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访视制度

麻醉前访视制度

麻醉前访视制度

一、麻醉医师应于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做好相应麻醉前准备工作。

二、麻醉前访视内容:

(一)了解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及个人史、麻醉手术史、食物药物过敏史等。

(二)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体重,身高、ASA分级等。

(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

(四)特殊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Holter、通气功能、X 光、MRI、CT等。

(五) 与穿刺,气管插管等操作相关的检查:如脊柱形态,病变,有无义齿,门齿是否完整,颈部活动度,张口度等。

(六)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做出相关沟通与解释。

三、评估病人整体状态并结合拟行手术进行麻醉方案设计,对病人接受本次麻醉和手术的耐受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对麻醉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四、准备与麻醉实施相关的药物和器械。

五、术前准备不完善,麻醉实施有困难或危险的病人,应与主管医师、上级麻醉医师共同协商解决,必要时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六、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患者一般情况、简要病史、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拟行手术访视、拟行麻醉方式、麻醉中需注意的问题、术前医嘱、麻醉医师签名并填写日期。

七、与患者、家属解释麻醉相关风险,共同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三乙达标

...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三乙达标

————————————————————————————————作者:————————————————————————————————日期:

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一、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二、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二六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和河北省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详见:麻醉科病情评估技术标准)。 三、麻醉病情评估应当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环节。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病人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中评估主要是对病情演变、麻醉诊疗操作及手术操作等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评估;麻醉后评估主要是对麻醉诊疗效果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的评估。 四、麻醉病情评估是以病人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病情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病人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并有效地向病人或亲属(法定代理人)说明。 五、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病人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必要时可亲自下达医嘱补充相关资料。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病人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

医院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

医院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 根据患者评估管理制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 一.对择期手术病人,白班医师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评估病情。访视一般在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症手术也尽可能在麻醉前进行访视病人。手术当天患方在麻醉科签署各种麻醉相关的签字单。 二.麻醉医师访视病人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重点范围。 1.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 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主要指危重病人,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四.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和术前麻醉准备 1.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 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2. 手术风险评估流程:术前医师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对病人评估 评估结束后拟定手术方案告知患者评估结果及手术方案,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名评估有疑问或困难组织会诊并上报医务科 3.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4.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择期手术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讨论、会诊;手术风险评估分级≥3分的择期手术,科室讨论后科主任报告医务科。对于所有风险评估分级≥2分的急诊手术,主管医师必须立即开展治疗、抢救工作,并立即向科主任回报,科主任视病情情况向医务科汇报。 5.完善术前准备 术前尽力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紊乱的生理功能,治疗并存疾病,使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尽可能处于最佳状态 术前准备主要由外科医生在病房进行,对重症病人术前可进行多科会诊 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 纠正。 6.探视病人时应注意 (1)自我介绍,说明来意,鼓励病人提问、提出要求、并热情予以解释。 (2)追询某些认为重要而病历上无记载的病史,特别注意手术麻

麻醉科术后访视制度

麻醉科术后访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制度和流程 一、术前访视制度 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应尽量争取同时访视术前病人。时机不允许时也可分别对第二天手术病人常规访视。探视病人时必须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态度和蔼。住院医师必须在访视中携带听诊器、麻醉同意书和麻醉前探视单依次进行下列工作: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 3、探视病人: 1)首先向患者行自我介绍,建立密切和谐的医患关系。 2)与患者交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及重要过去史。 3)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必须包括主述、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仔细逐项填写麻醉前探视单。 4)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的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的从头到脚的有顺序的体检并在麻醉前探视单做记录。 5)对患者进行亲切和蔼的安慰,消除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6)交代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

7)与患者说明麻醉的基本过程和入室后将要进行的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的感觉和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病情和手术的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和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8)向患者解释麻醉科医师职责,鼓励病人提问并热情解答之。 9)向患者家属或/和患者讲述真实的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的麻醉并发症、可能使用的麻醉方法。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麻醉意外保险项目,对于已同意购买麻醉意外保险的患者应在同意书上注明“已买麻醉保险”字样,便于出险后协助病人办理理赔手续。10)讲明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优缺点、可能的价格和自费。 11)住院医师应请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的含义。(详见麻醉同意书签写规定) 4、住院医师如对手术方案或其他外科有关问题有疑问应与外科医师讨论和询问,必要时写下病史记录。住院医师应仔细填写麻醉探视单,对每项都应填写(阴性者填写负号),不得遗漏。根据病情开术前用药,每种药只占一行。制定麻醉计划。并应将每位病人的情况于当晚9时前通过面谈或电话按下列顺序汇报给自己所属的上级医师: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手术方案、术前用药,并请示第二天的麻醉方案和特殊准备措施,主治医师应借此机会对住院医师进行教学。 5、主治医师必须在第二天实施麻醉前确认麻醉同意书已签字,认真检查探视单并签字,主治医师应借此机会对住院医师进行教学。

