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国社会学派
社会法学派概述(欧洲学派)[1]
社会法学派概述(欧洲学派)[1]社会法学派概述(欧洲学派)社会法学派是西方19世纪末在社会学影响下和在批判分析法学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实证主义法学思潮,属于功利主义法学中的社会功利派。
他们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研究法律问题,提出了一种与分析法学不同的实在法观念。
1、社会法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一,19世纪中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逐渐暴露,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和与之相配套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所产生的恶果也充分显露,为减缓经济危机及其所带来的后果,19世纪末西方国家开始干涉经济进行一系列改善劳动条件增加社会福利的立法,被称之为“法律社会化运动”。
在法律理论界,对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分析法学也开始被怀疑和批判。
第二,19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即社会学。
这门学科的迅猛发展为社会学提供了理论前提和精神动力。
2、社会法学的产生社会法学的产生标志一般被认为是德国法学家耶林1872年《法律的目的论》的发表,这其中他表达了社会法学的基本观点,即法律的目的是社会利益,法律是人类有意识地创造的以达到一定目的即社会利益的手段。
如果说耶林奠定了社会法学的理论基础,即法律根源于社会利益的话,那么埃里希则直接阐述了社会法学的法律观——“活的法”观念。
针对分析法学家们的司法行政过程只是机械地运用法律,因而导致毫无自由裁量权的主张,埃里希认为应该给法官以自由,这不仅包括适用法的自由裁量权,而且包括在法律已经陈旧和明显有缺陷时创制新的法律,即立法的自由。
也就是说,法官可以自由地进行判决,自由地发现法律。
埃里希提出“法律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却在社会本身。
”他认为国家制定法仅仅是法律中很小的一部分,社会本身才是法律发展的决定因素,社会秩序本身才是真正的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法律,是一种实际上的法律,即“活的法律”。
3、欧洲社会法学的流派在欧洲,社会法学派发展出以下几大支派:(1)利益法学。
20世纪上半叶法社会学史研究
冲突理论
总结词
关注法律和社会中的权力、冲突和抗议。
VS
详细描述
冲突理论家如尤根·埃利希和弗朗茨·毛特 纳认为法律是社会中不同利益和权力集团 之间冲突的结果。埃利希强调法律在社会 中的整合作用,认为法律应该反映社会的 最基本需要。毛特纳则认为法律是社会控 制的一种手段,它可以帮助解决社会中的 冲突。
中期法社会学(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深入发展
随着社会学和法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法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
代表人物
韦伯、托马斯、杜尔克姆等。
研究方向
研究重点转向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法律的社会化等问题,强调法律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法律的社会化过 程。
近期法社会学(20世纪中叶至今)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深化对法律现象的理解
通过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和 理解法律现象背后的复杂社会关系
。
研究深度提升
深化理论分析
01
加强对法社会学理论的分析和批判,以揭示其内在逻辑和适用
范围。
注重微观研究
02
从个体、组织、制度等各个层面开展深入研究,以揭示法律在
社会中的具体运作机制。
跨学科的整合
03
三角测量法
使用多种数据来源和方法,以验证和补充单一研究方法的结果。
多级研究
将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探究法律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
05
法社会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研究领域拓展
拓展研究领域
未来的法社会学研究可以进一步拓 展到新领域,如法律与科技、法律
与环境等跨学科的研究。
关注新兴领域
研究可以关注新兴的法律领域,如 人工智能法律、数据保护法等,以
法国学派
【法国学派】:法国一些比较文学学者以马力·伽列、梵·第根为代表,强调比较文学所研究的应该是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的“实际联系”,其根本特点是一切以事实为基础的实证主义信念,强调“事实”和“实证”。
【美国学派】:以学者亨利·雷马克为代表,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认为比较文学不仅是国与国之间文学的研究,也是文学与人类一切知识领域、学科领域的比较研究,即所谓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以寻求人类文学共通规律和民族特色为宗旨的文学研究,它是以世界文学的眼光,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各种文学关系进行的跨文化的研究。
【微观比较文学】:指的是对各种微观的文学关系进行跨文化研究,研究范围绝大多数是双边关系,即在范围上只涉及两个国家。
其作为具体文学现象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以具体的作家作品、局部的或某一侧面的文学现象作为研究课题,着眼于具体的局部的个案的问题。
但具有一定局限性,其研究结论多为具体个案的,难以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高度。
【宏观比较文学】: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小单位,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的比较研究。
它以平行比较的方法总结概括个各族文学的特性,用传播研究与影响研究的方法揭示多民族文学之间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文学区域性,探讨由世界各国的广泛联系而产生的全球化、一体化的文学现象及发展趋势。
