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信网安全理论与技术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中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分类、运作机制、协议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详细介绍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一,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基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演变,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演化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2. 数据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数据传输的原理、调制解调、信道编码、错误控制等技术,学生通过数据通信技术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数据传输的原理与技术,并了解现代调制解调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
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关键内容,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层次结构、协议栈等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进而深入了解各类协议和各层次的功能。
4. 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互联技术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高级内容,主要介绍网络互联技术的原理、路由协议、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等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深入了解网络互连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而深入了解现代网络的构建。
5.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主要介绍网络攻击与防御、网络安全设备、加密与解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现代网络中常见的安全攻击方式,进而了解网络安全的可行解决方案。
二,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必要性1. 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演化历程和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对计算机网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 解决卡顿和延时的问题现代人类生活中对于网速的要求日益提高,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传输的原理和优化方案,进而解决卡顿和延时的问题,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通信专业是一个涵盖广泛知识领域的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通信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通信专业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电信基础知识1. 通信原理: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的传输方式、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原理等。
2. 电路基础: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等。
3. 信号与系统: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示,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响应,信号的采样与重构等。
4.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的参数与特性阻抗,传输线上的电压与电流传播规律,传输线的匹配与调试等。
二、通信网络技术1.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方式与协议,数据交换与路由技术,网络拓扑结构与组网方法等。
2.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调频、调幅、调相等调制解调方法,无线信道的特点与传输技术等。
3.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包括光纤的特性与传输方式,光纤网络的组网与管理方法等。
4.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卫星的轨道与频段分配,卫星通信的业务与应用等。
三、通信系统设计与维护1.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电路布局与线路连接等。
2. 系统调试与测试:通信系统的调试技术与方法,故障检测与排除的步骤与技巧,设备与仪器的使用等。
3. 系统运维与维护:通信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故障处理与维修,系统更新与升级等。
四、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1.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原则,网络攻防技术与方法,网络安全策略与措施等。
2. 信息保护:信息保护的需求与方法,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与措施。
3. 个人隐私保护:个人隐私的概念与法律法规,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的规范与道德,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与预防等。
五、综合实践能力1.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项目规划与实施,项目进度与成本控制等。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一、引言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涉及的领域广泛且具有前沿性。
本文旨在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选题指南,帮助他们确定合适的毕业论文选题。
以下将从基础理论、应用研究、技术创新等角度,提供一些研究方向供参考。
二、基础理论研究方向1. 通信网络协议分析与优化- 研究现有协议的性能瓶颈,并提出改进方案;- 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设计支持高效通信的新型协议。
2. 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算法- 对无线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提高无线传输的性能;- 研究多天线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3. 数字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模型- 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建立通信系统模型,分析其特性及优化方法。
三、应用研究方向1. 通信网络安全与保密技术- 研究通信网络中的安全隐患与威胁,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 研究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2. 多媒体通信与数据传输- 研究多媒体数据的压缩与传输技术,提高传输效率与质量; - 优化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传输的算法与协议。
3.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 设计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分析系统的可靠性与效率;- 基于评估结果,提出系统性能优化的方法与措施。
四、技术创新方向1.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研究物联网相关技术,如传感器网络、RFID等;- 探索物联网在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2. 云计算与大数据通信- 研究云计算平台的通信技术与架构;- 大数据通信处理与分析算法的研究与优化。
3. 智能通信系统与人工智能- 研究智能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高用户体验;-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提升系统性能与效率。
