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答案分析
《再别康桥》全文简析及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再别康桥》全文简析及基础练习题(含答案)《再别康桥》全文简析及基础练习题(含答案)引导语:”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可谓美到极点,那柳,那潭,那桥,都是夏日里最美的风景。
《再别康桥》更是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再别康桥》全文简析及基础练习题。
《再别康桥》全文简析及基础练习题含答案篇1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
高考叠词示例与强化特练
2024届高考叠词示例与强化特练考点:1.杜牧《寄远》——叠词的表达效果2.王安石《示长安君》——赏析中间两联表现情感的方法3.王之涣《宴词》——叠词的表达效果4.(明)高启《黄氏延绿轩》——叠音词的作用5.徐志摩《再别康桥》——叠句的表达效果【考点研究】一、常见组合考点1.叠词的表达效果2.叠音词的作用3.赏析中间两联表现情感的方法4.叠句的表达效果【考点示例】一、杜牧《寄远》——叠词的表达效果【考点解读】——景物的特点。
【考点解读】1.赏析中间两联表现情感的方法片的深情。
(1分)一、王之涣《宴词》——叠词的表达效果【答案】1.惜别(依依不舍)【译文】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赏析】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
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
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
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
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和协调。
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
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
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
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
《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阅读答案-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阅读答案-徐志摩(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阅读答案-徐志摩文本一: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
2《再别康桥》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吟诵、咀嚼,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三美”。
2、通过意象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领会诗人的感情。
3、能够背诵《再别康桥》。
【学习重难点】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味“三美”,感受诗的艺术性。
难点:能够通过意象体悟诗人情感。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预习案【教材助读】一、《再别康桥》背景知识:1.“新月派”简介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
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是闻一多。
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格式,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生动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
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
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
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徐志摩《再别康桥》阅读理解
徐志摩《再别康桥》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列小题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自由,向我们来了田间悲哀的种族我们必须战斗啊!九月的窗外,亚细亚的田野上,自由呵……从血的那边,从兄弟尸骨的那边向我们来了,像暴风雨,像海燕。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2.下面说法错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的韵。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韵。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3.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 “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① 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① “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① 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 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① 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① 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① 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1.B 2.B 3.D 4.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概念的把握。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诗歌的分类及概念做到掌握,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进行判断。
B项,“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错误。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二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再别康桥 Word版含答案
◆3再别康桥论拥有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过来了,我们总是希望得到的太多,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
如果你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还会得到友情,当生命也离开你的时候,你却拥有了大地的亲吻。
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验,权当是坎坷人生奋斗诺言的承付。
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充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
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地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地舍弃不也是一种境界吗?在不经意间所失去的,你还可以重新去争取。
丢掉了爱心,你可以在春天里寻觅,丢掉了意志,你要在冬天重新磨砺。
但是丢掉了懒惰,你却不能把它拾起。
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选择淡泊,然后准备走一段山路。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赏读: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生在世,应当树立宏伟远大的志向和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因为目标越远大,前进越努力,人生也就越有意义,越能体味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勇和豪迈气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赏读:如果有利于国家,即使死也豁得出去,难道还会因为是祸就避开,是福就去追求?此二句是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时告别家中人时口头吟诵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赏读: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赏读:我自慷慨赴死,无所畏惧,也无所遗憾,无论我去留,都如昆仑一般巍然挺立,浩气长存。
一、作者视窗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人教版2020年必修一第2课《再别康桥》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 7.《再别康桥》的线索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 【提示】 全诗以作者离开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 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本诗开头连用三个“轻轻 的”,透露出难分难舍的离情;接着选择了三个最让诗人 流连的景物,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性依恋;又写 诗人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感情达到了高潮;最后由幻 想回到了现实,显得无比依恋和惆怅。
• 因为这是我的理想,因为写文、勾勒生活是我所追求、心 之向往。所以我努力着,努力充实着自己,在文字汪洋中 小小的期盼,某一天,我是不是也可以拿着自己写下的一 本书,去怀念每一个为之奋斗的今天;所以我奋斗着,奋
• 某一天,我会努力做到和那位笔者所说的一样;某一年, 我也可以用自己的心情去诠释江南的斑驳古墙、用自己的 笔触带文字遨游在天连水碧的殿堂;用自己的故事去写一 首小诗,不需太过长,幸福在一瞬间,希望那一瞬间,可 以在我的泛黄书页中定格、并被我珍藏,永世不忘。
• 成语释义
