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与评析t(精品)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上P57~58.二、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设计图案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
三、教学重点:通过微视频学习,能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四、教材分析: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新,且用微课形式独立学习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因此微视频的录制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课前谈话。
揭示:生活中人和物体经常处于一定的运动状态,只不过方式有所不同。
活动二:认识平移和旋转。
1.利用微视频认识平移和旋转:思考:(1)什么是平移和旋转?(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等思维过程,能对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了解得更深刻,初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表象。
】2.学习交流。
3.用身体完成平移或旋转指令:向左平移4步,向前平移2步,旋转一周,再向后平稳1步。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
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4.小结: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形状、大小、方向不变,只有位置发生变化。
旋转是物体围绕固定点或轴做圆周运动,大小、形状不变,方向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精品)
第三课时平移和旋转教案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9—41页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3.通过实践,感受平移和旋转是怎样运动的。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录象一、课前延伸: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饮料加工厂,好吗?二、课内探究1、[出示录象]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感知各种运动形式)2、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试着用手演示一下。
3、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内交流)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平移、旋转4、小节: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
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
5、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拓展延伸所学的知识)学生选择一个平移现象,一个旋转现象,并进行演示。
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1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
分清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2、小游戏:(判断练习)根据老师的表述,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创设具有动态效果的典型实例情境。
首先教师把青岛版教材情境图中选取的实例做成了动态的画面,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参观热电厂”这一情境,观察寻找有哪些正在运动中的物体,接着比划物体是怎么运动的,并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通过一系列的讨论、争论,从而进一步加深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不足及措施:传送带、升降机,学生缺乏直观认识。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加深平移和旋转认识。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平移、旋转》说课稿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平移、旋转》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平移和旋转。
在前三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认识、加减法和计数法等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平移和旋转来描述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2.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
3.能够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识别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和含义。
2.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具体操作过程。
3.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数学概念和思维。
教学难点1.将平移和旋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四、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1.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概念。
2.平移和旋转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3.通过实例介绍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教学方式1.板书法,通过画图和实例讲解平移和旋转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2.课件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平移和旋转动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含义和特点。
3.互动交流,通过提问和回答互动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板书法或课件展示的方式,简要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含义,启发学生的思维。
第二步:讲解平移1.讲解平移的含义和定义,以及常见的平移形式。
2.通过画图的方式,介绍平移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3.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平移的应用。
第三步:讲解旋转1.讲解旋转的含义和定义,以及常见的旋转形式。
2.通过画图的方式,介绍旋转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3.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旋转的应用。
第四步: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和活动,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平移、旋转》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以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平移、旋转》为例,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设计出一套符合该年级知识深度和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辨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翻书、拉抽屉等,引发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兴趣。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特点及应用。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完成实践操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平移、旋转》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平移、旋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通过描述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的方式,掌握图形改变形状和位置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平移、旋转操作。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图形工具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旋转操作。
