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6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的五字真言

合集下载

留、替、移、补、删高考文言文翻译5字法

留、替、移、补、删高考文言文翻译5字法

留、替、移、补、删高考文言文翻译5字法近年来,高考加大了对文言文考查的难度,将文言语句翻译由客观性试题改为主观性试题,分值为5分。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名师小灶高考对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直译”,所谓直译,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

如去年全国试卷要求翻译的句子中有一句为:“其李将军之谓也。

”很多考生没有译出表示推测、估计语气的“其”字,句式与原文不符。

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为便于同学们记忆,我编了一段顺口溜: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如果再简洁一些,还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对很多考生来说,译句之难,主要在于对文言词义和句式的理解。

其中理解文言词语是文言语句翻译的关键。

如去年北京试卷的译句是:“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话”或“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合”或“理解明白”的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指“微小的”、“卑微的”。

“趣”在句中应解为“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中的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

这句话应译为:“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

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所以考生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方法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等。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要能做到信、达、雅,应该掌握五字诀:留、删、增、调、变。

1.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

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

2.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3.增,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

4.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

如:“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就要把定语“可以终身行”调到中心词“一言”之前。

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两个宾语前置句,应按“不知句读,不解惑”来翻译。

5.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译为“(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新五字诀

文言文翻译新五字诀

文言文翻译新五字诀作者:仵晓平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7年第07期在中学阶段的各类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翻译题是大多数学生失分较为严重的一道题,很多学生总是望而生畏,做题都是听天由命。

其实,每次考查的都是浅易文言文,要翻译的文句一般都不太长。

只是因为文言文语言太精炼,个别语句不符合现在的语言习惯,才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翻译。

文言文只是一种特殊的汉语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文段不是死板的文字,一般都有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景色、做人的道理。

需要翻译的文句都是在结构、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尤为突出的句子,掌握了翻译方法,不但能做好翻译题,还能从根本上解决文言文的教学问题,完成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翻译。

1.读。

“书读百遍”是平时文言文学习应有的态度,养成习惯,形成语感,确实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可是,试卷上的都是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时间紧,压力大,读三遍的可能性都很小,遇到难理解的地方,掌握一些读的方法有时候能起到关键作用。

一是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文言文里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字,应避免把形近字的读音当作正音。

如“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2016年新课标Ⅱ卷)中的“啖”而不读“谈”,“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2016年北京卷)中的“畋”不读“攸”。

二是要辨明多音多义词的词性、词义,读准字音。

现代汉语中多音多义字很多,文言文中也有一些多音多义字,这就要求学生辨明这个字的词性和词义,确定读音。

比如“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016年新课标Ⅰ卷)“处”读chǔ而不读chù;“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2016年新课标Ⅱ卷),“间”读jiān不读jiàn,“胜”读shēng不读shèng;三是要正确断句。

长一点的句子,往往在表达一个完整概念或意思的地方,有一个小的停顿,这个停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句意的理解。

如2016年新课标Ⅰ卷中有“是不虔君命也”这句话,意思是“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正确的停顿为“是/不虔君命也”;2016年天津卷“宗质起揖之坐”,应停顿成“宗质起/揖之坐”。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中最重要的5个字的所有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中最重要的5个字的所有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中最重要的5个字的所有知
识点
导读:①修
例句出处释义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建、修造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治理、整治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修订、修改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长
②期
例句出处释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期限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大铁椎传》约定时限
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吕氏春秋》限度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察今》期望、企求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jī)满、周,一周年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至、及
③致
例句出处释义
皖师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送、送达
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贾生列传》表示、表达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到达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获得、得到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招致、引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致使、使得
专心致志成语极、尽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情趣、情致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高考文言文最重要的五个字的所有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最重要的五个字的所有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最重要的五个字的所有知识点①修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建、修造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治理、整治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修订、修改4、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高5、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长②期例句出处释义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期限2、今夜半,方修.我决斗某所《大铁椎传》约定时限3、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修.,求索无厌《吕氏春秋》限度4、良马修.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察今》期望、企求5、修.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jī)满、周,一周年6、况修短随化、终修.于尽《兰亭集序》至、及③致例句出处释义1、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贾生列传》表示、表达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到达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获得、得到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招致、引来6、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致使、使得7、专心致.志成语极、尽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情趣、情致④临例句出处释义1、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岳阳楼记》面对、迎2、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面对、引申阅读3、居高临.下成语从高处往低处看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将要⑤次例句出处释义1.贤能不待次.而举《荀子·王制》等次2.陈胜吴广皆次.而行《陈涉世家》按次序3.凡用兵之法……全军位上,破军次.之《孙子兵法》在排列上次一等4.师退,次.于召陵《左传·僖公》临时驻扎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陈涉世家》行军途中的驻地6.列座其次.《兰亭集序》旁边。

