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分析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 科普知识手册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科普知识手册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加剧,构成了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严重威胁。
面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和医疗工作者们积极探索和研究,希望通过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人畜共患传染病对社会健康的危害。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探讨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的科普知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增强对这一重要话题的理解和关注。
一、什么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顾名思义,指的是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传染病。
这类疾病在人类和动物之间可以相互传播,造成双方健康受到威胁。
而且由于人类和动物密切接触的特点,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往往更快,传染范围更广。
从古至今,人畜共患传染病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特点1. 传播途径广泛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广泛,既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水传播等途径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也可以通过蚊虫、跳蚤、螨虫等昆虫或节肢动物叮咬而传播。
这就增加了预防和控制的难度。
2. 疾病种类繁多人畜共患传染病包括狂犬病、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等多种不同的传染病,这些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区别对待和科学防控。
3. 监测和预警难度大由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传染范围广、传播途径多,往往导致疫情的监测和预警难度较大。
一旦出现疫情,往往会引发社会的恐慌,因此提高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对于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防控措施: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个人卫生意识的提高是预防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基础,要养成勤洗手、勤换衣、保持室内通风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减少受到传染病的侵害。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要做到居住环境整洁、室内通风、饮水卫生等,为预防传染病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
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宣传
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宣传什么是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是指能够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密切接触或对共同环境的暴露引起的。
人畜共患病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也会影响农业生产和动物福利。
因此,正确的防控知识对于预防人畜共患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为何需要关注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不仅有潜在的大规模爆发风险,同时也会对个体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除此之外,以下几个方面也提供了关注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性:经济影响人畜共患病会对农业生产和畜牧业造成严重影响。
病毒和细菌在动物群体中传播,导致畜禽生产成本上升,甚至损失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利益。
公共卫生威胁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病原体在动物身体内传播,随着与人类的接触,可能会导致人类感染疾病。
一些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如禽流感和猪流感,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卫生危机。
动物福利人畜共患病不仅会对人类和经济产生影响,也会对动物福利构成威胁。
疾病的爆发会导致动物大规模的死亡,或需要进行人道性安乐死,给动物造成痛苦和苦难。
预防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措施预防人畜共患病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卫生教育卫生教育是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基础。
人们需要了解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症状和防控方法。
通过卫生教育,人们可以学会正确的洗手、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以及如何处理动物排泄物等。
卫生教育还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常见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方法,以降低疾病爆发的风险。
健康检测和监控及时进行健康检测和监控对于控制人畜共患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的疾病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患病个体,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隔离和治疗。
此外,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可以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做好应对措施。
定期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提高个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针对不同的人畜共患病,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了相应的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措施
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措施首先,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
建立健全的动物和人类疫情监测体系,在常规监测中及时发现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此外,加强疾病信息共享,提高卫生部门和兽医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及时交流和反馈,确保信息快速传递和响应能力。
其次,加强动物疫苗的研制和使用。
疫苗是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对于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尤为关键。
科学合理地研制和推广使用动物疫苗,可以有效地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减少疫情传播。
此外,应加强对动物疫苗的监管,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加强兽医服务和动物卫生管理。
改善农村地区的兽医服务和动物卫生管理,提高养殖业主和兽医的健康教育水平和防疫意识,加强兽医队伍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提高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完善兽医监督制度,严格兽药使用管理,加强对牲畜屠宰环节的卫生监管,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第四,加强卫生教育和个人防护。
加强公众对人畜共患病的认知和了解,提高防疫意识和卫生习惯。
加强卫生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防疫知识和个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避免生食和接触病死动物等,以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第五,加强边境卫生检疫和区域合作。
加强对进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和监管,严格控制潜在的病原体传入风险,减少跨境传播的风险。
同时,加强与邻国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和完善区域卫生安全机制,共同应对人畜共患病的威胁。
最后,加强科研和创新。