【2020实用】医院制度-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1、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2、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26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和安徽省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详见:麻醉科病情评估技术标准)。 3、麻醉病情评估应当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环节。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病人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中评估主要是对病情演变、麻醉诊疗操作及手术操作等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评估;麻醉后评估主要是对麻醉诊疗效果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的评估。 4、麻醉病情评估是以病人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病情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病人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并有效地向病人或亲属(法定代理人)说明。 5、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病人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

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必要时可亲自下达医嘱补充相关资料。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病人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6、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 Ⅲ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部。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或诊疗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7、麻醉诊疗病人(包括无痛诊疗、危重病抢救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在实施诊疗操作前应当认真阅读主管医师完成病历资料,有效追述麻醉相关病史并重点查体;门诊患者则应当亲自病史询问与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有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尤其是患者对麻醉诊疗耐受水平。高风险麻醉诊疗应当请示上级医院并有效与患者及亲属、相关诊疗医师沟通协调,有效降低麻醉诊疗的风险。 8、所有手术麻醉与麻醉诊疗方案与实施均应以病情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麻醉与诊疗方案须包括评估风险防治措施、应急处理流程与病情知情同意等内容。极高风险患者麻醉与诊疗须经科室讨论且由二名以麻醉医师共同负责实施。 9、任何人、任何时间与任何麻醉或诊疗活动均应确保病人病情进行有效评估,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依据相关考核规定对病情评估进行动态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违规操作与麻醉管理导致病

麻醉科术前访视流程

麻醉科术前访视流程 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1.自我介绍,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仔细阅读患者病历,查看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CT 等。 3.详细询问病史,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及特殊用药史。 4.进行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有无困难气道、牙齿活动度、颈椎根据麻醉科排班表确定第二天实施麻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术前诊断、拟行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 仔细阅读患者病历,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对患者病情及重要器官功能状态作出全面评估 术前准备不完善,联系管床医生,完善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完善 ASA Ⅰ~Ⅱ级,制订麻醉方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行麻醉前准备。 ASA III 级以上,需请示上级医师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必要时早交班进行全科病例讨论。 介绍麻醉的基本过程,麻醉苏醒期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解除恐惧,寻求配合 介绍麻醉并发症和麻醉可能的意外,以及出现相关问题后的处理措施等,请求其理解并配合 介绍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不同镇痛方式的优缺点、镇痛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价格等 交代禁饮禁食的具体时间及注意事项 患者本人或委托人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单

活动度,脊柱有无畸形,穿刺点有无感染或压痛等,心肺听诊有无异常等。 5.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术前准备不完善者继续,完善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完善者,ASAⅠ~Ⅱ级,制定初步的麻醉计划。ASA III级以上,患者病情危重,合并症多,重大手术,需请示上级医师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必要时早交班进行全科病例讨论。 6.向患者或委托人介绍麻醉的基本过程,麻醉苏醒期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解除恐惧,寻求配合。 7.向患者或委托人介绍麻醉并发症和麻醉可能的意外,我们做了哪些相应的准备,以及出现相关问题后的处理措施等,请求其理解并配合。 8.介绍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不同镇痛方式的优缺点、镇痛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价格等。 9.交代禁饮禁食的具体时间及注意事项。 10.患者本人或委托人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11.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单。

