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能明确底数、指数、幂这几个概念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仔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及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设计(一)有效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1)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2)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怎么计算?(3)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一次的厚度怎样计算?那么连续对折2次的厚度又怎样计算呢?连续对折3次,4次,...,30次又怎样计算呢? 依次引导学生完成三个问题。

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41页,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叫做乘方?什么叫做幂?2、 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请说出 的读法。

3、什么叫做底数?什么叫做指数?n a n a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活动,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深入学生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帮助各别有困难的小组分析问题,提出思考方向。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1、什么是乘方?什么叫做幂?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对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评价,板书。

2、 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请说出 的读法。

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 ,记作 ,读作“a 的n 次方”,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

对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评价,板书。

3、什么是底数?什么叫做指数?在 n a 中, 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

对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评价,板书。

教师补充提出问题:在教材,你还发现哪些其他的知识,请你提出来有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教师鼓励学生发现知识,对发现知识的同学所在的小组进行评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有理数运算的理解。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有理数的乘方,包括乘方的定义、乘方的运算规则以及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方,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乘方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与乘法混淆;2. 对乘方的运算规则掌握不牢固,容易出错;3. 不知道如何将乘方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2. 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概念;2.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3. 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 相关练习题;3. 教学素材(如实际问题案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折扣、计算利息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乘方来解决。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乘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乘方的定义,如a的n次方表示n个a相乘,同时强调乘方与乘法的区别。

接着,讲解乘方的运算规则,如a的m次方乘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a的m次方除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方的运算题,如3的2次方、5的3次方等,同时引导学生总结乘方的运算规则。

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2)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2)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1.5.1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2)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2.能够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有理数的乘方;3.能够解决与有理数乘方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有理数的乘方;2.与有理数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2.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有理数的乘方。

四、教学难点1.解决与有理数乘方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讲义、习题册;3.小黑板、彩色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你们还记得吗?学生:记得。

教师:在乘法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将两个有理数相乘,那么,如果我们要将一个有理数乘方,你们知道应该如何操作吗?学生:不太清楚。

教师: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道例题。

2. 学习与实践例题:计算(-2)³。

教师:同学们,你们该如何计算这道题呢?学生:我们应该将-2连乘三次。

教师:很好,你们说得对。

那我们现在来求解这道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计算过程:(-2)³ = -2 × -2 × -2 = -8。

教师:所以,(-2)³的结果是-8。

同学们明白了吗?学生:明白了。

教师: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实际上就是将这个有理数连乘若干次。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题。

例题:计算(-3)⁴。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计算。

学生:(-3)⁴ = -3 × -3 × -3 × -3 = 81。

教师:非常好,计算正确。

所以,(-3)⁴的结果是81。

在这个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将负数连乘偶数次,结果为正数。

3. 深化与巩固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只学过整数的乘方运算,那么现在我们将有理数的乘方扩展到真分数上,你们知道如何计算吗?学生:不太清楚。

人教版七上:1.5《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1、2、3课时)

人教版七上:1.5《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1、2、3课时)

1.5.1 有理数的乘方1.5.2 科学记数法1.5.3近似数学习目标:1.能指明近似数的精确度及有效数字;2.能按要求写出近似值.学习重点:能给出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及精确度学习难点:合理地对一个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填空(1)所在的班级的人数是,这个数是(精确数或近似数)(2)你出生的年月日是,那么你的年龄是岁,这个数字是(精确数或近似数)2.用你的刻度尺测量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可以读出一些数据,它们是准确的还是近似的?二、交流反馈1. 同桌的小明和小颖用最小单位不同的刻度尺测量了同一片树叶的长度,如图所示:(1)根据小明的测量方法,你能知道他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是什么吗?这片树叶的长度约为多少?根据小颖的测量呢?(2)谁的测量结果更精确一些?说说你的理由.2. 例1 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 8(精确到0.001)(2)30 4.35(精确到个位)(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0.01)3. 例2 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1)132.4;(2)0.0572;(3)2.40万4. 思考:近似数1.8和1.80一样吗?为什么?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47页练习四、当堂清1.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600精确到位2.近似数4.10×105精确到位;3.对于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3.02×1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精确到百分位;B.精确到个位;C.精确到万位;D.精确到千位;三、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58998(精确到千分位);(2)549.49(精确到个位);(3)0.099(精确到0.01);(4)354600(精确到千位)(5)254680(精确到万位);(6)3.6698×104(精确到十位);参考答案:1. 千分2. 千3. C4. (1)5.90 (2)549 (3)0.10 (4)3.55×105(5) 2.5×105吨(6)36700六、学习反思。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2)》教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2)》教案
1.5.1有理数的乘方(2)教学设计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收集材料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概念。从而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体现“人人学有价值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整个数学设计流程突出以学定教,体现“设计问题化,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要求,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有一定梯次的递进式活动序列。
2、口答给出的计算题。
3、积极思考混合运算顺序,在小组和同伴交流,发表见解。
4、先回答例3两个计算题各含有几种运算和运算的顺序,然后独立尝试计算,在和同伴互相检查。
5、读题后结合三个问题仔细观察三行数,小组交流讨论形成共识,回答三个问题。
1、提问和口答题都是帮助学生熟练六种运算的计算。
2、第二个问题在回忆小学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引入有理数范围内的混合运算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
3、例3是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给给出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循序渐进,推进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
4、例4的学习,一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二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活动三处理练习,巩固新知
1、
2、教材44页练习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练习“先观察、后动笔”,组织学生先口述运算顺序后计算
活动四全课小结,内化新知
(1)自主小结:①对自己——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②对同伴——谈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应注意什么?③对老师——谈本节课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
(2)教师概括小结,重点强调:
本节课在有理数六种运算的基础上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重点是掌握运算顺序熟练计算。注意运算中的符号。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乘方(第2课时)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乘方(第2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学习,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推理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获得成功的感受、增加学习自信心.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直尺、计算器等。

