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类专业论文: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训 密切 配合 ,培 养 既具 有较 强 的综 合职 业 能力 和基 本 的 科 学文 化素 养 ,又 掌握 比较 熟 练 的现代 职 业技 能 的高 素
证书制度和学历证书教育制度相互分离的体制 ,在一定 程度带来 了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僵化。因此 , 《 教育部 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贝 明 确提 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学 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 “ 双证书”制度 , 加强专 业教育相关课程 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 ,增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1 82 0 )3 0 4 — 62 6 3 (0 80 — 0 0 0 4
长期以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学历证书教育制度 相互分离。学历证书教育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 ,对
实践 和专 业技 能训 练 重视 不够 ,而取得 职 业 资格证 书的 学生 又缺 乏继 续 学 习 、取 得学 历证 书的渠 道 。职业 资 格
并 实 践 以职 业 能 力 为 核 心 。 通 过 适 当 方 式 和 机 制 将 学 历 教 育 与 职 业 资格 标 准 融 为 一 体 的措
施 。 实施 “ 证 融 通 ” 课 程 体 系改 革 取 得 成 效 。 双 关键 词 :双 证 融通 ;课 程 体 系 ;教 学改 革
中 圈分 类 号 :G 1 72
导向”的高素质 、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推行双证书制
度 。是 提高 职业 学 校学 生职 业 素质 和就 业 竞争 力 ,实 现 职业 教 育 与劳 动就 业对 接 的重 要举 措 。实 行 “ 双证 ”融
通与衔接 ,促使高职院校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 向,深化 职业 教育教学改革 ,探寻一种使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

现代学徒制下汽车专业“课证赛岗”融通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学徒制下汽车专业“课证赛岗”融通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学徒制下汽车专业“课证赛岗”融通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学徒制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正在不同职业院校不断施行和探索中,由于地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学校的专业特点,如何通过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双赢, 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当前实施学徒制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工学结合;融通;学徒制为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系列会议的指导精神,结合我校“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的需要,为企业培养急需的“即插即用”的熟练技术型人才,我校与江门市大长江(豪爵)集团(摩托车)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办学、双课堂育人,精准对接岗位链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从2019年开始校企双方合作开始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三个专业招生。

一、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教学体系(一)创新招生模式根据现有有利政策,学校与江门市大长江(豪爵)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以“大长江现代学徒制”名义开展招生招工宣传,采用招工即招生,招工亦招生的模式,由校企共同完成招录工作。

学校招生后,企业组织面试与学生交流,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确认是否具备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基础能力。

为了确保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学徒、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学校学生双重身份,保障学徒的合法权益。

(二)共建校企双导师师资团队校企双方以企业工作站的模式推进校企双方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导师”团队。

校企共同完善《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导师”聘用标准》并按照《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导师”考核奖励标准》对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进行考核奖励,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指导教师教学管理规定》,形成了校企互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构建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前,学校教务处多次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导师团队一起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制定相关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能源汽车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1 岗课赛证融通的意义(1)加强理论政策研究。

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为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及专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岗课赛证融通中“岗”是指是毕业生未来工作的实际岗位,“课”是学校建设的所有课程体系,“赛”是职业院校相关的技能大赛,“证”是考取职业等级的技能证书,“融通”是课程体系的融通。

(2)学科运行机制。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建设目标是要紧跟汽车行业发展,培养从事新能源汽车营销、检测与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我校引进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1+X 证书体系,努力成为“1+X”考点和省指导中心。

要利用多种渠道和方法与企业加强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师资培养、实训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专业改革和学生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3)产教融合的机制改革。

新能源汽车是知识结构更新较快的专业,特别是随着汽车模块高度集成化、人工智能、电脑软件测试更新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紧跟时代与行业发展,了解行业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与方向,加强校企合作,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车专业未来的发展和相应职业岗位具备的能力要求,并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1+X证书的学习与考核,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还要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技能大赛,促进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发展与壮大。

