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Array一、术前护理1. 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
2. 给病人进行饮食指导,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3. 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病室每日通风,保证病人充分的睡眠与休息。
4. 有吸烟习惯的病人入院后应停止吸烟。
5. 指导练习各种手术卧位及练习卧床排尿。
指导病人深呼吸、咳嗽、咳痰、翻身等方法并训练。
6. 按要求做好术前准备。
7. 急症入院病人在无医嘱前,不给任何饮食,急腹症者不得给予止痛剂、热水袋及灌肠。
如需急症手术,必须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必要时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抢救准备及配合工作。
二、术后护理1. 维持适当的呼吸功能。
2. 维持适当的心血管功能及组织灌注。
3. 维持泌尿功能。
4. 维持消化功能,补充适当的营养。
5. 做好伤口护理,促进伤口愈合。
6. 做好疼痛的护理。
7. 维持良好的功能体位及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8. 维持液体和电解质平衡。
9. 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
10.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Array一、入院时护理1. 入室时核对患者病区,床号,姓名,性别,腕带信息,确认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现服用药物等,观察患者面色、呼吸、体温、血压、精神状况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向家属交待,并做好记录,报告管床医生。
2. 做好入院介绍,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
3. 危重患者入院后与医生共同进行抢救,病情稳定后按疾病常规护理。
4. 急诊入院患者如需急诊手术,必须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必要时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抢救准备及配合工作。
二、住院时护理1. 给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2. 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保持室温18~22°C,相对湿度55~65%,阳光充足。
病室每日通风2次,15~30min/次,保证患者充分的睡眠与休息。
3. 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入院后应停止吸烟。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一、骨科一般护理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房整洁舒适,备好硬板床、床脚垫,如系四肢骨折须抬高患肢,骨髓炎、骨肿瘤、骨结核患者搬动时要轻,以防病理性骨折,脊柱骨折搬运时,需保持脊柱成直线。
以防进一步损伤。
3.颈椎骨折、复合骨折及危重病人,应备好抢救物品,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4.如遇有可疑特异性感染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准备好单人房间,专人护理。
5.开放性骨折病人应做好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并记录。
6.急诊手术者,应立即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7.须闭锁复位者,除局麻外.禁食4~6小时。
8.须打骨钉者,备皮,并备好牵引用物:牵引架、牵引弓、牵弓用重物等。
9.术前训练床上排便。
10.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情绪。
11.预防三大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
二、骨科手术前后一般护理(一)术前护理1 指导择期手术患者均衡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
2 指导患者术后适应性训练,如练习床上大小便、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练习术中所需的特殊体位、指导翻身及床上活动。
3 确定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术前检查是否完善。
4 进行术前宣教,如遵医嘱禁食禁饮时间,个人卫生(洗澡、更衣、剪指甲)、睡眠要求、禁烟酒、疼痛评分、引流管留置注意事项等并做好护理记录。
5 术前根据医嘱予皮试、备血、灌肠、剃头等准备。
6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信任度和依从性。
7 术晨检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报告主管医师,执行术前各项医嘱。
8 送入术前准备室前:1 )查对床号、病历号、姓名、手术部位与标记、术前术中带药、术前医嘱是否全部执行等。
局麻手术的患者离开病房前应予留置针穿刺,遵医嘱使用术前药物。
2 )检查手术前准备是否完成,如备皮、禁食、禁饮等,嘱患者取下首饰、义齿、眼镜、发夹、手表等,去除口红和指甲油。
3 )离开病房前排尽大小便,戴手术帽及身份腕带,穿手术衣,手术衣内不可穿任何衣裤。
4 )确定手否携带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如支具、颈托、梯形海绵、穿刺针或放射片等。
新版骨科护理常规
新版骨科护理常规骨科护理是指针对骨骼系统疾病、外伤和手术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
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骨科护理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新版骨科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术前准备:对于即将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术前教育,向其解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此外,护士需要与医生协作,完成术前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2.术后护理:骨科手术后,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循环、体温等,并进行相关记录。
同时,针对手术部位和手术种类,护士需要做好切口护理,包括术后伤口处理、更换敷料等。
对于有骨折的患者,护士需要协助医生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操作。
3.疼痛管理:骨科手术或外伤后,患者常常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使用药物,如镇痛剂、非甾体消炎药、麻醉药等,以及非药物疼痛管理手段,如热敷、冷敷、按摩等。