三个层次:1、“民族文学”或“国民文学”(平行比较法)2、区域文学研究(传播研究法——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影响研究法——以文本的审美分析为特征)3、世界文学研究【传播研究】:是建立在外在事实和历史事实基础上的文学关系研究,像法国学派所做的那样本质上是文学交流史的研究。
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涉及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判断,只关注其传播与交流情况。
适用对象:国际文学交流史或国际文学关系史。
从纵的历时角度看,主要研究范围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从横向共时角度看,有很大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主动分析接受传播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环境条件,从而成为文学传播的先导。
法国学派名词解释
法国学派名词解释
法国学派是指思想理论在法国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流派或学派。
这个术语最早起源于哲学领域,19世纪初的法国哲学界出现了一批思想家们,他们以自由、平等、社会正义等理念为核心,对人类存在、社会问题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思想家们产生了一系列独特的哲学观点和思维方式,并与其他学派形成鲜明对比。
随后,法国学派的概念扩展到其他学科领域,包括文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
在文学方面,法国学派关注个人经验、主观感受,强调作家的内心世界和语言的表达方式。
在艺术领域,法国学派注重对形式和结构的独特处理,并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独创性。
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法国学派则着眼于社会结构、权力关系、文化传承等问题,并尝试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
总的来说,法国学派强调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关注人的主观体验和情感世界,注重对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剖析,关注社会问题和改革,并倡导自由、平等和社会正义等理念。
法国“新社会学派”的启示
法国“新社会学派”的启示作者:高王凌来源:《读书》2013年第04期二零一零年,我曾访问位于巴黎的法国高等研究院。
我认识的朋友伊莎白和麦港,都是社会学家,属于法国“新社会学派”,又名“前苏格拉底学派”,即表示研究在“理论”之先(因西方在苏格拉底之前没有理论一说)。
所以第一件事,不是讲一个“片儿汤”(不管它是本国还是外国的)理论,而要先讲一个故事(最好还是历史故事),然后一层层讲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理论”。
既不是“理论先行”,也不是仅仅跟在材料后面,“实事求是”,说什么“眼见为实”,不敢越雷池一步,其他“唯心”的、“直觉”、“悟性”……都不能谈。
这次造访法国高等研究院,才使我进一步了解这一主流“新社会学派”的宗旨,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直揭文字材料的表层以下的东西(这是我的理解)。
在欧洲的思想学术史上,“实证主义”、“唯物质主义”已经统治了一个多世纪,现在,恰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了。
我在自己的课堂(特别是“方法课”,它也许是我职业生涯中讲得最好的一门课)上,也在批“考据学派”,讲“直觉”、“悟性”等等。
简单说吧,就是告诉学生,所有的史料其实都是“有限”的、“表面”的,不能做一个“爬格子”动物,仅仅跟在文字记载后面走。
先说古代典籍,有一句话叫“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为此吕思勉先生曾揭示出古书(如《史记》)是怎样书写的,谈到要尽量保留原档案的文字,而自己不做评价。
所以面对这种书籍、文字,没有一定的“准备”,是读不来的。
再举《水浒传》的例子,按钱穆先生的说法,不读“金圣叹点评本”,那里头许多重要的意思(如对宋江的看法),你根本就看不出来(“仅知其事,不识内里之情”)。
这里面的问题,在当代社会就更严重了(它把一切都“直白”了,而且是白而又白,像“白开水口号”一样,白得非让你表态接受了不可)。
也许,这正是我们的相合之处吧。
或许,这正是当代学术史、思想史上的一个大问题,应该引起有识之士的足够重视。
问题可能正是在于,怎样才能识别文本的真正含义?钱穆先生曾说:古人主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略道己意而止;其未尽者,则待读者听者自加体会,不以言辞强人必信;中国人自居必知谦恭退让,故其待人则必为留余地。
第五章法国社会学派1
• 理解经典:
“社会是一个由各个群体或 者说各个分子组成的整体……不是—种简单 的个人相加的总和……因此,要考察社会现 象的原因,或者社会现象的产生,不能在那 些组成集体的各个分子中去寻找,而必须对 这个已经组成的集合体进行研究”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2、分析社会整体的同时,涂尔 干也提出了组成社会的各个部 分对于整体的“功能”问题。
• 社会学派的主要阵营是巴黎民族学研究 所,主要刊物为《社会学年鉴》。社会 学派学术思想一脉相传,并形成了自身 传统:一、人类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关 系密切;二、偏重理论研究;三、以进 化学说进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
• “现代人类学的基础是杜尔克姆和他的法国社 会学派在19世纪90年代确立的。” • ——(美)F.伊根 • “杜尔克姆既是当代社会学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物,也是对人类学思想最有影响的人物。” • ——(英)埃文思—普里查德
第一节涂尔干的文化人类学理 论
• • • • • 一、涂尔干生平 二、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三、涂尔干的宗教理论 四、涂尔干关于概念与范畴 五、涂尔干的人类学研究方法
一、涂尔干生平