2 岗课赛证融通的实践2.1 加强校企合作,课程内容对接新能源汽车岗位需求(1)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自2018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通过校企合作来进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先后与华晨宝马合作开展新能源BEST项目,与上汽通用合作开展ASEP项目,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与行云新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汽车经销商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实地考察,通过网络调研、电话沟通等方式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岗位需求、人才素养、培养周期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来确定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研究

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研究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研究郭美华 王升平 景玉军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4摘 要: 目前,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与沙溪理工学校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为范例,进行了人才培养的设计与研究,重点解决汽车专业课程内容重复、基础课程薄弱、技能训练重复等课程贯通中的关键问题,从而提高中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打通好技能型人才深造通道,为各大专业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试点范例,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其它专业的效果。

关键词:汽车专业 中高职贯通 培养模式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2014年6月14日,国家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

这证明,搭建中高职贯通“立交桥”,形成有梯次、有分工的人才孵化模式,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1]。

1 问题的提出作为经济和职业教育发达的中山市,目前具有中山市高级技工学校、沙溪理工学校等十几所中职学校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学校,为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纵向贯通、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横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造了条件。

随着广东省启动“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以来已有30多所高职和100多所中职的十几个专业大类参与试点,招生超过3万人。

但中山市的汽车类专业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还没正式启动,而中职汽车类学生升学需求却很急切,每年大约有近800名中职汽车类毕业生完成中职教育。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书证融通的研究实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书证融通的研究实践

2019年4月17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首批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我校成功入选汽车运用与维修证书项目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1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和考核工作,2019年12月组织了89名学生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率达97%以上。

1 研究的意义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对应的证书有13个,高级证书5个,中级证书5个,初级证书3个。

包含工作任务67个,职业技能307个,有1 827个技能点,1 827个知识点。

把这些证书的内容和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课程进行对接和融入,重新制定专业课程标准。

针对书证融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研究和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并进行实践和优化,是试点院校的主要任务,同时也能有效推进学校的“三教”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2 证书与课程融入的实施途径基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对证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删选和优化整合,确定融入到专业课程中的证书数量和证书内容。

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形成新的知识、技能、素养和标准。

职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课程融入时,我校采用了“三对接一融入”的书证融通实施途径。

“三对接”即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企业员工培训认证课程进行对接,“一融入”即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在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应对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调研,通过对岗位知识和技能分析,得到职业能力表,细化成知识点和技能点。

根据岗位工作知识和能力需求,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和实训条件建设规划,对证书数量和内容进行有效删选,并将证书内容优化整合,细化成知识点和技能点,形成工作任务。

依托校企合作资源优势,对企业的员工培训课程进行研讨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删选和优化,将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X”课证融通探究

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X”课证融通探究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体现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于2019年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1]。

其表明,职业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执行主体,要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放到同等位置,全面落实课证融通的相关要求。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践中,职业院校不仅要制定明确的专业培养标准,还要将证书涵盖的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从而达到课证融通的目的,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1+X”证书概述1.“1+X”证书内涵“1+X”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的有益尝试。

在“1+X”证书制度体系中,其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而“X”是指数张以上的专业技术证明[2]。

其中,学历证书是受教育者学习经验和学习状况的凭证,重在培养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人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职业技能证书是对证书所有者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一种证明,重在培养具有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者之间既存在共同之处,也有差异。

学历和职业技术水平的培养是相互补充的,前者是基石,后者以前者为根本,而“1+X”课证融通体系就是对职业教育证书制度的升级、改革,其以“1”为核心,以“X”为提升途径,促使学生在拿到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同时获得几张不同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3]。

2.“1+X”证书与“双证制”的区别“双证制”是在1993年提出的,指的是“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体系。

而“1+X”是“双证制”的全新升级,是对职业资格培养的改革、突破[4]。

其中,“1+X”下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持证人进入工作岗位的必要证件,是其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

另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是不同层次的多个职业技能等级的结合,而是对原来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一种突破,“1+X”证书下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可从事多种工作。

汽车类论文

汽车类论文

能力核心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本文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依据以及内容设计。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能力核心;课程体系
结合国家骨干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开发遵循的原则
课程体系开发遵循以下原则:(1)以汽车后市场检测与维修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按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关系安排课程顺序;(2)以能力为教学基础,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和确定职业能力的内容与等级,转化为相应的课程;(3)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衔接。