4.康复护理:骨科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帮助其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护士在康复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活动,如活动关节、进行肌肉锻炼等,还需要教育患者正确的康复体位,提醒患者遵守禁区和活动注意事项。
5.防感染与并发症的预防:骨科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容易发生感染并发症,如创面感染、骨髓炎等。
护士在工作中需要加强创面护理,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并教育患者遵守术后的护理原则。
此外,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6.患者教育:护士在骨科护理中要充分发挥患者教育的作用,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相关的自我管理和护理知识。
此外,护士还需要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和参与康复训练。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骨科一般护理常规1、执行外科基础护理常规。
2、急症患者立即配合医师处理。
3、根据病情正确安置体位,卧硬板床,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四肢骨折应抬高患肢20°~30°。
4、石膏夹板固定及牵引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5、各种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高位截瘫病人要按时更换体位,翻身时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线,避免推拉、扭曲等,以免椎体错位,加重脊髓损伤;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发生压疮。
6、按照护理质量要求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僵直、肌肉萎缩、足下垂等。
7、观察生命体征、精神及睡眠状况、二便及疼痛等,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师做好处理。
8、做好心理护理,应鼓励安慰病人,使其精神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9.、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3日无大便者给缓泻剂,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及结石。
10、鼓励病人多做肢体活动和床上运动,上肢骨折应练习握掌运动,下肢骨折练习提髌和足背屈活动等。
骨折急救护理常规1、骨折急救原则是积极抢救生命。
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施以心肺复苏术,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等相应措施。
2、内出血和外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者,取休克卧位及抗休克治疗,严密观察呼吸、脉搏、血压变化,给予氧气吸入与强心、升压、镇静、止痛、止血剂,必要时输液、输血,注意保暖。
3、有昏迷者多数原因为颅脑损伤所致。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切开,人工辅助呼吸。
如出现颅内出血,可及早开颅探查。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4、妥善处理伤口。
开放性骨折应迅速采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压迫、包扎止血。
压迫止血无效,应考虑止血带止血。
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1小时松解止血带10分钟,以避免组织坏死和神经损伤。
伤口表面有异物应清除,外露的骨端切勿还纳入伤口内,应消毒处理后给予灭菌敷料敷盖,伤口内不宜使用药物。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老河口一医院一、一般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观察生命体征及评估全身情况。
2.卧硬板床加软垫。
3.脊柱骨折,骨盆骨折,下肢骨折,骨与关节感染者绝对卧床休息。
4.骨折患者搬运(1)骨折部位固定于功能位。
(2)石膏固定者避免石膏变形,折断。
(3)牵引患者保持患肢于牵引状态。
(4)脊柱骨折者防止脊柱扭曲。
5.合并出血,休克者,先止血,抗休克,再处理骨折。
6.四肢损伤或疾病者,根据病情抬高患肢,观察末梢血运。
7.协助完成各项诊疗,检查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DSA栓塞术,穿刺活检术或切开活检术,牵引术等,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8.加强皮肤护理,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或抬臀1次,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和便秘等并发症。
9.评估并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长海痛尺评分≥4分,给予药物镇痛。
10.满足卧床患者日常需要,完成保留导尿及便秘者的护理,指导并训练患者功能锻炼。
(二)骨科手术术前护理常规1.观察生命体征及评估全身情况。
2.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
3.指导并训练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床上大小便及肢体的活动。
4.术前一日沐浴或备皮,修剪指甲,取下饰品。
5.饮食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6.术前一日晚保证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7.术日晨协助患者更换手术衣,取下义齿,隐形眼镜等,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测体温,血压,脉搏。
8.备好麻醉床及所需物品。
(三)骨科手术后护理常规1.根据麻醉方式选择相应麻醉护理常规。
2.根据手术交接单交接患者,了解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
3.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直至平稳,平稳后,每日测体温,脉搏3次,连测3天正常后改为每日1次。
4.巡视病房,观察有无伤口渗血及阴道流血情况。
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及量。
5.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在位通畅,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按时更换尿袋,保持会阴清洁,会阴擦洗每日2次。
