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6.4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本课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图片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会机械地运用加减法运算,缺乏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数量关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找出问题的数量关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3.交流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图片、操作材料等。
2.学具准备:学生操作材料、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如:“小猫和老鼠”的故事,小猫有3个鱼,老鼠有2个鱼,他们一共有多少个鱼?让学生回答,引出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者操作材料,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如:“停车场里有3辆车,又来了2辆车,停车场里现在有多少辆车?”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数量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6.4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4解决问题教案学科数学单元第四单元课时第4课时课题解决问题(数数策略)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让学生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2.注重培养学生调动已有认知经验,通过尝试,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读图,让学生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微课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反思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做游戏同学们,我们做一个游戏,看看我是第几?教师找两组学生(要15人以上)站成一列,然后报数:1、2、3、4、5、6、7、8、9、10、11、12、13、14、15……站好队,睁开眼睛回答问题1.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挣开眼睛,看看对错。
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谁排在第1位、谁排在第2位,谁排在第10位,谁排在第15位了,那么我们现在看看第10和第15同学之间有几位学生呢?学生数数:1、2、3、4,共有4人。
2.我们看看这幅图画中是什么意思?出示教科书第79页主题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学生看图,述说:在一个晴朗的天中,小丽和小宇去参观动物园。
小丽排在第10位,小宇排在第15位。
这里从图画中不能看出有几人,你有什么方法?(1)生独立思考(2)生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1.数一数;2.画一画)1.教科书第79页“做一做”。
让学生模仿例6,说说东东和玲玲之间有几人。
通过“做一做”,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进一步明晰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
今天你又哪些收获?学生互相说一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数一数画一画。
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如数的认识、比较、加减等。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关系。
2. 数的比较: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掌握比较符号(>、<、=)。
3. 加减运算: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比较和加减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
2. 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数的认识、比较和加减运算的知识点。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家长分享解决方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3. 解决问题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秩序。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2.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问题的意义,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并求解,最后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应用题,对于问题的理解、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找寻以及算式的列出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义,能够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2.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简单应用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找寻,算式的列出。
2.难点: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答案的检验。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用于展示问题。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答案和检验方法,用于课后检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加减法列出算式,并求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练习,解决一些类似的简单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二是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实物、游戏道具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际情境和游戏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水果,然后提问:“如果再给你一个水果,一共有多少个?”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实际情境,让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公园场景,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然后提问:“如果有小朋友加入,一共有多少人?”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认识加法和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 学会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并能正确计算。
3.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数、计算物品的剩余数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并能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教学卡片或实物。
3. 学生用书、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物品的数量变化,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 练习:让学生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可以通过教学卡片或实物进行练习。
4. 应用:给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
如计算物品的总数、计算物品的剩余数量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如计算家庭中的物品数量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物品的数量变化,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流畅,学生的参与度高,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6.4 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6.4 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巩固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巩固和运用一年级上册数学所学知识,如:认识数字、数的顺序、分类、比较大小、简单的加减法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法、验证结果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实际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与一年级上册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思考和验证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2.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讨论最优解法。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经验。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 教师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观察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六单元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描述理解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材、问题卡片、奖励小礼品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并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引言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示例演示(10分钟)教师以一个具体的问题为例,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三步: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问题卡片,要求学生合作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帮助彼此理解问题,合作完成解题过程。
第四步:讲解总结(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总结和讲解,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第五步:练习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几道类似的问题,让学生个别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巩固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导入、示例演示、小组合作、讲解总结、练习巩固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朥能对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各有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更善于用直观的方式理解问题,而有些学生可能更善于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逻辑推理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意义和运用。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和问题,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练习题,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图中有3个小朋友在分苹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简单的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决,并解释解决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综合性更强的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6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材。
2.学生准备练习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如: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早上你们做了些
什么有趣的事情?
2. 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提出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有
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3.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逐步明白如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4. 实践应用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生活问题,并分组讨论解决方法,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5. 总结反思
通过学生展示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体会,强调解决问
题的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各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
时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或者算出一天中玩耍的时间等等,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6.4 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主要环节
学、议、测
主要学法
自主学习
环节
教学过程
导
(2分钟)
出示小动物图。
从左数,小兔子排第几?
