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名词 模糊的概念

合集下载

年轻的名词英语

年轻的名词英语

年轻的名词英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年轻的名词英语在英语中,有许多与年轻相关的名词,这些名词涵盖了年龄、活力、热情和创新等方面。

年轻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积极的属性,代表着希望、活力和未来。

以下是一些与年轻相关的名词及其含义和用法。

1. Youth(青年)Youth是指青年的意思,通常指从青少年到中年的人。

Youth作为名词,是指年轻人期间的时间或阶段,通常指的是18到30岁之间的人。

在英语中,Youth还有团体的意思,常用于描述年轻人的组织或团体,如Youth Council(青年委员会)。

2. Teenager(十几岁的青少年)Teenager是指青少年的意思,通常指13到19岁之间的年龄段。

Teenager是由teen(十几岁)和ager(人)组合而成的单词。

在英语中,Teenager经常用来描述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通常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阶段。

Youngster是指年轻人的意思,通常指年轻、有活力和热情的人。

Youngster通常用来形容年轻的男孩或女孩,例如He is a talentedyoungster(他是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

Youngster也可以用来描述小孩子,如小学生或幼儿园的孩子。

4. Millennial(千禧一代)Millennial是指千禧一代的意思,通常指1980年代到2000年中期出生的人。

Millennial一词是millennium(千禧年)和-ial(表示成员或特征)合成的单词。

Millennial一词通常用来形容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他们具有自信、独立和创新精神。

5. Generation Z(Z世代)Generation Z是指Z世代的意思,通常指2000年中期以后出生的人。

Generation Z一词是generation(代)和Z(表示2000年代)的组合。

Generation Z被认为是数字原住民,他们成长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具有数字技能和创新潜力。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整理(二)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整理(二)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整理(二)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整理(二)2012-12-29H01、化装、化妆:“化装”有两个意思:(1)假扮;(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

“化妆”的含义:(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

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

(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

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

02、含糊(含胡)、模糊(模胡):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示弱(多用于否定)。

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

03、侯、候:“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

“候”一般指“等候”“等待”,也可指“问好”,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

04、痕迹、踪迹: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

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05、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

后者指核算(成本)。

06、焕发、激发: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

后者指刺激使兴奋。

07、荒芜、荒废: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

J01、拣、捡:使用范围不同,“拣”字有两种解释:(1)挑选、选择,如拣良种、拣菜、挑肥拣瘦等;(2)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

“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

当“拣”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02、坚苦、艰苦:“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就是“坚忍刻苦”。

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

迷惘的一代名词解释

迷惘的一代名词解释

迷惘的一代名词解释在当代社会,有一个常常被提及的词汇,那就是“迷惘的一代”。

这个词汇源自于日本社会学家长谷川泉,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这个概念,用以形容那些在现代社会中感到迷茫无措的年轻一代。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这一词汇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解释和探讨。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迷惘的一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年龄群体。

它描述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对未来充满疑虑和困惑、对自身能力和方向缺乏信心的心态。

这种心态往往出现在年轻人身上,但也可能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一直延续至中年甚至老年。

“迷惘的一代”所面临的困境源于现代社会的多重变革。

全球化的浪潮和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当代年轻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选择。

然而,可选择的范围如此之广,以至于他们常常陷入选择困难和焦虑之中。

他们犹豫不决,担心错过了最好的选择,也担心自己的努力最终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一方面,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年轻人接触到前所未有的知识和观点。

但另一方面,信息的泛滥也导致他们难以分辨真假、决策迷茫。

他们常常陷入到信息过载的困境中,感到难以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

此外,社交媒体的虚幻表象也常常使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和不安。

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年轻人不再拥有那种“确定”的人生轨迹。

过去的规划和期望往往不再适用。

他们需要面对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常常使他们迷茫不安,不知道要如何抉择和前进。

此外,压力的增加也加剧了“迷惘的一代”的心理困窘。

竞争激烈的社会成为他们的心理负担。

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学业压力,都让他们感到提不起劲儿。

同时,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也增加了他们面临失业或就业压力的担忧。

迷惘不仅仅是负面情绪的体现,它也是一种反省与成长的机会。

迷惘是对自己和生活的思考,是对既有模式与价值观的质疑。

正是在这种状况下,“迷惘的一代”逐渐发展了思考、自省、探索的品质,成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代。

