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19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优选学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学案
学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目标: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和重要性。
学习目标:1. 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2. 描述豌豆杂交实验的步骤和过程。
3. 分析实验结果,并解释孟德尔得出的遗传规律。
4. 讨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对遗传学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引入(5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孟德尔是谁?他为什么被称为遗传学之父?2. 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深入了解其过程和结果。
探究(15分钟):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孟德尔进行实验的动机和目的,以及他选择豌豆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2. 实验步骤和过程:详细解释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步骤,包括选取纯合子豌豆、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等。
3. 实验结果和数据记录:展示孟德尔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包括一、二和三个自交代的结果。
解释(15分钟):1. 遗传规律的发现:根据孟德尔的实验结果,解释他得出的遗传规律,包括隐性和显性性状、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等。
2. 遗传学术语解释:解释与实验相关的遗传学术语,如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等。
应用(15分钟):1. 讨论实验结果和遗传规律:让学生就孟德尔的实验结果和遗传规律进行讨论,思考这些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设计自己的杂交实验: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杂交实验,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性状,并预测实验结果。
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问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对遗传学有何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孟德尔的实验结果对我们理解遗传现象和应用遗传学有何帮助?拓展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选择其他经典遗传实验(如果蝇的眼色实验),分享并讨论其设计和结果。
2. 阅读扩展材料:学生可以阅读有关孟德尔和其他遗传学家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和重要实验。
资源准备: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图表和数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 必修2
(实验验证)测交理论解释(作出假设)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自由组合定律)结 论释实质 现代解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 必修2【课标解读】 1、熟练掌握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结果及比例关系; 2、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方法;3、掌握并运用与自由组合定律相关概率的计算方法;4、理解异常分离比的实质,并能准确应用。
5、能准确绘制遗传图解,设计遗传实验,并进行遗传分析 【基础回扣】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重难点解读】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共有 种组合, 种基因型, 种表现型。
(1)四种表现型 ①双显性占 ,单显性(绿圆、黄皱)各占 ,双隐性占 。
②与双亲表现型相同的占 ,重组类型占 。
(2)九种基因型①纯合子 种,各占 ,共占 (1/16 +1/16 +1/16 +1/16 ) ②杂合子占 ,单杂合各占 共占 ;双杂合占 。
讨论:纯种的黄皱和绿园做亲本,F 2亲本类型和重组类型各占多少?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方法1、细胞学基础①画出基因型YyRr的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减数分裂过程图。
2.适用条件:_____核生物______生殖,______或两对以上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
3、验证方法:测交验证①实验目的:测定F1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②遗传图解③分析:如果理论正确,则实验结果统计:黄圆∶黄皱∶绿圆∶绿皱=④得到结论: F1基因型为YyRr, F1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YR∶Yr∶yR∶yr=1∶1∶1∶1,从而可以证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例题1:《高考零距离》P47基础过关检测第3题三、分解再组合的方法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思路: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人教教学教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知识点梳理(1)两对相对性的遗传实验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纯合的绿色皱粒进行杂交,杂交产生子一代F i是黄色圆粒的,让子一代植株自交,F2代除了有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一一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四种性状类型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的数量比接近于9: 3: 3 :1 o(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 i自交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同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之间可以自由组合,F i产生雌配子和雄配子就各有4种,它们是YR Yr yF和yr,并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较近于1 : 1 : 1 :1,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代出现9 : 3 : 3 : 1的性状分离比。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一一测交试验让子一代F1植株(YyRr)与隐性纯合子杂交(yyrr), R产生四种配子,且数目相等,测交结果应当产生4种类型的后代,数量应当接近相等。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了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
(4)孟德尔第二定律一一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第一,正确选用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第二,在对生物的性状进行分析时,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研究两对、三对,这种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也是重要原因;第三,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也是重要原因;第四,设计科学的实验程序:实验T假说T验证T结论,也是重要原因。
(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
1909年,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且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2019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导学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知识梳理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遗传因子决定性状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纯种黄色圆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2.F1的遗传因子组成亲代中,YYRR产生一种配子,yyrr产生一种配子,两种配子结合后,产生的遗传因子组成为,表现为。