五、结论选题是毕业论文研究的基础,合适的选题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需求,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向进行选题。
希望本文提供的选题指南能够帮助毕业生们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通信与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通信与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到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等多个领域。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通信与网络的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包括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通信原理、数据传输、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等。
要求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各种网络协议和标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
2. 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包括课件、视频、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教学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掌握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和项目实践,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学习体验。
五、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组成,他们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通信与网络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拥有丰富的实验设备、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六、课程建设规划为了提高《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我们计划进行以下课程建设规划:1. 完善教学资源:更新和完善实验设备、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_张卫钢_第1章_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
总之,数字通信的优点很多,但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数字通信的许多 长处是以增加信号带宽为代价的。比如, 一路模拟电话信号的带宽为4kHz,而一 路数字电话信号大概要占20~60kHz的 带宽。这说明数字通信的频带利用率低。 尽管如此,数字通信仍将是未来通信的 发展方向。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通信系统
• • 1.2.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用于进行通信的设备硬件、软件和 传输介质的集合叫做通信系统。需要强调 的是,过去对通信系统的定义没有软件部 分,但随着计算机进入通信系统,通信软 件就成为组成通信系统的基本要素,因此 我们在定义中加入软件这一模块。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 念
• • • • • • 1.1 通信的概念 1.2 通信系统 1.3 通信方式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1.5 信号与噪声 1.6 信号频谱与信道通 频带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 • • • •
1.7 信息的度量与香农公式 1.8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 1.9 常用的通信手段 1.10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 1.11 通信技术发展史
数字通信系统示意图信源信道模拟通信信道数字通信数据通信信道信源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需要说明的是自从有了数据通信系统之后这种以信道传输信号的种类为标准对通信系统进行的分类就显得不够严谨因为数据通信系统的信道可以是传输数字信号的信道也可以是传输模拟信号的信道或者说数据通信中的数据信号既可以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数字信道中传输比如局域网也可以转换成模拟信号在模拟信道中传输比如通过猫调制解调器上网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3 通信方式
网络通信安全管理员(含信息安全)国家职业标准
网络通信安全管理员(含信息安全)国家职业标准(自2009年12月31日起施行)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网络通信安全管理员。
1.2 职业定义: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人员。
1。
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
4 职业环境:室内,常温.1。
5 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组织、理解、判断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1.6 基本文化程度:大专毕业(或同等学历,要求电子或计算机信息类专业毕业)。
1。
7 培训要求1.7。
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2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8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150标准学时,高级技术不少于120标准学时.1.7。
2 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通信网络知识、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软件工程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
培训中级和高级的教师应是获得本职业技师资格证书或具有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教师应是获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资格证书或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者。
1.7。
3 培训场地设备:应有可容纳20人以上学员的教室,有必要的教学设备、教学模型和相关的教学硬件、软件,有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
1.8 鉴定要求1.8。
1 适应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工作的人员.1。
8。
2 申报条件-—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在本职业工作满一年或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取得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本职业工作满一年或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不外传!)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1.1答: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传输介质、通信设施和网络通信协议,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涉及到的知识点:1、传输介质;2、通信协议;3、不同地点.;4、计算机设备;5、资源共享;6、数据传输;7、系统。
1.6答:1、数据通信。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设备,终端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收集和交换。
2、资源共享。
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系统内的硬件、软件、数据、文档信息,以及通过信息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
3、给网络用户提供最好的性价比服务,减少重复投资。
4、提供大容量网络存储,不断增加新的多媒体应用。
5、提供分布式处理,使得协同操作为可能;平衡不同地点计算机系统的负荷,降低软件设计的复杂性,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资源,使得网格计算成为可能,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效率。
6、对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实现对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分配。
