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一)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神经系统损害的 定位诊断
一、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 概述
•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
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
•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
位置觉和振动觉
间脑、脑干、脊髓解剖与功能
王鹏
间脑 概述
• 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属上丘脑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上丘脑
• 间脑病变多无定位体征,主要表现为颅高压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 丘脑
• 为各感觉(嗅觉除外)进入大脑之前最末级中继
核
• 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对侧肢体自发性疼痛(丘
C8
第一级N元
脊N节
周围突
脊N
L3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S5
运动-----前根--
皮质脊髓束--脑干椎体交叉--
深感觉--后根-- 脊髓后索(不交叉)--在延髓交叉----
触觉--后根--
精细触觉
粗 触 觉
上升1-2节段后交叉到脊髓前索--脊
痛温觉--后根--
髓丘脑前束
每一脊神
的内分泌腺体,主要症状:
• 1.尿崩症:视上核、室旁核或下丘脑垂体束
受损 →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
• 2.体温调节障碍:中枢性发热
间脑
下丘脑
• 3.摄食障碍 • 4.性功能障碍 • 5.睡眠觉醒异常 • 6.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
间脑
上丘脑
• 松果体病变以肿瘤多见,常压迫中脑四叠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根据一般查体与神经系统检查所获得的资料,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加以分析而推断出来的。
一般分为定位和定性诊断两方面。
由于神经系统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当损伤时即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位诊断是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推断其病灶部位的一种诊断过程。
定性诊断乃系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和原因,即对疾病作出病理、病因诊断的过程。
因为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有密切联系,且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可由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故在考虑定性诊断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根据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症状和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其演变过程,参照有关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常见病因有:感染、外伤、血管性疾病、中毒、代谢障碍、肿瘤、变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不可截然分开,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在确定病变部位的同时也可推断出病变的性质,如内囊附近病损,多由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性血管疾病所致。
因而在不少情况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是相互参考同时进行的。
常见病症的定位诊断一、颅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一)视神经损害的定位:视神经通路自视网膜、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觉皮质,径路很长,易于受损,但由于行走各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不同,损害后的视野改变也各异,故由此可判断视路损害的部位。
1.视神经损害:病侧眼视力减退或全盲伴直接光反应消失,但间接光反应存在,眼底可见视乳头萎缩。
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炎,脱髓鞘性病变以及外伤、肿瘤压迫等。
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中央损害时,视神经双鼻侧纤维受损,产生双颞侧偏盲,多见于鞍区肿瘤,特别是垂体瘤。
如病变扩及视交叉外侧累及病侧的颞侧纤维时,则患侧眼全盲,对侧眼颞侧偏盲。
见于鞍区肿瘤、视交叉蛛网膜炎等。
3.视束损害:病灶同侧视神经颞侧纤维和对侧视神经鼻侧纤维受损,产生病侧眼鼻侧偏盲,对侧眼颞侧偏盲,即对侧同向偏盲,伴有“偏盲性瞳孔强直”(光束自偏盲侧照射瞳孔,不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自另侧照射时则有对光反射)。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这个一定要看!!!)之欧阳与创编
神经系统疾病分析诊断一、分析诊断步骤1.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2.定位诊断:病变部位何在,即解剖诊断。
是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推断其受损的部位。
3.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因诊断。
