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书愤》习题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练)(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书愤》1.阅读下列唐诗,简答下列问题。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

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答案】雾气沾湿了她浓密的头发,月光给她莹洁的双臂洒上清寒。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答案】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探究诗人情感的题目,注意联系背景作答,答出看月的心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答案】夫妻团圆,安史之乱尽快结束,人民不再流离失所。

【解析】试题分析:答题时注意联系诗歌的主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

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解析】试题分析:抒情方式只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直抒胸臆等,注意区分,情感上注意“干戈”和“空”的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诗歌1 4蜀相书愤(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诗歌1 4蜀相书愤(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祠.堂(cí)颠.沛(diān)溘.然(kè) 一曝.十寒(pù)B.挑剔.(tī) 粗犷.(kuàng) 频.烦(pín) 风声鹤唳.(lì)C.日曛.(shūn) 塞.上(sài) 裨.将(pí) 怙恶不悛.(quān)D.衰鬓.(bìn) 伯.仲(bái) 悖.逆(bèi) 察言.观色(yán)解析B.“犷”应读“guǎng”;C.“曛”应读“xūn”;D.“伯”应读“bó”。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丞相皇鹂襟怀柏森森B.斑斓千载樊笼瓜州渡C.茂盛繁蜜顿挫大散关D.衡量寤寐悲惋伯仲间解析A.“皇”应为“黄”;B.“州”应为“洲”;C.“蜜”应为“密”。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敢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解析C.“各尽所能”使用对象是不恰当的。

A.“伯仲之间”比喻三国运动员棋艺水平不相上下,与文意相符。

B.“络绎不绝”指不断有外国艺术团来中国演出,意在形容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多,符合上下文意。

D.“无伤大雅”指对人或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妨害,在句中用来形容“开玩笑”,是恰当的。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三首诗练习答案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三首诗练习答案

钗头凤(其一)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 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 书难托。莫,莫,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黄縢(téng):酒名。或作‚黄藤‛。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yì):湿润。鲛绡(jiāo 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 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 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 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 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 恢复之志具体化。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第一单元学案
参考答案
《拟行路难》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第五、六句 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 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第五六句以非常精 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 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 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 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 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 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 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 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 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这 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 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四 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 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 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 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 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 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 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 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 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 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 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 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 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 铸成的千古名句。那么,老杜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由 来已久的还是来游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

《蜀相》《书愤》课堂练习

《蜀相》《书愤》课堂练习

《蜀相》、《书愤》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祠堂(c í) 颠沛(di ān) 溘然(k è) 一曝十寒(p ù) B .挑剔(t ī) 粗犷(ku àn ɡ) 频烦(p ín) 风声鹤唳(l ì) C .日曛(sh ūn) 塞上(s ài) 裨将(p í) 怙恶不悛(qu ān) D .衰鬓(b ìn) 大散.关(s àn) 悖逆(b èi) 察言观色(y án)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 )⎩⎪⎨⎪⎧映阶碧草自春色天生丽质难自弃 ⎩⎪⎨⎪⎧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A .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 .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 .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D .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气概,气势。

B .塞上长城空自许 许:答应。

C .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闻名。

D .千载谁堪伯仲间 堪:能够。

4.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 A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下列五副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②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③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④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⑤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谢灵运 欧阳修 杜 甫 辛充疾 诸葛亮B.欧阳修 范仲淹 白居易 李 白 陈 寿C.范仲淹 欧阳修 杜 甫 李 白 诸葛亮D.范仲淹 谢灵运 白居易 杜 甫 陈 寿 6、下列有关诗词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或七言诗,平仄没有严格规定,用韵比较自由,篇幅一般较长。

《蜀相》与《书愤》答案

《蜀相》与《书愤》答案

《蜀相》与《书愤》一、基础知识1 答案: D斑2答案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二、(一)A.1答案[ C ]2、答案[ B ]3、答:①借景抒情,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抒发作者对诸葛亮的深切仰慕之情和深沉痛惜之情。

②表达方式多样,有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③对仗工整,用字传神,极富表现力。

4、答: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夜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便使人自然生出“感悟怀人”之意。

春色固然好,祠庙却如此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地来拜谒。

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草色越青,鸟音越美,这种感受越强烈。

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5、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为济世雄才。