学生:三角尺、练习本、铅笔、圆珠笔或钢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出示课件2)学生答: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

教师:我们一起来思考下面的问题:教师问1:在2+×(-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哪几种运算?学生回答:乘方、加法、乘法.教师问2:这道题应按什么顺序运算?学生回答:先算乘方,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二)探索新知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出示课件4-5,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列出算式。

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m 的正方形。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若每平方米种9株花,我要买几株花呀?学生列出算式:(π×32-12)×9教师问3:上式含有哪几种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出示课件6) 学生回答:下式含有乘方、乘法、减法三种运算,先算乘方,再算括号内的乘法,然后算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乘法.23教师问4:前面我们已经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知道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现在又多一种乘方运算,你们认为在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哪些运算顺序?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7)(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例1:计算:(出示课件8)(1)2×(-3)3-4×(-3)+15;(2)(-2)3+(-3)×[(-4)2+2]-(-3)2÷(-2).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原式=2×(-27)-(-12)+15=-54+12+15=-27(2)原式=-8+(-3)×(16+2)-9÷(-2)=-8+(-3)×18-(-4.5)=-8-54+4.5=-57.5总结点拨:分清运算顺序,先乘方,再做中括号内的运算,接着做乘除,最后做加减.计算时,特别注意符号问题.例2:计算:(出示课件10)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法一、原式= 解法二、原式= =-6+(-5)=-11总结点拨:在运算过程中,巧用运算律,可简化计算.2.探究数字规律例:观察下面三行数:(出示课件12-14)–2, 4, –8, 16, –32, 64,…; ①0, 6, –6, 18, –30, 66,…; ②–1, 2, –4, 8, –16, 32,…. ③(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分析:观察①,发现各数均为2的倍数.联系数的乘方,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考虑,可发现排列的规律.解:(1)第①行数是-2,(-2)2,(-2)3,(-2)4,(-2)5,(-2)6,…(2)对比①②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你有什么发现?()2253[]39⎛⎫-⨯-+- ⎪⎝⎭119119⎛⎫⨯-=- ⎪⎝⎭259939⎛⎫⎛⎫⨯-+⨯- ⎪ ⎪⎝⎭⎝⎭222220,46,86,1618,..++++-−−→−−→-−−→-−−→第②行数是第①行相应的数加2.即 -2+2,(-2)2+2,(-2)3+2,(-2)4+2,…对比①③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你有什么发现?第③行数是第①行相应的数的一半,即-2×0.5,(-2)2×0.5,(-2)3×0.5,(-2)4×0.5,…(3)根据第①行数的规律,得第10个数为(-2)10,那么第②行的第10个数为(-2)10+2,第③行中的第10个数是(-2)10×0.5.所以每行数中的第10个数的和是:(-2)10+[(-2)10+2]+[(-2)10×0.5]=1024+(1024+2)+1024×0.5=1024+1026+512=2562(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16-20)1.计算4+(–2)2×5=( )A .–16B .16C .20D .242.计算式子(–1)3 +(–1)6的结果是( )A.1B.–1C.0D.1或–13.设a=–2×32, b=(–2×3)2, c=–(2×3)2,那么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a<c<bB.c<a<bC.c<b<aD.a<b<c4.计算:(-12)2×(91-41) 5.计算:(-2)2022+(-2)20236.计算:(1)2×(-3)2-4×(-3)+15 ;(2)16122472;⎛⎫⎛⎫⨯-÷- ⎪ ⎪⎝⎭⎝⎭(3)()27274;⎛⎫-+-÷- ⎪⎝⎭ (4)-8-3×(-1)3-(-1)4 7.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都是a,高是b,它的体积和表面积怎样计算?当a=2 cm,b=5 cm 时,它的体积和表面积是多少?参考答案:1.D 解析:4+(–2)2×5=4+4×5=4+20=24.2.C3.B4.解:(-12)2×(91-41) =144×41-144×91 =36-16=205.解:原式=22022 – 22023= 22022 – 22022×2= 22022 –22022 –22022= –220226.(1)45;(2)79;(3)0;(4)-6 7.解:体积V=a 2b=22×5=20 cm 3.表面积S=2a 2+4ab=2×22+4×2×5=48 cm 2.(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进行;3.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5.2)的相关内容。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导学案:1.5有理数的乘方2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导学案:1.5有理数的乘方2

1 .5 有理数的乘方第17学时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先回顾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自学教材有理数混合运算部分,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预习时间20分学习目标:1、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及时纠正运算中的错误,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重难点: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回顾: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2、加入乘方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如何?(二)导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 ,再 ,最后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 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方法规律:(1)有理数运算分三级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 级运算。

运算顺序是:先算高级运算,再算 运算;同级运算,再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运算。

(2)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律的运用二、合作探究1、计算:(1)3114(2)11(2)425⎡⎤-----⎢⎥⎣⎦×÷÷(2)2233311(12)674⎡⎤--+-⎢⎥⎣⎦÷×(-)(3)3232333519143(2(1)()(251949252⨯--⨯⨯-+⨯-(-)2、观察下面行数:① -3,9,-27,81,-243,729,…② 0,12,-24,84,-240,732,…③ -1,3,-9,27,-81,243,…(1)第①行数有什么规律?(2)第②行数与第①行数有什么关系?(3)第③行数与第①行数有什么关系?(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三、学习致用:1、计算: 223311233(3)3()2⎡⎤-----⎣⎦×÷÷2、x 、y 为有理数,且212(3)0x y -++=,求2232x xy y -+的值;3、20092010(0.25)4×4、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12,第二次剪去剩下的12,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后剩下的绳子还有1厘米长吗?为什么?四、能力提升 已知22(1)0-+-=ab b 试求1111(1)(1)(2)(2)(3)(3)+++++++++ab a b a b a b 的值。

