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大学贫困生资助育人成效调查分析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反馈调查分析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反馈调查分析学习困难学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业能力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他们可能面临着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需要得到特殊的帮扶和关心。
针对这些学生,学校和社会各界一直在进行相关的帮扶工作,以期能够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更好地帮扶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帮扶情况调查(一)学校帮扶情况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学校是其主要的成长和学习场所,学校的帮扶工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校都非常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他们通过设立专门的学习困难学生辅导班、开展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等活动,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了很多帮助。
学校还会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和心理调适,力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
(二)家庭支持情况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床,也是学习困难学生重要的支持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庭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从而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家庭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而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够给予学习困难学生应有的帮扶和支持,有的家庭过于严厉,有的家庭过于溺爱,都会导致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的支持和关怀对学习困难学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校和家庭无法独自承担起学生帮扶的责任,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帮扶效果。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会积极参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活动,他们会提供教育经费、学习资源和学习辅导等帮助。
一些志愿者组织还会定期进行义务辅导和心理疏导,以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走出困境。
从以上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在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反馈调查分析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反馈调查分析本次调查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他们得到帮扶后的情况以及成果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为学校中学年级的学生,共计100名,其中男生为50人,女生为50人。
年龄分布在13岁到16岁之间,其中13岁为20人,14岁为30人,15岁为30人,16岁为20人。
这100名学生均为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落后于班级平均水平。
二、学生的问题类别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薄弱。
这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数学、语文等基础科目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2、学习兴趣不高。
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缺乏兴趣。
3、学习态度不端正。
一些学生对学习态度不好,缺乏认真、细心、负责的学习态度。
4、家庭环境复杂。
家庭环境不够良好,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到位,缺乏关心和照顾,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学生帮扶情况学校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了帮扶,主要包括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加强课后辅导、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和家长进行面谈等。
根据调查数据,学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帮助和引导,涉及到学习方面的,也涉及到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帮助。
学生得到了帮扶后,学习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其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帮扶的过程中,学校还发掘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他们能够为其他的同学提供帮助,促进学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的形成。
五、帮扶改进意见通过调查得出,学生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改进。
具体来说,需要在教学上有更多的个性化帮助、加强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心态和自我认知,同时,家庭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并与学校共同协作,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养育和发展环境。
困难学生帮扶形势调查报告

困难学生帮扶形势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困难学生帮扶是教育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了解当前的困难学生帮扶形势,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探索困难学生的主要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支持这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收集相关信息。
问卷内容包括困难学生的背景信息、困难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帮扶情况以及帮扶效果等方面内容。
三、调查结果分析根据收集到的问卷数据,我们对困难学生帮扶的形势进行了分析。