最新骨科护理常规(全本)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骨折病人护理要点】1、针对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2、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动。
3、如伴有休克发生,先行抗休克治疗,再处理骨折。
4、四肢损伤,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血管充盈度、皮肤颜色及温度、疼痛及肿胀等。
5、因骨折而造成病人的剧烈疼痛,遵医嘱尽快给予镇痛药物。
6、保守治疗的病人,应注重骨折部位固定效果的观察。
【手术护理】1、术前护理(1)脊柱及腰以下各关节手术的病人,术前训练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区域的皮肤应在术前24小时开始准备,皮肤不甚干净者,酌情提前准备。
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不能活动的病人指导家属进行皮肤清洁擦拭。
2、术后护理(1)、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病情观察及护理。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石膏固定的病人,执行石膏病人护理要点。
(4)观察病人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5)、脊柱术后的病人,翻身时进行轴向翻身,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6)、四肢手术的病人抬高患肢,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
(7)、对危重病人做好预防合并症的护理,注意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8)、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9)、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协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对危重患者先抢救、后办住院手续。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准备好抢救用物,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可酌情给予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骨折病人保持颈部制动。
5、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6、伤口护理观察包扎止血效果是否明显,经输血及扩容后,伤口渗血是否明显增加,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7、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用药和液体出入量,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骨科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和运动员,其特点为病程长、康复时间长,容易复发。
骨科常见疾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其中护理是重要环节之一。
下面将介绍骨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骨折护理护理目的1.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防止骨折再次移位;2.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3.防止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常规1.保持患肢位置稳定:骨折部位的稳定是骨折愈合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应将患肢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2.满足患者营养需求:骨折患者的能量需求会增加,因此应予以适当的营养支持。
尤其是蛋白质应高于正常人。
3.预防压疮:长期卧床休息的骨折患者容易发生压疮,应采取预防措施,如翻身、按摩等。
4.疼痛控制:骨折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应给予适当的止痛药。
关节疾病护理护理目的1.保持关节运动功能;2.预防关节僵硬;3.控制疾病发展。
护理常规1.保持合适的运动量:适合的运动可增强肌肉、韧带和骨骼的强度,并可以帮助关节更好地工作。
2.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进而导致关节疾病的发展。
因此,保持合理的体重是预防关节疾病的关键。
3.疼痛管理:关节疼痛是关节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应给予适量的止痛药或中药进行疼痛控制。
4.低盐、低脂饮食:降低盐分和脂肪的摄入量,可以降低关节疾病的风险,同时有效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
脊柱疾病护理护理目的1.减轻脊柱疾病症状的发生;2.防止脊柱疾病的加重;3.促进脊柱的康复。
护理常规1.保持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姿势对脊柱健康至关重要。
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2.控制运动量: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脊柱的康复,但是过度的运动会加重症状,应适当控制运动量。
3.疼痛管理:脊柱疾病的症状之一是疼痛。
应及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和镇痛剂。
4.生活起居护理:合理的生活起居可减轻脊柱疾病的症状。
如睡眠时选择正确的姿势、穿着合适的鞋子等。
护理作为骨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折、关节、脊柱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一、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外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鼓励病人进食,注意全身营养状况。
按医嘱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躯干及下肢大关节疾患病人,应卧硬板床,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对长期卧床者,应鼓励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形成。
5、对四肢疾患者,应抬高患肢,注意观察肢体末梢血运。
6、搬动骨髓炎病人时,动作要轻,防止病理性骨折。
7、脊柱疾病合并截瘫者,翻身时须保持躯干成一直线,避免因曲屈、扭转、椎体错位而损伤。
8、注意倾听石膏、夹板固定及持续牵引者的反映,随时帮助解除不适。
9、指导上肢骨折练习手指握拳活动,下肢骨折者练习提髕和足背屈曲活动。
10、对下肢持续牵引及截瘫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形成。
(1)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2)截瘫病人大小便失禁应随时更换污染衣被。