医院麻醉术前术后访视记录单

遵义市中医院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单姓名性别年龄 科室床位住院号 术前诊断 拟行手术 拟施行麻醉方式: 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硬膜外□/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穿 刺点);颈丛□/臂丛□其他□神经阻滞;监护麻醉□;辅助措施 有创监测 并存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脑 栓塞□ 脑出血□癫痫□ 药物过敏□药物成瘾□其他 既往麻醉史□既往手术史□ 特殊用药史□ 一般情况与体格检查 神志:清醒/模糊/昏迷呼吸困难:有□/无□, 紫绀:有□/无□困难气 道:有□/无□ 开口度:正常□/异常□;牙齿松动:有□/无□;头颈活动度:正常□/异常 □ 心脏检查:正常□/异常□ 肺部检查:正常□/异常□ 脊椎畸形:有□/无□,椎间隙是□/否□清楚,穿刺点局部红、肿、压痛:有 □/无□ 双下肢运动/感觉:正常□/异常□ 其他 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 血常规:正常□/异常□尿常规:正常 □/异常□ 心脏:胸片:正常□/异常□ECG:正常□/异常□ 其他 肺脏:胸片:正常□/异常□肺功能:正常□/ 异常□ 血气分析: 正常□/异常□ 肝脏:肝功能:正常□/异常□ 肾脏:肾功能:正常□/异常□ 凝血功能:正常□/异常□电解质:正常□/异 常□ 其他 麻醉风险评估结论 1.心功能: 1□/ 2□/ 3□/ 4□级,ASA:Ⅰ?□/??Ⅱ□?/?Ⅲ□?/?Ⅳ□?/ Ⅴ□/ ?E□级 2.根据病人情况,有□/无□麻醉适应证,可否按期进行手术麻醉:按期□/延期□麻醉。 3.延期手术麻醉原因:

4.术前麻醉医嘱: 5.麻醉科麻醉前会诊/讨论意见: 麻醉医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注: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单在规定时间完成后存放于病历 遵义市中医院麻醉术后访视记录单姓名性别年龄 科室床位住院号 术后诊断 已施手术 麻醉方式 神志:清醒□//嗜睡□/模糊□/昏迷□,PCA效果:满意□/不满意□; 特殊主诉: 心肺检查:正常□/异常□ 呼吸系统:声嘶/咽痛:有□/无□;肺部感染:有□/无□;呼吸困难:有□/无□;咳嗽排痰情况:有□/无□;低血氧血症:有□/无□;呼吸衰竭:有□/无□ 循环系统:严重高/低血压:有□/无□;严重心律失常:有□/无□;心绞痛:有□/无□; 心力衰竭:有□/无□ 神经系统:认知功能障碍:有□/无□;术中知晓:有□/无□; 肢体感觉/活动:正常□/异常□肌力、肌张力:正常□/异常□ 脊柱穿刺点疼痛/红肿:有□/无□ 麻醉后头痛:有□/无□;腰背痛:有□/无□ 其它:恶心呕吐:有□/无□;尿潴留:有□/无□; 病人对麻醉满意:是□/否□;投诉意见: 麻醉后访视结论:1、麻醉相关并发症:有□/无□ 2、医嘱/处理意见:有□/无□ 麻醉医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时 注:麻醉术后访视记录单在规定时间完成后存放于病历

麻醉科术后访视制度

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制度与流程 一、术前访视制度 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应尽量争取同时访视术前病人。时机不允许时也可分别对第二天手术病人常规访视。探视病人时必须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态度与蔼。住院医师必须在访视中携带听诊器、麻醉同意书与麻醉前探视单依次进行下列工作: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与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与对麻醉的特殊要求。 3、探视病人: 1)首先向患者行自我介绍,建立密切与谐的医患关系。 2)与患者交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及重要过去史。 3)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必须包括主述、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仔细逐项填写麻醉前探视单。 4)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的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的从头到脚的有顺序的体检并在麻醉前探视单做记录。 5)对患者进行亲切与蔼的安慰,消除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6)交代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

7)与患者说明麻醉的基本过程与入室后将要进行的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的感觉与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病情与手术的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与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8)向患者解释麻醉科医师职责,鼓励病人提问并热情解答之。 9)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讲述真实的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的麻醉并发症、可能使用的麻醉方法。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麻醉意外保险项目,对于已同意购买麻醉意外保险的患者应在同意书上注明“已买麻醉保险”字样,便于出险后协助病人办理理赔手续。 10)讲明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优缺点、可能的价格与自费。 11)住院医师应请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的含义。(详见麻醉同意书签写规定) 4、住院医师如对手术方案或其她外科有关问题有疑问应与外科医师讨论与询问,必要时写下病史记录。住院医师应仔细填写麻醉探视单,对每项都应填写(阴性者填写负号),不得遗漏。根据病情开术前用药,每种药只占一行。制定麻醉计划。并应将每位病人的情况于当晚9时前通过面谈或电话按下列顺序汇报给自己所属的上级医师: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手术方案、术前用药,并请示第二天的麻醉方案与特殊准备措施,主治医师应借此机会对住院医师进行教学。 5、主治医师必须在第二天实施麻醉前确认麻醉同意书已签字,认真检查探视单并签字,主治医师应借此机会对住院医师进行教学。 6、新到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进入临床后,每月对术前访视单评审一

