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背景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4课《经济大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4课《经济大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

考点: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背景、原因背景: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在1924—1929 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在“繁荣”的背后孕育着严重的危机。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产品积压,导致经济危机。

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美国经济危机爆发。

易错微析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例题1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于()A.英国B.法国C.日本D.美国答案:D解析: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于美国,答案D。

例题2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由此引发了()A.经济大危机B.罗斯福新政C.反犹狂潮D.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答案:A解析: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引发了经济大危机,答案A。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材料中描述的这种状况,开始出现于()A.1929年B.1931年C.1933年D.1935年2.1932年2月,一美国人在国会委员会上陈述他近三个月的见闻:数以千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为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

一箱苹果200个卖40到50美分。

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

他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何种现象?()A.生产相对过剩B.失业人数大增C.人民流离失所D.工人工资下降3.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首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美国()A.兴建基础设施B.乞讨风气时尚C.出现经济危机D.社会道德沦丧4.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纽约股市暴跌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世界市场的形成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最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生产与市场的矛盾C.生产与股市的矛盾D.阶级矛盾1.A解析:题中“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所述的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答案A。

[1933,年经济危机简要分析]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简要分析]1929

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简要分析一、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的背景说到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的背景,就不得不提到柯立芝繁荣。

柯立芝繁荣是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的前奏,也被认为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柯立芝繁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 19231929 年) ,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然而柯立芝繁荣在表现出空前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首先,柯立芝繁荣是少数人的繁荣,这一时期的财富分配是严重不均衡的。

1920 年因瘦经济危机影响,国民收入下降到578. 84 亿美元,但到1929 年国民收入总值上升到828. 1 亿美元。

然而迅速上升的财富只是在少数人手中,占人口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财富达59%,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财富达33% 。

这样我们不难算出,在这1%和12%之外87%的普通人,知占有可怜的8%的财富,差距竟然有倍之多。

财富占有多少的巨大差异,反映出的是当时美国社会财富分配严重的不公平。

大量的财富虽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是这一小步分人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庞大的财产不可能都用来消费,然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虽然看上去是庞大的消费群体,但由于财富有限,也不能使他们的购买里的到百分之百的发挥,这样一来,繁荣的景象无法带来更加繁荣的消费刺激,反而导致国内市场的萎缩。

其次,财富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这一时期,疯狂的经融投机也为灾难埋下了伏笔。

投机是由于预期某种东西将来会涨价而以低价买入,而投机过程中没有实质性的财富增加,只是预期本身而已。

这一时期完美的繁荣景象,使人们对投机充满信心和乐观的估计,于是更加不顾后果的进行。

美国经济学家福克纳说: 投机增长,特别是股票投机的增长,从来不是所谓景气时代的特征。

这在20 年代并不例外。

如何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保持自己的优势

如何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保持自己的优势

如何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保持自己的优势经济危机如同暴风雨,常常给人留下委靡不振、沮丧失望等痛苦印象。

然而,每一场危机的背后都蕴含着无限的机遇,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士,都可以在危机中寻找自己的优势,并加以充分利用,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一、寻找危机中的机遇在经济危机中,众多人士总会感到自己与环境格格不入,甚至被抛弃。

但是,真正的大师却不因此而灰心丧气,相反,他们总能够抓住眼前的机遇,在危机中迎接新的挑战。

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每一次危机都是一种机遇。

”确实如此,在危机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能够找到自己的机遇。

比如,在经济危机中,许多企业会缩减人员、削减开支,但是并不代表所有人员都会被遣散,仍然会存在基于能力的优胜劣汰机制,那些能够以自己的能力脱颖而出者,必然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另外,在经济危机中,政府也会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

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涉及税收减免、贷款优惠、投资创新等方面,这些措施往往会给那些在经济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人士创造更多的机遇与发展空间。

