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含综合性学习园地三)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朗读、理解课文《千里送京娘》,并感悟文章的寓意
2.能够通过模仿、接龙、设计写作活动,提高理解课文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2.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记忆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并将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2.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将自己的思考表达清晰明了
教学方法
1.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交互式的教学方式
3.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1.教师展示课文《千里送京娘》
2.学生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
1.教师用读者的方式讲述课文《千里送京娘》,并和学生一起探究其中的寓意
2.学生模仿教师朗读、理解课文
3.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深层意义
3. 听写和背诵
1.教师朗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学生跟读
2.学生们分别回顾课文内容,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或者觉得有趣的段落,背诵和朗读出来,大家一起欣赏和掌声鼓励
4. 写作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的一次难忘的经历,设计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2.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听评
5. 总结与作业
1.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总结课堂上的知识点和思路
2.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上关于《千里送京娘》的习题,进行通读和模仿练习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千里送京娘》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寓意,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素质。
四下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全册
四下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全册一、单元概述1.1 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通过阅读有关自然景观、动植物的篇文章,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单元目标-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动植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3篇课文:《海上日出》、《鸟的天堂》和《花钟》。
- 《海上日出》:描绘了海上日出时的壮丽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鸟的天堂》:描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鸟的天堂”,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 《花钟》:以花钟为线索,展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穷。
2.2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动植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策略3.1 朗读与表达-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 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2 学习生字词-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学习和掌握生字词。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生字词,巩固学习成果。
3.3 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写作题目,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自评,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检查学生的写作成果,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时间为2周,每天1课时。
六、教学资源- 课文文本、生字词卡片、课文录音、教学课件等。
七、教学建议-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一篇寓言故事的阅读,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表达简单的寓言故事。
但在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三》课文及相关教学材料。
2.课件: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具:学生用的词汇卡片、练习册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语文园地三》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例如,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并用词语描述他们的特点和心情。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篇课文、一首古诗、一篇阅读理解和一些语言训练项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阅读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难懂的生词和句子,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句型,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和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生词和句型的正确运用。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难懂的生词和句子,以及古诗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和相关阅读材料:教师需要准备课文和相关阅读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2.教学多媒体设备:需要投影仪和电脑等教学多媒体设备,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小游戏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生词和句型。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口语操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表达。
可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综合性学习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民间故事、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写近义词和反义词、口语交际、习作等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民间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在填写近义词和反义词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填写近义词和反义词,提高语文词汇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填写近义词和反义词,提高语文词汇水平。
2.教学难点: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图片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民间故事的魅力,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问近义词和反义词,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他们对于口语交际和习作也有一定的掌握。
然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在语文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交流。
接着,教师选取几个学生进行回答,以此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多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词语辨析、句子仿写、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等,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词语、句子、阅读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指导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对于新颖有趣的语文活动感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2.提高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句子仿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词语辨析、句子仿写、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等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作文水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2.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课件:教学课件和相关素材3.学具:笔记本、文具等4.场地:教室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四个词语,要求学生进行词语辨析,引导学生通过组内讨论,选出正确的答案。
3.操练(10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句子仿写比赛,看哪个小组仿写的句子最有创意。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文章的主旨大意。
5.拓展(10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内容丰富,包含了寓言故事、古诗、现代文等多种体裁,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简单的课文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句子和词语,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和词语的理解,以及对于课文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投影仪和电脑等教学设备。