二、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以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的调研结论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依据。

按照“院内企业培训中心 + 院外品牌4S店(检测站)”校企合作的协议规定,专业教学团队参与企业每年1-2次的行业走访和调研活动。

在调研的基础上,借鉴英国和香港国际化职业资格标准及宝马、丰田企业培训的优点,将职业能力划分为“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专业能力”。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员从学徒成长为班组长、技术主管、技术经理、企业高管和行业专家的成长规律,将职业能力及相应岗位划分为六级,具体情况见表1。

中职汽修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

中职汽修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

图1“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课改论坛等。

如果课堂教学知识过时、教学方法固化、教学过程脱离工作实际,学校很难实现“毕业即就业”的育人愿景。

另外,虽然部分企业参与制订中职汽修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岗位管理,但一般都是中职学校的“独角戏”,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导致教学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三)对“课赛”“课证”融合理解步入误区由于各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尚未形成统一的课赛融合体系,一些学校为了取得高含金量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名次,常常将优质师资与先进硬件资源集中在一起,对少部分学生进行强化教学,这就违背了技能大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初衷。

此外,部分中职学校错误解读“课赛”“课证”融合的含义,将技能大赛内容与X证书考核内容取代日常课程教学内容,片面地认为“课赛”“课证”融合就是比(考)什么就教什么,片面追求学生各类证书的通过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中职汽修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一)岗课融合:构建“本位螺旋”课程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判断,将原本“谋业”的职业教育功能转向“人本”定位,注重职业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

在“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学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最终为企业服务,因此应明确企业工作岗位对不同层次专业技能人才的切实要求,以此制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作为“岗课赛证”的核心,需要教师根据工作岗位职责提炼相关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将其分解转化为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的多个模块任务,以便于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螺旋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奠定基础。

我校汽修专业在岗课融合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因材施教,构建由浅入深的“本位螺旋”课程体系,即按照汽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设定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汽修典型职业岗位及其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等。

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探讨论文

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探讨论文

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探讨论文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探讨论文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汽车行业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增加了我国公民的就业率,而汽车行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所以培养专业的汽车人才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对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进行分析探讨,针对目前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由于我国的企业产业发展越来越快速,对汽车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所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明显。

缺乏大量的汽车专业人才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极其不利。

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企业专业人才,已经成为职业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现今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下,现代汽车行业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汽车的发展方向是由原来的机械化向信息技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为了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对汽车专业已经有所改革,可是因为受到以前教学模式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使得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1我国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1.1对于专业的定位缺少学校特色职业教育中的汽车专业涵盖了机械学科、计算机学科以及电子学科领域,专业范围十分广泛,学校将专业按照不同的方向可以分成三种:汽车制造方向、汽车修理方向以及汽车服务方向[1]。

目前,职业学校并没有依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校教育的现实情况来设立汽车专业,导致职业学校间对汽车专业的定位基本是一样的,缺少学校自己的特色,大部分选择的都是汽车修理这一方向,比如,对汽车的修理、汽车的修理和驾驶、汽车性能的诊断和检测。

职业学校对汽车专业的定位非常模糊,导致培养出的汽车专业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缺少大量的汽车服务方向的人才。

1.2课程设计体系不合理目前,职业学校对于汽车专业的课程设计为,一年级的课程安排:汽车文化课、汽车专业的基础课程;二年级的课程安排:汽车专业课程、技能鉴定的课程这种设计安排使得汽车专业课程和汽车文化课程不能在同一学期进行,导致汽车文化课程发挥不出为汽车专业课程进行服务的效果,同时,学生也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2]。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双证融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施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双证融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施

54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06B双证融通指的是在职业教育中学历证书的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能力培训之间的一种融合和贯通,其实质就是两类证书对应的综合文化水平与职业技能水平的衔接与对应,是适应新形势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融通是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的新途径,通过双证融通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更加符合行业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2016年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双证融通改革试点以来,专业教学团队结合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了“五阶递进,双轮驱动”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三年制学历教育为基础,以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递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能力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评价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改革中通过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教学条件、双证融通评价体系建设等实现4个融通,即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能力相融通;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融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通;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相融通,把符合企业需求的岗位技能、职业素养、专业知识等融入到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的全过程。