加强人畜共患病相关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人畜共患病的预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在研究中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流行动态的深入探索,为更好地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措施的充分实施,需要政府、卫生部门、兽医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只有加强监测和报告、加强疫苗使用、加强兽医服务和管理、加强卫生教育和防护、加强边境卫生检疫和区域合作、加强科研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保障人畜健康和社会安全。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和动物之间共同患上的一种疾病。
由于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密切接触,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十分容易,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因此,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情况进行总结。
人畜共患病是影响人类和动物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生态平衡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病原体的监测和诊断、传播途径的控制、动物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首先,病原体的监测和诊断是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能够及时了解病原体的传播和变异情况,为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人畜共患病监测网络,通过监测动物疾病和人类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为防控人畜共患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传播途径的控制是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控制疫源动物和传播途径,能够有效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
在动物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动物疫苗接种、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定期检测动物健康状况等方法,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人类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未熟食物、加强医疗卫生防控等方法,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另外,动物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也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重要方面。
通过研发有效的疫苗,可以为动物提供免疫保护,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从而降低人类感染的风险。
目前,许多人畜共患病的疫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H5N1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疫苗的开发和推广,大大降低了人类感染的风险。
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影响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效果。
因此,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非常重要。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抗生素使用监控体系,通过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和使用。
总的来说,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
(7) 韩国出血热 (Korean hemorrhagic fever) 。①传染 媒介动物:大鼠。②临床症状:肌痛、头痛、咳嗽。③ 传染途径:吸入感染、啮齿类动物咬伤、伤口污染。 (8) 淋巴结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症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infection)。①传染媒介动物: 小鼠、仓鼠。②临床症状:类似流行性感冒症状,但有 头痛、肌肉痛、发热、恶心、呕吐、喉痛、畏光。有时 亦见发疹、下痢、咳嗽、瞻望。容易被误认为流行性感 冒、疱疹性脑炎或结核性脑炎。③接触感染,接触小鼠 粪便和尿液、吸入受污染的灰尘、咬伤。 (9)狂犬病(Rabies)。①传染媒介动物:所有哺乳类。② 临床症状:头痛、肌痛、发热、抽搐、昏厥。③传染途 径:咬伤、皮肤伤口或黏膜感染含狂犬病毒的唾液。
(3) 宠物爱好者要学习一些有关人畜共患疾病的知识, 定期让宠物进行某些疾病的预防接种。
(4) 同时要意识到与宠物拥抱、亲吻或者同桌吃饭、同 床就寝等过分亲热的行为都是不卫生和有害的。 (5) 在被怀疑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时,要立即求医救治。 (6) 饮食上要讲究卫生,选用经过检验的乳、肉、蛋等 食品,并提倡熟食。 专家建议,相对于个体的自我防护,更为重要的是建立 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防疫体系,对各种人畜共患病进行 控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严防某些疾病的 暴发和越境传播。这样,才能将人畜共患病带来的损失 降到最低,并防止由此带来更大的灾难。
(4) 卡氏肺囊虫症 (Pneumocystosis) 。①传染媒介动物: 大鼠、小鼠、兔。②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导 致窒息。⑨传染途径:经胎盘感染胎儿。
六、人畜共患疾病:实验动物蠕虫感染疾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科普知识手册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科普知识手册1. 什么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传染病。
这类疾病在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既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动物健康和畜牧业产生影响。
典型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包括禽流感、猪流感、炭疽病等。
由于人与动物的密切接触,这类疾病的传播频率较高。
2. 如何预防人畜共患传染病?为了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传染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 饲养管理:加强畜禽饲养管理,保持动物圈舍清洁,控制害虫、啮齿类动物,定期消毒等,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 疫苗接种:对家禽、牲畜等动物进行规定的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 定期体检: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动物,防止疾病传播。
- 个人防护:在接触动物时,需要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避免受到动物病毒或细菌的侵害。
3.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策略针对人畜共患传染病,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定期对人畜共患传染病进行监测,防止疫情扩散。
-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 加强国际合作: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跨国性和跨地域性,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
4. 个人观点和总结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挑战,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畜禽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定期体检以及个人防护,可以有效预防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加强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也是有效防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传染病,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与安全。
通过以上文章的撰写,我们从简到繁地探讨了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预防和防控策略,并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了主题文字。
数次总结与回顾性的内容,使得主题得以全面、深刻和灵活地展现,符合知识的文章格式,并超过3000字的要求。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与动物之间的接触越
来越频繁,而人畜共患病也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怎样有效预防
和控制人畜共患病,保障人畜健康呢?
