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汉语造词法新探

合集下载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中国语言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50多个春秋,经历了30多年的沉寂,从80年代初期开始又有了发展和变化。

新词语的出现是这些变化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80年代后半期以来,新词语以平均每年200多个的速度不断地涌现,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重要词汇资源。

近10年来,新词语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界极大的关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将回顾这一时期汉语新词语研究的进展情况,探讨其发展规律,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当然,任何研究都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新词语研究也是如此。

我们看到,对于新词语的研究,我们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的立场、角度不同造成的。

有人认为,词典编纂者应该对词语作出科学的解释;而在另外一些人那里,则认为是词典编纂者把字典编好就行了。

笔者是赞同前者的,但却也认为,研究者的观点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并不能完全忽视。

我们知道,词语是在使用中产生的,词语的使用与所依托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密切相关,词语的产生有着自身的规律。

比如,我们虽然对早期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已经有了明确的界定,但后来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词语却很难加以说明。

当然,新词语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主要是:一些著作在引证中仅以“带”为单位,这样的引证显得比较粗疏;有的研究者在论述中仍然停留在意义分析层面上,没有看到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规律;在词语引证方面,尽管已经有一些专门论著的出版,但仍存在一些错误,其中一些是非常低级的,甚至可以归入错误的范畴。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努力改善它们。

这里只是指出一些具体的失误,希望能够促使大家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新词语研究中,有许多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比如在词义分析方面,比较词义学已经积累了许多成果,它们都可以成为我们有益的借鉴。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是,对词语和表达法的研究往往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词语和表达法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有时候可以使研究工作大大简化,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汉语新词语初探

汉语新词语初探

汉语新词语初探新词语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反映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本文以风君《网络新新词典》和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为研究语料,分析汉语新词语的特点、来源、产生途径以及原因。

标签:新词语缩略词仿照词外来词字母词网络词一、新词语的界定关于什么是新词语,汉语语言学界的说法并不一致。

如:朱安义在《新词新语浅论》中提出:“所谓新词新语,一般认为是指: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短语或语句,或旧词的新含义,分别称作词汇性新词和词义性新词。

从时间看,一般指1949年建国以后出现的词语。

”赵克勤在《论新词语》一文中认为“新词语是指解放以后产生的,也包括解放以前各解放区或根据地产生的新词语,以及全国解放后港、澳、台使用的新词语。

”在我们收集并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新词语的界定,绝大多数学者都赞同以改革开放作为汉语新词语的起点。

如:徐波在《新词新语的文化心理透视》中认为:“新词新语指在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词语。

”陈建民《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与社会生活》对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作了如下界定:“指近十年来在上述三种口语体中流行的新词语新用法,它区别于书面上新造的科技术语和特殊用法。

”而如从形式和意义上说,新词语是表新义、新创造、新概念等。

代表这个观点的学者有:王铁琨《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1991)、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1996)等。

王铁琨(1991)指出:“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赐予。

这里的‘新’是个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

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

”我们赞同王铁琨的观点。

汉语新词的出现非常复杂,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汉语新词都收在研究之列。

因此,对所要研究的汉语新词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本文选取了风君《网络新新词典》和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为研究语料。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报告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报告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摘要:词汇作为语言系统中最活泼的因素,伴随着社会开展不断产生新词语。

本文就从修辞在新词语中的表现形式、修辞方式构成新词的特点、作用以及研究它们的意义几个方面来进展理论分析,并力争产生让汉语工作者对这一现象给予重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修辞新词语修辞方式一、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词汇在不断开展变化,一方面是新词不断地产生,另一方面是旧词逐渐地消亡。

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新词语产生的情况。

社会不断开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需要认识这些事物就要给它们命名,以满足交际需要,于是产生了新词语。

二、汉语新词语中修辞造词的表现形式1.比喻造词法即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组织语素创造新词。

通过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词语形象生动,容易被人们承受。

以本体作中心语,喻体作修饰成分,构成新词语。

如:草根工业:喻指植根于乡村土地开展起来的乡镇企业。

龙头企业:像龙头一样能带动全局和其他企业前进或开展的企业。

这类新词的喻体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着眼点也多种多样,尤其是使得语言表达简洁明快。

以喻体作中心语,前边加上一些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

如:坛:网坛、足坛、歌坛热:中国热、琼瑶热、足球热这里面“坛〞在词典中已有文艺、体育园地的意思,只不过由它构成的新词更多了,而“坛〞的词义并未消失;“热〞指受很多人欢送的或很多人热衷的某一社会现象。

2.借代造词法即借用与本体事物有着现实联系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本体事物,这种修辞方式只出现借体而不出现本体,二者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对本体具有明确的指代性。

借代造词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用借体的特征、标志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如:大团结:因10元一X的人民币上印有表示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图案,因此用它来代指10元一X的人民币。

国脚:专指具有高超球技的国家级足球队员。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充当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汉语造词法研究综述

汉语造词法研究综述

汉语造词法研究综述汉语是一门复杂且丰富的语言,其中的词汇种类多样,可以归类为词汇单位、成语、固定搭配、词组和造词法。

其中,造词法是汉语词汇种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不仅体现了汉语古老的历史文化,也反映了汉语当前的发展趋势。

因此,研究造词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汉语造词法指在汉语词汇系统中,通过采用固定的词汇形成新的词汇单位。

简单来说,汉语造词法是由一个或多个已有的词汇构成新的词汇。

这些新形成的词汇可以是词根、合成词、衍生词、复合词等等,而这些新形成的词汇又分为自然造词法和人为造词法。

自然造词法是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语言使用者根据本国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将原有的词汇进行组合、分解或转换,从而形成新的词汇。

例如,“见多识广”中的“见多”,就是由“见”和“多”构成的合成词;“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的“散尽”,则是将“散”和“尽”两个词汇进行拆分合形成的衍生词。

人为的造词法又称合成法,它是指在汉语词汇形成过程中,文学家、学者、诗人等利用已有的词汇构成新的词汇单位,即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结合在一起来组成新的词汇单位,以实现特定的表达目的。

例如,“缘定今生”中的“缘定”是由“缘”和“定”两个词汇结合而成的复合词,表达出经过缘分而定下来的意思。

多年来,人们针对汉语造词法做出了大量的研究。

中国近现代语言学家季白著有《汉语造词法》一书,其中把汉语的造词法研究分为三个部分:音韵造词法、语义造词法和形式造词法。

音韵造词法指的是在汉语发展过程中,汉语语言使用者按照汉语的谐音历史规律组成新的词汇单位。

语义造词法指的是按照汉语的语义规律、结构规律组成新的词汇单位。

形式造词法是指借鉴其他语言,根据汉语语言习惯形成新的词汇单位。

此外,现代汉语音韵学研究者陆宗芳著有《汉语造词语料库》,收集了一些流行的汉语词汇,根据汉语的音韵历史规律,从中发现了一些新的汉语造词规律,并归纳出了一系列汉语造词历史习惯。

例如,汉语中“期待”、“恳求”、“坚持”等词汇,都是按照汉语的音韵历史规律形成的。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汉语新词语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在“文革”时期,二是90年代初的词汇热,三是近十年来的新词语热。