• 招摇撞骗:撞骗,寻机骗人。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 贬义。如“两保安另辟‘致富路径’,冒充交警招摇撞 骗,被判刑一年”。
• 五彩斑斓: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形容颜色 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如“山西运城现五彩斑斓的 盐湖,景色壮观秀丽”。
• 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 话。如“他觉得自己演了太多沉默寡言的角色,喜剧对自 己来说是个解脱”。
• 了解背景
• 在英国留学期间,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诗人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 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 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地来到 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 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 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 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诗两首《再别康桥》《雨巷》同步练习及答案
诗两首《再别康桥》《雨巷》同步练习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填空。
(1)徐志摩,笔名________,________。
被认为是________诗派的“盟主”,著有________等诗集。
(2)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
(3)轻轻的我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品味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回答5~7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5.这两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两节诗的韵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一教材用书:第2课 诗两首含答案
第2课诗_两_首离别1.苏东坡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见离别总是人生难以避免的一件事.但谈到离别,莫不是一丝愁绪在眉间。
柳永便指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人若越多情,便越是在离别之际难舍难分,也越伤感。
李煜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翻开灿若星河的古今诗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
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身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
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
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
“雨巷诗人”—-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
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戴望舒为笔名.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1924年,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戴望舒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他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正式出版,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
《雨巷》得到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也因此被誉为“雨巷诗人”。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
1949年6月,戴望舒参加了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
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主要作品: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再别康桥》阅读题的答案
《再别康桥》阅读题的答案《再别康桥》阅读题答案:1. 请描述下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歌表达了诗人在再次离开康桥时的思绪和情感。
诗人通过对康桥的描述,反映了对康桥的眷恋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全诗情感跌宕起伏,交错着对美好回忆和未来的期待。
2. 诗人在康桥的经历有何具体描写?诗人描写了自己曾经在康桥度过的美好时光。
他提到了康桥的石拱桥、塔津湖和柳岸,并回忆起清晨的雾气、夕阳下的渡轮和留恋的小船。
这些描写营造出了一个宁静和美丽的康桥景象。
3. 诗中的“再别康桥”代表了什么意义?“再别康桥”体现了诗人对康桥的告别和离别。
康桥象征着诗人曾经的幸福时光和美好回忆,而诗人再次告别康桥则意味着他将要离开这个曾经给予他安慰和满足的地方。
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告别过去的校园生活,即将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未知。
4. 请解释下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话的意义。
这句诗说的是塔津湖的瀑布景色,高度和瀑布垂直下落的情景给人以震撼和壮观之感。
描写塔津湖的瀑布如此高大巍峨,犹如银河从天上落下,给人以恢弘壮丽之感。
这句话通过奇景来衬托诗人对康桥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眼中康桥的特殊意义。
5. 请简要概括诗人对未来的展望。
诗人在诗的末尾提到他将要启程往北,迎接一个新的挑战和未来。
尽管离别是痛苦的,但诗人依然满怀期待,期望未来可以带给他更多的成就和成功。
他将过去的宁静和美好回忆留在康桥,背负着梦想和希望踏上新的征程。
继续写相关内容:6. 请简要描述一下诗中的时间和空间背景。
诗人的经历发生在康桥,一个位于英国剑桥市南部的小镇。
他在康桥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其中主要包括他在剑桥大学的求学经历。
诗中的时间背景并未明确提及,但可以推测出诗人离开康桥是为了完成学业或者追求其他机会。
诗人描述的康桥景色和情感表达着重在描绘自然风光和心灵层面的体验,将时间和空间素材化为诗人对康桥的回忆和离别情感的表达。
7. 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何特点?《再别康桥》是一首五言律诗,每一句包含五个字,共十四句。
《再别康桥》学案(附答案)
第一单元2诗两首再别康桥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诗歌三美的内涵。
2.解读文本,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其诗歌中表现出的轻烟似的离别情绪。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查阅徐志摩的生平资料。
二、自练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荡漾.()青荇.()沉淀.()长篙.() 漫溯.() 斑斓.()满载.() 笙箫..()2.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作品有《》《》《》等。
3.补出下面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2),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
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分别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以你喜欢的一种意象为例进行分析。
3.选择的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如何读出你所体会到的美?读一读,总结一下。
5.下面是《康桥再会吧》的片段,比较本诗,你能看出《再别康桥》的形式上的特点吗?“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着(zhǎng)彷.徨(páng)凄.清(qī)寂寥.(liáo)B.踟蹰..(chì chù)漫溯.(sù)满载.(zǎi)迷茫.(má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的(sì)笙.箫(shēng)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B.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C.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D.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中职语文《再别康桥》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四再别康桥
练习与思考
一、意向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朗读全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见的景物,说说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的。
参考答案:本文的意象有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集中描写了康河的美丽与宁静,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眷恋。
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让人如痴如醉。
二、纵观全诗,是人的情感是起伏变化的。
有感情的诵读全诗,说说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参考答案:诗的开始写诗人作别母校的万千离愁,随后描写康河的美景令诗人无限向往和陶醉,再写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恣意放歌,物我两忘,将全诗推向高潮,这时突然以一个“沉默”将离别的伤感演绎得淋漓尽致,最后以一种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的姿态,抒发了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和深深眷恋。