2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2.1 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汽车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对行业、企业专家及职业技能鉴定专家调研和座谈,共同分析企业对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岗位技能的需求及汽车维修工(四级)国家职业标准的内涵,确定了汽车维修专业双证融通技能标准及相关知识。

以汽车专业指导委员会为依托,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以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以项目教学法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为主线、以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为主干的课程体系。

(1)调整课程结构。

结合汽车维修工(四级)国家职业标准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标准,将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

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研究

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研究

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研究近年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质量提高,重视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

一批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处于领先地位的院校,对我国本土化的高职课程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正在形成独特的课程模式特色。

这些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在办学理念、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先进的办学理念有力地带动了专业教学改革,并逐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课程模式特色和教学特色。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双证”互通的课程模式走向成熟;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正在形成。

但是,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高职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比较模糊;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课程改革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课程改革的动力需要进一步激发等。

汽车类专业职业能力与资格证书汽车类专业(包括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改装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实质是通过两类证书及其教育培训的相互对应、相互承认,实现学历教育(以文化素质水平为主要标志)与职业培训(以职业技能水平为主要标志)的沟通与衔接,最终促进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历证书必须反映职业能力。

学历证书是受教育者综合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反映。

在普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的凭证;在职业教育中,则是文化程度和某类(项)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

因此,在“双证融通”中必须将职业资格认证作为学历证书的内涵要求。

职业资格证书对应专业核心能力,所谓“双证融通”,指的是高职教育中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和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培训之间的一种融合和沟通。

其实质就是两类证书内涵(即综合文化水平与职业技术/技能等级)的衔接与对应。

要实现“双证融通”,首先要按照专业培养对象的未来岗位,针对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类别,一般一个专业可以对应2〜3个职业。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全文)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全文)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全文)一、整合汽车教学资源,深化“产教对接,校企合作”,实现产教和校企共赢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为德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双元制是一种非全日制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学生一边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教育,一边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这样,学生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成都师范学院汽车工程系通过和汽车企业建立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学生团队参加各种全国及省级汽车类竞赛取得了好成绩,如,“全国职业院校汽车营销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电磁组二等奖”“、四川省房车精英赛第二名”。

其模式是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技术资源和教学科研实训基地,教师指导学生并和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学生组成团队进行汽车创新设计与制造,同时参加相关大学生汽车类设计大赛。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进行开放式学习,培养了其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并能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需求。

因此,学校自身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整合调整专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加强汽车中职师资的建设,完善中职教师的聘用制度从历年来我国中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是社会吸引力不强,另外,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高职高专、普通本科学校的生源以及培养目标具有差异性,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中西部薄弱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师资比较薄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

汽车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模块,也应该重视中职师资的建设。

通过对一些中职院校的调研,目前我国中职师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职教师数量不足、中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及优秀中职教师流失严重。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中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汽车类中职院校中,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而专业课教师中同时具有汽车专业技术能力、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的教学技能的教师很少,“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较低。

汽修类专业“理实一体化”、“多证融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

汽修类专业“理实一体化”、“多证融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

汽修类专业“理实一体化”、“多证融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作者:马立强来源:《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8年第4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高新技术在汽车上应用,使传统汽车工业向着环保节能等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到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高新科技。

这些都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汽修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变化进行着相应的改革。

怎样才能培养出职业能力强、综合技术素质高、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人才是当前汽车维修专业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满足目前国内汽车维护维修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汽车职业技术的教改就势在必行。

为了适应市场要求,我们的汽车技术维修专业教学应该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通过十多年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探索和实践,逐步向着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向发展。

一、我国汽车维修行业人才的现状1.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紧缺维修技术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素质比较低,初级维修人员已成饱和状态,而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级技能型汽车维修人才更加紧缺。