7、提供高可靠性的系统,借助在不同信息处理位置和数据存储地点的备份,通过传输线路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冗余实现高可靠性。
1.13答: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进行通信、数据交换时需要制定双方都要遵守的通信规则和约定就是协议。
协议是按层次结构组织的,不同层次协议和网络层次的集合构成了协议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层次结构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网络实现的功能分解到若干层次,每个功能用对等层协议实现,不同系统中的对等层要遵循对等层协议,通过对等层协议理解和完成该层的功能。
2、相邻层次之间通过接口交互必要的信息,构成下层为上次提供服务的关系,也成为接口关系。
网络服务靠服务原语进行描述,网络协议软件根据网络协议结构进行设计和开发。
1.20答:1)网络命令行程序2)网络协议分析工具3)网络仿真和模拟4)网络应用编程5)生活中的例子1.26答:与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标准有关的国际组织有ISO、ITU-T(CCITT)、IEEE、ANSI、EIA、ACM等。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学习心得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还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领域的魅力和重要性。
这门课程让我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
从物理层的信号传输,到数据链路层的帧封装与差错控制,再到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以及传输层的端到端可靠传输,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职责。
这种分层的结构设计,使得网络的复杂性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同时也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每一层之间是如何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数据的传输和通信任务的。
例如,物理层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物理信号,而数据链路层则负责在相邻节点之间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通过差错检测和纠错机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网络层则根据目标地址选择最佳的路由路径,将数据包从源节点发送到目的节点。
传输层则在端到端之间提供可靠的连接,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
在通信技术方面,我了解到了多种通信方式和协议。
比如,以太网作为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具有高速、可靠和易于部署的特点。
而TCP/IP 协议则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它为不同类型的网络提供了统一的通信标准,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
此外,无线通信技术如 WiFi 和蓝牙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实现移动办公和娱乐。
通过学习这些通信技术,我不仅掌握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还能够在实际中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和协议。
课程中的网络安全部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拓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从网络攻击的手段和类型,到网络防御的策略和技术,我了解到了网络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威胁和风险。
比如,黑客攻击、病毒传播、数据泄露等问题都可能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第四册教学计划3篇
信息技术第四册教学计划 (2)信息技术第四册教学计划 (2)精选3篇(一)教学计划: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一课:计算机体系结构- 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讨论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和工作方式- 探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理解计算机中的主要硬件组件的功能和作用第二课:操作系统-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掌握操作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学习各种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了解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和资源管理原理第三课:数据库管理系统- 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方法- 学习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查询和操作- 探讨数据库安全和备份的重要性第四课:网络和通信技术-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学习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探讨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安全- 学习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故障排除和网络管理第五课:软件工程- 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习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探讨软件测试和维护的重要性- 了解软件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技巧第六课:Web技术- 学习Web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HTML、CSS和JavaScript的基础知识- 学习Web页面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了解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部署过程第七课: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习常见的信息安全攻击和防范方法- 了解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探讨信息安全法律和道德的问题第八课: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了解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习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 掌握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的方法- 了解机器学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以上是信息技术第四册的大致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信息技术第四册教学计划 (2)精选3篇(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操作系统的管理和优化2. 网络与通信-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网络的类型和拓扑结构- 网络的安全和保护- 常见网络设备的使用和配置3. 数据库-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 数据库的操作和查询-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4. 编程语言- 常见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应用- 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 编程语言的算法和逻辑- 编程语言的调试和测试5. 网页设计- HTML的基本结构和标签- CSS的样式和布局- JavaScript的交互和动态效果- 响应式设计和移动端优化6.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护- 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 讲解教材内容,介绍概念和原理,示范操作和演示案例。
《通信网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第7讲《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与设计》
