敏强;蒲仁海;刘海娟;郭向东;刘宝平【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遥感应用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天然气勘探开发部,陕西延安716000;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天然气勘探开发部,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Key words:palaeogeomorphology,eroded furrow,forward modeling,impedance inversion,Majiagou Formation,Ordos Basin延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大致位于绥德以南,志丹以东,黄河以西,洛川以北的区域,西与靖边大气田相邻。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气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气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气源分析
王香增;曹红霞;曹军;高潮
【期刊名称】《非常规油气》
【年(卷),期】2022(9)6
【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气源层精细识别与地化参数分析,确定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中。

含藻类或含泥质碳酸盐岩、泥岩可形成有效烃源岩,平均TOC>2.50%,烃源岩累计厚度大于70 m。

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天然气组分分析表明,甲烷平均含量为91.61%,含少量重烃、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氢气及氦气,干燥系数大于95%,为干气气藏。

δ^(13)C_(1)为-35.6‰~-29.4‰,δ^(13)C_(2)为-37.8‰~-29.2‰,δ^(13)C_(3)为-33.3‰~-26.2‰,具有油型气特征,表明气源主要来自海相烃源岩。

部分天然气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系列倒转,推断天然气可能为不同层段海相烃源岩生成气或同一层段海相烃源岩在不同成熟阶段生成气的混合。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王香增;曹红霞;曹军;高潮
【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3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上古生界气田天然气气源与运聚研究
2.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和原理研究
3.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储层气气源探讨
4.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天然气的气源追踪研究
5.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和机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古地貌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古地貌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古地貌预测
蔡克汉;高改;许磊明
【期刊名称】《低渗透油气田》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气藏是一个与古岩溶或不整合面有关的大型古地貌一岩性气藏.前石炭纪古地貌特征严格控制了储层的分布和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

因此,古地貌的刻画是古隆起东侧奥陶系中组合储层描述的关键。

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结合地质、测井、地震,通过模型正演、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得到了本溪组地层厚度与地震反射振幅的关系,解释得到奥陶系顶部侵蚀面,提高了地震层位与地质分层的匹配质量,精细刻画了古地貌的形态。

【总页数】7页(P37-42,48)
【作者】蔡克汉;高改;许磊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其特征 [J], 庞艳君;代宗仰;刘善华;彭长勇;冯仁蔚
2.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成藏地质条件 [J], 时保宏;刘亚楠;武春英;黄正良;任军峰
3.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储层特征及成藏演化 [J], 吴东
旭;吴兴宁;曹荣荣;于洲
4.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靖边古隆起对奥陶系盐下沉积与储层的控制作用 [J], 魏柳斌;陈洪德;郭玮;严婷;蔡郑红;周黎霞
5.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奥陶系中组合天然气成因与来源 [J], 李军;赵靖舟;王大兴;孙六一;任军峰;武春英;吴伟涛;赵子龙;曲付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古地貌定量恢复新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古地貌定量恢复新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古地貌定量恢复新方法乔博;刘海锋;何鎏;蔡明歌;张芳;袁继明【摘要】近年来,靖边气田在上、下古生界立体开发过程中,多次在原预测模型的侵蚀沟槽区域发现下奥陶统马五1+2亚段完整,引起人们对原古地貌恢复方法的质疑.为此,综合分析现有古地貌恢复方法的优缺点,基于印模法和残厚法,提出了一种靖边气田的古地貌定量恢复新方法:选取任意一点作为参考水平面,将该水平面至奥陶系剥蚀面的距离作为古地貌高程值,通过绘制古地貌高程图实现古地貌的定量化表征与侵蚀沟槽预测.结果表明:在靖边气田侵蚀沟槽的重新刻画中,侵蚀沟槽的展布模式由原来的“东西向树枝状沟槽模式”变为“沟槽与潜坑并存模式”,且2017年完钻的8口井,有7口井的实钻结果与新方法预测的古地貌相吻合.【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8(041)004【总页数】6页(P32-37)【关键词】古地貌恢复;靖边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侵蚀沟槽【作者】乔博;刘海锋;何鎏;蔡明歌;张芳;袁继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古地貌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导因素,古地貌恢复有助于开展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识别储层发育与分布特点及判断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分布 [1-4]。