为了克服迷惘,年轻人需要积极应对和努力成长。

概念不清

概念不清

一、概念不清。

主要是指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的误解以及由此而造
成的误用。

二、二、列举不当。

主要是指将不同范畴的概念划为同一范畴或将具有
主从关系(如学生与中学生)、交叉关系(工人与青年)的概念并列使用。

三、三、前后矛盾。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
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矛盾。

四、四、否定失误。

否定失误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没有、否认、
否则等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二是"杜绝""
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五、五、不合事理。

就是句子表达的语意与通常的事理相悖,不能使人
信服。

六、六、照应不周。

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
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

七、七、强加因果。

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
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

八、八、主客倒置。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
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2007.10.20儿童、未成年人等名词的区别

2007.10.20儿童、未成年人等名词的区别

未成年人?未成年人、青少年、儿童有何区别?"未成年人"是指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公民。

各国法律对成年年龄的规定不同。

我国的法定成年年龄为十八周岁,因此在我国,未成年人就是指十八周岁以下的公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l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指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可见,从刚出生的婴儿到18周岁以内的任何—个年龄层的公民,不论其性别、民族、家庭出身、文化程度如何,都属于未成年人的范围。

“未成年人”是一个法律概念,它的界限是明确的,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

在我国,从刚刚出生到18周岁以下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在民法通则及其解释、刑法及其解释中,都以“未成年人”这个概念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特殊的规定。

比如,《民法通则》第12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刑法》第262条规定:“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347条中规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

”类似的规定举不胜举。

可见,“未成年人”一词是法律中确定特定人群的一个法律用语,具有规范性、明确性、法定性的特点。

我国两部未成年人的专门立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用了“未成年人”一词,更加肯定了未成年人一词作为一个法律概念的地位。

“青少年”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不同的语境下对它的界定是不同的,它在年龄上与未成年人的范围不同。

汉语模糊词的分类及词义模糊的原因

汉语模糊词的分类及词义模糊的原因

汉语模糊词的分类及词义模糊的原因汉语模糊词的分类及词义模糊的原因摘要本文将模糊词分为自身表意模糊的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

笔者认为词义的模糊性产生的原因为客观对象的模糊性、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和差异性、词语数量的有限性和词义的概括性等。

关键词模糊词词义模糊特定语境词义的模糊性是汉语的重要属性。

本文对模糊词进行有序的分类,从现实对象的客观性、人类认识的主观性及差异性等各个角度探究汉语词义的模糊性产生的原因。

一、模糊词的类别(一)自身表意不清的模糊词1、表示事物性状的词在汉语里反映事物性状的词有许多,但这一类词中的模糊词数量有限,仅限于“一些对事物作两项对立划分的词”,例如:“大―小”、“清―浊”。

这些词的意义程度都是相对而言的,而且在不同的人看来其意义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词义呈现出模糊性。

例如“清―浊”,“清”是相对于“浊”而言,没有“浊”就没有“清”。

长江水相对于黄河水是“清”的,但相对于趵突泉是“浊”。

2、表示颜色的词汉语里表示颜色的词,其模糊性十分明显,人们能很容易地区别“红―紫”,但对介于红和紫之间的颜色却很难分开。

一般来说,一条光谱上有许多种色彩,可是汉语中表示颜色的词一般只有几十个,并且他们所划分的颜色边界部分存在着难以计算的分不清楚的过渡颜色。

例如“红―橙”、“青―蓝”之间的边缘部分就存在大量不同程度的过渡色,让人难以对其进行分类。

3、表示时间的词汉语对时间的划分多种多样,例如“早晨、上午、中午”等。

但对时间划分的细致并不意味着时间词不存在模糊性。

例如早晨: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有时从午夜十二点到中午十二点以前都算是早晨。

上午:指从半夜十二点到午夜十二点的一段时间,一般也指清晨到正午十二点的一段时间。

由此,我们看出,“早晨”和“上午”的起始时间和其延续的时间段都没有确切的标准,并且“早晨”和“上午”两者之间还有交叉。

4、表示人生理阶段的词“一般认为,正如春夏秋冬一样,由于实际上人的生理变化过程是渐进的,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这些反映人的生理阶段的词的界限是不明的,词义是模糊的”。

