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诊断(3-1)
实用总结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各部位损害表现及定位
实用总结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各部位损害表现及定位上次,我们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颅神经(实用总结 |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颅神经篇)以及感觉、运动及反射(实用总结 |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感觉、运动系统与反射)进行了总结。
那么今天,我们将带来最后一块内容——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
大脑半球额叶a. 外侧面:以脑梗死、肿瘤和外伤多见•额极病变: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思维下降•中央前回病变:刺激性病灶: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抽搐(jackson癫痫)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破坏性病灶:多引起单瘫,上部受损产生对侧下肢瘫痪,下部受损产生对侧面,舌或上肢的瘫痪,严重而广泛的损害可出现对侧偏瘫•额上回后部病变:强握反射,摸索反射•额中回后部病变:刺激性病灶: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破坏性病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额中回后部病变时书写不能•优势额下回后部病变:运动性失语b. 内侧面:多见于大脑前动脉闭塞、矢状窦旁脑膜瘤旁中央小叶病变:对侧膝以下瘫痪,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c. 底面:多见于额叶底面的挫裂伤,嗅沟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病损主要位于额叶眶面,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热,出汗,皮肤血管扩张等症状•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顶叶主要产生皮层性感觉障碍,失用和失认症a. 中央后回和顶上小叶病变:•破坏性病灶:病灶对侧肢体复合性感觉障碍如实体觉,位置觉,两点辨别觉和皮肤定位觉得减退和缺失•刺激性病灶:病灶对侧肢体的部分感觉性癫痫如扩散到中央前回运动区,可引起部分性运动性发作,也可扩展为全身抽搐及意识丧失b. 顶下小叶(缘上回和角回)病变:•体象障碍•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syndrome):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失用症指脑部疾患时患者并无任何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和感觉障碍,也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等原因,在企图做出有目的或精细动作时不能准确执行随意性动作,有时也意味着患者不能在全身动作的配合下正确使用一部分肢体功能去完成本来已经形成习惯的动作,如不能按要求做伸舌,吞咽,洗脸,刷牙等简单动作左侧缘上回是运用功能的皮质代表区,由该处发出的纤维至同侧中央前回,再经胼胝体到达右侧中央前回,因此左侧缘上回病变可产生双侧失用症颞叶听觉、语言、记忆及精神活动障碍•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损害: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害:命名性失语•颞叶钩回损害:钩回发作(幻嗅和幻味,做舔舌、咀嚼动作)•海马损害:可发生癫痫,出现错觉,幻觉,自动症,情感精神异常,内脏症状和抽搐,还可导致严重的近记忆障碍•优势侧颞叶广泛病变或双侧颞叶病变:精神症状•颞叶深部的视辐射纤维和视束受损:视野改变,表现为两眼对侧视野同向上象限盲枕叶a. 视觉中枢病变:刺激性病变:出现闪光,暗影等幻视现象破坏性病变:出现视野缺损,视野缺损的类型取决于视皮质损害范围的大小•双侧视觉中枢病变:可产生皮质盲,表现为全盲,视物不见,但对光反射存在•一侧视中枢病变:可产生偏盲,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而中心视野不受影响,称为黄斑回避•距状裂以下舌回损害: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距状裂以上楔回损害: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b. 优势侧纹状区周围病变:患者并非失明,但对图形,面容或颜色等失去辨别能力,有时需要借助触觉方可辨认→视觉失认c. 顶枕颞交界区病变:视物变形,患者所看物体发生变大,变小,形状改变等现象,有时是癫痫的先兆岛叶刺激性病灶可引起内脏运动改变,如唾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加等;破坏性病灶多引起内脏运动和感觉的障碍边缘叶边缘系统:边缘叶、杏仁核、丘脑前核、下丘脑、中脑被盖、岛叶前部、额叶眶面等结构,边缘系统与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有广泛联系,参与高级神经,精神和内脏的活动,边缘系统损害时可出现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反应迟钝等精神障碍及内脏活动障碍内囊•完全性内囊损害:三偏综合征•部分性内囊损害:由于内囊前肢,膝部,后肢的传导束不同,不同部位和程度的损害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偏身共济失调,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失语中 1-2 个或更多症状基底节•新纹状体病变: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旧纹状体及黑质病变: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间脑丘脑i. 