二、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

这种准备既包括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提升,也包括对行业和社会的关注和了解。

在经济危机中,任何单一的能力和行业背景都趋向于被快速淘汰,因此,要想在这样的局面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就必须广泛地学习、学会自我管理,并学会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而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变化的预测,也同样是必要的准备工作之一。

因为,在经济危机爆发时,人们往往会沉浸在固有的惯性思维中,忽视危机中的潜在机遇。

只有在对于过往经济萧条的历史有充足的了解、深入了解当下商业运作的规律,保持高度的敏锐度和开放性,才能够协调自身的资源和行动,以应对当下危机的挑战。

三、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经济危机不仅有风险,更包含巨大的机遇,我们往往会在危机中寻找伴侣,共同发掘更多的机遇。

在经济危机中,人与品牌、公司与品牌之间会更依赖和信任。

经济危机背景与预测

经济危机背景与预测

经济危机背景与预测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各种因素不断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运行,让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降低,同时也让未来的前景充满着变数和挑战。

一. 经济危机背景经济危机的背景,主要是全球经济发展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其中,年初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尤为深远。

疫情影响下的全球贸易、生产和消费不断受到挫折,多数国家的经济运行陷入了低迷或困难局面。

而房地产泡沫、金融危机等其他方面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让全球经济更加动荡和不稳定。

这些问题都会对全球经济的市场、资金和信用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削弱了经济的弹性和韧性,从而导致经济危机风险的不断增加。

二. 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经济危机的发生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无论是在经济体量、市场需求、贸易体系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首先,在经济体量上,经济危机将会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由于疫情爆发和其他问题所引发的不确定性和压力,不少企业为了避免风险而选择暂停或减少投资和扩大经营规模,从而使全球经济体量受到不利影响。

其次,在市场需求方面,经济危机也会对全球市场和消费需求造成巨大打击。

由于新冠疫情和其他因素所导致的生产链条中断和供应瓶颈,许多企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进而导致了商品价格的上扬和跨境贸易的困难,从而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需求量受到不利的影响。

第三,在贸易体系方面,经济危机不仅会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深远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由于疫情等问题的影响,很多国家在出口和进口贸易方面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了贸易体系受到沉重压力和不良影响。

三. 经济危机的应对和预测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和风险,是当前国际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样资本市场震荡的背景下,许多国家也在积极采取措施,调节经济,从而减缓经济危机的风险。

预测经济危机的具体走势,不仅需要基于各种外在因素的考虑,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政策来化解危机风险。

其中,在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等方面,都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国产业调整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国产业调整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国产业调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如何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产业的现状入手,探讨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产业调整的挑战和机遇。

一、现有的中国产业结构中国的产业结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等;第二产业则是制造业和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则是服务业,包括商务、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快速变化。

由于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则逐渐下降。

但是,制造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约占GDP的30%以上。

二、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国产业调整挑战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减少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中国的出口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从2008年到2018年,中国出口额增长了近一倍,但是今年前10个月的出口额已经下降了2.2%。

其次,全球产业链的变化正在影响中国制造业。

近年来,中美贸易战让许多企业意识到自己的生产、销售和研发活动受到了单一市场和供应链的依赖。

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供应链,成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的紧迫任务。

此外,中国经济也正在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等挑战,这也需要在产业结构上进行适应性调整。

三、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国产业调整机遇尽管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的产业调整带来了一定挑战,但是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

首先,这次危机让许多企业反思自己的战略和模式,更加重视创新和培养核心竞争力。

其次,由于全球市场的动荡,中国内需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这也为中国建设内需型经济提供了机遇。

特别是政府提出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新经济增长等政策,对于推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论总之,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的产业调整带来了一定挑战,但也提供了一定机遇。

我国经济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经济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在全球经济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国内的经济在高度增长,并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益处,但同时也受到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强烈冲击,遭受着国内经济结构缺陷带来的宏观风险。

这种风险并非快速的出现,而是慢慢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集中出现,给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引起经济危机。