使用便盆勿拖拉。
必要时在肛门周围涂氧化锌软膏以保护。
(3)建立翻身卡,注明翻身时间、卧位、皮肤情况,认真登记。
(4)鼓励病人卧床期间加强主动活动,协助被动活动肢体,以增进血液循环。
11、对恢复期病人,应定时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脱钙等。
在功能锻炼过程中,以主动活动为主。
二、骨科严重创伤护理:1、按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神志、面色、脉搏、呼吸、血压,每15-30分钟测一次生命体征,并记录。
3、氧气吸入。
4、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气管切开。
5、保留导尿。
认真观察尿量及颜色,记每小时尿量。
6、观察有无颅脑及腹部复合伤。
7、呼吸窘迫综合症,往往在严重创伤、多发性骨折休克后24小时内逐渐形成。
应注意观察病人是否有进行加重的低氧血症及明显呼吸困难,虽充分供养,症状仍不缓解。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8、观察病人眼结膜及前胸是否有出息点,是否在排除脑损伤情况下出现意识障碍,并有明显呼吸困难。
如发生这种情况,应警惕是否有脂肪栓塞。
9、凡四肢创伤中有挤压伤、骨折、血管伤、曾上过止血带的病人,均应严密观察,警惕肌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生。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康复训练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促进 患者的功能恢复。
03 骨科患者日常护理
疼痛护理
评估疼痛程度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 录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
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
遵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 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非药物治疗
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非药物 手段缓解疼痛,同时指导患者进
患者病情状况评估
疼痛评估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 取相应的措施缓解疼痛。
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的功能状况,了 解患者的活动能力。
风险评估
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并发 症和风险,制定相应的预 防措施。
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注意事项告知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骨科疾病的相关知 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康复过程中的注意 事项,避免因不当行为导致病情加重。
社区资源链接
向患者介绍相关的社区资源和服务, 如康复中心、护理中心等,以便患 者获得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患者满意度调查
01
02
03
04
设计调查问卷
设计涵盖护理服务内容、护理 质量、护理人员态度等方面的
调查问卷。
发放问卷
在患者出院前或出院后一段时 间内发放调查问卷,确保患者
有足够的时间填写。
数据统计与分析
行放松训练和分散注意力。
伤口护理
保持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周围清 洁干燥,避免感染。
观察伤口情况
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如发现 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康复训练
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美观,保持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室内温湿度。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人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生、护士、主任、护士长,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设施及使用方法。
3、介绍住院制度及作息时间。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舌苔、脉象。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天。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正常后连测3天。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h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直至正常后3天。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手术病人术前一日,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7、手术后病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测3天。
8、手术当日上手术前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并记录在体温单相应栏内。
9、手术当日、术后3天,至少每日晨测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10、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至少每日测4次。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3、上肢骨折宜抬高伤肢高于心脏水平,下肢骨折宜抬高床头150-200。
石膏、夹板固定及持续牵引者,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远端动脉搏动等情况,做好皮肤护理,详细交接班,并记录。
4、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及气味,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5、及时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6、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骨科、手外科护理技巧常规
骨科、手外科护理技巧常规
1. 床位管理
- 床位应保持整洁,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 床垫应选择合适的硬度,以更好地支撑患者身体和减轻压力。
- 患者体位调整应根据医嘱进行,以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和预防
压疮的发生。
2. 皮肤护理
- 患者的皮肤应定期检查,特别注意有没有损伤或感染的迹象。
