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学研究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初等数学研究_习题集(含答案)

初等数学研究_习题集(含答案)

《初等数学研究》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 1. 已知αβ、是方程22(2)(35)0x k x kk --+++=的两实数根,则221αβ++的最大值是( )..20.19.21.18A B C D2. 设()lg (101)2xxxb f x a x x a b -=+++4是偶函数,g ()=是奇函数,则的值为( )11..1.1..22A B C D --3. 设432()f x xa xb xc xd =++++,其中a b c d 、、、为常数,如果(1)1,f =[]1(2)2,(3)3,(4)(0)4f f f f ==+=则( ).5.3.7.11A B C D4. 若不等式2lo g 0m x x -<在区间(0,2)内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1116m ≤< B.1016m <≤ C.104m <<D.116m ≥5. 已知()()(,),(7)7f x y f x y x y R f +=∈=且, 则(49)f 等于( )A.7B. 14C.49D. 16. 设33,(5)2003(5)1,(4)2003(4)1,x y xx y y -+-=--+-=为实数,满足则().x y +=A.1B. 9C. -1D. -97. 实数x y 、满足关系式[][]21yx x =+--和[]1y x =+,则x y +的值一定是( )1012.1516.910.A B C D .与之间与之间与之间一个整数8. 对每一个自然数n, 抛物线22()(21)1,n yn n x n x x A =+-++与轴交于n B 两点,||n n A B 以表示该两点的距离,则1122||||A B A B ++ 20022002||A B +等于( )2001200220032004.....2002200320042003A B C D9. 已知多项式2(),4(1)1,1(2)5,(3)f x a x c f f f =--≤≤--≤≤则满足()3825.4(3)15.1(3)20.(3)33f B f C f D f ≤≤-≤≤-≤≤-≤≤A .7(3)2610. 若2222,260,2x y x x yx yx -+=++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A.15B. 14C. 17D. 1611.设2250,320,a x x b 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较大的一根是的较小的一根那么a b +的值是( )A.-4B. -3C. 1D. 312. 2320x x -+=方程的最小一个根的负倒数是()A.1B. 12C. 2D. 413. 在,A B C G ∠022直角中,A =90为重心,且G A =2, 则G B +G C =( )A . 25 B. 10 C. 20 D. 1514.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等于0120,该圆锥的侧面积与表面积之比值为( )A.23B.45C.12D.3415. ∠∠0A B -A C 在A B C 中,C =90,A 的平分线A D 交B C 于D ,则C D等于( ).tan .sin .co s .co t .A AB AC AD A16. 在A B C 中,A B A C =,,,D B C B E A C E ⊥为中点且于交A D P 于,已知3B P =, 1P E =,则P A =( )A B C D ....17.已知梯形A中,//,,A B CA B C DA DBC BD A B C B D D C S S∠⊥=梯形平分且则,3A B C D .:1. 2.5:1.2:1. 1.5:118. 已知A D是直角三角形A B C斜边上的高,43A B A C ==,,:()A B CA C DS S=则,5A B C D .:3.25:9.4:3.16:919.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斜边上的中线为1,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14A B C D 1..1..220. 若一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的面积相等,则他们的边长之比为( )11113A B C D ....二、填空题1 21. 集合2{1,2,31},{1,3},{3}A mm B AB =--=-=,实数m 的值是 _______22. 若函数2()1f x x a x =-+能取得负值,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23. 设x y z 、、为实数,1()2x y z =++,则23x y z=24. 函数sin ()yA x b =ω+ϕ+在同一周期内有最高点(,312π),最底点(7,512π-),则它的解析式为25. 若函数[]2(2)1,()2x f xf -+∞的定义域为,则的定义域为26.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前20项的和n S =170,则691116a a a a +++ =27. 已知:1ta n 11ta n +α=-α,则sin 2α的值=28. 设11(0),()f x f x x x ⎛⎫=-<= ⎪⎝⎭则29. 2,120nn S n =数列的前项和那么这个数列的前项中所有奇数项的和是30. 2006!的末尾的“0”的个数是 31. 已知:12()()3f x f x x x+-=+,则()___________f x =32. 不等式20a x a b x b ++>的解集是{23}M x =<<,则_____,______a b ==33. 以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长为边作三角形,则它的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之比为34. 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PA=2, PB=1, PD=3, 则A P B ∠的度数为 35. 1E F GA EB F A BC A E B F G S=,是的中线,与交于,若,则A B CS=36. 在A B C 中,5B C M I A B C =,与分别是的重心与内心,若//M I B C则A B A C +的值为37. 在A B C 中,90C ∠=,I IE A B E ⊥为内心,于,若2B C =,A C =3, 则A E E B ⋅=38. 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C, 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内切圆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之比是39. 若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高为8cm ,则上、下底之和为40. 凸n 边形的n 个内角与某一个外角的和为1350°,则n 等于三、计算题41. 121212{}1,2,,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已知数列中,且121,n n a a ++≠求20031.n n a =∑42. 求函数332s in 3s inc o s 3c o s s in 2c o s 2x x x xy x x+=+的最小值。

初等数学研究答案(1)

初等数学研究答案(1)

3.已知:在凸五边形ABCDE 中,∠BAE=3α,BC=CD=DE,且∠BCD=∠CDE=.2-1800α求证:∠BA C =∠CAD=∠DAE.思路:证五边形ABCDE 内接于圆,则由等弦⇒等弧⇒等圆周角即得所证。

沿此思路,有多种证法,这里介绍两种教简的方法。

证法1.发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连接BD ,如图1.14,则得△CBD 是等腰的且底角()[]()如分析所述即得所证。

共圆、、、同理,共圆、、、E D C A E D B A BDE CDB ∴-=--=∠∴=--=∠ααααα322211801801801800图1.14EDBCA证法2:巧证等腰梯形。