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

高台县中医医院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 根据患者评估管理制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 一.对择期手术病人,行政班医师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评估病情。访视一般在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症手术也尽可能在麻醉前进行访视病人。手术当天患方在麻醉科签署各种麻醉相关的签字单。 二.麻醉医师访视病人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性。 1.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 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主要指危重病人,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四.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3.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 4.探视病人时应注意

(1)自我介绍,说明来意,鼓励病人提问、提出要求、并热情予以解释。 (2)追询某些认为重要而病历上无记载的病史,特别注意手术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注意对合并症的用药情况。 (3)重复一些重要的体格检查(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脊柱及肢体活动等)。 (4)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和精神状态,判断病情的轻重。 (5)考虑需否作进一步的检诊。 (6)根据所获资料进行麻醉前评估、分析,制定切合实际的麻醉方案。在评估中除注意其ASA分级、重要脏器功能、有无合并症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治疗情况、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等外应评估有无困难气道和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7)认真和完整地填写麻醉前访视相关内容(见术前访视记录单)。 5.麻醉前谈话时应注意: (1)除与病人谈话外,必要时与病人家属或其委托人谈话。(2)告知麻醉方法和注意事项,说明有可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改变麻醉方法,并交待麻醉前注意事项。 (3)说明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危险性,对ASA分级在Ⅲ~IV级以上者更应提醒家属重视。 (4)病人或病人家属(或委托人),必须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5)询问需否作术后镇痛(自费)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同意作术后镇痛,病人或家属(或委托人)需在同意书上签字。详见《麻醉知情同意书》。 (6)对危重、疑难病例,应在科内进行术前讨论,制定麻醉预案和应急

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一、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二、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二六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和河北省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详见:麻醉科病情评估技术标准)。 三、麻醉病情评估应当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环节。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病人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中评估主要是对病情演变、麻醉诊疗操作及手术操作等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评估;麻醉后评估主要是对麻醉诊疗效果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的评估。 四、麻醉病情评估是以病人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病情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病人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并有效地向病人或亲属(法定代理人)说明。

五、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病人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必要时可亲自下达医嘱补充相关资料。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病人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六、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 Ⅲ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部。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或诊疗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七、麻醉诊疗病人(包括无痛诊疗、危重病抢救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在实施诊疗操作前应当认真阅读主管医师完成病历资料,有效追述麻醉相关病史并重点查体;门诊患者则应当亲自病史询问与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有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尤其是患者对麻醉诊疗耐受水平。高风险麻醉诊疗应当请示上级医院并有效与患者及亲属、相关诊疗医师沟通协调,有效降低麻醉诊疗的风险。 八、所有手术麻醉与麻醉诊疗方案与实施均应以病情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麻醉与诊疗方案须包括评估风险防治措施、应急处理流程与病情知情同意等内容。极高风险患者麻醉与诊疗须经科室讨论且由二名以麻醉医师共同负责实施。 九、任何人、任何时间与任何麻醉或诊疗活动均应确保病人病情进行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临床治疗指南-----麻醉前病情评估和术前准备1.大多数的麻醉药的治疗指数是 A.3~4 B.30~40 C.100~300 D.500~800 E.1000~2000 2.术前访视中一般认为屏气时间的正常值是 A.10秒以上 B.20秒以上 C.25秒以上 D.30秒以上 E.40秒以上 3.下列哪项不属于所有患者必需做的检查项目 A.血常规 B.尿常规 C.肝功能 D.肾功能 E.血离子测定 4.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稍差,ASA分级为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E.Ⅴ级 5.下列哪种病人术前应禁用吗啡 A.甲亢患者 B.临产妇 C.年轻体壮者 D.外伤性骨折 E.情绪紧张者 6.下列哪项不宜行择期手术 A.高血压(血压140/100mmHg)