1.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加减乘除乘方)学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

1.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加减乘除乘方)学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

1.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加减乘除乘方)学案学案背景本学案是为了帮助七年级学生巩固和提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力而设计的。

通过加减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练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2.能够正确应用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进行解题。

学习重点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及应用;2.复杂问题的变量分析和求解过程。

学习内容本学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复习与导入(10分钟)通过简单的问题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知识点讲解(20分钟)1.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规则;3.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解决。

三、例题演练(30分钟)通过几个例题的演练,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

四、综合应用(30分钟)设计一些综合应用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求解实际问题。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方法与策略1.理解运算规则:掌握有理数的各种运算法则,注重操作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2.进行变量分析:对于复杂问题,先进行变量的定义和分析,再根据情境和条件构建数学模型。

学习延伸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对比书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加深理解;2.利用在线学习资源,进行相关的习题练习和巩固训练;3.创设实际情境,设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评价1.参与课堂讨论和演练的积极性;2.完成课堂练习的准确性;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中,老师将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的练习结果等方式来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以上是本学案的设计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思考和探索,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2.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教学难点】准确建立底数、指数和幂三个概念,并能求幂的运算.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在小学里我们学过一个数的平方和立方是如何定义的?怎样表示?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2次方),即a2=a·a;a·a·a记作a3,读作a 的立方(或a的3次方),即a3=a·a·a.(分别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过程)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1个细胞30分钟分裂成2个,1个小时后分裂成2×2个,1.5小时后分裂成2×2×2个,……,5小时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1024个.为了简便可将记作210.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a·a·……·a,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 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教学说明】(1)举例56说明概念及读法;(2)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通常省略指数1不写;(3)因为a 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4)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试一试(1)(-4)3;(2)(-2)4;(3)-24.【教学说明】教师教学时应强调:(1)计算时仍然是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2)注意(-2)4与-24的区别.【归纳结论】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计算:【教学说明】注意观察,分清符号、底数以及指数.试一试教材第42~43页练习第1、2题.例2用计算器计算.(-8)5和(-3)6(教材第42页例2)【教学说明】教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上面的题,注意让学生知道算乘方时的按键为∧.试一试教材第42~43页练习第3题.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在(-2)6中,指数为______,底数为______.2.在-26中,指数为______,底数为_______.3.若a 2=16,则a=______.4.平方等于本身的数为______,立方等于本身的数为______.5.计算(-151)×461=________. 6.在(-2)5,(-3)5,(-21)5,(-31)5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方得9的数是3B.平方得-9的数是-3C.一个数的平方只能是正数D.一个数的平方不能是负数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4=16B.-(-2)+=-4C. (-31)2=-91 D.(- 21)2=-41 9.下列各组数中,不相等的是( )A.(-3)2与-32B.(-3)2与32C.(-2)3与-23D.丨-23丨与丨-23丨10.下列各式计算不正确的是( )A.(-1)2013=-1B.-12012=1C.(-1)2n =1(n 为正整数)D.(-1)2n+1=-1(n 为正整数)【教学说明】以上题目均较简单,可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由教师评讲,边评讲边点学生口答.【答案】1.6 -22.6 23.±44.1、0 -1、0、15.-56.(-31) 5 7.D8.B9.A10.B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作知识小结: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运用有理数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熟知底数、指数和幂三个基本概念.2.教师扩展:首先,有理数的乘方就是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可以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符号的确定和幂的求值.乘方的含义:①表示一种运算;②表示运算的结果.乘方的读法:①当a n 表示运算时,读作a 的n 次方;②当a n 表示运算结果时,读作a 的n 次幂.乘方的符号法则:①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②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③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奇次幂是负数.注意(-a )n 与-a n 及(a b )n 与a nb 的区别和联系.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5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3.选做题.本课时宜从现实生活里的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乘方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起着引领学生探寻方向的作用,即遵循“引导——帮助——点拨”的原则,真正做到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种方式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主动发展知识,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形成协作意识.后序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5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5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及相关性质,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素质能力目标: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难点:透彻理解乘方、幂、底数、指数这几个概念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学法指导上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来研究规律性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例题和练习,采取如下教法:(1)用情景导入法让学生感受引入概念的必要性。

(2)用讲授法讲清概念的形成过程,剖析概念的实质。

(3)用讨论法激起学生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4)用练习法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

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

你信吗?带着这个疑问开启本节课的学习合作探究要求:把一张纸进行对折、再对折……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并把答案填写在报告单上(1)对折一次有几层? 2(2)对折二次有几层?2×2(3)对折三次有几层?2×2 ×2(4)对折四次有几层?2×2 ×2 ×220个……(5)对折二十次有几层?2×2 ×2 ……×2×2 ×2(6)对折三十次呢? 2×2 ×2 ……×2×2 ×2问题:像这样的式子表示起来很复杂,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的记法呢?(二)新知探究1、通过实例,引出乘方的概念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是2×2, 简记作22,读作2的二次方(或2的平方); 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是2×2×2,简记作23,读作2的三次方(或2的立方). 那么:类似地,2×2×2×2×2 简记作25,读作2的五次方2×2 ×2 ……×2×2 ×2 简记作230,读作2的三十次方2×2 ×2 ……×2×2 ×2 简记作2n ,读作2的n 次方若把2换成有理数aa ×a ×… ×a ×a 简记作 a n 读作a 的n 次方归纳:(1)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a ×… ×a =n a ,读作a 的n 次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已知的有理数知识出发,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2.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和加减乘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来自三、教学策略(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2.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模型,直观地展示有理数乘方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4.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4.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有理数乘方的规律,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5.全面的评价与反馈:本节课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与反馈,既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又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的及时反馈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已有的有理数知识为基础,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同时,结合具体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有理数的乘方和加减乘除运算进行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乘方》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乘方》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乘方》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乘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通过学习乘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和函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但对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乘方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乘方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方的概念。