连接BE ,如图1.15 ∠C=∠D,BC=DE,..3.2在圆上而所对圆周角皆为等弧共圆且底角、、、等腰梯形A A E D D C C B DEB CBE E D C B CDEB ∴=∠==∴=∠=∠⇒⇒ααα图1.15EDACB4.设H 为锐角△ABC 之垂心,若AH 等于外接圆半径,求证:∠BAC=600分析:因条件中的等量关系含有外接圆半径,故宜画出外接圆,以便发现隐含的联系,现介绍三种较简的证法。

证法1:借助平行四边形。

连接CO 并延长交外接圆于D ,如图1.17,则有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易证BD//AH(同⊥BC), AD//BH(同⊥AC),⇒AHBD 是平行四边形;图1.17DOHCBA60600,21=∠∴=∠∴===A BDC CD R AH BD ,证法2.利用欧拉线的预备定理60600212121217.118.1,=∠=∠=∠∴=∠∴===⊥MOC BOC A MOC OC R AH OM M BC OM 知则由例如图于作图1.18KMDO ABC证法3.利用正弦定理60sin 2sin 2219.1,,=∠∴=∠=∠=⊥⊥A AB C R AHF AH AF AC BF BC AE ,则有如图设图1.19FEABC6.在△ABC 中,先作角A 、B 的平分线,再从点C 作上二角的平分线之平行线,并且连D 、E,若DE//BA ,求证:△ABC 等腰。

初等数学专题研究答案

初等数学专题研究答案

习题解答第一讲自然数的基数理论与序数理论1、在自然数的基数理论中,证明自然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证明:对于 A B 二{(a,b)|a A,b B}与 B B 二{(b,a) |b B,a A},定义Ax B 到 B x A 的映射为:(a,b) —厶(b,a),(a, b) A決B,(b,a)^ B汉A显然这个映射是A B到B A的 ------ 映射,所以A B = B A,于是按定义有:A B A,即乘法满足交换律。

2、利用最小数原理证明定理14.定理14的内容是:设p(n)是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如果:(1)命题p(n)对无穷多个自然数成立;(2)假如命题对n = k (k_n0)成立时,能够推出命题对n二k -1也成立,那么对一切自然数不小于n o的自然数n,命题p(n)必然成立。

证明:如果命题不真,设使命题不成立的自然数构成集合M,那么M非空,因此, M中必有一个最小数r0(ro - %)。

此时,由于不大于r0的自然数只有有限个,按照条件(1),至少有一个自然数r(r>r°),命题在r处成立;于是由条件(2),命题对r-1也成立,连锁应用条件(2),那么命题在r,r-1,r- 2,…,r-k,…处都成立,而这个序列是递减的,因此r o必然出现在这个序列中,这与r o的假定不符,这个矛盾说明定理14成立。

3、用序数理论证明3+4=7证明:3 1 =3:=4,3 2 =3 1 =(3 T):= 4:=5,3 3=32 =(3 2) =5 = 6,3 4 =3 3 =(3 3)= 6=74、设平面内两两相交的n个圆中,任何三个不共点,试问这n个圆将所在的平面分割成多少个互不相通的区域?,证明你的结论。

解:设这n个圆将所在平面分割成f(n)个部分,显然f(1) = 2,f(2) = 4 ;如果满足条件的n个圆把平面分割成f(n)个部分,那么对于满足条件的n+1个圆来说,其中的n个圆一定已经把平面分割成f(n)个部分,而最后一个圆由于与前面的每个圆都相交,并且由于任何三个圆不共点,所以这最后的圆与前面的n个圆必然产生2n个交点,这2n个交点必然把这最后一个圆分割成2n段圆弧,这些圆弧每一段都把自己所在的一个区域一分为二,从而f(n 1) - f (n^ 2n,于是得:f( 2)- f(1)= 2, f( 3) —f( 2 )= 4,, f (n) — f (n —1) = 2(n 一1)将这n-1 个等式相加得:f(n) — f(1) = 2・4,—2(n—1) = n(n 一1)即 f ( n( n 1 ) 2 =2n - n25、设平面上的n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割成 f (n )个互不相通的区域,证明:f(nr 1 MLY2证明:显然f(1)= 2=「(「° 1成立;假将设平面上的k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割成 f (k ) = 1 • k(k 1)个互不相通2的区域,那么对于平面上的k+1条直线来说,其中的任意k条直线最多把平面分割成二1「也D个互不相通的区域,对于最后的直线来说,它如果与前面的每2条直线都相交,那么在这条直线上最多可以产生k个交点,这k个交点可以把最后的这条直线分割成k+1段,每一段都将自己所在的区域一分为二,从而f (k 1) - f (k) =k 1所以:f(k 1) - f (k) k 1=1 9 k 12k(k 1) 2(k 1)才(k 1)(k 2)2 2所以公式f (n) =1 n(; °在n = k 1时也成立,于是公式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

(完整版)初等数学研究答案

(完整版)初等数学研究答案

2。

对自然数证明乘法单调性:设a,b,c∈N则(1)若a=b,则ac=bc(2)若a<b,则ac<bc(3)若a>b,则ac>bc证明:(1)设命题能成立的所有c组成的集合M.∵a·1=b·1∴1∈M假设c∈M即则(ac) ′= (bc)′﹤=﹥ac + 1 = bc + 1重复以上过程a次,可得到ac + a = bc + a = bc + b即a(c+1) = b(c+1)∴c∈M由归纳公理知M = N。

所以命题对任意自然数c成立(2)若a 〈 b,则有k∈N,使得a + k = b,由(1) (a + k)c = bcac + kc = bc﹤=﹥ac < bc(3)依据(2)由对逆性可得。

