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Gbps业务管控系统中HBS—TCAM算法的研究
TCAM

TCAM路由器产品专用硬件查找技术随着Internet业务量呈指数级增长,IP网带宽需求的强劲增长,目前宽带网络的骨干传输速率已普遍提升到10Gbps,基于软件转发技术的传统路由器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宽带网络的线速转发要求。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IPv4地址资源匮乏的问题,在寻址方案的设计中必须引入诸如CIDR(无分类域间路由)及VLSM(变长子网掩码)等技术,由此引发的新的路由模式需要由新的包转发策略来实现。
IPv6的出现使得这种需求更为迫切,因为IPv6本身地址宽度的增长使得最长前缀匹配的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为了充分解决"最长前缀匹配"问题,同时保证高端路由器对线路转发速率的要求,路由器产品的设计中采用了专用的硬件查找技术TCAM方案,以硬件化的路由表查找和分组转发技术实现对各类数据包的快速分类和路由,同时支持ACL和MPLS的查找。
一、 IP数据包转发对路由器的需求从网络OSI的七层模型来看,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层,即网络层。
它利用网络层定义的"逻辑"上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来区别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的互联和隔离。
为IP数据包选择路由及转发包是路由器的基本任务。
为了完成对一个IP包的转发,路由器必须检测IP包包头中的目标地址,以此确定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然后将包发送到下一跳。
下一跳的路由存储在路由表中,而路由表的创建是通过路由协议来完成的,如边界网关协议BGP。
衡量路由器IP包转发的能力有两个重要的标准:可持续的最大包转发速率和路由表的大小。
另外如最大持续和突发路由表更新速率、路由表更新时延以及路由表的可用性也都是不可忽视的。
更新时延的重要性表现在路由表是否及时反映了网络的拓扑变化,在路由表更新之前,数据包会被送到非最优的通道上去。
这样会造成包传输时间的增加及丢包,这就是所谓的路由抖动现象,使得正在进行路由更新的路由器被其它路由器错误地标记为不可达,导致的结果是受到此路由器影响的域从网络中脱离。
40Gbits 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前言本研究报告从40Gb/s光通信系统的发展背景和发展趋势入手,详细介绍了40Gb/s 光系统标准制订、设备研发及测试的基本情况,对其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40Gb/s SDH系统技术方案建议,并对40Gb/s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本研究报告的编写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本研究报告的主要编写人:张佰成、赵文玉1目 录1、 概述 (1)1.1 40Gb/s技术发展背景 (1)1.2 本报告内容安排 (3)2、40Gb/s SDH系统研发的相关基本情况 (4)2.1 40Gb/s的标准制定情况 (4)2.2 40Gb/s光电器件产品 (6)2.2.1 40Gb/s SDH系统功能结构 (7)2.2.2 40Gb/s SDH系统主要光电器件产品 (7)2.2.3 40Gb/s光电器件简要分析 (9)2.3 40Gb/s SDH 设备商研发情况 (9)2.4 40Gb/s SDH测试设备研发情况 (13)3、40Gb/s SDH关键技术及其实现 (13)3.1 电子特性限制及其克服 (13)3.2 光学特性限制及其克服 (14)3.2.1 色散效应及其克服 (14)3.2.2 非线性效应及其克服 (15)3.2.3 光信噪比及其解决方法 (15)3.2.4 光器件封装技术限制及其克服 (16)3.3脉冲的调制格式 (16)4、40Gb/s SDH系统技术方案建议 (17)4.1 系统结构与方案 (17)4.2 复用结构与方案 (19)4.3 调制格式及方案 (20)4.3.1 调制格式种类 (20)4.3.2 调制格式比较 (21)4.3.3 调制器及调制格式的选择 (25)4.4色散补偿方案 (26)4.4.1色度色散及其补偿方案 (26)4.4.1.1色度色散基本补偿方法及其比较 (26)4.4.1.1.1 线性补偿 (26)4.4.1.1.2 非线性补偿 (27)4.4.1.2色度色散补偿方案的选择 (27)24.4.1.2.1 40Gbit/s色度色散补偿简要分析 (27)4.4.1.2.2补偿方案选择 (28)4.4.2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方案 (29)4.4.2.1偏振模色散基本补偿方法及其比较 (29)4.4.2.2偏振模色散补偿方案的选择 (30)4.4.2.2.1 40Gbit/s偏振模色散补偿简要分析 (30)4.4.2.2.2补偿方案选择 (31)4.5同步与定时要求 (32)4.5.1 SDH传输设备时钟的性能要求 (32)4.5.2 SDH传输系统传送定时的功能要求 (32)4.5.3 SDH传输设备的SSM功能要求 (34)5、40Gb/s SDH发展分析 (36)5.1 SDH与以太网的比较 (36)5.2 40Gb/s技术发展分析 (38)340Gbit/s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1、 概述1.1 40Gb/s技术发展背景从2000年开始,整个通信与信息行业超高速发展的泡沫经济破产后,作为通信行业主体之一的光纤通信,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GPRS原理、协议、应用

MF009001 GPRS原理ISSUE1.0目录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1)课程目标 (1)相关资料 (1)第1章 GPRS概述 (1)1.1 GPRS的产生 (1)1.2 GPRS的发展 (1)1.3 GPRS与HSCSD业务的比较 (2)1.4 CSD与GPRS的比较 (3)1.4.1 电路交换的通信方式 (3)1.4.2 分组交换的通信方式 (4)第2章 GPRS基本功能和业务 (6)2.1 GPRS业务种类 (6)第3章 GPRS基本体系结构和传输机制 (8)3.1 GPRS接入接口和参考点 (8)3.2 网络互通 (8)3.3 逻辑体系结构 (8)3.3.2 主要网络实体 (10)3.3.3 主要网络接口 (12)3.4 高层功能 (14)3.4.1 网络接入控制功能 (14)3.4.2 分组路由和转发功能 (15)3.4.3 移动性管理功能 (17)3.4.4 逻辑链路管理功能 (17)3.4.5 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18)3.4.6 网络管理功能 (18)3.5 功能分配 (19)3.6 GPRS数据传输平面 (20)3.7 GPRS信令平面 (21)3.7.1 MS与SGSN间信令平面 (21)3.7.2 SGSN与HLR间信令平面 (22)3.7.3 SGSN与MSC/VLR间信令平面 (22)3.7.4 SGSN与EIR间信令平面 (23)3.7.5 SGSN与SMS-GMSC、SMS-IWMSC间信令平面 (23)3.7.6 GPRS支持节点间信令平面 (24)3.7.7 GGSN与HLR间信令平面 (24)第4章移动性管理 (25)4.1 MM状态 (25)4.1.1 IDLE状态 (25)4.1.2 STANDBY状态 (25)4.1.3 READY状态 (26)4.2 MM状态功能 (26)4.2.1 MM状态迁移 (26)4.2.2 就绪定时器功能 (27)4.2.3 周期性路由区更新定时器功能 (28)4.2.4 用户可及定时器功能 (28)4.3 SGSN与MSC/VLR的交互 (29)4.3.1 SGSN-MSC/VLR关联的管理 (29)4.3.2组合RA/LA更新 (29)4.3.3 CS寻呼协调及网络操作模式 (30)4.4 MM规程 (31)4.4.1 GPRS附着功能 (31)4.4.2 GPRS分离规程 (33)4.4.3 清除功能 (36)4.5 安全性功能 (36)4.5.1 用户鉴权 (36)4.5.2 用户身份机密性 (37)4.5.3 用户数据和GMM/SM信令机密性 (37)4.5.4 用户身份检查 (38)4.6 位置管理功能 (38)4.6.1 小区更新规程 (39)4.6.2 路由区更新规程 (39)4.6.3组合RA/LA更新规程 (42)4.6.4 周期性路由区更新和位置区更新 (43)4.7 用户数据管理功能 (44)4.7.1 插入用户数据规程 (44)4.7.2 删除用户数据规程 (44)4.8 MS类标处理功能 (45)第5章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46)第6章分组路由与传输功能 (48)6.1 PDP状态和状态转换 (48)6.2 会话管理规程 (49)6.2.1 静态地址与动态地址 (49)6.2.2 PDP上下文的激活规程 (50)6.2.3 PDP上下文的修改 (52)6.2.4 PDP上下文的去激活 (53)6.3 业务流程举例 (54)6.3.1 MS发起分组数据业务 (54)6.3.2 网络发起分组数据业务 (55)第7章用户数据传输 (57)7.1 传输模式 (57)7.1.1 GTP传输模式 (57)7.1.2 LLC传输模式 (57)7.1.3 RLC传输模式 (57)7.2 LLC功能 (57)7.2.1寻址 (58)7.2.2服务 (58)7.2.3功能 (58)7.3 SNDCP功能 (58)7.4 PPP功能 (60)7.5 Gb接口 (60)7.5.1物理层 (60)7.5.2 FR子层 (60)7.5.3 NS子层 (61)7.5.4 BSSGP层 (61)7.6 Abis接口 (62)7.6.1结构A (63)7.6.2结构B (64)7.6.3结构C (64)第8章信息存储 (66)8.1 HLR (66)8.2 SGSN (67)8.3 GGSN (69)8.4 MS (69)8.5 MSC/VLR (70)第9章编号 (71)9.1 IMSI (71)9.2 P-TMSI (72)9.3 NSAPI/TLLI (72)9.3.1 NSAPI (72)9.3.2 临时逻辑链路标志(TLLI) (72)9.4 PDP地址和类型 (73)9.5 TID (73)9.6 路由区识别 (73)9.7 小区标识 (74)9.8 GSN地址 (74)9.9 接入点名字 (74)第10章运营方面的问题 (75)10.1 计费信息 (75)10.2 计费功能 (75)10.2.1 分组型业务计费方式和电路型业务计费方式的区别 (75)10.2.2 计费基本功能 (76)10.2.3 话单类型 (76)10.2.4 话单传送接口 (77)10.3 网络服务质量(QoS) (77)10.3.1 优先级别 (78)10.3.2 延时级别 (78)10.3.3 可靠性级别 (78)10.3.4 峰值吞吐量级别 (78)10.3.5 平均吞吐量级别 (79)10.4 消息过滤功能 (80)10.5 兼容性问题 (80)第11章与GSM其它业务的交互 (81)11.1 与点对点短消息业务关系 (81)11.2 与电路交换业务的关系 (81)11.3 与补充业务的关系 (82)第12章 IP相关的基础知识 (83)12.1 NAT (83)12.2 FIREWALL (83)12.3 GRE (83)12.4 DNS (84)12.5 RADIUS (84)MF009001 GPRS原理ISSUE1.0 课程说明课程说明课程介绍本课程为华为传送网网络级网管T2100的一个整体介绍,主要阐述了网络级网管T2100兴起和发展的客观需求,华为传送网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烽火通信40G DWDM大容量传送网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三、 小结
目前10G波分系统在传输容量上的局限,可以通过捆绑多个10GWDM进行线路传输虽然可以解决部分的容量问题,但终究解决不了40G路由器端口的传输问题,由时也存在投资、维护、管理、光纤资源的方面困难,我们相信随着40G的进一步商用,产业链逐渐成熟,可40GDWDM是大势所趋。
u 大容量业务接入、灵活业务调度
考虑到运营商紧张的机房空间,烽火通信的DWDM系统沿袭了一贯做法,提供更大的业务接入能力。
烽火通信40GDWDM设备最大可实现3.84T的业务接入,提高了系统的传输容量,大大缓解了运营商的网络容量压力,提高运维效率,减少机房占用,降低设备功耗。
并支持光层的ROADM调度,可提供WB、PLC、WSS三种模块,最大可实现8个方向的波长调度,实现光层的灵活调度,为最终实现MESH网打下坚实基础。
烽火推荐采用先进的新型编码技术sDPSK,支持50GHZ信道间隔,对信噪比有较好的容限,可以减少DWDM系统中信道间XPM效应造成的损伤,同时对接受信号的功率波动有更高的容限。在该系统中还支持超长距离传输,支持RAMAN放大技术、动态增益控制和均衡技术、单波道动态精确色散补偿、SFEC技术等,以实现系统对色散、功率、PMD、非线性、OSNR的性能很好的控制,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目前该系统可以提供40G、4×10G、4×10GE 等多种接口,并且支持实现 40G\10G混传,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
u 40G全部采用波长可调型OTU,以方便工程开通维护
40G速率OTU全部采用C波段可调谐,支持96波全波可调,方便后期工程的开通和维护,并为后期光层调度,ROADM的引入提供技术保障。
u 40G OTU兼容单板设计,方便后期网络改造和维护
40G速率OTU单板全部采用兼容性设计,不同调制码型单板兼容,改变编码方式只需更换相应的光电转换部分,如此设计可以方便以后网络的改造和维护更换。
40Gbit/s技术应用探讨

同样保持足够的 O N 可增加入纤光功率 , S R, 人纤光功率增加 3B可将传输距离延长一倍 , d 但单纯提 高人纤光功率会引发较大的非线性效应 , 而不利于长距 离传输。由于 4 G i s M系统需要的 反 0 b / t WD ON S R比 1G i s 0 b / 系统高 6 B左右, t d 如果采用提高发射光功率来满足 O N S R的方法 , 也会使光纤非线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4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Ju a o u e N r a U ie i N tr c ne o rl f bi om l nvr t n H sy( a a S i c ) ul e
V 12 o. 6 No 4,0 6 . 2 0
1 技术难题
限制 WD 4 G i s M+ 0 b / 系统传输的主要有光信噪 比( S R 、 t O N ) 色度色散 、 偏振模色散和非线性效 应4 个Leabharlann 面。 1 1 光信 噪 比 .