目前,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主要有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层序地层学法、地球物理法和盆地分析回剥法[5-7]。

印模法应用最为广泛,是一种半定量化方法,但只是一种古地貌形态的镜像回放,并不代表真正的古地貌形态,对“印模”地层也需要进一步去压实校正[8-11];残余厚度法属于半定量恢复法,简单易操作,但是未考虑后期构造对沉积的影响,误差较大[12];层序地层恢复法是通过顶面层拉平来刻画底面形态,该方法研究结果为沉积前相对古地貌,要恢复其绝对古地貌,需要考虑剥蚀厚度、脱压实校正、古水深等[13-14]。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边界恢复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边界恢复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边界恢复
王海然;赵红格;乔建新;高少华
【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
【年(卷),期】2013(32)4
【摘要】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及其邻区残存的沉积建造、现今构造格局出发,在大量野外露头观测、钻井资料分析和实验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该盆地西北部(贺兰山、桌子山和狼山地区)残留延安期及对应地层进行地层对比、边缘相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和构造环境分析,指出贺兰山及其东侧的银川盆地,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属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狼山地区的对应地层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属于不同的沉积环境;认为早-中侏罗世延安期盆地西北缘边界大致在贺兰山西缘断裂至桌子山一线。

【总页数】5页(P38-42)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延安期;西北缘沉积边界
【作者】王海然;赵红格;乔建新;高少华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3
【相关文献】
1.中侏罗世延安期汝箕沟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关系探讨 [J], 张参;刘池洋;王建强;宋立军
2.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J], 时志强;韩永林;赵俊兴;杨阳;冀小林
3.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早—中侏罗世延安期碎屑锆石LA-ICP-MS定年及其物源意义 [J], 赵红格;刘池洋;王海然;高少华;李蒙;卓鱼周;乔建新;张孙玄琦;蒋盛
4.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早、中侏罗世延安组沉积环境与煤炭资源分布规律 [J], 张永霖
5.鄂尔多斯盆地早中侏罗世延安组软沉积物变形及成因分析 [J], 冷丹凤;田坤;王彩霞;师学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及其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研究为例

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及其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研究为例

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及其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研究为例赵俊兴;陈洪德;时志强【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1(028)003【摘要】古地形地貌是控制一个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同现在地貌一样,古地貌形态受到了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气候、基准面变化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在由印支运动主幕所造成的三叠纪顶部不整合接触面上,早侏罗世沉积特点主要受控于沉积前古地形地貌,因此开展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恢复工作及探讨古地貌对后期油气藏关系对于寻找侏罗系油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主要是从沉积学角度出发,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形地貌的恢复研究,进一步对古地貌恢复从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沉积前古地貌对后期油藏的控制作用.【总页数】7页(P260-266)【作者】赵俊兴;陈洪德;时志强【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1【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恢复研究 [J], 刘瑞东;王宝清;王博;狄翔;郭斌;刘伟2.聚油古地貌成因类型及其有利成藏条件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上里塬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为例 [J], 李树同;张海峰;王多云;陶辉飞;楚美娟;陈丹丹3.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成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 [J], 李元昊; 杨桂茹; 彭建; 郑亚军; 王茜; 何拓平4.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沉积特征研究 [J], 马海勇;韩天佑;周磊;蔡玥5.古地貌恢复及其对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二叠系山西组13亚段为例 [J], 李进步;王继平;王龙;付斌;夏辉;李志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侵蚀沟谷及顶面形态识别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侵蚀沟谷及顶面形态识别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侵蚀沟谷及顶面形态识别邹新宁;孙卫;张盟勃;万玉君【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6(036)004【摘要】目的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侵蚀沟谷及顶面起伏形态识别.方法综合分析储层地质及地震波形特征,有效识别奥陶系风化壳侵蚀沟谷,利用基于沉积模型的地震反演处理和精细解释方法,高精度识别奥陶系风化壳顶面起伏形态.结果 ZB区奥陶系风化壳侵蚀沟谷及顶面起伏形态的识别解释结果与地质综合研究成果基本吻合;开发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结果符合程度高,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结论奥陶系风化壳侵蚀沟谷和顶面起伏形态的有效识别为马五1+2(O1m51+2)地层厚度、储层物性及含气性预测提供了可靠保证,为气田开发部署和井位优选提供了决策依据.【总页数】5页(P610-614)【作者】邹新宁;孙卫;张盟勃;万玉君【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4【相关文献】1.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10区奥陶系古潜山顶面特征 [J], 乔艳艳2.玉北区块东部奥陶系鹰山组顶面卡取方法 [J], 蒋建平;韩军伟3.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形成演化与储集层发育 [J], 冉新权;付金华;魏新善;任军峰;孙六一;包洪平4.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演化与岩溶储层 [J], 周义军;杨遂正;王欣5.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奥陶纪盆地原型:来自贺兰山和桌子山地区奥陶系的沉积响应 [J], 王振涛;周洪瑞;王训练;景秀春;张永生;袁路朋;沈智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古地貌恢复是盆地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般认为,古地貌是构造变形、沉积充填、差异压实、风化剥蚀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构造运动,往往导致盆地面貌的整体变化,是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前人对古地貌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无论是思路上还是方法上,都有过大胆的尝试,业已形成了丰富的方法和理论,一般主张从构造恢复和地层厚度恢复两个方面着手。