随着金融机构中的资产价值的下降,国家可能会由于资产的损失而出现贷款紧缩,使社会的总需求有所下降。

这种经济萎缩会导致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下架,造成经济的低迷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选择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才有助于解决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当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时,我国经济相对比较稳定。

在第三个极度,无论是GDP、工业总值,还是消费物价,都比上半年有一定的回落,在九月份,物价上涨4.5个点,比政府控制的指标要低,其他部分数据和指标也互见升降,总体情况比很多欧洲国家要好,经济也相对较为景气。

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加大,我国经济上的很多问题也开始暴露p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它是对我国经济的一个考验,同时又是一个好的机会,是全国重点关注的问题。

面对强大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我国要在别的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危机中吸取经验,获得一些启发,正确的看待我国经济中潜在的风险,利用好相应的机会,使我国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

从以上可以看出,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总的来说,只要利用好这次经济危机的机会,就有可能促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增长。

二、我国在经济危机下采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首先,要加强各经济管理部门的政策协调。

特别是产业与贸易、财政与金融,以及金融各专业管理部门之间在宏观层面上的信息沟通、政策合作,防止因部门利益带来冲突。

二是在坚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协调以及与周边地区的金融合作。

随着发展中金融体系与全球金融的交互作用的加深,金融逐渐变得无国界,在汇率机制、外汇储备管理、金融业改革、国际银行监管及对冲基金等高杠杆金融机构监管方面,中国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和合作。

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刘淑春: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08年以来,源于美国的金融动荡导致一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性金融和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使资本主义体系受到重创,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带来新的机遇。

然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能否乘势而兴,还取决于社会主义力量能否正视和克服各种挑战。

一、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机遇这场危机不单单是金融危机,而是资本主义的体制性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内在矛盾。

经济金融化是当今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不择手段地追逐利润的本性使然。

危机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必然性,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全球经济危机打破了“历史终结论”和“资本主义免于危机”的神话苏东剧变后,世界两极格局被打破,资本主义体系重新成为世界的主宰。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家由此宣告“社会主义失败”,世界将“终结于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借助于新自由主义政策和经济全球化,渡过了一段经济上升周期,以至于有人天真地以为资本主义经济不会再出现危机了。

资本主义新一轮的危机使“历史终结论”的神话不攻自破,资本主义永世长存的谎言破产,它不仅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而且再次促使世人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进行反思。

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周期的考察,人们发现,1929—1933年大萧条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采用种种办法,试图减少、甚至消灭经济危机。

然而,无论是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不能是资本主义避免危机。

因为危机源于资本主义的内在局限。

2.全球经济危机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进而催生了“马克思热”。

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为西方的畅销书。

不仅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要从中掌握认识资本主义本质的方法,就连那些并不相信马克思主义的政界、商界和学界人士也想从《资本论》中找到解决危机的答案。

中国经济危机分析及对策

中国经济危机分析及对策

中国经济危机分析及对策
汇报人:
日期:
•经济危机背景及现状
•经济危机对中国影响
•经济危机中企业应对策略目录
•政府应对策略及政策建议
•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应对经济危
机中的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展望
01
经济危机背景及现状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
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旦某个国
家发生金融危机,便可能波及到其他
国家,形成全球性的危机。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往往导致投资者
信心下降,资本流动受到限制,进而
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

金融监管不足
部分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存在漏洞,导致金融风险积累,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中国经济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GDP增速放缓,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经济增长放缓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债务风险增加
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导致企业效益下降,财政压力增大。

随着信贷规模的扩大,企业债务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增加,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03
02
01
中国经济危机现状
全球经济下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外部因素
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债务风险增加等内部因素也是导致中国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内部因素
危机产生原因分析
02
经济危机对中国影响。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爆发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2、爆发原因●根本原因: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空前严重,根本原因是经过工业革命后,以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生产关系等方面没有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极度扩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指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化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以及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购买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定期发生经济危机。

