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两例:其二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
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纯洁友爱、孝敬父母的感恩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揭示主题,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杨氏之子》,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自读文章,然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重点解释生词和短语。
提问学生对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分析。
3. 合作探究(2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问题集,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 表达交流(1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分享对《杨氏之子》的感悟和思考,鼓励学生用书面表达记录下心得。
5. 拓展延伸(10分钟)
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故事背景。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多加强对故事的分析能力和深度思考。
下一次课我将针对这一点做出相应调整。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朿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集合15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集合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课文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能结合注释读懂课文。
3、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之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大屏幕)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
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
”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学生谈感受)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个故事。
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2、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
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3、请大家齐读课题。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孩子们,来咱们先进行一个听记练习,听好了,看谁听得准,记得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论语》。
2、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上课。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
板书:杨氏之子(齐读)这篇文言文选自哪里?板书《世说新语》。
师:《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交流展示:(一)朗读展示1、昨天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来展示自学成果。
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朗读展示。
请先在三人小组内交流!师:注意,如果发现伙伴有字音读不准的,断句不好的地方,你们可以帮帮他,也可以讨论一下谁读得正确。
2、请看这两个多音字谁读读?为设果儿应声答曰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读。
4、出示课文,指名读。
5、看着大屏幕上的标记,读好断句。
重点指导:a刚才我听出大家两个句子没有读好。
这一句应该这样读?谁来试试?b我刚才听你读时,你故意在“家”后面停顿了一下。
有的是把“家禽”连起来读?c既然大家读通顺了,我出两个句子考考大家。
按照这些停顿符号读是不是更有节奏感了。
但是也不能像蹦豆子一样,要声断气连。
(1)孔/指以示儿/曰(点击出现停顿符号)(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欢迎大家分享。
《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1【教材分析】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杨氏之子》,就是这样的一篇文言文。
文章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
首句总领全篇,“甚聪惠”实为文眼,统照全文。
后四句叙事,详写杨氏之子的“设果”与“应答”,凸显“聪惠”之内涵。
全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
本文是高年级学生接触的首篇文言文,又编入“语言艺术”的主题单元。
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
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法指导】: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欣赏【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反馈,明确任务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文章每句话的大致意思,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懂得了课文通过一件事向我们阐述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一课 《杨氏之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杨氏之子》故事情节,掌握关键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能够进行简单的语言描述。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体会孝道、忠诚、人情之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杨氏之子》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用简单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感悟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利用图片或简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杨氏之子》的主题。
2.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步:学习故事(30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故事,教师讲解生词和理解难点。
2.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相互解释故事内容,弄清故事脉络。
第三步:情感体验(20分钟)1.让学生就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做一定的角色扮演,让他们体会孝道、忠诚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第四步:语言表达(25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形象细腻地表达人物心理活动。
2.教师通过点评引导学生进行修正和提高。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所包含的传统美德。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四、课后作业1.小组内完成一份《杨氏之子》心得体会。
2.自行选择一段故事中的情节进行书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发挥,写成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设计,学生在本课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掌握了《杨氏之子》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情感和价值观上有所感悟。
教师在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11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学、教师点拨,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看注释、联系上下文及教师指导,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独特的文言文韵味。
4.在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难点:能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的资料,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那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
”机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说:“而我却恰恰相反。
”说完闪身让路,让批评家过去。
师: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尴尬的局面;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感受语言的魅力。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0 杨氏之子。
生读课题1.揭示课题,解题。
请大家想一想:课题“杨氏之子”什么意思?归纳学生的意思,课件演示(姓杨的孩子。
之:的;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2.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预设1.这篇课文非常短。
预设2.它里面还有很多“曰”。
预设3.这是篇文言文。
3.师小结:文章很短小.只有55个字。
古时候的语言写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
4.师:文言文和白话文有好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预设1.不好读。
预设2.难理解。
师: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
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
《杨氏之子》教案8篇
《杨氏之子》教案8篇一个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制定完善的教案可以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杨氏之子》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杨氏之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风趣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出示马克·吐温的故事,默读: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大家看看。
(投影出示) 有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去一所大学讲课。
由于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