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而大多数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技能不高,需要接受正规的汽车维修维护职业教育。

2.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我国汽车厂维修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年轻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汽车维修人才的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不高,高学历和高级技师比例不高。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维修诊断汽车故障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现在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要求。

二、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特征1.采用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进行维修增多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维修工具设备上也不断推陈出新,不再仅仅使用机具类设备,比方说解码器、四轮定位仪、汽车专用万用表、汽车专用示波器、尾气测试仪、发动机分析仪、电脑动平衡机等广泛使用,而这些检测设备都属于高科技产品的范畴,是计算机技术科技、微电子和检测技术的高级融合产物。

课题研究论文:教育理论论文28500 车辆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模式结合的探讨

课题研究论文:教育理论论文28500 车辆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模式结合的探讨

教育理论论文车辆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模式结合的探讨高等专科教育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一样,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失的有机组成部分,专科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和本科教育并行,侧重于学生实践,有自己特色的高等教育类型[1]。

但是,我国专科教育长期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人们对专科教育观念模糊,认为它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总是依附于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较低,学生毕业后工作不好找,等等,对专科教育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

一、车辆工程专业高职教育遇到的瓶颈及解决方法现在的专科教育以教给学生理论知识为主,没有摆脱传统的“一笔,一书”课堂理论的讲解模式,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课程设置也是参照一些本科院校开设的课程,专科教学课时少,因此将本科课程压缩给专科学生,也是人们认为专科教育是本科教育压缩版的原因之一。

而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大多数高等专科院校的教师还是单纯的教师型,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了另一个学校任课,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比较缺乏,这就显示了要建设一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有很长路要走。

(一)引进来――校内外结合,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我们刚刚提到了实践经验,让学生掌握至少一门技能,对其以后就业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专科教育就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在校期间给学生创造实际的工作环境,让其能切身体会,比只在课堂上干巴巴地讲解效果无疑要好得多。

一些工科类专业,如汽车、电气、机械等,这类学科实践性很强,需要有供学生实习的场地,而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专科院校应该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扩大更新,专精专用,并同时争取和社会企业建立联系,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这样才能尽可能模拟出工作环境,让学生切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加强与专业技术密切相关的教学实习,因为它与专业基础理论密不可分,理论联系实践,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在具体工作环境中如何应用,真正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职业教育汽车专业群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汽车专业群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汽车专业群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者:岑少飞来源:《时代汽车》2022年第17期摘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深化复合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计划明确实施了1+X课证融通制度,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对引入职业教育汽车专业群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先简单介绍职业教育汽车专业群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然后针对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介绍职业教育汽车专业群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的意义,最后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汽车专业群 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Group 1+X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TalentsCen ShaofeiAbstract:With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t is urgent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compound technical talents.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Plan clearly implements the 1+X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group 1+X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group 1+X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then aims at the 1+X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process in the process,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1+X course certificat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group. Finally,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human resources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automobile professional group, 1+X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vocational education1 職业教育汽车专业群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概述1.1 职业教育类型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中,职业教育必须塑造自己的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制造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制造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向,尤其是新技术革命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能力架构提出了新挑战与新要求。

当前,高职汽车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滞后技术变革、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紧密、教学内容疏离工作世界、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人才培养供需失衡等问题日趋显著。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高度分工化生产逐级向综合化职业活动转变,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产业革命人才需求[2]。

职业教育属性,要求其教学过程、人才培养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匹配、动态调整。

所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产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3]。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经济社会的质量。

对接产业典型工作任务,确立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自上而下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汽车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遵循与逻辑起点。

1 汽车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困境表征1.1 产教链端人才供需失衡部分高职汽车制造专业多采用封闭式、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将企业的创新要素、生产流程转化为学习内容体系,导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制造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邹洪富 杨承阁 王艳艳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208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明确提出“一体两翼五重点”建设任务要求,吹响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新技术背景下,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对接汽车制造生产过程,锚定专业教学适应性调整,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是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本文针对汽车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现状困境,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方法,以工作世界为逻辑起点确立行动领域,并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转化为学习领域,开展汽车制造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职普融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职普融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1一、引言为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有机融合贯通,提升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自2013年起全国多地逐步推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的职普融通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有本科在前专科在后的五年制2+3和2+2+1、四年制2+2、高职四年制4+0和专科在前本科在后的五年制3+2等模式[1],实现了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的职普融通专本一体化教育,这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职普融通专本衔接培养多数采用专科在前本科在后的3+2模式。