- 患者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和皮肤摩擦。
- 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以保持皮肤的水分平衡。
3. 活动和康复护理
-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活动,以避免肌肉和关节僵硬。
- 康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体力训练,以帮
助恢复功能。
- 康复护理人员应记录患者的活动情况,以评估康复进展。
4. 疼痛管理
- 应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
- 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水平,并记录疼痛评估结果。
- 应提供患者疼痛管理的相关教育,让患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镇痛药物。
5. 预防感染
- 护士应遵守手卫生的规范,定期洗手或使用洗手液。
- 患者的伤口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干燥和清洁。
- 床单、被褥等用品应及时更换和清洗,以预防感染的传播。
6. 安全防护
- 床栏应设置好,确保患者在床上安全。
- 应定期巡视患者,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 应及时清除患者周围的杂物,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骨科、手外科护理技巧的常规要点,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和相关指导进行操作,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卧硬板床。
3、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果胶成分的饮食。
4、骨盆骨折等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5、四肢骨折的患者,应抬高患肢,观察肢端血液循环,保持功能位置。
6、搬运患者时动作要稳、轻、准,防止扭转躯干和肢体,以免加重损伤。
7、预防便秘,3日未解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8、对患者进行入院、检查、治疗、术前、术后及出院等健康教育,尤其是应
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9、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一、常规护理1.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抚慰患者的精神创伤,解除其焦虑、恐惧感,指导患者以积极态度配合治疗和护理。
2.根据病情选择饮食。
3.患者卧位⑴卧硬板床,脊柱疾患、骨盆骨折及多发损伤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加铺海绵垫或气垫床。
⑵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位置)并置于功能位,减轻肿胀,促进回流。
⑶搬动病人时,四肢骨折未处理前应保持牵引状态,脊柱损伤者,应使脊柱保持水平位,避免发生再错位。
4.感染的预防卧床患者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5.卧床病人鼓励床上活动,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并踝泵训练每小时一次或按摩下肢(由下向上的顺序)每日3~4次,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下床活动,预防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人第一次下床要由护士搀扶。
二、术前准备1.完善各项化验检查。
2.术后需卧床的患者,应做床上大小便的练习。
3.遵医嘱按时完成配血、备皮、灌肠、留置导尿、术前给药等。
4.术日早备好病例、药品、X片等,并将患者的贵重物品妥善保管。
5.准备床单、抢救药品及器械,房间进行空气消毒。
三、术后护理1.根据麻醉方式进行护理。
2.平卧位:脊柱手术仰卧6小时后,每1~2小时脊柱呈直线轴向翻身。
3.执行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4.四肢手术后,将患肢垫高于心脏位置,促进回流,利于消肿。
四、疼痛的护理患者疼痛剧烈时,应仔细查找原因并给予有效的止痛剂。
五、病情观察1.重病人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及时评估,做出正确判断,以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2.评估患肢末梢血循环状况,选择疗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炎症的吸收。
3.有伤口或出血时,应加压包扎及止血;渗出多时,及时更换敷料。
4.保持大小便通畅,便秘时应及时处理。
六、健康教育1.环境创造舒适的休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和干扰。
2.根据病情,做好饮食指导。
⑴保证充足的营养。
⑵讲明术前禁饮食的重要性。
⑶讲明保持清洁、戒烟的重要性。
3.心理指导⑴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的性质、原因,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医学知识,介绍有关治疗护理的方法和意义,以取得合作。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专业常规
第三节、骨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牵引术一、保持患者舒适。
头部稍抬高,腰部可适当垫软枕,冬季注意保暖。
二、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及患肢肢体活动情况三、经常检查牵引带是否松散或脱落,防止牵引锤接触地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保持患肢处于正常的牵引体位;牵引重量适度。
四、行皮肤牵引时,注意牵引部位皮肤有无炎症或水疱;检查胶布是否脱落。
五、骨牵引时应保持钉或针眼处的清洁干燥,保持皮肤及床铺的清洁,不要触摸或移动牵引针,每日在牵引针孔处滴75%酒精两次。
六、防止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
教会患者有规律的功能锻炼,如手指、足趾、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运动。
七、防止足下垂。
可用托脚板托起。
八、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经常按摩受压部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及用力咳嗽;多饮水,多吃水果和粗纤维食物并指导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定时活动肢体,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血栓性静脉炎。