3.课时安排:2课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老师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阅读理解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同时进行一些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意境和语感。
2.使学生能够朗读古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3.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4.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朗读古诗词,理解其中的基本意境。
2.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2.掌握古代诗人生平和作品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园地三》2.精心准备的古诗词材料3.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5分钟)–介绍古诗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习古诗词(15分钟)–教师传授古诗词知识,让学生听写、朗读。
3.情感体验(15分钟)–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
4.诗歌赏析(10分钟)–教师或学生朗读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其中情感。
5.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化重点。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复习上次学习的古诗词内容。
2.讲解古代诗人(10分钟)–介绍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3.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分享对古代诗人的理解和感悟。
4.情感表达(15分钟)–分组朗读古代诗人的作品,体会其中的情感。
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六、课堂作业1.默写所学古诗词。
2.回家后查阅更多关于古代诗人的信息。
七、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古代诗人的生平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含综合性学习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现代诗”这一主题,编排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4篇课文,这些课文中的诗歌都有着浓浓的意味,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短诗三首》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
《绿》是对春天的赞美,是对大自然的热爱。
《白桦》歌颂了白桦的高洁之美。
《在天晴了的时候》体现了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主题。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生字不多,主要指导学生读准“啊、膝”等字的音变和易误读的字,指导“繁、藤”等笔画较多的字的书写,理解“永不漫灭、思潮”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
3.表达运用在引导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通过《繁星》学习现代诗的特点,根据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释义诗题1.谈话导入。
(1)师: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是美的?(预设:风景是美的;画画是美的;舞蹈是美的……)(2)师:人们常说“发现美是能力,留住美是本事”,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留住美?(预设:画画、拍照、写诗……)(3)师:美就像一扇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诗歌这把钥匙开启美这扇大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共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共2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与阅读
•第二课时:课文理解与拓展
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与阅读
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主旨;
2.能够通过朗读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能够观察插图,预测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主旨;
2.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课文《语文园地三》;
2.课文相关图片;
3.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
1.导入: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师生互动:让学生朗读课文,强调语音语调。
3.阅读理解:师生一起阅读课文,学生回答问题,确保理解。
4.分组讨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展示表达成果。
第二课时:课文理解与拓展
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细节;
2.能够进行相关题目的解答。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细节;
2.解答相关题目。
教学准备
1.课文《语文园地三》及相关问题;
2.课文相关图片;
3.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
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入。
2.课文拓展:给学生相关问题,让他们思考课文背后的意义。
3.讨论与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老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以上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语文园地三》这篇课文,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自信,善于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
•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特点。
•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感知语言的美。
### 能力目标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能够理解诗歌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感悟诗歌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
•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特点。
###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韵律节奏。
•理解古诗词中隐含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讲解
1.讲解古诗词的基本语言特点,如对仗、押韵等。
2.分段解析古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朗读
让学生轮流朗读古诗词,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
四、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与理解。
五、拓展
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拓展学生的诗歌欣赏视野,培养其审美情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提高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出色的朗读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
2.感想小结:谈谈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获得启发,体验语文之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园地”为单元,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诗歌、散文、童话等多种文学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不同的文学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文学修辞手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文学修辞手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卡片4.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语文园地”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语文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课文的音乐美。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的语音语调。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填空结果,巩固课文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人公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单元教材主要涵盖下列几个方面:–课文内容–古诗文欣赏–课外阅读–写作指导2.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古诗文内涵,阅读并理解课外材料,掌握基本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其情感体验和感悟。
•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学会用简笔画、图片等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二、教学安排1. 课时安排•本单元教学分为5课时完成,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课文朗读及理解–第二课时:古诗文欣赏–第三课时:课外阅读–第四课时:写作指导–第五课时:总结复习2.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和理解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要能准确表达作者意图。
•古诗文欣赏环节要求学生能够领略诗歌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
•课外阅读旨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和深度,提高理解能力。
•写作指导要求学生从课文内容或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表达。