(血管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变性、外伤性、遗传性、占位性、发育异常等)A.血管性:急性起病,速达高峰。
B.感染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日至数周发展至高峰。
少数暴发性起病,数小欧阳与创编时至1天达高峰。
伴有感染症状。
C.脱髓鞘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缓解~复发。
D.变性: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但主要侵犯某一系统,如ALS、AD、PD等。
E.外伤性:明确外伤史。
F.肿瘤性: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G.遗传性:儿童或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期发病。
H.发育异常。
二、分析诊断原则1.意义:定位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核心和基础,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最具有特色之处。
2.原则: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临床诊断多从此二大障碍着手分析。
欧阳与创编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特征1.缺损症状: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等。
2.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底节病变所产生的手足徐动症等。
3.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4.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
如脑休克、脊髓休克等。
四、定位诊断的步骤1.归纳:根据病史以及查体所见,归纳提取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2.分析:损伤哪些结构可导致出现这些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3.定位:什么部位损伤最能满足临床所见欧阳与创编的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结构基础(即在有限区域内能造成相关结构的同时损伤)。
根据中枢神经各部分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推测最为可能的损伤部位;并根据在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伤后临床表现的特点不同,推断损伤部位的高低(阐述做出定位诊断的理论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方法包括:
1.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感觉障碍、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可以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2.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接显示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对于脑卒中、脑肿瘤、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于癫痫、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神经系统病理学检查:包括脑组织活检、脑脊液检查等,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神经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应用以上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习题及答案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习题及答案A1型题1.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大脑半球病变的表现()A.智能和行为的异常B.记忆的损害C.注意力的丧失、激惹D.技能的丧失E.对侧偏瘫2.额叶各部病变引起的症状中,下列错误的是()A.扣带回前部病变引起瞳孔扩大、脉搏徐缓、呼吸变慢B.额叶前部损害表现为精神、情感、人格、行为和智能障碍C.额叶后部病变引起对侧运动障碍D.额叶底面刺激性症状引起智能障碍E.额叶底面破坏性病变造成精神障碍、愤怒和木僵3.颞叶病变的临床表现,不会出现的是()A.人格改变B.记忆障碍、颞叶癫痫C.听觉障碍、耳鸣和幻听D.象限盲、异常内脏感觉E.失语、失用4.顶叶病变的临床表现,不会出现的是()A.对侧偏身感觉障碍B.复杂的皮质觉障碍C.失语、失用D.失写、失读E.听觉障碍、耳鸣和幻听5.枕叶病变的临床表现,会出现的是()A.同向偏盲B.精神性视觉障碍C.视幻觉D.同向象限偏盲E.半身失用6.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胼胝体病变的临床表现()A.精神性视觉障碍B.半身失用C.同向偏盲D.失语和面肌麻痹E.精神症状7.半卵圆区病变的临床表现,不会出现的是()A.对侧肢体单瘫B.视幻觉C.对侧皮质感觉障碍D.对侧同向偏盲和听力障碍E.运动性失语8.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边缘系统病变引起的临床表现()A.自主神经系统的内脏功能障碍B.情绪改变C.对侧同向偏和听力障碍D.记忆障碍E.本能行为异常9.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大脑半球病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A.Fulton综合征为病变对侧的强握反射和摸索反射B.Gerstmann综合征为失语C.Silverstem 综合征为偏身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和发育障碍D.Korsakoff综合征为近事遗忘、虚构症E.Kluver-Bucy综合征为情绪改变和性欲、食欲亢进10.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间脑疾病的临床表现()A.丘脑上部病变可引起听力减退B.丘脑后部病变可引起对侧同向偏盲C.