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平移、旋转的概念2.平移、旋转对图形的影响3.平移、旋转的操作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旋转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平移、旋转的操作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在开始新的课程之前,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平移、旋转特点的图形进行引导学生的兴趣和讨论。
同时,导入课程之前也可以通过介绍平移、旋转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产生的影响,例如日常生活中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等现象。
2.知识讲解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板书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平移、旋转的概念以及操作方法。
其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图形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3.讲解示范在完成概念介绍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示范。
例如,通过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操作,向学生展示变化前后的样子以及操作的具体步骤。
4.练习操作在完成示范之后,教师可以将图形工具分发给每个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规范操作,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布置作业在完成教学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
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对平移、旋转的理解和操作,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或者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一定的评价。
2.学生自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找到需要掌握和改进的方面。
《平移与旋转》(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平移与旋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与旋转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两种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运用平移与旋转进行简单图形的变换。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与同学共同探讨平移与旋转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概念及性质2. 旋转的概念及性质3. 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4. 运用平移与旋转进行图形变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及性质,能够正确区分两种现象。
2.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与旋转进行图形变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发现平移与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平移的概念及性质(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叫做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2)平移的性质: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方向不变。
3. 讲解旋转的概念及性质(1)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旋转。
(2)旋转的性质: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和方向改变,形状、大小不变。
4. 比较平移与旋转通过实例比较,让学生理解平移与旋转的区别,并能够正确区分两种现象。
5. 运用平移与旋转进行图形变换(1)教师示范:利用平移与旋转将一个图形变换成另一个图形。
(2)学生练习: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6. 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7.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理解。
(2)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尝试运用平移与旋转进行图形变换。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理解程度。
《平移与旋转》(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平移与旋转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
2.掌握平移、旋转的基本方式。
3.通过练习巩固平移、旋转的技能。
4.发扬合作精神,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各项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教学难点:平移、旋转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2.教具:平面图形、图形卡片、直尺、圆规、活动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先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以平移和旋转为例,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活动一:平移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卡片,要求学生将这些卡片平移,然后判断平移后的新图形与之前的图形是否相同。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平移的方向、距离以及图形间的相对位置。
3. 活动二:旋转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旋转。
要求学生注意旋转的中心,旋转的角度以及旋转后图形与之前的图形是否相同。
4. 活动三: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活动桌上分别练习平移和旋转,把图形移动到指定位置,并观察变化。
5. 活动四: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用图形卡片拼出一个图形,然后交给其他小组,要求其他小组将该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检查是否正确,然后给出评价。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需要加强的知识点和技能。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技能有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本节课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岛版三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0篇)
三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岛版三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4.初步渗透分类、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能够正确辨认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乐园去玩,游乐园里有那么多的项目我们一起玩一玩好不好?请同学们起立,一会儿请同学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