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自主探究,促进个性发展。
三、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及理解•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强调语音语调,并请学生理解课文意境。
•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
2. 古诗文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解读其中的意蕴和文化内涵。
•学生可以通过画画、背诵等方式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3. 课外阅读•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提出问题和见解。
•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4. 写作指导•针对本单元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书面表达、图文并茂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
四、评价方式•本单元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表现:包括朗读、互动讨论等方面。
–作业表现:包括课文理解、古诗背诵等内容。
–课外阅读篇目总结和心得体会。
–写作作品质量和创意。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保证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优秀教案《语文园地三》优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的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活动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学会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和句子,初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的字词和句子;-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具:-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材;- 课堂书籍、教具和多媒体设备。
2. 环境准备:- 整洁、宽敞的教室环境;- 舒适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自然景色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
2. 预习- 提问学生关于自然景色的问题,运用课前自主预习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激活学生的旧知识,为新课内容做好准备。
3. 新课讲解- 分析课文结构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脉络和内容;- 逐句解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的拼音、词义和用法,引导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答案,形成合作共建的氛围;-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和感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谈诗美)(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谈诗的节奏)(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
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
——郭沫若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语文园地”为主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词语辨析、句子仿写、阅读理解、作文练习等,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词语、句子、语法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阅读理解能力、作文表达能力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词语造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复述故事大意;学会作文的基本技巧,能够写出一篇条理清晰的作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词语造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复述故事大意;学会作文的基本技巧,能够写出一篇条理清晰的作文。
2.难点: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妙。
然后,教师呈现本课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初步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深化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语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本次学习园地主要内容是在交流中,了解新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仿照例子写诗歌。
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重点是仿照例子写诗歌。
教学目标:1.在交流中,了解新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3.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4.仿照例子写诗歌。
5.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仿照例子写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
教学准备:课件教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交流中,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教学重点:1.在交流中,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古代文人以及他们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安全准备:1.清点检查学生人数:2.做好相关设施设备检查:二、交流平台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感受到了诗歌中的美丽世界,大家是不是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很享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走进诗歌的乐园吧!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现代新诗,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新诗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有什么高见吧!小雨: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小博: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小如: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4. 小练习:请同学们从本单元的几首新诗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交流感悟诗歌的一些特点。
2.通过古代文人名识记汉字。
3.体会描写颜色的句子,仿照写小诗。
4.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教学重点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感悟诗歌的一些特点,学写小诗。
2.通过多种方式积累汉字,背诵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1.交流感悟诗歌的一些特点。
2.从古代文人名中积累汉字。
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列表展示古代文人简介。
一、交流平台1.出示“交流平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诗歌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
本单元就是诗歌单元,所学的几篇课文都是现代诗。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诗歌的美妙。
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有哪些学习心得吧。
2.结合学过的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生1: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如,“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几句诗都是押韵的,韵脚是“光”“香”“响”,押“ɑnɡ”韵。
这是一组排比疑问句,富有节奏感,很有气势。
生2: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生3: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3.教师小结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诗歌,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二、识字加油站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人名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屈qū原 陶渊yuān 明 孟mènɡ浩然 杜甫fǔ韩hán 愈yù 刘禹yǔ 锡xī 范仲zhònɡ淹 龚ɡōnɡ自珍•可把人名中不认识的生字标出,正确朗读、辨认、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现代诗”这一主题,编排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4篇课文,这些课文中的诗歌都有着浓浓的意味,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短诗三首》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
《绿》是对春天的赞美,是对大自然的热爱。
《白桦》歌颂了白桦的高洁之美。
《在天晴了的时候》体现了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主题。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生字不多,主要指导学生读准“啊、膝”等字的音变和易误读的字,指导“繁、藤”等笔画较多的字的书写,理解“永不漫灭、思潮”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
3.表达运用在引导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通过《繁星》学习现代诗的特点,根据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释义诗题1.谈话导入。