戴维· 埃米尔· 涂尔干(1858-1917):极 有影响力的法国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 学家。一生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学研究, 被誉为社会学的奠基人。撰写了《社 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研究方 法论》(1895)、《自杀论》(1897)等 著作。1898年创办《社会学年鉴》, 此刊物是法国社会学家的论坛,影响 极大,故法国社会学派又被称为“社 会学年鉴派”。后期的研究兴趣发生 了重大转折,开始了文化人类学的研 究。著有《原始分类》(1903)、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1912)。
链接:机械的结合与有机的结合
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结合关系 是以“同质”为基础的机械结 合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一种 惩罚性质的社会规范;机械 结合的基础是把个人同化为 具有共同信仰和感情的整体, 其团结的取得是以牺性个性 为代价,周期性的宗教仪式 同机械结合紧密联系关联。
法国社会学派述评-其它社会学
论文关键词:法国社会学派涂尔干社会事实论文摘要:当传播主义盛行于德语国家时,法国则成了社会学思想的堡垒,涂尔干开创的法国社会学派因其理论思想和社会学方法上的贡献而成为后来英国结构功能学派的当然先驱者之一。
Keywords:FrenchSociologySchool;EmileDurkhEim;socialfacts编辑。
Abstract:WhilediffusionismwasverypopularinGerman-speakingcountries. Francebecamethestrongholdofsociologicalideas.EmileDurkhEIm,whofou ndedFrenchsociologySchool,isinevitablyoneofthepioneeresofStructura-fu nctionisminU.Kbecauseofhisachievementsinsociologicaltheoryandmethod .几乎在传播学派诞生的同时,从19世纪末起,西欧大陆文化学中又出现另一个学派,即社会学派。
法国社会学者涂尔干是这一学派的开创者,他的《社会学方法论》(1895)一书可说是该学派的宣传书,涂尔干培养了一批门生,并于1896年创办了《社会学年刊》,故此派也被称为“涂尔干学派”或“社会学年刊”学派。
古典进化学派认为民族学的主要对象是人,传播主义者认为是文化,而社会学派的代表,则把人类社会置于自己的注意中心。
总体上说,法国社会学派是属于进化论派的一个支派,他们并不反对摩尔根,同样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他们却反对进化论的心理学说,主张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事实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论。
涂尔干(EmileDurkheim,1858~1917),又译作迪尔凯姆或杜尔干,出生于法国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早年求学于巴黎,受过良好的哲学训练,并深受实证思潮影响,后在波尔多大学和巴黎大学任教。
法国学派研究特点(一)
法国学派研究特点(一)法国学派研究特点1. 深入复杂的理论研究•法国学派研究以深入复杂的理论研究而闻名。
•强调对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和理解。
•重视对个体和社会中权力、身份、意义等问题的解释和探讨。
2. 文化批评的重要性•法国学派研究强调文化批评的重要性。
•注重对文学、电影、艺术等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探究作品中潜在的意义、象征和隐喻等文化因素的影响。
3. 多重理论方法的运用•法国学派研究采用多重理论方法进行研究。
•借鉴包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理论框架。
•运用多元的视角来解读和解释研究对象。
4. 对权力关系的敏感性•法国学派研究对权力关系的敏感性颇高。
•关注政治、社会和文化中的权力结构和权力争夺。
•通过对权力分析的深入研究,揭示各类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本质。
5. 强调历史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性•法国学派研究强调历史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性。
•研究对象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相互联系。
•通过历史和社会的分析理解和解释文学、艺术、思想等作品的内涵。
以上是法国学派研究的几个主要特点。
它注重理论深入、文化批评、多元方法运用、权力敏感以及历史与社会背景的重要性。
这些特点使得法国学派研究对于文化、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独特而深入的视角。
6. 关注权力与身份的建构•法国学派研究强调权力与身份的建构。
•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群体、个体以及他们在权力关系中的地位和身份。
•揭示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对人们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7. 强调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法国学派研究强调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
•关注语言的表达和符号体系的使用情况。
•探究语言和符号如何构建和影响认知、意义以及社会关系。
8. 注重批判意识形态•法国学派研究注重批判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影响。
•分析社会文化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
•关注意识形态如何通过文化生产和消费来塑造社会现实。
9. 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法国学派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法国法社会学的发展与转型——兼议中国语境下的法学研究范式之争
法学74社会科学文摘 | SOCIAL SCIENCES DIGEST法国法社会学的发展与转型——兼议中国语境下的法学研究范式之争文/杨帆法国是法社会学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随着社会学、法学在法国的不断发展与演进,以及二者间的不断互动,作为交叉学科的法社会学在法国(其外延包括整个法语学术界)发展出一条相对独特的学术脉络,在理论范式、田野方法以及问题意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一般的印象中,以法国为代表的欧陆法社会学似乎更注重于理论建构,而与侧重经验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的美国“法律与社会”运动传统相区隔。