一是加强健康教育。
应当积极宣传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
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特别是加强畜禽饲养户和农民的健康教育,提高
其对于防控疾病的认知和意识。
二是加强环境治理。
加强畜禽饲养场、农贸市场、屠宰场等相关
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减少疫源病菌的传播,保持环境的洁净卫生,
特别是对于有疫情的地方应当及时进行隔离与消毒。
三是加强疫情监测。
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报告、处置机制,及时掌握动物疫情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疾病扩散,保护公
众的健康。
四是加强畜禽饲养管理。
加强畜禽饲养管理,定期对养殖场的畜
禽进行检疫、接种等工作,预防潜在的疫情发生。
同时,还应当加强
畜禽产品的质量监督,保障人畜食品安全。
五是加强医学防治。
对于已经发生疫情的地方,应当及时组织专
业人员进行医学防治,及时给予患者治疗,降低病死率。
同时,还应
当加强药品管理,严格控制抗生素和疫苗的质量,并且要合理使用,
防止病菌的变异和耐药性的出现。
综上所述,加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不能只是一项短暂的工作,需要坚持长期、规范、科学的管理和监管,为人畜的健康提供充分保障。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人畜共患病是指人和动物在同一地区、同一生态系统中发生的具有共同发生、传播和病原生物等方面相似或相同的疾病。
人畜共患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全球卫生安全的重要方面。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对于保障人和动物健康、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措施。
动物的疫苗接种主要包括口服、注射、鼻喷、皮下注射等多种途径,因病种不同而异。
人类的疫苗接种主要包括针剂、药物口服等方式。
接种疫苗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可提高人畜的抗病能力,减少病例和死亡率,并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二、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是防控人畜共患病的重要环节。
要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防止病害发生。
加强动物的消毒和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鸟巢等害虫的滋生地点,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
饲养过程中要保障饲养动物的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喂食或不洁食物,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三、实施检疫实施检疫是控制人畜共患病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
对于来自疫区的动植物要实施检疫,防止带菌者进入非疫区。
同时要加强对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验,严格落实检疫制度和检验程序。
并对检疫过程中发现的疫病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是防控人畜共患病的必要措施。
要及时清理动物排泄物,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对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也要减少人与动物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加强科学研究研究人畜共患病的分子生物学、病大分子、免疫学等方面的知识,开展有效的疫苗研究,提高疫苗的效果。
通过对人畜共患病疫情进行全面分析和监测,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变化趋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人类和动物的生活质量。
六、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防控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人们对人畜共患病的知识普及,提高对预防控制疾病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病害防治意识及技能。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课件(共19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提高免疫力
给人群和动物群提 供相应的免疫接种 可提高其免疫力。
人畜共患传染病 防治基础知识
01 定义和分类 02 流行病学特征 03 防治原则
一、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 病学上有关联的人和动物的疾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分为两类: 一类为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另一类为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对检出的感染动物及其产品, 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 不能因为经济等原因而放任 不管。
检查和治疗人群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例
牧民、饲养员、兽医、动物 性食品加工人员、卫生防疫 人员、地质工作者和军队有 关人员以及从事实验室的医 学工作者,是人畜共患病的 高危人群,他们应该作为检 查和治疗的重点。
切断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途径
皮肤接触传播
由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即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 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患病动物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多见于接触疫水而感染。
节肢动物传播
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蟑螂、蜱、虻、虱和蚤等在 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两类, 即机械性传播和生物学传播。
人与家畜的易感性
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和家畜都有相同的侵袭力。同时, 人和家畜(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 由于人和动物的进化程序不同,受感染后所表现的临 床特征也不同。 易感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强弱和易感机体 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消化道传播 以消化道为其侵入门户的病原体,通常不能单独侵人, 需伴随水和食物等媒介物侵入。 经饮水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与水源类型、污染程序、 饮水量的多少以及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时间的长短等因素 有关。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首先,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报告机制是防控人畜共患病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监测动物和人群中的疾病发
生情况。
同时,应建立统一的疾病报告机制,确保疫情能够及时准确地传
达给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此外,对于灾区或高风险地区,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通过宣