第二节石膏固定术一、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二、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检查肢端温度、颜色、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经常检查石膏边缘及骨突处,防止受压。
三、石膏未干时勿搬动、勿按压,石膏完全干固后应按其凸凹的形状垫好枕头。
四、手术后及有创口的患者,如发现石膏被血或脓液浸透,应及时处理。
五、保持石膏清洁,防止石膏被水、尿、粪便等分泌物浸渍和污染。
六、注意功能锻炼,提醒或指导患者作石膏内固定肢体的等长肌肉收缩运动,情况许可时,鼓励下床活动。
第三节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一、平卧硬板床,垫软褥或气垫床。
搬动时固定颈部、腰部,保持脊柱生理曲度,呈轴线翻身。
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感觉及四肢肌力、截瘫平面情况。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增加胸壁运动。
2、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鼓励患者每日主动咳嗽、深呼吸,指导有效咳嗽,防止肺部感染。
因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困难时,可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骨科护理常规全本
骨科护理常规全本骨科护理是一项专门针对骨骼疾病或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细致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本文将全面介绍骨科护理的常规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以及术后康复。
一、术前准备1.患者评估: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既往病史等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疾病的详细情况,确定护理重点和需注意的问题。
2.术前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手术过程、麻醉方式、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加强患者的信心,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3.皮肤护理:帮助患者进行皮肤清洁,清除污垢和感染源,切勿使用刺激性物质,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4.术前空腹:指导患者禁食禁饮,避免发生误吸风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5.避免感染:做好手卫生和隔离措施,保持手术室干净整洁,确保术前环境无菌。
二、术中护理1.麻醉监测:密切观察患者麻醉深度、呼吸道情况、血压、脉搏和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手术准备:提供合适的手术器械、材料,确保手术室的准备工作有序进行,避免手术中的延误和失误。
3.手术协助: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递送器械、物品,提供所需的手术用药。
4.出血控制:通过吸引器、止血带、电凝等方法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确保手术视野清晰。
5.手术记录: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手术开始和结束时间、使用器械和材料、出血量、术中特殊情况等。
三、术后康复1.术后疼痛管理: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及时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提高康复效果。
2.康复护理:设计合理的康复方案,包括运动训练、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培训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注意卫生:加强伤口的清洁和消毒,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增加营养摄入,促进骨骼生长和修复。
5.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减轻术后焦虑和抑郁,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引言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是指对于骨伤科中医疾病患者进行的常规护理措施。
骨伤科中医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积液、软组织损伤等,这些疾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的常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环境护理1.病房环境要保持安静,避免嘈杂声音。
2.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保持病人卧床的干净整洁,防止交叉感染。
4.病床要保持平整,避免患者滑倒。
二、饮食护理1.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以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
2.多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患者症状。
三、伤口护理1.清洗伤口时要注意卫生,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进行清理。
2.伤口出血时要及时使用纱布进行止血,避免感染。
3.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引起感染和伤口再次损伤。
四、药物护理1.按照医嘱准确服用药物,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
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3.药物的保存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五、疼痛护理1.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止痛药物。
2.配合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等缓解疼痛。
六、心理护理1.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七、康复护理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2.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3.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康复计划。