P believe k P, P saw{X}k P 定义了主体在协议运行中对消息的获取 • 规则5
R5 : P | kQ, P{X}kQ1 PX
为各种协议形式化分析方法形成统一的形式语言表述以描述可利用的必要信息并使之能够应用于一些新的应用协议的分析中将形式化方法应用于协议说明和协议涉及阶段使之不仅仅用于分析具体的某个安全协议的安全性从而可以极小的代价尽可能早地发现错误类ban逻辑形式化分析ban逻辑形式化首先需要进行理想化即将协议的消息转换为ban逻辑中的公式再由逻辑的推理规则根据理想化协议和假设进行推理推断协议能否完成预期的目标类ban逻辑形式化分析ban逻辑形式化加密系统是完善的只有知道密钥的主体才能解读密文消息任何不知道密钥的主体都不能解读密文消息也没有办法根据密文推导密钥密文含有足够的冗余消息解密者可以根据解密的结果来判断他是否已经正确解密消息中有足够的冗余消息使得主体可以判断该消息是否来源于自身ban逻辑还假设协议的参与主体是诚实的类ban逻辑形式化分析ban逻辑形式化依照ban逻辑的惯例pqr等表示主体变量k表示密钥变量xy表示公式变量
内容提要
1. 安全协议存在安全缺陷 2. 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 3. 类BAN逻辑形式化分析 4. 例子:对NSSK认证协议的BAN逻辑分析
类BAN逻辑形式化分析——BAN逻辑形式化
国内有哪些网络安全杂志
国内有哪些网络安全杂志
国内有很多网络安全杂志,以下就是其中一些杂志的简要介绍。
1.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该杂志是由中国电信科学研究院主管主办的网络安全杂志,是国内权威的网络安全期刊之一。
该杂志主要关注信息安全和通信保密方面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
2. 《中国安全通报》:
这是一本关于网络安全的专业期刊,由中国现代网络安全研究院出版。
该杂志在网络安全技术、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等方面提供深入而全面的资讯,适合专业从事网络安全的人士参考。
3.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该杂志是由中国密码协会主办的网络安全期刊,定期发表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
该杂志内容涵盖了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隐藏等多个方面。
4. 《信息网络安全》:
这是一本由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电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主管主办的网络安全期刊。
该杂志聚焦于信息网络安全理论、技术、应用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和案例研究。
5. 《网络安全与技术》:
该杂志是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出版的学术刊物,每期都会发布关于网络安全技术、攻防实践、安全漏洞等方面的文章。
该杂志重点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网络安全动态,并提供相关的解
决方案。
总而言之,这些网络安全杂志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和案例研究,适合网络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参考。
通过阅读这些杂志,人们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最新网络安全动态和解决方案,为网络安全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通信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能够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中的常见问题。
4.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信的定义和分类•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信信号的分类和特点•通信信道的分类和特性2.模拟通信系统:•调幅 (AM) 系统•调频 (FM) 系统•相位调制 (PM) 系统•数字调制技术3.数字通信系统:•数字信号的产生和传输•数字调制技术•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和干扰•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4.通信网络技术:•通信网络的分类和组成•数据通信网络的协议和标准•局域网 (LAN) 技术•广域网 (WAN) 技术•无线通信网络技术5.通信系统中的安全技术:•通信系统中的安全威胁•通信系统中的安全措施•通信系统中的加密技术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教师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实验演示:教师进行通信系统实验演示,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讨论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通信系统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实践应用:布置学生完成通信系统相关的项目,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
四、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成绩、作业成绩等。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3.项目考核:项目考核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考核内容包括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报告等。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教材2.实验器材:通信系统实验器材3.教学软件:通信系统教学软件4.网络资源:通信系统相关网站和在线课程。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第二版课后答案
网络安全期末复习题型:1、选择、判断、简答(45%)2、分析题(55%)注:如有发现错误,希望能够提出来。
第一章引言一、填空题1、信息安全的3个基本目标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是:合法使用。
2、网络中存在的4种基本安全威胁有:信息泄漏、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和非法使用。
3、访问控制策略可以划分为:强制性访问控制策略和自主性访问控制策略。
4、安全性攻击可以划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5、X.800定义的5类安全服务是: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
6、X.800定义的8种特定的安全机制是: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认证交换、流量填充、路由控制和公证。
7、X.800定义的5种普遍的安全机制是:可信功能度、安全标志、事件检测、安全审计跟踪和安全恢复。
二、思考题2、基本的安全威胁有哪些?主要的渗入类型威胁是什么?主要的植入类型威胁时什么?请列出几种最主要的威胁。
答:基本的安全威胁有:信息泄露、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非法使用。
主要的渗入类型威胁有:假冒、旁路、授权侵犯。
主要的植入威胁有:特洛伊木马、陷门最主要安全威胁:(1)授权侵犯(2)假冒攻击(3)旁路控制(4)特洛伊木马或陷阱(5)媒体废弃物(出现的频率有高到低)4.什么是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有几个不同的等级?答:安全策略:是指在某个安全区域内,施加给所有与安全相关活动的一套规则。
安全策略的等级:1安全策略目标;2机构安全策略;3系统安全策略。
6.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区别:被动攻击时系统的操作和状态不会改变,因此被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保密性。
主动攻击则意在篡改或者伪造信息、也可以是改变系统的状态和操作,因此主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
主动攻击的例子:伪装攻击、重放攻击、消息篡改、拒绝服务。
被动攻击的例子:消息泄漏、流量分析。
9、请画出一个通用的网络安全模式,并说明每个功能实体的作用。
1-2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0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1837年,莫尔斯电码(Morse code)
传输线 发报 收报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12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1864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
磁波的存在
1887年,赫兹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如何传递?如何度量?传递给谁?谁来传递?