丘脑综合征:对侧感觉缺失和/或刺激症状,对侧不自主运动,可有情感与记忆障碍丘脑外侧核群尤其是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受损产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各种感觉均发生障碍•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重于浅感觉•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可有深感觉障碍所导致的共济失调•感觉异常•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疼痛部位弥散,不固定;疼痛的性质多难以描述;疼痛可因各种情绪刺激而加剧;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ii. 丘脑至皮质下(锥体外系统)诸神经核的纤维联系受累:产生面部表情分离性运动障碍,即当患者大哭大笑时i,病灶对侧面部表情丧失,但令患者做随意动作时面肌并无瘫痪iii. 丘脑外侧核群与红核,小脑,苍白球的联络纤维受损:产生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可出现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样动作iv. 丘脑前核与下丘脑及边缘系统的联络纤维受损:产生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及强哭强笑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维束→中枢性尿崩症•散热和产热中枢→体温调节障碍•饱食中枢和摄食中枢→摄食异常•视前区与后区网状结构→发作性睡眠综合征•腹内侧核和结节区→生殖与性功能障碍•后区和前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上丘脑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 syndrome)•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向上的凝视麻痹(上丘受损)•神经性聋(下丘受损)•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底丘脑偏身投掷运动脑干脊髓1. 前角损害: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脊髓前角灰质炎2. 后角损害:分离性感觉障碍(病灶侧相应皮节出现同侧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脊髓空洞症/髓内胶质瘤早期3. 中央管附近的损害:双侧对称的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减弱或消失,触觉保留)脊髓空洞症,脊髓中央管积水或出血4. 侧角损害:C8-L2: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泌汗障碍、营养障碍C8-T1:Horner 征:眼裂缩小,眼球轻微内陷,瞳孔缩小,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S2~S4: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5. 前索损害:脊髓丘脑前束受损:对侧病变以下粗触觉障碍刺激性病变: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常伴感觉过敏6. 后索损害:薄束楔束损害: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由于精细触觉障碍不能辨别在皮肤书写的字和几何图形刺激性病变:相应支配区可出现点击样剧痛7. 侧索损害:对侧肢体病变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和痛温觉障碍8. 脊髓束性损害:薄束,楔束损害:深感觉障碍锥体束损害:中枢性瘫痪脊髓小脑束损害:小脑性共济失调9. 脊髓半侧损害:脊髓半切综合征10. 脊髓横贯性损害:受损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均消失或减弱、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括约肌障碍策划 | 江十一。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 感觉的解剖生理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 痛温觉传导路,② 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3.周围性感觉支配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㈠破坏性症状: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㈡刺激性症状:1. 感觉过敏2. 感觉过度3. 感觉异常4. 疼痛四.感觉障碍类型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 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
㈤脑干型: 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中脑、桥脑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㈧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
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
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运动系统神经病学所讲的“运动”,指的是骨骼肌的运动。
神经运动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①下运动神经元;②上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统;④小脑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一)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难点和入门方法
难点
1、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功能复杂。 2、神经症状和体征表现零碎多样。
入门方法
临诊时可自问自答以下几个问题: 1、有无神经症状和体征?是感觉还是运动方面的? 2、若为感觉障碍,分布形式如何?何种感觉损害? 病灶何在?若为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型? 还是下运动神经元型?病灶何在? 3、感觉运动障碍,二者有无联系? 是单个还是多个病灶?