(课件出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
)二、探究理解平移旋转1.分分类师:“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你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2.起名字师:“刚才大家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对图形的改变作用。
3.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操作完成一些简单的图形变化。
4.学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加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对图形的改变作用,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操作完成一些简单的图形变化。
三、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几何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2.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板书“平移和旋转”,问学生是否听过这两个词。
如果学生知道,就让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两个词的教学重点。
2. 观察图形的变化(10分钟)以正方形为例,通过PPT呈现图像变化,引导学生观察能力,向学生提问图形变化后有哪些不同点?通过这种方法对平移和旋转进行一个简单的解释。
3. 对比运算法则、方法、效果(20分钟)3.1 平移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平移的概念,并以实例形式讲解平移的操作法。
教师通过PPT呈现有关平移的图像,并要引导学生观察变化。
3.2 旋转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旋转的概念,并以实例形式讲解旋转的操作法。
教师通过PPT呈现有关旋转的图像,并要引导学生观察变化。
4. 操作演示(30分钟)4.1 平移实验教师分发平移实验手册,让学生根据手册的指导将正方形沿着某个方向平移。
学生完成后与同学交流,确认操作结果。
4.2 旋转实验教师分发旋转实验手册,让学生根据手册的指导将正方形沿着某个点旋转。
学生完成后与同学交流,确认操作结果。
5. 总结(5分钟)教师简单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今天学习的问题。
并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学生需要在课后写一篇关于平移和旋转概念及应用的小论文,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2.学生需要上交实验报告,详细描述自己完成平移和旋转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感想。
六、教学设计评价本次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对课程进度控制得非常好,布置的实验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尝试,积极思考,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与旋转》资料:教学探讨:(精品)
平移与旋转教学探讨
教学时,选择学生身边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层层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一看:引导观察平移,发现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从而找到平移的本质特点:“位置变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没变。
”二动:放手让学生创造平移运动,然后同学用动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转,三辩:观看各种器材的运动方式,四找: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平移和旋转现象。
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
在学习平移距离时设计了“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这些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2019年整理】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区分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中数出(或者画出)物体平移几格。
教学过程一、目标引领,学习新知1.高铭晨领读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能判断、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设计意图:基于课标,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更加高效)2.全班齐读学习目标。
3.教师解释学习目标:同学们为什么老师制定了以上两个学习目标呢?现在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就是结合情境图中电风扇、传送带这样的物体运动,或者结合大屏幕老师给你出示的热气球边旋转边左右移动,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并且能够判断、区别着两种现象。
学习目标2就是要掌握左右平移或上下平移在方格纸上走了多少格子,就像老师给你出示的三角形在方格纸上平移了几格?带着这两个学习目标,开始咱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用简单图形和语言对于课标解释,让学生清晰明了)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1. 导入谈话:同学们,世界上的物体都在不断的运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请你仔细观察,并用手指把它们各自的运动方式模拟出来,听清楚了吗?提问:同学们,看了这组运动的画面,你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呢?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
2. 提供素材谈话:仔细看图,并加上自己的想象,你认为图中的哪些物体在运动。
生:大门,传送带,轮子,风扇,排气扇评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在你的讲解之下,图片仿佛也动起来了过渡:叔叔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提问:谁能像这个叔叔一样,再提出几个问题生:传送带,升降机是怎样运动的?换气扇的叶轮,汽车轮子,吊扇是怎样运动的?(板贴:XX的运动)师:叔叔也想知道大门的运动(板贴)评价: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
第四单元《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概念,能够进行初步的平移操作和描述。
2.初步了解旋转的概念,能够进行初步的旋转操作和描述。
3.能够应用平移和旋转相关的词汇。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平面图形、卡片、磁铁小球、筷子等。
2.教学素材: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图片小故事。
3.教学环境:幼儿园的幼儿教室、黑板、书桌和椅子。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平移的概念1.通过展示画面向学生介绍平移的概念和含义。
2.分发原始图片。
要求学生进行平移的操作,并用语言叙述出平移的步骤和过程。
3.以几何图形为例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平移的方法和基本操作。
4.提供小辣椒、爱心和星星三种不同的卡片。
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平移操作,并给出具体的表述要求。
第二节平移的表述1.以“车站”这个场景为例,通过向学生展示车站模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平移这个概念对生活的应用。
2.让学生模仿积木搭建的方法进行平移的操作,并尝试将操作过程中的语言描述出来。
3.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磁铁小球,让学生通过将小球平移至指定位置来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平移概念。
第三节旋转的概念1.向学生展示茶杯、棋盘,讲解旋转的概念和元素。
2.和学生一起进行旋转操作,让学生掌握旋转的基本技巧和操作手法。
3.通过老虎和七个小熊的故事进行讲述。
让学生尝试理解旋转和旋转轴的概念。
第四节旋转的表述1.以玩具木块为例子,让学生进行旋转的操作,并通过语言、画面等形式讲解旋转的步骤和原理。