光信噪比( S R 定义为光信号平均功率与光噪声平均功率之 比, S R的大小决定 了信号质量 ON ) ON 的好坏。在 WD M系统 中, 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光纤放大器 , 而在超长距离 WD M系统 中, 级联光放大器
间的干涉 。 1 4 非 线性效 应 .
在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 中, 发送光功率较低 , 以认为光纤是一种线性媒质 , 随着光功率的增 所 但
强, 单模光纤的损耗又很低 , 高光强在光纤中能保持很长距离 , 因此虽然石英材料并不是高非线性的, 但单模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仍会 变得很 强 , 其输入输 出特性 也将 不再保持线 性 J 。对 于 WD + M 4Gis 0 b/ 系统而言 , t 当在高 比特率系统中为了增加中继问距而提高发送光功率时, 由于入纤功率的提 升会增加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信号 和光纤之 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开始 出现 。对于大容量和无再生长
40G光传输为何不可跨越

40G光传输为何不可跨越作者:于尚民伊佳来源:《通信产业报》2008年第03期尽管40G彩光在建网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当考虑到网络整体OPEX时,40G WDM 的可管理和稳定的优势就被突显出来。
在解决40G传输问题的众多方案中,40G光传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信息产业部标准所接入与传输研究室主任张海懿认为,40G光传输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作为一项物理传输技术,40G光传输的推广应用更依赖于市场的需求。
而不久前中国电信完成的40G测试,已经表明了市场需求的一触即发。
40G升级迫在眉睫视频应用和IPTV业务的风起云涌让电信运营商看到了商机,也给运营商带来了难题,高达75%到125%的数据增长率,即使容量够大的80×10G系统长途骨干也有点应接不暇,加之广域网侧缺少40G传输端口与已经广泛应用的40G路由交换端口相匹配,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市场对40G光传输系统的需求凸显。
在一些欧美发达地区,10G波长消耗十分迅速,导致重新进行网络建设的时间从常规的5年以上缩短到2-3年。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光网络事业部总监张寒峥告诉记者:目前美国Verizon、德国电信、德国教育网都已经已经启动了40G全国骨干网项目的运作。
而其他通信巨头也都对40G传输技术蠢蠢欲动。
在国内,中国电信传输骨干流量以40%增幅增长,尤其在压力较大的江苏、浙江、广东一带,城域网内的流量已经接近1000G。
专家预计,目前国家干线的800G网络,一般也只能满足2~3年的带宽需求。
流量增加不仅推动了市场的需求,也发出了新旧技术更迭的信号。
10G系统越来越无法满足需要,专家指出:城域网核心节点之间,以及与骨干网节点间的互联已经采用了并行多个10G传输或多个10G的捆绑方式,但这种方式给运维、管理带来了难度,开销庞大。
对于10G现存问题,华为提出在现有系统上,通过直接提高单波速率的方式解决线路容量扩展的问题,那么40G提出4个10G信号复用到一个40G信号的要求完全符合运营商的需要。
平滑过渡是关键

平滑过渡是关键作者:于尚民来源:《通信产业报》2008年第03期信息产业部标准所接入与传输研究室主任张海懿:“40G WDM传送可以通过在现有的10G波分系统上升级实现,可以解决业务量不是很大的需求,同时对现有网络的升级和改造影响最小。
”高端路由器40GPOS接口的出现,提出了40Gb/s高速传输的需求,面对40Gb/s的多种解决方案和100Gb/s传输可能带来的竞争,40G传输成为业界关注和讨论的一个方向。
信息产业部标准所接入与传输研究室张海懿主任认为,40Gb/s传输有多种实现方式,可通过SDH设备和DWDM设备实现,从目前组网和实际应用需求来看,基于40Gb/s的DWDM系统传输解决方案更加现实,也是业界研究最多的方案。
40Gb/s在DWDM系统上传送可以通过在现有的10G波分系统上升级实现,可以解决业务量不是很大的需求,同时对现有网络的升级和改造影响最小,也可以通过新建系统实现,相比而言,这样的解决方案可以针对较大的业务需求,但是成本相对较高。