学
(9分钟)
(一)观察主题图
1.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读懂图,指名说出图上的信息。
小丽说:“我排第10”,小宇说:“我排第15”。
师提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数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两个数,只数10和15中间的两个数
强调: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0和15指的是小丽和小宇,而题目要求数他们两人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4.突出讲解用列算式解决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不过刚刚我看到了有同学是用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结果不是4,大家一起来看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学生找出原因得出:15-10这个算式不对,应该列式为15-10-1=4。
(一)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和结果。
生可能汇报: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也就是说明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同学。
(师在黑板上示范板书方法二:△△△△△△△△△○△△△△☆)
师:大家同意吗?还有别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可能汇报:还可以直接数数,11,12,13,14总共是4个数。(课件出示怎样解答?)
(板书方法一:11 12 13 14)
3、练习十八第5-6题
梳理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排队
方法一:△△△△△△△△△○△△△△☆
方法二:⑩11 12 13 14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解决问题(一)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解决问题(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整数的认识,理解数的大小、数序和数的组成。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运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勤奋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认识: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整数的意义,理解数的大小、数序和数的组成。
2. 10以内加减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整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数序和数的组成。
(2)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律。
(3)解决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整数的认识:理解数的组成。
(2)10以内加减法: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理解运算规律。
(3)解决问题: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3. 操作练习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技能。
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应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概念,但还不能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故事、实物等。
2.准备教学场地,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猫捡气球的故事,小猫捡到了3个气球,又捡到了2个气球,一共有几个气球?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解决。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呈现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引导他们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练习,巩固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小狗有4条腿,小猫有4条腿,一共有几条腿?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爸爸又买了7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6.4《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6.4《解决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内容,这是人教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四节。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教材第37页到第40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介绍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学习如何阅读题目,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答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重点则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算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投影仪,以及学生们常用的彩色笔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每天吃2个,问小明可以吃几天?2. 例题讲解:我将带领学生们一起分析这个问题,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们独立解决,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他们的解题方法。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们课后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将会清晰地列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每一步的数学表达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15个橙子,他每天吃3个,问小明可以吃几天?答案:小明可以吃5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内容至关重要。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小明吃苹果的例子。
这个例子简单易懂,与学生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单元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第4课时解决问题课时内容教材第7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目标1.学会画示意图,会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之间有几人”(第几和第几之间有几个)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数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平时我们在放学、乘坐公共汽车时都要排队,要遵守规则。
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需要排队呢?【学情预设】买电影票、做操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排队不仅是一种规则,而且,在排队中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解决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排队的场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解决“之间有几人”的问题。
师:同学们在动物园中排着队观看大熊猫,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学情预设】小丽排在第 10,小宇排在第 1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学情预设】要解决的问题是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师:哪位同学能把题目的信息完整地说出来?【学情预设】小丽排在第 10,小宇排在第 15。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师:“之间”是什么意思?【学情预设】就是小丽和小宇中间有多少人。
师:小丽和小宇中间有多少人包括小丽吗?包括小宇吗?【学情预设】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多少人,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