1. 困难学生背景调查结果显示,困难学生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他们中的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环境复杂。
另外,部分困难学生还存在身体或心理上的问题。
2. 困难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困难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动力、家庭困境、社交障碍等。
这些问题对困难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帮扶情况在困难学生帮扶方面,大部分学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困难学生帮扶机构或岗位,专门负责困难学生的关注和帮助。
同时,一些学校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设立奖助学金以及提供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困难学生。
4. 帮扶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困难学生在帮扶下有了一定的改善。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了一些帮助,一部分困难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提升,也感受到了来自师生和社会的关爱与支持。
四、问题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困难学生帮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1. 问题- 帮扶机构或岗位的不足。
尽管大部分学校都设立了帮扶机构或岗位,但人手不足、资源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部分困难学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 帮扶方式的单一。
目前的帮扶方式以物质帮助为主,心理疏导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帮扶相对较少,帮助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还需加强。
2. 建议- 加强帮扶机构或岗位的建设。
学校应加大对帮扶机构或岗位的人员配备和资源配置,确保困难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农业院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现状调查分析

・三 农 问题 研 究
2 1 1 ( )1 9 1 2 02,8 5 : - 3 2
农 业 院校 贫 困生 勤 工 助 学 现 状 调 查 分 析
刘 宏 波 , 明孔 , 志成 , 登 珊 王 郭 刘
际 困难 问题 和 促 进 贫 困生 综 合 素 质 提 高 。
1 调 查 的 组 织 方 式
本 次调 查 共 发 放 问 卷 4 9份 ,收 回有 效 问 卷 1 34份 , 9 回收 率 9 %。 4
本 次 高 校 家 庭 经 济 困难 学 生 勤 工 助 学 现 状 调 查 是 由仲 恺 农 业 工 程 学 院组 织 , 由校 学 生 资 助 管 理 中心 实 施 的一 次 农 业 院校 贫 困生 勤 工 助 学 情 况
t ea oth rsn i a o f h ed td ns h k a -i ejbw i td iga Z o ga U iesyo g cl r i b u tepeet t t no ene ys et w ot eap r t hl s y t hn ki nvrt f r ut e v su i t u a t m o e u n i A i u a dE gne n a t ̄ d A di iwo eivsgt nrsl , o esget n ns eg eigo —h -o a ig adn n n ier gw ss e . n ve fh net ai ut sm ugso s t nt nn n te j t i n , d ig i a n t i o e s i o r h b rn
(hn K i nvri f r utrl n n ier g G aghu, un an 12 5 C ia Z og a U iesyo i l a dE gn e n , un zo G as og5 0 2 , hn ) t Ag c u a i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反馈调查分析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反馈调查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由于一些心理、生理或环境原因,导致其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同龄人的一类学生。
针对这类学生,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解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现状与成果,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选择了10所中学的学生和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的认知和满意度。
问卷包括了对学校帮扶政策、帮扶措施、帮扶效果的评价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汇总1. 对学校帮扶政策的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帮扶政策比较了解,认为学校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方案,包括专门的学习指导班、心理咨询、个性化辅导等措施。
这些措施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2. 对帮扶措施的满意度3. 对帮扶效果的评价在帮扶效果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学校的帮扶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学校的帮扶,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了一定的改善,部分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得到了提升,这些都是帮扶工作的成果。
三、问题与建议有部分学生和家长提出,希望学校在帮扶措施上能够更加个性化。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困难原因都不尽相同,对帮扶措施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希望学校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加精准的帮助。
2. 帮扶资源的整合有学生和家长反映,希望学校能够将帮扶资源进行更好的整合,尤其是在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方面,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加综合的支持,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在很多学校得到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包括帮扶措施的个性化和帮扶资源的整合等方面需要学校进一步完善。
对我院贫困学生扶助制度与扶助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

对我院贫困学生扶助制度与扶助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点亮贫困学子的“希望之灯”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广阔天地中,贫困学生扶助制度犹如一盏照亮贫困学子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灯”,为他们的求学之路带来光明和温暖。
