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中考文言文《观刈麦》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观刈麦》全文详细翻译
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观刈麦》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之《观刈麦》(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
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之《观刈麦》(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观刈(yì,割)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同“垄”,田埂)黄。
妇姑荷(hè,肩挑)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只)惜(盼望)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拿着)遗穗,左臂悬敝(破旧)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缴纳)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zēng,竟然)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yà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整天,终日)不能忘。
【译文1】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竟然不用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译文2】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翻译赏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翻译赏析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①。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②。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③。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④。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⑤。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⑥,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⑦。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⑧。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作为继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诗人,白居易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这一点与前代诸多诗人不同。
他的诗论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又有所创新,在古代文学理论中独树一帜。
白居易对他诗歌理论的阐述比较系统、完整,形成一个严密自足的体系,这在唐代诗人中是首屈一指的。
[说明] 这首诗是唐宪宗李纯元和元年(八○六),白居易做盩厔(zhōu zhì周至)尉时的作品。
它通过作者耳闻目睹的事实,反映了农民因遭受残酷剥削,将自己的全部夏收交纳租税,最后不得不拾麦穗过活的悲惨情景。
诗里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同时因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感到十分内疚。
[注释] ①覆陇(lǒng拢)黄:形容成熟的麦穗覆盖田埂,一片金黄。
“陇”,同“垅”,田埂。
②荷(hè贺):用肩担着。
箪(dān丹)食:圆形竹哭盛的食物。
浆:汤水。
③饷(xiǎng 响)田:送饭到田里去给干活的人吃。
南冈:南边的山坡。
④灼(zhu ó酌):烤。
《观刈麦》诗词赏析及译文(锦集11篇)
《观刈麦》诗词赏析及译文〔锦集11篇〕篇1:《观刈麦》诗词赏析及译文《观刈麦》唐朝: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古诗简介《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精神。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篇2:《观刈麦》诗词赏析及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浆,互相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困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绩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观刈麦》注释⑴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
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
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
精神。
下面小编整理了观刈麦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观刈麦》译文及注释译文: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幺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
⑴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
五言古诗:《观刈麦》
五言古诗:《观刈麦》《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作品评述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
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
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
【人教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唐诗两首》观刈麦原文和译文 鄂教版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观刈麦》原文和译文翻译 Nhomakorabea原文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观刈麦》白居易(原文+翻译)
《观刈麦》白居易(原文+翻译)观刈麦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长一些。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注释:(1)刈(yì):割。
(本诗为古体诗)(2)陇: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5)荷(hè)箪(dān)食(sì):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箪食固定读dān sì[如箪食壶浆,箪食瓢饮],指装在竹篮里的饭食,食不单独作名词讲)(6)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7)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8)丁壮:青壮年男子。
(9)南冈:地名。
(10)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11)但:只。
白居易诗《观刈麦》赏析
白居易诗《观刈麦》赏析《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观刈麦⑴(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⑵。
妇姑荷箪食⑶,童稚携壶浆⑷,相随饷田去⑸,丁壮在南冈⑹。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⑺,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⑻。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⑼,右手秉遗穗⑽,左臂悬敝筐⑾。
听其相顾言⑿,闻者为悲伤⒀。
家田输税尽⒁,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⒂,曾不事农桑⒃。
吏禄三百石⒄,岁晏有余粮⒅。
念此私自愧⒆,尽日不能忘⒇。
词句注释⑴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 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白居易《观刈麦》朗读原文及译文
白居易《观刈麦》朗读[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赏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
他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收集为《白氏长庆集》。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长一些。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赏析《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
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及翻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原文】《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⑴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 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前蜀韦庄《纪村事》诗:“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⑹丁壮:青壮年男子。
[小初高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唐诗两首》观刈麦原文和译文 鄂教版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念此私自愧,日不能忘。
《观刈麦》原文和译文
翻译
原文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34篇:《观刈麦》原文、赏析与阅读训练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
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她要来拾麦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
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唐诗两首》观刈麦原文和译文 鄂教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这夏日好天长。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观刈麦》原文和译文
翻译
原文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诗歌鉴赏答案附译文
《观刈麦》诗歌鉴赏答案附译文《观刈麦》诗歌鉴赏答案附译文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翻译: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
他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收集为《白氏长庆集》。
1、主题: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他们低头割麦,脚底下蒸腾着湿热的土气,脊背上照射着灼人的太阳。
本来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仍顾不上炎热,只想珍惜这初夏较长的天光,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一幅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一种反常心理。
正因如此,才会使读者去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常。
《观刈麦》创作背景及译文赏析
《观刈麦》创作背景及译文赏析《观刈麦》创作背景及译文赏析观刈麦【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创作背景《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赏析一《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
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观刈麦》中英文翻译及注释
《观刈麦》中英文翻译及注释观刈麦【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长一些。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英译Farmers are seldom free during the whole year,and especially busy inMay.When night came south winds blow,covering the fields were wheat that isyellow and rippened.Women carried baskets full of food,and children carried pots of soup andwater.Following eachother they set out after men who worked inthe fields anddelievers the food,men who reaped wheats in Nangang.Their feet steamed of the heat from the ground,their backs baked under thehot sunlight.Their toil and tiredness ignored them from the heat,but what they cherishedwas the limited days of summer.Then a poor women,who held a child and stood by one side.hang onto her left shoulder.Hearing what she told,makes *sad.They seld all their houses and fields to fulfill the taxes,and now theirhunger can only be fulfilled upon these pieces of grains of wheat.Yet what have I gave to God that got me out of these agricultural life.300 denier of salaries per year,with rice and food that cannot be finishedover the year.Thinking of this made my heart thump with shame,a shame that clings on untilevery end of the day.注释(1)刈(yì):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的主要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根据理解找出相关诗句。 4.感受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风格。
作者简介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诗语言
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长篇叙事 诗《长恨歌》《琵琶行》被后世誉为 “古今长歌第一”。和元稹(zhěn)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整体感知
• 诗中写到了哪些人?他们 在干什么?