比较缥缈、模糊;忧伤、怅惘;迷蒙、朦胧的异同:

比较缥缈、模糊;忧伤、怅惘;迷蒙、朦胧的异同:

比较缥缈、模糊;忧伤、怅惘;迷蒙、朦胧的异同: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虚无飘渺/云雾飘渺。

模糊:含糊,侧重表达的对象的不确定性,留给听众一个可供领悟、体会、选择的弹性空间的一种言语技巧。

异同:都可以表示不清楚的事物。

但缥缈是指不真实,很遥远,或是不存在的。

而模糊是看不清楚。

意思上有差异。

忧伤:人在心情低落时候的一种情绪,让人的心情感到忧愁,伤心。

怅惘:惆怅迷惘异同:都是指人不顺心时的心情。

忧伤强调因不顺心而忧愁和伤心;而怅惘除了伤感、懊恼外,还有因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意思。

迷蒙: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别、判断的能力。

朦胧:不清楚,模糊不清,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

异同:都有分辨不清楚之意;迷蒙有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别、判断的能力;而朦胧有不清楚,模糊不清,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

口哨张海迪1、我会吹口哨。

2、是妈妈教我吹口哨的。

那时我大约六七岁。

3、那时我整天躺在病床上,我的脊背上重叠着很长的刀口,我的腿不能动,我的胳膊不能动,我的脖子更动不得,假如我不小心活动一下,就会引起脊背伤口的剧痛。

我长时间地躺着,我无可奈何地躺着,我终日孤独地躺着。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比躺在这种疼痛里更难过的事了。

我不知道我要躺多久,我不知道我的快乐是什么。

我的眼睛一次次转向窗外,我也没有更多的玩具,我只有几本翻烂了的小人书,一盒旧积木,还有一个傻乎乎的布娃娃。

我唯一的快乐就是听小鸟唱歌,它们叽jī叽jī啾j iū啾j iū很是热闹。

4、有一天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和小鸟一样唱歌啊!5、妈妈说我来教你吹口哨,这样你就能和小鸟一起唱歌了。

妈妈说,你把嘴唇嘟起来,轻轻,轻轻地吹,有一丝风吹过的样子。

6、我于是轻轻,轻轻地吹,一丝细细的风从嘴唇中牵出,一个好听的声音散开来,很悠长很柔和,神奇而缥缈。

我反复吹着,开始是单音,后来我学会了由低音吹到高音。

再后来我就学小鸟叫,学它们啾啾地唱歌。

浅谈词义的模糊性

浅谈词义的模糊性

明的界 限。虽然在季节 的分期上 ,我们规定 了从几月到几 月是季节 的变换 ,但这个 规定与 实际是很不相 符的 ,只有

在 文 学作 品 中 , 由于 表 达 的需 要 ,存在 很 多夸 张 、 比喻 的现象 。例 如: “问君 能有几多愁 ?恰 似一江春 水 向
个粗略 的情况,是一个参考。

浅谈 词 义 的模 糊 性
。张 红娟
摘 要 :模糊语 言学作为一 门新兴的语言科学理论 ,正逐步发展壮 大,作 为世界使用人 口最多的汉语 ,毫不例外
地充 当了其 中重要 的一员。汉语词 义的模糊性是由多方面原 因造成的 ,它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 ,具有 一定的积 极作 用,也存在很多缺 点。通 过 了解汉语词义的模 糊性,可 以帮助人们发现语言的美,提 高人们学 习汉语词 汇的