2.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3.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乘方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方的意义。

2.讲授法:讲解乘方的定义、运算方法和应用。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4.练习法: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乘方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应用。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教学素材:收集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乘方的概念,如:“有两只兔子,每只兔子生两只小兔子,问一年后,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方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方的定义、运算方法和应用。

通过PPT展示乘方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乘方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基础题和拓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解答彼此的疑问,加深对乘方的理解。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讲解、讨论。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每分裂一次的时间为1小时,问10小时后,细菌的数量是多少?”让学生体会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课时)教案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课时)教案及练习(含答案)

有理数的乘方乘方( 2)知识与技术 能确立有理数加、 减、乘、除、乘方混淆运算的次序;能够娴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 过程与方法教课目的算,并在运算过程中合理使用运算律;培育学生对数的感觉, 提升学生正确运算的能力,培感情态度价养 学生思想的逻辑性和灵巧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值观思想能力.教课要点有理数的混淆运算法例教课难点运算次序确实定和性质符号的办理教课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教师提出问题:在 2+ 32×(- 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哪几种运算?给学生充足议论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持续发问:这道题应按什么顺的时间,鼓舞他提出问题序运算?前方我们已经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知道们多发布自己的小组议论以为在做有理数混淆运算时,应注意哪些运算次序?请看法。

分 4 人小组议论。

小组议论后,请小组代表报告、沟通议论结果,其他同学增补,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适合的总结与增补:( 1)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 若有括号, 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按小括号、 中括号、大括号挨次进行。

培育学生擅长归例 1 计算:纳、总结的能力,( 1)(- 2)3+(- 3)× [ (- 4) 2+2] -(- 3)2÷(-五种代数运算可分为三级;加减 沟通反应是一级,乘除是2);( 2) 1- 1× [3 ×(- 2)2-(- 1)41÷(- 1二级,乘方与开 ]+)方(此后会学)2 342是二级。

值.3、师生共同探请教科书44页的例 4.3.重申:按有理数混淆运算的次序进行运算,在每一步运 算中,仍旧是要先确立结果的符号,再确立符号的绝对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此刻又多一种乘方运算,你们例 2 察下边三行数:-2, 4,- 8, 16,- 32, 64,⋯;① 0, 6,- 6, 18,- 30, 66,⋯;②-1, 2,- 4, 8 ,- 16, 32,⋯.③( 1)第①行数按什么律摆列?( 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 10 个数,算三个数的和.225 ] ,1.算3[39建学生采纳多种方法行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乘方概念、乘方法则和乘方运算。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乘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方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法则。

2.能够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的理解。

2.乘方法则的掌握和运用。

3.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熟练掌握。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方概念和乘方法则。

2.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方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内容包括乘方概念、乘方法则和乘方运算的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物体每次翻倍,翻倍3次后的数量是多少?”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引入乘方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方概念和乘方法则的定义和规则,并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和展示乘方的运算过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乘方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解释错误的答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一些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1.5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内容解析本节课涉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混合运算,既是对本章内容的一个小概括,也是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的载体.在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中,关键是运算顺序的问题.通常把六种基本的代数运算分成三级:加与减是第一级运算,乘与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与开方是第三级运算.运算顺序的规定是:先算高级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同级运算在一起,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如果有括号,先做小括号内的运算,再做中括号内的运算,最后做大括号内的运算.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2.目标解析达到目标的标志是能说出运算顺序,对于给定的含有加、减、乘、除、乘方的算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求出结果.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混合运算中,主要的困难是运算顺序问题.这个难点的解决需要一定量的混合运算训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养成习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运算顺序上出现的错误.另外也可以适当地让学生采取多种算法来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对于比较复杂的运算,也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本章承担培养学生运算技能的任务,要达到正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运算,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练习.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乘方的知识计算:23(-)= 23-= 32=- 33=(-) 410(-)= 24=(-)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修正.设计意图:复习乘方的内容,为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理数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运算.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熟练上述运算顺序.例1 计算:(1)2×(-3)3-4×(-3)+15;(2)(-2)3+(-3)×[(-4)2+2]-(-3)2 ÷ (-2).师生活动:由学生独立作答.选学生分组板书.出现计算错误时进行纠正.例2 议一议,说一说:(1)2÷(2×3)与2÷2×3有什么不同?(2)1222⎛⎫÷- ⎪⎝⎭与1222÷-有什么不同? (3)26(3)÷-与26(3)÷-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学过的运算,引出运算顺序,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例3 辨析运算的正误: ()2214633⎛⎫⎛⎫--÷-⨯- ⎪ ⎪⎝⎭⎝⎭. 解法1:原式 解法2:原式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和辨析,明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练习: ⎪⎭⎫ ⎝⎛-⨯⎪⎭⎫ ⎝⎛--=3132949294-=92=2494÷-=429=-914-=三)小结(1)请你归纳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请你说说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你想过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运算吗?可以自己举一些例子看看.(四)布置作业教科书第47页第3题.五、板书设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例题三、注意的问题一、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运算.。