目前已有很多专业的软件投入使用,这给古地貌恢复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由于地质条件尤其是构造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古地貌恢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构造恢复2.1.1 构造恢复现状在盆地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基底沉降才使盆地得以形成和发展。

自Sleep 研究得出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的基底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指数函数规律后,基底沉降分析已成为大陆边缘和板内张性盆地成因研究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基底沉降由构造沉降和负载沉降两部分构成。

构造沉降由地球动力作用引起,负载沉降则是指当构造沉降发生之后形成的盆地空间被沉积物充填时,沉积物本身的重量又使基底进一步下沉而形成被动增加的沉降。

因此,从基底沉降中剔除负载沉降即为构造沉降。

据现有研究成果,引起沉积盆地沉降的主要机制有均衡(Airy,1855)、挠曲[5]和热沉降[6],[7],[8]三种。

其中均衡模式基于阿基米德(Archimedes)原理,认为岩石田没有任何弹性,各个沉积柱间相互独立运动,故又称为点补偿模式或局部均衡模式。

挠曲模式也基于阿基米德原理,但把基底对负载的响应看成材科力学中受力弯曲的弹性板,认为其均衡补偿不仅发生在负荷点,而且分布在一个比较宽的范围之内,又称为区域均衡模式。

热沉降模式认为热效应导致岩石圈发生沉降,因为岩石圈增温快(如岩浆侵入),冷却则慢得多,而冷却岩石的密度和浮力比炽热岩石的低。

一般地,由热机制导出的沉降分初期快速沉降(由于岩石圈变薄)和后期快速沉降(由于岩石圈冷却收缩)2个阶段,McKenzie(1978)称早期为初始沉降,晚期为构造沉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1 卷
图 5 延安地区 Y118 井内铝土岩的测井响应特征 Fig. 5 The loggin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bauxite
in Y118 well,Ya’an area
图 4 风化壳与上、下部标志层之间的残余厚度叠合 Fig. 4 The superpose of remnant thickness between the
图 1 鄂尔多斯盆地早奥陶世的古地理背景 与延安地区所在位置
Fig. 1 The palaeogeographic settings of Ordos Basin in early Ordovician epoch and the location of Yan’an area
马五段、马六段是本区下古生界勘探的主要目的 层,从现今马家沟组残余地层分布看,马六段在延安 地区西部及东缘延川等地明显缺失( 图 2) ,不整合面 下直接出露马五段,而研究区中部、东南部相对较厚 ( 15 ~ 20 m) ,分布在子长、清涧、延长、宜川、甘泉等 地,呈南北向展布,说明其沉积后处于较低地貌部位, 剥蚀较少。马五段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粉晶、微晶白 云岩,厚 70 ~ 80 m,自上而下又细分为马五1 、马五2 、 马五3 、马五4 等多个亚段,受加里东晚期抬升、剥蚀和 溶蚀作用的影响,以顶部的马五1 、马五2 亚段物性最 好,是天然气藏的主要储层。天然气勘探结果表明, 延安地区内多口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存在气测录井 显示,含气层所在层位主要为马家沟组马五1 、马五2 和马六段,在 8 口井试气,获得 1 万方以上的无阻流 量,其中两口井在马五1 达到了日产 15 ~ 30 万方的无 阻流量,气层埋深 2 600 ~ 3 800 m,气层有效厚度 1. 5 ~ 10. 5 m,平均厚度 3 m。
thickness of O1 m6 bed,Yan’an area
2 古地貌恢复的方法
古地貌恢复对于认识一个地区储层的发育规律, 探索天然气成藏因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是盆地 分析的内容之一。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残余厚度 法、印模法、地球物理法、层序地层法、沉积学方法等, 经过优选,在延安探区石炭系前古地貌恢复中采用了 “残余厚度法”与“印模法”的组合。 2. 1 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