7.设=(3+13) / 2 ,=( 3-13) / 2 , An= (n-n)/ 13(n=1,2,…。

.).(1)以为根作一元二次方程(2) 证明A n+2=3A n+1+A n;(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3n 是10的倍数;解:(1)∴由韦达定理得以为根作一元二次方程为:X2—3X-1=0(2)证:3A n+1+A n=3(n+1—n+1)/13 +(n-n)/13=()(n+1—n+1) /13+(n-n)/13=n+2 —n+2 —n+1 +n+1 +n—n)/13 =n+2 -n+2)/13=A n+2(3) 证:①当n=1时,有A3 =10,则 10| A3.②假设当n=k时,有10| A3k则当n=k+1时,A3k+3 = 3A 3k+2+A3k+1=3(3A 3k+1+A3k) +A3k+1=10 A 3k+1 +3 A3k10|10 A 3k+1 , 10| 3A3.∴10|10 A 3k+3由①②得,对∀n∈N*,有10| A3n。

9.证明整数集具有离散性.证明:要证明整数集具有离散性,即要证明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整数a与a′之间不存在整数b,使a<b< a′。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答案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答案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答案初等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它包括了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几何图形与变换等内容。

在学习初等数学的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然而,有时候我们在解答习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答案是否正确。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初等数学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1. 2+3=52. 4-2=23. 5×6=304. 12÷3=4二、方程与不等式1. 求解方程2x+3=7:解:2x+3=72x=7-32x=4x=22. 求解不等式3x-5<7:解:3x-5<73x<7+53x<12x<4三、几何图形与变换1.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cm,高为3cm,求面积。

解:面积=(底边长×高)÷2=(4×3)÷2=6cm²2. 计算矩形的周长:已知矩形的长为6cm,宽为3cm,求周长。

解:周长=(长+宽)×2=(6+3)×2=18cm以上是一些初等数学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解答习题时,除了直接给出答案,我们还应该注意解题思路和方法。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推理的学科,通过思考和推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因此,在解答习题时,我们应该思考问题的本质,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而不仅仅是追求答案的正确与否。

另外,解答习题时也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几何图形与实际物体相联系,通过观察和测量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总之,初等数学习题的答案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能够思考问题、运用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等数学研究试题答案

初等数学研究试题答案

习题一1、数系扩展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两种扩展方式(P9——P10) 答:设数系A 扩展后得到新数系为B ,则数系扩展原则为:(1)B A ⊂(2)A 的元素间所定义的一些运算或几本性质,在B 中被重新定义。

而且对于A 的元素来说,重新定义的运算和关系与A 中原来的意义完全一致。

(3)在A 中不是总能实施的某种运算,在B 中总能施行。

(4)在同构的意义下,B 应当是A 的满足上述三原则的最小扩展,而且有A 唯一确定。

数系扩展的方式有两种:(1)添加元素法。

(2)构造法。

2、对自然数证明乘法单调性:设,,,a b c N ∈则(1),;a b ac bc ==若则(2),;a b ac bc <<若则(3),a b ac bc >>若则;证明:(1)设命题能成立的所有C 组成集合M 。

a b,a a 1,b b 1,P13(1),(1)a 111,a ac a c ac a bc b c bc b b Mc M c bc==⋅=⋅=+=+=+=+''∴⋅=⋅∴∈∈= (规定)假设即ac ,ac a c .bc a ba bcbc bc M ==∴+=+∴=''∴∈'又 由归纳公理知,,N M =所以命题对任意自然数成立。

(2),,.a b b a k k N <=+∈若则有 (P17定义9)由(1)有()bc a k c =+a c kc =+ac bc ∴< (P17.定义9)或:,,.a b b a k k N <=+∈若则有 bc ()a k c ac kc =+=+ ()ac ac kc a k c bc ∴<+=+=.ac bc ∴=(3),,.a b a b k k N >=+∈若则有a ().cb kc bc kc =+<+ac bc ∴>3、对自然数证明乘法消去律:,,,a b c N ∈设则(1),;ac bc a b ==若则(2)ac bc a b <<若,则;(3)ac bc a b >>若,则。

初等数学研究参考答案

初等数学研究参考答案

1、 已知21-=i z ,则150100++z z 的值等于( )A 、1B 、1-C 、iD 、i -2、 已知53sin =θ,02sin <θ,则2tan θ的值等于() A 、21B 、21-C 、31D 、3 3、 函数136-+-=x x y 的值域是()A 、⎥⎦⎤ ⎝⎛∞-317,B 、⎥⎦⎤ ⎝⎛∞-1277,C 、(]5,∞-D 、[)+∞,5 4、 若实数y x ,满足()()22214125=-++y x ,则22y x +的最小值为()A 、2B 、1C 、3D 、25、 曲线()x x x f -=4在点P 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03=-y x ,则P 点坐标为()A 、()3,1B 、()3,1-C 、()0,1D 、()0,1-6、 设集合{}1>=x x M ,{}12>=x x P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P M =B 、P P M = C 、M P M = D 、P P M =7、 设α是锐角,2234tan +=⎪⎭⎫ ⎝⎛+πα,则αcos 的值等于() A 、22B 、23C 、33D 、36 8、 设()x f 是定义在R 上以2为周期的偶函数,已知()1,0∈x 时,()()x x f -=1log 21,则函数()x f 在()2,1上()A 、是增函数,且()0<x f ;B 、是增函数,且()0>x fC 、是减函数,且()0<x f ;D 、是减函数,且()0>x f9、 已知锐角βα,满足()21sin ,1tan =-=αβα,则βcos 等于() A 、426+B 、426-C 、462-D 、426-- 10、分解因式:y x y x 62922-+-(x-3y)(x+3y+2)分解因式:3542322+++++y x y xy x=(x+y)(x+2y)+3(x+y)+(x+2y)+3 =(x+y)(x+2y+3)+(x+2y+3) =(x+y+1)(x+2y+3) 已知200420052004112004--+-=x x y ,则()2004y x +的值是; x=1/2004,y= -2005/2004,代入得1 已知实数m 满足m m m =-+-20082007,则=-22007m 2008 计算⎥⎦⎤⎢⎣⎡--+÷⎥⎦⎤⎢⎣⎡-++x x x x x x xx 1111=1/2x-1 自然数集的两种主要理论是 基数理论 、 序数理论 。