针对路由器40GPOS接口的传输需求,高端路由器也提出了彩色光口的解决方案,由路由器出彩色光口,在现有的波分系统上实现40G的传输,张海懿认为,现有的波分系统的设计主要是满足纵向兼容性,路由器彩色光口直接上波分,涉及到两种不同设备的协调,在技术细节上需要进一步讨论,存在一定限制,同时从运维管理等方面来看,WDM系统是一个模拟系统,整个系统分别由传输和数据维护,在故障定位和处理等方面都会带来一些问题。
方案争论或许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是40G传输的主要技术难点已经被不断克服,40G信号对光纤传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同等物理条件下与10G传输系统相比,40G信噪比(OSNR)要求提高4倍(6dB),色度色散容限降低16倍;偏振模色散(PMD)容忍能力降低4倍,非线性效应也变得更加明显。
张海懿介绍大部分技术难点都有了相应的解决技术,OSNR问题可以通过采用RAMAN放大技术、多种调制编码格式(例如RZ码形、D(Q)PSK码型加平衡接收机、增强型的FEC等多种方式结合来解决;PMD问题可以通过选择PMD较小的光纤、采用PMD补偿器等方式解决,但总体来说PMD补偿还需要在技术方面进一步解决,目前的方法尚有待提高。
国密算法技术与超级sim卡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国密算法技术与超级sim卡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企业信息安全,国密算法和超级SIM卡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被重视。
国密算法是由我国自主设计的加密算法,具有高安全性和高效性,已经在政府和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与国外算法相比,国密算法不受美国等国家限制,更加有利于我国保护信息安全。
超级SIM卡是一种集成了安全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智能卡,可以通过硬件加密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超级SIM卡除了可以用于手机通信外,还能用于移动支付、电子身份证、银行卡等多种应用场景。
国密算法技术与超级SIM卡的融合,可以加强移动设备的安全性,提高信息防护能力。
一方面,通过在超级SIM卡上加密存储和传输数据,可以有效避免被黑客攻击和窃取,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另一方面,配合国密算法的加密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和信息篡改。
超级SIM卡还可以实现设备认证,可以通过识别设备的IMSI码或IMEI码,保证设备的合法性,有效防止窃取设备信息。
此外,超级SIM卡还可以与国密算法技术配套使用,实现安全流量监测和安全策略管理,保障移动应用的安全。
在金融领域,国密算法技术与超级SIM卡的融合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银行可以采用超级SIM卡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有效防止账户被盗。
同时,国密算法技术可以对用户的银行卡数据进行加密,保障用户的财产安全。
总的来说,国密算法技术与超级SIM卡融合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可以加强移动设备的安全性,提高信息防护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企业信息安全。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高级加密技术和智能设备的融合,实现更加安全和便捷的信息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7
信 息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2 1 年 01
K uhMo i Pa ( MP 算 法 、 oe. or ( M) 法 、 h .oai A 。 法 以 及 C m nz n t. r s r t K ) r— t B y r oe B M 算 A oC rs k( C) 算 c o met . Wae( W) 法 。改 进型 的 A oC rs kB yr o A B 算 法 和 S ti oe- oeH r ol lrC 算 t h —oai — oe— r c Mo e( C M) ews B yr e Mor— os o p