●具体来看,首先,工业革命后,大量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但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生产力发展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绝大部分流入到垄断资本手中,工人收入的增加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增长,贫富差距更加悬殊,结果,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更加突出。

同时,垄断组织的产生和管理革命加强了企业内部生产组织的程度,但是企业内部组织性越强,企业规模越大,也就越加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相对稳定时期,许多工业革命的成果在这一时期得到普及,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在经济发展的背后,孕育着更大的经济危机,各国没有意识到隐藏的矛盾,沉浸在表面的繁荣中。

●其次,工业革命以来,流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自由放任。

这种理论和政策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愿望,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最完美的,即使发生经济危机也可以自行恢复,政府不必插手经济,以便资本家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

其实,工业革命后,经济规模急剧扩大,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初期,经济危机的破坏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的经济形势一直处于波动之中。

自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不仅如此,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经济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1.全球经济增长受到阻碍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最大影响是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经济危机前后,各国的经济增长率都明显下降,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更受冲击。

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现在。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信用紧缩和过度杠杆化等经济因素所导致的。

而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到金融市场,还会影响到实体经济。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国的企业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现实,比如压缩成本、减少人员,甚至裁员等等,这都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系统的平衡。

尤其是在目前新冠疫情下,各行各业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更加加剧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静态化和困难化。

2.国际贸易受到较大的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一直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愈加相互依存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贸易遭受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全球市场需求减少,受益于出口的企业受到很大的影响。

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的倡导者也利用经济危机来表达他们的立场。

这导致一些国家加强贸易壁垒,限制贸易自由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情绪逐渐高涨。

近年来,美国一直在加强对进口商品的压制,甚至提出全球贸易战的威胁,如果各国不能减少对美出口的贸易顺差,很可能会遭到美国的制裁。

而这样的迹象也为各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不仅如此,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纷争等因素也支出国际贸易。

这些因素让国际贸易陷入了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这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

3.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经济危机不仅仅会影响到实体经济和国际贸易,还会影响到金融市场的运作。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全球股票市场在一定时期出现了动荡不安的情况,很多公司市值和股价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举措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举措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举措引言金融危机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现象,给各国的政治和经济都带来了严重冲击。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难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举措。

政治危机的应对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在金融危机面前,政府高度重视党的领导作用。

通过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政府确保了党在政治决策和执行中的主导地位,确保政治稳定。

提高反腐败能力金融危机容易滋生腐败问题,政治腐败不仅会损害政府形象,还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不满情绪。

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反腐力度,加强监督和制度建设,有效减少了腐败问题的发生,维护了政治稳定。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应对政治危机的重要举措。

政府通过推进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机制,加强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改革政治体制,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经济危机的应对加大创新驱动力度面对经济危机,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创业创新等措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

扩大内需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内需,以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等方式,促进经济内需的提升。

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繁荣。

通过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金融监管金融危机往往由金融体系内部风险引发,中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增加金融机构自律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措施,加强了金融体系的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

结论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反腐败能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举措应对政治危机的挑战;通过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与影响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与影响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与影响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大危机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黑暗时期。

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轨迹。

经济大危机发生的背景是复杂而多样的。

20 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商品产量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也日益频繁,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

一些国家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强国;而另一些国家则相对落后,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生产过剩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市场的增长却相对缓慢,导致商品供过于求。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忽视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这种盲目生产最终导致了产品积压,企业资金链断裂。

其次,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也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当时,股票市场投机盛行,人们疯狂地买卖股票,股价被严重高估。

许多人甚至通过借贷来购买股票,期望在短期内获得高额回报。

然而,这种泡沫经济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股市崩溃,投资者损失惨重,银行纷纷倒闭,金融体系陷入混乱。