(1)师: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是美的?(预设:风景是美的;画画是美的;舞蹈是美的……)(2)师:人们常说“发现美是能力,留住美是本事”,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留住美?(预设:画画、拍照、写诗……)(3)师:美就像一扇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诗歌这把钥匙开启美这扇大门。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2.释义诗题。
(1)板书课题:短诗三首。
(师指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诗有短有长,其中篇幅不超过14行的诗可以称为短诗。
(2)了解“繁星”,指导书写。
①师:看看课文,我们将要学习的三首短诗的诗题是什么?谁来读读诗题?(预设:繁星)(板书:繁星)②指导书写“繁”字。
(出示课件)③解释“繁星”。
a.师:再读诗题“繁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b.示例:密密麻麻的星星、满天的星星……师:一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繁星,多而密的星星,让我们感受到了夜晚的美好。
(生齐读)(3)明确诗序,简介作者。
①明确诗序。
a.师:仔细看看三首短诗,诗题后面还有一串数字,分别是什么?(生齐读)b.师:《繁星》共收录164首短诗。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七一、第一三一和第一五九首。
②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冰心简介)【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短诗”;简介作者,了解诗题序号的意思;指导“繁”字的笔顺、结构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练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初读课文。
(1)听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2)生自由读诗。
①生自由读诗,圈出生字新词。
②师指名读诗,相机正音,师指导读准“啊”的音变。
(出示课件)a.师范读后,指名读。
b.生在课本上标出读音,齐读;师生合作读。
c.师:把这两句送回诗中,再读读三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
(1)检查要求会写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②指名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③易错提示:“藤”读后鼻音,“膝”读“xī”,不要读成了“qī”。
④师引导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
a.同音字识记:漫(漫灭)慢(快慢)萝(藤萝)箩(箩筐)b.说文解字识记“蔓”字。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蔓,形声,从艹,曼声。
本义:木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c.形近字识记:膝(膝盖)漆(油漆)躲(躲开)剁(剁肉)⑤指导书写。
“藤”下面的“氺”,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要写成了“水”。
“躲”左边的“身”里面是两横,“身”为偏旁时第七笔长撇改成短撇。
(2)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设计意图】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学时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新词,以便掌握更多的字。
第2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3.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教学过程板块一有板有眼,读出节奏1.导入新课。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短诗三首》。
(2)师指名分别读三首短诗。
2.学习课文。
(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发现短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这里面可藏着秘密呢!(2)朗读《繁星》(一三一)。
师:大家集中注意力听朗诵,并想一想,短诗为什么朗朗上口?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3.反复朗读,发现诗“韵”。
(1)根据诗句开头的“哪一”可以看出,有的句子句式相仿。
①课件出示诗句。
②反复诵读。
师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2)关注句末的“?”,读出节奏。
师范读后,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注意读出问号的语气。
(3)关注“同音成韵”。
感知“光、香、响”的韵脚“ɑnɡ”,读出节奏。
①课件出示诗句。
②师指名读,感受韵脚“anɡ”。
③师范读后生练习读。
④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感受通过排比句式表达的强烈情感。
⑤理解“思潮”。
师指导:作者一次又一次地问,一次又一次地想,这就是思潮。
⑥师指名读,读出作者起伏的思潮。
【设计意图】“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发现现代诗不拘格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
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板块二有情有思,读出情感1.学习《繁星》(一五九)。
(1)师引导:还有哪首诗,你也读出了这种感觉?(2)课件出示诗句。
(3)反复诵读。
师指名读后生分小组合作朗读。
(4)体会诗韵。
①师引导:你发现这首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秘密了吗?②预设:韵脚“了、里”。
③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a.反复诵读。
师指名读,评价朗读;师范读后师生合作朗读。
b.理解“风雨”。
师:“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一样吗?示例1:“天上的风雨”指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示例2:“心中的风雨”指经历的困难、挫折、痛苦……c.朗读《繁星》(一五九),注意复沓的手法,体会情感。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人生经历,感受她“心中的风雨”。
(出示课件,配乐朗读)2.学习《繁星》(七一)。
师过渡:当你一遍一遍读着这首诗的时候,不仅读出了它的节奏,想到了它的画面,更感受到了它的情感。
在朗读中,你发现了这首诗的情感,这首诗便有了生命。
作者心中的风雨、耳边的海浪声,都是作者的回忆。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回忆,学习《繁星》(七一)。
(1)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学习:●(七一),想象诗中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2)生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3)同桌交流问题。
(4)师指名交流问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师指导朗读:把你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想到的画面放到朗读中。
①延长字音: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
(师范读,生模仿朗读)②补白想象。
a.师指导想象:月是中国人心中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当时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作者会做些什么呢?此刻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b.生想象、交流后,再读诗句。
c.师引导: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
谁言寸草心……在母亲的膝上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呢?③顺势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这些记忆都是作者无法忘记的,这就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5)师:让我们想象作者托着下巴,静静地坐在桌前,回忆着那些发生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的事。
带着这样的想象,让我们再读诗句。
(6)师引导: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童年回忆?(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以读、想象为“支点”进一步探究发现现代诗的情感,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意境。
触景生情,情动而辞发。
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将背诵巧妙地融于情境之中。
板块三情动辞发,仿写《繁星》1.仿写诗句。
(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渐渐进入作者的诗中,仿佛看到她童年的画面。
现在请你们自定题目,按照《繁星》(七一)的句式,仿写诗歌。
(2)出示课件。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的(),()的(),()的()。
(3)生仿写诗句。
师巡视指导。
2.分享仿写的诗歌。
(1)师指名朗读自创的诗歌。
(相机出示课件)(2)师生评议。
3.深情诵读《繁星》。
(1)师引导:听着你们朗读创作的诗,仿佛置身于我们童年的画面之中,现在让我们走进《繁星》,重温这段星光之旅。
(2)全班齐读。
4.师小结:我们一遍一遍地读着诗歌,读出了诗的韵律,想象出它的画面,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情感,不仅走近了诗人,也走近了我们自己,这就是诗的味道。
(板书:味)5.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繁星》一书。
(2)推荐课后读物。
(出示课件)(3)师要求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学习现代诗。
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激发他们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生活中。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诗歌是种子,应当在学生心底发芽、开花。
在小学阶段,现代诗的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读出节奏、停顿,把握好轻重缓急,感受现代诗的韵律美,从而理解诗歌大意。
第二,通过有梯度、有层次的探究式学习,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生活,感悟诗歌情感,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领略现代诗的美。
第三,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感受现类文链接代诗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学生们的生活中,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10 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