正如一句古话所说:“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学生是国家的希望。
”我们需要在这盏希望之灯的照耀下,为贫困学子铺平求学之路,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先,让我们揭开贫困学生扶助制度的神秘面纱。
它是一种以资助贫困学生为核心,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目标的制度。
这就好比是在求学的舞台上,我们为贫困学子搭建了一盏希望之灯,让他们在困境中找到前行的力量,勇敢地迈向知识的彼岸。
在对我院贫困学生扶助制度与扶助情况的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其巨大的优势。
它不仅能够减轻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这就好比是在求学的舞台上,我们为贫困学子搭建了一盏希望之灯,让他们在困境中找到前行的力量,勇敢地迈向知识的彼岸。
然而,要想让贫困学生扶助制度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扶助制度的完善和实施。
扶助制度是贫困学子求学的保障,只有完善和实施到位,才能确保贫困学子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这就好比是在求学的舞台上,我们为贫困学子搭建了一盏希望之灯,但他们需要一个稳定的电源来点亮这盏灯。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贫困学子的心理健康。
贫困学子在求学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只有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困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就好比是在求学的舞台上,我们为贫困学子搭建了一盏希望之灯,但他们需要一个坚强的内心来支撑这盏灯。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贫困学子的社会融入。
贫困学子在求学的道路上,需要与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流和合作,只有关注他们的社会融入,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就好比是在求学的舞台上,我们为贫困学子搭建了一盏希望之灯,但他们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来保护这盏灯。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反馈调查分析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反馈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了解学习困难学生帮扶的情况和成果,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有1000名教师参与了调查。
在问卷中,我们询问了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情况、帮扶方法和帮扶成果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是重要的。
近90%的教师认为帮扶学习困难学生是教师的责任。
这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有着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个别辅导,约占60%。
教师们还采用了小组辅导、家庭访问和心理疏导等方法。
这些帮扶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帮扶的效果。
我们还了解到,教师们在帮扶学习困难学生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超过70%的教师认为,帮扶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超过80%的教师认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增强。
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体现了教师们帮扶的有效性和价值。
我们还了解到一些教师在帮扶学习困难学生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约30%的教师认为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较低,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也有教师表示,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力较低,需要采用激励措施进行帮扶。
这些挑战和困难需要教师们在帮扶过程中加以克服。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反馈调查分析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反馈调查分析近年来,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了解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情况和成果,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分析。
我们对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育机构都设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扶项目,涵盖了多个学科和多个年级。
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班和学习辅导活动是最为常见的帮扶形式。
还有一些机构通过定制化的学习计划、个性化的辅导服务等方式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支持和鼓励。
调查还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帮扶项目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和辅导员的力量。
在绝大多数教育机构中,学生帮扶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负责。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和辅导员的专业优势,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扶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调查还发现一些问题。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项目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
虽然大多数教育机构都设立了帮扶项目,但仍有一些地区和学校没有专门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帮扶服务的机构或项目。
这导致一些学习困难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项目的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