9 n1 n1
语 嬲
管在形 象的表达上 是具体 的,但在表 意上还是 需 要 非 常 准 确 , 关 键 要 能相 互 理 解 ,
例如 : “ 飞流直 下三干尺 ,疑是银河落 九天 。”对句 中的 以实现沟通 目的 。因此 ,在使用模 棱两可 的语 言方面很是
客 观事 物 自身 的模 糊 性是 形 成词 义模 糊 性 的一 个 重 东流 。 ” “ 福 如 东 海 长 流 水 , 寿 比南 山 不 老 松 。 ” “ 飞 流 要原 因。以 “ 人 ”这 个概念为例 , “ 人 ”既可指具体 的个 直 下 三 干 尺 ,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丰 富 而 生 动 的 比 喻 和 夸 人 ,也 可作为整个人 类的概称 。又如 中学课 本 中讲 “ 农田 张给 作品插上 了想象 的翅膀 ,它不仅有 助于意义 的表达 , 卫 士——青蛙 的发育过程 ” ,即蝌 蚪逐渐发育 的过程 。小 而且利于情 感的宣泄 。成 功的 比喻和 夸张 ,可 以创造 出惊 蝌 蚪从小小 的受 精卵开始缓慢 发育 ,随着 时间 的推移 ,长 人的艺术效 果和丰富而深 刻的意境 ,使作 品出彩。在文学 言出两条后腿 ,再 长 出两个前 腿 。此 时 ,它有4 条腿 ,像 青 创 作 上 , 诗 人 广 泛 而 大 量 地 使 用 了 比 喻 、夸 张 等 手 法 ,尽

teen的形容词和名词

teen的形容词和名词

teen的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 teen(青少年的,少年时期的,有青春活力的)名词: teenager(十几岁的年轻人)双语例句:1. She has a teen spirit, always full of energy and enthusiasm.(她有青春活力,总是充满着精力和热情。

)2. I went through a lot of ups and downs during my teen years.(在我青少年时期,我经历了很多跌宕起伏。

)3. Teenage rebellion is a common phase adolescents go through.(青少年反叛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普遍阶段。

)4. She is a talented teenager, excelling in both academics and sports.(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十几岁年轻人,无论在学业还是体育方面都表现出色。

)5. Being a teen can be both exciting and challenging.(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既可以兴奋又充满挑战。

)6. I have many fond memories of my teen years spent with friends.(我对和朋友们一起度过的十几岁年华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7. Peer pressure is common among teenagers as they seek acceptance from their peers.(青少年之间存在着同伴压力,他们渴望得到同伴的接受。

)8. Teenagers often struggle with finding their ownidentity and sense of self.(十几岁年轻人经常在寻找自我身份和意义的过程中挣扎。

)9. The teenage years are a time of self-discovery and exploration.(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现和探索的时期。

形容词变名词的一般规则

形容词变名词的一般规则

形容词变名词的一般规则概述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的词语,而名词则是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概念的词语。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将形容词转换为名词形式,以便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意思。

本文将介绍一般规则,用于将形容词转变为名词。

规则1:加上后缀可以通过在形容词末尾加上特定的后缀将其转换为名词形式。

常见的后缀包括:- ness:用于表示“状态”或“品质”;- ity:用于表示“性质”或“状态”;- tion:用于表示“行为”或“过程”。

例如:- happy(快乐的)→ happiness(快乐)- popular(受欢迎的)→ popularity(受欢迎)- organize(有组织的)→ organization(组织)规则2:变化词类有些形容词可以通过将其用作名词来改变它们的词类。

这种转换通常涉及指代某个类别或群体。

例如:- poor(贫穷的)→ the poor(穷人)- young(年轻的)→ the young(年轻人)规则3:定冠词或不定冠词在某些情况下,形容词可以直接用作名词,但需要添加定冠词“the”或不定冠词“a/an”来指示特定对象或不确定对象。

例如:- the rich(富人)- an old person(一个老人)注意事项- 在应用这些规则时,需要注意形容词和名词之间的语法和语义关系。

- 这些规则仅适用于一般情况,具体单词可能存在特殊的变化形式。

结论形容词可以通过加后缀、变化词类或直接使用定冠词或不定冠词的方式转换为名词。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上下文和要表达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转换方法。

以上是形容词变名词的一般规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词义的模糊性

浅谈词义的模糊性

浅谈词义的模糊性摘要:模糊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科学理论,正逐步开展壮大,作为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毫不例外地充当了其中重要的一员。

汉语词义的模糊性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它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存在很多缺点。