高考文言文翻译五字诀(公开课)

高考文言文翻译五字诀(公开课)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选自2010广东高考卷)
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交给我们,不 可以(再)丢失。
得分点: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技巧:“今”“天”“授”“予”,有古今异义意识,单 音节词替 换为双音节词;落实“以”字,就能补出省略成分, 从而得到“句意”分。
高考近距离接触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 得体、生动、优美。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 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二、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信”:忠于原文,再现原意; “达”:通顺畅达,表达明确; “雅”:文句生动、优美。 三、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 “原文字字有落实,译文字字有根据” 意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 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机动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话。 练习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 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 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 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 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 为逼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参考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 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 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 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 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 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 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 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 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1)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2)调整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的语序。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是指一种在翻译文言文时使用的方法,它要求每个文言词语至少配以五个汉字的拆分和译法。

该方法也被称为五字还原法,在旧称法的文言文翻译中,它是一种有效的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抓住文章的精髓。

文言文包括小说、诗歌、经典和古籍,都属于古文,而它们的语言特征是旧式、复杂和艰涩。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也有其自身特殊的风格、议论方式和文字艺术,使它们更有趣、更有深度。

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文言词语不加拆分,会有混乱的结果,甚至有可能直接丢失语义。

因此,采用“文言文翻译五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要求把每个文言词语配以拆分和译法,而每个拆分必须至少由五个字组成。

这种拆分就是翻译的基础,它可以避免由一词概括引起的语义空洞,从而使文言文的理解更加清晰、精准。

同时,文言文翻译中的五字法还可以更加灵活的使用。

因为每个文言词语拆分出来的五个字也是独立的单位,可以根据拆分的基础,做出多种变形拆分和译法,从而更好地反映文言文本身的语言特点。

除此之外,五字法还可以帮助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艺术性。

具体来说,这种拆分可以引入文言文的精髓,并在表达上更加优雅,通过特定的字句构造,把文言文的精髓完美地表现出来,从而使翻译更有质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中的五字法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抓住文章的思想深处,更可以提升文言文翻译的艺术感。

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控
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更可以更加灵活地诠释文言文本身的含义,把文章最精辟的细节展现出来。

如此,以文言文翻译五字法为标准,就可以做出更经典、更有文化内涵的翻译,传递出古文的精髓,更好地向读者展示文言文本身魅力所在。

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五字诀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文言文部分往往是让许多同学感到头疼的。

其中,文言文翻译更是重点和难点。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诀——“留、删、换、调、补”,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中轻松应对文言文翻译题。

一、留“留”,就是保留。

在文言文翻译中,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比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在翻译时都直接保留。

再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胜”“阳城”“涉”在翻译时也予以保留。

保留这些词汇,不仅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能让译文更符合古代的语境。

二、删“删”,即删除。

指的是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发语词,不译,翻译时应删掉。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翻译时可删去。

“而或长烟一空”中的“而”,表承接,可不译,删除后不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

通过删除这些虚词,能让译文更加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繁琐。

三、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例如,“吾、余、予”等表示“我”,要换成“我”;“尔、汝”等表示“你”,要换成“你”。

“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翻译时要换成“跑”;“汤”在古代指“热水”,要换成“热水”。

还有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也要进行相应的替换。

比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通过合理的替换,能让译文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四、调“调”,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句,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

“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句,应调整为“千里之马”,意思是“日行千里的马”。

文言文五字翻译

文言文五字翻译

夫学而时习,习者,非徒记诵而已,亦在于温故而知新也。

温故者,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人心生喜悦。

故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学习之时,若能持之以恒,反复练习,便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非徒一日之欢,乃长久之谊也。

友者,人之良师益友,与共乐事,共患难。

远方之朋,如异乡之客,虽隔千里,情谊相连。

故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说有朋友从远方来,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人不知而不愠,此乃君子之风度。

君子者,谦逊有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之所以愠,往往因己之得失,而君子则不然。

不以己之得失为念,乃心胸开阔,待人宽容之表现。

故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说人若能不计较他人之无知,宽容待人,实乃君子之楷模。

夫学而时习之,非徒为求知识,亦为修身养性。

习之,如登山涉水,虽路途艰辛,但登顶之际,风景无限。

学而时习,使人受益终身。

故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学习并不断实践,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有朋自远方来,非徒为欢聚一堂,亦为相互启迪,共同进步。