传教育,能够提高民众和养殖户的防病意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人们
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个人卫生,减少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性。
同时,鼓励人们尽早进行疫苗接种,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另外,加强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也是必要的。
应加强对兽医人员的培训
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对于偏远地区或灾区,应建立兽医
巡诊制度,确保动物的健康状况得到及时质量的保障。
此外,在兽药和疫
苗的研发和生产方面,也应加强投入,确保质量和效果。
在防控人畜共患病中,加强国际合作也非常重要。
在疾病防控方面,
病原体往往不受国界限制,因此,各国应加强信息分享和合作。
特别是在
跨境动物贸易方面,应加强检验检疫工作,防止疾病通过国际贸易传播。
总之,防控人畜共患病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科研
机构、兽医、民众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措施,才能保
护人畜的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科普知识手册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科普知识手册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传染病。
由于人类与动物密切接触的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以下是关于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的科普知识手册。
1. 了解人畜共患传染病:了解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种类及其传播途径。
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有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等。
2. 加强卫生教育宣传:鼓励人们养成勤洗手、妥善处理食物、避免直接接触动物等良好卫生习惯,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度的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4. 做好动物疫苗接种:及时给家养动物接种疫苗,尤其是狗、猫等经常接触人类的宠物,减少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
5. 动物检疫和监测:加强对动物商品贸易的检疫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病原体感染动物,阻止病原体传播到人类。
6.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加强对畜禽用药的监管。
7. 疫情报告和应对: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患病动物、限制交易等,防止疫情扩散。
8. 学会应对急性感染症状:出现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等急性感染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是否与动物接触,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9. 建立健全的防控机制:加强跨部门合作,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机制,提高对疾病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10. 发展疫苗研发:加强对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疫苗研发和探索,为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提供有效手段。
以上是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的科普知识手册,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防控意识,减少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作者:王秋艳段俊英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年第06期禽流感、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疫情给畜牧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做好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和免疫工作,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建立科学的动物免疫程序,推行制度化免疫,确保动物安全。
例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农业部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和免疫效果评估,对抗体水平下降的畜禽要及时补免,确保免疫效果真实有效;每月坚持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要定点、专项进行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检测,对检出的阳性畜禽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果断处置,杜绝动物疫病的传播以及人被感染事件的发生。
二、强化畜禽流通屠宰环节的监督管理我国地域面积大,畜禽及其产品流通范围广,要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必须把握好畜禽流通屠宰环节的检疫监管工作。
通过检疫,将有病的畜禽剔离出来,保证运输及屠宰的动物健康无病,将疫病畜禽消灭在源头上;坚持实行畜禽定点屠宰,屠宰场的设施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检疫工作要做到认真细致,工作流程要符合规定,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对检出的不合格产品实行无害化处理;屠宰场产生的污水及污染物必须做到无害化处理;从外地引进奶畜时一定要做疫病调查,坚持从无疫病区域引进,而且在引进时做个体疫病监测,保证所引进的奶畜健康无病;奶畜场生产的生鲜乳在销售前应杀毒灭菌,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可靠。
三、切實提高民众防护意识由于过去畜禽养殖投入不足,缺乏科学规划,养殖场建筑简易、设施落后、饲养密度过大,人畜混住,大多数从业者对人畜共患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护意识淡薄,一些人畜共患病在个别地方发生和流行。
大力宣传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提高民众防护意识,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广泛开展全社会卫生防病宣传教育的同时,特别注意加强对人畜共患疾病高危人群的防病知识教育,增加防范能力,要使高危人群都能掌握禽流感、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疫病的预防知识。
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
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近期我省云浮市发生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猪“高热病”疫情[1]。
曾一度引起当地人们的恐慌,为此并结合相关的人兽共患病疫情,卫生部发出相关的“关于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2],虽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目前属于动物疫病,仅是在动物中传播的疫病;然而,人畜共患病它是如何传播的?人们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警惕人兽共患病,关键是要有防护意识,控制疾病关键在于防病,现将预防控制人兽共患病基本知识概括如下。