3.F1配子的产生(1)遗传因子的行为: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2)配子的种类及比例: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 。
4.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雌雄配子有种结合方式。
(3)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YYRR::::::::yyrr=1::::::::1。
(4)F2性状表现及比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
三.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即让F1与类型杂交。
2.作用(1)测定F1产生的及比例。
(2)测定F1 的组成。
(3)测定F1在形成配子时的行为。
3.结果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1)F1产生且比例相等得配子。
(2)F1是。
(3)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不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
四.自由组合定律1.发生时间:形成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形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
3.实质: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首先针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性状进行研究。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提出问题→实验→(解释)→→总结规律的科学实验程序而进行。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2)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主要讲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材料:孟德尔选择了7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分别是茎的高与矮、花的紫色与白色、种子的圆形与皱形、种子的黄色与绿色等。
2. 实验过程:孟德尔通过杂交、自交、观察、统计等方法,对不同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
3. 实验结果:孟德尔发现,不同性状的遗传规律遵循一定规律,即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遗传规律。
4. 实验意义: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使学生了解遗传规律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学生能够形成生命观念,理解遗传规律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实验设计和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对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有一定的了解。
- 学生对遗传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生物学实验和实验结果感兴趣,喜欢通过实验来探究科学问题。
-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理解科学问题。
-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不太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 学生可能在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方面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精品]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含解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李仕才【考纲要求】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II)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II)【基础知识回顾】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1.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依次是、。
(2)在F2中①亲本类型是。
②重组类型是。
③其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是。
注:亲本类型指的是与亲本(P)表现型相同的个体而不是基因型相同。
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控制。
(2)F1产生配子时(分裂),彼此分离(即Y与分离,R与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即Y 与,y与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种,即。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4)遗传图解F2中黄色皱粒个体的基因型有,纯合的黄色皱粒个体所占比例为。
黄色皱粒个体中的纯合子占。
3.设计实验,验证假说请根据假说,推测测交结果。
验证:F1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测交,统计数据。
4.归纳综合,总结规律测交结果与预期设想相符,证明了F1产生了种配子,F1产生配子时,分离,自由组合,并进入不同配子中。
二、解读自由组合定律1.发生时间:形成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
3.实质: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思维链接】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时期各是在什么时期?。
【判断正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三、遗传规律科学史1.1866年:孟德尔遗传定律整理成论文发表核心: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2.19世纪80年代:减数分裂被发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3.1903年:萨顿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在上。
4.1910年: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证明了基因在上。
【探究点一】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思考:1.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中画出F1体细胞的基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
从本节内容上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在学生学习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索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本册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必修二中的难点,在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遗传学的基本知识,例如:遗传学的符号、遗传图解的书写、显性性状以及隐性性状的概念和特征、分离定律的内容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也打好了基础。
但是,在线上教学期间,学生无法与教师面对面进行沟通,教师更难以时刻注意到学生的状态变化以及听课效率,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注意到某些现象,例如:孩子不仅表现了母亲的特征、也表现出父亲的特征,在网课期间可以利用这些自由组合现象的实例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增加亲子间的互动,以此促进教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简单阐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使学生了解假说演绎法的实质以及优点。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利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以及方法,体会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感受科学家的严谨思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契而不舍的科研精神。