通过了解汉语词义的模糊性,可以帮助人们发现语言的美,提高人们学习汉语词汇的兴趣,从而便于人们更好地学习汉语。

关键词:汉语词义模糊性一、引言词义的模糊性通常指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往往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不同词义概括范围的边缘之间,往往缺乏明确的界限。

如“青年—中年—老年〞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从哪一岁开始算中年,哪一岁之后算老年,再如“好〞与“坏〞、“高〞与“矮〞、“胖〞与“瘦〞等等也都是相对而言,其间并无明确的界限。

所以说,词义之间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但词义的核心局部一般来说却是明确的,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虽只有一个大致范围,但其必须包含能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特征。

二、语言的模糊性产生的原因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然界自身的概念界线模糊在人类的语言中,用文字表达的许多词语的概念的边缘其实是不精确的,这与自然界自身的概念模糊不清有很大关系。

例如对时间和空间的划分,霍克斯说:“时间和空间其实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没有固定的不可改变的界限或划分,每种语言都按照它自身的特殊结构去划分时间和空间。

〞如春、夏、秋、冬这四个词语在日常用语中所表达的概念就是模糊的,它们之间很难找到泾渭清楚的界限。

虽然在季节的分期上,我们规定了从几月到几月是季节的变换,但这个规定与实际是很不相符的,只有一个粗略的情况,是一个参考。

客观事物自身的模糊性是形成词义模糊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人〞这个概念为例,“人〞既可指具体的个人,也可作为整个人类的概称。

又如中学课本中讲“农田卫士——青蛙的发育过程〞,即蝌蚪逐渐发育的过程。

小蝌蚪从小小的受精卵开始缓慢发育,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个前腿。

谈词的歧义_模糊和笼统的区分

谈词的歧义_模糊和笼统的区分

的(党)。
义,那么此短语中被选择的一个意义在接下来的分句中将
模糊指一个符号的边界不明确的情况跟明确的情况比 会保持不变。如下面三个例句:
起来显得十分突出。一个词的各种不同理解之间并无明显
a.Old Wang went to a bank this morning; so did Young
的界限,这就是词的模糊性。如一些表示时间、颜色的词 Wang.
最早由 Kempson(1977)提出的同一测试是利用“so do,
于一个政党或组织的右翼”。那么相应的这句话就可以有 do so, do so too”这一动词短语替代形式来避免动词短语的
如下两种理解方式:我知道他是正确的。/我知道他是保守 重复 (Saeed,2000:61)。如果前一个动词短语有多于一个意
物有差别,也不见得忽视这些差别。只是这些差别在使用 1.8 米和 1.85 米都属于 tall 一词的指示意义,可以用于特定
这个符号的语境中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例如,汉语的“人” 的情形中。类似的 c 句“老王有个朋友(中国朋友),小王也
比英文的“man”和“woman”笼统,它用于不需要指出两性差 有个朋友(美国朋友)”。不论中国朋友,还是美国朋友,都属
“morning, night, yellow, blue”和表达程度的 形容 词“good,
b.Old Wang is tall; so is Young Wang.
beautiful”等都是表义模糊地,没有统一确定的区分界线。
c.Old Wang has a friend, so has John.
对于词的歧义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两千三
(一)语义上的区分
百年前的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研究中,学者

模糊词语词典释义方法

模糊词语词典释义方法

模糊词语词典释义方法模糊词语词典释义方法一、模糊种差释义法要了解“模糊种差释义法”,首先得了解定义法。

所谓定义法,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任何一个定义都是由被定义项(被定义的词语)、下定义项(下定义的词语)和定义联项组成。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商品”是被定义项,即被定义的词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下定义项,即下定义的词语;“是”是定义联项。

下定义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属+种差定义法”,即下定义项是由种差和邻近的属概念组成的。

用公式表示则是:被定义项一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根据种差内容的不同,“属+种差定义法”可以分为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功用定义和关系定义等四类。

“性质定义”是以事物的性质为种差内容的定义。

例如:“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发生定义”是以事物产生、形成情况为种差内容的定义。

例如:“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构成的图形”。

“功用定义”是以事物的功用为种差内容的定义。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关系定义”是以事物之间的关系特点为种差内容的定义。