丘脑后部病变可引起听力减退D.丘脑后部病变可引起对侧同向注视麻痹E.丘脑后部病变可引起丘脑手11.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间脑疾病所导致的生理功能障碍()A.丘脑病变可引起丘脑痛或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B.丘脑底部病变累及Luys体致记忆以及躯体运动等功能有关的障碍C.下丘脑病变可引起内分泌、热量平衡障碍D.下丘脑病变可引起渴感、渗透压、体温调节障碍E.下丘脑病变可引起自主神经的平衡、觉醒和睡眠、感情障碍12.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下丘脑视交叉前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A.内侧部病变可表现为尿崩症B.内侧部病变可表现为SIADHC.外侧部病变可表现为失眠D.外侧部病变可表现为渴感消失E.外侧部病变可表现为一过性体温过高13.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下丘脑结节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A.内侧部病变可表现为内分泌病B.内侧部病变可表现为畏食,消瘦C.内侧部病变可表现为尿崩症D.外侧部病变可表现为渴感消失E.外侧部病变可表现为情绪障碍14.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下丘脑后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A.内侧部病变可表现为多睡B.内侧部病变可表现为性早熟C.内侧部病变可表现为情绪障碍D.外侧部病变可表现为多睡E.外侧部病变可表现为体温不恒定15.脑干病变综合征的定位诊断中,下列错误的是()A.中脑腹侧部受损造成Weber综合征B.中脑被盖部受损造成Benedikt综合征C.四叠体上丘受损造成Parinaud综合征D.中脑下段较广泛的损害造成Raymond综合征E.延髓上段背外侧部损害引起Wallenberg综合征16.下列颅底病变的定位诊断中,错误的是()A.颅前窝病变主要可引起蝶-岩综合征B.颅中窝病变可引起视交叉综合征C.眶上裂和眶尖病变引起眶上裂综合征和眶尖综合征D.海绵窦区病变可引起海绵窦综合征E.岩部病变可引起岩尖综合征17.下列颅后窝病变的定位诊断中,错误的是()A.内耳道病变可引起内耳道综合征B.颈静脉孔区病变可引起颅脊管综合征C.小脑脑桥角病变可引起小脑脑桥角综合征D.颈静脉孔区病变可引起Vernet 综合征E.颈静脉孔区病变可引起Vilaret综合征18.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小脑病变的临床表现()A.小脑半球病变可引起小脑暴发性语言B.小脑半球病变可引起同侧肢体共济失调C.小脑蚓部病变可引起躯干性共济失调D.小脑齿状核病变可引起运动过多E.小脑齿状核病变可引起肌阵挛19.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小脑脚病变的临床表现()A.同侧小脑性共济障碍、不自主运动B.肌阵挛C.额叶性共济障碍D.平衡障碍、眼震E.书写障碍20.下列感觉障碍的分型,错误的是()A.末梢型、神经干型B.神经丛型、神经根型C.后角型、前联合型D.传导束型、癔症性感觉障碍E.神经节段型、后联合型21.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判定脊髓病变上界的依据()A.根性症状B.传导束性感觉缺失平面C.腱反射变化D.自主神经症E.分离症状22.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判定脊髓病变下界的依据()A.瘫痪及反射的变化B.发汗试验C.反射性皮肤划痕症D.足部立毛反射E.巴氏征阳性23.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鉴别髓内病变、髓外硬膜内病变及硬膜外病变的依据()A.有无根痛、感觉运动障碍发展方向B.有无肌肉萎缩、锥体束征C.尿便障碍出现早晚D.病程发展快慢E.典型症状是否一致24.Foster-Kennedy综合征易发生于何型脑膜瘤()A.蝶骨嵴内侧型B.蝶骨嵴外侧型C.蝶骨嵴中段型D.额叶肿瘤和蝶骨嵴脑膜瘤E.嗅沟和颅前窝底脑膜瘤25.一侧视盘萎缩及嗅觉丧失,对侧视盘水肿。
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ppt课件
精选课件
4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肌、肌腱、 骨膜、关节
脊神经
皮肤的精细
触觉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后根 、薄、楔束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薄、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感受器
肌 肌腱 骨膜 关节
精选课件
3
二、感觉的传导束(1)
(一)本体感觉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 2.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精选课件
4
(一)本体感觉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骶段
12节(T1~12) 尾段
5节(S1~5) 1节(Co1)
腰段
5节(L1~5)
精选课件
14
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的位置 高于同序数椎骨。
颈1~4节(C1~4) 颈5~8节C5~8) 胸1~4节(T1~4) 胸5~8节(T5~8)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表现: 1、有按丛分布的感觉障碍:各种感觉
都减退或消失 2、有按丛分布的运动障碍:肌萎缩 3、有按丛分布的植物神经障碍:感觉
异常
精选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发作性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3、脑干功能不全 (跌倒发作)
老年女性多见, 突发双下肢无力摔到, 有时可有跌伤。
4、猝倒发作 (catalepsy)
发作性睡病、睡瘫症、睡眠幻觉
5、基底动脉性偏头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3、Brun综合征 头痛+意识障碍+体位影响
4、颅高压之高原现象 持续性头痛+ 一过性意识障碍、黑蒙
5、SAH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三、药物-代谢性 一过性意识障碍