中国法学界近年来的核心议题之一就在法学认识论与方法论方面,表现为“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之间的争论。
对于其他国家相对应的学科史进行类型研究与比较,有助于我们获知不同的参考坐标,从而能让我们更清晰地思考中国语境下法学范式问题的普遍意义与独特性。
法社会学学术场域的演进及其与法学的互动法社会学发端于20世纪初的欧洲大陆,并在二战之后获得了世界性的学术影响力。
在法国,法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法国法社会学的学术场域一直在发生结构转变,它与法学学科之间的关系演进是促成这一转变的最重要原因。
二战之前,作为交叉学科的法社会学,首先发端于社会学大家们关于法律的思想中。
当时在法国社科学术界占据统治地位的,是涂尔干及其继承者所创立的“社会学年鉴学派”。
公法学大家狄骥受到涂尔干的影响,曾提出过“社会连带法学”的概念;作为法社会学的先驱,古尔维奇也曾在其著作中对“国家的法律”与“社会的法律”进行了区分,并且影响了其后庞德等美国学者的法社会学理论。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被称为法国法学学科的“经典时代”。
法国法学学科的发展与早期的“法律注释学派”和后期的“法学学说”理论密切相连,并且与社会科学保持了一种相对开放的关系。
法学大师们虽然多数主张法学应当是一门技艺,而非政治社会思想,但是几乎都反对完全的法律系统自治化,同时也都不接受法学成为其他社会科学附庸的观点。
4法国社会学学派
第四节法国社会学学派杜尔克姆既是当代社会学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也是对人类学思想最有影响的人物。
一、杜尔克姆的文化人类学理1、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为正确理解杜尔克姆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有必要首先了解他的社会学思想或观点,以下是这方面的概括介绍。
首先,杜尔克姆对社会生活所做研究是一种进化论的研究。
他还认为,合作关系是由社会规范所创造的,也就是法律的和道德的规范是社会合作的真正源泉。
杜尔克姆提出了“机械的结合与有机的结合”这一对著名的概念。
第二,杜尔克姆强调社会是一个整体的观点,他坚决反对依据个人或心理因素来解释社会的做法。
他强调,社会现象只能依据对社会本身的研究来解释,或者讲,社会事实只能依据其他的社会事实来了解。
第三,杜尔克姆提出了“集体意识”的概念,并坚持认为,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是“社会事实”。
他提出了判断社会事实的三大标准:其一为社会现象的“外在性”;其二为“强制性”;其三是“普遍性”。
2、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杜尔克姆对人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宗教现象的研究。
(1)宗教的定义与特征他指出:“宗教不只是神和神灵的思想,所以不能专门定义为只与神与神灵有关。
”他认为,应从两方面来界定宗教,即一方面从神圣与世俗的对立上来区分,因为,人们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分为两大类,即神圣的世界与世俗的世界;另一方面就是信仰与仪式的区分。
因此,宗教就是“一整套与神圣的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式)活动”。
杜尔克姆在其宗教定义中坚持两个因素,一个是神圣象征或事物的存在,另一个是与有组织的仪式活动的联系。
凡是具有这两个特征的,都应被看作宗教。
(2)宗教的起源与本质他指出:图腾信仰的客体不是一些动物或植物,而是某种无名的和无个性的力量。
图腾动物或植物仅仅是这种无个性力量可以看得见的象征,而这种力量本质上是统治人类的社会力量。
在杜尔克姆看来,社会是产生宗教的原因而不是相反。
(3)宗教的功能在杜尔克姆看来,宗教的核心不是教义,而是仪式;而宗教仪式的功能就是强化一种价值和行为方式。
法国社会学
法国社会学法国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法国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法国社会学和现代法国社会学。
早期法国社会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一些法国学者开始对法国社会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这些学者包括恩格斯、杜尔凯姆、马克思、韦伯等。
他们的研究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多个领域,对法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期法国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社会阶级的划分、劳动与产业关系等。
这些研究帮助人们了解了法国社会的运行机制,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法国社会学从20世纪中叶开始迅速发展。
在这个时期,社会学在法国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一些重要的学派和理论涌现出来。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派是结构主义学派,他们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法国的结构主义学派以杜尔凯姆为代表,他提出了社会事实的概念,并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来理解社会行为的规律。
另外,法国社会学家波尔迪厄也对现代法国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提出了“社会场域”的概念,强调社会行为受到社会场域的限制和规范。
这些理论对法国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除了学派和理论的发展,法国社会学还关注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
其中之一是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法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阶级分化严重,贫富差距较大。
法国社会学家通过对社会阶级和收入分配的研究,揭示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另外,法国社会学也关注社会变迁的问题。