部分教育机构在帮扶工作中过分注重成绩和考试,缺乏对学习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这导致有些学习困难学生在帮扶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无法真正获得长期稳定的提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学习困难学生帮扶项目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媒体宣传、家长会等方式,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学习困难学生帮扶项目的认识和了解,鼓励更多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
提高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教师和辅导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掌握更多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和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提高帮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改变评价体系,更加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成绩和考试,还应该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在能力的发展。
通过多种评价手段,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障民生2017年第23期总第476期摘要:高校资助工作目的之一是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开展物质帮扶同时还兼具德育工作。
新疆高校的贫困生人数较多,意味着新疆高校资助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肩负着人数庞大的德育工作。
为了解新疆农业大学在贫困生资助育人方面的成效,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家庭贫困、受学校资助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向管理学、工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等人数较多的学科学院发放调查问卷,为本文采集到了基础研究数据。
本次调查共发放7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94份,有效率问卷率为99.14%。
本文通过问卷分析了新疆农业大学贫困生资助育人的成效,以及新疆农业大学在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育人,成效,调查分析新疆各高校有很大一部分生源来自农村,家庭条件普遍不好。
新疆农业大学本专科在校学生不含所属三本独立学院共计15228人,2016学年共有305名学生享受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全校共有10118人获得各类助学金,有超过11项涵盖国家、自治区、知名企业、校友资助等各类奖助学金,助学金覆盖学生总人数达66.44%。
一、调查分析本次调查问卷是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设计的。
根据新疆农业大学贫困生的基本情况,学校资助的情况,资助育人的情况,分别向新疆农业大学主要学科学院发放问卷,共发出7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94份,有效回收率达99.14%。
1.样本点贫困生基本情况分析本次调查共有新疆农业大学694名大学生参与问卷填写,其中2013级学生所占比例7.2%,2014级学生所占比例14.41%,2015级学生所占比例37.46%,2016级学生所占比例40.92%,表明高年级学生占调查比例较高。
调查学生的学科类型主要为工学(33.72%),理学(33.29%),农学(28.24%),管理、文、经济学(3.31%),符合样本学校的主要学科类别,调查学生的男、女比例分别为49.86%、50.14%,因此本次调查具有一定代表性。
数据分析表明,“特殊困难”学生占16.86%比例,“不困难”学生仅占3.89%,“一般困难”“困难”学生分别达到了41.21%、38.04%,表明样本学校学生家庭经济具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其中16.71%学生的月生活费不足500元,51.3%学生的月生活费不足800元。
家庭困难促使学生更努力(80.55%)、更感恩(63.54%),但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18.59%)、人际关系障碍(18.73%)等。
2.学生视角的学校资助情况分析高校资助是学生工作的事务性工作,对于学校、学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贫困生认为,“学校相当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其作为一个工作重点”的观点所占比例32.71%;认为“学校比较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相应的措施解决困难”的观点所占比例55.76%;仍有0.58%贫困生认为“学校不太关注贫困生,资助工作只是形式上的,并没有落实到位”。
由此可见高校资助工作仍存在着不到位的现象。
受访的大学生表示接受资助可以缓解经济压力(77.67%)、激励自己(66.14%)、增强自信(41.07%)、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35.73%)、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15.27%)。
表明学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促进学业的因素中,“家人的鼓励”所占比例80.4%,“追求梦想”所占比例76.22%,“学校资助”所占比例60.23%,“社会活动”所占比例45.97%。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影响学业的因素中,“经济压力”所占比例56.48%,“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所占比例52.02%,“对本专业缺乏兴趣”所占比例51.01%,“对家人的担忧”所占比例46.54%,“社会工作”所占比例33.43%。
表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高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同时大学生的梦想、目标、兴趣、社会等因素对贫困生也有较大比例的影响。
3.学生视角的学校资助育人情况分析学校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系列资助育人的教育工作,包括诚信教育(79.25%)、感恩教育(73.63%)、责任教育(51.87%)、互助自助教育(43.37%)等。
由此可见,学校不仅在经济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调研数据表明,74.78%贫困生认为“院校组织的慈善义工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意义”,但有20.61%贫困生认为“活动形式大于内容”。
同时,75.79%贫困生愿意参加院校感恩、励志、公益类活动,但是也有19.6%贫困生存在愿意参加活动,却没有机会的情况。
对于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文明修身要求,47.84%学生认为,大学生本应文明修身,42.36%贫困生高度认同学校文明修身要求,9.8%贫困生不支持学校文明修身要求。