再者,贫富差距的扩大也加剧了经济危机的程度。

在经济繁荣时期,资本家获得了巨额利润,而工人的工资增长却十分缓慢。

这导致了社会购买力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生产过剩的问题。

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广泛的。

在经济方面,各国的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

工厂停工,工人失去工作,家庭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境。

许多人失去了住房和财产,流落街头。

农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面临破产的危机。

在社会方面,经济大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失业和贫困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治安恶化。

人们对未来感到绝望,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同时,也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质疑,推动了社会改革和思潮的兴起。

在政治方面,经济大危机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经济大危机——精选推荐

经济大危机——精选推荐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产过剩。

它表现为产品过剩(⼤量积压)、企业倒闭、⽣产下降、失业剧增、信⽤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经济⽣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1929年,经济危机⾸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对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产⽣了巨⼤的影响。

⼀、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盾。

即⽣产社会化和⽣产资料私⼈占有之间的⽭盾。

(社会化⼤⽣产是指随着资本主义⽣产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量商品的⽣产,都需要多个企业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如有的提供原料、有的提供零件、某些提供技术⽀持、某些提供资⾦等等,⽣产社会化,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益密切,⽣产更多的产品。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个重要特征就是⽣产资料私⼈占有,即社会⼤部分的财富掌握在少数⼈⼿⾥,⼴⼤⼈民群众相对贫困,所以购买⼒下降,市场狭⼩。

所以经过⼀段时期,产品就会出现滞销!⽽且会越积越多!⽣产过剩,⼀些企业就会倒闭,⼀个企业倒闭跟到相互有往来的企业跟着遭殃,⼈们⼜失业了,更加买不起产品,导致⽣产停滞从⽽形成经济危机!也被称为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1825年发⽣于英国的世界历史上第⼀次经济危机,1847或1857年的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这个⽭盾就存在,危机就不可避免。

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2、直接原因:⽣产和销售之间的⽭盾。

⽣产严重过剩,产销⽭盾空前尖锐。

⼀个煤矿⼯⼈的⼉⼦问妈妈:“现在天⽓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炉⼦呢?”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这个例⼦⽣动⽽⼜形象地揭⽰出经济危机是由经济领域中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盾造成的呢?⽣产和销售(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民收⼊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社会的主要财富主要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中,⽽⼴⼤劳动⼈民却相对⽇益的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的增长,购买⼒被限定在⼀个狭⼩的范围内,造成了市场的相对狭⼩。

金融危机背景下微观运行层面“两制关系”的新变化

金融危机背景下微观运行层面“两制关系”的新变化

金融危机背景下微观运行层面“两制关系”的新变化【摘要】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微观运行层面的“两制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金融危机对微观运行层面造成了重大影响,引发了风险管理、监管力度和市场行为的变化。

“两制关系”的定义需要进行解释,即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两制关系”的第一变化是风险管理加强,第二变化是监管力度增强,第三变化是市场行为规范化。

金融危机背景下微观运行层面“两制关系”的新变化体现在更加严格的风险管理、加强的监管力度和更规范的市场行为。

展望未来,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会持续,对金融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微观运行层面、两制关系、风险管理、监管力度、市场行为规范化、变化、总结、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金融危机是指由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而引发的经济危机。

2008年的次贷危机是近年来最典型的金融危机之一,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衰退。

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应对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金融危机给微观运行层面带来了深远影响,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努力避免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

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市场行为也逐渐趋向规范化,更加注重合规经营。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制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金融危机背景下,“两制关系”的风险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增强和市场行为规范化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表现,对于微观运行层面的“两制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不断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积极应对“两制关系”的新变化,以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金融危机对微观运行层面的影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微观运行层面受到了严重影响。

金融危机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增加,使企业及个人很难做出稳健的投资决策。

华尔街经济危机: 历史背景与影响

华尔街经济危机: 历史背景与影响

华尔街经济危机: 历史背景与影响1. 引言华尔街经济危机是指2008年发生在美国华尔街的一系列金融危机事件。

这场危机不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华尔街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 历史背景在进入2008年之前,美国处于长期的住房繁荣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房价会持续上涨。