B.陈旧性心梗(>6个月) C.慢性支气管炎 D.晚期肝硬化合并斜疝行疝修补术 E.糖尿病(空腹血糖7.3mmol/L) 7.在术前对肺功能的评估中,一般认为MVV达到多少作为手术安全的指标 A.预计值的20%~30% B.预计值的30%~40% C.预计值的40%~50% D.预计值的50%~60% E.预计值的60%~70% 8.心室射血分数是麻醉前对心血管系统评估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EF<25%为高危病人 B.EF<30%为高危病人 C.EF<35%为高危病人 D.EF<40%为高危病人 E.EF<50%为高危病人 9.对于妊娠患者,一般认为什么时期是施行手术的最佳时机 A.妊娠1~2个月 B.妊娠3~4个月 C.妊娠4~6个月 D.妊娠6~8个月 E.妊娠末期 10.具有顺行性遗忘作用的麻醉前用药是 A.地西泮 B.哌替啶 C.戊乙奎醚 D.苯巴比妥 E.咪达唑仑 11.术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一般应在感染得到充分控制后多长时间可行择期手术A.一周 B.两周 C.一月 D.5天 E.3天

麻醉医师术前访视会诊制度

麻醉医师术前访视会诊制度 一、病史复习:访视前首先要阅读全部住院病史记录,然后有目的地追询有关麻醉的病史,着重了解:(1)个人史;(2)过去史;(3)以往手术麻醉史;(4)治疗用药史。 二、全身状况,通过视诊观察病人有无发育不全、营养障碍、贫血、脱水、浮肿、紫绀、发热消瘦或过度肥胖。 三、精神状态,观察和了解病人是否紧张和焦虑,估计其合作程度。后询问病人对手术和麻醉有何顾虑和具体要求,酌情进行解释和安慰。 四、脏器功能:麻醉前应全面了解心、肺、肝、肾、脑等生命器官的功能状况,仔细复习查体记录,注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血、尿、便、凝血酶原时间、肝功和术前五项等常规检查报告结果。 五、体检:麻醉前要针对与麻醉实施有密切关系的器官和部位进行重点复查。(1)呼吸系统:观察呼吸次数,深度、形式(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及通气量大小、有无呼吸道不通畅或胸部异常活动和畸形;(2)心血管系统,除检查血压、脉搏、皮肤粘膜颜色和温度等周围循环外,要注意心脏听诊和叩诊,周围浅动脉和主动脉情况;(3)脊柱:对拟行椎管内麻醉者,常规检查脊柱情况应明确脊柱有无病变、畸形或变形;穿刺点邻近组织有无感染;是否存在出血性疾病,出血倾向史或使用抗凝药治疗;是否有经常头痛史,是否存在隐性脊髓病变;(4)体表血管:观察颈外静脉、平卧时静脉塌陷,表示血容量不足,静脉怒张,表示心功能不全或输液过量。检查四肢表浅静脉,选

定输血输液穿刺点,估计有无穿刺困难情况。 六、手术麻醉前访视中需要了解手术意图、目的、部位、切口、切除脏器范围,手术难易程度、出血程度,手术需时长短和手术危险程度,以及是否需要专门的麻醉技术(如控制性低血压,低温等)配合。 急症手术,虽病情紧急,生理紊乱重、全身情况差,手术时机不容延误,但亦更需要尽最大可能调整全身情况和脏器功能,以提高病人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一般可在诊断及观察的同时,抓住1-2小时的术前时间给予必要的补液、输血等全身情况调整工作。 七、院内会诊由麻醉科主治医师以上医生负责,必要时可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和请示科主任提出会诊意见。 八、院外会诊经医务科同意,由主治医师以上医生或科主任出诊。 九、急会诊由当班医师负责,如有困难可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指导。 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2013年8月20日

麻醉科术后访视制度

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制度和流程 一、术前访视制度 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应尽量争取同时访视术前病人。时机不允许时也可分别对第二天手术病人常规访视。探视病人时必须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态度和蔼。住院医师必须在访视中携带听诊器、麻醉同意书和麻醉前探视单依次进行下列工作: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 3、探视病人: 1)首先向患者行自我介绍,建立密切和谐的医患关系。 2)与患者交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及重要过去史。 3)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必须包括主述、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仔细逐项填写麻醉前探视单。 4)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的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的从头到脚的有顺序的体检并在麻醉前探视单做记录。 5)对患者进行亲切和蔼的安慰,消除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6)交代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