结束语骨伤科中医疾病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药物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可以帮助骨伤科中医患者更快地康复。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抵抗力,避免再次发生骨伤科中医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2、除急诊手术禁食禁饮外,其他患者给与高钙、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3、根据病情正确安置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卧硬板床或气垫床硬挡,保持关节功能位。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以及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况,发展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准确、及时做好记录。
5、主动协助或指导搬运安置老年和严重外伤患者;检查全身,查清受伤部位;排除大出血、内脏操作及休克等严重问题;协助诊断有否多发伤。
6、骨折患者注意固定骨折部位,限制局部活动,根据骨折及固定情况适时地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功能锻炼。
7、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注意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深静脉栓塞、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8、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9、按照各种疾病的健康指导计划做好健康指导。
大体内容包括:(1)加强营养;(2)保持良好心境;(3)预防再次外伤;(4)加强功能锻炼;(5)定期复查。
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生命体征不平稳者,首先抢救生命。
尽早建立静脉通路,给予高流量吸氧。
(2)初步固定骨折部位,保护创面。
开放性骨折、骨折端外露者,切勿随意复位。
用无菌敷料保护创面,夹板固定。
(3)防止进一步加重损伤。
搬动患者时注意稳、准、轻。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交代患者少动,避免加重损伤。
(4)遵医嘱注射TAT和使用抗生素。
(5)用止血带止血时,每2小时更换缚扎部位,密切观察备注循环情况。
更换部位时至少比夫扎部位高2-3cm。
(6)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①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机;②配合医师进行各项术前检查;③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患肢适当抬高并固定于功能位。
(2)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进食,加强营养,促进愈合。
(3)严密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末梢血运情况,根据病情特点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安装外固定架者,防感染、防松动。
(5)长期卧床者按时翻身、拍背,鼓励多饮水,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等。
手外伤护理常规按外科及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急诊手外伤者出血较多时,立即通知医师进行简单包扎止血。
(2)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①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机;②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③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术后取平卧,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给予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促进神经、血管的修复。
(3)严密观察切口疼痛、渗液、出血等,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4)行血管吻合术者参照断指再植术护理常规(局部保温、使用解痉抗凝药物等)。
(5)神经吻合者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状况,了解指端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的情况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
(6)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1)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术后三日开始进行手指功能锻炼。
2)肌腱吻合术后三天视病情指导患者逐渐开始作轻度伸屈指肌腱活动,防止肌腱粘连。
肢体骨折内固定护理常规按外科及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钙、丰富维生素饮食。
拟急症手术者禁食。
(2)评估伤情,首先协助处理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3)行牵引者要保持牵引的正确方式和有效效能,不能随意增减重量。
(4)遵医嘱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做好抗生素皮试、备血等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监测生命体征等。
(2)术后24小时局部冰敷,抬高患肢,并注意患肢血运。
肢体骨折内固定,大多数是坚强内固定,一般不需要外固定辅助,但若骨折极不稳定可辅以皮牵引2-4周或石膏固定资产-6周。
行皮牵引或石膏固定者,按相应护理常规。
(3)麻醉清醒且无恶心、呕吐后,患者可恢复高蛋白、高钙饮食,如排骨、牛奶、鸡蛋等。
(4)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及引流情况,术后3-5天或敷料渗湿时更换敷料。
24小时后引流量小于50-100ml时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5)根据病变部位,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截肢手术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严重外伤患者应首先抢救生命。
(2)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做好解释、劝慰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说明截肢的必要性,提高患者对截肢的认识,以取得理解与配合。
(3)严重的肢体外伤及感染者及时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长期慢性消耗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患者,术前给与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或营养,以利于术后伤口愈合。