友者,如明灯,照亮人生道路。

与友同行,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故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说有朋友从远方来,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人不知而不愠,此乃君子之度量。

君子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之所以愠,往往因己之得失,而君子则不然。

不以己之得失为念,乃心胸开阔,待人宽容之表现。

故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说人若能不计较他人之无知,宽容待人,实乃君子之楷模。

总之,孔夫子此言,寓意深远,教人学习、交友、修身。

学习之道,在于持之以恒,温故知新;交友之道,在于相互启迪,共同进步;修身之道,在于心胸开阔,待人宽容。

此五字翻译,虽不能尽其意,然亦能启迪后人,以期达到孔夫子之境界。

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五字诀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文言文部分更是让许多同学感到头疼。

其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诀”,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中考文言文翻译题。

这“五字诀”分别是“留、删、补、换、调”。

先说“留”。

“留”就是保留。

在文言文中,一些专有名词,比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器物名等,在翻译时可以直接保留,无需翻译。

比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都可以直接保留,原样写到译文中。

接着是“删”。

“删”指的是删除。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比如句首发语词、句中停顿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翻译时没有实际意义,就可以删除不译。

比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发语词,无实义,翻译时可删掉;“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中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也无需翻译。

“补”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补”就是补充。

文言文行文简洁,往往会省略一些成分,在翻译时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译文通顺完整。

比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这里省略了主语“桃花源中的人”,翻译时要补充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再”“三”后面省略了“鼓”,翻译时也要补出来。

然后是“换”。

“换”就是替换。

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代文不同,要用现代文中相应的词语进行替换。

比如“吾、余、予”要换成“我”;“尔、汝”要换成“你”;“走”要换成“跑”;“汤”要换成“热水”等等。

最后是“调”。

“调”就是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应调整为“有何陋”;“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应调整为“千里之马”;“战于长勺”是状语后置,应调整为“于长勺战”。

掌握了这“五字诀”,我们来通过一些例子实际运用一下。

比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这里“陈胜”是人名,“阳城”是地名,直接保留,整句翻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留题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留题

一、字字者,文言之基石也。

翻译之际,首当辨明字义。

字义者,字之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之总称。

辨明字义,需察其上下文,审其语境。

如《论语》中“仁”字,本义为亲善,引申为道德之根本。

翻译时,当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之意。

若译为“仁爱”,则失其本义;若译为“道德”,则过于抽象。

故字义之辨,为翻译之根本。

二、词词者,字之组合,文言之筋骨也。

翻译词义,须把握词性、词义、词境。

词性者,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词义者,词之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

词境者,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作用等。

如“马”字,名词,可译为“马匹”、“马儿”等。

若在句子中作动词,则译为“骑”、“驾驭”等。

翻译词义,需结合上下文,使译文通顺、准确。

三、句句者,文言之骨架也。

翻译句子,需把握句式、句意、句境。

句式者,主谓句、动宾句、偏正句等。

句意者,句子表达的意思。

句境者,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作用等。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调整语序。

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如此翻译,既保持了原文的句式,又使译文通顺。

四、意意者,文言之灵魂也。

翻译文章,需把握文章大意、情感、修辞等。

文章大意者,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

情感者,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修辞者,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如《离骚》一文,作者屈原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翻译时,需传达出这种情感。

译为:“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如此翻译,既传达了原文之意,又使译文具有感染力。

五、神神者,文言之韵味也。

翻译文章,需把握文风、格调、风格等。

文风者,文章的风格。

格调者,文章的格调。

风格者,作者独特的风格。

如《红楼梦》一书,曹雪芹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

翻译时,需传达出这种风格。

译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

”如此翻译,既保留了原文的风格,又使译文具有韵味。

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翻译五字诀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啦,文言文翻译可是不少同学头疼的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诀,掌握了这五字诀,文言文翻译就不再是难事!先给大家讲个我之前遇到的事儿。

有一次上课,我让同学们翻译《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个同学站起来就说:“先天下的忧愁就忧愁,后天下的快乐就快乐。

”这可把大家都逗乐了。

其实呀,文言文翻译可不是这么简单直接的,得讲究方法。

这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诀就是“留、删、换、调、补”。

咱们先说“留”。

“留”就是保留原文中的一些词语,比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器物名等等。

就像《出师表》里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里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都得保留原样,直接翻译过来。

再说说“删”。

有些文言文中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在翻译的时候就可以删掉。

比如说“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只是个发语词,没有实际意思,翻译的时候就可以删掉。

接着是“换”。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把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语。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日”,要换成“每天”;“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就指妻子,翻译的时候就要换成“妻子儿女”。