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

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名相无与伦比的敬仰之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这两句在叙事中抒情,写得情真意挚,非常感人。

1 答案:D2、答案:C3、答:报国无门,功业无成。

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书愤》1.(15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期初调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贾至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请分别赏析两首诗首句的表达效果。

(4分)【答案】第一首诗的首句描写时令气候(或营造凄凉氛围);第二首诗的首句点出友人要去的地方,给人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同:都表现了和友人的深厚情谊(或“依依惜别之情”);异:前者突出与友人山川阻隔的离愁,(2分)后者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显得乐观开朗。

(2分)【解析】试题分析:要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其中,饯行惜别的感情有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两首诗根据“今日送君须尽醉”与“送君不觉有离伤”两句可以作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5届江苏省新星中学高三调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逢病军人卢纶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河湟旧卒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1)两首诗中所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

(4分)【答案】同:都是返乡士兵。

(2分)异:一病一老,(1分)一在途中一已还乡。

(1分)【解析】试题分析:《逢病军人》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

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

《河湟旧卒》所写的“河湟旧卒”,就是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

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答案】对病军人的同情。

高中语文 重难点 第三课《蜀相、书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重难点 第三课《蜀相、书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三课《蜀相、书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新人教版《蜀相、书愤》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重点2分析诗歌思想内容☆☆☆☆☆重点3鉴赏诗歌写景技巧☆☆☆☆☆重点4 比拟阅读《蜀相》《书愤》☆☆☆☆☆【重点详解】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点解读】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对字词、句和语言风格的鉴赏。

对字词的鉴赏,又称为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鉴赏诗句,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赏析。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考向】鉴赏《蜀相》的语言【例题】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答案】1.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

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2.“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四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3.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般说来,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

蜀相书愤练案

蜀相书愤练案

高二年级语文练案《蜀相》《书愤》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1~2题。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陆游禹庙兰亭①今古路。

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鹦鹉杯②深君莫诉。

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

一句丁宁君记取。

神仙须是闲人做。

【注】①禹庙:祭祀夏王大禹的庙宇。

兰亭:魏晋风流朝圣地、书法圣地。

②李白《襄阳歌》:“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禹庙兰亭今古路”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借此抒发怀古幽思的凭吊之情。

B.“一夜清霜”两句描绘出寒夜冷霜弥漫湖边树林的景象,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蕴含着诗人的无尽感伤。

C.“鹦鹉杯”化用李白《襄阳歌》中的诗句,蕴含“一日须倾三百杯”之意,并借之留给读者联想的空间。

D.“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中“毕竟”二字点明时光飞逝,美好年华难以留住,容颜终究要走向衰老。

E.结尾两句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表现出诗人对惬意自在、悠闲自得的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词人的愁情未曾说破,读来却自然生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迮:狭窄。

3.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高中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书愤(含答案解析)

高中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书愤(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书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锦.官(jǐn)开济.(jì)大散.关(sǎn)猝.不及防(zú)B.衰鬓.(bìn)千载.(zǎi)空好.音(hào)塞.上长城(sài)C.祠.堂(cí)禅.让(chán)柏.森森(bǎi)暴殄.天物(tiǎn)D.祓.除(fú)频.率(pín)伯仲.间(zhòng)泪满衣襟.(jīn)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气概,气势)锦官城外柏森森..(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B.塞上长城空自许.(许:答应)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多次)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名传后世)两朝开济..老臣心(开济:开创扶助)D.千载谁堪.伯仲间(堪:能够)隔叶黄鹂空.好音(空:白白地)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法水平大幅提高。

C.中国古代文学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样式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而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即使足叙事文学也不例外。

D.市民关于石上种树、过分密植等不乏专业水准的疑问,让人认识到,应该重视绿化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是当务之急,这样可以减少疏漏。

4.对《蜀相》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怀着敬仰的心情去寻找诸葛武侯祠。

B.颔联写了作者到达诸葛武侯祠后的所见所闻,碧草自绿,黄鹂空叫,无人观赏,无人聆听,以乐景写哀情,突出了祠堂的空寂,表现出一种寂寞的情感。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参考答案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参考答案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参考答案导学案参考答案1.表面上,这是叫人们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酸辛与愤慨。