1990年开始出现网络语言, 2002年出现专业用语, 2007年又有了数字流行语。

总体上看,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大致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阶段为1990— 1999年,即新词语热潮。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第一,从国家来说,改革开放初期,新词语出现的节奏缓慢,比较零散,新事物、新名词的产生相对较少;第二,从各地来说,南方沿海发达地区新事物、新名词的出现速度更快,如北京“手机一族”和广东“打工仔”;第三,从民众来说,人们的心态更加保守,审美趣味趋向稳定,以求安全感,因而追求新颖奇特、与众不同的特性并不突出。

第二阶段为2000— 2005年,即词汇热潮。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第一,从国家来说,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各地经济飞速发展,政治稳定,新名词、新事物的出现增多;第二,从各地来说,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信息交流密切,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外来词语,成为新词语出现最多的地区;第三,从民众来说,人们追求更高的审美情趣,希望打破语言常规,创造出新鲜活泼的语言。

总体来说,语言变化越来越多样化。

1990年代的热潮主要以传统的形式表现,例如举办学术研讨会等。

19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的热潮是以微博为表现形式,例如电子邮件、 BBS论坛、手机短信、网络聊天室等,这种表现形式显示了中国人对交流的需求。

1990年代中期,许多媒体都刊登过关于“新词语”的报道,如《咬文嚼字》、《大众语文》等,这些报道或介绍新词语的内涵,或给出几个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如“它像石榴一样火红,简直就像睡莲一样淡雅。

”但是,“新词语”本身只是以新词的形式存在,没有从语言角度进行考察,更没有进行语法分析,所以难免笼统肤浅,缺乏系统性。

2001年— 2009年,是新词语爆炸的10年,语言学者们参与热情高涨,涌现了一大批学术论文,这一时期也成为中国汉语词汇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汉语造词法研究综述

汉语造词法研究综述

汉语造词法研究综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新词汇不断涌现,成为语言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造词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综述汉语造词法的研究现状,包括传统造词法、新兴造词法以及受外来语影响的造词法等方面。

一、传统造词法1. 合成法合成是指两个或更多的词语组合成一个新的词语的过程。

例如,“汽车”、“花园”等。

合成法是汉语中最常见的造词法之一。

根据构词成分的不同,合成法可以分为名词合成、形容词合成、动词合成等。

例如,“天真”、“破坏”等。

2. 借词法借词是指从外语中直接引入词汇并在汉语中使用。

例如,“咖啡”、“麦克风”等。

借词法是汉语中最为灵活的造词法之一,可以满足汉语中无法表达的新概念和新事物的需求。

3. 象声词法象声词是指模拟自然声音、物体声音和人类语音的词汇。

例如,“咕咕”、“喵喵”等。

象声词法是汉语中最具特色的造词法之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生动的形象效果。

二、新兴造词法1. 缩略语法缩略语是指将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首字母缩写而成的词语。

例如,“GPS”、“CCTV”等。

缩略语法是一种高效的造词法,可以简化表达,提高信息传输速度。

2. 网络语言造词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网络语言造词法是指通过网络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创造新的词汇。

例如,“蒟蒻”、“神仙”等。

网络语言造词法具有时代性、个性化、娱乐性等特点。

3. 词语转义法词语转义是指将一个词语的原本意义转化为新的意义,形成新的词汇。

例如,“脑残粉”、“腐女”等。

词语转义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造词法,可以表达出与原本意义不同的新概念和新事物。

三、受外来语影响的造词法1. 音译法音译是指将外语词汇的发音转化为汉语的音节组合。

例如,“可口可乐”、“巧克力”等。

音译法是汉语中最常见的借词法之一,可以满足汉语中无法表达的新概念和新事物的需求。

2. 义译法义译是指将外语词汇的意义翻译为汉语的意义。

例如,“人权”、“环保”等。

汉语造词法探略

汉语造词法探略
上 重 构 了汉 语 的造 词 法体 系 。
[ 关键词】 造词 ; 造词 法; 造词 法体 系; 任 意性 ; 理据 性 中图分类号 : H 1 4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 0 0 2 4 — 0 3
造词方 法 , 语音造词方法包 括象声造词 , 语 义 造 词 方 法 包 括 变 义 造 词 和 比拟 造 词 ,结 构 造 词 方 法 包 括 词 汇 一 结 构 造 词 方
2 4
任氏的理论仍未跳 出结构 主义的范畴 , 仍然是用构词法 的理 论构建造词法的体系。这是其不足之处 。 3 . 葛本 仪先 生在《 汉语词 汇研究》 和《 现 代汉语 词汇学 》 中, 对构词法 和造词法作 了 ’ 严格 的区分。葛氏提 了8 种造词
法和形态一 结构造词方法。他对汉语造词法体系的贡献在 于: ( 1 ) 首次提出语义造词 ; ( 2 ) 指 出词汇音变 多用于古代汉语 ; ( 3 ) 指 出造词法 的新 旧质 , 并认 为汉语造 词法 的新 质是
从 旧质 中 滋 生 出来 的 。

引 言
“ 构词 ” 和“ 造词” 是语 言学词法 中两个 术语 , 造词法 和构 词法不同。在早期 汉语研究 中 , 并未将构词法和造词法 区分 开来 , 出现 了将构词法和造词法混淆的现象 。随着研究 的深
【 摘 要】 在早 期汉语 研 究中, 并未将 “ 构词” 与“ 造词” 严格 区分开来 , 出现 了二者混淆 的现 象。 孙常叙先
生在《 汉语词 汇》 中开 创 性 地 将 造 词 法 和 构 词 法 放 在 一 起 进 行 分 析 , 提 出 了“ 造 词方 法” 和“ 造词 结构 ” 的概 念 。从 这 以 后 , 学者 们 开 始 发 表 对 “ 构词 法” 与“ 造词法” 的 观 点 。但 至 今 为 止 , 仍 然 没有 一 种 公 认 的造 词 法体 系。 本 文对 汉语 造 词 法 研 究 中 比较 有代 表 性 的 学者 的造 词 法 体 系进 行 了分 析 和 概 括 , 并 在 前 人 研 究 的 基 础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初探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初探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初探目录一、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的理论基础 (3)(一)语言与言语 (3)(二)新修辞方式使“言语词”转变为“语言词” (4)(三)旧词新义化 (5)二、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的类型 (5)(一)语音修辞方式造词 (5)(二)词语修辞方式造词 (6)(三)辞格修辞方式造词 (7)三、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对词汇系统及词义的影响 (8)(一)对词汇系统的影响 (8)1、生动、新颖的新词语丰富了词汇系统 (8)2、同义异形和现象增多 (8)3、同形异义现象增多 (9)(二)对词义的影响 (10)1、词理性义的变化 (10)2、词色彩义的变化 (10)结束语 (11)摘要新时期,汉语词语新修辞方式产生了许多新的词语,而且这些新词语生动形象,新颖别致,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大大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对我国语言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新词语进行考察分析,然后区分类别,积极探索并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正确引导人们使用我国的语言文字。

本文将从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的理论基础入手,阐述和分析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的类型,从而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了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对词汇系统及词义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影响引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经济、文化等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其影响下,两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许多反映新知识经济时代变新词新语。

语言同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它的变化真实反映出了当前我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适应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如“绿色能源”、“绿色事业”、“套书”、“套餐”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

对当前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进行研究,探索它的发展规律,研究它的走向趋势,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我国的语言文字。

这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的理论基础词汇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且在当前高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大的变化,使得一些新词新语层出不穷。