(5)履行术前告知程序,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并签字,报院领导审批签字后方可实行截肢手术。
(6)行半骨盆切除术者作肠道准备。
(7)截下肢者训练床上使用大、小便器。
2、术后护理(1)了解手术及麻醉情况,按麻醉后护理常规,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等,防止严重创伤或感染、高龄和小儿患者病情恶化。
(2)麻醉清醒无恶心、呕吐后,逐渐恢复高蛋白、丰富营养的饮食。
(3)严密观察被截肢体残端的渗血情况,床旁常备止血带,以防残端血管结扎线脱落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4)评估肢体残端有无水肿、压疮、炎症、皮肤坏死等征象,及时报告医师和处理。
(5)评估患者有无残肢疼痛和患肢痛,给与心理疏导,减轻患肢痛。
(6)指导患者进行残肢锻炼,防止关节挛缩。
骨盆骨折护理常规1、术前或非手术治疗护理(1)受伤24-28小时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
若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应立即报告工程师,及时给予抗休克护理。
(2)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痛加剧及急性腹膜炎症状;了解肛门有无解痛、疼痛或出血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3)注意观察皮下有无出血及出血进展。
(4)遵医嘱留置导尿管,保持其通畅;观察并记录尿液性质、量及颜色。
(5)防止再骨折或在移位。
切勿随意搬动患者及更换体位以防骨折移位,使病情至少卧床休息2-6周,同时注意预防压疮发生。
(6)骨盆悬吊牵引者,保持吊带平坦、干燥、完整。
骨突部位用棉垫保护或酒精按摩,预防压疮。
(7)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8)拟手术者,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备血、备皮、导尿、清洁灌肠等。
(9)给予患者心理安抚,稳定情绪,坚强减轻紧张、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
2、术后护理1)了解手术及麻醉情况,按麻醉后护理常规。
2)给予心电监护、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神志、尿量等,预防大出血。
3)麻醉清醒无恶心、呕吐后,逐渐恢复高蛋白、富含粗纤维、果胶的食物,鼓励多饮水。
4)观察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通畅,防止伤口感染。
5)术后睡气垫床,平卧和健侧卧交替更换,以预防压疮。
尽量减少大幅度搬运患者,防止内固定断裂、脱落。
6)术后7-10周下床活动,并逐步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腰腿疼痛严重的患者,遵医嘱应用止痛剂。
(2)术前绝对卧硬板床,抬高床头20度,膝关节屈曲以放松背部肌肉。
2、术后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大小便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的征象。
(2)术后尿潴留的患者,可用听流水声、热敷或按摩膀胱区等诱导排尿,必要时行留置导尿。
(3)功能锻炼:A、术后第三天鼓励患者行主动直腿抬高和双下肢踩单车式的蹬腿锻炼,协助患者屈膝屈髋等被动活动,以避免手术后神经根粘连;B、术后两周进行腰背肌肉锻炼:取仰卧位,用头、双肘及双足跟着床,使臀部离床,腹部前凸如拱桥,稍倾放下,重复进行。
运动量秩序渐进,以不引起腰腿痛加重为宜。
骨干骨折病人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股骨干骨折多有强大的暴力所致,骨折时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内脏损伤、颅脑损伤等可危及生命安全,患者多恐惧不安,应稳定患者的情绪,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2、饮食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需急诊手术者则禁食。
3、体位抬高患肢。
4、保持牵引有效效能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以免导致过度牵引或达不到牵引效果。
小儿悬吊牵引时,牵引重量以能使臀部稍稍悬离床面为宜,且应适当约束躯干,防止牵引滑脱至膝下而压迫腓总神经。
在牵引过程中,要定时测量肢体长度和进行床旁X线检查,了解牵引重量是否合适。
5、病情观察(1)全身情况:包括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腹部情况以及失血征象。
创伤初期应警惕颅脑、内脏损伤及休克发生。
(2)肢体情况: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尤其对于股骨下1/3骨折的患者,应注意有无刺伤或压迫腘动脉、静脉和神经征象。
6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1)伤后1-2周内应练习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同时被动活动髌骨(左右推动髌骨);还应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其他小关节乃至全身其他关节活动。
(2)第3周健足踩床,双手撑床或吊架抬臀练习髋、膝关节活动,防止股间肌和膝关节粘连。
二、术后护理1、饮食鼓励进食促进骨折愈合的饮食,如排骨汤、牛奶、鸡蛋等。
2、体位抬高患肢。
3、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患肢及伤口局部情况。
4、功能锻炼三、出院指导1体位股骨中段以上骨折患者下床活动时,应始终保持患肢的外展位,以免因负重和内收肌的作用而发生继发性向外成角突起畸形。
2扶拐锻炼由于股骨干骨折后的愈合及重塑时间延长,因此需较长时间扶拐锻炼。
扶拐方法的正确与否与发生继发性畸形、再损伤,甚至臂丛神经损伤等有密切关系。
因此,应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双拐。
3拐杖是辅助步行的一种工具,常用的有前臂拐和腋拐。
前臂拐轻便,使用方便,拐的把手位置可依患者上肢长短调节;腋拐靠腋下支撑,应用普遍。
用拐注意事项:①拐杖下端必须安装橡皮头,以免拐杖在地上滑动而至不稳;拐杖上端的横梁上需垫软垫,以免使用时压迫腋下软组织;②腋拐高度:以患者直立时,拐从腋窝到地面并向身体两侧分开,橡皮头距足20cm为宜。
过高,行走时拐杖将撑至腋下,引起疼痛不适,甚至难以行走;过低,则可发生驼背,感到疲劳;③单拐与双拐的选择与使用:腋拐可用单拐也可用双拐。
单拐适用于因手术后恢复期、患肢不能完全负重,而需借助单怪来增加健侧对整个身体重量的支撑,大部分置于健侧。
当一侧下肢完全不能负重时,必须使用双拐,这样可增加行走时的平衡,且省力。
双腋拐使用方法:先将两拐同时稳放在两腿前方,然后提起健肢移到两拐的前方,再将两拐同时向前方移到健肢前方,如此反复,保持两拐及一健肢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④防跌倒:患者初次下地时,应有护理人员在旁辅助,并及时给与帮助和鼓励,指导用拐,防止患者因不习惯而失去重心而跌倒及出现情绪低落。
初次下地时间不可过长,以后逐渐延长下地时间。
2-3个月后行X线片复查。
若骨折已骨性愈合,可酌情使用单拐而后期弃拐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