刘九员初等数学研究试卷答案

刘九员初等数学研究试卷答案

《初等数学研究》学校班级座号姓名得分一、选择题(3×8=24分)1、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D).(A)梯形(B)平行四边形(C)弓形(D)矩形2、在△ABC中,∠A=58°,AB﹥BC,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A)0°<∠B<64°(B)58°<∠B<64°(C)58°<∠B<122°(D)64°<∠B<172°3、直角△ABC的斜边BC在平面α内,顶点A在平面α外,则△ABC的两条直角边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与斜边BC组成的图形是( D ).(A)一条线段(B)一个锐角△(C)一个钝角△(D)△4、如图,在△ABC 中,∠A ﹕∠B ﹕∠C=3﹕5﹕10,又△A ′B ′C ≌△ABC ,则∠BCA ′﹕∠BCB ′等于( B ).(A)1﹕2 (B)1﹕4(C)1﹕3 (D)2﹕35、一个凸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n -1个内角的和是2005°,则n 的值是( C )(A)12 (B)13 (C)14 (D)以上都不对6、设△ABC 三边的中点分别为D,E,F,则△ABC 与△DEF 之间是( C ).(A)相似变换 (B)位似变换(C)既是相似变换又是位似变换 (D)既非相似变换又非位似变换7、设X 、Y 、Z 分别是△ABC 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则1..-=ZB ZAYA YC XC XB是(C ). (A) AX 、BY 、CZ 三线共点的充要条件;(B) AX 、BY 、CZ 互相平行的充要条件;(C) AX 、BY 、CZ 三线共点或互相平行的充要条件;(D) X 、Y 、Z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8、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为6,并且斜边上的高把斜边分成3:2两段,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A ). (A)625 (B)64 (C)65 (D)325 二、填空题(3×10=30分)1、 将命题“对顶角相等”写成假言命题的形式是_如果两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角相等2、 几何命题的证明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不同的证法。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解答》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解答》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解答第一章 数系1.1 集合论初步·自然数的基数理论习题1.11.证明集合0{|}x x >与实数集对等。

证明:取对应关系为ln y x =,这个函数构成0(,)+∞与(,)-∞+∞的一一对应,所以集合0{|}x x >与实数集对等。

2.证明()()()A B C A B A C = 证明:()x AB C x A ∀∈⇒∈或x B C ∈,x A ⇒∈或(x B ∈且x C ∈),那么有x A ∈或x B ∈同时还有x A ∈或x C ∈,即x A B ∈同时还有x A C ∈,所以()()()()()x A B A C A B C A B A C ∈⇒⊆反过来:()()x AB AC x A B ∀∈⇒∈且x A C ∈,对于前者有x A ∈或者x B ∈;对于后者有x A ∈或者x C ∈,综合起来考虑,x B ∈与x C ∈前后都有,所以应是“x B ∈且x C ∈”即“x B C ∈”,再结合x A ∈的地位“或者x A ∈”以及前后关系有“x A ∈或x BC ∈”即()x A B C ∈,所以()()()()x AB C A B C A B A C ∈⇒⊇所以()()()A B C A B A C =。

3.已知集合A 有10个元素,,B C 都是A 的子集,B 有5个元素,C 有4个元素,B C有2个元素,那么()BA C -有几个元素?解:集合()BA C -如图1所示:由于452(),(),()r C r B r B C ===,所以32(),()r B C r C B -=-=, 从而1028(())r B A C -=-=, 即()BA C -有8个元素4.写出集合{,,,}a b c d 的全部非空真子集。

图1CBA5.证明,按基数理论定义的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成立。

证明:设,,A B C 是三个有限集合,并且B C φ=,记(),(),()a r A b r B c r C ===首先:由于BC φ=,所以A B A C φ⨯⨯=,所以其次:对于(,)(){(,)|,}a x A B C a x a A x B C ∀∈⨯=∈∈,由于x B C ∈,那么若x B ∈,于是(,)a x A B ∈⨯; 若x C ∈,于是(,)a x A C ∈⨯,所以总有(,){(,)|,}{(,)|,}a x a x a A x B a x a A x C A B A C ∀∈∈∈∈∈=⨯⨯即()(())()A BC A B A C r A B C r A BA C ⨯⊆⨯⨯⇒⨯≤⨯⨯反过来:(,)a x A B A C ∀∈⨯⨯,那么(,)a x A B ∈⨯或者(,)a x A C ∈⨯于是有,a A ∈x B ∈或者x C ∈,即,a A ∈x B C ∈,所以(,)()a x A B C ∈⨯即()(())()A BC A B A C r A B C r A BA C ⨯⊇⨯⨯⇒⨯≥⨯⨯所以()a b c ab ac +=+6.在基数理论定义的乘法下,证明1a a ⨯=。

初等几何研究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等几何研究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等几何研究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题:已知四边形ABCD中,AB = 6cm,BC = 8cm,∠ABC = 90°,角ADC的度数为60°。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解析: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BCD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且∠ABC = 90°,∠ADC = 60°。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求得∠BAC的度数。

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到:sin∠BAC/AB = sin∠ABC/ACsin∠BAC/6 = sin90°/ACsin∠BAC/6 = 1/ACAC = 6/sin∠BAC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求得AC的长度。

根据余弦定理可以得到:AC² = AB² + BC² - 2AB·BC·cos∠ABCAC² = 6² + 8² - 2·6·8·cos90°AC² = 100AC = √100AC = 10再次,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求得AD的长度。

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到:sin∠ADC/AC = sin∠CAD/ADsin60°/10 = sin∠CAD/AD√3/10 = sin∠CAD/ADAD = 10sin∠CAD/√3最后,我们可以计算四边形ABCD的面积。

四边形ABCD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即△ABC和△ACD。

面积公式为:四边形ABCD的面积 = △ABC的面积 + △ACD的面积= (1/2)·AB·AC + (1/2)·AC·AD= (1/2)·6·10 + (1/2)·10·10sin∠CAD/√3= 30 + 50sin∠CAD/√3综上所述,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30 + 50sin∠CAD/√3。