1 概况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人兽共患病是指那些可在非人类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其传播可以不再依赖动物宿主;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是指那些新认识的,或者以前已经出现,但发病率不断升高,或者流行地区,宿主和媒介范围不断扩大的人兽共患病[3];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一词,最早见于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医学院研究所所作的一份题为“新出现的感染:病原微生物对美国公众健康的威胁的报告”[4],根据现有的疾病生态学知识,新发人兽共患病还会继续增加,应对突发人兽共患病事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3]。
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并不新鲜,是伴随着人类活动历史而出现,文献记载的此类疾病约有近200种,其中数十种曾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大规模的传播,如鼠疫、黄热病、埃博拉、狂犬病、疯牛病、口蹄疫、猴痘等。
近年来,由于饲养方式、贸易全球化、气候变化、环境遭受人为性的破坏等原因,动物疫源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
近几年来我国与动物疫源疾病已有数次大交锋:2003年底到2004年的SARS 疫情和近几年的禽流感疫情、猪链球菌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因食用而引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等一系列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的重大疫情,都属于动物源性疫病的范畴[5]。
2 人兽共患病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2.1消化道传播主要指吃入各种感染动物组织、肉类和昆虫,以及病原体从患者和动物排出后,污染的食物、水和土壤,进入人的消化道而感染。
如因进食福寿螺而引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
刍议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防控
刍议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防控人畜共患病指的是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对动物的生长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危害。
防控人畜共患病对于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防控进行探讨。
一、人畜共患病的危害1.危害动物健康人畜共患病会对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比如流感、口蹄疫等疾病会导致动物的生病和死亡,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
一些传染病病原体在动物中传播,会发生变异,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2.危害人类健康人畜共患病是导致人类疾病的重要原因。
一些病原体可以经过动物传播给人类,如狂犬病、疟疾等。
这些疾病会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3.对社会经济的危害人畜共患病不仅会导致动物的大量死亡和生产受阻,还给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疾病的传播还会使得相关行业陷入停滞,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人畜共患病的防控1.强化监测建立健全的人畜共患病监测体系,通过监测病原体的传播情况,提前发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防止疫情的扩散。
2.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建立健全的养殖场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杀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加强人群防护对于那些需要接触动物的人员,比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需要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避免被传染病原体。
对于那些需要接触动物或饲养动物的人员,加强对应的疫苗接种,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4.加强传染病疫苗研发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疫苗研发,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增强人类和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病率。
5.加强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宣传教育,普及疾病的防控知识,提高公众对人畜共患病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和能力。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养殖企业、兽医等多方共同参与。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预防和控制疫情,才能有效减少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分析
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分析人畜共患病是指同一病原体感染人和动物,或者经由人和动物交换授受感染的疾病,它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也给动物生产和经济增长带来了重大影响。
因此,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人畜共患病的危害1. 对人类的危害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不仅是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还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比如家禽流感、非典、疟疾等疾病,它们的经济损失不仅是人们的生命前途,还包括机构的关闭、旅游业的迅速下滑、交通运输业的萎缩等经济影响。
人畜共患病对社会、对人类生命健康和对社会的稳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 对动物的危害人畜共患病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会给动物的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比如,非典疫情期间,由于人们的恐慌心理,饲养户对猪的抛弃率非常高,还有不少牛羊在疫情中死亡,使养殖业的损失非常大,造成了顾虑和痛苦。
而且,如果不及时对病情进行控制,疫情可能会延续很长时间,影响动物死亡率和生产力。
二、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加强防疫知识宣传防疫知识的宣传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重点,可以通过广告、宣传栏、宣传册等方式宣传。
宣传的目的是让公众从了解人畜共患病基本知识开始,形成正确的理念,提高警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条件。
2.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关键步骤。
在农村,在野外游玩时,应谨慎对待和处理动物,防止接触患病动物和野生动物,以避免病原体传播。
同时,需要注意加强环境卫生,保持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3.免疫措施的使用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加强动物和人体的免疫力,激发自身免疫能力,从而减少感染机会。