由于贷款利率的下降和松散的借贷政策,许多人购买了超出其还款能力的房屋。

3. 经济危机原因华尔街经济危机有多个原因导致: - 不良信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了大量高风险抵押贷款,并将其打包成债务证券进行交易,但很快这些不良资产暴露出来。

- 金融杠杆:金融机构大量使用杠杆,即以借入的资金进行投资。

当市场波动时,这些机构出现巨额亏损,无法偿还债务。

- 监管缺失: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金融机构的风险操作,并没有对违规行为采取足够的处罚措施。

4. 危机爆发与影响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Lehman Brothers宣布破产,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

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 股市崩盘:股票市场受到重创,许多公司股票价值暴跌。

- 全球金融危机:其他国家也受到波及,许多跨国银行面临破产威胁。

- 经济衰退:美国和其他国家进入了一段长期的经济衰退期。

- 失业率上升:由于企业裁员和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大幅上升。

- 政府干预:各国政府采取措施来救助破产的金融机构并稳定经济。

5. 后续改革和教训华尔街经济危机使世界各国都意识到金融体系存在的风险和漏洞,随后许多改革措施被提出并实施: - 加强监管:各国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增加资本准备金要求以防范未来的危机。

- 减少杠杆:金融机构限制使用过多的杠杆,以降低风险。

- 增加透明度:推动金融市场更加透明,并提供更多信息给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6. 结论华尔街经济危机是一场由多重因素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它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从材料看出,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 根本原因: 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 贫富差距过大限制社会购买力造成市场萎缩 股票投机活动过度,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 分期付款过度膨胀盲目扩大生产加剧矛盾 供需用矛盾成为其直接原因
根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 的矛盾
在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胡佛是一位 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他在竞选时的 口号十分鼓舞人心。他说:“如果我当选, 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 汽车”。 ——《大国崛起· 美国》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 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 农业工人的40%,到 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 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第十七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资 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背景
汽车长龙
电气业
持续繁荣
柯立芝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战前的债务 国变成最大的债权国,经济得到了飞 速的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 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 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 由伦敦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 世界金元帝国。
材料二: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 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 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 165上升到258。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据统计, 1924年到1929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 增到了35亿美元。
贫富差距过大 股票接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趋势及中国贸易政策的选择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趋势及中国贸易政策的选择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趋势及中国贸易政策的选择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在各国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经济危机的出现通常会引发各国对贸易保护的增加。

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在逆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日益增强,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期间。

本文将探讨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趋势,并分析中国在这一背景下的贸易政策选择。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趋势1.关贸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GATT和WTO旨在促进自由贸易和降低贸易壁垒。

然而,在经济危机时期,很多国家往往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来应对国内经济下滑的压力,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

2.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表现在经济危机期间,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表现包括限制进口、提高关税、禁止或限制外国投资等。

这些措施旨在刺激国内产业发展、保护就业岗位和提振经济。

3.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往往会导致国际贸易的减少、经济效率下降和国际关系紧张,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阻碍。

此外,贸易保护主义还可能诱发其他国家采取相应的保护主义措施,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贸易政策的选择1.保持开放合作的基本立场中国一直坚持对外开放,将自由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面对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趋势,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基本立场,并致力于推动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建设和维护。

2.推动构建多边贸易体制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构建多边贸易体制,如加强与WTO的合作,支持自由贸易协定,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通过多边合作,中国希望减少贸易壁垒,扩大市场开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3.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中国意识到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性。

因此,中国加大了对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的投入,并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4.推动改革开放并增强国内市场的吸引力中国持续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放宽市场准入等,以提高国内市场的吸引力。

经济危机会给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经济危机会给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经济危机会给社会造成什么影响经济危机是指经济体系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的状况。

经济危机不仅对个人和家庭带来困扰,也对整个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操作方法和循序推理论点,来探讨经济危机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经济危机会导致大规模的失业现象。