汉语造词法研究趋势探析

汉语造词法研究趋势探析

㊀㊀2019年4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学㊀术㊀交㊀流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Apr.,2019总第301期㊀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AcademicExchang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01㊀No.4㊀文学语言学研究㊃汉语语法修辞研究专题㊃[收稿日期]2019-02-01[作者简介]徐正考(1962-),男,山东崂山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古代汉语㊁汉语语法史等研究㊂汉语造词法研究趋势探析徐正考1,林㊀松2(1.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23;2.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阳550025)[摘㊀要]目前学术界对构词法与造词法两个概念的区分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汉语造词法体系的研究也更为系统,同时研究角度及方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㊂未来的研究,应对汉语造词法相关概念的界定更为明确,在历时对比㊁国外语言比较研究和方言等语料的选择方面拓宽汉语造词法研究内容,并且对汉语造词法分类研究的视角㊁方法,对汉语的特殊造词现象予以关注㊂全面㊁系统而又细致地研究汉语造词法不仅能阐明词生成的本质问题,而且,有助于规范汉语新造词,以更好地加强汉语的规范化㊁标准化㊂[关键词]汉语;造词法;构词法[中图分类号]H03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0-8284(2019)04-0169-09关于汉语造词法的研究,自20世纪开始,已引起较多学者的关注㊂如对汉语造词法概念及具体内容的研究,就经历了与构词法混淆㊁逐渐分开㊁较为严格区分的过程,对其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的讨论则更是纷繁复杂㊂㊀㊀一、关于造词法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内容的探讨对汉语造词法概念的界定开始较早㊂廖庶谦先生首次使用 造词方法 这一术语,并对造词方法作了较简单的分析㊂[1]1952年,李荣将赵元任1948年撰写的‘国语入门“中的语法部分编译后以‘北京口语语法“书名出版㊂赵元任在该书中首次对汉语造词法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语造词法的类型进行了探讨,认为汉语造词法可分为字的重叠跟变读㊁附加成分㊁复合词等㊂[2]自此, 造词法 方作为一个概念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出现㊂受赵元任先生汉语 造词法 概念及类型化探讨的影响和启迪,自赵氏后,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这一概念的探讨及具体研究内容㊂孙常叙先生在研究汉语词汇时认为,造词方法和造词结构并不相同,完全将造词结构形式作为造词方法的分类标准也不合适㊂[3]77-79孙氏在厘清造词方法与造词结构的同时,采取语音㊁语义和结构三分法将汉语造词法分为三种,构建了自己的汉语造词法分类标准,初步建立了汉语造词法体系,这为之后的汉语造词法分类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㊂任学良先生则直接以汉语造词法为研究对象,对造词法本质进行了论证,认为 研究用什么原料和方法创造新词,就是造词法问题 ㊂[4]3任先生将造词法与造句法完全等同,认为二者全面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语造词法体系进行了五元划分,将汉语造词法体系分为词法学造词法㊁句法学造词法㊁修辞学造词法㊁语音学造词法和综合式等五种,较为系统地建立了汉语造词体系㊂此外,就 造词法 这一概念的表述㊁造词法本质等,学界亦有不少新颖或直指本质的论点㊂如在 造词法 概念表述方面,徐通锵先生将 造词法 称之为 构辞法 ㊂[5]李如龙先生则从词汇学与语法学区分角度出发,认为只要是从词汇学角度去理解并区别于语法学所研究的 构词法 , 造词法 的相关概念术语怎么称述都可以㊂[6]在造词及造词法本质上,葛本仪先生将造词定性为给事物命名的行为问题,将造词法定性为给事物命名时使用的方法问题,进而得出了造词法就是创制新词的方法之结论㊂[7]47自20世纪50年代 造词法 这一概念正式提出,到目前为止,有关汉语造词法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关于汉语 造词法 概念的界定也逐渐清晰㊂主要有两种观念:其一,从宏观角度进行界定的,如李如龙先生认为只要是从词汇学角度而区别于语法学研究的 构词法 即可称之为 造词法 ㊂[6]其二,从微观角度进行界定,则更为细化,如孙常叙先生㊁任学良先生等㊂不少学者不仅对 造词法 作了很详细的界定,对其研究内容也进行了系统研究㊂此方面内容在后文将详细论及,此处不再赘述㊂㊀㊀二、汉语造词法研究的成就对汉语造词法的研究,有大量学术论文及著作问世,成绩斐然㊂从目前的主要论著看,主要研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㊂1.厘清了汉语构词法与造词法的概念异同,对二者进行了明确区分自20世纪中叶赵元任先生提出汉语造词法的概念后,在此后一段时期,有部分汉语研究学者认为造词与构词的本质并无二致,二者仅仅是用词或术语表述上的选择,因此,常将构词㊁造词混淆使用㊂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 造词法 与 构词法 概念和内容的不同,造成了两个概念及研究内容的混淆㊂时至1956年,自孙常叙先生在‘汉语词汇“中明确提出造词方法和造词结构不同的观点开始,学界不少学者方注意到构词法与造词法的不同,且在相关研究中对构词法和造词法进行了较为严格的区分㊂由此,形成了对构词法㊁造词法是否分别进行研究或结合研究的两种不同观点:其一,分别研究说㊂持该学说的学者认为,应该把造词法从构词法中完全剥离出来,将两者的研究完全分开㊂孙常叙先生在‘汉语词汇“中不仅严格区分了构词法与造词法,而且对造词方法与造词结构的差异化进行了深入探讨㊂基于对造词结构和造词方法的观察,即 结构是就造词的素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说的 ,而 造词方法 是 使用具体词素组织成词的方式和方法 ,孙氏认为,词的结构由造词的素材和方法决定,但词的结构不能完全反映造词方法㊂[3]77-79孙氏此举,实质是对西方结构主义对汉语词汇学研究方法的反思,是对结构形式作为造词方法的唯一(完全)研究方式㊁标准的质疑㊂孙氏学说,为汉语造词法㊁构词法的分别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汉语造词法的分类研究拓宽了视野㊂其后,刘叔新先生有感以往造词法研究中分类界限不清的状态,在研究汉语造词法分类时明确提出, 在一次划分中只能使用一个准则,不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准则 ㊂[8]刘氏关于造词法分类时选择标准纯粹化㊁单一化的观点,为根本解决造词法多重标准分类所导致的分类界限不清的问题确立了基本准则,是将造词法㊁构词法划分为泾渭分明㊁相互独立且互不交错的汉语词汇学研究领域的标准理论基础㊂陈光磊先生进一步将造词法㊁构词法的研究进行了对比,指出了造词法研究的具体内容㊂依陈先生观点, 构词法指由语素构成词的法则,是对既成词的结构作语法分析,说明词内部结构中语素的组合方式㊂对单纯词㊁派生词㊁复合词等结构类型作分析,就是属于构词法的㊂造词法指新词形成的方法,它对造成一个词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和手段作分析,说明词所形成的原因或理据㊂ [9]显然,陈光磊先生赞成把构词法和造词法区分开来,让这两个术语各有所指㊂尽管分别研究说学者们的观点㊁细节各异,但从学说立论基础分析,学者们基本观念一致,即造词法是对新词的形成的研究,而构词是对既成词汇的分析㊂这一点是分别研究说和结合研究说学者的基本共识,亦成为构词法与造词法最大的区别,为后来的汉语构词法㊁造词法的分别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㊂其二,结合研究说㊂持结合研究说的学者如任学良㊁葛本仪等认为,汉语构词法与造词法虽然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两者的研究应该结合起来㊂任学良先生是国内外首个以专著形式,专门且专注研究汉语造词法的学者,其研究成果 ‘汉语造词法“(1981)也是国内外首部以 汉语造词法 命名的造词法研究专著㊂任学良先生在著作中指出了造词法和构词法的区别,同时也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汉语造词法的体系㊂葛本仪先生关于造词法㊁构词法的定义和区分则更为清晰㊂葛先生认为, 造词法指的是创制新词的方法,也就是给客观事物命名从而产生新词的方法,构词法指的是词的内部结构规律情况的,也就是语素组合的方式和方法 [7]47㊂此外,如傅远碧先生[10]㊁曹炜先生均认为造词和构词㊁造词法和构词法的概念不同,曹先生[11]24-30更是从研究视角㊁研究目的和研究结果角度分析了构词法与造词法的本质存在不同之处㊂即便如此,学者们基本形成共识,即认为构词法涉及对既有词语内部结构关系的分析,造词法则是对词语从无到有动态创制机制的研究㊂从这一视角看,构词法应为造词法造词后的后续分析和研究,可谓以造词法为基础,甚至是造词法大范畴的一个组成部分㊂另外,造词并非凭空虚构,而是与社会取向㊁心理认知等因素结合,且与部分既有词语关联或涉及部分既有词语构词㊂依理,对造词法的研究有助于词语从无到有的创制,对构词法的研究也有益于词语内部结构关系的分析,二者相辅相成,应结合研究而非截然割裂㊂2.对汉语造词法体系的研究更加系统随着对汉语造词法界定的逐渐清晰,对其体系的研究也更加系统化,对造词法的分类从原来的仅考虑结构,发展到考察其语音㊁修辞等角度,且逐渐发展到宏观分类的角度㊂关于汉语造词法,学界关于分类和体系的构建各异㊂赵元任先生虽然在‘北京口语语法“中对汉语造词法类型进行了探讨,认为汉语造词法可分为字的重叠跟变读㊁附加成分㊁复合词,但国内首次建构汉语造词法体系的是孙常叙先生㊂孙先生在‘汉语词汇“中按词语的语音㊁语义和结构标准,将汉语造词法分为语音造词法㊁语义造词法和结构造词法三种㊂之后,任学良先生在‘汉语造词法“中按照语法学㊁句法学㊁修辞学㊁语音学等标准,也系统㊁清晰地构建了词法㊁句法㊁修辞㊁语音和综合式造词法的汉语造词法体系㊂任先生分类中的 综合式造词法 ,实为对造词过程中各类造词方法交叉现象的兜底造词法㊂葛本仪先生在其‘汉语词汇研究“中通过梳理㊁归纳,将汉语造词法划分为音义任意结合法㊁摹声法㊁音变法㊁说明法㊁比拟法㊁引申法㊁双音法和简缩法等八种[7]52-64,也建构了自己的汉语造词法体系㊂刘叔新先生在汉语造词法体系上另辟蹊径,根据语言材料的不同,将现代汉语造词法分为了词汇材料式㊁语音材料式和混合材料式三大类㊂显然,刘先生造词法的研究视角为造词材料法,其主要研究造词材料的性质㊁词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㊂新世纪关于汉语造词法分类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学者们对造词法的分类不再局限于微观地㊁仅从词的层面进行分类,而是延伸到更为宏观的一面㊂如袁庆德先生专门撰文研究早期汉语的造词方法,认为早期汉语即汉语自生阶段的造词法主要为自然发声法㊁摹声法和摹态法三种㊂[12]其中, 摹态法 是用发音器官来模拟事物的外部形态㊁动作行为㊁运动变化等㊂[12]袁先生提出的摩态造词法颇具创意,这一全新的理念为此后学者研究拓宽了思路㊂张博提出了汉语并合造词法理论,并对这一造词法的特质及形成机制作了详细的分析㊂他认为,汉语并合造词法是将两个音节共同承载的语义归于其中一个音节,是构造复合词提供语素或造出单音节词的造词方式,其包括复合词并合㊁单纯词并合和词组并合三种类型㊂他同时认为,并合造词法和缩略有着明显的区别,此外, 汉字的类型特征使汉语无法采用合义且合音的方式控制新词的长度,只能走合义舍音之路,这也是汉语并合造词法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㊂ [13]3.研究角度及方法多样化随着对汉语造词法研究的深入,研究角度有了一定的拓展㊂如任学良先生第一次将修辞学与词汇学关联起来,开创了 修辞学造词法 ㊂[4]37-44任先生根据修辞学的比喻㊁借代㊁夸张㊁婉言等分类,对修辞学造词进行了比喻式㊁借代式㊁夸张式㊁婉言式㊁综合式等细分㊂任先生的分析较为细腻,但更多地突出研究词汇的修辞效果㊂此后,赵小刚先生(1992)从文字学角度对汉语造词法作了一些分析研究,认为汉语造词方式跟汉字构形方式具有极大相似性㊂[14]这一研究借鉴了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对汉语造词法的研究有一定帮助,但易将字与词的形成的研究混淆㊂李如龙先生从历时语言学角度,将汉语词汇的衍生方式分为音义相生㊁语素合成㊁语法类推和修辞转化四种㊂[6]此研究既考虑到词的音与义,也顾及词的语法功能及其修辞效果,是汉语造词法研究中较为全面而透彻的研究成果㊂有学者从认知学角度分析汉语造词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㊂如董博静在当地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的基础上,从事物自身特点㊁认知主体独特思维方式㊁特点地域风俗习惯㊁民族之间交往等方面分析方言词汇的产生理据㊂[15]又如吴汉江选择从时间㊁空间象似角度研究汉语的造词问题㊂[16]此文详细分析了时空象似造词的几种情况,并试图解决时空象似造词的动因及机制㊂此类研究成果虽少,但是为汉语造词法的研究另辟蹊径,开创了更为宽泛的研究角度㊂除了对大量普遍的汉语词汇的造词法进行研究外[17],学者们开始关注汉语的一些特有造词法㊂如徐正考㊁张桂梅在讨论汉语局部同素反义名词的构词现象时,对汉语特殊造词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8]如汉语中可利用 同素异序 进行造词,如 替代---代替 离别---别离 等㊂[19]研究角度的拓宽,研究方法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㊂程国煜先生提出 仿造造词 这个术语,并将仿造造词与仿词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被仿词与新词的语义关系,由此指出仿造造词的几个特点㊂[20]此类研究较为丰硕,如高丕永(1997)[21]㊁孙艳[22]㊁欧阳骏鹏[23]等,所论及的内容均属仿造造词范畴㊂曹炜提出 构词法 是词的构成方式,是从静态的角度对现有词语的内部语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而 造词法 是创造新词的方法,是从动态的角度对词的来源进行的一种发生学研究㊂[11]24-30曹先生的研究摒弃了之前为区分 构词法 与 造词法 的分析思路,开创了界定两者的崭新的研究角度㊂宋丙秀尝试将造词法与词素义生成相结合,从造词法生成词素义的角度展开讨论,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语料来源,对其中的词素及词素义进行穷尽式统计,总结出简缩法㊁比喻法㊁仿词法㊁摹声法㊁音义任意结合法㊁说明法六种造词法引起词素义产生的具体生成机制和特点㊂[24]此成果为词素义的产生与造词法的研究开拓了新视野㊂4.