三、查找、阅读徐志摩的《康桥再会吧》《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等诗歌,进一步体会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再别康桥》初中现代诗阅读题及答案
徐志摩《再别康桥》初中现代诗阅读题及答案徐志摩《再别康桥》初中现代诗阅读题及答案再别康桥徐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细细品味一下,“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到康桥去“寻梦”,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与他的“梦”有什么联系?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5《再别康桥》是徐志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轻轻的我走了”与“我轻轻的走了”相比,在语言表达上强调“轻轻”两字,这样就更能表达“我”不愿打扰梦中的康桥的情态,更能表现“我”离别时的洒脱和惆怅之情。
2.诗人去寻梦,寻找的是他梦中的康桥,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是他康……5. 如“那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习题(含答案)
再别康桥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死水》的最后一段诗句的音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B.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C.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D.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漪纶寂寥摇曳狂风暴雨 B.翡翠惆怅步履矢口否认C.罗绮羡艳凄惋心满意足 D.彷徨颓杞篱墙年纪轻轻3.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D.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4.下列对《死水》各节诗大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生气,已无可救药。
它已彻底烂掉,丑恶昭彰。
B.第二节,直承第一节的三、四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
C.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
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般以动显静。
D.第五节,诗人在前四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
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5.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6.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斓安然无恙高瞻远瞩罗网B.猝然长逝湛蓝眼花缭乱挑衅C.脍炙人口恻隐之心略胜一筹竹蒿D.戛然而止颀长风靡一时虚张声势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D.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再别康桥》的情感解读
《再别康桥》的情感解读《再别康桥》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文章对该文的情感分析为凝重或惆怅,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第12页练习三的参考答案中指出:“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在心头。
”在其他有关本诗的教学设计中也读到了类似的情感。
后来我又发现了与此相反的观点,比如《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第10页“课文研讨”中:“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原因在于它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即对逝去的美好往事,人们总是充满怀念。
”这段被老师们忽视了的文字实际上隐含着全诗的主旨:作者对逝去的美好往事的怀念。
我想,既然是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感情就应该是美好的,何况诗人是沉醉于其中呢。
通过再次细读文本和有关资料,我发现充溢在这首诗字里行间的是一种“回忆的甜蜜”与“离别的潇洒”,而并非“凝重的离愁”和“淡淡的惆怅”。
第一节“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而非题目中的“康桥”,因为“云彩”比“康桥”更?化,更能激发想象。
通过想象,诗人回味自己美妙的记忆。
和“云彩”作别,就是和自己的美好记忆告别。
前面用了三个“轻轻的”,是因为作者在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回忆对话。
这里所写的不是一般的回忆,而是一种隐藏在心头的秘密。
大声喧哗是不适宜的,只有把脚步放轻、声音放低才能进入回忆的氛围,融入自我陶醉的境界。
徐志摩在其《我所知道的康桥》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
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现的第一个条件。
你要发现你的朋友的“真”,你得有与他单独的机会。
你要发现你自己的真,你得给你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
你要发现一个地方(地方一样有灵性),你也得有一个单独玩的机会。
我们这一辈子,认真说,能认识几个人?能认识几个地方?我们都是太匆忙,太没有单独的机会。
说实话,我连我的本乡都没有什么了解。
八上语文练习册及答案
八上语文练习册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及答案#### 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欣赏练习一:诗歌的韵律与节奏1. 阅读《再别康桥》,请分析诗中的韵律特点。
2. 诗歌《我爱这土地》中,哪些词语的重复使用增强了节奏感?答案解析:- 《再别康桥》的韵律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押韵和节奏的规律性,诗人通过重复使用某些音节,形成了一种音乐般的美感。
- 在《我爱这土地》中,诗人通过重复使用“我爱”、“这土地”等词语,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
#### 第二单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二: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1. 阅读《岳阳楼记》,翻译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请解释《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含义。
答案解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为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忠诚至死不渝的决心和精神。
#### 第三单元:现代散文阅读练习三:散文的意境与情感1. 阅读《荷塘月色》,描述作者在荷塘边所感受到的意境。
2. 分析《故都的秋》中作者对故都秋天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解析:-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对荷塘夜晚的细腻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 《故都的秋》通过对故都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第四单元:写作技巧与实践练习四:写作中的描写与表达1.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 描述一个你熟悉的场景,注意运用感官描写。
答案解析:- 在写作中,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场景和人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如,描述一个人物时,可以通过其动作、表情、语言等细节来展现其性格特点。
- 描述熟悉的场景时,可以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场景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导学案
高一语文组2010年9月6日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两首诗的节奏、旋律,了解新诗中“新月派”诗歌创作“三美”主张的特点;了解两位诗人、主要作品及创作风格;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初步掌握并运用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学习《雨巷》象征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层面:朗读、设问、启发、讲解、讨论相结合。
3.情感与价值观层面:体悟作品的内涵,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再别康桥》中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其作用
2.《雨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情感【学习方法】诵读品读感悟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朗诵录音
《再别康桥》
【检查预习】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xìng )榆阴(yú)沉淀(diàn )长篙(gā)
漫溯(sù)浮藻(zăo )斑斓(lán )笙萧(shēng )
2.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④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曾留学英国和美国,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像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留下了四部重要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4、联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