2.通过“发现不同”的游戏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旋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反思平移和旋转是数学中比较基本的概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有很大的帮助。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概念讲解、操作练习和应用探究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实际的例子和场景来讲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在操作练习中,提供多种素材和练习题,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要点和技能。
平移与旋转(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平移与旋转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区分两种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移与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2. 平移与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区分平移与旋转。
2. 运用平移与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平移与旋转的教具或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窗户、门等,请学生说出这些物品是如何移动的。
2. 学生可能会提到平移和旋转,教师可以趁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平移与旋转。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平移的概念和特点。
a. 平移是指物体沿着直线移动,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
b. 平移后,物体上的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都不变。
2. 讲解旋转的概念和特点。
a. 旋转是指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进行转动。
b. 旋转后,物体上的每个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或轴进行圆周运动。
3. 通过教具或模型,演示平移与旋转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两种现象。
三、实例分析1.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开关门、拧螺丝等,请学生判断这些实例是属于平移还是旋转。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练习题包括判断平移与旋转、绘制平移与旋转后的图形等。
五、总结与拓展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和特点。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尝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对平移与旋转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判断和绘制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两种现象的区分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区分存在困难详细补充和说明:在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中,平移与旋转是几何变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版平移与旋转教案
青岛版平移与旋转教案教案标题:青岛版平移与旋转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2. 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
3. 能够应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几何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如书桌上的笔筒、窗户上的花盆等,向学生展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会用到平移和旋转?知识讲解:1. 介绍平移的定义:保持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变,只改变其位置的几何变换。
2. 介绍旋转的定义:保持图形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不变,只改变其方向的几何变换。
3. 讲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平移和旋转的规则和步骤。
示例演练:1.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要求他们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并记录下每一步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和特点。
拓展应用:1. 给学生提供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要求他们通过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场景?小结反思:1. 对学生进行知识小结,确保他们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操作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2. 鼓励学生思考,平移和旋转在几何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资源:1. 平移和旋转的示意图。
2. 几何图形的实物或图片。
3. 练习题和解答。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示例演练和拓展应用中的表现。
2. 给学生提供几个练习题,检验他们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指导:1. 在引入活动中,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展示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在知识讲解中,要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结合具体的示例进行讲解。
3. 在示例演练和拓展应用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交流和合作。
4. 在小结反思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41至43页,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及生活经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
3.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探索研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老师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不想看?请同学们在播放动画时仔细观察,画面中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怎样运动的?(播放饮料加工厂的动画)[评析:选取典型性的实例,并制作成动态的画面,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学生熟识的物体的运动,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教学平移与旋转1、初步感知师:谁来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生:电风扇在运动,它是这样动的。
(用手势表示生;传送带是这样运动的。
(用手势表示)生:大门也在运动,它是……生:……(教师播放课件,重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把其图片排列在屏幕右边。
)2、加深体会师:我们发现这么多运动的物体呀!你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类吗?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分的理由。
(小组讨论)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想法?生:我们认为,排气扇、电风扇、车轮的运动可以分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的;大门,传送带,汽车是一类,它们都是平着运动的;升降机自己是一类,它是上下运动的。
