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字音、字形和词语,美读诗歌。
2、理解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
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要的字音、字形和词语,美读诗歌。
2、理解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
一、情景导入
1、导入语:
康桥,即剑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重要转折点,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徐志摩就这样悄悄地来,又悄悄的走了。
今天,就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的内心。
2、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康桥,再会吧》;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留下佳作《再别康桥》。
3、检查预习
荇( xìng )藻( zǎo )溯( sù)斑斓( bān lán )笙箫( shēng xiāo )长篙( gāo )
4、自古以来离别诗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哪些诗词?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的《送元二史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自主、合作、探究
浅唱低吟
聆听康桥的音乐美
诵读指导:
1.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朗读时语调柔和、舒缓.
2.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感受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3.朗读时力求做到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
听朗诵,品整体
1、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哪些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
告别图、金柳图、青荇图、彩潭图、寻梦图、沉默图、作别图
想象联想
品味康桥的意境美、建筑美
品读第二节,体会“金柳”“新娘”等意象之美。
再请用朗读和分析的方法,品读其他几节的意境美
三、当堂达标
体味揣摩
品味康桥的情感美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品读第一节,思考三个“轻轻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的,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表现了诗人对其的惜爱之情,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2、美读第三节,体会“青荇”“油油的”“招摇”,谈谈诗人为什么甘心做一条水草?
明确: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并有向诗人打招呼,欢迎诗人之
意。“甘心”两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
本来很一般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眼里变得如此美好?因为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康桥的无限留恋。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
3、美读第四节,分析“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如何理解?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这里的潭即指拜伦潭,相传拜伦曾在这里游玩。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般的梦。融情入景,将人带入了梦一般的意境中。“彩虹似的梦也是一种人生追求,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4、美读第五节,思考“寻梦”寻的什么梦?本节的情感是怎样的?
第五节,诗人迷恋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别康桥。想象自己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5、美读第六节,讨论诗人为什么“不能放歌”?
第六节,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不禁别情缕缕,离愁重重,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往日欢愉的康桥也无语了,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归于寂然,将诗人的离愁推到了极点。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
怎样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者这里却达成了统一。诗人内心一定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切,所以笙箫的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
6、尾节有一句很妙的说法,离别时作者说“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本不可带走,此处特别这么说,你读出什么意味?
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云彩本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加上两个“悄悄”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至此,将诗人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悄悄”、“轻轻”中表现了出来,同时排出了“伤离别”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之感。
反复诵读诗歌,再次体会诗歌的情感美,教师作总结。
明确:离别、欢喜、眷恋、不舍、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