1.5.1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5.1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5.1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2.内容解析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涵盖了有理数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运算的小结.教材在前面学习有理数加、减、乘、除法运算时,就已经适时介绍过加减法混合、乘除法混合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此加入乘方与前面四种运算的混合,构成了三级混合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以及以后将学习的开方是第三级运算)以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地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和运算顺序.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应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知道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运算能力)2.目标解析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混合运算中,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再学)叫做第三级运算.一个式子里如果含有几级运算,应先算高级运算,再算低一级运算,即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里的运算;如果有绝对值,就先算绝对值.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首先要看清算式的层次如括号、运算层级等,确定运算顺序,再根据各种运算法则,先确定每一种运算结果的符号,再计算其结果的绝对值.能够使用加法与乘法运算律的,应使用运算律来提高运算的速度与准确率.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第1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方的概念,理解了乘方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乘方运算,但对乘方运算结果的变化规律缺乏整体性的认识.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计算、观察、分析、交流、纳等数学活动,总结发现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混合运算规律.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应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规律探究和实际应用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乘方的定义这种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组成要素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8就是8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乘方的符号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是______;(2)负数的偶次幂是_____;负数的奇次幂是_____;(3)0的任何次幂等于____;(4)1的任何次幂等于____;(5)-1的偶次幂等于____;-1的奇次幂是_____.(二)自学导航问题: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哪些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一个运算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思考: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思考下列问题:(1)2÷(2×3)与2÷2×3有什么不同?(2)2÷(12-2)与2÷12-2有什么不同? (3)6÷(-3)2与6÷(-32)有什么不同?思考:下面的算式含有哪几种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三)考点解析例1.计算:(1)(-1)3-32÷(-4)×13; (2)(-3)2×(1-3)-(3-32); (3)(-4)×[(-3)2+2]-(-3)3÷(-2). 解:(1)原式=-1+32×14×13=-1+18=-78(2)原式=×(-2)-(3-9)=-18-(-6)=-18+6=-12;(3)原式=(-4)×(9+2)-(-27)÷(-2)=(-4)×11-13.5=-44-13.5=-57.5.【迁移应用】计算:(1)-14-(-12)÷3×|-2|; (2)-23÷49×(-23)2; (3)9+5×(-3)-(-2)2÷4; (4)(-4)3-22-|-12|×(-8)2; (5)-32+[1-(-1)3]×2÷12; (6)-53+[(-4)2-(1-62)×3]. 解:(1)原式=-1-(-12)×13×2=-1+13=-23;(2)原式=-8÷49×49=-8×94×49=-8;(3)原式=9+(-15)-4÷4=9-15-1=-7;(4)原式=-64-4-12×64=-64-4-32=-100; (5)原式=-9+(1+1)×2×2=-9+2×2×2=-9+8=-1 ;(6)原式=-125+[16-(1-36)×3]=-125+16+105=-4.例2.计算:(1)-43÷916×(-34)2-(1-32)×2; (2)-14-(2-112)×13×[5+(-2)3];(3)-24÷[1-(-3)2]+(23-35)×(-15); (4)-32-|(-5)3|×(-25)2-18+|-(-3)2|. 解:(1)原式=-64×169×+8×2=-64+16=-48; (2)原式=-1-12×13×(5-8)=-1-12×13×(-3)=-1+12=-12;(3)原式=-16+(1-9)+(-23×15+35×15) =-16÷(-8)+(-10+9)=2-1=1;(4)原式=-9-125×425-18÷9=-9-20-2=-31.【迁移应用】计算:(1)-(-2)2+22-(-1)9×(13-12)+16-8; (2)112×[3×(-23)2-1]-14÷(-4)2;(3)(58-23)×24+14÷(-12)3+|-22|; (4)|-57|×(45-13)÷(-23)2-(12)2; (5)-23÷[214×(-113)2]×(-0.25)2; (6)|-1+89|÷(59-34+112)-32×(-34)3.解:(1)原式=-4+4+1×(-16)-8=-8;(2)原式=32×(3×49-1)-14÷16=32×13-164=3164; (3)原式=58×24-23×24+14×(-8)+22=15-16-2+22=19; (4)原式=57×715÷49-14=13×94-14=12; (5)原式=-8÷(94×169)×116=-8×14×116=-18;(6)原式=19÷(−19)-32×(-2764)=-1+272=1212. 例3.观察下面三行数:-2, 4, -8, 16, -32, 64,…;①0, 6, -6, 18, -30, 66,…; ①-1, 2, -4, 8, -16, 32,…. ①(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分析:观察①,发现各数均为2的倍数.联系数的乘方,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考虑,可发现排列的规律.解:(1)第①行数是-2,(-2)2,(-2)3,(-2)4,…(2)第①①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2)第①行数是第①行相应的数加2,即-2+2,(-2)2+2,(-2)3+2,(-2)4+2,…第①行数是第①行相应的数除以2,即-2÷2,(-2)2÷2,(-2)3÷2,(-2)4÷2,…(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3)每行数中的第10个数的和是(-2)10+[(-2)10+2]+(-2)10×0.5=1024+(1024+2)+1024×0.5=1024+024+512=2562.【迁移应用】(1)计算:①2-1=___;①22-2-1=___; ①23-22-2-1=___; ①24-23-22-2-1 =___; ①25-24-23-22-2-1=___.(2)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猜想:22020-22019-22018-…-22-2-1的值为____;2n-2n-l-2n-2-.….-22-2-1的值为____.(3)根据上面猜想的结论,求213-212-211-210-29-28-27-26的值.解:由猜想的结论得:213-212-211-210-29-28-27-26-25-24-23-22-2-1=1所以,213-212-211-210-29-28-27-26=1+1+2+22+23+24+25=1+2+4+8+16+32=64例4.小王在电脑上设计了一个有理数的运算程序:输入数a,按“*”键,再输入数b,得到运算:a*b=a2-b2-[2(a3-1)-1÷b]÷(a-b).(1)求(-2)*12;解:(1)(-2)*12=(-2)2-(12)2-{2×[(-2)3-1]-1÷12}÷(-2-12)=-174.(2)小王在运算a*b=a2-b2-[2(a3-1)-1÷b]÷(a-b)中出现无法操作的情况,可能是因为除数或分母中有0的存在.1÷b中如果b=0,那么无意义,无法操作;或者a-b作为除数,如果a-b=0,即a=b,那么无意义,也无法操作.所以有两种可能:输入了b=0或输入了b=a,才使得程序无法操作.【迁移应用】1.如图是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流程图,若开始输入x=-2,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2.如图是一个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出的值为-5时,输入的x的值为_______.五、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5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5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案