生:排气扇、电风扇、车轮的运动是一类,可剩下的大门、传送带、汽车、升降机的运动是一类。
你们看,把升降机歪倒,它的运动不就和大门一样了吗?生:我们也把排气扇、电风扇、车轮的运动分一类,它们都是转的。
大门、传送带、汽车、升降机的运动是一类,它们都是直直地运动的。
生:……师:像大门、汽车、升降机、传送带的运动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板书:平移)而像排气扇、车轮、电风扇的运动都是——生:转的。
师:怎么转的?(播放排气扇旋转的动画)生:是这样转的。
(用手势)生:转出来是圆形。
生:是围着一个中心转的。
师:像这样围着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就叫做旋转。
(板书:旋转)图中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旋转现象吗?生:汽车里方向盘的运动属于旋转。
生:拧灯泡的动作。
[评析:借助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及分类等活动,使学生对平移、旋转的感知逐渐清晰化,对这两种现象的认识逐步加深。
]3、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师: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这样的现象吗?咱们先来找平移吧!可以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拉窗帘的动作。
(动作表示)生:电梯运行时是平移的。
(动作表示)生:……师:你能用手中的物品做出一个平移动作吗?(学生用手中的物品分别做出从前向后、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等不同方向的平移动作。
)师:生活中哪里存在旋转现象?生:陀螺转起来的时候。
生:旋转门。
生:……[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寻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实例,使学生再一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用手中的物品做出一个平移动作,让学生把对平移特征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
]4、自主练习师:刚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出了不少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下面的例子是属于哪种现象呢?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集体订正。
三、课间休息师:现在我们休息一下,老师为大家表演个舞蹈,想看吗?(教师舞蹈动作为先向左平移3步,再向右平移3步,然后旋转)。
师:有什么发现?生:老师的舞蹈里既有平移也有旋转。
师:能具体说说吗?生:老师是先向左平移2步,再向右平移2步,然后旋转了2圈。
生:不对,老师是平移了3步。
师:平移2步与3步有区别吗?生:老师到的位置就改变了。
[评析:半节多课的学习可能使学生有些疲惫,教师的舞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稍稍休息一下,也再一次巩固了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
另外,即将学习的数图形平移多少格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把人的“移步”与图形的“平移”建立联系,有助于突破难点。
]四、数平移的格数1、师:讲的非常好,看来,舞蹈里还存在数学的学问呢!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三角形,也喜欢舞蹈。
她要在方格纸上向左平移1格,大家帮帮它!(学生自己用学具移动三角形)师:谁能移给大家看看?(一学生上来在投影上操作,明确移动1格的位置。
)2、师:如果小三角形想到这来,该怎么办呢?生1:向左平移2格生2:向左平移3格生3:我认为是向左平移4格。
师:实践出真知,我们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同桌两人共同用学具验证。
)生:(多数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应该是4格师:谁能再给大家演示一次!(一名学生在投影上移动学具数出4格)师:刚才许多同学都在看小三角形的前脚,前脚平移了4格,那你认为小三角形的前脚比较辛苦还是后脚比较辛苦,谁走的路多?生1:前脚在前,它走的路多。
生2:应该是后脚走的路多吧。
生3:不对,它们走的一样长,都是走了4格。
师:请你来指指,大家跟着数,看看后脚走到这里是平移了几格。
生4:后脚走到这儿是1格,到这儿是2格、3格、4格。
(在大屏幕上边指边数)师:看来前脚、后脚平移的格数是相同的,还有哪个点也是平移了4格?生1:头顶上的点是向左平移了4格。
生2:眼睛也是向左平移了4格。
生3:它身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平移了4格。
师:说的真好!看来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它身上的每一个点也就平移了几格。
3、师:小三角形要到这儿,应该怎么办呢?生:向上平移3格。
师:你是怎样想的?生:我是用学具。
生:我是找到一个点,数这个点移动的格数。
(在大屏幕上指一指)师:这个办法非常好,而且很简单,只要找到一个点作代表去数就可以了。
4、师:如果到这里,应该怎么办呢?请同桌两人一起研究一下。
(同桌讨论)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生:让小三角形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是了!生:也可以先让它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3格。
生:还可以直接让它斜着平移!(学生边说边操作)[评析:明确移格的方法,然后通过对小三角形拟人化后“前脚”与“后脚”走路远近的比较中,明白图形平移几格,图形上任意一点也平移了相同格数,从而学会通过数一个点移动格数来确定图形平移格数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和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五、欣赏师:生活中存在大量平移和旋转现象,艺术家们也常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制作美丽的图案和一些有意思的动画,请大家来看一下。
(课件播放)[通过欣赏,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理解,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了解到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总评:作为本次课改增加的内容,平移与旋转有着较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于形成空间观念都不容忽视,而今后需要学习的许多知识也需要从平移与旋转的角度去思考。
本课在教学的趣味性、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创造思考条件上都下了一定的功夫。
1、一个蕴含典型实例的情境如今多数教师都喜欢设计情境导入的环节,以激发兴趣及引起思考,但生活中许多实例的运动都是复合型的,平移、旋转单独的特征并不突出,而青岛版教材情境图中选取的实例就有明确的典型性。
教师把实例做成动态的画面,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了对“平移”“旋转”的初步感知。
2、两次思维桥梁的搭建。
本课中使学生会数图形平移的格数是个难点,部分学生易把图形本身包含的格数数进去,还有部分学生只数平移前后图形空隙中的格数。
为此教师设计了第一个桥梁——“含有旋转及平移步数的舞蹈”,使学生在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同时,为难点的突破作了孕伏。
学生在平移图形时,把图形的移动与教师舞蹈中的“移步”联系在一起,明白图形平移与图形所占的总格数没有关系。
第二个“桥梁”——在小三角形下面的两个顶点上分别画上前后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点”上,为学生理解平移的特征及掌握根据一个点数格数的方法奠定基础。
3、借助学生的“三次认知冲突”,学习新知本课中产生三次矛盾冲突,第一次在为运动物体分类时,由于学生的依据不同,所以分的类数也不同,学生在争论中明确“电风扇、车轮、排气扇都是转的”,“升降机、大门、传送带等都是沿直线运动”,从而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第二次“冲突”是学生在数图形平移的格数时意见产生分歧,通过利用学具操作,理解了通过一点移动确定平移格数的方法。
第三次“冲突”是缘于“小三角形前脚与后脚比,谁走的路长?”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猜测、争论,有的猜后脚虽然不在前面,但到达的位置也不在前,所以还是4,进一步通过学具证明后脚所在点的移动还是4格。
同时使学生联想到头顶上的点也同时平移了4格,进而进一步理解平移的特征:小三角形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它身上的任一个点也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三次“认知冲突”使学生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