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大学生的信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大学生的信仰问题
信仰是人类精神的动力和支柱。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类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受一些消极社会现象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信仰方面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因此,为了使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坚定科学正确的信仰,使其健康成长,必须发挥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整合社会各种力量,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为其价值观的形成和正确信仰的最终确立创造必要的条件。
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一部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宗教,始终居于社会上层建筑的顶端,它同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宗教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宗教对于整个社会影响的一部分,影响的途径和形式多样:表现为宗教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播;表现为大学生对宗教认识和态度的变化;甚至有个别大学生的入教、信教的等等。
(一)大学生接触或者信仰宗教的状况
1、家庭的影响。
笔者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信教者中,家传的比较多,有些人信教程度是很深的。因为有宗教信仰传统的家庭很容易让生活其中的个体皈依该宗教温州地区宗教气氛比较浓,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影响都比较大。而且有些宗教影响的历史也比较久远,在一些家庭里形成稳固的宗教传统。作为家庭成员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这方面的熏染。
2、大学生个体方面的因素。
其中包括个体的认知水平、生存状况、精神状态、心理需求等等。很多学生既没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对社会迅速的变化和当前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的状况又感到困惑而不能得到很合理的解释。又由于在校期间面对学习紧张与压力或者经济上的困顿或者面对就业难题和毕业后的社会压力无所适从。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宗教以其天堂理想的美好形象吸引了他们,同时宗教所宣传的道德观,使他们感到找到了心灵归宿和精神寄托的港湾,于是在思想上观念上信服和皈依宗教。既然从书本或老师那里寻求不到足够的温暖,还不如寄托在一个“至上”的神灵那里,很多同学就是这样的想法。在心理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情感上容易产生波动,有时渴望得到的爱在学校找不到,便到宗教中寻找。适逢特殊的心境和机遇,比如观摩了宗教仪式,聆听了信教见证,研读了宗教经文,接受了传道带领,亲自感受了宗教的观念和氛围,就极有可能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强烈震撼,动摇他们在长期教育中形成的无神论信仰,由好奇到“望教”到“慕道”,最后皈依宗教,成为教徒。
3、学习知识的兴趣使然。
现代知识传播的迅速和便利使宗教的内容传播得比较广泛,大学生不可能对这些没有兴趣。他们对对宗教都有浓厚的兴趣,试图接近和了解宗教。由于三大宗教的历史悠久,而且都有着一定的神话传说等作为依托,那种对天堂、极乐世界的美好描绘,让人产生接近的需求。同时,作为文化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宗教文学作品,宗教色彩的建筑雕塑艺术、曲折的故事、大量的诗歌等充斥在我们周围,求知欲特别强的青年学生对这一块的兴趣之浓厚,有时是我们的一些专业课程无法比及的。加之,这些宗教借助一些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电影、光碟、动漫作品等形式都是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
4、无理性的功利性的“信仰”,表现为某种现实功利性的诉求
根据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一贯政策,对青少年信仰宗教问题只能疏导,不宜堵塞;既不能简单粗暴,压制歧视,也不能袖手旁观,听之任之。如何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从其父母、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因素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1.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开展信仰教育
在对待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学生时,不能简单地否定宗教的存在和宗教信仰.应该理性地帮助学生辨证地看待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如何理解它,借助文化的力量实现维系根脉的和谐,使人类文明得以代代相传的意义,欣赏并吸收其中的精髓;作为一种信仰,摈弃它消极的部分,去传承它止恶扬善的功能. 在信教浓厚的地区,处理好宗教与教育的关系极为重要,要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定不移地执行“宗教不干预教育”的有关规定。
2.普及科普教育,提高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价值判断能力
引导青少年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宗教,使他们既能看到宗教在道德教化、道德行为约束方面的作用,承认宗教人生哲学思想中包含着的某些合理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以及普及有关自然现象、人类进化、生老病死、吉祥祸福等科学知识,使他们了解自然、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消除宗教的神秘感,更理性的认识宗教。
3.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思想建设还要与教育引导其家庭主要成员结合起来
青少年的成长与其环境因素是有直接关系的,单靠学校教育青少年,而忽视其家庭主要成员的教育引导,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成长环境的。要正确的教育引导该地的青少年,就要首先重视对其父母的思想教育,这是改变青少年环境最重要的方面。可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又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有益活动,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重视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在终极价值观中,有所作为、真正的友谊、自尊、国家安全被列为四个最重要的价值观。要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4.充分发挥学校课程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思想教育的功能
学校的校本课程设置要从本土人的知识、态度、价值取向、信念、本土意识以及生活能力出发,反映出不同民族文化心理、民族的审美情趣,诸如民族传统文化中心理的最高凝聚力与内核、不同文化模式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对善的追求,美善合一的审美观,重视民族文化中建筑、绘画、歌舞等等。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如在思想品德课上,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马克思理论、邓小平理论等,以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节假日文化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文化活动,有效地把德育融化在各种活动之中。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一种观念超越及人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它蕴涵着人们对自己和世界及其关系的认识和体悟。从本质上说,信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精神,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不同时代人们的信仰都根源于那个时代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