在经济衰退期间,企业面临困难,可能会裁员或倒闭,从而造成大量人员失业。

失业人口的增加将导致社会安全问题的加剧,如犯罪率的上升和社会不稳定。

为了应对失业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供失业救济金和创造就业机会,但这些措施需要耗费大量的财政资源。

其次,经济危机会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均。

在经济低迷时期,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工资水平可能会下降或停滞不前。

同时,一些中小企业可能会倒闭,富人的财富也可能因此减少。

这将导致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加剧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

不平等的收入分配不仅对社会公平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冲突。

此外,经济危机还会对社会的教育和健康系统产生影响。

经济衰退会导致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从而限制了政府在教育和健康方面的投入。

教育和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但在经济危机期间,政府可能不得不削减教育和健康领域的支出,从而降低了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另外,经济危机还会对社会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人们可能会面临财务困难、工作压力和不确定性的增加。

这些心理压力可能导致个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如焦虑、抑郁等。

同时,经济危机还可能导致人们对未来的失去信心和希望,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经济危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导致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和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均衡,还可能对教育、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经济危机的发生和发展,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其对社会的影响。

政府应该加大对就业、教育和健康等领域的投入,以提高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福祉。

此外,个人和企业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节约和理性消费,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

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是否存在一条以政治方法解决经济问题

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是否存在一条以政治方法解决经济问题
2008年11月15日,中国政府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四万 亿经济刺激计划
1、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4、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6、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7、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8、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9、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 10、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通过中低收入消费 者的消费 观念与行 为分析,得出:
第一,我国消费者缺乏 消费安全感
——住房、教育、医疗、 养老、失业
消费者产生价格还要进 一步下降的心理预期,从而 减少当前消费支出,增加储 蓄
第五,扩大低收入者消 费仍存在一定制约因素
收入增长缓慢、就业难 度大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 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居民消 费与其持续下降
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是否存在一条 以政治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道路?
小组成员:王世璇、姜祎、吴笛、徐清源、王伊君、姚逸婷、徐童、孙翀、 黄婧、谢华生、褚涵文、陆建德、周乐、付春龙、朱凯、周韬、汪晓俊
Contents
1
2 3 4 5
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金融危机下已有的解决方案
当前危机背景下我国实行的政策
中低收入者是政策的关键 回顾问题,提出方案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1、2006年春季,次级房贷 危机开始影响美国 2、2007年金融危机开始向 欧洲、日本蔓延
3、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 济开始收到波及
对中国的影响:
1、消费天生不足——难担重任 2、国外需求锐减——东南沿海出口企业倒闭 3、投资增速放缓——股市、房市崩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愈演愈烈
面对金融或经济危机,各国都往往会有一种冲动或本能,即 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使自身置于危机之外,或切断危机传导, 或转嫁危机影响。当下正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会导致类似 的贸易保护主义。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经济危机常常与贸易保护主义如影随形。
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往往倾向于通过 刺激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来保护本国经济的独立性,而20 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也确实让人见识了全球范围内的贸 易保护主义抬头。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20世纪大箫条 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大大加深了金融危机,给人类带 来了深重的灾难。