这关键就在一个“命”字上。

大“命”当头,谁还能强争强求?只能听凭它贵者自贵,贱者自贱。

但反过来问一声:“命”就真的那么公正合理吗?为什么人人必须服从它呢?低头认“命”,原是无可奈何的事;把社会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归之于“命”,这本身就包含着无言的控诉。

2.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3.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则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便使人自然生出“感悟怀人”之意。

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

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练案参考答案1.解析A.畴—筹;C.壁—碧;D.续—绪答案 B2.解析D项中的“难分伯仲”比喻人或事物难分优劣高下,多用于褒义。

答案 D3.解析A.前,坐着,后,因为;B.均为“自己”;C.前,拜访,后,看;D.前,能,后,承受。

答案 B4.解析D项应是反问。

答案 D《拟行路难》1.比喻世道险阻。

用“冰塞川”“雪满山”作喻,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自己的仕途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2.这一首诗表达作者的坚定信念和追求,他相信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宏大的理想,这句诗写出了诗人悲愤中的豪迈,失意中的希望。

《武侯庙》1.前“空剩”,后“空有”,答皆“空有”也对。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蜀相》对比阅读1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蜀相》对比阅读1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书愤》一诗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的思想感情,诗 人是怎样将这两种感情抒发出来的?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虽通篇不见"愤"字,但细细品味,其愤慨之情无 处不在。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 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 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出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 感情基调。颔联用六个名词组成,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 画面,这联承接"气如山",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 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 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 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 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5、试分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艺术。 答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 来(1)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 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 被现实击得粉碎。 (2)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 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 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 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诗歌】高中语文第3课蜀相书愤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高中语文第3课蜀相书愤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关键字】诗歌第3课/蜀相/书愤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祠堂(cí)大散关(sǎn)人才济济(jǐ)B.塞外(sài)泪满襟(jīn)千载难逢(zài)C.斑驳(bān)歌行体(xíng) 踯躅不前(chú)D.频仍(pín)柏森森(bǎi)难分伯仲(zhòng)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隔叶黄鹂空好音空:空闲B.两朝开济老臣心济:扶助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名传后世D.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相当,不相上下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自古就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朝历代都不乏游记佳作,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不绝。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白朴的《天净沙·秋》等等。

这些诗、词、曲杰作虽不一,风格各异,但无一不是历代相传的游记华章。

A.口碑载道留传体裁B.口碑载道流传题材C.脍炙人口留传题材D.脍炙人口流传体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必须要支持、尊重、保护原创,同时也要尊重投入者在文化创作中必可替代的作用。

B.生态教育涵盖各个教育层面,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东西包括决策者、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普通公民。

C.这样做,既吸收了受众广泛参与报道,使报道实现多维度视角,呈现丰富的价值取向,又使报道变得具有说服力、人情味、丰富多彩。

D.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决策以来,何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5.下列四句诗依次填入选文恰当的位置处,正确的一项是(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书愤》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

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

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

(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

(2分)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

(2分)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2分)(意思对就可以)【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结合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的词语进行分析,抓住诗中的“思家”“忆弟”“兵戈”进行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案】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

“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蜀相书愤练习题

蜀相书愤练习题

1.诗歌中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有何 作用?对翠柏的描写,又有何作用?
答:最传神的是“寻”字。诗人借“寻”字 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它有力地表 达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追慕诸葛亮的心 情,为后面颂扬诸葛亮埋下伏笔,使全诗和 谐统一。
对翠柏的描写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 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 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 敬之情。
第一步:点出所炼之字的语境意。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炼之字在诗中的意思。
第三步:用所炼之字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有修辞要说出修辞)。
课堂训练 连线高考
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
仲间”两句诗? • 运用用步典骤的1手法。诗人在尾联运用了诸葛步亮的骤典2 故高
度赞扬了诸葛亮的功业,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
3.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高 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 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 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 侯的缘由。(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 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 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 其为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 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 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 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表 达了作者对一代名相无与伦比的敬仰之情。)
2.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 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碧草 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 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 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 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夜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 可有谁听呢?由此便使人自然生出“感悟怀人” 之意。春色固然好,祠庙却如此寂寥冷清,只有 诗人形单影只地来拜谒。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 草色越青,鸟音越美,这种感受越强烈。这两句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 字的巧妙运用。