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第1课时乘方教学内容课本第41页至第42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2)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精神,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2.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3.关键: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注意区别-a n与(-a)n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怎样确定的?答: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2.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面积是多少?棱长为2的正方体,则体积为多少?答:边长为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2×2=22=4,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为2×2×2=23=8.二、新授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 a·a 简记作a 2,读作a 的平方(或二次方). a·a·a 简记作a 3,读作a 的立方(或三次方).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个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1个细胞30分钟分裂成2个,1小时后分裂成2×2,1.5小时后分裂成2×2×2, …,5小时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1022222⨯⨯⨯⨯个=1024(个)为了简便,可将1022222⨯⨯⨯⨯个记作210.一般地,几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记作a n .即n aa a aa 个=a n这种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a 叫底数,n 叫做指数,当a n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 的n 次幂.例如,在94中,底数是9,指数是4,94读作9的4次方,或9的4次幂,它表示4个9相乘,•即9×9×9×;又如(-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4次方(或-2的4次幂),它表示(-2)×(-2)×(-2)×(-2).思考:32与23有什么不同?(-2)3与-23的意义是否相同?其中结果是否一样?(-2)4与-24呢?(35)2与235呢?答:32的底数是3,指数是2,读作3的2次幂,表示3×3,结果是9;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表示2×2×2,结果是8.(-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表示(-2)×(-2)×(-2),结果是-8;-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的相反数,表示为-(2×2×2),结果是-8.(-2)3与-23的意义不相同,其结果一样.(-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四次幂,表示(-2)×(-2)×(-2)×(-2),•结果是16;-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4次幂的相反数,表示为-(2×2×2×2),其结果为-16.(-2)4与-24的意义不同,其结果也不同.(35)2的底数是35,指数是2,读作35的二次幂,表示35×35,结果是925;235表示32与5的商,即335,结果是95.因此,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因为a 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例1:计算:(1)(-4)3;(2)(-2)4;(3)(-12)5;(4)33;(5)24;(6)(-13)2.解:(1)(-4)3=(-4)×(-4)×(-4)=-64 (2)(-2)4=(-2)×(-2)×(-2)×(-2)=16(3)(-12)5=(-12)×(-12)×(-12)×(-12)×(-12)=-132(4)33=3×3×3=27(5)24=2×2×2×2=16(6)(-13)2=(-13)×(-13)=19例2:用计算器计算(-8)5和(-3)6.开启计算器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显示:(-8)^ 5-32768 即(-8)5=-32768显示:(-3)^ 6729 即(-3)6=729显示:-32768显示:729所以(-8)5=-32768 (-3)6=729从例1和例2,你能发现正数的幂、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底数为正数时,不论指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其结果都是正数.若底数为负数,当指数是偶数时,其结果是正数,当指数是奇数时其结果为负数.实际上这可以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来确定,负因数是奇数个时,积为负数,负因数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因此,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0.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52页练习1、2.2.补充练习.(1)下面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22=-4 B.-(-2)2=4 C.(-3)2=6 D.(-3)3=1 (2)下列各式是否正确,若有错误,请改正过来.①∵43=4×3=13,34=3×4=12,∴43=34②∵(-3)2=-3×3=-9,-32=-3×3=-9,∴(-3)2=-92(3)如果(-2)m>0,则(-1)m=_______;如果(-13)n<0,则(-1)n=_____.四、课堂小结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a n表示n个a相乘的积.注意(-a)n与-a n•两者的区别及相互关系:(-a)n的底数是-a,表示n个-a相乘的积;-a n底数是a,表示n个a相乘的积的相反数.当n为偶数时,(-a)n与-a n互为相反数,当n为奇数时,(-a)n 与-a n相等.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47页习题1.5第1题,第48页第11、12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一、填空题.1.(-5)×(-5)×(-5)×(-5)×(-5)写成乘方的式子是_______.2.(-38)4中,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_.3.一个数的5次幂是负数,则这个数的7次幂是_____数,4次幂是_____数.4.(-0.1)2=_______,-23=______,(-12)4=_______,(-3)4=______,(23)2•=•________,2222______,33=________.5.平方等于16•的数是______,•平方等于0•的数是______,•立方等于27•的数是______,_______的立方等于0,立方得-27的数是_______.二、选择题.6.(-7)2等于().A.49 B.-49 C.-14 D.147.-43的意义是().A.3个-4相乘 B.3个-4相加C.-4乘以3 D.43的相反数8.下列各数互为相反数的是().A.32与-23 B.32与(-3)2 C.32与-32 D.-32与(-3)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数的平方一定大于这个数; B.一个数的平方一定是正数C.一个数的平方一定小于这个数的绝对值;D.一个数的平方不可能为负数10.下列算式中,结果正确的是().A.(-3)2=6 B.(-12)2=1; C.0.12=0.02 D.(-32)3=-278三、用计算器计算.11.(1)2.36;(2)125;(3)0.134;(4)(-5.6)3.四、计算题.12.(1)(-1)258;(2)(-1)101;(3)-12004;(4)(-0.2)2;(5)(-0.1)3;(6)-(-14)2;(7)-(-15)3;(8)(-213)2.五、解答题.13.1米长的小棒,第1次截去一半,第2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截下去,第7•次后剩下的小棒有多长?六、设n为正整数,计算.14.(1)(-1)2n;(2)(-1)2n+1.。