这时,查票员过来了,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票,查票员发现这是一张儿童票,就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时还是孩子。
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
”生:(默读故事)师:看懂了吗?想想,马克·吐温真的是在孩子时买的票吗?生:不是。
师:那他为什么这样子说呢?生:他的意思是说火车开得慢,我买票时是孩子,但是我长大了火车还没有到目的地,可见火车是开得多么的慢。
师:是的,马克吐温的确是这个意思。
他用夸张诡辩术非常幽默地表达了此时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且对火车的慢速度进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讽,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
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示题)齐读课题──杨氏之子2、引入课题,解题: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十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十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十篇)《杨氏之子》文言文的教学设计内容各种各样,以下为你搜集了十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欢送查看参考,希望大家喜欢!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流程预设: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1.导入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齐读课题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
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
《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初读感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
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
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 “为设果” “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出示方法,师范读,练读。
5、再指名读。
齐读。
(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三篇篇一: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说意思,师归纳)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
(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预设:惠:同“慧”,智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示:给……看。
君:您。
古时敬称。
闻:听说。
禽:鸟。
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预设: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杨氏之子》教案7篇
《杨氏之子》教案7篇杨氏之子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解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灵聪明和他的答复的奇妙之处。
3、熟悉3个生字,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幽默和机灵。
三、教学难点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幽默和机灵。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预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日我们二实小来了很多评委教师和听课教师,你们快乐吗?对啊,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日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是一件欢乐的事情。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节课我确定也会遇到不少值得我学习的人,是不是?刚刚我们的沟通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觉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宝。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
板书:杨氏之子2、解释课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二、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1、课件出示故事,激发兴趣2、通读课文同学们喜爱这个故事吗?现在让我们抓紧一起来试着读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3、检查通读状况同学们都读得很仔细,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教师来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字音都读准了,课文确定能读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读后,正音)你们都读得特别仔细,教师情不自禁也想读一读,好不好?(师范读)教师读得好吗?觉得好在哪里?(学生自由答复)(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4、沟通学习古文方法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它?(引导方法有看解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现在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待客有礼,体会文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回忆旧文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我听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了《自相矛盾》。
谁能完整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2、揭示新课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来,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3、理解课题氏,姓氏。
之,的。
完整意思为姓杨人家的孩子。
4、了解出处《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义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是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
二、走近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分享,预设:(1)夫子与孔君平的混淆。
夫子是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君平。
(2)杨父的混淆。
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杨父有没有在场。
(3)__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出了杨家孩子。
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孩子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3、再读课文(1)自由朗读,试着将停顿读正确。
(2)指名朗读,请同学分享停顿的理由,大家一起讨论是否恰当。
(3)纠正朗读,在文中划出正确的朗读停顿线。
(4)教师范读,尤其注意孔君平与杨氏儿的两句对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1课,是古代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杨氏之子孔君平利用智慧和机智巧妙地回应了父亲的责难,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聪明才智。
本课内容丰富,语言简洁,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古代寓言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文中难点词汇、句子以及领悟故事道理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各有差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脉络;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辞谢”造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待人接物要谦虚有礼,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思考,培养机智、幽默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脉络;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难点词汇、句子以及领悟故事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翻译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节奏。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2.生字词卡片3.PPT课件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杨氏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而导入课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或视频,学生跟随录音或视频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卡片上的生字词。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2课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通过课文中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和勇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汇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杨氏之子》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课件4.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杨氏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例如:课文讲述了杨氏之子的哪些聪明才智?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杨氏之子,你会如何应对困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之二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之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之二一、谈话导入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