蜀相书愤练习题PPT课件

蜀相书愤练习题PPT课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详细描述
细节理解题通常涉及到文章中的具体事实、数据、描述等,需要 考生仔细阅读文章,并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在答题时,考生应 首先定位到文章中涉及到的具体细节,然后分析、比较、筛选和 组织语言,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推理判断题
总结词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得出合 理的结论。
详细描述
蜀相书愤练习题PPT课件

CONTENCT

• 练习题一:基础知识检测 • 练习题二:阅读理解 • 练习题三:诗歌鉴赏 • 练习题四:写作训练
01
练习题一:基础知识检测
填空题
题目1
《蜀相书愤》的作者是谁?
题目2
《蜀相书愤》中“丞相祠堂何处寻”的下一句是什 么?
题目3
《蜀相书愤》中“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长”是什 么意思?
仿写句子
根据例句“在书的海洋里,我 们畅游知识的海洋,汲取智慧 的甘泉。”仿写:“在音乐的 世界里,我们沉浸于美妙的旋 律,感受心灵的震撼。”
扩写句子
扩写句子
扩写句子
将“我喜欢春天”扩写为“我非常喜 欢生机勃勃的春天,它带来了温暖的 气息和美丽的花朵。”
将“我去公园散步”扩写为“我经常 去附近的公园散步,那里环境优美, 空气清新,让我感到心情愉悦。”
80%
题目6
《蜀相书愤》是杜甫写来表达对 诸葛亮的崇敬之情的。
100%
题目7
《蜀相书愤》中“两朝开济老臣 心”的“老臣”指的是诸葛亮。
80%
题目8
《蜀相书愤》中“长使英雄泪满 襟”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同情和 惋惜。
02
练习题二:阅读理解
细节理解题

《书愤》《蜀相》阅读练习及答案

《书愤》《蜀相》阅读练习及答案

《书愤》《蜀相》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书愤》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

B.《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情怀,整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C.《蜀相》首联的“何处寻”,说明作者是有意识的寻访,并流露出钦慕和迫切之感。

D.《蜀相》全诗结构紧凑,对仗工整,感情深挚,充分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16.两首诗在写诸葛亮、抒发个人感情两个方面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A16.写诸葛亮:①《书愤》则注重诸葛亮的北伐,特别是《出师表》中表现出的北伐的强烈愿望。

②《蜀相》侧重于写诸葛亮的一生的功绩、才德和壮志未酬的寂寥。

抒发感情:①《书愤》则借歌颂诸葛亮上表北伐的业绩来反衬自己不能收复失地的郁闷、悲哀和对收复沦陷河山的渴望。

②《蜀相》主要抒发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和对他壮志未酬的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也暗含着感时忧国和以身许国的抱负。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错误。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的是南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檀道济曾自比长城,诗人用此典故是说自己当年也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

所以此句情感不是自豪,而是遗憾、无奈。

【古诗文阅读】《蜀相》《书愤》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蜀相》《书愤》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蜀相》《书愤》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2.比较《蜀相》和《书愤》,说说它们在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1.三顾频烦天下计(《蜀相》) 楼船夜雪瓜洲渡(《书愤》)2.《蜀相》和《书愤》,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而《书愤》先回忆自己的过去,然后写自己的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对比赏析《蜀相》前两联是写景“锦官城”外之景:“柏”“阶”“碧草”“叶”“黄鹂”,后两联抒情。

明确手法,借景抒情。

《书愤》中通过关键词“早岁”可知,作者是先回忆过去,然后写现在“镜中衰鬓已先斑”。

最后写“出师一表”,以诸葛亮自况,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

在思想感情的把握上,要从诗中选取的意象,写作内容角度,体现情感的关键字词来理解,另外还要结合作者的背景来全面把握。

《蜀相》通过作者所写之景的特点“自”“空”可以感受到无人欣赏的落寞,而写诸葛亮主要是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由惋惜写出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而《书愤》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没有那么伤感,“中原北望气如山”境界更开阔。