加里东期风化壳的剥蚀程度与风化壳的古地貌 状态呈正相关[4 ~ 7],而风化壳古地貌的充填程度则与 古地貌状态关系正好相反。因此,可利用不整合面与 上、下标志层间的地层厚度对比,作为划分古地貌划 分的重要依据( 图 3) 。二者间的这种互补关系主要 表现为[5]:
①下薄 + 上薄: 代表继承性隆起或高地,反映了 岩溶高地特征。
从马家沟组顶部地层被剥蚀的程度,也可作为反
图 2 延安地区马家沟组( O1 m) 顶部不整合面下 地层出露和马六段残余厚度
Fig. 2 The exposed formations below unconformable surface on the top of Majiagou Formation ( O1 m) and the residual
weathering crust and upper / lower marker bed.
566
沉积学报
沉积厚度 > 60 m,为区域的继承性洼陷,应为米脂岩 溶盆地( 本区东北方向) 和岩溶斜坡之间的过渡带, 中部延安、甘泉两地也有类似情况,但测井数据偏少, 初步解释为岩溶斜坡。延安地区其余地区( 未填充 区) 也解 释 为 岩 溶 斜 坡[6 ~ 10]。因 此,根 据 不 整 合 面 上、下地层厚度的分布与量化组合关系,基本划分出 古地貌单元的属性。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的马家沟组沉积期经 历了三次海进—海退旋回,在纵向上构成了六个岩性 段。其中马家沟组一、三、五段以白云岩、硬石膏岩和 盐岩为主,偶夹少量石灰岩,马家沟组五段为风化壳 发育的储层段,又分为若干个亚段和小层,马家沟组 二、四、六段为石灰岩和白云岩,在补偿坳陷盆地还有 硬石膏岩产出。
根据对延安地区构造演化及地质特征的认识,马 五41 底部经火山灰降落形成的沉凝灰岩层是等时发 生的,且大面积地覆盖在本区范围内,故选取马五4 1 底部凝灰岩作为衡量下部等时界面—风化壳的地层 残余厚度。风化壳以上本溪组沉积建立在奥陶系顶 部的侵蚀、风化地貌基础上,主要以充填物形式沉积 在风化面较低的古地貌部位,具“填平补齐”性质,低 凹处一般沉积较厚,高地处沉积较薄或缺失,选取区 域上分布稳定的 8 号煤层为等时界面。 2. 3 古地貌单元划分的依据
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储层研 究的深入,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实现了较大的突破, 盆地在早奥陶世沉积后受加里东构造运动作用整体 抬升,经历长达 1. 5 × 108 a 的风化剥蚀后[1,2],盆地中 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可划分为岩溶高地、岩 溶台地、岩溶盆地 3 种地貌单元[3],并可进一步将岩 溶高地划分为洼地、平台、斜坡,将岩溶台地划分为浅 洼、缓丘、台坪、沟槽。气藏主要富集在奥陶系顶部的 古风化壳内,靖边气田就位于古地貌的高部位。相对 而言,岩溶斜坡这一古地貌较低部位的天然气藏形成 研究较为薄弱。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延安地 区,在奥陶纪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岩,加里东期的抬 升作用,导致奥陶系顶部岩溶作用强烈,整体处于古 岩溶斜坡背景( 图 1) 。恢复其延安地区下古生界顶 部的古地 貌 形 态,对 于 认 识 该 地 区 碳 酸 盐 岩 储 层 特 征,探索其中的天然气藏形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 文基于现今地层展布,主要利用“残余厚度法”、“印 模法”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沟槽等地貌 单元,并结合测井曲线进行了古沟槽的识别,恢复出 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的古地貌特征。
1 岩性和地层分布
延安地区研究面积约 2. 0 × 104 km2 。从组成下 奥陶统马家沟组顶部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看,马六段 主要为石灰岩、含云灰岩和白云岩,马五段主要为白 云岩、含灰云岩、石灰岩、含云灰岩和含泥云岩。马家 沟组以蒸发潮坪沉积为主,发育含膏云坪与藻泥云坪 微相,具有含硬石膏斑晶、硬石膏结核的岩石组合,经 古岩溶作用后,形成了层状分布的溶蚀孔洞,成为储 集空间的主体。在经历了中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沉积 间断后,于中 石 炭 世 又 再 度 接 受 沉 积,受 到 岩 性、地 层、古构造、古水动力场及古地理坏境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影响储 层的发育特征[3]。