(前根,后根)的小根附着区。脊髓与每对脊神经
小根相连, 其数目基本上和椎骨数目一致。 即: C8 T12 L5 S5 Co1 4、马尾: 脊髓节连同与之相对应的脊神经小根
愈向下方距离愈大,
5、脊髓膜: 硬脊膜
L2 以下的脊神经小根
蛛网膜 软脊膜 含少量浆液 CFS
几乎全在椎管内,且围绕终丝,形成马尾。 硬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
2、传导束
后索:损害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并有感觉性共济失调。 脊髓丘脑束:一侧受损引起损害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障碍。 锥体束:引起损害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脊髓半切损害(Brown-Sequard综合征): 1、病灶同侧损害水平以下深感觉障碍; 2、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3、同侧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早期皮肤潮红,后期紫绀发冷); 4、对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保留。 脊髓横贯性损害: 1、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2、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3、植物神经机能障碍; 4、损害水平可有感觉减退,其上方可有狭窄的过敏带。
下臂丛麻痹特点:
损害部位: C8-T1神经根和臂丛中下干。 受累肌肉:尺神经及部分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 临床症状:
腕及手指不能屈曲; 手部诸小肌无力; 屈腕障碍; 爪形手; 上臂、前臂和手内侧感觉减退; 可有水肿、营养障碍及霍纳综合征。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方法包括:
1.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感觉障碍、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可以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2.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接显示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对于脑卒中、脑肿瘤、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于癫痫、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神经系统病理学检查:包括脑组织活检、脑脊液检查等,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神经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应用以上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 感觉的解剖生理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3.周围性感觉支配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㈠破坏性症状: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㈡刺激性症状:1. 感觉过敏2. 感觉过度3. 感觉异常4. 疼痛四.感觉障碍类型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
㈤脑干型: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中脑、桥脑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㈧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
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
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完整版本)
病史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明确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逆向推断 查体及辅助检查 定位:同一症状在不同部位受损
的不同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 的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损伤症状
上升 1—2节段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刺激性症状:
感觉异常:在外界无刺激情况下出现异 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木感、沉重 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
刺激性症状:
疼痛:依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
局部性疼痛:如神经炎所致;
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 经刺激性病变;
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 另一分支;
单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后根损害
后角损害
前联合型
双侧对 称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传导束型
脊 髓 横 贯 性 损 伤
延 髓 外 身型
皮
层
感
觉
单肢型
区
病
变
癔 病 性 感
觉 障 碍
周围神经
1、多发性神经病 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常伴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减退。
腱 、
Ⅰ 脊神经节 下肢、
关 节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侧丘系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T4~5
