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24.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研究中国牛耕技术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汉代画像砖上绘有二牛一人耕地的场景B.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C.《齐民要术》写道:“赵过始为牛耕”D.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认为曲辕犁是古代牛耕技术成熟的标志25.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26.因为缺乏必要的交通保障,所以分封制成为西周的可能选择。
照此逻辑,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A.秦朝修建驰道使郡县制的存续成为可能B.隋朝大一统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唐朝政通人和促成了经济文化的大繁荣D.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使学术风气很沉闷27.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在南方八省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支援了其它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B.扩大了革命根据地C.在战略上策应了主力红军的长征D.保存了原中央苏区28.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在意大利,威尼斯、热亚那、比萨、佛罗伦萨、米兰等城市,不仅取得了自主,而且还控制了周边农村,发展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这些城市共和国的出现()A.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B.为欧洲社会发展贡献了崭新因素C.反映了欧洲统一趋势的出现D.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政治前提29.以一定时期内的一大强国为基轴,以绝对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史的普遍规律(如图1所示),这种国际体制()A.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B.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C.一直以欧洲为核心国D.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30.之所以说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其主要依据是()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合作更紧密 B.全球劳动分工格局首次形成C.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D.世界经济已经制度化31.历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6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附解析)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
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D.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解题时要注意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礼乐制度的破坏已是定论,然后再结合材料来解答。
25.孔子弟子子贡鬻财于曹、卫之间,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
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致使孔子名扬于天下。
这说明A.儒家思想反对重农抑商B.商业发展冲击等级制度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瓦解D.儒家弟子受到诸侯重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并未反映儒家在对待农业和商业上态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孔子弟子子贡鬻财于曹、卫之间,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
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可知子贡靠着经商可以与国军分庭抗礼,所以体现了商业发展冲击了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瓦解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子贡一人,不能体现儒家弟子收到诸侯重用,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春秋时期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冲击等级制度26.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中发现了一组壁画,下图是其中的一幅。
这反映了当时A.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B.西北在魏晋时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革新C.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D.西北地区已普遍使用先进的农耕技术【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名师点睛】铁农具和牛耕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新津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32*1.5=48分)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3.孔子作《春秋》,不欲载空之言,主张见诸行事,通过具体史实呈现微言大义,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惧。
司马迁继承春秋学传统,作《史记》,是为中国史学的起源。
从《春秋》、《史记》以来,中国史学的主要功能是()A.考据、求真B.求真、鉴戒C.鉴戒、陶冶D.陶冶、考据4.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5.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人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该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6.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10月月考(全科10套)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2×4=48分)1. 某班探究课在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因素时,一位同学出示了以下图片,他想说明的观点应是( )A.忠孝观念渊远流长B.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C.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D.海外贸易交通艰难2.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
A.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B.朱熹、李贽、黄宗羲C.朱熹、王夫之、顾炎武 D.王夫之、王守仁、顾炎武3.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
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法律至上原则B.人文主义精神C.自由公正意识D.天赋人权思想4. 法国史学家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
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
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①辛亥革命②十月革命③工业革命④邓小平改革开放A.①③④B.①②③ C.④D.③ ④5.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
”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6.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田(diàn,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维莠(yǒu,杂草)骄骄。
”据此可以推知()A.战国时期战争频繁B.春秋时期出现了私田C.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D.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2.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工程,必需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
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
” 作者强调的是()A.专制主义的来源B.中央集权的特点C.政府重视水利兴修D.小农经济的缺陷3.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
”“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
”这折射出顾炎武()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C.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4.容闳,从小接受西方教育,1847年赴美、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
1860年底他来到天京,向干王洪仁玕提出改良政府、军队,改学制,办洋务等七项建议。
1863年湘军主帅曾国藩也接纳了他,并委以重任,其部分主张转化为现实。
这反应出()A.三人阶级立场基本一致B.洪、曾为增强实力网罗人才C.三人对时代主题有共识D.容闳为理想而放弃道德原则5.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以今日之见,严复译文()A.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B.真实地反映了赫胥黎的原著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D.阻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6.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共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这种“尝试”()A.开始创建中国人民军队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C.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D.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基石7.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四川省2016-2017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彭州中学高16级高一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审题人: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份。
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页,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问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内已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需利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需利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同必需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终止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端: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期了。
” 其含义是:A.初期国家尚未形成B.氏族制度处在父系时期C.这些城址明显表现了品级制森严D.这些城址表现了政治权利已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2.中国历史上有一名帝王,他以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他成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他主持开凿了灵渠,平定了岭南。
这位统治者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3.稳固了那时的政治秩序,后来却使国家政权减弱的是:A.宗法制的实行 B.分封制的实行C.郡县制的实行 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4.法国谢和耐教授以为:周朝成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不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维持下来了。