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
我们先去认识谁呢?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理解“氏”“之”的意思。
对“氏”的解释可能发生分歧,学生可能认为“杨氏”是称谓杨家的女人,而理解为“杨氏的儿子”,“氏”在字典上也确有这样的意思。
可以先存下这个疑问,在读文的时候自然会迎刃而解。
二、读通课文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通过教师的范读,纠正读破的句子。
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
可出示这样的思考提示: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学生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先不强求正确,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教师相机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点拨。
结合课文的理解,说说课题怎样理解更为准确。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妙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体会孩子语言的妙处,从而读出孩子的聪慧和机智。
设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突出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两例其二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两例其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个句子,读懂故事,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述出来。
3.体会杨氏之子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里,感受杨氏之子善于抓住对方言语特点、思维敏捷、巧妙应答的聪明机智,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4.感受文言文凝练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巧妙之处,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教学流程一、故事引入1.出示罗斯福的故事,默读。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
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
”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2.问题:罗斯福告诉了他吗?点出本课学习的主题“语言的艺术”。
(板书:语言的艺术)3.引入课题,解题。
师: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了很多,刚才大家读的故事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读一篇古文,猜一猜它的内容与什么有关。
齐读课题一一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指导理解“杨氏”指姓杨的人家。
二、读通课文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就先来读读吧,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
1.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请一个学生读课文。
3.范读。
自由朗读课文师: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吧!4.请生朗读,检查字音。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读是根本,把课文读通顺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解课文的前提。
】三、理解课文大意1.自主理解课文。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1)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通过看注释理解了“甚、诣”等字的意思。
理解“为设果”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板书: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理解第一句时板书:杨氏子;理解第二句时板书:孔君平)(2)指导并强调下列字的意思:诣:拜访设:摆出示:给曰:说夫子:尊称,您家禽:家里的鸟(3)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新词汇的拼音和词义。
•能够理解课文大意,尤其是杨氏之子的故事情节。
•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流畅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听力及口头表达。
•能够运用合适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增强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情感目标•能够通过课文欣赏和故事情节,感受到团结、协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重点•能够理解课文大意,尤其是杨氏之子的故事情节。
•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流畅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听力及口头表达。
•能够运用合适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增强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复习课文,准备教材、教学后续活动和课件。
•教师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如照片、实物等。
2.学生准备:•听课前学生需预习本课时内容,了解新学的生字、词语拼音和意思。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型、合作型和问答式教学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因本课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恩、帮助和团结,故在开头导入时,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让同学们也想起一些“感恩”的经历,并理解到“感恩”是一种美德,一个有意义的生活。
2. 教学展开(1) 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先口胡一遍课文,再让学生自读一遍,口头交流理解意思。
(2) 学生听读课文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熟悉课文语音语调。
然后老师再分段朗读,让学生听录音跟读,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3) 教师解释语言难点针对课文中生字、词语难点,教师在此次上课中逐一讲解和解读。
(4) 学生口头表达学生根据课文,仿照对话的形式,小组交流学生自己生动感人的感恩故事,并互相评价和改进。
(5)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在黑板上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讨答案,然后报出小组的分析结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理解文章中的道理,明白“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明白“孝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领悟文章中所含的“孝道”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孝道”的内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学生课文朗读;–教师解释生词、句子,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3.探究(20分钟)–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的孝道精神,并用生活实例加以解释;–小组合作,完成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部分。
4.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课文中所传达的“孝道”精神;–引导学生明确“孝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写一篇关于“孝道”的文章,或者用一段话表达对“孝道”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自由讨论和小组合作环节表现积极,思维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孝道”概念理解仍有偏差,需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孝道”精神。
下一节课将多设置案例分析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孝道”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 古人 说 :读 书 百 遍 , 义 自见 。 ” 们 就 先 来 读 读 “ 其 我
【 计意 图: 堂 中习得 了一篇 古文 , 学 习的终 设 课 是
结吗 ? 不是 的 。 们在 课 堂上 要 做 的 是努 力地 去激 我
吧 . 每 一个 字 音 读 正 确 。 把
学 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 内延伸到 了课外。 】
维普资讯
教学 设计
师 : 信你 会 比 老 师 读 得 更 好 , 由地 大 声 地 朗 读 相 自
吧1
出反 应 , 道 客 人 在 拿 自己 的 姓 开 玩 笑 , 以马 上 由孔 知 所 君 平 的 姓 联 想 到 孔 雀 , 以用 孔 雀 跟 他 开 玩 笑 。 所 ( 书: 雀) 板 孔
3引入 课 题 , 题 。 . 解
师 : 这样体现语 言艺术的经典故 事 , 像 古今流传 了很
多, 刚才 大 家 读 的 故 事 是 白话 文 , 天 我 们 要 读 一 篇 古 文 , 今 猜 一 猜 它 的 内 容 与什 么有 关 。齐 读 课 题 — — 读 了 课 题 , 你
知道了什么?指导理解 “ 杨氏” 指姓杨的人家 。
的一种语 感!】
四、 对照古今文。 背诵古文
1 照 古 今 文 , 背 古 文 : 师 是 用 现 在 的 话 . 对 试 老 来说 , 说 一 句 , 们 对 一 句 。 我 你
教学 目标
1 确 、 利地朗读课文 , 诵课文。 . 正 流 背 2借 助 注 释 理 解 每 一 个 句 子 , 懂 故 事 , 用 自 己 的 . 读 能
解。
( ) 味 杨 氏 之子 的 话 外 之 音 , 生谈 出 自 己的 体 3品 学
会和理解 。
如 果 你认 为 杨 梅 是 我 家的 水 果 , 那 孔 雀 就 是 你 家
的鸟哆1 6设 想 : 君 平 听 了杨 家 d J 的 回 答 , 怎 么说 ? . 孔 xL 会 ( ) 导 学生 在 说 孔 君 平 的 话 是 用上 “ 惠 ” 板 书 : 1指 聪 (
4请 生 朗 读 , 查 字 音 。 . 检
【 设计 意 图: 习语 文读是根 本 , 学 把课 文读通 顺是 学 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 是理解课文 的前提。 】
三、 理解 课 文大 意 1自主 理 解 课 文 。 . 师 : 是 一 个 有 趣 的 小 故 事 , 着 用 自己 的 话 讲 讲 这 试 这个故事 。 2 桌 交 流 自己 的 理解 。 同 3 .全班 交流 自 己 的 理 解 。 对 照 原 文 请 学 生 逐 句 理
仅是古文的意蕴, 还有古文中一 缕浓浓的情味 。】 五、 出《 引 世说新语》 拓展阅读 。 , 布置作业
教 学难 点
体 会杨 氏 之 子 的 回 答 “ 闻 孔 雀 是 夫 子 家 禽 ” 巧 妙 来 的
1 . 了解出处。 今天学 习的《 杨氏之子》 是选 富于
南朝刘义庆的小说 《 世说新语》 。里面有很多故事 是写人的 ,以其言简意 赅的语言风格将人物 的特
1自由 小声 初 读 课 文 。 .