7)与患者说明麻醉的基本过程和入室后将要进行的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的感觉和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病情和手术的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和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8)向患者解释麻醉科医师职责,鼓励病人提问并热情解答之。 9)向患者家属或/和患者讲述真实的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的麻醉并发症、可能使用的麻醉方法。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麻醉意外保险项目,对于已同意购买麻醉意外保险的患者应在同意书上注明“已买麻醉保险”字样,便于出险后协助病人办理理赔手续。 10)讲明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优缺点、可能的价格和自费。 11)住院医师应请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的含义。(详见麻醉同意书签写规定) 4、住院医师如对手术方案或其他外科有关问题有疑问应与外科医师讨论和询问,必要时写下病史记录。住院医师应仔细填写麻醉探视单,对每项都应填写(阴性者填写负号),不得遗漏。根据病情开术前用药,每种药只占一行。制定麻醉计划。并应将每位病人的情况于当晚9时前通过面谈或电话按下列顺序汇报给自己所属的上级医师: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手术方案、术前用药,并请示第二天的麻醉方案和特殊准备措施,主治医师应借此机会对住院医师进行教学。 5、主治医师必须在第二天实施麻醉前确认麻醉同意书已签字,认真检查探视单并签字,主治医师应借此机会对住院医师进行教学。

麻醉前讨论制度

麻醉前讨论制度 为了进一步落实麻醉科相关工作制度,提高麻醉质量,确保患者麻醉安全,现制定麻醉科术前讨论制度如下: 1、麻醉科术前讨论为每日晨会常规,时间为工作日上午7:45,参加人员为麻醉科全体医生及实习进修医生,地点为麻醉办公室,由科主任或科副主任主持。 2、术前讨论内容及程序 1)由值班医生汇报值班期间麻醉情况,麻醉是否顺利,患者转归,有无特殊情况,并作具体说明。如有特殊情况,由科主任主持全科讨论。 2)当日麻醉前讨论。麻醉医生术前1日访视病人,对以下患者病情需提请科室晨会讨论: a)新开展的手术麻醉患者,或新业务、新技术对麻醉有特殊要求的患者; b)手术科室申请会诊且有特殊病情或有全体麻醉医生应该重视的麻醉相关问题的患者; c)有重大麻醉风险或困难的患者,危重抢救的患者; d)麻醉用药或麻醉技术对提高全体麻醉医生素质或麻醉安全具有教育和指导意义的患者; e)既往有麻醉并发症或与麻醉安全有关的合并症的患者; 麻醉医生详细汇报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方式、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等情况及拟实施的麻醉预案及注意事项;参会医生发言,全面分析讨论病例,科主任根据患者及手术情况对围麻醉期安全管理进行总结评价,提出围麻醉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3)如麻醉医生的执业能力不足以承担高风险麻醉,术前汇报科主任或上级医师。科主任可及时更换麻醉医师或指派有相应权限的麻醉医师作为上级医师指导麻醉。 3、麻醉前讨论内容由相关医师详细记录,必要时需向医疗主管部门报告备案。

麻醉风险评估及分级标准 1、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2、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26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和河北省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详见:麻醉科病情评估技术标准)。 3、麻醉病情评估应当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环节。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病人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中评估主要是对病情演变、麻醉诊疗操作及手术操作等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评估;麻醉后评估主要是对麻醉诊疗效果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的评估。 4、麻醉病情评估是以病人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病情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病人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并有效地向病人或亲属(法定代理人)说明。 5、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病人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必要时可亲自下达医嘱补充相关资料。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病人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6、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 Ⅲ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部。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或诊疗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7、麻醉诊疗病人(包括无痛诊疗、危重病抢救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在实施诊疗操作前应当认真阅读主管医师完成病历资料,有效追述麻醉相关病史并重点查体;门诊患者则应当亲自病史询问与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有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尤其是患者对麻醉诊疗耐受水平。高风险麻醉诊疗应当请示上级医院并有效与患者及亲属、相关诊疗医师沟通协调,有效降低麻醉诊疗的风险。 8、所有手术麻醉与麻醉诊疗方案与实施均应以病情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麻醉与诊疗方案须包括评估风险防治措施、应急处理流程与病情知情同意等内容。极高风险患者麻醉与诊疗须经科室讨论且由二名以麻醉医师共同负责实施。 9、任何人、任何时间与任何麻醉或诊疗活动均应确保病人病情进行有效评估,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依据相关考核规定对病情评估进行动态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违规操作与麻醉管理导致病人损害麻醉医师个人按规定承担相关地处罚。 10、麻醉医师应当针对日常病人病情评估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完善措施,经科室质