例如:“负数是小于0的数”。

在辞书释义中,“属+种差定义法”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解释明晰词语是非常有效的,它能够准确地解释明晰词语(即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上面所举对于“平行四边形”、“角”、“商品”和“负数”等明晰词语的解释就是如此。

其实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解释模糊词语。

那么,“属+种差定义法”在解释明晰词语与模糊词语时有何不同呢?关键在于:解释明晰词语时,用来表示种差的词语一般是明晰语言,如:“两组对边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种差,“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是“角”的种差,“交换”是“商品”的种差,“小于0”是“负数”的种差。

这些表示种差的词语都是明晰语言;而对于模糊词语,则往往用模糊语言来表示种差。

这种用模糊语言来表示种差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模糊种差法”。

“模糊种差法”能够准确地揭示模糊概念在内涵上所具有的模糊性。

词语模糊性例子

词语模糊性例子

词语模糊性例子1. 钻石 - 可能指矿物、珠宝、压缩机组件的名称。

2. 银行 - 可能指金融机构、建筑物、乒乓球术语(球被打回对方场区的角落)的名称。

3. 美国 - 可能指北美洲国家、美国合众国联邦政府、一种烧酒饮料的名称。

4. 学生 - 可能指年龄在6岁到30岁的学生、接受寄养服务的学生、一种木制的家具。

5. 床的尺寸 - 可能指标准尺寸(如单人床、双人床、加长床等)、实际尺寸(不同国家可能有不同标准)、床垫尺寸的名称。

6. 山羊 - 可能指农业用动物、一种莫扎特的音乐形式(又称为轻松玩笑曲、蓝调曲)。

7. 卡车 - 可能指大型卡车、小型货车、一种水果的名称。

8. 儒雅 - 可能指文化修养高雅、外表文雅、一种含有蓝莓、姜汁和糖的饮料。

9. 有机 - 可能指有机化学、有机食品、生长于天然条件下的水果和蔬菜。

10. 脚底 - 可能指人体足部、鞋子的底部、海洋生物的名称。

11. 手枪 - 可能指军用武器、警用武器、便携式练习器。

12. 海星 - 可能指一种海洋生物、一种亚洲酱汁的名称。

13. 肉饼 - 可能指煎肉饼、肉末饼、一种用于派状食品的混合物。

14. 火山 - 可能指地质现象、火山形成的山脉、一种饮料。

15. 引擎 - 可能指汽车引擎、火车引擎、网站引擎。

16. 灰尘 - 可能指空气中的微粒、物体表面的灰尘、一种名为“塔斯曼尼亚灰尘”的调味料。

17. 活性 - 可能指有活力、无机或有机化学物质的处理方式、一种商业品牌的名称。

18. 乒乓 - 可能指乒乓球运动、疾行的声音、一种装饰用品的名称。

19. 内裤 - 可能指男式内裤、女式内裤、用于玩具制作的材料。

20. 狗屎 - 可能指犬粪、一种黑色的饮料、一种类似于榴莲的水果。

以上都是词语模糊性的例子,一个词语可能有多种含义,场景不同时其意思也会发生变化。

第一讲 模糊数学概论

第一讲  模糊数学概论
19
n
2013/2/26
n
即使是一些本来有严格定义的特征,为了从宏观上把 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和便于处理,有时也更多地用模糊 概念来描述。比如按年龄将人分为“年轻人、中年 人、老年人”,按身高分为“高个子、中等个、矮个 子 ”,按体 重分为“ 胖、不胖 不瘦、瘦 ”。 将常规数学方法应用于本质上是模糊系统的分析是 不协调的,它将引起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很大的差 距。即使仅以推理和判断而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所运用的推理规则和过程也并不是绝对而严密的, 其中常伴随着某些不精确性成份;但这并不妨碍他 们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
14
n
n
2013/2/26
三、模糊数学概述
模糊数学的诞生,得益于用机器去模拟人脑的科 学——人工智能。当用计算机去模拟人脑时,经 典数学在很自然语言具有同一个 词表达各种不同含意的特点,使得词语无须象某 些精密概念所要求的那样界限分明。但语言的上 下文限制又能恰好使它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只表 示一种界限分明、意义清楚而非模糊的概念。人 类这种独特的信息处理方式,既高效又可靠,恰 是现代电子计算机所欠缺的。
4
n
2013/2/26
2013/2/26
5
n
1974年印度裔的英国学者E.H.Mamdani(Queen Mary College US),将模糊逻辑应用于锅炉和蒸 汽机的控制,并在实验室内作了成功的实验,取 得了比传统PID控制更好的效果,这不仅验证了模 糊理论的有效性,也开创了模糊控制这一新的领 域。 1980年,丹麦的史密斯(F.L.Smith)公司成功地将 模糊控制应用到水泥窑的自动控制中,为模糊理论 的实际应用开辟了崭新的前景。从此后,模糊数学 如异军突起,相关的书刊、论文如雨后春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轻的名词模糊的概念
作者:李士虎
来源:《经济》2013年第05期
一问:什么是智慧城市?
与其他城市概念相比,智慧城市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名词。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其主要思想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