发孩 子们 学 习的兴趣与热情 。 因此适向学生推荐
一
篇 同是 出 自 《 世说 新语 》 的古文
口中狗
2请 一 个学 生读 课 文 。 .
3范读 。 . 4自由 朗读 课文 .
窦》 语言简练 , , 符合 学生的理解 力。这样 , 学生 将
话把故事讲述出来。
老 师 逐 句 说 现 代 文 , 体 学 生试 背 。 全
2同桌 对 练 , 吟 诵 . 齐
3体 会 杨 氏 之 子 回答 “ 闻 孔 雀 是 夫 子 家 禽 ” 在 哪 . 来 妙 里 , 受 杨 氏之 子 善 于 抓 住 对 方 言 语特 点 、 维 敏 捷 、 妙 感 思 巧 应答的聪明机智 , 引导 学 生 感 受 语 言 表 达 的 艺 术 。
维普资讯
教学设计
() 归整体读 全文 , 生学 古人样子 , 头 3回 学 摇 晃脑 地 , 声 有 色地 读 课 文 , 出韵 味 。 有 读
!!
【 设计意 图: 文与 孩子 们在感觉上毕竟有一 古
段“ 离” 距 。回 归整体读 、 背古 文时, 何做到有 声 有 色?我 考虑从形式上先去靠近古文的感 觉: 头 摇
点 描 写 得惟 妙 惟 肖 。
之处 , 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教 学流 程
一
、
故事引入
2 . 阅读 。 拓展 推荐《 口中狗窦》 。结合注释 自己
读读 , 取读懂 , 后讲给 别人听 , 他人分享你 争 然 与 阅读 的快 乐 。
一
1 示罗斯福的故事 , 读。 . 出 默
罗斯福在 当选 美国总统之前 , 曾在海 军中任要职 。有
次, 他的一个朋友问他 关于在加勒 比海 的小岛上 建立潜
艇 基地 的计划。 罗斯福 小声 问他 的朋友:你能保 密吗? 他 “ ” 的朋友回答 :能保 密。” “ 罗斯福接 着说 :我也能。” “
2 题: 问 罗斯 福 告诉 了他 吗 ?点 出 本课 学 习 的主 题 “ 语
言 的 艺 术 ” ( 书 : 言 的 艺术 ) 。 板 语
晃脑地读背课 文。事 实证 明:摇 头晃脑” 读 。 “ 地 不
仅 是 古人 读 书 的一 种 形 式 ,更是 古 文 词 句 内部 的
一
四 J成都 市泡桐树 小 学( 1oo 鄢小 红 l 1 6oo )
种节奏。如 此一来 , 生读 古文 的语调 平稳 了, 学
不再急促 , 不再 匆匆而过 , 而培养学生感受 古文 从
【 计 意 图 : 照 古今 文 背 诵 古 文 , 设 对 考虑 有
二 : 1 以今 文作拐杖辅助 学生背诵。 2 之前对 古 () ()
文 的 赏析 是 停 留在 重 点 词 句 上 的 。 以这 样 古今 文
4感受文言文凝练的语言风格 , . 激发学生对 母语的热
爱之情 。
对照推及到吟诵全 文 ,相信 在学生心 中留下 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