第二题:已知直角三角形ABC,其中∠B = 90°,AB = 5cm,AC = 12cm。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解答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解答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解答第一章 数系1.1 集合论初步·自然数的基数理论习题1.11.证明集合0{|}x x >与实数集对等。

证明:取对应关系为ln y x =,这个函数构成0(,)+∞与(,)-∞+∞的一一对应,所以集合0{|}x x >与实数集对等。

2.证明()()()A B C A B A C =证明:()x A B C x A ∀∈⇒∈或x B C ∈,x A ⇒∈或(x B ∈且x C ∈),那么有x A ∈或x B ∈同时还有x A ∈或x C ∈,即x A B ∈同时还有x A C ∈,所以()()()()()x A B A C A B C A B A C ∈⇒⊆反过来:()()x A B A C x A B ∀∈⇒∈且x A C ∈,对于前者有x A ∈或者x B ∈;对于后者有x A ∈或者x C ∈,综合起来考虑,x B ∈与x C ∈前后都有,所以应是“x B ∈且x C ∈”即“x B C ∈”,再结合x A ∈的地位“或者x A ∈”以与前后关系有“x A ∈或x B C ∈”即()x A B C ∈,所以()()()()x A B C A B C A B A C ∈⇒⊇ 所以()()()A B C A B A C =。

3.已知集合A 有10个元素,,B C 都是A 的子集,B 有5个元素,C 有4个元素,B C 有2个元素,那么()B A C -有几个元素?解:集合()B A C -如图1所示:由于452(),(),()r C r B r B C ===,所以32(),()r B C r C B -=-=,图1CBA从而1028(())r B A C -=-=, 即()B A C -有8个元素4.写出集合{,,,}a b c d 的全部非空真子集。

{,}{},{},{},{,},{,},{,},{,},{,},{,},{,,},{,,},{,,},{,,}a b c d a b a c a d b c b d c d a b c a b d a c d b c d5.证明,按基数理论定义的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成立。

初等数学研究答案

初等数学研究答案

A 卷一1.在三线段a,b,c 中,欲证a=b+c ,可做线段p=b+c ,然后证 a=p2.反射轴相同的两个反射之积是 恒等变换3.轨迹的基本属性是指 纯粹性和完备性4.三大尺规作图的不可能问题是 化圆为方、倍立方、三等分角5.在ABC 与'''A B C 中,若'A A ∠=∠ ()'180A A ∠+∠=则'''''''ABC A B C S AB AC S A B A C = 二1. 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关系是 相似2. 设E 、F 、G 、H 分别是ABCD 的AB 、BC 、CD 、AD 边上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 是 平行四边形3. 下列变换中不是合同变换的是 位似比不等于±1的位似变换4.5三1. 设ABC 由一点M 与顶点A 、B 、C 的连线分别交BC 、CA 、AB 于点D 、E 、F ,求AM BM CM AD BE CF++2. 在ABC 的三边上分别取111,,222AE EC CD DB BF FA ===,求:DEF ABC S S1.在ABC中,M是BC的中点,求证:AB+AC>2AM2.证三角形三高线交于一点(西瓦准则)3.求作三角形,已知它的三条中线一1. 梅涅劳斯定理是证明 共线点 的有力工具2. 反射相同的两个反射的积是 恒等变换3. 在ABC 与'''A B C 中,若'A A ∠=∠ ()'180A A ∠+∠=则'''''''ABC A B C S AB AC S A B A C =4.轨迹的纯粹性是指 属于轨迹上的每一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 5.三大尺规作图的不可能问题是 化圆为方、倍立方、三等分角 二1.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 1:4 2.在三角形的三高线、三中垂线和三中位线中,不共点的三线是 三中位线 3.正方形的一边与对角线之间 无公度 4.欧拉线上的三点是指 外心、垂心、重心 5.位似比为-1的位似变换是 中心对称 三1. 已知ABC 中,AB=8cm ,BC=6cm ,AC=10cm.求:(1)ABC S(2)AB 边上的高BD 的长2. 在ABC S 的三边上分别取111,,333AD AB BE BC CF CA ===,已知ABC S =3, 求:DEF S。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解答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解答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解答第一章 数系1.1 集合论初步·自然数的基数理论习题1.11.证明集合0{|}x x >与实数集对等。

证明:取对应关系为ln y x =,这个函数构成0(,)+∞与(,)-∞+∞的一一对应,所以集合0{|}x x >与实数集对等。

2.证明()()()A B C A B A C = 证明:()x AB C x A ∀∈⇒∈或x B C ∈,x A ⇒∈或(x B ∈且x C ∈),那么有x A ∈或x B ∈同时还有x A ∈或x C ∈,即x A B ∈同时还有x A C ∈,所以()()()()()x A B A C A B C A B A C ∈⇒⊆反过来:()()x AB AC x A B ∀∈⇒∈且x A C ∈,对于前者有x A ∈或者x B ∈;对于后者有x A ∈或者x C ∈,综合起来考虑,x B ∈与x C ∈前后都有,所以应是“x B ∈且x C ∈”即“x B C ∈”,再结合x A ∈的地位“或者x A ∈”以及前后关系有“x A ∈或x BC ∈”即()x A B C ∈,所以()()()()x AB C A B C A B A C ∈⇒⊇所以()()()A B C A B A C =。

3.已知集合A 有10个元素,,B C 都是A 的子集,B 有5个元素,C 有4个元素,B C有2个元素,那么()BA C -有几个元素?解:集合()BA C -如图1所示:由于452(),(),()r C r B r B C ===,所以32(),()r B C r C B -=-=, 从而1028(())r B A C -=-=, 即()BA C -有8个元素4.写出集合{,,,}a b c d 的全部非空真子集。