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讨论一下,关键是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预设1:写数或数一数的方法。
有的学生从 1 写到 15,再找出 10 和 15 之间有 11、12、13、14,得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 4 人;有的学生从 10 写到 15,再找出 10 和 15 之间有 11、12、13、14,得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 4 人。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六_4《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
你想怎么解决,用自己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板
种解答就是不包括小丽和小宇。
(2)小组8名同学站成一排,
最前面和最后面两名同学
举起右手,请这两名同学之
间的同学出列。
(3)小组展示、汇报。
生1:小丽的前面有9人。
生2:小丽前面的9人加上
小丽就是10人。
生3:小宇的前面有14人。
2.小组内交流解题策略,
展示、汇报解答的方法。
数(数数):11121314
画(画示意图):
△△△△△△△△△
☆△△△△☆
摆(摆一摆):10○○○○15
看(看直尺):
在直尺上找到10和15,在
它们中间有11、12、13、14
这4个数。
3.比较后明确:画示意图、
数数的方法比较好。
面有
3
从左边数,小马排
第
小马和小牛之间有
(
解决问题
数(数数):11121314
画(画示意图):△△△△△△△△△☆△△△△☆摆(摆一摆):10○○○○15
看(看直尺):
口答: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课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将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识数的能力,对简单加减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问题分析、信息整理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信息,确定解决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观察图片或故事,找出关键信息,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明确解决方法。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7.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4课时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情境导入【设计意图:】通过按要求数数,主要是考察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数序掌握的是否熟练。
迁移到今天的新授内容中来。
同时,也是做铺垫。
复习1~20的数数,主要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与排列,为今天的教学做铺垫。
学习任务一:探究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的方法【设计意图:】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创造了机会。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1.提示:课件出示例6图片,请仔细观察图片和提出什么数学的问题?一、学生跟学,教师指导小组内先讨论,你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会汇报。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预设1:我发现的数学信息是,小丽排在第10,小宇排在第15.2.预设2: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小丽前面有几人?3.预设3:提出的问题是小丽和小宇之间还有几人?4.提示:你是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5.预设1:求小丽前面的人就是不包括小丽。
10人中减去小丽就是她前面的人即10-1=9(人)6.预设2: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弄清楚什么是“之间”。
7.预设3:“之间”就是既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
8.预设4:我用数一数的方法从小丽后面第一个开始数道小宇为止即11、12、13、14,共4人。
9.预设5:我用画一画的方法找到小丽和小宇地位置,中间地就是它们之间的人,中间有4个圆点,表示4人。
10.预设64个圆点,表示4人。
11.预设7:我还可以列式计算即用15减去10就是小丽和她前面的人,再减1就是减去小宇本人,剩下的就是他们之间的人即15-10-1=4(人)。
12.提示:你们的方法真多,值得表扬!13.总结: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
学习任务二:运用分析法解决排队问题【设计意图:】安排运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在前一个例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大教学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设: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理解“之间”,是什么意思?就是他们中间的人数。
你有办法解决吗?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独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小丽,“☆”代表小宇,其他同学用“△”表示,动手排一排。
2.小组交流:怎么排的?
议
(9分钟)
(一)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和结果。
生可能汇报: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也就是说明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同学。
(师在黑板上示范板书方法二:△△△△△△△△△○△△△△☆)
师:大家同意吗?还有别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可能汇报:还可以直接数数,11,12,13,14总共是4个数。(课件出示怎样解答?)
(板书方法一:11 12 13 14)
(二)游戏活动
请15个同学上台排队,并指定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往右的位置,台下的同学闭眼睛先听台上的两名同学说自己的位置。再说出这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
测
(20分钟)
1.做一做(出示教材79页情景图)
2.拓展题(课件出示拓展题)
①小明早晨排队等校车,他前面有14人,后面有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
②10只小动物排成一行,小兔左边有3只小动物,小兔右边有几只小动物?
“学、议、测”约定助学课堂教学设计
累计教案数________
备课日期
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月日
月日
课题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7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3、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主要环节
学、议、测
主要学法
自主学习
环节
教学过程
导
(2分钟)
出示小动物图。
从左数,小兔子排第几?
学
(9分钟)
(一)观察主题图
1.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读懂图,指名说出图上的信息。
小丽说:“我排第10”,小宇说:“我排第15”。
(板书方法三:15-10-1=4(个)
师进一步提问:15为什么减掉10,还减1?
(板书口答: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数数、画图的方法来想一想、说一说。
归纳总结:刚才我们用数一数、摆一摆和列算式的方法来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人数,看来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师提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数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两个数,只数10和15中间的两个数
强调: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0和15指的是小丽和小宇,而题目要求数他们两人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4.突出讲解用列算式解决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不过刚刚我看到了有同学是用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结果不是4,大家一起来看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学生找出原因得出:15-10这个算式不对,应该列式为15-10-1=4。
3、练习十八第5-6题
梳理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排队
方法一:△△△△△△△△△○△△△△☆
方法二:⑩11 12 13 14⑮
作业布置
想一想每天放学时你排在队伍的哪个位置,你与好朋友之间有几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