法国是一个经历了多次社会变革的国家,社会变迁对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国社会学家通过对社会变迁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社会阶段的特点和社会变迁对个人和群体的影响。
法国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法国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的发展经历了早期法国社会学和现代法国社会学两个阶段,涵盖了多个学派和理论。
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
法兰西学派通常指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由M.格拉蒙(1866~1946) 和A.梅耶在法国建立的语言学学派。
他们二人是第一代。
J.房德里耶斯和M.柯恩是第二代,E.班维尼斯特(1902~1977)和A.马丁内是第三代。
格拉蒙和梅耶的特点是主张研究语言演变要注意心理生理因素,并强调语言的社会性。
把社会心理的因素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原则结合起来。
早期格拉蒙和梅耶由1881~1891年受教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还受到方言地理学家J.吉耶龙(1854~1926)和语音学家J.P.卢赛洛(1846~1924)的影响。
他们的学说与德国的H.舒哈特、丹麦的O.叶斯泊森有某些共同点,而对德国的新语法学派则有许多不同意见。
,如拉丁语“预言家”d嫃v嫃um(有两个相同的元音)变为法语devin(第一个元音变为e),这是一种异化作用,有心理因素,不能用新语法学派那些“定律”来说明。
另一位法国学者L.鲁德也指出,语义也会有历史演变,如“热”指温度,本与颜色无关,可是后来深红、深黄也称为“热色”,这是因联想而变;又如法语pas这个词本来没有否定意义,但是由于常与ne (不)连用,结果自身也取得了否定意义,这是因搭配而变。
以上这样的演变,各种语言都有,应从心理生理方面找答案。
词义演变梅耶认为,词义演变是心理过程,但是原因是社会性的。
他把词义变化分为3种:一是因为社会生活不同,一个词所指的事物有所改变,如plume本指鹅毛,后来变为指书写用的笔;二是一个小集团的专用语变为全社会的通用语,如法语arriver本是水手用语,专指船已到岸,后来变成“到达”,不论是谁都用,也不管到什么地方都用;三是上文所说的pas 这个词,它的意义起变化,全是词语搭配的结果。
语言是社会行为梅耶认为,语言是社会行为,是“社会事实”。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
文化进步使人们的抽象思维随之进步,因而在印欧语系诸语言中,综合性的语法形式逐渐消失了,而与抽象范畴符合的语法形式则保留了下来,甚至还更加发展。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法国学派
2009年第7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法国学派严双伍陈 菲 【内容提要】 二战后,在法国几代学人的努力下,法国学派经历了前理论阶段、社会理论阶段和后理论阶段的发展演变,其表现出的“自我孤立”、重视区域研究和第三世界研究、关注和平和正义等特点都与法国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法国学派的发展路径、多学科的知识系统、侧重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对区域和特定问题的关注以及自成一格的学术思考角度等特点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贡献了其独到的价值。
【关键词】 法国学派;发展演进;影响因素;贡献和启示【作者简介】 严双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
(武汉邮编:430072)【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550(2009)07-0059-07 在美国国际关系的学术文献中,学者们常常将国际关系学科描绘为“美国式的国际关系学科”。
①著名国际关系理论专家斯坦利·霍夫曼甚至提出,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美国的社会科学”。
②长期以来,盎格鲁-美利坚(A n g l o-A m e r i c a n)一直牢牢掌控着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权。
相形之下,拥有悠久深厚社会科学传统的欧洲大陆国家却逐渐沦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非主流”地区。
事实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大陆国际关系理论从各自不同的知识传统、自身经验和观察视角出发,构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理论学说,并对“美国式”的理论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修正或补充作用。
一法国学派的缘起、发展及其理论渊源 二战后,巴黎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I n s t i t u t e o f A d v a n c e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u d i e s)开设了《法国外交政策》③等国际关系研究课程,自那时以来,法国学派走过了60余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60多年中,法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演进阶段:即奠基阶段或称前理论研究(a t h e o r e t i c a l t h e o r y)阶段、国际关系社会理论(s o c i a l t h e o r y)阶段和后理论(p o s t—59— 国际关系理论①②③F r e d e r i c kH.G a r e a u,“T h e D i s c i p l i n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AM u l t i-n a t i o n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T h e J o u r n a l o f P o l i t i c s,V o l.43,N o.3, 1981,p.779.S t a n l e yH o f f m a n n,“A n A m e r i c a