薄束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一)
顶叶
(2)体象障碍, 自体失认:不能认识对侧身体存在。
(右侧顶叶近角回处) 病觉缺失:否认左侧偏瘫存在(偏瘫无知症)。
(右侧近缘上回) 失肢体感和幻多肢:右侧顶叶病变。
顶叶
(3)Gerstmann综合征:优势侧顶叶角回 计算不能、书写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认识 不能。顶叶角回
3.单瘫或偏瘫
(中央前回破坏性病变)
4.运动性失语
(左侧额下回后部)
5.失写
(左侧额中回后部)
6.两眼同向侧视障碍 (额中回后部)
7.强握与摸索反射
(额上回后部)
8.尿潴留伴截瘫
(旁中央小叶)
9.Foster-Kennedy综合征 (一侧额底肿瘤)
10.共济失调
(额桥小脑束)
额叶
(1)额叶前部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 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 故表现为痴呆和人格改变。可有心快或易激 怒。
额叶
(4)书写障碍: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书 写中枢)损害 ,书写不能,失写症。
额叶
(5)额中回后部有侧视中枢,受损时引起 两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刺激性病变时则向 病灶对侧斜视。
额叶
(6)额叶后部近中央前回受损可产生对侧 上肢强握与摸索反射。
额叶
(7)额叶性共济失调:可产生对侧肢体 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这是由于影响了额 叶脑桥小脑径路的额桥束纤维,多无眼球 震颤。额叶前部的病变早期症状往往不明 显。
(颞叶广泛病变)
4.命名性失语(健忘性失语) (主侧颞中下回后部)
5.对侧同向上象限盲
(颞叶深部视辐射下部)
6.听觉障碍
(颞上回后部或听觉联络区)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第二章神经系统得解剖、生理及病损得定位诊断概述神经系统疾病得诊断包括定位诊断(病变部位诊断)与定性诊断(病因诊断)两个部分。
l艋床医师根据解剖学、生理学与病理学知识及辅助检查结果对症状进行分析.推断其发病部位.称为定她诊断;在此基础上确定病变得性质与原因,这一过程称为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就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得第一步.正确完成定位诊断取决于三个因素,一就是对神经系统解剖、生理与病理得理解,二就是对这些结构病损后症状得掌握,三就是l旌床基本功得扎实运用。
奉章主要讨论神经结构病损与临床症状之间得关系,为临床定位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得症状,按其表现可分为四组,即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与断联休克症状。
①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得减弱或消失。
例如一侧大脑内囊区梗死时,破坏了通过内囊得运动与感觉传导柬而出现对侧偏瘫与偏身感觉缺失;面神经炎时引起面肌瘫痪等。
②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得过度兴奋表现,例如大脑皮质运动区受肿瘤、瘢痕刺激后引起得颊痫;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得坐骨神经痛等。
③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得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出现得锥体柬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与病理征阳性;基底节病变引起得舞蹈症与手足徐动症等。
④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t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得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如较大量内囊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对侧肢体偏瘫,肌张力减低、深浅反射消失与病理征阴性.称脑休克;急性脊髓横贯性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表现弛缓性瘫痪,称脊髓休克。
休克期过后,多逐渐出现受损结构得功能缺损症状或释放症状。
第一节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系统(…tral……syst哪.cNs)包括脑与脊髓,脑分大脑、问脑、脑干与小脑等部分,脊髓由含有神经细胞得灰质与含上、下行传导束得白质组成。
不间得神经结构受损后,其临床症状各有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4.中毒性 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是由各种有害物质引起的神经系统损 害的疾病,可急性起病(急性中毒)或慢性起病(慢性中毒)。根据 接触史和现场环境调查,可确定哪种物质中毒。常见的神经系统中毒 有:工业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生物 毒素中毒、CO中毒、乙醇中毒等。
4.脑干病变 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组成。脑干内有第Ⅲ~Ⅻ 对脑神经核、下行的锥体束和上行的感觉传导纤维通过。
①、脑干病变的确定:脑干病变的典型特征是交叉性瘫痪,即同侧的 周围性脑神经瘫痪、对侧的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②、脑干病变水平的确定:脑干受累的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 的平面来判断的。
一、定位诊断 ⑴
定位诊断要求明确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包括:
①病灶的部位,在周围(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 中枢(脊髓或脑),或两者均受累。明确其具体位置与侧别(左、右 侧或腹、背侧)或肢体的远、近端。