额 外 的 R M 进 行 复 杂 的 范 围 编 码 , 而 节 约 存 储 空 间 。 R T A 算 法 通 过 修 改 T A 内 部 构 造 , 实 A 从 M—C M C M 来
现一个 高效 的范 围匹配单元 R neMa hn e ( MC , 而在 不 用外 在存 储 器 的情 况 下大 大节 约 了存 a g— t igC l R ) 从 c l 储 空 间。但 当模 式集 中存储 的模式 过长 时 , 不仅 需要更 长 的 匹配周 期 , 还要 占据更 多 的存 储 空 间 , 而影 从 响着 T A 算法 的性 能。 目前对 于 T A 的研 究 主要 集 中存 : 对 关键 字 中的 五元 组 进行 预 编 码 , 而 C M C M ① 从 减小表 项数 目, 节约 T A 的存储 空间 ’ ; C M ②对 T A 的 内部结 构进 行 改进 型设 计 , 而更 好 的服 务 于 C M 从 范 围匹配和节 能 , 但大 部分设计 采 用 的是 小容 量 的芯 片 , 对于 商 用 的高 速 环境 下 的大 容量 T A 查 C M
式 , 以表达 庞大 的数据 集提高 查找效 率 , 短查 找时 间并节约 存储 资源 , 用 缩 但该算法 存在 一定 的冲突概 率 。 D am p r a 在 文 献 [ 0 中改 进 了 Bom Fl r hr aui r k 1] l —ie 算法 , 出 了并 行 的 Bom—ie o t 提 lo Fl r的硬 件实 现算 法 , 大 t 大 提 高了查 找速 率 。利 用 T A T rayC ne t d rsa l Me oy 三态 内容 寻址 存储 器 ) 现 的高速 模 C M( en r otn A desbe m r, 实 式 匹配算 法 , 主要 是 围绕 T A : 的 宽输 入 和 高 速并 行 查 找 的 特点 , 其查 表 方 式 做 进一 步 的优 化 。 C M 芷片 对 T A 的缺点是 容量 小 , 处 理范 围 匹配 和 多模 式 匹配 时 ( 五 元组 中 I C M 在 如 P号 和 端 口号 均须 做 范 围 匹配 时 ) 往往需 将一 条表项拆 成 多条 。这样便 需 要 通过 一种 高 效 的表 项 管理 机 制 , 减 少待 匹配 的表 项 , , 来 从 而节约 T A 昂 贵 的存 储 空 间 , C M 实现 范 围 匹配 的 目的 。代 表算 法有 D E 算 法 ( ya i R neE c— RS D n m c a g n o d gSh m ) R C M 算 法 ( a g— t igT ra otn A desbeMe r) R S算法 利用 i ce e 和 M T A n R neMa hn enr C ne t d rs l c y a mo 。D E y
摘要: 当前 , 骨干 网( ak oeItre) B c b n nen t 的吞 吐 率 已接 近 或达 到 4 G p , 0 b s 高速 的模 式 匹 配算 法
业 已成 为 互 联 网管 控 系统 中 实 时 业 务 识 别 的 瓶 颈 。 针 对 4 G p 0 b s业 务 管 控 系 统 中对 高 速 模 式 匹 配 算 法 的 需 求 , 出 了 一 种 基 于 半 字 节 匹 配 和 S A 拓 展 来 提 升 T A 查 找 系 统 性 能 的 算 提 R M C M 法一 H ST A 算 法 。 理 论 分 析 和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算 法 可 以 明 显 提 高 业 务 识 别 的吞 吐 率 , B —C M 该 并 能 保 证 很 好 的 精 度 , 而提 升 了 T A 查 找 系 统 的 性 能 。 从 C M 关 键 词 : 度 报 文 检 测 ; 式 匹 配 ;C M 深 模 TA 中 图 分 类 号 :P 9 T 33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0 7 ( 0 ) 3— 3 9— 5 1 7 — 6 3 2 1 0 0 6 0 1
( MH) 法 在 空间 和时间损 耗上要 优 于传 统 的算 法 , B 算 但基 于 软件 的算法 由于依 靠 处理 器来 完 成 , 随着
模 式集 的增加 , 此类算 法 的空间 复杂度 或时 间复杂度 也 急剧 增加 。 目前 基 于 软件 实现 的 算法 吞 吐率 一般
小于 1 bs , 以满足 4 G p G p 难 0 b s网络 线 速 的 需 求 。