1、酒精-镇静剂所致黑蒙 过量饮酒或药物中毒所致。 常有记忆障碍、思维不连贯。 其后有深度、 难以唤醒的睡眠。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2、麻醉剂过量 如Heroin 3、低血糖(外源性或内源性) 4、使用降压药 5、Erb瘘管 发作性肝昏迷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四、脑震荡 五、其他疾病 1、过度换气综合征
过度快速换气 可导致全面性CBF降低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2、转换型或诈病
(假性昏迷) 大多为无反应状态, 往往扳开眼睑时有阻力病 有眼球的向下运动。
神经系统疾 病定位诊断
发作性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一、晕厥 1、神经源性
Shy-Drager综合征 老年,男性多见,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晕厥+ 其他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可有多种运动障碍 2、心源性晕厥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1、脑血管功能不全
如TGA 持续数小时记忆、行为异常 2、癫痫 各种全面性发作、颞叶癫痫、 癫痫后无反应状态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症状,如嗅沟脑膜瘤、蝶骨嵴肿瘤等 –眼部症状:病变侧常有视力减退或丧 失,眼肌麻痹及眼球突出。早期先有 视野改变,如中心暗点或中心旁暗点, 晚期则出现视神经萎缩
额叶损害表现
• 运动障碍
–瘫痪 –双眼水平协同运动障碍
• • • • • • •
额叶性共济失调 运动性失用 精神障碍 癫痫 运动性失语 异常反射 颅神经症状
• 视觉障碍
–一侧枕叶的完全性损害产生对侧同向偏盲伴
有黄斑回避 –外侧膝状体之后视道路损害所产生的中枢性 同向偏盲有如下特点 • 常为象限盲。 • 若为偏盲则有黄斑回避现象 • 不影响瞳孔对光反射 • 由于中心视野存在患者常不觉偏盲 • 不发生视神经萎缩 • 如果双侧枕叶损害可引起双眼失明,称为 皮质盲,其特点是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表现为病灶对侧半身感觉异常,可有触或压 的感觉,常常为针刺、电击,偶为疼痛的感 觉异常发作 –这种发作虽可为癫痫的唯一表现,但多数只 是作为发作先兆,从一处向邻近部位扩展, 或扩展至中央前回运动中枢,最终表现为感 觉运动性局限性癫痫或扩展为全身性发作
• 体象障碍
–顶叶(特别是右侧)损害可以发生对身体结
• 运动障碍 –瘫痪:对侧肢体不完全性瘫痪,偏瘫或单瘫多见 • 中央前回上部受损产生下肢瘫痪 • 下部受损则产生面、舌或上肢的瘫痪 • 旁中央小叶损害可出现尿潴留 –双眼水平协同运动障碍 • 同向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下行的纤维交 叉到对侧支配桥脑的同名中枢 • 当此中枢受到刺激时,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 受损时向病灶一侧斜视
顶叶
• 顶叶主要结构包括中央后回, 是皮质的躯体感 • • •
•
觉中枢 顶上小叶为实体感觉分析区 主侧半球的角回为阅读中枢 同时顶叶通过联络纤维与额、颞、枕各叶发生 联系,并借胼胝体与对侧顶叶联系,此外在顶 叶深部还有部分视觉纤维通过 顶叶损害时可有以下表现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完整版本)
病史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明确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逆向推断 查体及辅助检查 定位:同一症状在不同部位受损
的不同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 的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损伤症状
上升 1—2节段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刺激性症状:
感觉异常:在外界无刺激情况下出现异 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木感、沉重 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
刺激性症状:
疼痛:依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
局部性疼痛:如神经炎所致;
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 经刺激性病变;
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 另一分支;
单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后根损害
后角损害
前联合型
双侧对 称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传导束型
脊 髓 横 贯 性 损 伤
延 髓 外 身型
皮
层
感
觉
单肢型
区
病
变
癔 病 性 感
觉 障 碍
周围神经
1、多发性神经病 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常伴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减退。
腱 、
Ⅰ 脊神经节 下肢、
关 节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侧丘系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T4~5
薄束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题目: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内容摘要:神经系统定性、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的线索,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的部位。