人
• 妇姑 • 童稚 • 丁壮 • 贫妇人 • 诗人
事
担饭 提水 割麦 拾麦 观刈麦
概括诗意
1、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
割 麦 图
拾 麦 图
概括诗意
2、这首诗可分为几部分?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结构全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交代时间地点
描 写 悲 惨 场 景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全家出动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忙碌艰辛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农人心理活动
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贫妇抱子 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 拾麦者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拾麦穗 赋税的 比,表现了诗人对劳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赋税沉重 繁重 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 -不劳而获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幼小的孩子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食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烧,烤
以上为 全诗的第一 部分,写作者 旁观农民收 割麦子,目睹 农民全家出 动忙碌艰辛 的劳动场面.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拿着掉在地里的麦穗.秉,本义是以手执禾,这里引申为”拿 ”.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造成贫妇人今天的贫困原因是——税
今天的拾麦人是曾经的割麦人,那么 今天的割麦人明天可能会是拾麦者。这 让人多么心酸呀!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自愧”显示了作者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理解性阅读
1.“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悲”从何来?(用原文回答) 答: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 情和关心?
主题
对 劳 动 人 民 的
深 切 同 情
问题探究
贫妇为何要拾麦?
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孔子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少”“倍 ”突出农人的辛苦,表达作者 的同情。 “黄”显示了丰收在即,显示了农人的喜悦。
译 文
农家很少有闲时,五月到来人更忙.昨夜南风 阵阵起,小麦盖垄翻金浪.女人挑篮送饭菜,儿童 提罐送浆汤.相互跟随到麦田去,男人割麦在南冈. 泥土滚烫烘双脚,似火烈日晒脊梁.筋疲力尽还不 觉得炎热,只为珍惜夏日长. 又见一位穷村姑,抱子抱到田垄旁.右手拾着 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诉说的 一番话 ,听到的人都感到悲伤.为交租税地卖光, 拾这麦穗充饥肠. 而今我有什么功德,竟从不用从事种田与植 桑.做官的俸禄每年三百石,年底尚且有余粮.想 到这些心里暗自惭愧,(自责之心)整日不能忘.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触景生情
割麦者 农民的 艰辛
鲜
明
对
议 论
全诗精华)
官员 生活 舒适
比
背景简介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 感于 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 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 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 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 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 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 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 清楚。
诗中的劳动人民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梅尧臣《陶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蚕妇》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 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白居易《红线毯》
朗读课文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 麦覆陇 lǒng 黄。妇姑荷箪 hè dān 食,童稚zhì携壶 浆。相随饷 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 气,背灼 zhuó 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 bǐng遗穗, 左臂悬敝 bì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 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描写 农民辛勤割麦的句子是: 足蒸暑土气 , 背灼炎天光 。 力尽不知热 , 但惜夏日长 。 4.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 右手秉遗穗 , 左臂悬敝筐 。
5.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苦的 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 6.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
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
唱和甚多,人称“刘白”。著有《白
氏长庆集》。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 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
题目解说
•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 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 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 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 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 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 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 村实际的好诗篇. • 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 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 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竟然 从事,做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做官的俸禄 年底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上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 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 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
“
• • •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蒸”“灼”可见农人的辛苦。 • “不知”“但惜”这样矛盾的心理令人 心酸,饱含了作者的同情、怜悯。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 n 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晏 yà
重点词句
刈:割 倍:更加。 覆:遮满。 田家:指农民。 荷:挑着。 壶浆:用壶盛的汤水。 丁壮:指青年人。 灼:烧,晒烤。 敝筐:破篮子。敝,破旧。 吏禄三百石:唐制,县尉从九品,官 禄每月三十石。 石,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