5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信息利用 信息传递 信号传输
系统层次 逻辑层次
物理层次
传统意义上的通信负责完成低两层的工作,分别表 现为点对点传输和网络化通信
6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通信网络的结构
终端
PBX PBX PBX
13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1896年,无线电通信发明
发明人:
博洛尼亚大学的马可尼
圣彼得堡电子科技大学的波波夫
14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1962年,美国发射第一颗通信人造卫星
15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1969年,ARPANET问世,随之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迅速发
交换机 传输线 交换 终端
PBX PBX
中继传输
用户线传输
通信网络的三类主要设备:传输、交换、终端。
网络中所有设备按照通信协议的规定而协调工作。
7
通信技术伴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 展而不断进步。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二、通信技术的发展
烽火狼烟是古代的一种重要通信方式
通信网理论与应用-课后题【精选文档】
1.1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澡声源、反变换器、信宿六个部分。
信源是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如计算机;变换器是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如电话系统;信道是按传输媒质的种类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在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信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架空明线、电缆、光缆等)上传输;在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大气层、对流层、电离层等)传输.信道按传输信号的形式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反变换器将在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例如打电话时,信息由线路传到我们的听觉就是数字信号变成模拟号;信宿即是信息的接收者,例如A给B发信息,B就是信宿;噪声源是指系统内各种干扰影响的等效结果,例如:其它电子器件,外部电磁场.1.2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答: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通信网是由相互依存、相互限制的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以完成特定的功能: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
1.3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答: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的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每一次通信都需要软硬件设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硬件主要包括: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它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主要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1.4如何理解现代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答:在垂直结构上,根据功能将通信网分为应用层、业务网和传送网。
应用层表示各种信息应用与服务种类;业务网层面表示支持各种信息服务的业务提供手段与装备,它是现代通信网的主体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种通信业务的网络;传送网层面表示支持业务网的传送手段和基础设施,包括骨干传送网和接入网. 此外还有支撑网用以支持全部三个层面的工作,提供保证通信网有效正常运行的各种控制和管理能力,传统的通信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掌握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3.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历史发展2. 通信与网络技术的现状和未来趋势3. 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4. 网络安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通信和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 讲授理论知识:讲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如调制解调、数据传输、路由交换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通信与网络技术方向进行深入讨论,如无线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通信与网络技术案例,如5G、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应用等,引导学生了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
5. 德育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强调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6.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观点,师生共同探讨,加深学生对通信与网络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7.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所学知识,强调德育目标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了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四、教学反思课后对本次《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进行反思总结,评估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 学生对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2.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3. 德育目标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学生在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方面是否有明显提升?4. 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5.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根据反思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
访问控制列表(ACL):用于限制网
络流量的访问权限
2
防火墙:用于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
部攻击的安全设备
3
虚拟专用网络(VPN):用于在公 共网络上建立安全连接的技术
4
身份验证和授权:用于确认用户身 份并授予相应权限的技术
5
加密技术:用于保护数据传输和存
储的安全技术
6
入侵检测系统(IDS):用于检测和
应对网络攻击的安全系统
7
安全审计:用于记录和审查系统安 全事件的技术
8
安全策略:用于指导组织内信息安 全实践的规范和指南
信息安全策略制定
01
确定信息安全目标:明确保 护信息的重要性和范围
03
制定安全措施:根据风险分 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 施
05
定期评估和更新:定期评估 信息安全策略的有效性,并 根据需要更新策略
02
分析安全风险:评估潜在 的安全威胁和漏洞
04
实施安全措施:按照制定的 安全措施进行实施和监控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评估目的:了解信息安全风险, 制定应对策略
评估方法:定性评估、定量评 估、混合评估
评估内容:资产价值、威胁来源、 脆弱性、风险概率、影响程度
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制定 应对措施,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身份认证技术
01
密码认证:使用密码进行身份 验证
03
智能卡认证:使用智能卡进行 身份验证
05
多因素认证:结合多种认证方 式进行身份验证
02
生物识别认证:使用指纹、面部 等生物特征进行身份验证
04
数字证书认证:使用数字证书 进行身份验证
06
零知识证明:使用零知识证明 技术进行身份验证
通信工程关键技术分析
通信工程关键技术分析1. 引言通信工程是指运用通信科学理论,结合工程实践,实现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技术与工程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通信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2. 关键技术概述通信工程涉及多个领域,以下将重点分析几种关键技术和应用:2.1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
这些技术在传输速率、覆盖范围、功耗等方面各有特点,为各类通信设备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2.2 光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是利用光波作为信息载体进行通信的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抗电磁干扰等优点。
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技术和无线光通信技术。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光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领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2.3 数据通信技术2.4 信息加密与安全技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信息加密与安全技术是保护通信过程中数据安全的重要技术,主要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安全协议等。
这些技术为通信工程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2.5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互联网、传统通信网络等信息载体,实现智能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是通信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3. 关键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通信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 5G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特点,将极大地推动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
未来,5G技术将在工业、医疗、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 新型光通信技术:随着信息传输需求的不断增长,新型光通信技术如硅光子学、光纤无线通信等将得到广泛应用。
3. 量子通信技术:量子通信技术利用量子态的特性实现信息传输,具有绝对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攻击
使用
服务
机制
1.