图1CBA{,}{},{},{},{,},{,},{,},{,},{,},{,},{,,},{,,},{,,},{,,}a b c d a b a c a d b c b d c d a b c a b d a c d b c d5.证明,按基数理论定义的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成立。

初等数学研究答案习题五5至18 李长明 周焕山编

初等数学研究答案习题五5至18 李长明 周焕山编

习题五5、证明下列不等式。

(1)2210(,);x y xy x y x y R +---+≥∈ 证明:221x y xy x y +---+ 222212x y x y x y +=+---+2211122x y x y =+--+221(1)(1)02x y =-+-≥(2)32110990()10x x x x R +-++>∈证明:321109910x x x -++299110()101010x x x =-++22999110[()()]20201010x x =--++29297110()204010x x x =-++0>6、设n ∈N ,求证:135211(2)(2)(2)(2)!n nnn nn -----≥证明:①当n=1时,112,11!-≥即n=1时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n=k 时不等式成立,即135211(2)(2)(2)(2)!k kkkkk -----≥则当n=k+1时,有1352121(2)(2)(2)(2)(2)11111k k k k k k k -+-----+++++ 1352121(2)(2)(2)(2)(2)k k kkkkk-+>-----1211(2)!1(1)!k k k k +≥-=++即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知,对任意自然数n 不等式成立。

7、设,,,,a b c d R +∈求证: (1)≥+证明:假设0≥+>成立,则有22≥+即:()().a c b d ab cd ++≥++也即:2.ab ad cb cd ab cd +++≥++0ad cb ∴+≥>22()ad cb ∴+≥22()2()()()4ad ad cb cb ab cd ∴++≥⋅ 22()2()()()0ad ad cb cb ∴-+≥ 2()0ad cb ∴-≥但2()0ad cb -≥是成立的,并且上面每一步都可逆,因而不等式得证。

初等数学研究答案第一到第三章

初等数学研究答案第一到第三章

习题一1、数系扩展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两种扩展方式?(P9——P10) 答:设数系A 扩展后得到新数系为B ,则数系扩展原则为:(1)B A ⊂(2)A 的元素间所定义的一些运算或几本性质,在B 中被重新定义。

而且对于A 的元素来说,重新定义的运算和关系与A 中原来的意义完全一致。

(3)在A 中不是总能实施的某种运算,在B 中总能施行。

(4)在同构的意义下,B 应当是A 的满足上述三原则的最小扩展,而且有A 唯一确定。

数系扩展的方式有两种:(1)添加元素法。

(2)构造法。

2、对自然数证明乘法单调性:设,,,a b c N ∈则(1),;a b ac bc ==若则(2),;a b ac bc <<若则(3),a b ac bc >>若则;证明:(1)设命题能成立的所有C 组成集合M 。

a b,a a 1,b b 1,P13(1),(1)a 111,a ac a c ac a bc b c bc bb Mc M c bc==⋅=⋅=+=+=+=+''∴⋅=⋅∴∈∈= (规定)假设即ac ,ac a c .bc a b a bc b c bc M ==∴+=+∴=''∴∈' 又 由归纳公理知,,N M =所以命题对任意自然数成立。

(2),,.a b b a k k N <=+∈若则有 (P17定义9)由(1)有()bc a k c =+a c kc =+ac bc ∴< (P17.定义9)或:,,.a b b a k k N <=+∈若则有 bc ()a k c ac kc =+=+ ()ac ac kc a k c bc ∴<+=+=.ac bc ∴=(3),,.a b a b k k N >=+∈若则有a ().cb kc bc kc =+<+ac bc ∴>3、对自然数证明乘法消去律:,,,a b c N ∈设则(1),;ac bc a b ==若则(2)ac bc a b <<若,则;(3)ac bc a b >>若,则。

初等数学研究答案

初等数学研究答案

习题一1答:原则:(1)A ⊂B(2)A 的元素间所定义的一些运算或基本关系,在B 中被重新定义。

而且对于A 的元素来说,重新定义的运算和关系与A 中原来的意义完全一致。

(3)在A 中不是总能施行的某种运算,在B 中总能施行。

(4) 在同构的意义下,B 应当是A 满足上述三原则的最小扩展,而且由A 唯一确定。

方式:(1)添加元素法;(2)构造法2证明:(1)设命题能成立的所有c 组成集合M 。

a=b ,M 11b 1a ∈∴⋅=⋅∴, 假设bc ac M c =∈,即,则M c c b b bc a ac c a ∈'∴'=+=+=',由归纳公理知M=N ,所以命题对任意自然数c 成立。

(2)若a <b ,则bc kc ac bc,k)c (a )1(b k a N k =+=+=+∈∃即,,由,使得 则ac<bc 。

(3)若a>b ,则ac m c bc ac,m )c (b )1(a m b N m =+=+=+∈∃即,,由,使得 则ac>bc 。

3证明:(1)用反证法:若b a b,a b a <>≠或者,则由三分性知。

当a >b 时,由乘法单调性知ac >bc. 当a <b 时,由乘法单调性知ac<bc.这与ac=bc 矛盾。

则a=b 。

(2)用反证法:若b a b,a b a =>或者,则由三分性知不小于。

当a >b 时,由乘法单调性知ac >bc. 当a=b 时,由乘法单调性知ac=bc.这与ac<bc 矛盾。

则a <b 。

(3)用反证法:若b a b,a b a =<或者,则由三分性知不大于。

当a<b 时,由乘法单调性知ac<bc. 当a=b 时,由乘法单调性知ac=bc.这与ac>bc 矛盾。

则a>b 。

4. 解:(1)4313='=+ 541323='='+=+ 652333='='+=+763343='='+=+ 874353='='+=+(2)313=⋅ 631323=+⋅=⋅ 93232333=+⋅='⋅=⋅123333343=+⋅='⋅=⋅ 153434353=+⋅='⋅=⋅5证明:当n=1时,的倍数。

