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4 地壳的运动与地貌
2019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地壳的运动与地形、地质灾害含选修专题四考点一
真题领悟
命题探源
对点演练
命题角度3 岩石板块分布 3.(2019·大纲文综,6)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
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 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
真题领悟
命题探源
对点演练
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 据图判断K岛屿位于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亚欧板块 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苏门答腊岛西南部海域和爪哇岛南部 海域,故K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答案 C
真题领悟
命题探源
对点演练
多见于湿润地区
河流谷地的形成 河流三角洲的形成
知识体系构建
聚落分布
交通线路
岩浆岩的形成 变质岩的形成
形成谷地或盆地 形成裂谷或陡崖
真题领悟
命题探源
对点演练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真题领悟]
命题角度1 岩石圈物质循环 1.(2019·天津文综,3~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
真题领悟
命题探源
对点演练
2.板块构造理论
理论要点
内容
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 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图示
真题领悟
命题探源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与地形、
地质灾害(含选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与地貌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貌课件
地 貌 常 被 侵 蚀 成 谷 地 不易被侵蚀,常形 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
貌
(外力作用)
成山岭(外力作用) 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
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
图示
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形成
12/10/2021
【易错警示】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 造是不准确的。 2.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 如图所示:
12/10/2021
题组二 地质构造判读及应用 2.(2016·辽宁五校协作体考试)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假如你作为一位地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师,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褶皱构造上覆盖有岩石是由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据此, 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关系。
2.图像信息
向斜 山岭
12/10/2021
背 谷地
解析 第(1)题,材料中说明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 老到新。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知,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 向斜、乙处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根据地貌特征知,甲处为 山、乙处为谷。甲处为向斜可排除A项,乙处为背斜可排除D项, 甲处为山可排除B项,答案为C。第(2)题,丙处山峰为飞来峰, 比周围岩层较晚,没有侵入或切断的痕迹,存在层理结构,是 由表层沉积物形成的,可能是石灰岩等沉积岩,或是石灰岩变 质成的大理岩,答案为A。 答案 (1)C (2)A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四)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下图为玛珥湖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地壳运动D.流水堆积2.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 )A.雨水和地下水B.雨水和河流水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D.冰川融水和雨水3.玛珥湖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 )A.生物残体B.河流挟带的泥沙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D.风力沉积物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
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
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河漫滩抬升成为阶地。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河流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
据此完成4~5题。
4.任一级阶地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地壳稳定—流水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地壳稳定—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堆积C.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D.地壳下降—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5.图中公路选址于T1阶地,主要原因是( )A.保护生态B.地势低平C.防御洪水D.方便农耕(2021·浙江1月选考)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
下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图。
读图,完成6~7题。
6.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7.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B.风化作用C.沉积作用D.喷出作用(2021·山东青岛一模)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风蚀。
掌握沙地土壤风力侵蚀的形式及类型,对于防止土壤沙漠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4地壳运动规律教学案含答案解析
专题04 地壳运动规律
【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
本讲在高考命题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包括:内、外力作用以及地质构造,岩石圈物质循环和板块构造理论等。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题型解读考纲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多以景观图、流程图、示意图的形式考查
2.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结合石油开
采、工程建设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及地
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地质、地形对交通线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地形、河流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网络构建】
【重点、难点剖析】
一、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运动1.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
对地貌的影响
流水 作用
侵蚀 沉积
冲刷河床,使谷底、河床 加深、加宽,形成V形 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 破碎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 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 渐沉积起来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 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 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 水侵蚀的结果
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 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 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 海口形成三角洲
第十五页,共28页。
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比较记忆常见地质(dìzhì)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常见 基本形 类型 态
褶皱
背斜 向斜
外力作用施 加影响前多 形成山岭
外力作用施 加影响前形 成谷地地貌
地貌
顶部受张力,岩 石破碎,常被外 力侵蚀成谷地
槽部受挤压,物 质坚实不易被侵 蚀,易形成山岭
褶皱 常形 成高 大山 脉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 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 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 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gēnjù)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 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gēnjù)河流流 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第十四页,共28页。