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2: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学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会用假说解释自由组合定律;明确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设计程序,培养学生简单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并能应用所学,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地遗传现象。
3.情感目标:通过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使学生形成乐于思索,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学习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学习方法】1.借助于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
2.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素材,开展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自主学习】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测交验证:让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杂交。
2.测交验证的作用:测定F1配子的__________________,测定F1的_______________,判断F1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3.测交验证的结果:与预期的设想相符,证实了:F1是____________,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为________,F1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
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________________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__________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__________________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5.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3)细胞核遗传;(4)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
版高考生物一轮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2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高考目标导航】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础知识梳理】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 黄色圆粒↓F2 9黄圆∶3黄皱∶3绿皱∶1绿皱(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依次是黄色、、圆粒。
(2)F2具有的类型①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②两种新类型: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3)F2不同性状之间出现了自由组合。
2、假说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如图:3、演绎与验证:测交实验4、总结定律——自由组合定律(1)控制不同形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形成配子时,决定统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间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3)现代解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要点名师透析】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分析F2的结果也可用下图表示(棋盘法)1.表现型:表中a、b、c和d分别表示4种表现型,黄圆∶绿圆∶黄皱∶绿皱=9∶3∶3∶1。
2.基因型:基因型以L2为对称线,共表示9种基因型:a(YYRR)∶a1(YyRR)∶a2(YYRr)∶a3(YyRr)∶b(yyRR)∶b1(yyRr)∶c(YYrr)∶c1(Yyrr)∶d(yyrr)=1∶2∶2∶4∶1∶2∶1∶2∶1。
3.L1上全是与F1基因型相同的“双杂合子”,L2上全是纯合子,不在两线上的个体为“单杂合子”。
4、归纳(1)亲本性状个体是a、a1、a2、a3、d,其中纯合与杂合的比例为2∶8。
(2)重组性状个体是b、b1、c、c1,其中纯合与杂合的比例是2∶4。
(3)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是a3,占相同性状个体的比例是4/9,占全部个体的比例是4/16。
(4)纯合子是a、b、c、d,占全部个体的比例是4/16。
二、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独立的两对等位基因同时进行基因的分离,分离的结果通过乘法定理结合起来,如AaBb ×aabb可以分解成Aa×aa和Bb×bb两种组合方式。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19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优选学案
F1 产生的 AB花粉 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故 A 项正确, D 项错误; F1(AaBb) 自交所得
F2 基因型有 3×3= 9 种, B 项正确; F1 可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B、aB、Ab、ab 4 种配子,因此其花药离体培
养可得到 4 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 C项正确。
一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分析 1.实验分析
组合定律。 因此可以判断在亲本中,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非同源染
色体上。 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自由组合, 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 而且每种合
子( 受精卵 ) 的存活率也要相等。若分别用 T、t 和 D、d 表示抗锈病、感锈病和无芒、有芒的 基因,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4 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 TTDD、 TTdd、 ttDD 、 ttdd 。
(4) 在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先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再实现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
(5) 基因型为 AaBbDdEeGgHhK的k 个体自交, 假定这 7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则 7 对等位
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 7 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 ( × )
(6) 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
1∶1 、 3∶1 和
7∶1 。
解析 (1) 由 F1、 F2 的表现型和“有中生无”原理可推出红粒为显性性状,控制红粒性
状的基因一定为显性基因。由第Ⅲ组的
F2中红粒所占的比例为 63/64 ,即 1- (1/4) 3,可以
推出该性状由三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2) 由各表现型所占的比例可推出第Ⅰ、Ⅱ、Ⅲ
1YY( 黄 ) 2Yy( 黄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二)》(1)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二)》(1)学案(二)》(1)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2、明确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判定及其概率的计算3、能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有关问题前置学习:一、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分析及相关结论1、实验分析 P YYRR(黄圆)yyrr(绿皱)↓ F1 YyRr(黄圆)⊗ F21YY(黄)2Yy(黄)1yy(绿)1RR(圆)2Rr(圆)1rr(皱)2、相关结论:F2共有种组合,种基因型,种表现型。
若亲本是黄皱(YYrr)和绿圆(yyRR),则F2中重组类型为绿皱(yyrr)和黄圆(Y_R_),所占比例为+=;亲本类型为黄皱(Y_rr)和绿圆(yyR_),所占比例为+=。