R e e r h o BS- sa c nH TCAM g r t m n 4 Al o ih i 0G b psBusne s i s
M a g m e t a nt o y t m na e n nd Co r l S s e
CHEN Zh n — u e g h ,TI e g AN F n ,ZHAO Bo
Abs r c 4 t a t: 0Gb u i e s ps b s n s ma a e e t a d o to y t m f r h g - p e te n n g m n n c n r l s se o i h- e d pa t r ma c ng l o s t hi a g ‘ _
a c fTCAM o k y t m . n eo l o up s se K e r s: I p te n m a c i g;TCAM y wo d DP ; a t r t h n
0 引 言
随着互 联 网给人们 带来越 来越 多 的便 利 , 们 对互联 网的依 赖 程度 也 日益 加 深 。但 日益 繁多 的新 型 人
业 务 、2 P P服 务 的 泛 滥 、 D S攻 击 以及 对 流 量 内 容 监 控 的 需 要 也 引 起 了 国 家 以 及 运 营 商 的 高 度 关 注 。 因 D o
此 , 于互联 网 流量 的实时业 务识 别技术 应运 而生 。传统 的业务 识别 主要是 基 于端 口号 检测 的方法 , 随 基 但 着 隐形端 口技 术 的出现 , 这种方 法 已不能 精确判 断 出业 务类 型 。现有 的识别 方法 是应 用 D I D e akt P ( epP c e Iset n 深度 报文检 测 ) 综 合 匹 配数 据 包 的五 元 组 以及 部 分 报 文 负 载 来 达 到精 确 识 别 业 务类 型 的 目 npci . o , 的 。随着模式 集长 度 的爆 炸增 长 , 同时骨 干 网络 的吞 吐率 也在 由 1 G p 提 高到 4 G p 的背 景下 , 究高 0 bs 0 bs 研 效 的模 式 匹配 算法 来提 高业务 识别 的吞 吐率和精 确度 也 日显重要 。 对 于模式 匹配算 法 , 按照实 现途 径有 基于软 件和 基 于硬件 两 种实 现 方式 。传 统 的基 于 软件 的算 法 有
( .n tueo nomainE gn eig nomain E gn eigU ies y h n zo 5 0 2,C ia 1 Isi t fIfr t n ier ,Ifr t n ie r nv ri ,Z e gh u4 0 0 t o n o n t hn ;
2 He a rr c sMitn e ,Z e gh u4 0 0 . n nP oi e la yAra h n zo 5 0 3,Chn ) n i ia
rt m s p o o e y a v r i h de n i h i r p s d b e yh g ma d.Th spa e r p s s HBS— i p rp o o e TCAM l o i m o e h n et e ag rt h t n a c h p ro ma c fTCAM o k p s se , b s d o afb t t h n n RAM — a e p n in,t e fr n e o lo u y tm a e n h l ye mac i g a d S b s d Ex a so o me ta c r c e uie e t .Th oe ia nay i n x e i e t lr s lss o h tt e HBS— e c u a yr q r m n s e r tc la l ssa d e p rm n a e u t h w t a h TCAM ag rtm sc n sg fc n l i p o e t e ev c d n i c to a c r c lo i h a ini a ty m rv h s r ie i e t ain c u a y, t u n a c h e fr — i i f h s e h n e t e p rom
了业 务 识 别 的 精 确 度 。
1 T A 的工 作 方 式 C M
表系统 的处理 流程上 没有做 出改进 。 本 文 针 对 4 G p 环 境 下 业 务 识 别 的 特 点 , 出 一 种 拓 展 T A 系 统 存 储 空 间 的 算 法 , 半 字 节 匹 配 0 bs 提 C M 将
和 SA R M拓展 应用 到 T A 的查找 系统 中 , 高 了算 法的吞 吐率 , C M 提 同时 拓展 了 T A 的存 储 空间 , 保 证 C M 也
第1 2卷 第 3期
2 01 1年 6 月
Vo .1 1 2 NO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