在动物免疫操作中,需要遵守严格的规定,确保疫苗安全,以防止疫苗造成较大损失。
4.尽早就医如果患有人畜共患病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遵照医生的指示,尽早接受治疗,尽量减少病毒的传播。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周围环境、卫生状况和防止病毒传播等方面的控制工作加强注意。
【动物防疫】人畜共患病防治知识科普
【动物防疫】人畜共患病防治知识科普一、什么叫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
人畜共患病均为动物先行感染,再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类。
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二、人畜共患病种类及常见人畜共患病有哪些?1.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
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
炭疽、狂犬病、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就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2.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有:狂犬病、禽流感、链球菌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口蹄疫、登革热、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肝片吸虫病等。
三、人畜共患病有哪些特征?人畜共患病的特征主要有群发性、职业性、区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五大特征。
四、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有哪些?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主要有病畜、病禽等患病动物、带菌动物和病人等。
其中,绝大部分以动物为传染源。
人作为其传染源的病很少,主要的有结核病、炭疽等。
患病的畜禽及其皮毛、血液、粪便、骨骼、肉尸、污水等,往往都会带有各种病菌、病毒和寄生虫、虫卵等,处理不好就会传染给人。
五、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人畜共患病主要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和节肢动物传播。
1、通过唾液传播。
如患狂犬病的猫、狗,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猫狗咬伤人时,病毒就随唾液进入体内,引发狂犬病。
2、通过粪溺传播。
粪便中含有各种病菌这是众所周知的。
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的病原体,都可借粪便污染人的食品、饮水和用物而传播。
大多数的寄生虫虫卵就存在粪内。
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是经由尿液传播的。
3、有病的畜禽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常会带出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散播疾病。
4、畜禽的全身皮毛和皮肤垢屑里,往往含有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它们有的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有的则是疾病的传播媒介。
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宣传
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宣传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能够引起两者甚至多种动物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是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或寄生虫性,其中一些还可能成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或水源污染以及叮咬或感染传播等。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知识极为重要,它关系到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基本知识:1. 遵循安全饮食原则:生食肉类、血液和动物器官是潜在传染源,应避免食用。
2. 定期进行体检:人与动物都需要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病情。
3. 加强环境卫生:动物栖息场所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同时注意卫生消毒。
4. 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5. 采用安全饲养方式:合理的饲养方式能够减少疾病传播。
以上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接下来我们讲述一些常见的人畜共患病。
人类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有1. 猪流感: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
2. 疯牛病:由伊利莎白球菌引起,可通过食用患病动物的肉或食物中含有伊利莎白球菌而感染,早期症状类似感冒。
3. 弓形虫病:由弓形虫引起,主要通过食入含有弓形虫卵的家畜肉及内脏、蔬菜水果等而感染。
动物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有1. 炭疽病: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它能够通过污染的空气、水、食品及叮咬传播,治疗较困难,严重时可致死。
2. 疯狗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通过犬、猫或野生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轻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咽喉痛等症状,重者则可导致死亡。
3. 猪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能够通过食用有霍乱弧菌的生猪肉或内脏而感染。
因此,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和畜牧业从业人员的防病意识。
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掌握疫情,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只有如此,才能遏制和消除人畜共患病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极大地保障和促进了人和动物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人畜共患病防护培训
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
人类与患病动物直接接触,如拥抱 、亲吻等,可能导致病毒、细菌等 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人类接触被患病动物污染的环境、 物品等,如水源、食物等,可能导 致病毒、细菌等传播。
空气传播
某些患病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病 毒、细菌等,可随空气流动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某些昆虫可携带病毒、细菌等,叮 咬人类后可导致疾病传播。
人畜共患病的预防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加强监 测预警等。
03
防护措施
养殖场动物防疫
规范养殖场生物安全
01
严格控制养殖场内外部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防疫,确保养殖
场内无病原菌滋生。
制定科学防疫程序
02
根据不同动物种类和疾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程序,包