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 成山岭。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降低,河流 携带(xiédài)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 (3)丙地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 用而形成的。 (4)丁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河网密 布,交通便利等。
(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简述其成因。 (2) 乙 地 地 貌 类 型 为 ________ , 简 述 该 地 貌 的 形 成 过 程 (guòchéng)。 (3)简述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 (4)分析丁地区聚落分布集中的原因。 解析 (1)甲地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因 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因而形成山岭。(2)乙地位 于山前,形态呈扇形,为冲积扇。(3)丙地为喀斯特地貌(或 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 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4)根据丁地区的海陆位置和地形 特点回答。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二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
第 5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处矿床位于花岗岩和石灰岩之间,则最可能是
石灰岩受到高温高压后形成的大理岩。 答案 3.B 4.C 5.A
下图为某山地俯视图, 读图完成 6~ 7 题。
6.该山地为 A .褶皱山
B.断块山
C.火山
D.背斜山
( )。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10 分 )
解析 第(1)问,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 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第 (2)
问,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断块山。第 (3)问,从内力和外力
共同作用进行分析。 答案 (1)秦岭所在岩层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层相对下降。 (2)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是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 陷落形成谷地 (低地 );外力作用 (风力、流水等 )将沉积物搬运来填充其中,形 成肥沃的平原。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 ”可以判断石环地貌区的岩石颗粒大小不一。
第 11 题,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判断,青藏高原满足石环地貌出现的条件;巴西
高原和亚马孙平原气温太高;南极洲气温太低。 答案 10.B 11.A 二、综合题 (共 56 分 ) 12.下图为 “我国南方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0 分)
貌为喀斯特地貌,由此可以判断影响其形成的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2019年高考中图版地理二轮练习资料:地壳的运动和变化_图文
表形态变化的 内力作用
• 1.地壳运动与 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引起地 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 变化,按地壳运动方 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如下表所示:
• 考点1 造成地
表形态变化的 内力作用
• 2.褶皱与断层 的比较
• 考点1 造成地
表形态变化的 内力作用
• 3.板块运动形 成的主要地貌
而成的。 图中⑤表示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第(2)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
化石属于沉积环境下的沉积岩形成过程。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选项A是正确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 的矿产资源。据此回答(1)—(3)题。
• (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表崎岖,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
生产。
•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外力共同作用的 结果,但具体到某一地区,其地表形态会以内 力作用或外力作用为主,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加 以区分,例如三峡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壳上升运 动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 有关;青藏高原的形成主要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而其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冰川作用、流水作用密 切相关。这一部分内容的复习最好能联系相应 的景观图进行辨别,而不是单纯地理知识的识 记。
曲。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丙处岩层向下弯
曲,则乙处为背斜,丙处为向斜,甲处岩
层沿断层面有相对运动,故甲为断层。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 1.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1)—(2) 题。
• (1)图中板块共有()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 (2)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课件
真题回顾
精研高考·综合提升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2018· 北京卷,4)如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思路点拨:乙位于花岗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受岩浆高温作用影响,可能导致该处的岩 石发生变质作用,C项正确。甲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 层,A错误;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断层—上覆沉积物—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因此, 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项错误;石灰岩中的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错误。
答案:(1)A
(2)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 B.地壳的厚度较薄 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 D.玄武岩地层广布
)
解 析 :第(2)题,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靠近板 块交界地带,岩浆活动频繁,C项正确。干热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高海拔的高原不是 主要成因,A项错误。地壳的厚度较厚,B项错误。玄武岩是喷出岩,不是干热岩的形 成条件,D项错误。
答案:C
2.(2018· 江苏卷,5~6)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 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思路点拨:第(1)题,根据等高线可判断从甲至乙,海拔先升高后降低,为凸地形,C、D 错;从地层分布看,从甲至乙地层分别是C、P、C,其地层年代分布是老、新、老,属于 向斜构造,岩层应该向下弯曲,A对、B错。
答案:(2)A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4地壳的运动与地表形态课件
基础梳理
此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 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 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基础梳理
五、外力作用与地貌
基础梳理
(6)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 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 点、相对高差等。如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 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7)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 ①包括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④利用断层找水、找泉。 (8)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 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地带,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构造部位。
基础梳理
(3)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①褶皱——水平运动。 ②断层——升降运动。 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4)看岩层是否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 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 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5)看是否有岩浆活动: 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核心考点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根据密度的大小判断位置.一般密