该模式虽然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效,但在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岭南师范学院经过5年多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专本一体化教育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二阶段、三主体、四结合”的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行真实岗位情境教学,同时,将思政元素无声、巧妙地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确保了职普融通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职普融通专本衔接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课程设置脱节、融通不畅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的衔接原则上是系统性、一贯制的,由专、本2个办学主体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但实际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经常出现这2个阶段的培养方案由2所学校独立完成的情况。

开设课程仍按原有的专科、本科模式设置,甚至直接使用原有的高职和本科2024年第1期(总第1449期)N o .1,2024S e r i a lN o .1449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H E I L O N G J I A N G E D U C A T I O N (T h e o r y &P r a c t i c e )收稿日期:2023-03-06修回日期:2023-05-06作者简介:孙悦超,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汽车类专业教学改革、高职本科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苏财茂,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郭海龙,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教学管理及教学改革。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的意义(1)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互联网、数字经济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必然,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也是如此。

新常态下,我国汽车产业的就业需求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发凸显。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有利于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

(2)提高专业技术型人才就业率。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不仅能鼓励在校学生考取更多的专业技能证书,学习更多的汽车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还能让学生在进行就业岗位选择时拥有更多的选择,增加就业的灵活性,拓宽就业渠道,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1]。

(3)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撑。

在我国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岗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元发展能力,让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是职业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使其成为还复合型人才[2],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较强的岗位迁移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多元化发展[3]。

2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1)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模块不够紧密。

目前,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般分为初、中、高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与相关证书初、中、高级内容均有一定的重合,但重合度不高,且对应的证书等级不明确,导致考证培训内容梳理不清晰。

同时,证书对应的初、中、高级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深度和难度从职业能力要求上是逐级递增的,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却没有打通上升通道,无法实现逐级递增的考证需求。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与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模块要求并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4]。

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汽车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行业,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汽车维修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满足市场对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各个汽修专业学校纷纷开设相关课程,并颁发相应的证书。

然而,由于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学生在就业时往往面临证书融通的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为了解决不同学校汽修专业课程所颁发的证书在就业时的融通问题,使学生可以更加顺利地就业和发展。

三、具体实施方案1. 统一标准:各个汽修专业学校应当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尽量接近,以确保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基本一致。

同时,学校应当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符合行业标准。

2. 跨校互认:各个学校应当建立汽修专业课程证书的互认机制,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通过相关考试或者评估,获得其他学校的课程证书。

3. 行业认可:学校应当积极与汽车维修行业相关企业和组织合作,建立行业认可机制,确保学生所获得的证书在就业时得到行业的认可和重视。

4. 实习实训: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和实训环节,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5. 师资培训:学校应当加强对汽修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

四、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出台支持汽修专业课证融通的政策,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2. 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汽修专业课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实施方案得到落实和执行。

3. 信息公开:学校应当及时公开汽修专业课证融通的相关信息,确保学生和社会公众了解相关政策和措施。

五、结语汽修专业课证融通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推动汽修专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个学校和相关部门能够共同努力,将这一实施方案落实到位,为汽修专业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类专业论文: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双证融通”培
养模式研究
摘要: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融通是促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应从汽车类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与任务及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入手,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以“双师型”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融合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双证教材建设等三个方面探索汽车类专业“双证融通”的途径。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双证融通
近年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质量提高,重视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

一批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处于领先地位的院校,对我国本土化的高职课程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正在形成独特的课程模式特色。

这些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在办学理念、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先进的办学理念有力地带动了专业教学改革,并逐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课程模式特色和教学特色。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双证”互通的课程模式走向成熟;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正在形成。

但是,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高职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比较模糊;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课程改革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课程改革的动力需要进一步激发等。