②病变的数量及分布(单病灶或多病灶,弥散性或选择性)。定位 力求精确,这不仅为定性诊断打下基础,也为辅助检查提供依据,更 为治疗提供方向。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是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首发 症状常提示病变的首发部位,通常也是病变的主要部位,且有助于说 明病变的性质。病变演变过程常有助于分析病变扩展的方式和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变性质有以下几种:
1.感染性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于病后数日 至数周达高峰,常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的表现。血象和脑脊液检查有炎 症性改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微生物学、血清学、寄生虫学检查,常 可查出病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脑脓肿、 脑囊虫病、脑肺吸虫病、脑血吸虫病等。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题目: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内容摘要:神经系统定性、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的线索,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的部位。
定性系统是为了确定疾病的病因,因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溃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对疾病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定位诊断:1、首先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辨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丛和周围神经),还是肌肉系统(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是否为其他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如:脊髓前脚细胞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症状主要是:①肌张力②病理反射是否存在③腱反射是否亢进。
一些大脑病变,如右侧上肢瘫痪,考虑左侧大脑深部的中枢病变;大脑中动脉堵塞出现三偏症状;额叶损伤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为优势额叶下回病变引起。
小脑梗塞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外周神经病变如背神经、臂丛神经、腰丛神经、坐骨神经的病变,如腰椎椎间盘突出等。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如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包括: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的波动性变化,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2、其次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或系统性。
3、通常定位诊断要遵循一元论的原则。
4、定位诊断应高度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可能提示病变的主要部位,有时还可指示病变的性质。
5、定位诊断重应注意的问题: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在相应的病灶;疾病在发病之初或进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所在;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的某些先天性异常;临床上经常遇到无任何病史、体征,但辅助检查确意外的发现确切的脑不病。
二、定性诊断:从病因学上分类1、血管性疾病: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若年轻人考虑颅内动脉瘤,更年轻的考虑动-静脉畸形。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这个一定要看!!!)60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这个一定要看)60(1)颞叶前部:刺激性病变产生颞叶性癫痫,主要为;(3)颞叶后部(37区)受损后产生遗忘性失语或命;4.枕叶损害:主要引起视觉障碍;九、中枢神经损伤病例分析举例;1.病例分析(1):张××,23岁,主因发热、双;(2)症状体征分析:①运动障碍:双下肢肌力Ⅱ级,;(3)损伤定位分析:根据有双下肢瘫痪,乳头水平以;(1)提出问题:①有哪些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1)颞叶前部:刺激性病变产生颞叶性癫痫,主要为精神运动性发作。
(2)Vernick区(颞上回后部):产生感觉性失语,患者能听到言语的声音,但不能理解言语内容,自己发言虽仍流利,但内容不正常,因为他也不能理解自己所言,在发音用词方面有错误,别人完全听不懂。
(3)颞叶后部(37区)受损后产生遗忘性失语或命名不能患者称呼物件及人名的能力丧失,但能叙述是如何使用的。
别人告知名称时,他能辨别对方讲的是否正确。
(4)颞叶深部或视辐射受损可产生偏盲或象限性盲。
4.枕叶损害:主要引起视觉障碍。
中枢性偏盲、幻视、视觉认识不能、视物变形。
九、中枢神经损伤病例分析举例1.病例分析(1):张××,23岁,主因发热、双下肢无力3天,排尿困难1天入院。
神经系统检查:双下肢肌力Ⅱ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末引出。
无肌肉萎缩。
乳头水平以下痛觉减退,关节位置觉、音叉振动觉消失。
膀胱充盈不能自己排尿。
(1)提出问题:①有哪些神经系统障碍(运动、感觉、植物神经)。
②定位诊断。
(2)症状体征分析:①运动障碍:双下肢肌力Ⅱ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末引出。
①感觉障碍:乳头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
③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
(3)损伤定位分析:根据有双下肢瘫痪,乳头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
这三大障碍定位在脊髓,为T4节段横贯性损害。
脊休克期。