n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I n t e r n a t i o n-a l R e l a t i o n s,”i nR o b e r t M.A.C r a w f o r da n d D a r r y l S.L.J a r v i s,e d s.,I n-t e r n a t i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S t i l l a nA m e r i c a n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N e wY o r k:S t a t e U n i v e r s i t yo f N e wY o r kP r e s s,2000,p.27.F r e d e r i c kH.G a r e a u,“T h e D i s c i p l i n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 AM u l t i-n a t i o n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T h e J o u r n a l o f P o l i t i c s,V o l.43,N o.3, 1981,p p.779-802.-t h e o r y )阶段。
第三章法国社会学派
第三章法国社会学派一.【教学要点】一、杜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二、社会学年刊派其他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二、【基本内容】法国社会学派民族学产生在19世纪末,比进化学派稍晚,大体与传播学派同时.法国社会学派由于创办《社会学年刊》,也被称为“社会学年刊派”。
法国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信奉实证主义哲学,用民族学资料研究社会问题。
前言:社会学派的思想溯源:孔德及其实证哲学孔德(1798-1857),是法国社会学派民族学的先驱。
是社会学的开创者,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1830-1842年发表《实证哲学教程》六卷。
1、理论思想。
认为实证的知识需依据确实的事实,其基本点是从感觉经验或现象才是确实可靠的、实证的。
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社会静力学从横的方面研究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
社会动力学从纵的方面研究社会的变迁和进化,认为进步意味着沿上升路线发展。
2、研究方法孔德提倡用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来研究社会学。
观察法是主要的。
第一节杜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一、生平及著述简介又名迪尔凯姆-涂尔干。
犹太人,哲学家,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宗教学、人类学、政治学都有精心的研究。
他利用民族学的实地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发展社会学,同时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民族学资料。
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895);《自杀论:社会现象的研究》(1897)《乱伦禁忌及其起源》(1898)、《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杜尔干在社会学界影响很大。
他的理论观点播下了英国社会人类学功能-结构论的种子。
二、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杜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集中表现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一书中,他的社会学观念建立在社会现象的理论上,主张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
1、社会现象的特征。
社会现象有两个特征:一是客观性。
二是社会性。
社会派法学
社会法学派一、社会法学派的特征19世纪末叶以来资产阶级法学中一个派别。
又译社会学法学派。
西方法学家一般认为该派具有下列的一个或两个特征:①以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法,认为法是一种社会现象,强调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对法的影响;②认为法或法学不应像19世纪那样仅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应强调社会利益和“法的社会化”。
二、社会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国A.孔德在西方法学著作中,常被认为是早期社会学法学的创始人。
社会学法学的早期代表英国社会学家H.斯宾塞认为社会和国家如同自然界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生存竞争和强存弱汰;法的任务只在于维护个人自由;每个人只要不妨害他人的同样自由,就可以从事他所愿意从事的任何活动。
20世纪社会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地利法学家E.埃利希、德国社会学家M.韦贝尔、法学家H.坎托罗维奇和美国法学家R.庞德等。
与早期社会学法学家的主要区别是:他们不仅认为法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特别强调法的社会作用和效果;他们不是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是强调社会利益和社会调和;他们不是仅从人种学、生物学或心理学一个角度,而是综合各门学科解释法律现象。
····三、社会法学的学派介绍庞德曾将社会法学派和其他法学派(主要是分析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的区别归纳为以下几点:该派着重法的作用而不是它的抽象内容;它将法当作一种社会制度,认为可以通过人的才智和努力,予以改善,并以发现这种改善手段为己任;它强调法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而不是法的制裁;它认为法律规则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指针,而不是永恒不变的模型。