”对此明白得不正确的选项是: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B.商朝时期的都城在殷,即今天河南省安阳市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确实是那时的宋国D.周既分封了同姓贵族,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5.《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和田齐的兴衰史。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新津中学高二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32×1.5=48分)1.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右表中应填入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3。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4.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B.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5.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6.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A.孔子创办私学B.齐国设“稷下学宫"C.汉武帝设立太学D.隋朝开创科举制7.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2=48分)1.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由材料可知,管仲、孟子都认为一国不能有两君,天无二日,这说明了当时政治秩序混乱;孔子主张等级,荀子认为礼义遭到了破坏,这说明了当时礼崩乐坏,所以答案选C。
除了管仲是法家外,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因此不能说明流派众多,所以排除A;当时是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实现国家的统一,所以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到阶层的固化,排除D。
点睛: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材料通过当时诸子对社会现况的描述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也体现了通过现象看本质这对哲学关系。
2.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描绘了“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的理想社会。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可知是指没有贫富劳逸的不均;“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是兼爱的主张;故C 项正确。
孔子主张“仁、礼”,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A。
老子主张“无为”,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B。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3. 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B.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答案】D【解析】据材料“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家思想的内容。
四川省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彭州中学高15级十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共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终止,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一不者以为,人类诞生之初,人人各持己义,天下大乱。
于是“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太子”,并让他依照天下统一的“义”行事。
这反映了A.荀子“礼法并重”的仁义思想B.墨子“崇贤尚同”思想C.韩非“中央集权”思想D.孟子“与民教化”思想2.牟复礼在《中属思想之渊源》中论述战国某学派时指出:“嘲讽礼仪和正名,申谴俗例,它呼吁一种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
”这一学派应是A. 道家B. 儒家C.法家D. 墨家3.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门生。
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转变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期望取得超然物外的自由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A.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B.宏扬道德,标准言行C.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D.培育人材,经世致用5.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以下言论中,最能表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B.制天命而用之C.不以人助天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6.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闻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1.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夏代是传说的朝代,商、周是真实的存在。
”最能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A.《诗经》里有大量歌颂商、周的诗篇B.《史记》里夏代的记载没有商、周丰富C.夏禹是传说人物,商汤、周文王是历史人物D.夏代文字尚未发现,商、周有较成熟的文字2.“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从西周开始,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开,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
”这集中体现于西周实行的A.世袭制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3.“中国古代山水面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4.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5.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B.C.君主与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6.“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措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此文评论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7.1877年清驻英大使郭嵩焘给李鸿章的信中说:“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乡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新津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32*1.5=48分)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3.孔子作《春秋》,不欲载空之言,主张见诸行事,通过具体史实呈现微言大义,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惧。
司马迁继承春秋学传统,作《史记》,是为中国史学的起源。
从《春秋》、《史记》以来,中国史学的主要功能是()A.考据、求真B.求真、鉴戒C.鉴戒、陶冶D.陶冶、考据4.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5.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人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该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6.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四川省新津县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新津县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4分x4=48分)1.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2.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
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
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3.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
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
”材料所述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 B.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D.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4.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三五分以代役。
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5.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年突破1亿,1776年达到2亿,1790年超过3亿。
发展到道光皇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A.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C.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6.“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7.命名习惯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新津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2.《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3.《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甚少矣。
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故纣为后。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4.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今社会提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文明行为,追根溯源应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5.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6.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7.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以下评价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8.柳宗元《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津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0 2=60分)1.“烽火戏诸侯”出自西周末年的一个历史典故。
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美人褒拟之子为太子。
周幽王的做法破坏了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C.宗法制 D.皇帝制度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3.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4.汉代规定,祭祀时只有皇帝可以着玉制十二旎冕冠,冕服上下绘有十二章纹,此外还穿着蔽膝、佩缓、赤舄等(如图1)。
这种服饰上的特殊规定突显了 A.皇权独尊的地位B.汉代服饰的华美C.礼仪制度的完备D.汉代国力的强盛5.《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 B.分封制C.井田制 D.宗法制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D.建立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下列符合这句话含义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刺史制度C.察举制D.三省六部制8.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9.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新津中学高2017级高一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25分)1.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宗法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A项正确。
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B。
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C。
禅让指统治者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概念。
2. 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的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
这一变化表明A. 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B. 政治重心南移速度加快C. 诸侯集权趋势日益明显D. 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宗法制和分封制走向崩溃,排除A;材料中主要诸侯国的国都依然在黄河流域以北,排除B;材料中各诸侯国纷纷称王,说明诸侯集权趋势日益明显,故选C;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不断,诸侯数量迅速减少,排除D。