初等数学研究(程晓亮、刘影)版课后的习题集答案.doc

初等数学研究(程晓亮、刘影)版课后的习题集答案.doc

初等数学研究(程晓亮、刘影)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数1添加元素法和构造法,自然数扩充到整数可以看成是在自然数的基础上添加0到扩大的自然数集,再添加负数到整数集;实数扩充到复数可以看成是在实数的基础上构造虚数单位i 满足12-=i ,和有序实数对),(b a 一起组成一个复数bi a +. 2(略)3从数的起源至今,总共经历了五次扩充:为了保证在自然数集中除法的封闭性,像b ax =的方程有解,这样,正分数就应运而生了,这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数就扩展为正有理数集.公元六世纪,印度数学家开始用符号“0”表示零.这是数的概念的第二次扩充,自然数、零和正分数合在一起组成算术数集.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了负数.并且直到17世纪才对负数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是数的概念的第三次扩充,此时,数的概念就扩展为有理数集.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由皮亚诺、戴德金、维尔斯特拉斯等数学家的努力下构建了严格的实数理论.这是数的概念的第四次扩充,形成了实数集.虚数作为一种合乎逻辑的假设得以引进,并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加以运用.这是数学概念的第五次扩充,引进虚数,形成复数集.4证明:设集合D C B A ,,,两两没有公共元素d c b a ,,,分别是非空有限集D C B A ,,,的基数,根据定义,若b a >,则存在非空有限集'A ,使得B A A ~'⊃;若d c ≥从而必存在非空有限集'C ,使得D C C ~'⊃,所以)(C A ⋃)(D B ⋃⊃所以集合C A ⋃的基数c a +大于集合D B ⋃的基数d b +,所以d b c a +>+.5(1)解:按照自然数序数理论加法定义, 1555555155155)25(2535''=++=++⋅=+⋅=+⋅=⋅=⋅ (2)解:按照自然数序数理论乘法定义87)6(])15[()15()25(2535'''''''''===+=+=+=+=+ 6证明:︒1当2=n 时,命题成立.(反证法)()()()()()()()01121,1111111,111101111111,,2,1,0111,,2,1,0)2(212122121212121212122221212122111112111212222121≥++-+⇒≥++-++≥+-+-≥++++∴≥⎪⎪⎭⎫ ⎝⎛-++⎪⎪⎭⎫ ⎝⎛-+⎪⎪⎭⎫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i k k k k k k i k k i a k a k k a k k a k k a ka a ka a a a a k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k i a k n ka a a a a a k i a k k n ,即要证由归纳假设,得,且得,,且时,由当。

(完整版)初等数学研究答案

(完整版)初等数学研究答案

2.对自然数证明乘法单调性:设a,b,c∈N则(1)若a=b,则ac=bc(2)若a<b,则ac<bc(3)若a>b,则ac>bc证明:(1)设命题能成立的所有c组成的集合M.∵a·1=b·1∴1∈M假设c∈M即则(ac) ′= (bc) ′﹤=﹥ac + 1 = bc + 1 重复以上过程a次,可得到ac + a = bc + a = bc + b即a(c+1) = b(c+1)∴c∈M由归纳公理知M = N.所以命题对任意自然数c成立(2)若a < b,则有k∈N,使得a + k = b,由(1) (a + k)c = bcac + kc = bc﹤=﹥ac < bc(3)依据(2)由对逆性可得。

7.设α=(3+13) / 2 , β=( 3-13) / 2 , An= (αn-βn)/ 13(n=1,2,…..).(1) 以α,β为根作一元二次方程;(2) 证明A n+2=3A n+1+A n;(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3n 是10的倍数;解:(1) α+ β=3, α β=-1,∴由韦达定理得以α,β为根作一元二次方程为:X2-3X-1=0(2) 证:3A n+1+A n=3(αn+1-βn+1)/13+(αn-βn)/13=( α+ β) (αn+1-βn+1) /13+(αn-βn)/13= (αn+2 -βn+2 - α βn+1 + β αn+1 + αn- βn)/13= (αn+2 -βn+2)/13=A n+2(3) 证:①当n=1时,有A3 =10,则10| A3。

②假设当n=k时,有10| A3k则当n=k+1时,A3k+3 = 3A 3k+2+A3k+1=3(3A 3k+1+A3k) +A3k+1=10 A 3k+1 +3 A3k10|10 A 3k+1 , 10| 3A3。

∴ 10|10 A 3k+3由①②得,对∀n∈N*,有10| A3n。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解答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解答

《初等数学研究》习题解答第一章 数系集合论初步·自然数的基数理论习题1.证明集合0{|}x x >与实数集对等。

证明:取对应关系为ln y x =,这个函数构成0(,)+∞与(,)-∞+∞的一一对应,所以集合0{|}x x >与实数集对等。

2.证明()()()U I U I U A B C A B A C =证明:()U I x A B C x A ∀∈⇒∈或I x B C ∈,x A ⇒∈或(x B ∈且x C ∈),那么有x A ∈或x B ∈同时还有x A ∈或x C ∈,即U x A B ∈同时还有U x A C ∈,所以()()()()()U I U U I U I U x A B A C A B C A B A C ∈⇒⊆反过来:()()U I U U x A B A C x A B ∀∈⇒∈且U x A C ∈,对于前者有x A ∈或者x B ∈;对于后者有x A ∈或者x C ∈,综合起来考虑,x B ∈与x C ∈前后都有,所以应是“x B ∈且x C ∈”即“I x B C ∈”,再结合x A ∈的地位“或者x A ∈”以及前后关系有“x A ∈或I x B C ∈”即()U I x A B C ∈,所以()()()()U I U I U I U x A B C A B C A B A C ∈⇒⊇ 所以()()()U I U I U A B C A B A C =。