3、测交实验及结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测交实验(杂种F1隐性纯合子)正交、反交的统计结果与事先的分析预测完全相符,证明了:F1(黄色圆粒)确实产生了种比例相同的配子( 、、、 ),也就证明了F1的基因型是,并且在形成配子时,Y与y、R与r之间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前提下,进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和矮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A、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比例为9:1B、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比例为3:lC、测交结果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为l:l:l:lD、自交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相同表现型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5、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得F1,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19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学案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考纲要求基因自由组合定律(Ⅱ)。
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问题1.过程2.归纳(1)F1全为____。
(2)F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________。
(3)F2中4种表现型别离比为________。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与验证——提出假说,演绎推理1.理论解释(1)F1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彼此别离,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产生雌雄配子各有____种类型,且数目相等。
(2)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方式共____种,F2中共有基因型____种,表现型____种,数量比为________。
2.图解想一想现用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其后代基因型可能出现哪些比例?3.验证——测交实验(1)过程及结果(2)结论:测交结果与预期相符,证实了F1产生了4种配子,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彼此别离,非同源染色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并进入不同配子中。
三、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实质、时间、范围——得出结论1.实质:在生物体进展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上________彼此别离,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基因自由组合。
(如图) 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3.范围:________生殖生物,真核细胞核内________上基因,无性生殖与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四、孟德尔实验方法启示与遗传规律再发现1.实验方法启示孟德尔获得成功原因:①正确选材(豌豆);②对相对性状遗传研究,从________对到________对;③对实验结果进展________分析;④运用________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根本环节)这一科学方法。
2.遗传规律再发现(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________把“遗传因子〞叫做________。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一、学习目标:1.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生命观念)。
2.通过对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科学思维)3.通过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原因,体会孟德尔的成功经验,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重难点分析: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自主学习】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1.选用性状:①豌豆种子的颜色:_______与绿色。
②豌豆种子的形状:_______与皱粒。
2.试验方法:____________3.过程与现象P 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F2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4.实验分析①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_______对______为显性,_______对______为显性。
②F2中粒色分离比为:黄色∶绿色=________,粒形的分离比为:圆粒∶皱粒=________。
表明豌豆的粒色和粒形的遗传都遵循_________。
③F2有四种性状表现,其中_________、绿色圆粒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提出假说,演绎推理1.遗传因子决定性状①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
②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纯种黄色圆粒为___________;纯种绿色皱粒为___________。
2.F1的遗传因子组成:亲代形成配子时,YYRR产生一种_______配子,yyrr产生一种_______配子。
亲代产生的两种配子结合后,产生的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为________,表现(表现型)为_____。
3.F1配子的产生①遗传因子的行为: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讲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假说—演绎过程答案 黄色圆粒 9∶3∶3∶1 两对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 随机组合 比例相等的4种 随机的2.自由组合定律答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答案豌豆一对多对统计学假说—演绎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F1(基因型为YyRr)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 √)(2)F1(基因型为YyRr)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 ×)(4)在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先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再实现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5)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7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
( ×)(6)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9/16。
( ×)2.香豌豆紫花和粉花受3对等位基因(D/d、E/e、F/f)控制,当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粉花。
现有甲、乙、丙3个不同纯合粉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如图所示。
已知甲的基因型是DDeeff,推测乙的基因型是( D)A.ddEEff B.ddeeFFC.ddeeff D.DDEEff3.现用山核桃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做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表,下列有关选项不正确的是( D)A.F 1B .F 1自交得F 2,F 2的基因型有9种C .F 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到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D .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析 亲本甲(AABB)×乙(aabb),所以F 1基因型为AaBb ,当F 1作父本,乙做母本时,正常情况下AaBb∶Aabb∶aaBb∶aabb=1∶1∶1∶1,而实际比值为1∶2∶2∶2,由此可见,F 1产生的AB 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故A 项正确,D 项错误;F 1(AaBb)自交所得F 2基因型有3×3=9种,B 项正确;F1可产生AB 、aB 、Ab 、ab 4种配子,因此其花药离体培养可得到4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C 项正确。