定性系统是为了确定疾病的病因,因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溃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对疾病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定位诊断:1、首先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辨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丛和周围神经),还是肌肉系统(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是否为其他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如:脊髓前脚细胞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症状主要是:①肌张力②病理反射是否存在③腱反射是否亢进。
一些大脑病变,如右侧上肢瘫痪,考虑左侧大脑深部的中枢病变;大脑中动脉堵塞出现三偏症状;额叶损伤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为优势额叶下回病变引起。
小脑梗塞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外周神经病变如背神经、臂丛神经、腰丛神经、坐骨神经的病变,如腰椎椎间盘突出等。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如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包括: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的波动性变化,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2、其次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或系统性。
3、通常定位诊断要遵循一元论的原则。
4、定位诊断应高度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可能提示病变的主要部位,有时还可指示病变的性质。
5、定位诊断重应注意的问题: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在相应的病灶;疾病在发病之初或进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所在;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的某些先天性异常;临床上经常遇到无任何病史、体征,但辅助检查确意外的发现确切的脑不病。
二、定性诊断:从病因学上分类1、血管性疾病: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若年轻人考虑颅内动脉瘤,更年轻的考虑动-静脉畸形。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1. 并非所有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应的病灶
例如, 结核性脑膜炎引起显著ICP↑时出现一或两侧 外展神经麻痹, 通常是ICP↑引起假性定位体征,不具 有定位意义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4. 临床常遇到以往无任何病史\检查未发现神经系 统症状体征的病人, 但CT或MRI检查却意外地 发现脑部病变, 如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完全被 忽略的脑出血等
内囊
【临床表现和定位】
内囊完全损害 病灶对侧可出现“三偏”综合征,即对侧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及偏盲。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内囊部分损伤 内囊的前肢、膝部、后肢通过的传导束不同,因此不 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单独或合并出现不同的 1~2个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身共济失调、 偏盲、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失语等。
颞叶
【临床表现和定位】 感觉性失语 :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语言中枢损 害 患者能听见说话的声音,能自言自语,但不能理解他 人和自己说话的含义。 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损害 患者丧失对物品命名的能力,对于一个物品,只能说 出它的用途,说不出它的名称。 颞叶癫痫: 海马及Ammon角损害,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亦称精 神运动性发作。表现突发精神异常、梦幻状态等。如 颞叶钩回(嗅味觉中枢)损害,患者可出现幻嗅和幻 味或咀嚼动作,称为钩回发作。
颞叶
【解剖和生理功能】
主要结构:表 面 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 回内侧面 海马、海马旁回、钩回 主要功能:与听觉、语言和记忆相关 主要功能区包括: 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 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嗅觉中枢: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 维 海马:是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与记忆、精神活 动关系密切。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52页】
• 对侧眼球运动障碍 • 脑干临近结构损害 • 分离性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间型眼肌麻痹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症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上型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2024/8/1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
• 定位诊断
症状、体征 + 解剖
• 定性诊断 病史 + 辅助检查