1.5有理数的乘方(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1.5有理数的乘方(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能力;
4.在探索有理数乘方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5.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有理数乘方的概念:重点讲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使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表示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掌握,而有的学生则在负整数乘方和零的乘方这部分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这些难点时,需要更加细致和生动。
首先,我尝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发现这样的引入方式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意识到举例时可以更多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例子更贴近他们,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难点:零的乘方,如$0^3$等于0,与其它数的乘方进行区分;
(3)难点: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如$2^3 \times 2^2$和$2^3 \div 2^2$的计算方法;
(4)难点:幂的乘方,如$(2^3)^2$的计算方法;
(5)难点:积的乘方,如$(2 \times 3)^2$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核心知识。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乘方的运算规则,提高数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透彻本节课的知识点。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尽管我已经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语言的简练和清晰,尽量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阐述概念。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5 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正确区分幂的底数与指数.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3.掌握含有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根很细的面条,你知道捏合几次后可以拉出128根细面条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主学习教材第41至44页,完成下列问题:1.求n个__相同因数的积__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2.在式子a n(n为正整数)中,__a__叫底数,__n__叫指数,__a n__叫幂.读作__a的n 次方__或__a的n次幂__.3.在94中,底数是__9__,指数是__4__,读作__9的4次方__,或9的4次幂.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__5的一次方__.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4.负数的奇次幂是__负__数,负数的偶次幂是__正__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正__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__0__.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活动一:例1 把下列乘法式子写成乘方的形式,然后指出其底数、指数并读出: (1)1×1×1×1×1×1×1=________; (2)3×3×3×3×3=________;(3)(-3)×(-3)×(-3)×(-3)×(-3)=________; (4)(-56)×(-56)×(-56)×(-56)×(-56)=________.【展示点评】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读作a 的n 次方. 【小组讨论】题(2)和(3)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负数和分数的乘方书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反思小结】负数和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要把底数(负数和分数)用括号括起来.【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 乘方的运算活动二:例2 计算:(1)(-4)3; (2)(-2)4; (3)(-23)3.从例2中,可以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规律是: 当指数是________数时,负数的幂是________数; 当指数是________数时,负数的幂是________数;【展示点评】(-4)3表示3个-4相乘,(-2)4表示4个-2相乘,(-23)3表示3个-23相乘,由此发现进行乘方运算,可以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乘方.【小组讨论】负数的奇次幂和偶次幂在结果的正负上有什么区别?正数的奇次幂和偶次幂在结果的正负上有区别吗?0的正整数次幂的结果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反思小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其依据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三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活动三:例3 计算:(1)2×(-3)3-4×(-3)+15;(2)(-2)3+(-3)×[(-4)2+2]-(-3)2÷(-2).【展示点评】(1)先算乘方,后算乘法,最后算加减.(2)先乘方,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小组讨论】: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反思小结】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计算;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除遵守以上原则外,还需注意灵活使用运算律,使运算快捷、准确.【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乘方的意义.2.有理数乘方的幂的符号规律.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实际问题―→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乘方乘除加减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1.下列各式,说出它的底数和指数,并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1)(-1)10; (2)83; (3)-54; (4)m n.解:(1)-1是底数,10是指数,表示10个-1相乘 (2)8是底数,3是指数,表示3个8相乘(3)5是底数,4是指数,表示54的相反数 (4)m 是底数,n 是指数,表示n 个m 相乘 2.下列算式的结果是正数的是( D )A .-[-(-3)]2B .-(-3)2C .-54D .-32×(-3)3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C ) A .4×4×4=3×4B .53=35C .(-3)(-3)(-3)(-3)=34D .(-23)3=23×23×234.(-34)3=__-2764__;-32=__-9__;(-112)3=__-278__;-233=__-83__.5.一根长1 m 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剪后剩下的绳子长度为( C )A .(12)3 mB .(12)5mC .(12)6 mD .(12)12m6.计算: (1)-18×16÷(-2)3;(2)-24+(3-7)2-2;(3)(-10)2+[(-4)2-(3+32)×2]; (4)112×⎣⎢⎡⎦⎥⎤3×(-23)2-1+124×(-2)3.解:(1)2 (2)-2 (3)92 (4)0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第2课时科学记数法教学目标1.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和特征,能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或小于-10的数.2.能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或小于-10的数.教学难点理解底数是10的指数的规律.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许多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如全世界人口大约是6100000000,光速大约是300000000 m/s,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km2等等,我们如何能简单明了表示它们呢?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44至45页,完成下列问题:1.把下面各数写成幂的形式,并观察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1)100=__102__;(2)1000=__103__;(3)10000=__104__;(4)100000=__105__.2.一个大于10的数都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的取值范围是__大于等于1且小于10的数__,n是__正整数__,用这种方法表示数叫做科学记数法.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时,整数的位数与10的指数的关系是__整数位数-1=指数__.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活动一:例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1000000;(2)57000000;(3)-123000000000.【展示点评】科学记数法的关键是找出a和n,其中a与原数符号相同,它是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后的结果,n是比原数整数位数少1的正整数.【小组讨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有什么要求?【反思小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要先看这个数的整数部分有几位,再写成a×10n 或-a×10n的形式,确定a 时要注意它是只有一位整数的数,确定n 时,它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符号要注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关键是确定a 与10的指数n ,其中1≤a <10,n 为正整数.