专书造词法研究成果出现新时期出现了一些专书造词法研究,主要是将造词法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古代汉语的研究,虽然研究成果较少,系统考察的更是凤毛麟角,但新时期的专书汉语造词法研究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㊂如马连湘以魏晋时代‘世说新语“中出现的新复合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丰富多样的结构形式,其成果对研究中古时期汉语造词法有一定价值㊂[25]陈长书对‘国语“进行专书研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㊁梳理‘国语“中存在音义任意结合法㊁引申法㊁音变法㊁摹声法㊁简缩法㊁说明法㊁比拟法㊁双音法共八种造词方法,并描写了它们在‘国语“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一些次类型㊂[26]张烨对东汉时期的支谶译经从构词法㊁造词法以及语素特点角度进行系统考察,并且还对支谶译经以及现代汉语中的 构词法 造词法 进行了对比研究㊂[27]该文在借鉴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词例的分析以及对反映出来的特点进行归纳,对支谶译经中的 造词法 构词法 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考察与研究㊂[27]专书汉语词汇造词法研究对于全面研究汉语造词法意义重大,故新时期的专书造词法研究为未来汉语造词法全面展开的研究有很大价值㊂但是,此时期的专书造词法研究还是零散的,未成系统的研究㊂研究汉语词汇史的首要工作是进行断代研究,因此,专书词汇造词法研究还应较全面㊁系统地对各时期汉语典籍词汇造词法作历时的研究,得出各时期造词法的特点,进而分析各时期汉语造词法的发展变化㊂㊀㊀三、汉语造词法研究存在的问题1.界定模糊,术语混用早期,因对造词法这一概念的界定模糊和误解,不少学者认为,造词法与构词法并无太大区别,甚至有学者认为两者所表达的意义范畴一致㊂由此,混淆了构词法与造词法的概念和具体的研究内容,以至于学界存在套用构词法理论㊁术语等以研究造词法的现象㊂这一误解一直存在,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对造词法和构词法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㊂如任学良先生认为,汉语词汇中所有的词都有造词法的问题,但不是所有的词都有构词法的问题㊂[4]6任氏的观点,实质是将造词法和构词法立于种属位阶概念,有造词法统帅构词法之意[28],没有界定清楚两者的差异:造词法为动态造词方法而构词法为对静态词语的内部分析方法㊂张寿康先生在‘构词法和构形法“一书中对构词法进行界定时认为,构词法是对语言中词的构造规律进行研究的学问,而新词的结构也是按构词法产生的㊂[29]张先生此言,虽然对构词法进行了明确界定,但是,其一方面将造词法的概念隐含在构词法概念中,另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将造词方法等同为了构词法,将创制新词的造词法混淆为构词法,导致了两个概念的混淆或糅杂㊂武占坤和王勤二位先生认为, 构词法是利用构词材料,按照构词规律,构造新词的方式方法 ㊂[30]两位先生论及的 构词法 ,其实质为创制新词问题,有点类似于此前孙常叙先生关于造词方法中的结构造词法,也与之后刘叔新先生的造词材料法部分对应,是造词法,出现了概念使用的混淆㊂宋玉柱先生在论及区分构词法与构形法时认为,构词法与构形法概念不同且本质有异,前者与创造新词关联,后者则与新词创造无关㊂[31]宋先生此处对构词法与构形法的区分,已明确将构词法作为创制新词的方法,将构词法与造词法混淆㊂又如程国煜先生[20]于仿造造词研究时,虽指出了仿造造词的部分特点,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如对于构词法与造词法的概念有些模糊,另外对于仿造造词与仿词的区别论述较为简单,仅仅从使用频率或是否属于临时用法进行界定㊂2.分类庞杂琐细,系统性不足学者们对于汉语造词法的分类比较详细,但有的分类又过于繁琐,有的分类系统性略显不足㊂作为首个系统性构建汉语造词法体系的大家,孙常叙先生因理论体系初创时受限于主客观因素等,其汉语造词法体系和造词法分类,未尽周延和全面,也存在理论上的不足㊂如将象声造词作为语音造词的唯一举例㊂再如,忽略比拟为修辞手法而将比拟造词这类修辞造词方法归入语义造词法范畴,将其与变义造词同归一类等㊂孙氏之后,随时间推进,任学良先生㊁葛本仪先生㊁刘叔新先生㊁陈光磊先生等各自在其论著中对汉语造词方法㊁分类等进行了系统性论述㊂各位先生关于汉语造词法体系及分类的学理,其价值㊁意义和不足,学界已有不少评述㊂如秦臻在‘汉语造词法研究综述“中评价任学良先生对造词法的分类颇为详尽,同时认为任先生的物种造词法不能分析所有词尤其是单音节词等;认为葛本仪先生[32]对汉语造词法的分类比较细致,尤其 音义任意结合法 弥补了任学良先生造词方法体系的不足,但同时认为葛先生的八种造词法中有四种为语音范畴,分类略显庞杂,等等㊂[28]3.研究内容偏倚现代汉语的造词方法,对古代汉语词汇的造词法研究较少关于汉语造词方法,学者们研究内容的选择多偏好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关注度不够㊂笔者做了一个较为粗疏的数据统计: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有关汉语词汇造词法研究的成果(含硕博论文)共计178篇,其中涉及古代汉语词汇造词法的研究成果仅有5篇①㊂而事实上,古汉语以单音节为主,发展到现代汉语的双音㊁多音占多数,其形成原因,也应该是造词法研究的范畴㊂即便选择古汉语词汇的造词法研究领域,学界对古汉语造词法的研究也极少,多关注古汉语同源词研究内容,如王力的‘同源字典“[33]㊁郭锡良的‘汉语的同源词和构词法“[34]㊁齐秀秀的‘ 庄子⓪同源词研究“[35]等㊂此类论著,如王力先生仅对同源字进行研究,实质避开了同源字研究与造词法或构词法研究的关系问题;郭锡良先生的研究似乎更偏向于 同源词 研究不是构词法研究,未明确区分或界定其对同源词的研究究竟属于构词法还是造词法㊂可见,学界对古汉语词汇研究所涉的造词法与构词法区分尚有疑虑,故而单列同源词而将其研究简单区别于构词法㊂古代汉语词汇发展到现代汉语词汇,有其继承性,但其演变性则更大㊂如能利用孙常叙㊁任学良㊁李如龙㊁葛本仪等先生关于词的滋生理论成果,如葛先生关于词的基础形式㊁滋生条件和产生原因的相关论述[36],分析研究古汉语词汇的滋生与发展,其势必对汉语词汇的研究裨益颇多㊂4.未考虑汉语词汇中的特殊造词现象目前研究成果中,有关汉语造词法的研究大多从结构上㊁语义上或语音上对汉语造词法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但却忽视了汉语中一些特殊造词的现象,如有关汉语词汇语素的排列顺序的考察及分析㊂笔者认为汉语词汇语素的排列应有一定的规律,如考虑到尊卑的 兄弟 父子 ,考虑到大小的,如 宽窄 等㊂较为遗憾的是目前未见到造词法研究中此类成果出现㊂㊀㊀四、对未来汉语造词法研究的建议汉语造词法的研究无论是从研究角度或研究内容,还是语料的选择上,都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笔者认为未来汉语造词法的研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点:1.对相关概念进行严格地界定概念界定的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造词法研究的准确性㊂尤其是之前 构词法 与 造词法 的混淆,致使部分学者的研究变得含混不清㊂笔者认为造词法是对新词的形成的研究,而构词法是对既成词汇的分析,两者有着较大的区别㊂未来的汉语造词法研究,应严格界定概念,对所涉相关研究内容做适当的区分㊂2.对于汉语造词法的分类研究,应采用更多㊁更新的研究角度针对之前汉语造词法分类研究的不足,学者们的研究角度应更新㊂如从主观和客观①该数据是对已被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学术成果进行统计后的结果(2017年10月2日访问)㊂。