2.病例分析(2):王××,69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天入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语的临床分类
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有复述障碍
1. Broca 失语 2. Wernicke失语 3. 传导性失语
经皮质性失语:复述相对保留
1. 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2. 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3. 经皮质混合性失语
完全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 皮质下失语综合征
Broca失语 临床特点:以口语表达障碍最为突出,呈典 型非流利型口语,即语量少,口语理解相对 较好。 病变部位:优势半球Broca区(额下回后部), 还有相应皮层下白质及脑室周围白质甚至顶 叶及岛叶
临床分型:
a 、观念运动性失用症:能说不会做 b 、观念性失用症:能说只会简单做 c 、结构性失用症 d 、肢体运动性失用症:仅限于上肢远端 e 、面-口失用症:局限 f 、穿衣失用症
失认症
失认症(agnosia):是脑损害患者无视觉、
听觉、躯体感觉、意识及认知障碍,但不能 通过某一种感觉辨认以往熟悉的物体,却能 通过其它感觉识别。
脑死亡(brain death)
临床表现:
1、无反应:病人必须对感觉输入无反应,
包括疼痛和语言; 2、脑干反射消失:瞳孔光反射、角膜反射 及咽反射消失,无法诱发眼球运动; 3、呼吸反应缺失。
智能障碍
智能障碍: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为记忆、认 知,语言,视空间功能和人格至少三项受损。 主要症状:记忆障碍(近记忆)、思维及判 断障碍、性格改变、情感障碍。 分类:先天性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获得性智能障碍(痴呆)
1、临床表现:患者能无意识地睁眼闭眼,光反射、 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无自发性言语 及有目的动作,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姿势(去皮 层强直状态),可有病理征。因中脑及桥脑上行网 状激活系统未受损,故可保持觉醒-睡眠周期,可有 无意识咀嚼和吞咽动作。 2、病因:缺氧性脑病、大脑皮质广泛损害的脑血 管病及外伤等。
意识障碍分类
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唤醒后定向
力基本完整,能配合检查。
昏睡:处于较深睡眠,较重的疼痛或言语刺
激方可唤醒,模糊地作答,旋即熟睡昏迷。
昏迷:意识水平严重下降,是一种睡眠样状
态,患者对刺激无意识反应,不能被唤醒。
昏迷临床分类
昏迷(coma):可分为浅、中、深昏迷
昏迷程度 嗜睡 昏睡 浅昏迷 中昏迷 深昏迷 疼痛刺激反应 明显 迟钝 有反应 重刺激可有 无反应 呼唤反应 有 有(大声) 无 无 无 无意识自发动作 有 有 可有 很少 无 腱反射 存在 存在 存在 减弱或消失 消失 瞳孔对光反射 存在 存在 存在 迟钝 消失 生命体征 稳定 稳定 无变化 轻度变化 明显变化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1、临床表现:患者几乎全部运动功能丧失(四肢和桥脑及 其以下脑神经均瘫痪),患者不能言语、不能吞咽、不能活 动,但意识清醒并能以睁闭眼或眼球的上下活动与周围建立 联系。 2、病因:多见于脑血管病等引起的桥脑基底部病变,损害 双侧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
命名性失语
1、以命名不能为其主要特征的失语,呈选择 性命名障碍,在所给的供选择名称中能选出 正确的名词。在口语表达中表现找词困难、 缺实质词,多以描述物品功能代替说不出的 词,表现出赘语和空话较多。 2、病变部位: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颞枕交 界区。
失用症
1、失用症(apraxia)是指脑部疾患时患者既无 瘫痪、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和感觉障碍, 也无意识及智能障碍不能在全身动作配合下正确运 用部分肢体功能完成本已形成的习惯动作, 如不能完成伸舌、吞咽、洗脸、刷牙等动作。 2、病变部位:左侧缘上回。
二、无动性缄默症(akinetic mutism)
1、临床表现:患者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四肢不能活动,也 可呈不典型去脑强直状态,可有无目的睁眼或闭眼运动,睡 眠-觉醒周期可保留或有改变,如呈睡眠过度状态。伴有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体温高、心跳或呼吸节律不规则、多汗、 皮脂腺分泌旺盛、尿便潴留或失禁等,肌肉松弛,无锥体束 征。 2、病因:为脑干上部或丘脑的网状激活系统及前额叶-边缘 系统损害所致。
意识障碍分类
急性意识模糊状态:表现嗜睡、意识
范围缩小,常有定向力障碍、注意力不集 中,错觉可为突出表现,幻觉少见。
谵妄状态:较意识模糊严重,定向力和
自知力均障碍,不能与外界正常接触,常 有丰富的错觉、幻觉,形象生动逼真的错 觉可引起恐惧、外逃或伤人行为。
醒状昏迷
一、去皮层综合症(apallic syndrome):
遗忘综合征
遗忘综合征:即记忆障碍,可为急性意识模 糊状态或痴呆的一种表现,也可以是一种孤 立的异常。 分类:急性遗忘综合征、慢性遗忘综合征
急性遗忘综合征 见于:外伤、缺氧、缺血、Wernicke脑病 慢性遗忘综合征 见于:脑炎后、肿瘤、副肿瘤、慢性酒精
失
语
失语症(aphasia)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言 交流能力障碍,即后天获得性的对各种语言 符号(口语、文字、手语等)的表达及理解 能力受损或丧失。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包括意识水平受损,如昏迷和急性意
识模糊状态;以及意识水平正常而意识内容(认知 功能)改变,如痴呆遗忘等。 意识的维持是通过脑桥中部以上的脑干上行性网状 激活系统及其投射至双侧丘脑的纤维,以及双侧大 脑半球的正常功能实现的。累及双侧网状激活系统 或双侧大脑半球的病变均可导致昏迷。
Wernicke失语 临床表现:口语理解严重障碍为其突出特点, 患者对别人和自己讲的话均不理解,或仅理解 个别词或短语;口语表达有适当的语法结构但 缺乏实质词,表现为语量多,讲话不费力,发 音清晰,语调正常,即流利型口语。 病变部位: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传导性失语 临床表现:其突出特点是复述不成比例受 损,表现口语清晰,能自发讲出语义完整 的句子,听理解正常,但却不能复述。 病变部位:优势半球缘上回皮质或深部白 质弓状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