汽车类专业职业能力与资格证书
汽车类专业(包括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改装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实质是通过两类证书及其教育培训的相互对应、相互承认,实现学历教育(以文化素质水平为主要标志)与职业培训(以职业技能水平为主要标志)的沟通与衔接,最终促进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历证书必须反映职业能力。

学历证书是受教育者综合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反映。

在普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的凭证;在职业教育中,则是文化程度和某类(项)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

因此,在“双证融通”中必须将职业资格认证作为学历证书的内涵要求。

职业资格证书对应专业核心能力,所谓“双证融通”,指的是高职教育中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和以职业
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培训之间的一种融合和沟通。

其实质就是两类证书内涵(即综合文化水平与职业技术/技能等级)的衔接与对应。

要实现“双证融通”,首先要按照专业培养对象的未来岗位,针对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类别,一般一个专业可以对应2~3个职业。

其次,要确定职业资格等级与学历层次的对应关系,主要是文化水平要求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对应。

汽车类专业“双证融通”培养模式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
课程建设、课程模式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先进的理念支撑,必须结合示范性院校建设中的重点专业建设,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范式,有效整合学校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具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在课程结构上应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确立以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为代表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对传统的课程模式进行颠覆性改革。

为保证先进课程理念的引入,可聘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以提高效率、少走弯路。

课程体系构建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我们在课程教学体系中突出了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检测与维修等主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构建了基础实训、专业实训、校外企业顶岗三个模块,以此支撑学生核心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对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将专业主干课设计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训课程,突出核心能力培养。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

如将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按照检测
与维修项目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

课程内容的组织完全按照实际工作的基本过程与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

(二)开展以“双师型”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应以“学”为前提,有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就应有相应的教学过程,所以,教师角色定位要更多地以学生角色的改变为依据。

首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导者,即教师对整个教学做整体计划与实施,确定任务后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另外,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引者,教师对社会岗位需求的认识程度,对岗位技能的把握程度,直接决定了案例选择的侧重点,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所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教师负有重任。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优秀的教学者、熟练的操作者和敏锐的岗位需求分析者。

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是保障“双证融通”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

要将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形成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或顶岗实习。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专业实践。

要通过产学结合,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一定数量的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骨干
作为兼职教师,一方面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好地架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有利于争取行业支持,使专业建设更贴近社会需求。

(三)融合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双证书”教材建设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证融通”的主导教学模式。

所谓“双证融通”,就是坚持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采用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确保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两个证书的水平,同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

对于汽车类专业来说,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助理汽车改装工程师、汽车改装工程师、高级汽车改装工程师三个等级;汽车修理工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汽车装配工以及汽车商务营销师等。

建设一套融合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教材是一项
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双证书”课程的学习,可以在不增加学时、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教材建设应该围绕职业能力来完善教材体系,在职业能力基础上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双证融通”是通过改革消除或减弱两种证书的差异,增强两者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主要指以下三个方面:(1)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它是“双证融通”的实质。

而两种标准的融通又依赖于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融通。

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
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

(2)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是由国家认定的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
力所作出的客观测量和评价。

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编制试卷进行鉴定考核。

因此,学校的考核一般可以兼容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以满足技能考核要求。

(3)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的融通。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而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审定的,两种标准的融通客观上也要求双方管理者的沟通。

通过建立一种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实现社会管理协调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徐年宝.材料成型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
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57-59.
[2]孙耀军.高等职业教育烹饪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及课程建设[j].河南农业,2009,(18):17-18.
[3]范爱民.构建“双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23-24.
[4]赵波,牛卉原,韩海玲.基于模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双证书”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09,11(2):104-106.
[5]申厚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1):11-13.
[6]蔡健,王和才,王薇.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双证融通”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4):125-126.
[7]吴向阳.浅谈高职会计专业的“双证融通”[j].管
理观察,2010,(5):134-135.
[8]黄莉.基于“双证融通”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7):28-30.
[9]陈跃安,张文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35-37.
[10]孙燕华,吴慧媛.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双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4.
[11]肖安法.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5):48-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