具体而言,就是把传感器安装到全球每个角落的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建筑物和油气管道等设备中,使其形成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相联,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根据IBM的设想,在“智慧地球”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支撑地球运转的隐性能动工具,弥漫于人、自然系统、社会体系、商业系统和各种组织中。

但一般认为,2009年1月28日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正式提出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才是智慧城市的发轫,就这样智慧城市从IBM走向了世界各地。

实际上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的实践工作要早于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比如韩国政府在2004年3月就推出了U-Korea发展战略,力求将韩国城市乃至全国提前推入智能社会;欧盟于2005年7月就开始实施“2010战略”,致力于发展最新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新服务,并在2007年提出和推行一整套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此外,奥巴马政府也将智能电网项目作为其振兴经济的关键性支撑之一。

以上举措不仅加快了智慧城市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也勾勒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轨迹。

自从智慧城市的概念引入中国之后,就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和响应。

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可谓风生水起,各地政府部门都对智慧城市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在城镇化进程中大显身手,成为破解城市发展问题的“灵丹妙药”。

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恐怕正应了莎士比亚的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书记、副院长孟庆国教授说:“智慧城市是工业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具体来说,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教育、医疗和公共福利,企业只需在公司就可以完成行政审批,政府通过视频就可以了解现场情况,这些都只需轻点包括手机在内的传感器即可。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智慧城市的一个检验标准就是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城市更有智慧,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

”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发展,它并不仅仅是要满足人的一般物质需求,更是要满足人求知、求乐、求富、求安的整体性需求。

而欧盟的智慧城市理念则认为,城市竞争力的高低,不是单一地体现在硬件基础设施上,而是取决于软实力,如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早在2007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研究机构就
开始了对智慧城市的理论探索,他们认为智慧城市可以从6大坐标维度来界定,即智慧经济、智慧流动、智慧环境、智慧公众、智慧生活和智慧管理。

这6大坐标由细分的31个因素和74个指标作为评判标准,其中智慧经济包括创新性、创业性、经济形象和地位、生产力、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国际性6个因素,智慧环境包括自然条件、污染、环境保护、可持续资源管理4个因素,最后根据指标及总成绩来量化考评。

该机构还根据这个标准对欧洲中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进行了“智慧”排名。

“目前,对于智慧城市这一概念还没有权威的定义,概念比较模糊,在世界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学者、公司、政府部门都会从各自立场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

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

但我们相信,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政府决策部门、专家学者和普通大众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将会不断发展和深化。

” 软通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高级总监王剑告诉《经济》记者。

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面对记者的提问,有人侃侃而谈,有人沉默不语,有人避而不谈,有人不屑一顾,有人说是偷换概念,有人说是城市创新。

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莫衷一是表明,智慧城市依然概念模糊,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提速和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建设不必苦苦追寻,自会水到渠成。

对于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而言,2013年1月2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住建部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此举不仅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了规模推广的阶段,也使得智慧城市的概念日渐明晰。

与此同时,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称将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800亿元建设智慧城市。

据国家信息中心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也正着手起草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面对遍地开花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智慧城市并非一两年就能建成,目前智慧城市在国外的数量,加起来也没有国内计划要投资建设的多。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每个地方的情况,不能简单复制。

另外,智慧城市建设也不能贪多求大,切勿当成政绩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