3.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 嫡长子继承权B. 严格的等级制度C. 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 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材料“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和“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强调的是人的身份等级存在臣属关系,贵贱尊卑,等级森严,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权力的继承问题,排除AD;嫡长子继承权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排除A。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省新津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
新津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2.《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3.《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甚少矣。
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故纣为后。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4.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今社会提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文明行为,追根溯源应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5.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6.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7.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以下评价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8.柳宗元《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新津中学2019-2020高一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御史大夫 工作就是除了整理奏章,还有监察百官,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B. 汉代服饰的华美
C. 礼仪制度的完备
D. 汉代国力的强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只有皇帝可以着玉制十二旎冕冠,冕服上下绘有十二章纹,此外还穿着蔽膝、佩缓、赤舄等"可知,皇帝的服饰华美繁复,且规定只有皇帝一人可以穿着,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突显了皇帝独尊,故A正确;BCD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由此可见夏、商、周政治制度
A. 实行政权和神权相结合
B.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决策产生的方式。
11。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D
【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历史部分一、单项选择题(24 小题,每题2 分,共48 分)1.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夏代是传说的朝代,商、周是真实的存在。
”最能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A.《诗经》里有大量歌颂商、周的诗篇B.《史记》里夏代的记载没有商、周丰富C.夏禹是传说人物,商汤、周文王是历史人物D.夏代文字尚未发现,商、周有较成熟的文字2.“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从西周开始,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开,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
”这集中体现于西周实行的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3.“中国古代山水面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B.佛教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4.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5.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B.C.君主与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6.“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措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此文评论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7.1877年清驻英大使郭嵩焘给李鸿章的信中说:“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乡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
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
……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全无知晓。
”以下解读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瓦解B. 郭嵩焘主张社会全盘西化C. 江浙人的民族意识淡薄D. 中国人亟需更新价值观念8.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
……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入注目的。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A. 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C. 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9.下列为“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表,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女性而言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女性取得了同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B.使女性走出家庭步入公共领域C.提高了女性的参政意识和社会地位D.女性彻底摆脱传统伦理的束缚10.据统计:中国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
1850-1899年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
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著作的62.2%。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风气已经出现②洋务运动期间开始接触西方科学③甲午战争后国人更为关注日本社会④西方的政治理论在知识阶层传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这里的“异端邪说”是指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枪杆子出政权理论D.城市武装起义理论12.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①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②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③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④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材料解析题(52 分)38.(14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化,面临着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之关系的抉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摘自《孙中山全集》(1)孙中山曾自述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分别属于“因袭”、“规抚”和“创获”的内容。
(6 分)材料二就对待思想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关系问题,在孙中山之前,19 世纪下半叶有人认为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形成了新学为用、旧学为体的解决模式;在孙中山之后,又有人突出并夸大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差异和对立,出现以破旧立新的方式来解决二者关系的模式。
前者偏于保守,而后者又偏于激进。
——据王钧林《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儒家的民本主义》(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两种“模式”的主要主张。
(4 分)材料三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应该知道,须和它反对的一方面并存同进,不可妄想灭尽反对的势力,以求独自横行的道理……我又确信这两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并据此对材料一、二中处理思想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关系的几种方式做简要评论。
(4 分)39.(20分)从古至今,中国教育制度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
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
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
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材料二国民学校修身科初级教科书《公民须知》目次(注:刘大绅编、教育部审定,商务印书馆出版,1917年1月)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订立的《九江岳氏家规》中强调祭祀的时候“拜跪尤不可懈怠”,并规定“倘赞礼方完,执事者致祭,即哄然手弹膝尘,亦属不敬”。
而同时代《南海荷溪乡何垂裕堂族规》中扫墓之仪式规定为“(一)齐集;(二)立正;(三)行三鞠躬礼;(四)肃立;(五)颁发领胙券;(六)礼毕”。
——黄书光《变迁与转型: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教育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形成因素。
(8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家族教育的两种倾向。
你对近代家族教育的发展有什么认识?(6分)40.(18分)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夏日田园杂兴》)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
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
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
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
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4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
(2分)(2)材料三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历史部分答案1-6 DCADBB 7-12 DACDBB13.(14 分)(1)因袭: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科举制度和监察制度。
(2分)规抚: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或三民主义)和民主共和体制。
(2分)创获:实行“五权分立”。
(或: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2分)(2)前者:主张中体西用,在实行封建专制和儒家伦常的前提下引进西方先进科技;(1 分)后者: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 分)(3)观点:新旧思想应互相推演,并存共进。
(2 分)评论:洋务思潮虽固守传统,但能突破“夷夏之辨”观念引进西方科技,为西学传播开创条件;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肯定西学,对东西方文化认识存在绝对化倾向;三民主义的形成则是立足传统思想,借鉴西方政治学说与体制,并融贯创新。
(3 分)14、【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新文化运动;教育发展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
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官员素质、促进儒学发展、推动大一统等角度归纳。
(2)第一小问发展,据材料二“国民学校修身科初级教科书《公民须知》目次”的具体内容,可以从公民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教材所学,从政治变革的推动、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国内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国外教育体制的影响等角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