认证机制脆弱
2. 缺乏保密性 3. TCP/UDP缺陷 4. 服务漏洞
PEM
MOSS
PGP TCP IPv6
S/MIME SSL
SHTTP SSH TLS WTLS ISAKMP
Kerberos
SNMPv2 UDP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IPSEC
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基础框架
进入80年代后,基于密码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安全 开始了商业化的进程 1985年 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 TCSEC,推进了计算机安全的标准化和等级测评
Anderson最早提出了IDS入侵检测系统,提出主机 入侵检测的概念和框架
密码学方面
DES
Diffie Hellman RSA
1. 安全协议:包括认证头(AH)以及封装安全有效
公钥/ 私钥
私钥/ 公钥
密文
加密算法
明文
解密算法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人们对安全的关注扩展到信息安全的6个基本属性 密码学领域
ECC DSS 密钥托管 盲签名
网络安全迅速发展
NIDS 、分布式IDS
防火墙、VPN
网络协议
IPSEC 、SSL/TSL 安全多方计算等
信息网络安全概念和发展 信息与网络面临的威胁 开放系统互连安全体系结构 安全模型和防御体系
安全体系结构
◦ 威胁、服务和技术/机制
网络安全模型 安全防御体系
信息安全
关注信息本身的安全 与是否有计算机,是否存在网络无关?
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的出现,使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信息安全需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两个最主要的变化 源于数据处理方式的变化
① ② ③ ④ ⑤
对等实体鉴别
◦ 发生在对等层间,相互或单方身份鉴别 ◦ 通信连接或网络会话远端的一方提交
数据源鉴别
◦ ◦
层间服务,保证数据来自合法实体
身份连同数据项一起发送
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防止被截获 而泄密。 数据本身是信息 数据存在与否、大小、特征的动态变化也是信息 保密=数据保密+业务流保密
访问控制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非法使用系统 资源。 访问控制是通过对访问者的有关信息进行检查来 限制或禁止访问者使用资源的技术,分为高层访问控 制和低层访问控制。
高层访问控制包括身份检查和权限确认,是通 过对用户口令、用户权限、资源属性的检查和对 比来实现的。
低层访问控制是通过对通信协议中的某些特征 信息的识别、判断,来禁止或允许用户访问的措 施。如在路由器上设置过滤规则进行数据包过滤, 就属于低层访问控制。
安全技术的应用+通信协议的设计
经历了四个阶段 通信安全
古代1960s’
计算机安全
1960s’ 1980s’ 计算机和信息 系统安全
信息安全
1980s’ 1990s’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保障
1990s’ now
通信的机密性
整体发展与 国家战略
信息隐藏术:藏头诗 ,军令
信息隐写术:头发、隐形墨水、乐谱等
路由控制机制使得可以指定通过网络 发送数据的路径。这样,可以选择那些 可信的网络节点,从而确保数据不会暴 露在安全攻击之下。而且,如果数据进 入某个没有正确安全标志的专用网络时, 网络管理员可以选择拒绝该数据包。
8)公证机制
第三方参与的签名机制。 基于通信双方对第三方的绝对信任。
身份 责任 CA,RA,PKI……
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非法使用系统资源。 单个用户或群组管理 系统资源:
◦ 计算资源、通信资源、信息资源
非授权访问:
◦ 未经授权的使用、泄漏、修改、销毁等
授权与权限列表
用来检测和防止威胁并能从攻击中恢复的机制 ① 加密机制 ② 数字签名机制 ③ 访问控制机制 ④ 数据完整性机制 ⑤ 交换鉴别机制 ⑥ 流量填充机制 ⑦ 路由控制机制 ⑧ 公证机制
加密是提供信息保密的核心方法。 可逆: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体制(传统、序列) 非对称加密体制(公钥) 不可逆:Hash、MAC 加密是其他机制的基础
数字签名机制主要解决以下安全问题: 1.否认:事后发送者不承认文件是他发送的。 2.伪造:有人自己伪造了一份文件,却声称是 某人发送的。 3.冒充:冒充别人的身份在网上发送文件。 4.篡改:接收者私自篡改文件的内容。 数字签名机制具有可证实性、不可否认性、 不可伪造性和不可重用性。
防止非法实体主动攻击,使收到的信息与发送的 信息一致保原样。 主动攻击:
以某种违反安全策略的方式,改变数据的价值和存在。
又称不可抵赖、禁止否认 发送/接收数据者否认其操作时,提供解决纠 纷的无可辩驳的证据,击碎虚伪的否认。 与其他服务的最基本区别: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用户免遭来自于系统其他 合法用户的威胁,而不是来自于未知攻击者的。