括疫苗接种、驱虫、消毒等措施。
社区居民健康教育
培训目标
提高社区居民对人畜共患病的 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自
我保护能力。
培训内容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包括个 人卫生习惯、食品卫生安全、环 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形式
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专 家讲座等。
05
结论
总结人畜共患病防护培训的意义
给出以后防护人畜共患病的建议
完善监测体系
加强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和预警,及 时发现并控制疾病的传播。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宣传和教育,推广健康的生活 方式,如勤洗手、避免与患病动物 接触等,降低感染风险。
加强动物疫苗接种
实施动物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 疫力,有效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
强化食品卫生
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卫生 监管,确保食品安全,降低经食品 传播人畜共患病的风险。
人畜共患病科学防治科普宣传知识
人畜共患病科学防治科普宣传知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畜共患病科学防治科普宣传知识一、人畜共患病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近期我省云浮市发生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猪“高热病”疫情[1]。
曾一度引起当地人们的恐慌,为此并结合相关的人兽共患病疫情,卫生部发出相关的“关于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2],虽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目前属于动物疫病,仅是在动物中传播的疫病;然而,人畜共患病它是如何传播的?人们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警惕人兽共患病,关键是要有防护意识,控制疾病关键在于防病,现将预防控制人兽共患病基本知识概括如下。
1 概况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人兽共患病是指那些可在非人类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其传播可以不再依赖动物宿主;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是指那些新认识的,或者以前已经出现,但发病率不断升高,或者流行地区,宿主和媒介范围不断扩大的人兽共患病[3];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一词,最早见于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医学院研究所所作的一份题为“新出现的感染:病原微生物对美国公众健康的威胁的报告”[4],根据现有的疾病生态学知识,新发人兽共患病还会继续增加,应对突发人兽共患病事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3]。
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并不新鲜,是伴随着人类活动历史而出现,文献记载的此类疾病约有近200种,其中数十种曾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大规模的传播,如鼠疫、黄热病、埃博拉、狂犬病、疯牛病、口蹄疫、猴痘等。
近年来,由于饲养方式、贸易全球化、气候变化、环境遭受人为性的破坏等原因,动物疫源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
近几年来我国与动物疫源疾病已有数次大交锋:2003年底到2004年的SARS 疫情和近几年的禽流感疫情、猪链球菌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因食用而引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等一系列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的重大疫情,都属于动物源性疫病的范畴[5]。
2 人兽共患病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2.1消化道传播主要指吃入各种感染动物组织、肉类和昆虫,以及病原体从患者和动物排出后,污染的食物、水和土壤,进入人的消化道而感染。
如因进食福寿螺而引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
2.2呼吸道传播生存在人和动物呼吸道表面的病原体,当呼出气流强度较大时,如咳嗽、嚎叫等,病原体可随同黏液或渗出物的小滴而喷出体外,并以飞沫或气溶胶的形式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
较大的颗粒在空中停留较短,落于地面,与尘土混合形成尘埃。
当人和动物吸气时,就可能把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吸入体内而感染,如SARS疫情和禽流感。
2.3经皮肤接触传播经皮肤接触传播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如被狂犬病犬咬伤;被猫、狗舐、抓伤而感染等。
2.4经节肢动物传播蚁、蝇、蟑螂、螨、蜱、虻、虱、蚤等在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类。
前者当它叮咬人和动物时,把病原体带入皮肤内。
生物性传播是指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繁殖,再感染人或动物,如黄热病、森林脑炎、西尼罗病毒感染等。
3 与家养动物和宠物有关的几种人兽共患病3.1猫抓病猫抓病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病。
猫是本病病原体惟一的自然宿主与传染源,这种病是由于人被猫抓伤或由猫的排泄物感染所致。
人被感染后,表现为面部淋巴结发炎、肿大、疼痛、化脓,体温升高,四肢出现斑疹,有时甚至出现脑膜炎。
出现这种症状后,应立即到医院就医,并对病猫进行捕杀,死体焚烧或深埋。
3.2弓形体病由弓形体原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分为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感染两类。
此两类在人体内多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一般均不引起严重症状的隐性感染,不引起严重后遗症。
然而,发病者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常因感染的脏器不同而异,主要侵犯眼、脑、淋巴结和心脏等,引起脉络膜视网膜炎、脑积水、头小畸形、眼球过小和脑钙化等。
近年来有关弓形体病的报道很多,猫、兔、猪和狗等几乎所有哺乳类动物均有弓形体的自然感染,其中以猫的感染率最大,因猫粪便中排出的弓形体卵囊,可在外界存在较长时间造成感染的威胁。
孕妇接触病猫被感染后,会造成胎儿先天性畸形,智力缺陷,甚至会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
出现这类情况时,目前通常使用磺胺嘧啶或乙胺嘧啶,也可二者配合使用,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情况严重时,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3.3 旋毛虫病这是一种多种动物共患的寄生虫病。
在疫区,以猫的带虫率为最高,其次是狗。
人类大多通过消化道而感染此病,以肠胃症状、全身水肿、高热、肌肉剧烈疼痛为特征。
出现这种症状后,目前大多采取服用或注射磺胺类药物等,有一定疗效。
3.4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也叫疯狗病,是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此病最初由疯狗引起,疯狗咬伤人或其他动物,因其唾液带毒,使人感染致病。
人感染后,潜伏期最长可达半年以上。
病初起时表现为头痛、疲劳、恶心和呕吐,被咬伤部位发热、皮痒、有蚁走感,多泪、流涎、呼吸和吞咽困难,继而出现极度兴奋、恐慌不安,遇水则出现恐惧,病死率高。
人一旦被病狗、病猫咬伤,应尽快进行伤口处理和就近注射狂犬疫苗,可有效地控制发病。