一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分析1.实验分析2.F 1F 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不同对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F 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4种:YR∶Yr∶yR∶yr=1∶1∶1∶1,图解如下:3.相关结论(1)表现型⎩⎪⎨⎪⎧ 双显性状 Y_R_ 占9/16单显性状 Y_rr +yyR_ 占3/16+3/16双隐性状 yyrr 占1/16亲本类型 Y_R_+yyrr 占9/16+1/16重组类型 Y_rr +yyR_ 占3/16+3/16(2)基因型⎩⎪⎨⎪⎧ 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占1/16×4双杂合子 YyRr 共占4/16单杂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占2/16×4[例1] 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瘟病(R)对易染病(r)为显性。
现有一高秆抗病的亲本水稻和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杂交,产生的F 1再和隐性类型进行测交,结果如下图所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请问F 1的基因型为( C)A .DdRR 和ddRrB .DdRr 和ddRrC .DdRr 和DdrrD .ddRr解析 因测交后代比例不是1∶1∶1∶1,可见F 1并非全是DdRr ,又因为测交后代中易染病的较多,故F 1中还有基因型为Ddrr 的个体。
二 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图解分析1.在上述比例中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分别是F 1所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和1∶1∶1∶1,其他比例的出现都是以此为基础。
该基础源自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利用分枝法理解比例关系。
因为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所以9∶3∶3∶1的实质为(3∶1)×(3∶1),1∶1∶1∶1 的实质为(1∶1)×(1∶1),因此若出现3∶3∶1∶1,其实质为(3∶1)×(1∶1)。
此规律可以应用在基因型的推断中。
[例2] 瑞典遗传学家尼尔逊·埃尔对小麦和燕麦的子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
他发现在若干个红色子粒与白色子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__显性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该性状由__三__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2)第Ⅰ、Ⅱ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3__种,第Ⅲ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1__种。
(3)第Ⅰ、Ⅱ、Ⅲ组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依次为1∶1、3∶1和7∶1。
解析(1)由F1、F2的表现型和“有中生无”原理可推出红粒为显性性状,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一定为显性基因。
由第Ⅲ组的F2中红粒所占的比例为63/64,即1-(1/4)3,可以推出该性状由三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2)由各表现型所占的比例可推出第Ⅰ、Ⅱ、Ⅲ组的F1中分别有1对、2对、3对杂合基因,则第Ⅰ组F1可能的基因组成为Aabbcc、aaBbcc 和aabbCc,第Ⅱ组F1可能的基因组成为AaBbcc、aaBbCc和AabbCc,第Ⅲ组F1可能的基因组成只能为AaBbCc。
(3)第Ⅰ、Ⅱ、Ⅲ组F1测交后代的白粒所占的比例依次为1/2、(1/2)2和(1/2)3。
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要注意3点(1)同时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
(2)独立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相互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3)普遍性:自由组合定律广泛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例1] (2014·全国卷)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
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
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__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__。
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
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组合定律。
因此可以判断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自由组合,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等。
若分别用T、t和D、d表示抗锈病、感锈病和无芒、有芒的基因,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TTDD、TTdd、ttDD、ttdd。
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抗锈病无芒(TTDD)×感锈病有芒(ttdd)和抗锈病有芒(TTdd)×感锈病无芒(ttDD)。
(2)由(1)解析可知,F1基因型为TtDd,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TTDD、TtDD、TTDd、TtDd、TTdd、Ttdd、ttDD、ttDd、ttdd,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只有基因型为TtDD、TTDd、Ttdd、ttDd的4种杂合子自交后所得的F3株系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发生分离,其每种株系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规范答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1)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随机结合相等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2分)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2分)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2分)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2分)1.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果蝇的正常眼与棒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D、d控制),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
某果蝇基因型如图所示(仅画出部分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灰身与黑身、直翅与弯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不遵循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__。
(2)图示果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__A、a、B、b、D、d__。
(3)该果蝇与一只表现型为灰身直翅棒眼的雄果蝇交配,得到206只灰身直翅棒眼雌果蝇、99只灰身直翅棒眼雄果蝇和102只灰身直翅正常眼雄果蝇,则选择的雄果蝇基因型为__AABBX D Y__。
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最好选择基因型为__aabbX d Y__的果蝇与图示果蝇进行交配。
解析(1)分析细胞图像可知,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所以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
(3)根据题意可知,该果蝇与一只表现型为灰身直翅棒眼的雄果蝇交配,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直翅棒眼雌果蝇∶灰身直翅棒眼雄果蝇∶灰身直翅正常眼雄果蝇=2∶1∶1,说明果蝇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正常眼对棒眼为隐性,故选择的雄果蝇基因型为AABBX D Y;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应进行测交实验,即选择基因型为aabbX d Y的雄果蝇与之进行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