临床诊断或 病因诊断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 1. 首先 , 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中枢、周围) • 2. 其次 , 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局灶性、多灶性、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 1.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 应的病灶
• 2. 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性异常 • 3.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 所在 • 4.无症状体征的病灶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思考题
1.根据病变部位,躯体感觉障碍可分为那些类型 ?
2.失语症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何为核间性眼肌麻痹?可分为那些类型? 4.周围性面瘫不同部位面神经受累的临床表现? 5.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如何鉴别? 6.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 7.试述单眼与双眼视力障碍常见于那些疾病?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诊断
• 旧新纹状体或/和丘脑底核病变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肌强直(rigidity) 运动不能(akinesi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难点和入门方法
难点
1、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功能复杂。 2、神经症状和体征表现零碎多样。
入门方法
临诊时可自问自答以下几个问题: 1、有无神经症状和体征?是感觉还是运动方面的? 2、若为感觉障碍,分布形式如何?何种感觉损害? 病灶何在?若为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型? 还是下运动神经元型?病灶何在? 3、感觉运动障碍,二者有无联系? 是单个还是多个病灶?
(前根,后根)的小根附着区。脊髓与每对脊神经
小根相连, 其数目基本上和椎骨数目一致。 即: C8 T12 L5 S5 Co1 4、马尾: 脊髓节连同与之相对应的脊神经小根
愈向下方距离愈大,
5、脊髓膜: 硬脊膜
L2 以下的脊神经小根
蛛网膜 软脊膜 含少量浆液 CFS
几乎全在椎管内,且围绕终丝,形成马尾。 硬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
2、传导束
后索:损害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并有感觉性共济失调。 脊髓丘脑束:一侧受损引起损害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障碍。 锥体束:引起损害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脊髓半切损害(Brown-Sequard综合征): 1、病灶同侧损害水平以下深感觉障碍; 2、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3、同侧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早期皮肤潮红,后期紫绀发冷); 4、对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保留。 脊髓横贯性损害: 1、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2、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3、植物神经机能障碍; 4、损害水平可有感觉减退,其上方可有狭窄的过敏带。
下臂丛麻痹特点:
损害部位: C8-T1神经根和臂丛中下干。 受累肌肉:尺神经及部分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 临床症状:
腕及手指不能屈曲; 手部诸小肌无力; 屈腕障碍; 爪形手; 上臂、前臂和手内侧感觉减退; 可有水肿、营养障碍及霍纳综合征。
4、神经根损害的临床特点:
受损后症状和体征按脊髓节段型分布。 感觉障碍按皮节分布。 运动障碍按肌节分布。 神经根损害后的临床表现在脊髓定位时介绍。
(a)、腕下垂 (b)、掌指关节伸展障碍
(c)、拇指伸展运动障碍
(Ⅲ)、桡神经在前 臂上1/3处损害时的 肌肉功能障碍:
(a)伸指功能障碍
(b)拇指伸展功能障碍
(Ⅲ)、桡神经损害时的反射、
感觉障碍
(a)高位损害时肱三头肌 反射及肱桡肌反射均消失。 (b)上臂中1/3处损害时肱 桡肌反射消失 。 (c)前臂上、中1/3处损害 时肱三头肌及肱桡肌反射均 存在。
(一)、周围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
Ⅰ、解剖简介
Ⅱ、周围神经损害的特征
1、神经末梢 2、神经干 3、神经丛 4、神经根
解剖简介
周围神经包括颅神经与脊神经。 颅神经共12对,除Ⅰ、Ⅱ外其余10对属周围神经。 脊神经共31对,即C8、T12、L5、S5、Co1。 每一对脊神经都有前根和后根。
前根: 起自前角细胞支配横纹肌;
低位损害: 仅小腿前内侧皮肤感觉障
(Ⅰ)、坐骨神经损害时的 运动障碍
(1)、膝关节屈曲障碍(股后肌) (2)、胫前肌瘫痪,足背伸障碍 (3)、趾伸肌瘫痪,伸趾障碍 (4)、腓骨肌瘫痪,足外翻障碍 (5)、小腿三头肌瘫痪, 踝关节跖屈障碍
(6)、趾屈肌瘫痪,屈趾障碍
(7)、胫后肌瘫痪,足内翻障碍
(Ⅱ)、坐骨神经损害时 的反射、感觉障碍
C7
二、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以临床上最常见的瘫痪为例,通常根据瘫痪类型和分布 范围来推断神经受损的部位。 1、首先确定是上运动神经元型还是下运动神经元型瘫痪。 2、要明确瘫痪分布范围,如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 或交叉性瘫。 3、结合感觉障碍进行分析,更有助于定位诊断。
上下运动神经元型瘫痪鉴别表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型瘫痪 (周围性或弛缓性瘫痪) (中枢性或痉挛性瘫痪) 瘫痪范围 肌萎缩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发病机理 一般较局限 明显 降低 降低或消失 无 下运动神经元功能缺失 前角细胞、颅神经运动 核,或其纤维 一般较广泛 无或轻度废用性 增高 降低 增强 消失 有 无