【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探究点二 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活动二:例2 把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3.24×107=________,5×106=________,5.3×105=________,-8.7×104=________.【展示点评】本题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是一个互逆过程,如 3.24×107在――→a ×10n中,n =7原数有8位整数32400000.【小组讨论】说一说把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的方法.【反思小结】a ×10n 或-a×10n的原数的整数位数等于n +1,原数等于把a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n 位所得的数,若向右移动位数不够则用0补上,注意符号.【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1.概念:科学记数法、底数、指数. 2.科学记数法的基本形式及要求.3.把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 实际问题―→科学记数法―→实际运用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1.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全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3740亿元,比2010年增长24.8%,创下历史新高.那么103740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D )A .1.0374×1010B .10.374×1012C .1.0374×1012D .1.0374×1013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写出的数,原来分别是什么数?(1)1×106=__1000000__;(2)1.5×103=__1500__;(3)2.012×103=__2012__;(4)-1.324×106=__-1324000__. 3.一个废旧电池能够污染60 L 水,某市每年报废的电池有近100000000个,如果废旧电池不回收,一年报废的电池所污染的水大约有__6×109__L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70000; (2)-868000; 27(3)201200; (4)300万;(5)57000000; (6)-123000000000.解:(1)7×104 (2)-8.68×105 (3)2.012×105 (4)3×106 (5)5.7×107(6)-1.23×10115.某小区要建一种房屋,每幢房屋大约需要12万块砖,而每块砖的体积约为1728 cm 3, (1)建一幢房屋的砖的总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米?(2)如果一个小区要建造40幢这样的房屋,则建设用砖的总体积约为多少立方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解:(1)207.36 m3(2)8.2944×103 m3六、布置作业巩固目标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第3课时近似数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意义,给出一个近似数,能准确说出它的精确度.2.能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确定一个数的近似值,并体验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意义,能按精确度要求对一个数取近似数.教学难点能按精确度要求对一个数取近似数.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 km2,长江长为6300 km2,宇宙现在的年龄约为200亿年,圆周率3.14159,世界上有61亿人,地球储水总量为1.42×1018m3.以上这些数有特点是什么?它们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45至46页,完成下列问题:1.用四舍五入法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1)0.058(精确到百分位)__0.06__;(2)5.699(精确到0.01)__5.70__.2.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__精确度__表示.3.误差越小,精确度越__高__,误差越大,精确度越__低__.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按要求取近似数活动一:例1 按括号中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2)304.35(精确到个位); (3)1.804(精确到0.1); (4)1.804(精确到0.01).【展示点评】以(1)为例,0.158――→精确到小数点后第3位从第4位的8进行“入”0.016.有时两个近似数的大小一样,但表示的意义却完全不一样,当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时,近似数末位数字0不能省略. 【小组讨论】按要求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反思小结】精确到哪一位,在四舍五入时看它的后一位;对较大的数取近似值,通过先将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再按要求取近似值.【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 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 活动二:例2 下列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1)0.0210;(2)523;(3)5.4万;(4)2.82×105.【展示点评】(1)小数点后有4位,精确到万分位;(2)个位;(5)5.4万即54000,4在千位上,故精确到千位.(2)2.82×105=282000,数字2在千位上,故精确到千位.【小组讨论】如何确定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数字后面有单位的和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如何确定其精确度?【反思小结】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必须看清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所在的数位,当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带有单位时,该数的最后一位整数即是该单位所表示的数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判断其精确度时要将该数写出原数后确定.【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确定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 3.近似数在实际生活的运用. 实际问题―→近似数―→实际运用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1.下面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1.32精确到__百分__位; (2)2000精确到__个__位; (3)1.53万精确到__百__位;(4)3.2×105精确到__万__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近似数3.20和近似数3.2相等B .近似数3.20和近似数3.2都精确到十分位C .近似数2千万和近似数2000万的精确度一样D .近似数32.0和近似数3.2的精确度一样3.近似数2.60所表示的精确值x 的取值范围是( A ) A .2.595≤x <2.605 B .2.50≤x <2.70 C .2.595<x≤2.605 D .2.600<x≤2.6054.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数. (1)4.0056(精确到百分位); (2)9.23456(精确到0.0001);(4)0.02076(精确到千分位).解:(1)4.01(2)9.2346(3)5.68×106(4)0.0215.某学生在进行体检时,量得身高约为1.60 m,他在登记时写成1.6 m,从近似数的意义上去理解,测量结果与登记数是否一致?为什么?解:不一致.因为近似数1.60 m所表示的精确值x m的范围是1.595≤x<1.605,而近似数1.6 m所表示的精确值y m的范围是1.55≤y<1.65.六、布置作业巩固目标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 计算:(8÷2) ÷(-4×2)
例4 -(-3) -|(-5) |×(- ) -18÷|-3 |
例5 计算:(-1) ×{[4 ÷(-4)+(-1 )×(-0.4)]÷(- )-2}
五、当堂反馈、布置作业
作业:书P583
独立完成,相互流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学生点评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学生点评
板 书 设 计
1.5有理数的乘方(2)
例1 计算:1.125×(-2 )+(-0.72)×(-3 )
例2 计算:(-2) +(-3)×[(-4) +2]-(-3) ÷(-2)
2、改错:把正确的解答写在横线上
+ ×(-2 )=( + )×(-2 )= -2
3、计算:
(1)-1 + + -1 (2)1 ÷(-3 )×(-3 )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在小学已经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样,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也有顺序问题,且它与小学类似。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为: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在这个运算顺序中,加减为一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乘方为三级运算,应按照先三级,再二级,最后一级的顺序进行。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例1 计算:1.125×(-2 )+(-0.72)×(-3 )
教师分析、讲解
例2 计算:(-2) +(-3)×[(-4) +2]-(-3) ÷(-2)
例3 计算:(8÷2) ÷(-4×2)
教师分析,讲解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例4 -(-3) -|(-5) |×(- ) -18÷|-3 |
教师巡视,适当指导,得出结论
例5 计算:(-1) ×{[4 ÷(-4)+(-1 )×(-0.4)]÷(- )-2}
1.5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目标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难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学法指导
练习法
辅助准备
多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预习导学
1、判断题:-(-2) ÷1 ×(- ) =8÷ × =8÷1=8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