残余厚度法将待恢复地貌结束剥蚀开始上覆地
第4 期
王高平等: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
565
层沉积时视为一等时面,然后选择沉积地层中某一特 殊岩性段为基准 面,将 其 拉 平,该 面 以 上 残 余 厚 度 的 大小则代表了古地貌的形态。印模法是利用上覆沉积 层中的标志层,然后将其拉平,统计不同钻井上覆沉积 层中的标志层面到马家沟组顶剥蚀面的厚度,利用镜 像关系将其转化为平面厚度图。两种方法相结合,可 共同反映延安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顶的古地貌格局。 2. 2 等时界面的选取
图 3 不同古地貌单元间风化壳与上、下标志层间残留厚度的互补关系( 据姚泾利等,2011) Fig. 3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of remnant thickness between weathering crust and upper / lower markers in different palaeogeomorphic units( after Yao Jingli,et al. ,2011)
(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 2. 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西安 710069; 3 陕西延长石油(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西安 71部延安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发育风化壳岩溶储层,因古地貌代表了地层沉积和成岩 作用的背景,因而在储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构造背景和地层展布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残余 厚度法和印模法,并结合铝土岩厚度分布和古沟槽识别结果,准确恢复出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分布格局。 结果显示,延安地区西南部表现为古岩溶高地,中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古岩溶斜坡,东部属岩溶斜坡与岩溶盆地之间 的过渡带。古地貌格局和古沟槽的分布影响了储层的形成、发育和天然气的富集。延安地区岩溶古高地、靠近侵蚀古 沟槽的斜坡位置含气性较好,可能与大气水淋滤等因素导致的储层发育程度、物性好坏、不整合面之上盖层的封盖性 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地区 古地貌特征 残余厚度法 铝土岩厚度 古沟槽 第一作者简介 王高平 1986 年出生 男 硕士研究生 油气运移与成藏 E-mail: xiaosa. zuoyihui@ 163. com 通讯作者 王震亮 男 教授 E-mail: wangzl@ nwu. edu. cn 中图分类号 P512. 2 文献标志码 A
第 31 卷 第 4 期 2013 年 8 月
沉积学报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文章编号: 1000-0550( 2013) 04-0563-08
Vol. 31 No. 4 Aug. 2013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
王高平1,2
王震亮* 1,2 赵雪娇2 李彦婧2 王念喜3 任来义3
②上厚 + 下厚: 代表继承性坳陷或洼地,反映了 岩溶盆地的特征。
③下厚 + 上薄( 相对) : 反映了局部地势相对较 高的残丘或台地台缘、残台等三级古地貌单元。
④下薄 + 上厚( 相对) : 反映了局部下切侵蚀较 明显的沟谷,或地势相对较低的阶坪、洼地。
3 延安地区奥陶系古地貌的综合恢复
在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的恢复过程中, 为保证在大量钻井资料基础上,恢复结果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我们主要立足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以便进 行多角度分析和对比: ( 1) 奥陶系顶部与其上、下标 志层的厚度及其对比; ( 2) 不整合面发育的铝土岩厚 度分布与古沟槽的关系; ( 3) 利用测井资料的分布形 态识别古沟槽,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 1 风化壳上、下地层的分布及其厚度组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