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烂漫会有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花烂漫会有时

作者:罗峰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1年第10期

山花,原是指长在山上的花,虽然条件艰苦,却也百般顽强,努力伸展,极力追求生命的展开过程,最终烂漫绽放。在这里,记者将其寓意为乳源教育发展的内外因子。

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处粤北高寒石灰岩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属老、少、边、山、穷地区,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教育底子相对薄弱。但近年来,乳源将教育放在全县头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来,全全市之力,以“科教兴县”为引领,办大教育,大办教育。尤其是在推动民族教育发展的路上,乳源人民敢于先行先试,敢于开全国先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你深刻认识了乳源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与窘境,你就会为乳源人民发展教育的热情与魄力而感动,为乳源人民以小县办大教育的卓识而感动。

催生一个共识:高薪下聘,名师带动

在乳源,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在学校工作过,做过教师或者校长,所以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在讨论大力发展教育时,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于是就有了乳源县开全国先河,在全国高薪聘请特级名校长的浓墨一笔——

2003 年,乳源用10 万元年薪招聘乳源高级中学校长,在当时几乎相当于7个副县长工资的总和,这对于公务员月工资只有千余元的山区穷县来说,确实有着石破天惊的意味。乳源的“大手笔”很快得到了反响,全国20 多个省份的200 多名校长、教师前来应聘。经过严格挑选,乳源选用了名校湖北洪湖一中校长、特级教师周维发担任校长,并聘任了专任教师86 名,其中特级教师l 人,高级教师35 人,硕士研究生4 人,其他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学历达标100%。

回忆起这段经历,已经在乳源高级中学服务了8 个年头的周维发校长仍觉历历在目:“当时真的是被乳源政府这种重视教育的精神感动了,当然,招聘开出的年薪也很有诱惑力,是我在洪湖一中担任校长年薪的两倍多。”

乳源高薪从全国聘请教师的目的很明确,现代化的校舍并不意味着教育的发达,要想乳源的教育上一个台阶,除了硬件外,软件更为重要。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则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待遇问题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几十年来,乳源从未发生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尤其在多次教师工资调整中,提高教师工资补助标准,使教师工资待遇高出同期参加工作同级别公务员工资300-500 元。此外,对于从全国招聘来的高级教师,在住房、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这样细致的关怀,这样不吝的付出,使来到乳源工作的教师们无不感到一种温暖,也坚定了他们为乳源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信念。

周维发就是其中一个。作为乳源薪酬最高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到来为乳源的教育打了一针强心剂。“2003 年我刚来的时候,这里的本科率不到5%,360 多个高中生,考进大专以上院校的只有30多个。”周维发对记者说。

周维发来了,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治学方式。在他和全校各族师生的努力下,2006 年,乳源高级中学的本科升学人数达到83 名,超过了建校以来所有本科升学人数的总和。

盛放一组工程:小中见大,惠贴民心

乳源全县贫困学生数量众多,如何让学生“上好学,学得好”,摆在了该县县委、县政府的面前。自2008年起,乳源在县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推出“高中贫困学生助学工程”、“寄宿学生营养工程”、“少数民族学生住宿生活费补助工程”、“边远山区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工程”和“强师工程”五个教育“百万工程”,给力瑶乡孩子上好学。

——助学工程。2003年前,乳源高中学位紧缺,完成高中学业,考取一所好大学一直是瑶乡孩子们的强烈愿望。2003年,投入1亿多元建成了按省一级学校标准设计、占地300亩的乳源高级中学,使该县的高中学位增加至6000个,基本满足了高中教育发展的学位需求。但贫困还是把相当一部分学子拒高中学校大门之外。为圆无数瑶乡孩子就读高中的梦想,乳源县委、县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出台了《乳源瑶族自治县资助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了第一个教育“百万工程”。其中,约30万元按两类标准资助乳源高级中学学生:“特困家庭学生,资助全部学杂费和住宿费,同时每月补助基本生活费150元。”“正式录取的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资助部分学杂费和住宿费每年每人600元。” 约70万元的地方“政府助学金”,按三类标准资助乳源职业高级中学学生,开学便在学生需要上交的费用中按补助数额免除。这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国家助学金”的叠加,旨在加快全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此项工程每年受资助高中学生达1700人。