麻醉访视及讨论制度

麻醉访视及讨论制度 一、麻醉前访视制度: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科主任根据手术种类,难易程度,病人状况,按麻醉医师麻醉权限及技术水平予以安排。 2、麻醉科医师于术前一天访视病人,依病历资料,既往史,全面体检结果,评估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评估其ASA分级,分析麻醉和手术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防治方法,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麻醉计划。 3、术前访视如发现术前准备不充分或缺少重要检查项目应复查或补查,麻醉医师应向手术医师提出需补充的术前准备。为了病人的安全,麻醉医师有责任共同决定最佳手术麻醉时机。对确有违背麻醉原则而增加麻醉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与病死率的手术,麻醉医师向科主任汇报 后,有权建议延期手术。 4、麻醉医师在术前访视病人后应向上级医师汇报 病人情况,讨论麻醉方案与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5、麻醉医师与病人或亲属做麻醉前谈话,内容包括麻醉选择,可能发生的麻醉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麻醉意外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自费用品与药物,征得病人或被授权的亲属理解支持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二、麻醉讨论制度

1、麻醉科术前讨论为每日晨会常规,时间为工作日早8点,参与人员为麻醉科全体工作人员,地点为麻醉科办公室,由科主任或科室副主任主持 2、由前一日值班医师汇报 值班期间手术情况,手术与麻醉方式,是否顺利,患者转归,有无特殊情况,并作具体说明。如有特殊情况,由科主任主持全科讨论。 3、当日手术术前讨论。麻醉医师术前一日访视病人,患者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呼吸系统疾病等ASA分级2级或上的患者,重大手术麻醉如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食道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等,手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大的手术,新开展手术的麻醉等。麻醉医师详细汇报 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方式,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等情况,并介绍拟麻醉方案说明理由及术中注意事项。科主任或科室副主任主持讨论,根据患者及手术情况对麻醉方式做出评价,对麻醉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具体应急措施和处理意见,确保手术安全。 4、对特殊疑难和危重手术病例,手术科室应提前数日请麻醉科会诊或共同做术前讨论。会诊一般由科主任或科室副主任按时完成,填写会诊意见和建议。对危险性极大的或麻醉处理分复杂

医院麻醉术前及术后访视制度

医院麻醉术前及术后访视制度 (一)麻醉术前访视 1.麻醉医师应于术前一日访视患者,做好麻醉前准备。 2.麻醉前访视内容 (1)了解病史:现病史、既往史及个人史、麻醉手术史、食物药物过敏史等。 (2)体格检查: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体重、身高、ASA分级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 (4)特殊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Holter通气功能、X线片、MRI、CT等。 (5)与有创操作、气管插管等操作相关的检查。 (6)患者精神状态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进行相关沟通解释。 (7)麻醉前用药。 3.评估患者整体状态,结合拟行术式进行麻醉方案设计,对患者接受本次麻醉和手术的耐受程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确定ASA分级,并对麻醉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4.准备与麻醉实施相关的药物器械。 5.针对术前准备不完善、麻醉实施有困难或危险时,应与主管医师、上级麻醉医师共同协商解决,必要时应向医院主管部门汇报。

6.填写《麻醉前病情评估记录单》麻醉医师签字并填写日期。 7.与患方解释麻醉相关风险,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二)麻醉术后访视 1.对麻醉后患者应在术后24小时内随访,并记录随访结果。 2.填写《麻醉总结及术后访视记录单》如有特殊情况应详细记录。 3.如发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应会同主管医师共同分析处理,随访至病情痊愈;发生严重并发症时,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4.如发生麻醉意外、事故等,应分析病情,协同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讨论并向医疗管理部门报告。 5.搜集积累临床麻醉资料,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完善。