3.5鹦鹉热因为鹦鹉羽毛和粪便带有一种使人致病的鹦鹉热衣原体,人若感染此病,会引起高热、寒颤、头痛、咳嗽、肺部发炎或精神异常等症状,进而危及生命。
金丝鸟、白鸽、鸡、鸭等均可携带这种病原体。
3.6 兔热病兔热病由土拉杆菌引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常在兔形目和啮齿目等野生动物中流行。
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昆虫叮咬以及消化道摄入传染,另外也可由气溶胶经呼吸道或眼结膜进入人体。
感染者的临床表现类似感冒,主要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皮肤溃疡、眼结膜充血及溃疡、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及毒血症等。
抗生素一般能有效治疗兔热病[6]。
3.7人-猪链球菌感染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但血清2型目前是从病猪和患者中分离最多的一种致病菌。
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
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特定人群,并可致死亡,危害严重。
人感染猪链球菌后,视细菌侵入部位不同会引发不同的疾病,通常有脑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和永久性耳聋、化脓性关节炎,眼内炎等疾病。
本病从感染到发病最短2小时,最长7天,一般在2-3天。
多数病例发病初期均出现畏寒、发热,伴有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
严重者临床上主要分2个类型,即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
如果1周内有与病猪、死猪的密切接触史,并出现畏寒、高热、头痛、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和呕吐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猪链球菌感染人的主要途径是屠宰、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时,猪链球菌通过伤口等途径传染给人,个别情况下,可通过食用未熟的猪肉等导致发病。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会通过完整的皮肤感染人,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人可以通过呼吸道被传播。
人感染猪链球菌引起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症虽为感染性疾病,但迄今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
人吃了病死猪肉或者猪肉没有煮熟有可能导致猪链球菌感染到人,曾有报道因食用未熟的病死猪肉导致胃肠炎的病例,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比较小[7]。
4 防护措施4.1 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迁移与迁徙地区,不破坏自然环境,杜绝或减少因生态环境破坏致使动物病原体向人类转移[8] ;不抓捕野生动物;外出旅游,不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
4.2 家养禽畜的防护搞好家养禽畜的环境卫生,例如通风、采光、饲养密度、环境定期消毒杀虫等;避免人畜混住一室。
发现家养禽畜的异常死亡,及时报告畜牧兽医部门,并采取无害化处理。
不要让爱宠舔有伤的伤口,接触宠物后要及时洗手;如果您经常带爱宠去户外活动,要经常检查它们身上是否有虱类寄生;宠物鼠所携带的人畜共患病毒极多,容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隐患,如曾在美国甚为流行的猴痘,鼠类就是其重要的携带传染源。
所以在饲养宠物鼠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提前做好各种防护措施。
4.3 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宰杀、不加工、不销售、不食用病(死)动物。
购买经过正规屠宰检验程序的肉类,皮肤有伤口者应避免接触生肉类或动物,处理生肉后要洗手,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而且肉制品一定要煮熟才能食用,一旦怀疑患病后要及时就医。
4.4 保护好水源防止动物的分泌和排泄物污染水源,做好集中式供水以及使用井水、河水地区的水缸消毒,防止动物源性疫病通过水传播给人类[7]。
4.5 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新发动物源性疫病中病毒性、细菌性疫病多见。
病毒性疫病在近年来,无论是发生的频率还是影响范围都是十分突出的,如AIV/ADS、SARS、AIV等等,而且这些病毒性疫病中, 病毒性病毒又占相当大的比例;与现实中滥用抗生素导致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不无关系,减少滥用抗生素,有利于生态平衡[9]。
浅谈人畜共患疾病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危害及防控对策浅谈人畜共患疾病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危害及防控对策【中图分类号】 R3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5-2720(2009) 34 - 1755 - 02 人畜共患病由于其传染来源多种多样、传播途径广泛复杂而使其防控工作极其艰难, 它在公共卫生安全中的危害直接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影响, 极大的破坏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文章通过对人畜共患病分类、危害进行回顾和总结, 阐述了人畜共患病的特点、发病症状及防控措施, 为建立科学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及和谐、稳定、健康的生存环境提供参考。
1 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及特点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 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 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
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目前, 全世界已证实 250 多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 其中危害较大的有 89 种。
研究资料表明, 人畜共患疫病不仅频繁发生, 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
一是传统型的人畜共患病呈现流行态势, 比如, 鼠疫、结核病、血吸虫病等, 因为动物宿主不可能根除, 所以会造成死灰复燃; 二是老病原出现新变异, 由于病原毒力变异和组织嗜性变化, 给人类造成更大的危害。
如高致病性禽流感, 由于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毒力发生变化, 不仅能使水禽感染、死亡, 而且危害人类。
近年来, 我国人畜共患病疫情有所抬头, 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狂犬病及猪链球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暴发流行已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特别是现在甲型 H1N1 流感在全球的不断蔓延, 再次敲响了人畜共患病危害人类健康的警钟。
而重新认识、研究人畜共患病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危害情况、感染途径和发展趋势,并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体系作用, 对保障经济发展和人类的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人畜共患病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由于人畜共患病可以在人群中传播, 也可以通过动物源性食品传播给人, 极大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已成为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