在20世纪的西方法学中,还有不少派别虽与庞德等人的社会法学派观点有所不同,而在许多基本观点上又极为类似,因此可列为社会法学派的支派,如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见狄骥)、美国的现实主义法学派、欧洲大陆各国的自由法学派、利益法学派、北欧各国的斯堪的纳维亚法学派以及心理学法学派等。
法国社会现象学
法国社会现象学法国社会现象学是一种研究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学科,它由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凯姆创建,旨在解释社会生活的规律性和社会现象的本质。
本文将围绕法国社会现象学展开阐述。
第一步,杜尔凯姆的贡献是法国社会现象学产生的基础。
杜尔凯姆在《社会分工的形式》这本书中阐述了他的重要观点,即“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的、约束个体的规律”。
这一观点概括了法国社会现象学的核心思想,指出社会规律对个体有着强烈的影响。
第二步,法国社会现象学主要集中在人类行为、制度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分析价值、习惯、信仰与其他社会学要素是如何影响社会行为和社会系统结构的。
这种分析方式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度挖掘,对于正确理解社会事件和现象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三步,文化与结构是法国社会现象学英特卡特的另一个关键观点。
英特卡特认为,社会结构本身是一种文化表现,可以表达在各种惯例、法律、政治机构、经济关系、职业地位与权责等方面。
通过文化的描述,把结构中的人与组织连接起来的同时,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第四步,法国社会现象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客观的研究方法来探讨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学强调客观原则,并要求使用科学实证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比较和研究。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研究的可靠和精确度,但也有可能忽略一些感性的、人性化的因素。
第五步,法国社会现象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人口学、城市研究、犯罪学和其他应用经济、政治和环境案例,如气候变化等。
这些应用研究可以回答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例如,不同群体的经济地位、城市间的差异,以及犯罪等问题。
在仔细了解法国社会现象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刻了解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和社会规律展现,同时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也将使我们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之我见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之我见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领域是形成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
他们奠定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一阶段。
法国学派的先驱者,如基内、维尔曼和安培等人的讲座和课程,为比较文学作为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这一阶段是法国学派的形成初期,它以个体的、创造性的思考和写作为特点,学派、学科意识和学术方向并不是十分明确的。
梵·第根的经典论著《比较文学论》全面阐述了法国学派观点,其中包括对比较文学的定义,即比较应摆脱美学的含义而取得科学的含义。
他将研究对象确定为输出者、传递者和接受者。
至此,影响研究作为法国学派的主要方法论已初步形成。
卡雷和基亚的《比较文学》认为,比较文学是国际间的文学关系史。
这一时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共同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尤其重要的是确立了严谨的研究方法,完成了比较文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
1954年法国成立“比较文学协会”,标志法国学派的正式成立。
在法国学者看来,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文学史的分支。
作为科学的比较文学可按照文学跨国界传播的环节:放送、传递、接受分为渊源学,媒介学和誉舆学三个大的范畴。
其研究方法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基石,即注重事实联系、依靠具体材料考证题材、主题、文体、风格、典型、思想等因素的假借、接受与影响等。
法国学派以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操作模式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但是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时相当一批法国学者在进行研究中坚持法国文化沙文主义、并在实证主义的影响下机械规定研究内容和方法。
这样一来,也就割裂了文学研究与现实存在的有机联系。
法国中心论是一种固执的民族主义情结,这决定了当年的法国学派从民族文学突破出去,研究了一圈后,又回到民族主义的自我满足之中,致使法国学派作为比较文学的开创者却一度造成了比较文学的危机,因此法国学派在5 0年代受到了以美国学者为首的抨击。
但是,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跨越国界和超越同一文化背景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以及和文学发展有关的各种现象的学问。
文化人类学基础理论
▪法国社会学派理论▪功能理论▪文化与人格理论一、法国社会学学派理论▪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是什么关系?▪社会如何影响个人?▪如何增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与社会、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人类学理论被称为社会学学派理论。