对于大学生育人工作,一方面表明需要进一步完善院校育人工作内容、形式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与引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资助后,78.96%贫困生“抱着感恩的态度努力学习”,70.32%贫困生“合理分配助学金,为家庭减少负担”,57.93%贫困生“积极配合院校工作”,53.6%贫困生“认为更应该做有理想有追求的现代大学生”,仍有22.62%贫困生“认为国家学校的资助是理所应当”,2.31%贫困生“随意挥霍助学金,如置换手新疆农业大学贫困生资助育人成效调查分析马旭刘乐杨建莺蒋烨清DOI:10.16653/ki.32-1034/f.2017.023.039--91保障民生2017年第23期总第476期机等”。
从大学生对于助学金持有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助学金是否真正帮助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达到助学的作用,也从另一和侧面表明,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资助育人工作的成效情况分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
调查数据显示,贫困生学习成绩相较于上学期,有57.49%贫困生“无挂科,成绩有明显提升”;16.86%贫困生“挂科门数明显减少”,但仍有20.32%贫困生“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变化”;5.33%贫困生“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
36.17%贫困生认为“玩手机影响课堂纪律,是不尊重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表现”;27.95%贫困生认为“上课应该认真听讲,应杜绝玩手机”;21.61%贫困生“不反对别人玩手机,但自己不会玩手机”;有14.27%贫困生“上课沉溺玩手机”。
贫困生中50.14%“特别愿意”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35.73%“比较愿意”,2.02%“不太愿意”,0.72%“很不愿意”。
而在兼职态度方面,贫困生中近95%认为“这是属于自立自强表现”,不到5%认为“父母给的钱够,没必要兼职,或者认为兼职费用太低”。
在贫困生对回报和感恩学校给予资助的态度方面,74.06%贫困生“努力学习,积极参加义务服务活动”;15.27%贫困生“遵守校纪校规,做文明大学生”;9.37%贫困生“在思想行动上践行感恩学校”,但有1.3%贫困生认为“资助与学校无关,并不需要感恩母校”。
其中93.23%贫困生无违纪行为,6.06%贫困生有论文作假和随意违纪行为,2.45%贫困生有提供虚假材料行为,1.73%贫困生有考试作弊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1.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材料造假,资助评选质量有待提高根据高校大学生助学金评选文件要求,家庭情况调查表作为评选助学金的必要材料及重要评选标准,其数据的获取由学生填写、生源地审核盖章。
学生和家长希望取得较高等级助学金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所需。
由于家庭情况调查表由学生本人填写,利益最大化促使学生并非如实填写家庭实际的经济、生活情况。
[1]同时,学生生源地有关部门对于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审核并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审核标准体系及明确的责任等,造成生源地仅形式化“审核”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或者存在先盖章再填写家庭基本信息等现象。
从问卷分析可见,受资助的学生中存在随意挥霍助学金情况,表明此类学生并非“贫困”。
由此可见,评选助学金时家庭情况造假因素直接影响了助学金评选质量。
2.学生感恩意识淡薄,资助育人成效不显著新疆农业大学当前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总数为10118人,占全体学生的66.44%。
一些受助学生存在违纪现象,比如,在571人夜不归宿违纪学生中,受助学生人数达到111人,占总人数的19.43%。
虽然助学金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发挥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导向作用,但是助学金的育人工作成效并不显著,学生感恩意识淡薄,阻碍了学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目标。
3.资助体系不完善,缺乏对资助学生的管理及考核因助学金覆盖面广、学生受益显著等特点,高校资助工作重视助学金前期的评选,却忽视了后期资助学生的管理及考核,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
[2]获取助学金的受资助学生表现出学习态度不端正,参与院校集体活动积极性低,志愿服务与义工参与的主动性低,个人自律意识较低,违纪现象常有发生。
因此,资助学生的管理及考核体系不完善是资助育人效果不显著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建议1.以三进两联一交友为平台,提高助学金评选质量2016年自治区高校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通过联系学生、联系家长,加强师生的交流交往交融。
高校以三进两联一交友为平台,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助学金评选和审核标准,提高助学金评选质量,通过联系学生、联系家长,校方真实了解学生及其家庭;假期家访实地考察学生家庭经济、生活情况,保证真正贫困的学生受到资助,将资助落实到实处,并顺利完成学业。
2.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育为载体,形成常态化资助育人机制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为工作指南,将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团员干部、班主任、辅导员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育形成合力,将解决学生经济问题与思想问题相结合,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感恩、奉献意识,自我管理与服务能力,形成常态化资助育人机制。
[3]3.以科学考核标准为依据,加强管理与考核建立健全对受助学生的考核管理机制,科学细化考核标准,将受助学生的学习、志愿服务、义工、社会实践等纳入考核体系,不断激发受助学生的励志表现。
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受助学生助学金发放的数量与时间。
[4]改变助学金发放方式,将分两次发放改为分多次发放,设置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并将助学岗位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不断搭建学生锻炼与实践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自立自强。
[5]参考文献[1]傅群.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5(9):61-62.[2]夏书珍.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A 学院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3]颜黎光.高校资助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4):52-53.[4]孙永强.面向大学生主体开展资助工作与帮困育人成效的探究[J].成功(教育),2012(22):169.[5]廖若宇.我国政府对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6.[基金项目:2016年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XNDSZ2016029)](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