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的突破与发展

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的突破与发展

2017.12语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的突破与发展○张婕聪摘 要:新词语是社会现实的实时反映,国家语委每年发布的新词语不仅记录了当年语言生活的百态,也可以看出新词语发展变化的最新特质。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发布了2015年的媒体新词语,共计469条新词语,从造词法方面来看,新词语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最新特征,如数学符号的引入、拼音形式和声音的有机结合等,对于汉语造词法来说是一种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新词语 媒体新词语 造词法 新词语造词法一、引言在语言学界,造词法与构词法的概念直到现在有时还会被混淆,葛本仪先生说“‘造词’的意义重在制造,构词的意义重在‘结构’。

造词是指词的创制说的,构词是指词的结构规律。

”[1]这是其根本的不同之处。

关于构词法的体系,在黄廖本《现代汉语》中给予了详细地介绍,如偏正、联合、动宾、主谓等,目前也有了统一的定论。

对造词法来讲,目前也只能在语言学者的著作里零星涉及,目前也没有统一的定论。

粟臻的硕士论文《现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研究》一文中,他试否自足,是否能解决其他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

否定“造词法”提出“成词法”的概念,会破坏原有语法系统的完整,引起连锁反应,不够经济。

同此,“成词法”也无法解释当下新词产生的原因和理据,更不具有预见性,无法进一步发展现有的语法系统。

但这一理论思考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本文是在李德鹏、李显赫和赵强强三位学者的文章的基础上,对语素和词的关系问题,提出的进一步思考。

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注释:[1]符淮清:《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页,214-218页。

[2]李德鹏:《论汉语的语素就是词》,汉语学报,2013年,第2期,第90-94页。

[3]李显赫:《汉语的语素就是词吗?与李德鹏先生商榷》,琼州学报,2015年,第3期,第57-62页。

[4]赵强强:《也论汉语的语素就是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年,第4期,第62-68页。

2007年汉语新词语构造规律探析——以新浪网公布的423个词语为个案研究对象

2007年汉语新词语构造规律探析——以新浪网公布的423个词语为个案研究对象
会、 晒书客等。 () 2 利用 以往一些不 常用来构 造新词 的语 素 , : 如 由集 团的“ 造出心乐团 、 友 团、 团” 蜜 炒基 团 、 打包 团、 试玩 团 、 笑
症( 5个 ) 监控症 丑陋恐惧症 名校恐 惧症 梦食症 周 :
末 忧 虑 症
点( 个 ) 放流点 水 门点 减排点 3 : 化( 个 ) 去红军化 去核化 去功能化 3 :
晒 (0个) 晒卡族 晒秘 密 晒 品 晒一 族 晒 友 晒股票 1 :
晒 工 资 晒 书 会 晒 书 客 晒 书
() 1 利用以往 一些 常见 语 素 , 也就 是说 前几 年就 广泛 用来创造新词 的语 素所 造 出的新词 , : 如 由电话 卡、 卡到 绿 0 7年出现的代码 确认 卡 、 维权绿 卡 、 商联 卡、 爱农 卡 1 爱农 、
次 ( 个 )次按危机 次贷 次贷危机 次级 贷 次级房 贷 7 :
次级债 次级债危机 吧( 7个 ) 手工吧 爽吧 眼吧 熨吧 K客吧 嚼吧 自架吧 : 客( 6个 ) 群租客 试客 淘客 晒 书客 职客 绿客 :
教、 网络心理导师 、 诚信 档 案 网络、 蝇蛆 网络 、 络铁公 鸡 ; 网 由裸奔 、 裸聊到裸退 、 博 ; 裸 由太空旅游 、 太空行走 到太 空货 币、 太空篱笆 、 太空旅游 机 、 空刹 车 ; 太 由晒太 阳 、 晒女 友到 晒卡族 、 晒秘 密 、 品、 一族 、 晒 晒 晒友 、 晒股 票 、 晒工 资、 晒书
出托猪所等 。 ( ) 二 添加词缀
包括前缀 和后 缀两大类 。这些新生构词词缀或 准词缀 的利用 比以往更加灵 活和更具多样性 , 并且 能产 性极 高 , 因 而产生 出了一大批新 词语。据统计 , 2 0 在 07年 的这 些新词 中, 利用 添加词缀这个构词方法总共产生 了 7 7个新 词 。具

汉语新词学说略

汉语新词学说略
、 、 、 、 、 、
,
,
从 历史 语 言学 社 会 语 言学 文 化 学 心 理 语言 学 语 义 学 修辞学等多 角度 多层 面 来 探究新词
这 一 特 殊语 言 现 象 说 它 独 立 是 因 为 它有 自 己 一 整套 区 别 于 其 他学 科的科学体 系 它 以 现 代语
。 , ,
,
,
,

义 特 征反 映出 汉 语的语 义 发 展 的哪 些新规律 ? 以
, 。
更大的 突破 即在对 汉 语新 词做 各方 面考 察的 基
础上
,
,
建立 起 系统 的新 词学理 论 科学体 系 这在

.
理 论 上 和 实践 上 都是十分必要 的
,
及 新 词 产 生与社会 民族 文化 心 理 是 何关 系等等
更 不能给新 词 发 展 一 个 历史的 全 面的 系统的 规律性 的预测
, 、 。
汉 语新 语 词 词典 》 安 主编的 《 等 这种 工 作 可 以 说 现 代汉 语 词 典 》 后 的 一 个 空 白 三是理 论 填 补 了《

研究 如 赵金铭 的 《 新 词 新 义 与社 会情 貌 》 沈 孟
,


新 词 在 以 往 词 汇 学 研 究 中 其 地位 微 乎 其 微 至 今 尚无 专 著 来论 述 它 目前 国 内少有 的几 本 词 汇 学 专著 对新 词 的 阐 述 还 仅 限 于 词 汇 发 展 变化 的 一 个 途 径 这 一 范 围 高 校较 通 行 的 三
义 特征 新 词 的类 型 新 词 的 发 展 趋势 新 词 的特
、 、 、 、 、 、 、


就 是 由 于 出现 了 新事 物 新含 义 使 得 原本 不能

鲁迅早期文言作品“新词语”现象探析

鲁迅早期文言作品“新词语”现象探析

鲁迅早期文言作品“新词语”现象探析作者:黄琼英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10期内容摘要:在近现代中西文化的强烈碰撞中,面对西方文化中的新思想、新事物,在文言文本语境下,鲁迅早期的翻译和创作作品中出现了“新词语”的现象。

文章对鲁迅早期文言作品中一些有典型意义的“新词语”的用法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鲁迅文言作品新词语一.引言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

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鲁迅早期的文言创作和翻译正值西方列强入侵之时,西方的新思想、新事物随之传入中国,对当时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早期文言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