(d)高位损害时上肢背侧 感觉障碍; 前臂上1/3以下损 害时仅手背、拇指和第1、2 掌骨间隙的皮肤感觉障碍 。
(Ⅰ)、正中神经损害时的
肌肉功能障碍
(1)前臂不能旋前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2)腕屈曲力减弱
(桡侧屈腕肌)
(3)握拳时第1、2、3指 不能屈曲
(第1、2蚓状肌)
(4)“猿掌”畸形 (5)拇指内收夹纸障碍
(Ⅱ)、正中神经损害时的 反射、感觉障碍
(1)无定位意义的
反射试验
(2)、(3) 桡侧三个半手指感觉消失
(Ⅰ)、尺神经损害时 的肌肉功能障碍
(a) 屈腕无力
(b)第4、5指屈曲不全 (c)指外展不能
(背侧骨间肌)
(d)爪形手 (e)夹纸试验阳性
(掌侧骨间肌)
(Ⅱ)、尺神经损害时的 反射、感觉障碍
锥体束 脊髓丘脑侧束 病灶 后索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深 感 觉 丧 失
痛 温 觉 障 碍
瘫 痪
脊髓半切损害
(Brown-Sequard综合征)
病灶同侧损害水平以下: 1、深感觉障碍; 2、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早期皮肤潮红, 后期紫绀发冷) 病灶对侧损害水平以下: 痛温觉障碍而触觉保留。
臂丛组成示意图
Ⅰ 初级上干 Ⅱ 初级中干 Ⅲ 初级下干 外 后 外侧束 后侧束
内
1 2
Hale Waihona Puke 内侧束肌皮神经 腋神经
3
4 5 6 7
桡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上臂丛麻痹特点:
损害部位: C5-6神经根及臂丛上干。 受累肌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桡肌。 临床症状:
上肢悬挂在身体一侧,处于内收内旋位置; 前臂伸直和旋前,不能屈曲或旋后; 上臂不能外展或外旋; 肱二头肌肌腱反射消失; 可无感觉障碍,或上肢有部分感觉缺失。
起自胸髓和上腰髓侧角细胞的为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起自骶髓前角细胞的为副交感节前纤维。 后根: 后根神经节含第一级感觉神经细胞。 前后根汇合后从椎间孔穿出,分成后支和前支。 胸髓前支形成肋间神经;颈髓、腰髓和骶髓的前支汇合形成 神经丛。由神经丛再发出周围神经干或周围神经。
脊神经大都是混合神经,含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纤维。
1、神经末梢损害的特点:
从远端开始,呈对称性; 感觉障碍往往呈手套、袜套型分布; 早期疼痛或发麻,后期感觉减退或消失; 运动障碍呈现不同程度的弛缓性瘫痪;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伴有受损区的植物神经障碍。
2、神经干损害的临床表现:
桡神经(C3-5) 正中神经(C6-T1) 尺神经(C8-T1) 股神经(L2-4) 坐骨神经(L4-S3) 腓总神经(L4-S2) 胫神经(L4-S3)
(二)、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
Ⅰ、解剖简介
Ⅱ、脊髓损害的特征
1、横向定位 灰 质 传导束 高颈段 颈膨大 腰膨大 圆 锥 马 尾
2、纵向定位
脊髓(Spinal cord)
解剖简介
脊髓外部结构的特点 脊髓内部结构的特点
脊髓外部结构的特点:
1、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下端平齐第一 腰椎下缘呈倒置园锥而终,圆锥以下为终丝。 2、全长粗细不一, 颈髓横经最宽。 颈膨大(C3-T2脊髓节,最大周经C6脊髓节); 腰膨大(L1-S3脊髓节,约与十~十二胸椎平齐)。 3、脊髓节段: 所谓脊髓节是指每一对脊神经根
(1) 足不能摭屈
(胫后肌) (2) 足趾不能屈曲 (趾屈肌群障碍) (3) 足不能内翻
(Ⅱ)、胫神经损害时 的反射、感觉障碍
(1)、跟腱反射消失 (2)、小腿后面、足掌、 趾的摭面感觉障碍
3、神经丛损害的临床表现
脊神经的形成和臂丛的组成; 臂丛损害的临床表现: 1、上臂丛麻痹; 2、上臂丛麻痹。
3、腰膨大:1、两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L1-S2) 2、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减退或缺失,大小便障碍; 3、累及L1-3时出现下背痛并放射至大腿前内侧; 4、累及L5-S1时产生类似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5、损害L2-3时膝反射消失而跟腱反射增高; 而损害L5-S1时跟腱反射消失。 4、圆锥:1、马鞍区(肛门生殖器周围)感觉缺失; (S3-5和尾节) 2、肛门及跟腱反射消失; 3、早期无张力性膀胱,后期呈反射性膀胱。 4、两下肢无明显运动障碍;神经根痛少见。 5、马尾:1、症状与圆锥损害相似; 2、早期在会阴、膀胱及骶部常有剧烈的神经根痛; 3、症状和体征多为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 4、各种感觉均受损害,大小便障碍不明显; 5、可有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6、膝及跟腱反射消失。
脊神经的形成
1、前根 2、后根 3、根神经 4、椎间脊神经节
5、脊神经
6、后支 7、前支
8、白交通支
9、灰交通支 10、交感干神经节
周围神经损害的特征
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受损时其支配区可出现以下症状:
下运动神经型瘫痪; 周围型感觉障碍; 1、多发末梢神经损害(手套或袜形) 2、神经干损害(块形) 3、神经根损害(环带形)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改变形式
局限性病变 弥漫性病病 系统性疾病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表现形式
兴奋症状 缺损症状 抑制症状 释放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定位诊断的归纳 分析方法概括如下:
神经症状及体征 神经系统基本功能障碍 定位诊断
性质
程度 分布
}{ }
分析归纳
感 觉 运 动 反 射 植物神经
神经系统 病变部位
结合神经解剖 生理知识推断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方法
一、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检查感觉障碍需要扼要记住体表皮肤的周围神经分布 和脊髓节段分布。 感觉皮区的特殊体表皮肤标志是:
1、上臂外侧——颈5;
2、乳头连线——胸4; 3.剑突——胸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