▪法国社会学学派又称“社会学年刊学派”,创始人为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杜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又译“涂尔干”、“杜尔凯姆”、“迪尔凯姆”),主要代表人物有莫斯、列维-布留尔、葛兰言等。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进化理论,但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又与进化论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对后来的功能理论和结构理论均影响很大。
因此,他们的理论不能归入进化理论。
而他们的理论难以用某种如“进化”、“传播”“功能”之类的术语来概括,故仍以其学派的名称为其理论名称。
这一学派的主要特点是重视研究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杜尔干十分注重现实问题的研究。
19世纪后半叶,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他一心要以社会学家的身份回答现实问题,帮助社会维系整合,达到安定。
▪他的3部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原初形式》都紧密围绕着秩序和整合的主题而展开。
▪杜尔干的理论的基本要点如下:▪(1)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社会”。
杜尔干接受了孔德、斯宾塞等人的思想,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某种“活的整体”。
他系统地描述社会与有机体相似,在杜尔干看来,有机体的生命是有机体结构的活动过程,社会生命也是社会结构的活动过程。
社会是“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起着强制作用的东西。
▪2)人类社会具有双重的性质,有一部分纯粹是个人与自然的,而另一部分则是社会的。
个人与社会之间形成二元对立结构,个人依赖社会,社会控制个人,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分界线。
由于个人与社会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实体,因此两者之间形成紧张的状态:社会要求个人压抑自己,并摆脱个人自然天生的思想与行为方式。
(3)人类社会是超乎个人的特殊整体,它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相加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法国社会学派
110293010126 赵艳瑶
古典进化学派认为民族学的主要对象是人,传播主义者认为是文化,而社会学派的代表,则把人类社会置于自己的注意中心。
总体上说,法国社会学派是属于进化论派的一个支派,他们并不反对摩尔根,同样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他们却反对进化论的心理学说,主张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事实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论。
实话说,对法国社会学派的理解仅是皮毛,对于它那高深的观点看的懵懵懂懂,不过幸好有我们的前人恩格斯,把法国社会学派不与时俱进的观点点了出来,有对其中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赞赏,本人不才将在伟人面前班门弄斧一下,谈下对法国社会学派的一些看法。
一个学派不乏有许多好的观点,但也不可避免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例如社会学的开创者、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认为“历史是观念的发展”,这就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过分强调意识的能动性。
历史的发展决定于社会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物质形态,而非人们的观念。
他还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合理的制度,因此对资本主义制度只能改良而不能革命,以此说明资本主义的永恒存在。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确实是有史以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并不是每个学者都有马克思恩格斯的睿智。
一种制度是不可能永恒存在的永远会有一个更进步更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制度
去代替旧的制度,就连共产主义也不可能永远存在。
其二,杜尔干的宗教论。
他的宗教观点讨论得比泰勒详细。
前者从澳大利亚土著等简单社会事实提出图腾制是宗教的最原始形式。
而泰勒却认为宗教起源于对神灵的信仰,即“万物有灵论”。
且不论谁对谁错,学术这东西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杜尔干的社会学观念是建立在社会现象的理论上,主张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他还提出要完整的解释社会现象,首先要找出事物产生的原因,然后研究事物的功能。
其三,莫斯与论馈赠。
莫斯有个观点我挺赞同的,即“民族学不应只限于研究落后民族,而应包括现在文明民族,因为他们没有本质的区别。
”在今社会存在一种误区,许多人一听到民族学这一学科,首先反应过来的是“民族”是“少数民族”,而忽略了汉族,民族学不是研究落后民族的,而是研究世界上所有的民族。
再者他说“没有本质区别”,说明莫斯有一切民族皆平等的观念。
《馈赠论》是莫斯的代表作,在法国以至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人们交换的对象不仅是物质的东西,此外还进行非物质的、精神的交换。
例如交换仪式、节日舞蹈、神话等。
这种交换是一种循环的交换,由深深根植于人们心中的赠予、接受和回报三个义务来维持。
就拿清明节扫墓来举例,为求心理安慰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去扫墓是为己,后代从中学到尊敬长辈是利他,把这种优秀的文化传承下来是利社会,这也算是个馈赠的循环。
这种循环将每代人都连接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和平安定的社会。
这种交换的重大意义在于维系集团之间和个人之间的联系,
减少各集团的封闭性和排他性。
这就是以上我对法国社会学派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还望指正。