二.用文言语素创造出的新词来指称新事物、新现象人们创造新词语作为新事物、新现象的名称时,总是以自己所认识的新事物、新现象的某些最能引起联想的性状特征为根据的,而人们从什么角度观察新事物,如何认识新现象的特征,以及产生何种联想,也都是由文化心理结构来决定的。

新词语大都是旧词语的转化或组合,而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以哪些旧词语为材料,用什么方法使之转化或组合,终究也还是由文化心理结构来决定的。

所以,造词心理是文化心理的反映,独特的文化心理常常是通过词的“内部形式”表现出来的。

从充满新奇感的新名词的创作过程中,去体验作者对西方文化所产生的新奇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正是中西文化在这个特定人物心灵上碰撞、交融所留下的生动迹印。

下面以鲁迅作品中有典型意义的词语为对象,追踪其产生和演变的过程,来展示文言文本语境下汉语词汇走向现代的足迹。

“个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被人们言说最多的词。

“个人”一语作为西方近代观念的引入,开始于1899年严复用“小己”对Individual的中文翻译,梁启超1903年在日本发表《中国之旧史学》、《论权利思想》、《论私德》等文章时,开始第一次使用“个人”一词,1904年,王国维在《叔本华与尼采》中,称尼采学说为“绝对之个人主义”。

汉语造词法研究综述

汉语造词法研究综述

对汉语造词法和构词法区分的最为清楚的是葛本仪先生 显其系统性 。其中 , 相对于孙氏单一的比拟造词 , 任先生首
的《汉语词汇研究》 (2006) , 认为 “造词”和 “构词”表示 着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含义完全不同的概念 。[9] (P34 - 48) 葛
次提出了 “修辞学造词法”, 列举了比喻式 、借代式 、夸张 式 、敬称式 、谦称式 、婉言式 、对比式和仿词式八种修辞造
关键词 : 造词 ; 造词法 ; 构词法 ; 造词法体系 中图分类号 : H02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9743 (2009) 04 - 0085 - 03
The summary of Chinese Words Creating Method LI Zhen
目的以及结果看 , 构词法和造词法均有本质区别 。[13]
然任学良认为简称不是造词的问题 , 但是葛先生独抒己见 ,
三 、几种造词法体系
把 “简缩法”列为造词法 , 认为其是新词产生的途径之一 ,
孙常叙《汉语词汇》 (1956) 最早建立了汉语造词法体 观点新颖 。葛式造词法体系与孙氏和任氏的造词法体系最大
的学者 , 他的《汉台语构词法的一个比较研究》 (1949) 当中 有这样一句 : “这个方法不但用之于构词法 , 而且也用之于 汉语的造词法 。”[2] (P147) 虽然提及 “造词法”, 但这里实际是指 古代的六书 , 而非汉语造词方法 。
徐通锵《语言论》 (1997) 将 “造词法”称之为 “构辞 法”。借 用 李 如 龙 先 生 《汉 语 词 汇 衍 生 的 方 式 及 其 流 变》 (2002) 中的一句话 , “只要是从词汇学的角度去理解 , 和语 法学所 研 究 的 ‘构 词 法’区 别 开 来 , 怎 么 称 述 都 是 可 以 的”。[3 ]

早期汉语造词法新探

早期汉语造词法新探

早期汉语造词法新探
《早期汉语造词法新探》深入剖析汉语构词的年代面貌,探究其背后的深刻历
史意义,是关于汉语的杰出学术著作。

提出研究视角的编写者对早期汉语造词法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展示了其当
代价值和学术相关性。

其中一些比喻,比如“聪明汤”与“酒窝”,让人眼前一亮,令人深思。

书中还汇集了大量学术精华,令人联想起古人的诗句,唤起当代读者的思考和反思,使其能够深刻体会历史文化深厚的代代穿越形式。

书中对如何选择材料、把握造词背景、重构造词关联、深入汉语历史文化等方
面进行了薄弱探讨,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汉语造词法,进而深刻体会语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乐于研究以及鉴赏中国传统文学。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穿插大量的实证性分析,能够为居心可贵的理论研究究竟
提出有效的依据,为汉语研究者提供学术提示,也为读者带来一种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

总之,《早期汉语造词法新探》具有可圈可点的学术价值和艺术水准,十分值
得中国语言文学爱好者一读。

力求自身学术水平的提升和丰富自身学识的不断学习,把握时代脉搏,认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早期汉语造词法新探》正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建议大家阅读。

第六章 汉语新词语构造的文化理据

第六章    汉语新词语构造的文化理据

第六章汉语新词语构造的文化理据罗常培在《语言与文化》(1950)一书中谈到“从语词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当然,由于我们所考察的对象不同,我们不是照搬罗先生的做法,而是从造词的文化观念或心理上寻找汉语新词语构造的文化理据。

我们可以首先通过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关于婚龄的说法,来窥见各国婚姻文化的异同点。

1、取得部分或完全相同看法的是:1年为纸婚(美、英。

日本2年为纸婚),5年为木婚(美、法、英、俄、日),20年为瓷婚(美、法、英、俄。

日本为陶婚),25年为银婚(美、法、英、日本。

俄罗斯40年才是银婚),30年为珍珠婚(美、法、俄、日本。

英国为象牙婚),50年为金婚(美、法、英、俄、日),60年为钻石婚(美、法、俄。

英国75年才是钻石婚)。

2、以上那些婚龄词语算不算新词语?对中国人而言应该算是。

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此类成系统的婚龄说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它们是在中国人引进外来词语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人的婚姻理念整合而成的,是近年来才逐渐流行起来的。

在中国,也把50年视为金婚,但是“瓷婚”往往不指西方的结婚二十周年,要么泛指摇摇欲坠的婚姻,要么实指结婚七年的“七年之痒”,意谓“一跌就碎”;而在西方则把瓷器视为相当珍贵的东西,即便摔碎了还会捡起来把碎片镶在首饰上,是指到了一定年份(20年)的婚姻状态。

第一节汉语词汇的文化特征一、文化心理特征刘禀诚(2003b)在《现代汉语词汇:趋简性与繁复性作用下的文化特征》中提出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八大特征:尚简心理、意合心理、审美心理、求异心理、追新心理、整合心理、求承心理、从众心理。

运用在新词语理据上同样是适合的。

其实,还有以下一些文化特征:主次观念、对称观念(可以纳入审美心理中)、异同观念(可以纳入整合心理中)、动核观念(详见本章以下各节)。

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研究概说

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研究概说

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研究概说本世纪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著作和论文大量涌现。

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的研究是本时期词汇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根据成果类型进行分类,对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探讨。

同时,还对中古汉语新词新义产生的原因和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标签:中古汉语新词新义研究综述一、新词新义的标准新词新义的标准是什么,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精准的定论。

王云路(2010)对“新词新义”做了一个说明性的解释:“汉魏六朝产生的新词以双音词为主,而且多为原有单音词的组合,也就是说,原有词作为语素构成新词;完全新造的语素并不多见。