3.4.2.2.1 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风险评估

3.4.2.2.1 xx中医医院 xx前病情评估制度 【xx前评估的内容】 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告知患者有关麻醉、围手术期治疗以及疼痛处理的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促进恢复。 【xx前评估的时间】平诊手术: 术前一日;急诊手术: xx前。 【麻醉前的评估的重点】循环功能(含血容量与血红蛋白)及呼吸功能(含呼吸道通畅与否),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xx前评估的结果】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病人是否处于合适的手术时机(何时手术、禁食起始时间); 2.在无必要进行其它检查和治疗,术前医嘱是否符合麻醉要求; 3.填写术前访视单,并制定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方案(如有无特殊麻醉监测设备功辅助治疗,例如: 自体输血,备血量,备特殊血液用品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手术后有无特殊监护需要,有无转入ICU必要,有无术后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需要、有无术后镇痛需要等;

4.进行麻醉前谈话,病人和(或)病人的委托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以示对麻醉风险知情同意。 评估xx风险 根据麻醉前病人病情和体格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将病人分为六级: ASAⅠ级: 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正常,体格健壮,—能耐受麻醉和手术; ASAⅡ级: 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虽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完全,日常活动不受限制,—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 ASA Ⅲ级: 指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受损在代偿范围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能完成,―对施行麻醉和手术仍有顾虑;ASA Ⅳ级: 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威胁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 ASAⅤ级: 指病人病情已达濒死阶段,不论手术与否难以存活24小时—手术麻醉冒更大风险; ASAⅥ级: 已宣布为脑死亡的病人,其器官被用于捐献。 如系急诊手术,在分类顺序之前冠一“急”(或“E”)字,以示麻醉风险大于平诊手术。 心血管系统

医院麻醉术前术后访视记录单

医院麻醉术前术后访视 记录单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遵义市中医院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单 姓名性别年龄 科室床位住院号 术前诊断 拟行手术 拟施行麻醉方式: 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硬膜外□/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穿刺点);颈丛□/臂丛□其他□神经阻滞;监护麻醉□;辅助措施有创监测 并存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脑栓塞□ 脑出血□癫痫□ 药物过敏□药物成瘾□其他 既往麻醉史□既往手术史□ 特殊用药史□ 一般情况与体格检查 神志:清醒/模糊/昏迷呼吸困难:有□/无□, 紫绀:有□/无□困难气道:有□/无□ 开口度:正常□/异常□;牙齿松动:有□/无□;头颈活动度:正常□/异常□ 心脏检查:正常□/异常□ 肺部检查:正常□/异常□ 脊椎畸形:有□/无□,椎间隙是□/否□清楚,穿刺点局部红、肿、压痛:有□/无□ 双下肢运动/感觉:正常□/异常□ 其他 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 血常规:正常□/异常□尿常规:正常□/异常□ 心脏:胸片:正常□/异常□ECG:正常□/异常□ 其他 肺脏:胸片:正常□/异常□肺功能:正常□/异常□ 血气分析: 正常□/异常□ 肝脏:肝功能:正常□/异常□ 肾脏:肾功能:正常□/异常□ 凝血功能:正常□/异常□电解质:正常□/异常□ 其他 麻醉风险评估结论 1.心功能: 1□/ 2□/ 3□/ 4□级,ASA:Ⅰ□ /Ⅱ□/Ⅲ□/Ⅳ□/ Ⅴ□/ E□级2.根据病人情况,有□/无□麻醉适应证,可否按期进行手术麻醉:按期□/延期□麻醉。

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精选

高台县中医医院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根据患者评估管理制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 一.对择期手术病人,行政班医师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评估病情。访视一般在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症手术也尽可能在麻醉前进行访视病人。手术当天患方在麻醉科签署各种麻醉相关的签字单。 二.麻醉医师访视病人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性。 1.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 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主要指危重病人,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四.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3.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 4.探视病人时应注意 (1)自我介绍,说明来意,鼓励病人提问、提出要求、并热情予以解释。 (2)追询某些认为重要而病历上无记载的病史,特别注意手术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注意对合并症的用药情况。 (3)重复一些重要的体格检查(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脊柱及肢体活动等)。 (4)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和精神状态,判断病情的轻重。 (5)考虑需否作进一步的检诊。 (6)根据所获资料进行麻醉前评估、分析,制定切合实际的麻醉方案。在评估中除注意其ASA分级、重要脏器功能、有无合并症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治疗情况、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等外应评估有无困难气道和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7)认真和完整地填写麻醉前访视相关内容(见术前访视记录单)。 5.麻醉前谈话时应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