度大的物质在下面,密度小的物质在上面.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油的密度 大于气的密度。所以图中的水井在最下面,气井在最上面,中间的是油井.根 据图中的①②③的深度位置判断①最深,是水井. ②最浅,是气井. ③在① ②的之间,所以是油井。 【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地壳的运动与地貌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貌[理·主干知识]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2.板块边界与地貌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易错警示】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悟·方法技巧]典题感悟【典例1】 (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D.4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乙断层只切断了最下边一个侵蚀面的连续性,而岩浆活动穿过了下边两个侵蚀面,说明乙形成早于丙,而甲形成于图中三个侵蚀面后,甲形成晚于丙,故B 项正确。
第(2)题,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所以在图示地质演化过程中,共形成了两次褶皱,故选B。
答案(1)B (2)B【典例2】(2014·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解析第(1)题,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向斜山”;结合所学向斜的基本知识可知,向斜槽部延伸方向同一地层海拔范围相同,而褶曲方向(由中心向两翼的方向)由于地层弯曲变形,各地层的海拔往往有差异。
从图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相同,同一地层海拔范围相同,所以XY方向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M处在侧翼上,地层由M到山顶方向,地层向下倾斜,故答案选B。
第(2)题,本题最容易选错,原因是有的考生只考虑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因而选择了B选项,其实这是错误的。
因此解答此题时要明确“向斜槽部延伸方向同一地层海拔范围相同”,从图中看出,XY线上地层2和地层3同位于250 m等高线上,地层1和地层4都位于150~250 m等高线之间。
答案(1)B (2)A反思归纳1.地质剖面图的判读2.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练·高考重点]题组一地壳物质循环1.(2017·江苏省仪征中学下学期测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叠如被,左图为“某地地质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甲→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
读图完成(1)~(2)题。
(1)构成左图景观的岩石,其所属类型对应于右图中( )A.甲B.乙C.丙D.丁(2)形成左图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①沉积作用②固结成岩③地壳运动④变质作用⑤侵蚀作用⑥冷凝作用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⑥④③⑤D.①②⑤③解析第(1)题,景观图示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可判断是沉积岩;右图中甲是岩浆岩、乙是沉积物、丙是沉积岩,丁是变质岩,戊是岩浆。
选C正确。
第(2)题,图示岩层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经地壳运动发生弯曲变形;后再经外力侵蚀。
没有岩浆活动现象。
选B正确。
答案(1)C (2)B题组二地质构造判读及应用2.(2017·江苏精题)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
(1)图中地层形成最早的是(2)关于飞来峰景观的形成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D.岩层断裂—垂直上升—外力侵蚀—推移上覆(3)图示时间最可能是( )A.上午B.半夜C.下午D.傍晚解析第(1)题,沉积岩层埋藏越深,形成时间越早,图中右侧海拔0米以下的B所示岩层是海拔0米以下岩层中形成时间最早的,在右侧海拔0米以上的岩层中,C所示岩层又在B所示岩层之下,因而形成时间更早。
选C。
第(2)题,由图可知,飞来峰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结合图示岩层状况可推知,该飞来峰应为沉积岩层推移上覆之后被外力侵蚀而形成的(其岩层与图中右侧沉积岩层相吻合),而推移上覆则是由于水平挤压使岩层断裂,之后岩层继续受水平挤压而出现的(据图中岩层分布可知)。
选A。
第(3)题,图示为河谷地形,图中河谷上空有云层和降水,说明此时河谷的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此时吹山风,为夜晚。
选B。
答案(1)C (2)A (3)B考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理·主干知识]1.外力作用与地貌之间的关系图示2.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风力作用②3.河流堆积地貌[悟·方法技巧]典题感悟【典例1】 (2016·江苏高考)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回答(1)~(2)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画①地形崎岖,相对高度很大,属于山区;画②为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画③为沟谷发育比较好的地形,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画④地形有一定的起伏,但是相对高度不是很大,属于丘陵地形。
江南丘陵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有“小桥、流水、人家”特色,D 正确。
第(2)题,画③为沟谷发育比较好的地形,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早期是风从西北地区吹来的沙尘沉积而形成的高原,后来主要是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C 正确。
答案 (1)D (2)C【典例2】 (2013·江苏高考)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1)~(2)题。
(1)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2)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含金刚石的堆积物为砾石堆积物;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河流的凸岸,且右下角照片显示,该地的砾石比较圆润,棱角已被磨平,应该是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相互磨蚀形成的,而冰川堆积物中的砾石棱角分明,因此图中堆积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第(2)题,金刚石是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形成于岩浆岩中;读图可知图中②处为岩浆岩,可能找到金刚石矿。
答案(1)B (2)B反思归纳1.利用地质作用原理和规律突破地理思维该部分知识概念较多,与生产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主要包括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等相关内容。
结合近年高考,应主要关注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其分析思路如下:2.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②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
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练·高考重点]题组一冰川作用与生物作用对地貌的影响1.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
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形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奇特景观。
读我国北疆地区魔鬼城分布图,完成(1)~(3)题。
(1)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2)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A.东西向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D.东北—西南向(3)北疆地区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形成原因是准噶尔盆地()A.风力较小,搬运能力弱B.沙粒较大,风力搬运不动C.地势较低,地形起伏大D.降水较多,水源较丰富,植被覆盖较好解析第(1)题,准噶尔盆地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
选B。
第(2)题,准噶尔盆地受西风带影响大,常年吹西北风,受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小丘呈现西北一东南走向。
选C。
第(3)题,准噶尔盆地南北分别有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西部地势较低,西风将水汽带入盆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该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和地下水相对较多,地面沙粒不易被搬运走;地表植被覆盖率较高,地面粗糙程度增加,风力减弱,搬运能力下降。
选D。
答案(1)B (2)C (3)D题组二流水地貌的发育2.(2017·泰州质检)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
图1是“某处嶂石岩景观的素描图”,呈现出自上而下呈三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2中的①~④所示(图例Ⅰ~Ⅳ分别代表不同岩层)。
读图完成(1)~(3)题。
图1图2(1)图例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A.ⅠB.ⅡC.ⅢD.Ⅳ(2)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地壳抬升D.冰川侵蚀(3)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2类似的是()A.华山陡岸B.峡谷C.雅丹地貌D.峡湾地貌解析第(1)题,读图知,Ⅲ最先遭受侵蚀,说明Ⅲ岩性最松软。
第(2)题,太行山东侧为半湿润区,降水较多,外力作用应以流水作用为主。
第(3)题,由上题知,该处地貌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华山陡崖为断层所致,为地垒;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峡湾地貌为冰川地貌;峡谷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答案(1)C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