“瓜洲渡”和“大散关”记录了曾经取得的辉煌战绩。

结合陆游的经历和理想抱负,从诗歌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可以看出陆游老当益壮不坠青云志: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书愤》同步测试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书愤》同步测试
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____”,著有_____________。
(2)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_,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
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________________、《渭南文集》。
4.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槛:栏杆。②《水槛遣心》二首大约作于761年,那时杜甫居于成都草堂。
③赊:远。
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说过:“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绘画如此,
诗歌也是如此。
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写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情。
衰微、日暮途穷的无比沉痛之情。
B.颔联的意思是河山依旧,但已沦入敌手,生活在这里的人多半是从敌国新迁过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书愤》习题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祠堂(cí) 颠沛(diān) 溘然(kè) 一曝十寒(pù)B .挑剔(tī) 粗犷(kuànɡ) 频烦(pín) 风声鹤唳(lì)C .日曛(shūn) 塞上(sài) 裨将(pí) 怙恶不悛(quān)D .衰鬓(bìn) 伯仲(bái) 悖逆(bèi) 察言观色(yán)解析 B .“犷”应读“ɡuǎnɡ”。

C.“曛”应读“xūn”。

D.“伯”应读“bó”。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丞相 皇鹂 襟怀 柏森森B .斑斓 千载 樊笼 瓜州渡C .茂盛 繁蜜 顿挫 大散关D .衡量 寤寐 悲惋 伯仲间解析 A .“皇”应为“黄”。

B.“州”应为“洲”。

C.“蜜”应为“密”。

答案 D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 )⎩⎪⎨⎪⎧ 映阶碧草自春色天生丽质难自弃 ⎩⎪⎨⎪⎧ 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A .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 .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 .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D .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解析 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

答案 B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气概,气势。

B.塞上长城空自许许:答应。

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闻名。

D.千载谁堪伯仲间堪:能够。

解析许:称许,称赞。

答案 B5.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解析例句与A、B、D三项纯用名词性意象连缀。

答案 C阅读与鉴赏二、课内精读阅读《蜀相》,完成6~7题。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样子。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的计策。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解析C.“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答案 C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

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解析B.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

答案 B阅读陆游的《书愤》,完成8~10题。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8.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事艰”即世事的艰难,暗指宋朝内部投降派对抗金事业的阻挠。

B.“中原北望”即“北望中原”之意,诗中因为平仄、韵律、情感表达等需要,往往采用倒置语序,本句即为一例。

C.“塞上长城”指能守边的将领,语出《南史·檀道济传》。

D.“伯仲”即兄弟,这句的意思是说,千年以来谁也不能跟我们陆氏兄弟相比。

解析D.千年以来,有谁可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呢?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答案 D9.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于作者61岁时,大意是追述诗人早年的抱负,并抒发壮志未酬而产生的失落之感,感情低沉哀怨。

B.诗分两层,前四句写“早岁”,后四句写现在,前后对比,感情强烈。

C.颔联两句追述了宋军两次胜利的战斗,也是诗人收复中原之志的具体化,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领土,并收复失地。

D.本诗颈联和尾联各用一个典故,贴切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陆游诗善于用典的特点。

解析A.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答案 A10.对下面诗句中“空”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空”字让景物具有了浓情,在景语之中蕴含了令人寻味的“情语”:尽管鸟鸣草绿春色,但却无人欣赏。

B.“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空”字写尽了古代繁荣和今之萧条之对比,在写景的同时写出了“城”之变迁,也就写出了感叹之情。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时,一切成空,又衬托出下句衰鬓已斑的无奈之情,一个“空”,沉痛之极。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字写出了山的空旷、静谧、寂寞、冷清,渲染了悲怆凄凉的意境。

解析D.恬淡、清新的意境。

答案 D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1~12题。

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以简述故事的形式考查对诗歌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把握。

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

杜甫巧妙而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珠”象征人民用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

回答该题时应从理解诗歌的内容入手,把这些句子的大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答案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1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回答该题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即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赋税之重,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有隐字”“化为血”明确地传达出这些隐情。

珠是眼泪变成的,故珠上的“隐字”说穿了便是“泪”字。

“化为血”,实即化为乌有,但说化为血,更能显示出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

原有的血汗已经被剥夺一光,而公家的征敛仍不停止。

答案“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3~14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3.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

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

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

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14.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通过考生对典故的理解,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在,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15~16题。

琅琊溪欧阳修①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5.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16.[对应高考考点链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