——营养工程。在大桥欧辉中学,罗远山终于等来一勺免费的“荤菜”,这是一种大杂烩炒菜,将煮熟的白菜、碎猪肉、干豆腐条、猪油渣再混在一起炒一次。食堂分菜窗口,身高不足 1.1 米的他刚好与窗口齐平。罗远山读初一,宿舍其他 11 位室友里没有一人超过 1.3 米的。身材矮小在这所深山中学已是见怪不怪。能享受这样一勺免费荤菜,源自乳源县 2008 年开始负债斥资 100 万启动的“营养工程”,孩子们每周享有两次机会:周二与周四的午餐;除此之外一周余下的 12 餐,大多数人都是吃自带的一罐家制咸菜。在大桥欧辉中学,85%的寄宿学生都是自带大米,校方免费为学生们蒸饭。

大桥镇瑶山孩子带米带菜干求学的这种现象在乳源只是冰山一角。乳源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众多,许多中小学住宿孩子依然过着几根萝卜条吃一顿的日子,营养状况令人担

忧。县委书记梁健、县长邓建华到学校调研时分别指出:“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2008年10月出台了《乳源瑶族自治县中小学寄宿制学生伙食补助实施办法》,补助范围和对象是:“在乳源县就读且具有乳源县户籍的普通中小学寄宿学生(含中午在学校饭堂就餐的学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20元(即每月12元,每学年按10个月计)。”这样,孩子们的餐桌上每周周二周四中午加肉两顿。全县56%的中小学生结束了“常咽小萝卜条,多日不闻肉香”的日子!

——暖心工程。13 岁的瑶族女孩邓琳婕是乳源县民族实验学校七年级的学生,家庭条件不是很宽裕,因为家在离学校很远的一个镇子上,她跟学校大部分其他的学生一样,每月才能回一次家。每次回到学校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给她带点炒花生或者豆腐乳。

“身处山区,多年来许多像邓琳婕这样的瑶族孩子,就是就着这点花生米还有豆腐乳,吃点米饭,就是一顿饭了。”乳源民族实验学校的教导主任、瑶族教师赵天金向记者介绍说。

少数民族学生居住在深山里,生存条件恶劣。没有让少数民族孩子接受到优质教育,乳源的教育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进步。2007年,该县投入4000多万元,择址新建了占地200亩的县民族实验学校。县民族实验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集中全县瑶族镇小学四年级到初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硬件建好了,瑶族孩子从大山里走出来,面临交通、伙食、住宿等诸多费用的支出。经过调研,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要让瑶家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2008年11月,县政府出台了少数民族学生生活费补助工程,县财政每年拨出100多万元,对县民族实验学校学生实施住宿及生活费补助,每生每年补助生活费600元,初中每生每年补助住宿费500元,小学每生每年补助住宿费360元。受益学生达1200人。深山里出来的瑶家孩子终于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大大促进了乳源民族教育的发展。

——安教工程。大桥镇距乳源县城 30 余公里,教师们家在县城,周末返城因要翻山越岭成本高昂。对大桥欧辉中学的老师而言,周末骑摩托车回城是最明智的选择。而大多时候,不能回家则成常事。教初三的何老师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周末若坐汽车返城,一个往返要花20元,一个月要开销 80 元,“即使像我这样中级职称的老师,有 14 年工龄,月工资 3000多在镇上算很高的了,但每月在城里还要还高额房贷,生存压力很大。”记者了解到,无论本地还是外地教师,因山路遥远成本昂贵,每到周末绝大多数不得不选择骑摩托车回城。“但这里是粤北高寒山区,每年 11 月到次年 3 月风大极冷,骑摩托车根本不能出行。”何老师说。

乳源山区石灰岩地区学校分布广,在边远山区工作的教师工作环境艰苦,经济负担重。为进一步稳定山区教师队伍,使山区教师安教、乐教,促进乳源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委书记梁健、县长邓建华深入山区学校开展调研,了解到边远山区教师工作生活的种种困难后,积极研究解决边远山区教师特殊岗位补助问题。今年3月,出台了《乳源瑶族自治县边远山区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实施办法(试行)》,每年县财政拨出100多万元,实施边远山区教师特殊岗位补助工程。特殊岗位津贴发放标准为:边远学校每人每月60元;较边远学校每人每月100元;最边远学校每人每月200元。特殊岗位津贴每年按10个月计算,也就是说,最边远山区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