而以民主党为主制定的刺激经济的计划在美国参众两院 辩论时遭到了共和党的激烈抵制。在两党的权力博弈中, 加入了新的贸易保护色彩的“购买美国货”条款。 3.部分企业集团的利益在国家权力中的体现 根据国际贸易产生的比较利益的理论,一个国家优势产 业和比较利益的转移必然会影响到一部分产业和人群。 而经济危机的出现更加剧了这种影响。因此,相关产业、 企业的利益诉求将会在国家的政策中出现。这不仅包括 处于劣势地位的产业及企业为生存空间的努力,也包括 处于优势地位的产业及企业为保持和扩大优势地位的努 力。
• 1、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坚决反对贸易 保护主义。 • 2、建立预誉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 • 3、推进自主创新,鼓励企业牢固树立以质 取 胜的战略意识。 • 4、积极扩大内需且转出口为内销。 • 5、进一步清理地方补贴政策。 • 6、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国际接轨。 • 7、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贸易保护产生的原因
以美国为首国家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的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做 法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破产 因各方利益相持不下,2008年7月29日,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缓 解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多哈回合”的谈判以失败结束。多哈回合 全球自由贸易协议谈判陷入无限期中止状态,贸易保护主义将重 新被部分国家采用。 2.国内政党之间的权力的博弈 以美国为例。2008年11月4日是美国的大选日,而11月5日,美 国民主党成员奥巴马当选为总统。为应对美国经济的烂摊子 (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并向实体经 济扩散,失业率不断攀升、信贷紧缩、消费不振, 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境地)和提高民意的支持率, 必须进行变革。
积极应对化"危"为"机"
新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也给我国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越是危机时期 越要防范贸易保护。应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 交等手段,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努力化解各种外 部矛盾和冲突,为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要以务实的态度保护自身的权益,充分认识贸易 保护主义在一段时间内抬头在所难免,不是暂时 的现象,解决起来也不会一帆风顺。关键把自己 的事情做好,立足于科学发展,积极应对新贸易 保护主义挑战。具体地说,抬头的原因
1.消费者长期大幅度紧缩支出。 2.库存快速增加。 3.公司纷纷削减预算。 4.多项经济指标可能恶化。
以中国为例
• 中国为什么频频受到贸易保护主义侵扰?
一、金融危机是直接原因 二、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而 此次金融危机的出现更是引起了人们对全球 化和自由贸易的反思,进一步催化了贸易保 护主义情绪的释放。
中国频遭贸易保护主义侵扰
2008年中国遭遇到的反倾销调查达73起、反补贴调查达10起, 分别占全球同类案件总数的35%和71%,是全球遭遇贸易救济调查 最多的成员。2009年以来,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有增无减。2009年1 月14日,印度商工部决定对中国输印亚硝酸钠进行反补贴调查。 1月 16日,印度财政部决定对中国输印纯碱发起特殊保障措施调查。 1月 23日,印度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为期6个月。1月31日,欧盟 对华出口紧固件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5年内征收平均高达80%的反 倾销税。2月7日,欧委会公告对中国输欧盘条反倾销案做出初裁, 并征收临时反倾销税,除华菱集团税率8.6%以外,其他企业统一税 率为24.6%。2月16日,加边境服务署就铝挤压材反倾销反补贴合并 调查做出终裁决定,存在倾销及补贴。2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 布即日起对中国输美床用内置弹簧组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 为164.75%~234.51%不等。2月19日,印度再次宣布将在一 至两周内对中国铝征收保护性关税,并将对其它进口的 中国商品进行调查。这是继印度上月对中国玩具发布6 个月进口禁令后的又一对华贸易举措。
经济危机背景下 为何会出现更多的贸易保护
班级:国贸081 指导老师:江沿
发言人:朱婧菀 陈丹 PPT制作:吴丹虹
记录:朱婧菀
搜集资料:全组人员
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贸易保护是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而出现的只要有国际 贸易,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和相关产业,就必然有贸易保 护 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 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 论或政策。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口手 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 段。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发展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 重商主义阶段、幼稚工业保护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战 略性政策阶段和新贸易保护主义阶段。 新贸易保护主义 又称“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开始于20世 纪70年代,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 经济增长缓慢,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不断增强,逐渐 形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始 作俑者主要是发达国家。
首先,积极参与博弈,力争主动权。 其次,苦练内功,提高市场适应力。 再者,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加大内需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从重视开拓国际市场转为内需和 外需协调发展。
同时,发展循环经济,抓住贸易的主动权。
最后,完善国际贸易体制,堵塞贸易保护漏洞。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全球贸易 保护主义的回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