被动攻击
主动攻击
窃听 中断 获取消息内容 流量分析 修改 伪造
破坏可用性
破坏完整性
破坏真实性
伪造(Fabrication):以完整性作为攻击目标,非授 修改(Modifucation):以完整性作为攻击目标,非授 截获(Interception):以保密性作为攻击目标,非 权用户将伪造的数据插入到正常系统中,如在网络上 中断(Interruption):以可用性作为攻击目标,它 权用户不仅获得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而且对文件进行篡改, 授权用户通过某种手段获得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如窃 散布一些虚假信息等。 毁坏系统资源,切断通信线路,造成文件系统不可用。 如改变数据文件中的数据或修改网上传输的信息等。 听、非法拷贝等。
1989 Carnegie Mellon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计算机应急小 组及协调中心 ——标志着信息安全从被动防护过渡到主动防护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人们更关注信息安全的整体发展
安全建立在过程基础上,包括“预警、保护、检 测、响应、恢复、反击”整个过程
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在不同的层次上和对于不 同的对象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内涵,其本质可以 描述为: 在一定时期内保证数据在网络上传输或存储时不 被非授权用户非法访问,但授权用户却可以访问。
路由 控制
公证
访问控制
机密性 √
√
√ √
完整性
不可否认性
√
√
√
√
√ √
攻击:任何破坏(或试图破坏)单位、员工或客 户拥有的信息系统(或信息资源)的行为。 机制:设计用于检测、防止安全攻击或从安全攻 击中恢复的机制(规程、应用或设备)。 服务:旨在加强单位中数据处理和信息传送的服 务,这些服务将对抗安全攻击,同时会使用一种 或多种安全机制。
◦ 手工---计算机---分布式网络和通信系统
信息安全的提供:
◦ 传统上依靠物理的和管理上的机制
◦ Computer--需要自动工具保护文件和其他存储的数据
◦ Network--需要其他手段保护传输中的数据
信息安全
不仅关注信息本身的安全 如何阻止对信息系统中物理存在的信息的攻击,或在阻止失败后如何检测 这些攻击,并从中恢复信息。 理论上,信息安全是保障信息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 实用性,占有性。 保护在计算机中保存的文件和信息。
物理安全—安全控制—安全服务 技术+管理+法律
ITU-T X.800 OSI安全体系结构
◦ 以系统的方式定义和提供了安全的要求
安全的三个方面
◦ 威胁 ◦ 服务 ◦ 机制
1.
安全威胁:
◦ 危及信息安全的任何行为
所谓的信息安全威胁就是指某个人、物、事件 或概念对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 合法使用所造成的危险。攻击就是对安全威胁的 具体体现。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 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确保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的目标和本质是信息安全。
Internet的开放与共享
◦ 技术公开 ◦ 可移植性
◦ 兼容性
◦ 互操作性
安全纳入网络需要两种技术的完美结合:源自源◦ 自然威胁 ◦ 人为威胁
无意威胁(偶然) 恶意攻击(故意):智能、严重、隐蔽、多样
代表性的恶意攻击:信息战
商业战
个人行为
形式:主动和被动
被动:不会导致对系统中所含信息的任何改动,系统的操 作和状态也不会改变,主要威胁保密性。 主动:意在篡改系统中所含信息、或者改变系统的状态和 操作,威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
◦ 刘建伟,王育民
主要参考资料:
◦ ◦ ◦ ◦ 通信网络安全 计算机安全—原理与实践 《应用密码学》 《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
◦ 信息与网络安全类网站、报纸、期刊、杂志
平时成绩30%
◦ Paper or Presentation
考试成绩70%
◦ 闭卷 笔试
通信网和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安全体系架构 密码学 基本理论 身份鉴别与认证 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技术 管理安全(灾备和应急通信,风险评估) 通信网安全技术
数据单元的完整性:加标记(如检验码) 数据序列的完整性:编号、时间标记
交换鉴别机制是通过互相交换信息的方式来确定 彼此的身份。用于交换鉴别的技术有: 鉴别信息:口令 密码技术:签名、握手 生物特征: IC卡、指纹、声音频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