单音词主要是老面孔,大多数先秦就已出现的单音词在中古继续使用,一部分单音词消亡,一部分新的单音词产生。

”由此可见,虽然大部分新词都是新兴的复音词,但其构成的两个单音词都是已有的单音词。

这些新词或为新事物命名,或为方言词记音,或为减少词的兼职义项等等。

所以,很少有完全陌生的词,大都是较为熟悉的单音词或其中的一部分。

刘慧、曾昭聪(2008)说:“所谓的新词新义是以《汉语大词典》为判断标准的,正如朱庆之在其《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一文中所解释的:‘新词就是根据《汉语大词典》判断不早于东汉才出现的那些表义单位,而新义则是根据《汉语大词典》判断东汉前出现的表义单位里不早于东汉才出现的那些新的义位。

’”他们认为新词和新义的标准需要参照《汉语大词典》(以下皆简称《大词典》)来进行比对。

除此之外,在笔者所涉猎的论文著作中,学者们大都是以《大词典》为参照文本,再佐以其他的文献资料。

郑振铎(2001)说过一定要坚持“例不十,法不立”这一原则,即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多进行比对总结研究;并且提出要注意新词新义发生的社会性緣由。

王云路、黄沚青(2012)在“存在的部分”中说:“又如探讨新词新义时,往往局限于与《汉语大词典》进行对比,《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的就视为新词或新义,对新义或新用法产生的动因的探讨也不够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 自然 发 声 法 是 一 种 本 能 的 方 法 , 产 生 得 非 常 它
发展 就逐 渐过 渡 到以合成 法 为 主要造 词 法的合 成 阶段 。关 于后 两 个 阶段 的造 词 法 , 别 是 合 成 阶 特
段 的 造 词 法 , 多 学 者 都 进 行 过 研 究 , 取 得 了 很 许 也
关 于早期 汉语 造 词 法 , 代 著 名 语 言 文字 学 近 家杨 树达 先生 在《 等 国文法 》 一章 《 论》 高 第 总 中进
[ 稿 1 ]02一 一 收 3期 20 叭 叭
[ 作者简介 】 袁庆德(92 , , 16 一)男 辽宁北 镇县人 , 大莲外 国语 学院杜科部讲师 , 文学硕士 , 主要 从事语 言文字学研究。
维普资讯
“ 自然发声 法 ” 我 们 根据 杨 树 达 先生 《 等 是 高
国文法 》 第一 章《 论 ・ 语之 起 源》 总 言 中的有 关 内容 提 出的 , 是指 为 了表达 某种 感 情 而 自然 发 出声 音
的 造 词 法 … 。 如 发 出 “ ” 声 音 表 示 对 别 人 的威 嗡 的 胁 ( 嗡 “ 音 , 简 化 为 吓 ” ) 发 出 嘻 ” 声 音 今 , 的 表 示 惊 讶 , 出 “ 呼 ” 声 音 表 示 感 叹 , 等 。 上 发 呜 的 等
外. 还有鲜 为人知 的“ 摹态法 , 就是用 嘴唇 , 头等发音器官 摹拟 事物 的外部形态 、 舌 动作行为 、 运动变化等( 静态和 动卷) ,
井 根 据事 物 的外 部形 态 、 作 行 为 、 动 变 化 等 的特 征 调 节 发 音 方 法 , 及 口腔 的 开 闭 、 唇 的 圆展 、 位 的 高低 前 后 等 , 动 运 以 嘴 舌 从 而 造 出 许 多声 母 发 音 部位 相 同 而 意 义 上 有 联 系 的 词 。 摹 态 法 有 时 也 和 摹 声 法 配 合起 来 使用 。 [ 键词] 词法 ; 关 造 摹声 法 ; 态 法 ; 摹 自生 ; 生 派
[ 中围分类号 ] 4 H1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1 03 (C20 — 12 5 10 — 2 82O }1 0 0 —0
我们 所说 的早期汉 语造词 法 是指汉 语 词 汇发
行 过论述 , 只是还不 够 全面 、 深人 , 在此 基 础上 , 我
展 的 自生 阶段 的造 词 法 。我 们 知 道 , 语 词 汇 的 汉 发 展 大体 经过 了三个 阶段 , 自生 阶段 、 即 派生 阶段
早 , 在人 类 尚处 于由猿 到人 转 变 过程 中的 时候 早 就 已经 产 生 了。最初 他们 自然发声 只是为 了表 达 自己的感 情或 某种简 单 的意思 , 是 为了造词 , 不 但
当 语 言 产 生 了 的 时 候 那 些 自 然发 出 的 声 音 就 成 了
大 的成 就 。但 是对 自生 阶段 的 造词 法 , 少 有 人 很 进 行研 究 。这 主要 是 受 了西 方语 言学家 关 于语 言 符号任 意性的 理 论 的 影 响 , 为用 什 么 样 的声 音 认 表示 什 么意 义 是任 意 的 , 是社 会 约 定 俗 成 的 。从 人类语 言 多样性 的 角度 看 , 义 任 意 结 合 的说 法 音 是有道 理 的 , 是 不 能据 此 认 为 汉 语 的 自生 词 是 但 通 过音 义任 意结 合 的方 法创 造 出来 的 , 并 不 符 这


自 然 发 声 法
阶段 , 人们 通 过直 接 用 一 定 的声 音 和一 定 的意 义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造 诃 。 经 过 自生 阶 段 的 积 累 。 语 汉 词 汇 的 发 展 就 进 人 了 派 生 阶 段 。在 这 个 阶 段 , 人 们 主 要 通 过 引 申 的 方 法 在 原 有 词 的 基 础 上 派 生 新 词。春秋 战 国时期 是 汉 语 词 汇 派生 的 高 峰时 期 ,
维普资讯
12 0
殷 都 学 刊
2O O2拄
早 期 汉 语 造 词法 新 探
袁 庆 德
( 莲 外 国 语 学 院 社 辩 部 , 宁 大 连 160 ) 大 辽 102
[ 摘
要] 早期汉语 造词 法是 指汉语词汇发展 的 自生阶 段的造词 法。早期汉语 主要造词法除 了众所周 知 的摹声 法以
合 汉语 造词 的实际 。
语言 中的感 叹 词 , 以我 们 也 把 自然 发声 法 看 成 所
是一 种 造 诃 法 。 二 、 声 法 摹
所谓 摹 声法就 是通过 用发 音 器官 摹拟 人或事 物所 发 出的 声 音来 造 词 的 方 法。 由 于 直立 行 走 , 人类 的发音 器 官进 化 得 相 当发 达 , 以摹仿 多种 可 声音, 于是产 生 了摹 声 造 词法 。摹 声 法 虽然 是 在 汉语 起 源时期 产 生 的 造 词 法 , 是后 世 一直 沿 用 但 着 。用 这种 方法所 造 的词大 多是 一些 代表 事物 名
和 合 成 阶 段 。 自生 阶 段 是 从 汉 语 起 源 时 期 开 始 的 , 语 的 自生 词 主 要 产 生 于 这 个 阶 段 。 在 这 个 汉
们作 了进一 步 探索 , 把早 期 汉 语 的造 词 方 法归 并
纳为 如下几 种 : 自然 发 声法 、 声 法 、 态 法 。下 摹 摹 面我们 就分 别举 例加 以说 明 。
所 以这个 时 期 的 汉 语 文献 中 存 在 着 大 量 的 同 源 词 。与此 同时 , 用 原 有 的 自生 词 和 派生 词合 成 利
新 词 的 的 方 法 使 用 得 逐 渐 频 繁 起 来, 语 词 汇 的 汉
古 汉语 中的感叹词 一般 都来 源 于 自然发声 _ 。这 2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