然后是“调”。

调整语序,让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像“何陋之有”,这是个宾语前置句,翻译的时候要调整成“有何陋”,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最后是“补”。

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

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的时候要补上省略的主语“他们”,变成“他们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咱们来实战一下。

比如说《桃花源记》里的“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人”保留,“具言”要换成“详细地说出”,“所闻”就是“听到的事”,“皆”是“都”,“叹惋”是“感叹惋惜”。

整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这个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向(桃花源中的人)说了,(他们)都感叹惋惜”。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

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

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

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

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展开全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是指“增、删、调、换、留”五种方法,下面分别向同学们介绍。

一、增“增”就是增加词语。

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非常普遍,而这些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有的必须要补上才行,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例1.翻译下面的句子。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译文:永州的郊野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面有着)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会死去;(假如)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它的。

以上括号中的文字就是在翻译时加上的。

如果没有这些词语,译文就不够通顺。

例2.翻译下面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句中后两个分句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例3.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这句中的“以”和“为”之间省略了“之”,翻译时也应补上。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运用这一方法时应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都必须补上,有些在现代汉语中同样可以省略的成分可以不补。

二、删“删”就是减少词语。

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表示各种语意关系的虚词。

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有的只是表示某种语意关系,翻译时不必译出。

例4.翻译下列句子。

执其手而与之谋。

译文:抓着他的手跟他商量。

句中的“而”是一个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翻译时不必译出。

例5.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句中的两个“之”字,都是助词,第一个是音节助词,第二个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都不必译出。

三、调“调”就是调整词语和句子的顺序。

文言文另外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就是倒装,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翻译时一定要把顺序调整过来。

例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一、增增,即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上下文需要,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意思更加完整。

如:原文:“子路率师以伐颛臾。

”译文:“子路率领军队去攻打颛臾。

”在此句中,“以”字翻译时,需增译为“去”,使句子意思更加明确。

二、删删,即在翻译过程中,删除原文中无实际意义的虚词,使句子更加简洁。

如: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在此句中,将“曰”、“乎”、“也”等虚词删除,使译文更加简洁。

三、换换,即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的古汉语词汇替换为现代汉语词汇,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

如:原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如果我们从变化的角度去观察,那么天地间的变化是无法用一瞬间来衡量的。

”在此句中,“盖将”、“以”、“曾”等古汉语词汇,被替换为现代汉语词汇,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

四、调调,即在翻译过程中,调整原文中的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在此句中,将“温故而知新”调整为“温习旧知识,进而获得新的理解”,使句子更加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五、补补,即在翻译过程中,补充原文中省略的内容,使句子意思更加完整。

如: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陪伴在孔子身边。

”在此句中,“侍坐”一词翻译时,需补充为“陪伴在孔子身边”,使句子意思更加完整。

总之,文言文翻译五字法,即“增、删、换、调、补”,是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的重要方法。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准确、流畅的翻译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标题:文言翻译的五字真言
副标题:记住这五个字,文言翻译不再发愁。

关键词:留、补、换、改、删。

难度:4
重要程度:5
内容:
有五种,即:留、补、换、改、删。

1、留。

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例①: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划线的分别是帝王记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

2、补。

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

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

例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

例③: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游褒禅山记》)
这句话应译成: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3、换。

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例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带点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

例⑤: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的“修”现在讲“长”,这里指身高;“服”现代讲“穿戴”。

这方面例子很多。

比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现在讲“头”;古人讲“食”,现在讲“吃”等等。

都要译为现代的指称。

4、改。

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

主要有下列几种:(1)宾语前置句。

例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
“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属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

(2)定语后置。

例⑦: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划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来译。

(3)状语后置。

例⑧: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
句中划线部分译成时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状语。

(4)谓语前置
例⑨: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中的“安在”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提在主语“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之前了,翻译时要改语序。

5、删。

有些文言虚语在句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只有某些作用,有的起舒缓语气、凑足音节的作用;有些在句中,有些在句末,也有在句首的,如“夫”、“盖”等。

对这些虚词,翻译时可酌情删去,即不必译出。

例⑩: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句中的两个“也”都是起舒缓语气作用的,“而”是起连接作用,都不必译出。

又如“之”字,在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和标示宾语置、定语后置时,都不必译出。

以上介绍的五种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在具体翻译时综合运用。

文言文的选段固然在课外,但对于虚词、实词、句式等知识点的复习则应当立足课本,考前同学们必须化上一定的时间将课文中的文言文翻阅熟读,仔细研读课文,包括注释。

最好能对每册的文言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