3.已知集合A 有10个元素,,B C 都是A 的子集,B 有5个元素,C 有4个元素,I B C 有2个元素,那么()U B A C -有几个元素?解:集合()U B A C -如图1所示:由于452(),(),()I r C r B r B C ===,所以32(),()r B C r C B -=-=, 从而1028(())U r B A C -=-=, 即()U B A C -有8个元素4.写出集合{,,,}a b c d 的全部非空真子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一
1、数系扩展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两种扩展方式?(P9——P10) 答:设数系A 扩展后得到新数系为B ,则数系扩展原则为: (1)A 的元素间所定义的一些运算或几本性质,在B 中被重新定义。

而且对于A 的元素来说,重新定义的运算和关系与A 中原来的意义完全一致。

(2)在A 中不是总能实施的某种运算,在B 中总能施行。

(3)在同构的意义下,B 应当是A 的满足上述三原则的最小扩展,而且有A 唯一确定。

数系扩展的方式有两种: (1)添加元素法。

(2)构造法。

2、对自然数证明乘法单调性:设,,,a b c N ∈则 (3),a b ac bc >>若则;
证明:(1)设命题能成立的所有C 组成集合M 。

由归纳公理知,,N M =所以命题对任意自然数成立。

(2),,.a b b a k k N <=+∈若则有 (P17定义9) 由(1)有()bc a k c =+
ac bc ∴< (P17.定义9)
或:,,.a b b a k k N <=+∈若则有 bc ()a k c ac kc =+=+ 3、对自然数证明乘法消去律:,,,a b c N ∈设则 (1),;ac bc a b ==若则
(2)ac bc a b <<若,则; (3)ac bc a b >>若,则。

证明(1)(用反证法) (2)方法同上。

(3)方法同上。

4、依据序数理论推求:
解: 1313134++=='()先求,,
(P16.例1)323231(31)45,++=+=+=='''再求,
(2)31313⋅⋅=先求,,
5、设n N ∈,证明n 415n 1+-是9的倍数。

证明:1n 141511189,1n =+⨯-==①当时,是的倍数故时命题成立。

k n k 415k 19=+-②假设当时,命题成立。

即是的倍数。

则当n=k+1时:
k 1k 415k 11
4415k 1315k 18441519(52)
k k k +++-=+--⨯+=+---()()()。

1n k ∴=-当时,命题成立。

由①,②知,对于任一自然数n 成立。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下式对于任意自然数都成立: 证明:
①4
12111--3-3.11-21
n +⨯======⨯当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

②n k =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
1.
n k
∴=+
当时,命题也成立。

由①、②知,对任意自然数n命题成立。

7
、n
3(1,2...)
22
n n
A n
αβ
====

(1)3n10
A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是的倍数。

解:(1
)3-1αβαβ
+==⋅==

(2)2
2
313 1.
αβααββ
=+=+以,代入以上方程,得:,
(3)
22
321
13310.
n A A A
==+==
当时,
12n21
1,3,3n
n
A A A A A
++
=∈N=∈N=+
又故经递推式所得的各个数皆为自然数,
因此,3k1.
A
+
∈N
3k
()10
A n
∴∈N是的倍数。

证明:
9.证明整数集具有离散性.
证明:
(反证法)假设整数集不具有离散性,即在相邻整数a和a+1之间存在b,1
a b a
∈Z<<+
使。

依据加法单调性,(1)(1)1(1)
a a
b a a a
+-<+-<++-,
即11()2
b a
<+-<
1b a
⎡⎤
⎣⎦
+-∈N
().这就和自然数集具有离散性相矛盾。

10、证明:有理数乘法满足结合律。

证明:,,,()
a b c Q ab c a bc
∈=
设要证:()(1)
当a,b,c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

(1)显然成立。

设a,b,c 都不为零。

因为算术数乘法满足结合律,故
a ()
b
c a b c ⋅⋅=⋅⋅()。

故(1)两边的绝对值相等。

如果a,b,c 中有一个或三个都是负数,则(1)两边都为负数;如果a,b,c 中没有负数或有两个负数,则(1)两边都是正数,说明(1)两边的符号相同。

因此(1)成立。

11、指出下列集合中可以畅通无阻的算术运算,并且判断哪些集合构成数环:
{}10(); {}21(); 3N (); {}
40N
(); 5Q +();
6()奇数集合;7()偶数集合;
{}8036,3n ±±⋅⋅⋅±(),,,。

答:
(1)加,乘,成环 (2)乘,除 (3)加,乘 (4)加,乘 (5)加,乘,除 (6)乘
(7)加,乘,成环 (8)加,乘,成环 12、设有n 个正分数
312123
.n n a a a a a b b b <<<⋅⋅⋅< (分母为正分数)
求证:112112
a n n
n n a a a a b b b b b ++⋅⋅⋅+<<++⋅⋅⋅+.
证明: 设1212
m ,a a b b =
M = m <M 11111mb b mb a b ∴<M ⇒=<M (1)
即2
222
m ,a b a b =<M 而
222m b a b ∴<<M (2) 223mb a b <<M 同理: (3)
n n n mb a b <<M (n)
112112a n n n n
a a a a
b b b b b ++⋅⋅⋅+<<++⋅⋅⋅+即
. 14.已知近似数2315.4的相对误差界是000.02,.是确定它的绝对误差界,并指出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

故近似数精确到个位 所以有效数字有4个
19.辨别下面的断语有无错误,错在哪里?
(1)复数集与复平面内所有向量组成的集合一一对应。

(2)两复数的和与积都是实数的充要条件是:这两个复数是共轭复数。

(3)共轭虚数的正整数次幂仍是共轭虚数。

(4)一个非零复数与它的倒数之和为实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模等于1。

答:都有错误。

(1) 所有向量改为:所有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

(2) 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3) 共轭虚数应改为:共轭复数。

(4) 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20.证明:当n 为3的倍数时,
而当n 是其它正整数时,上式左边等于-1。

22、2x =x =1u 1z Z -+设,y 是实数,z +yi,且,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121
213
213
03
.=z 1=z(1)1(1)
1z(1)1(1)11x x x u u u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又
0 即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0 = = 1111
z u z ∴--≤≤-+ 251,z arg i z ≤、设求和
习题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